語文一輪復(fù)習(xí)高考三幫全國版試題專題四文言文閱讀(考題幫語文)_第1頁
語文一輪復(fù)習(xí)高考三幫全國版試題專題四文言文閱讀(考題幫語文)_第2頁
語文一輪復(fù)習(xí)高考三幫全國版試題專題四文言文閱讀(考題幫語文)_第3頁
語文一輪復(fù)習(xí)高考三幫全國版試題專題四文言文閱讀(考題幫語文)_第4頁
語文一輪復(fù)習(xí)高考三幫全國版試題專題四文言文閱讀(考題幫語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專題四文言文閱讀題組1全國卷題組1.[2017全國卷乙卷(Ⅰ卷),10—13,19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題。謝弘微,陳郡陽夏人也。父思,武昌太守。從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無后,以弘微為嗣。弘微本名密,犯所繼內(nèi)諱,故以字行。童幼時精神端審時然后言所繼叔父混名知人見而異之謂思曰此兒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弘微家素貧儉,而所繼豐泰,唯受書數(shù)千卷,遺財?shù)撝?一不關(guān)豫?;祜L(fēng)格高峻,少所交納,唯與族子靈運、瞻、曜、弘微并以文義賞會。嘗共宴處,居在烏衣巷,故謂之烏衣之游。瞻等才辭辯富,弘微每以約言服之,混特所敬貴,號曰微子。義熙八年,混以劉毅黨見誅,妻晉陵公主以混家事委之弘微。弘微經(jīng)紀(jì)生業(yè),事若在公,一錢尺帛出入,皆有文簿。高祖受命,晉陵公主降為東鄉(xiāng)君。自混亡,至是九載,而室宇修整,倉廩充盈,門徒業(yè)使,不異平日,田疇墾辟,有加于舊。中外姻親,道俗義舊,入門莫不嘆息,或為之涕流,感弘微之義也。性嚴(yán)正,舉止必循禮度,事繼親之黨,恭謹(jǐn)過常。太祖鎮(zhèn)江陵,弘微為文學(xué)。母憂去職。居喪以孝稱,服闋逾年,菜蔬不改。兄曜歷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卒。弘微蔬食積時,哀戚過禮,服雖除,猶不啖魚肉。弘微少孤,事兄如父,兄弟友穆之至,舉世莫及也。弘微口不言人短長,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論,弘微常以它語亂之。九年,東鄉(xiāng)君薨,資財鉅萬,園宅十余所,奴僮猶有數(shù)百人。弘微一無所取,自以私祿營葬。曰:“親戚爭財,為鄙之甚。今分多共少,不至有乏,身死之后,豈復(fù)見關(guān)?!笔?卒,時年四十二。上甚痛惜之,使二衛(wèi)千人營畢葬事。追贈太常。

(節(jié)選自《宋書·謝弘微傳》)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A.童幼時/精神端審/時然后言/所繼叔父混名知人/見而異之/謂思曰/此兒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B.童幼時/精神端審/時然后言所繼叔父/混名知人/見而異之/謂思曰/此兒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C.童幼時/精神端審/時然后言所繼叔父/混名知人/見而異之/謂思曰/此兒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D.童幼時/精神端審/時然后言/所繼叔父混名知人/見而異之/謂思曰/此兒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考生文言斷句的能力?;卮饐栴},關(guān)注兩個方面,一是語句的大致意思,二是四個選項停頓點的不同。比如“時然后言/所繼叔父混名知人”與“時然后言所繼叔父/混名知人”,從后文看,“混”是專有名詞,即“謝混”,“所繼叔父”是謝弘微和他的關(guān)系,用來修飾“混”。由此分析,“所繼叔父/混名知人”的斷法有誤。據(jù)此排除B、C兩項。再如“此兒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與“此兒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有子如此”前省略主語“你”,即謝弘微的父親謝思,其前應(yīng)斷開。據(jù)此可排除A項。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會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B.姻親,指由于婚姻關(guān)系結(jié)成的親戚,它與血親有同有異,只是血親中的一部分。C.母憂是指母親的喪事,古代官員遭逢父母去世時,按照規(guī)定需要離職居家守喪。D.私祿中的“祿”指俸祿,即古代官員的薪水,這里強調(diào)未用東鄉(xiāng)君家錢財營葬。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考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古代文化知識的能力。B項,“它與血親有同有異……一部分”錯。姻親是以婚姻關(guān)系為中介而產(chǎn)生的親屬,血親是基于血統(tǒng)關(guān)系的親屬。二者性質(zhì)完全不同。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弘微出繼從叔,一心只愛讀書。他是陳郡陽夏人,從叔謝峻將他作為后嗣。新家比原來家庭富有,但他只是接受數(shù)千卷書籍,其余財物全不留意。B.弘微簡言服眾,此舉受到重視。他參與集會,常與子弟們詩文唱和,住在烏衣巷,稱為烏衣之游;又極有文才口才,受到叔父謝混賞識,稱為微子。C.弘微為人審慎,治業(yè)井井有條。謝混去世以后,他掌管產(chǎn)業(yè),猶如替公家辦事,賬目分明;九年以后,多個方面得到很大發(fā)展,人們見后無不感嘆。D.弘微事兄如父,臨財清正廉潔。他對謝曜感情極深,謝曜去世,他哀戚過禮,除孝后仍不食葷腥。東鄉(xiāng)君死,留下巨萬資財、園宅,他一無所取。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考生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B項,根據(jù)原文“混風(fēng)格高峻,少所交納,唯與族子靈運、瞻、曜、弘微并以文義賞會”可知,常與子弟們詩文唱和的是“謝混”而不是“謝弘微”。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1)性嚴(yán)正,舉止必循禮度,事繼親之黨,恭謹(jǐn)過常。譯文:(2)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論,弘微常以它語亂之。譯文:答案(1)品性嚴(yán)肅正直,行為堅持遵守禮制法度,侍奉過繼家的親族,恭敬謹(jǐn)慎過于常禮。(2)而謝曜喜愛褒貶人物,謝曜每每發(fā)表議論,弘微常說其他的事岔開話頭。解析本題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的能力。一要譯對句子大意,二要準(zhǔn)確把握關(guān)鍵詞的含義。(1)中的關(guān)鍵詞:“嚴(yán)正”“循”“黨”。(2)中的關(guān)鍵詞:“臧否”“言論”“亂”?!緟⒖甲g文】謝弘微,陳郡陽夏人。父親謝思,是武昌太守。堂叔謝峻,是司空謝琰的第二個兒子。謝峻無子,就以謝弘微為嗣子。謝弘微本名為密,因為觸犯了嗣母的名諱,所以就用字來代替名字。謝弘微孩童時代,風(fēng)采充溢、端莊謹(jǐn)慎,遇到適當(dāng)?shù)臅r機才說話,他嗣父的弟弟謝混有知人之名,見到謝弘微,認為他不同于尋常之人,對謝思說:“這個孩子深沉早慧,將成為才行出眾的人,有這樣的兒子就足夠了?!敝x弘微自己家里一向貧窮儉約,但嗣父產(chǎn)業(yè)很豐盈,他只接受了嗣父的數(shù)千卷書,遺產(chǎn)俸祿,一概不加過問。謝混風(fēng)格高尚峻潔,很少同人交往,只和同族兄弟的兒子謝靈運、謝瞻、謝曜、謝弘微等人因為賞析文義而聚會。曾經(jīng)一起宴飲相處,住在烏衣巷,所以稱之為烏衣之游。謝瞻等人富有才華、能言善辯,謝弘微常常用簡要的話使他們信服,謝混特別敬重和珍視他,稱他為微子。義熙八年,謝混因為是劉毅的同黨而被處死,謝混的妻子晉陵公主把謝混的家事委托給謝弘微。謝弘微經(jīng)營產(chǎn)業(yè),辦事如同處理公務(wù),一枚錢一尺帛的出入,都有文簿記錄。高祖做了皇帝,晉陵公主降封為東鄉(xiāng)君。從謝混死到此時已經(jīng)九年了,而房舍整齊,倉庫充盈,仆人聽從使喚,各有所業(yè),和平常沒有什么不同,田地的開墾種植,比舊時有所增加。本族外姓的親戚,出家的和世俗的朋友故舊,進門見到這么齊整的家景,沒有誰不感慨嘆息,甚至有人為之流淚,深為謝弘微的義行所感動。(謝弘微)品性嚴(yán)肅正直,行為堅持遵守禮制法度,侍奉過繼家的親族,恭敬謹(jǐn)慎過于常禮。太祖鎮(zhèn)守江陵,謝弘微為文學(xué)。謝弘微因為母親去世離職。守喪以孝順著稱,服喪期滿超過一年后,謝弘微仍然吃素食。謝弘微的哥哥謝曜歷任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去世。謝弘微為哥哥長期吃素食,哀痛超過禮法,喪服雖然脫去,仍不吃魚肉。謝弘微少年喪父,侍奉兄長如同父親,兄弟之間極其友愛和睦,當(dāng)時沒有人能比得上。謝弘微不說別人的好壞,而謝曜喜愛褒貶人物,謝曜每每發(fā)表議論,弘微常說其他的事岔開話頭。元嘉九年,東鄉(xiāng)君去世,遺留資財巨萬,園宅十幾所,奴仆還有數(shù)百人。謝弘微一概不要,用自己的俸祿營辦喪事。謝弘微說:“親戚之間爭奪財產(chǎn),算得上最為鄙賤的事情?,F(xiàn)在財產(chǎn)多就分用,少就共用,不至于窮困就可以了,身死以后,哪里還去管它?!痹问耆ナ?享年四十二歲?;噬蠘O為痛惜,讓左右二衛(wèi)千人營辦喪葬事務(wù),一直到喪事完畢。朝廷追贈謝弘微為太常。2.[2017全國卷丙卷(Ⅲ卷),10—13,19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題。許將字沖元,福州閩人。舉進士第一。神宗召對,除集賢校理、同知禮院,編修中書條例。初選人調(diào)擬先南曹次考功綜核無法吏得緣文為奸選者又不得訴長吏將奏罷南曹辟公舍以待來訴者士無留難契丹以兵二十萬壓代州境,遣使請代地,歲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將。將入對曰:“臣備位侍從,朝廷大議不容不知。萬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則傷國體?!彼烀鼘⒃剺忻茉洪單臅?。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棟聚觀,曰:“看南朝狀元?!奔耙奚?將先破的。契丹使蕭禧館客,禧果以代州為問,將隨問隨答。禧又曰:“界渠未定,顧和好體重,吾且往大國分畫矣?!睂⒃?“此事,申飭邊臣豈不可,何以使為?”禧慚不能對。歸報,神宗善之。明年,知秦州,又改鄆州。上元張燈,吏籍為盜者系獄,將曰:“是絕其自新之路也?!毕たv遣之,自是民無一人犯法,三圄皆空。父老嘆曰:“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再見獄空耳?!编i俗士子喜聚肆以謗官政,將雖弗禁,其俗自息。召為兵部侍郎。上疏言:“治兵有制,名雖不同,從而橫之,方而圓之,使萬眾猶一人。”及西方用兵,神宗遣近侍問兵馬之?dāng)?shù),將立具上之;明日,訪樞臣,不能對也。紹圣初,入為吏部尚書,章惇為相,與蔡卞同肆羅織,貶謫元祐諸臣,奏發(fā)司馬光墓。哲宗以問將,對曰:“發(fā)人之墓,非盛德事?!敝獫}昌府,移大名。在大名六年,數(shù)告老,召為佑神觀使。政和初,卒,年七十五。贈開府儀同三司,謚曰文定。(節(jié)選自《宋史·許將傳》)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A.初/選人調(diào)擬/先南曹/次考功/綜核無法/吏得緣文為奸選者/又不得訴長吏/將奏罷南曹/辟公舍以待來訴者/士無留難/B.初選人調(diào)擬/先南曹/次考功/綜核無法/吏得緣文為奸選者/又不得訴長吏/將奏罷南曹/辟公舍以待來訴者/士無留難/C.初選人調(diào)擬/先南曹/次考功/綜核無法/吏得緣文為奸/選者又不得訴長吏/將奏罷南曹/辟公舍以待來訴者/士無留難/D.初/選人調(diào)擬/先南曹/次考功/綜核無法/吏得緣文為奸/選者又不得訴長吏/將奏罷南曹/辟公舍以待來訴者/士無留難/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考生文言斷句的能力。解答斷句題,注意兩個方面:一是語段的大致意思,二是四個選項停頓點的不同。比如“初/選人調(diào)擬”“初選人調(diào)擬”,從“初”是時間狀語的角度分析,“初”后要停頓;再如“吏得緣文為奸選者/又不得訴長吏”“吏得緣文為奸/選者又不得訴長吏”,從前文分析,這句話主要是說先前官員選定的弊端,這里的“吏”“選者”是相對的,即這是兩句話,主語分別是“吏”和“選者”,所以“選者”前要停頓。據(jù)此用排除法即可得出答案。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狀元是我國古代科舉制度中一種稱號,指在最高級別的殿試中獲得第一名的人。B.上元是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即農(nóng)歷正月十五日元宵節(jié),是春節(jié)后第一個重要節(jié)日。C.近侍是指接近并隨侍帝王左右的人,他們不僅職位很高,對帝王的影響也很大。D.告老本指古代社會官員因年老辭去職務(wù),有時也是官員因故辭職的一種借口。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考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古代文化知識的能力。C項,近侍:左右侍從的人,多指在君主身邊侍從的臣子。他們的官職未必高,并且對皇帝的影響也不一定大。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許將初至北境,盡滅契丹威風(fēng)。他入仕不久,取代歲聘使前往代州,契丹想要宋朝割讓代州,蓄意挑釁。他堅決予以反擊,使對方未占得便宜而返回。B.許將善于治理,境內(nèi)牢獄皆空。他在鄆州任上,因治理得法,當(dāng)?shù)貨]有犯法之人。當(dāng)?shù)厥咳藧酆米h論官政,他未加禁止,而是寬松應(yīng)對,此俗自然止息。C.許將任職兵部,熟悉兵部事務(wù)。他擔(dān)任兵部侍郎時上疏提出,治兵之道在于靈活用兵,才能做到萬眾猶如一人。神宗問及兵馬之?dāng)?shù),他也能作出回答。D.許將秉持公正,反對無德之舉。其時司馬光已去世,卻受到朝廷權(quán)臣的不公平對待,當(dāng)皇上征詢許將對此事的意見時,他回答說這一做法是不道德的。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考生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原文只是說許將回來向朝廷報告此事,皇帝認為他做得很好,文中并沒有說“使對方未占得便宜而返回”。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1)將曰:“此事,申飭邊臣豈不可,何以使為?”禧慚不能對。譯文:(2)章惇為相,與蔡卞同肆羅織,貶謫元祐諸臣,奏發(fā)司馬光墓。譯文:答案(1)許將說:“這件事,指示邊地官員辦理不就行了,要派使者做什么呢?”蕭禧羞慚不能回答。(2)章惇擔(dān)任宰相,與蔡卞一起恣意羅織誣陷、貶斥元祐舊臣,奏請開挖司馬光墳?zāi)?。解析本題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1)句得分點:“申飭”“何以……為”“對”各1分,大意2分。(2)句得分點:“肆”“貶謫”“發(fā)”各1分,大意2分?!緟⒖甲g文】許將字沖元,福州閩人。考取進士第一名。神宗召他進宮對答,任命他為集賢校理、同知禮院,編修中書條例。當(dāng)初,選拔調(diào)動人才,要先經(jīng)過南曹,接著是考功。綜合考查沒有法度,官吏得以緣文做壞事,選人又不能向上級官吏訴說。許將上奏罷免南曹的官員,設(shè)公堂來接待前來上訴的人,士人沒有無理阻止、故意刁難的。契丹以二十萬的兵力逼近代州,派遣使者要求(割讓)代州的土地,本該今年朝見天子的使者不敢前往,就命許將去。許將入朝對答說:“我在侍從的職位,朝廷的重要決議不能不知道。萬一契丹人談到代州的事情,沒有話來駁斥他們,就會有失國家大體?!庇谑敲S將到樞密院查閱文書。等到了契丹境內(nèi),當(dāng)?shù)刈〉娜蓑T在房梁上一起觀看,說道:“看看宋朝的狀元?!钡鹊?和契丹人)練習(xí)射箭時,許將先射中。契丹派蕭禧作陪客,蕭禧果然拿代州之事來提問,許將隨問隨答。蕭禧又說:“界線沒有定下來,以和好為重,我將到貴國去進行劃分?!痹S將說:“這件事,指示邊地官員辦理不就行了,要派使者做什么呢?”蕭禧羞慚不能回答。回來稟告,神宗稱贊他。第二年,他擔(dān)任秦州知州,又改任鄆州知州。元宵節(jié)點燈,官吏登記那些偷盜的人把他們關(guān)入獄中,許將說:“這就斷絕他們改過自新的路了?!卑阉麄兌坚尫帕?從此百姓沒有一個人犯法,很多監(jiān)獄都空了。父老感嘆道:“自王沂公之后五十六年,才又看到監(jiān)獄空了?!编i州的俗人士子喜歡聚集在一起恣意評論官府政事,許將雖然沒有禁止,但這種習(xí)氣自然平息了。召任兵部侍郎。(許將)上奏章說:“治理軍隊要有規(guī)章,名稱雖然不同,或縱或橫,或方或圓,讓萬眾像一人一樣?!钡鹊綄ξ飨挠帽鴷r,神宗派侍從向許將詢問兵馬的數(shù)量,許將立即詳細奏報;第二天,問樞密大臣,(他)卻回答不上來。紹圣初年,入朝任吏部尚書,章惇擔(dān)任宰相,與蔡卞一起恣意羅織誣陷、貶斥元祐舊臣,奏請開挖司馬光墳?zāi)?。哲宗用這件事問許將,許將回答說:“挖別人的墳?zāi)?不是品德高尚的人所做的事?!?后來被降職)任潁昌知府,移到大名。在大名六年,多次以年老請求辭官,被召為佑神觀使。政和初年,許將去世,享年七十五歲。贈開府儀同三司,謚號文定。3.[2016全國卷乙卷(Ⅰ卷),4—7,19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題。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晉江人。舉進士甲科,知會稽縣。民田鏡湖旁,每患湖溢。公亮立斗門,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以端明殿學(xué)士知鄭州,為政有能聲盜悉竄他境至夜戶不閉嘗有使客亡橐中物移書詰盜公亮報吾境不藏盜殆從者之廋耳索之果然公亮明練文法,更踐久,習(xí)知朝廷臺閣典憲,首相韓琦每咨訪焉。仁宗末年,琦請建儲,與公亮等共定大議。密州民田產(chǎn)銀,或盜取之,大理當(dāng)以強。公亮曰:“此禁物也,取之雖強,與盜物民家有間矣?!惫虪幹?遂下有司議,比劫禁物法,盜得不死。契丹縱人漁界河,又?jǐn)?shù)通鹽舟,吏不敢禁,皆謂:與之校,且生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將奈何?雄州趙滋勇而有謀,可任也?!笔怪I以指意,邊害訖息。英宗即位,加中書侍郎兼禮部尚書,尋加戶部尚書。帝不豫,遼使至不能見,命公亮宴于館,使者不肯赴。公亮質(zhì)之曰:“錫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親臨,處之安乎?”使者即就席。熙寧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陽三城節(jié)度使。明年,起判永興軍。居一歲,還京師。旋以太傅致仕。元豐元年卒,年八十。帝臨哭,輟朝三日。公亮方厚莊重,沉深周密,平居謹(jǐn)繩墨,蹈規(guī)矩;然性吝嗇,殖貨至巨萬。初薦王安石,及同輔政,知上方向之,陰為子孫計,凡更張庶事,一切聽順,而外若不與之者。嘗遣子孝寬參其謀,至上前略無所異,于是帝益信任安石。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寬至樞密以報之。蘇軾嘗從容責(zé)公亮不能救正,世譏其持祿固寵云。(節(jié)選自《宋史·曾公亮傳》)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A.為政有能聲/盜悉竄他境/至夜戶不閉/嘗有使客亡橐中物移書/詰盜/公亮報/吾境不藏盜/殆從者之廋耳/索之/果然/B.為政有能聲/盜悉竄他境/至夜戶不閉/嘗有使客亡橐中物/移書詰盜/公亮報/吾境不藏盜/殆從者之廋耳/索之/果然/C.為政有能聲/盜悉竄/他境至夜戶不閉/嘗有使客亡橐中物移書/詰盜/公亮報/吾境不藏盜/殆從者之廋耳/索之/果然/D.為政有能聲/盜悉竄/他境至夜戶不閉/嘗有使客亡橐中物/移書詰盜/公亮報/吾境不藏盜/殆從者之廋耳/索之/果然/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考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作答此題,可用排除法?!氨I悉竄他境”是一個完整的主謂賓結(jié)構(gòu),“至夜戶不閉”是曾公亮“為政有能聲”的表現(xiàn),C、D兩項均為“盜悉竄/他境至夜戶不閉”,顯然不合適;“(使客)移書詰盜”是省略主語的連動結(jié)構(gòu),A項斷為“嘗有使客亡橐中物移書/詰盜”,顯然語意和結(jié)構(gòu)都不通。據(jù)此可得出答案。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與當(dāng)今某些國家內(nèi)閣或政府首腦的含義并不相同。B.建儲義為確定儲君,也即確定皇位的繼承人,我國古代通常采用嫡長子繼承制。C.古代朝廷中分職設(shè)官,各有專司,所以可用“有司”來指稱朝廷中的各級官員。D.契丹是古國名,后來改國號為遼,先后與五代和北宋并立,與中原常發(fā)生爭端。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考生識記并理解古代文化知識的能力。解答此類試題,一要調(diào)動自己已有的知識積累與選項進行認真核對,發(fā)現(xiàn)不正確之處;二要結(jié)合原文具體內(nèi)容,發(fā)現(xiàn)不正確之處。C項,“所以可用‘有司’來指稱朝廷中的各級官員”不正確?!坝兴尽睉?yīng)指有具體職務(wù)、做具體工作的官吏。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曾公亮初入仕途,為民興利除弊。他進士及第后任職會稽縣,當(dāng)時湖水常常外溢,民田受害,他興修水利工程,將水引入曹娥江,民眾因此得益。B.曾公亮久經(jīng)歷練,通曉典章制度。他熟知朝廷政務(wù),首相韓琦每每向他咨詢;密州有人偷盜民田產(chǎn)銀,他認為判處死刑過重,據(jù)理力爭,最終改判。C.曾公亮防患未然,止息邊地事端。契丹違約在界河捕魚運鹽,他認為萌芽不禁終將釀成大禍,派使者偕同雄州趙滋前往調(diào)解,邊地雙方得以相安無事。D.曾公亮老謀深算,暗中為子孫計。他為人深沉,思慮周密,曾舉薦王安石,安石受到寵信,他考慮子孫前程,不露痕跡地處處隨順安石,終于得到回報。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考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解答此類試題的基本思路是“題文對照”。主要對照選項第一句的概括是否準(zhǔn)確,第二句的分析與原文內(nèi)容在人物、時間、事件、邏輯關(guān)系等方面有無差別。C項,“派使者偕同雄州趙滋前往調(diào)解”錯誤,從文中來看,是只派趙滋前去。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1)錫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親臨,處之安乎?譯文:(2)蘇軾嘗從容責(zé)公亮不能救正,世譏其持祿固寵云。譯文:答案(1)賜宴不到場,這是對君主命令的不敬。君主有病,卻一定要他親臨宴會,做這樣的事能心安嗎?(2)蘇軾曾從容地責(zé)備公亮不能糾正弊病,世人譏諷他保持祿位加固寵幸。【參考譯文】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晉江人。考中進士甲科,任會稽知縣。老百姓在鏡湖旁種田,每每擔(dān)心鏡湖泛濫。曾公亮設(shè)置斗門,將湖水排到曹娥江,老百姓享受到了好處。(曾公亮)以端明殿學(xué)士的身份擔(dān)任鄭州知府,治理政事有能干的名聲,盜賊全部逃竄到其他州縣,以至于百姓晚上不用關(guān)閉大門。曾經(jīng)有使者丟失袋子中的東西,遞送文書要求查辦盜賊,曾公亮上報說:“我所管轄的境內(nèi)不窩藏盜賊,恐怕是同行的人隱藏起來了吧?!边M行搜查,果然如此。曾公亮熟悉法令條文,久經(jīng)歷練,熟知朝廷官府的規(guī)章制度,首相韓琦每每向他咨詢。仁宗末年,韓琦請求立儲君,與曾公亮等共同商定大計。密州民田盛產(chǎn)銀,有人偷取它,大理寺把他們判為強盜。曾公亮說:“這是禁物,偷取它雖然是強盜行為,卻與從百姓家中盜取財物有區(qū)別?!眻猿譅幷摯耸?于是(朝廷將此事)交付有關(guān)部門討論,按照搶劫禁物的法律,偷盜的人沒有被判死刑。契丹放縱人在界河捕魚,又多次通行鹽船,官吏不敢禁止,都說:和他們計較,將要生事。曾公亮說:“剛開始時不禁止,以后將怎么辦呢?雄州趙滋勇敢有計謀,能夠勝任?!迸哨w滋前去告諭旨意,邊境禍害終于平息。英宗即位,(曾公亮)任中書侍郎兼禮部尚書,不久任戶部尚書。皇帝身體不適,遼國使者到來不能接見,(皇帝)讓曾公亮在館中設(shè)宴,使者不愿赴宴。曾公亮質(zhì)問使者說:“賜宴不到場,這是對君主命令的不敬。君主有病,卻一定要他親臨宴會,做這樣的事能心安嗎?”使者立刻來參加宴席。熙寧三年,任司空兼侍中、河陽三城節(jié)度使。第二年,被起用兼管永興軍。過了一年,回到京師。很快就在太傅官位上退休。元豐元年去世,終年八十歲?;实叟R喪哭泣,停止上朝三天。曾公亮端方莊重,深沉周密,平時謹(jǐn)守法令,遵守規(guī)則;但性情吝嗇,積累財富非常多。起初曾公亮推薦王安石,等到他們一起輔政,他察知皇帝正寵信王安石,(因此)暗中替子孫謀劃,大凡改革的各種政務(wù),都聽從王安石,而表面上裝作不同意。曾派遣他的兒子曾孝寬參與謀劃,到皇帝面前幾乎沒有什么異議,因此皇帝更加信任王安石。王安石很感激他幫助自己,因而引薦提拔曾孝寬到樞密院來報答他。蘇軾曾從容地責(zé)備公亮不能糾正弊病,世人譏諷他保持祿位加固寵幸。4.[2016全國卷丙卷(Ⅲ卷),4—7,19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題。傅珪,字邦瑞,清苑人。成化二十三年進士。改庶吉士。弘治中,授編修,尋兼司經(jīng)局校書。與修《大明會典》成,遷左中允。武宗立,以東宮恩,進左諭德,充講官,纂修《孝宗實錄》。時詞臣不附劉瑾,瑾惡之。謂《會典》成于劉健等多所糜費鐫與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實錄》成進左中允再遷翰林學(xué)士歷吏部左右侍郎正德六年代費宏為禮部尚書。禮部事視他部為簡,自珪數(shù)有執(zhí)爭,章奏遂多。帝好佛,自稱大慶法王。番僧乞田百頃為法王下院,中旨下部,稱大慶法王與圣旨并。珪佯不知,執(zhí)奏:“孰為大慶法王,敢與至尊并書,大不敬?!痹t勿問,田亦竟止。珪居閑類木訥者。及當(dāng)大事,毅然執(zhí)持,人不能奪,卒以此忤權(quán)幸去。教坊司臧賢請易牙牌,制如朝士,又請改鑄方印,珪格不行。賢日夜騰謗于諸閹間,冀去珪。御史張羽奏云南災(zāi),珪因極言四方災(zāi)變可畏。八年五月,復(fù)奏四月災(zāi),因言:“春秋二百四十二年,災(zāi)變六十九事。今自去秋來,地震天嗚,雹降星殞,龍虎出見,地裂山崩,凡四十有二,而水旱不與焉,災(zāi)未有若是甚者?!睒O陳時弊十事,語多斥權(quán)幸,權(quán)幸益深嫉之。會戶部尚書孫交亦以守正見忤,遂矯旨令二人致仕。兩京言官交章請留,不聽。珪歸三年,御史盧雍稱珪在位有古大臣風(fēng),家無儲蓄,日給為累,乞頒月廩、歲隸,以示優(yōu)禮。又謂珪剛直忠讜,當(dāng)起用。吏部請如雍言,不報。而珪適卒,年五十七。嘉靖元年錄先朝守正大臣,追贈太子少保,謚文毅。(節(jié)選自《明史·傅珪傳》)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A.謂《會典》成于劉健等/多所糜費/鐫與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實錄》成/進左中允/再遷翰林學(xué)士/歷吏部左/右侍郎/B.謂《會典》成于劉健等/多所糜費/鐫與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實錄》成/進左中允/再遷翰林學(xué)士/歷吏部左/右侍郎/C.謂《會典》成于劉健等/多所糜費/鐫與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實錄》成進/左中允再遷翰林學(xué)士/歷吏部左/右侍郎/D.謂《會典》成于劉健等/多所糜費/鐫與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實錄》成進/左中允再遷翰林學(xué)士/歷吏部左/右侍郎/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考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解答此題,可將選項進行對比,判斷不同處的正誤,最后通過排除法得到正確選項。A、B兩項中,不同之處是“鐫與修者/官降珪修撰”和“鐫與修者官/降珪修撰”,從動詞“鐫(降級、削職)”的意思來分析,與之對應(yīng)的賓語應(yīng)該是“官”而不是“修者”。排除A項。那么D項也可以排除。B、C兩項中,不同之處是“俄以《實錄》成/進左中允/再遷翰林學(xué)士”和“俄以《實錄》成進/左中允再遷翰林學(xué)士”,左中允和翰林學(xué)士都是官職名,“進左中允”和“再遷翰林學(xué)士”應(yīng)該是相對應(yīng)的,所以排除C項。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禮部為六部之一,掌管禮儀、祭祀、土地、戶籍等職事,部長官稱為禮部尚書。B.教坊司是管理宮廷音樂的官署,專管雅樂以外的音樂、歌舞的教習(xí)等演出事務(wù)。C.致仕本義是將享受的祿位交還給君王,表示官員辭去官職或到規(guī)定年齡而離職。D.歷史上的“兩京”有多種所指,文中則指明代永樂年間遷都以后的南北兩處京城。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考生識記理解古代文化知識的能力。A項中“土地、戶籍”事務(wù)不歸禮部掌管,應(yīng)歸戶部掌管。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傅珪進入仕途,參與纂修文獻。弘治年間,他兼任司經(jīng)局校書,參與編修《大明會典》得以升職;武宗繼位,他進位左諭德,充講官,修撰《孝宗實錄》。B.傅珪任職禮部,勸諫講究策略。他擔(dān)任禮部尚書時,由于屢有爭端,上奏增多;番僧因帝好佛求地百頃,他佯作不知皇上自稱大慶法王,不理會給地的事。C.傅珪守正不阿,反遭誣蔑報復(fù)。每遇大事,他都能堅持己見,不肯隨意改易,因而觸怒許多人;后因得罪權(quán)貴被迫退休,雖有言官請留,他仍堅持離職。D.傅珪為官清廉,死后受到好評。御史盧雍稱贊他在位時有古代大臣風(fēng)范,歸鄉(xiāng)后家無積蓄,艱難度日;嘉靖元年,他被列為先朝守正大臣,追謚為文毅。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考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C項,“他仍堅持離職”錯誤,文中“兩京言官交章請留,不聽”的意思是兩京的言官上奏請求皇帝留下傅珪,但皇帝不答應(yīng)。這里“不聽”的主語是皇上,不是傅珪。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1)極陳時弊十事,語多斥權(quán)幸,權(quán)幸益深嫉之。譯文:

(2)又謂珪剛直忠讜,當(dāng)起用。吏部請如雍言,不報。譯文:答案(1)極力奏陳其時社會弊病十件事,話語多指斥受寵的權(quán)貴,權(quán)貴愈加痛恨他。(2)又認為傅珪剛正忠實,敢于直言,應(yīng)當(dāng)起用。吏部按照盧雍的話上奏,沒有回復(fù)?!緟⒖甲g文】傅珪,字邦瑞,清苑人。成化二十三年的進士。后改為庶吉士。弘治年間,被任命為編修,不久兼任司經(jīng)局校書。參與修纂的《大明會典》完成,晉升為左中允。武宗即位,因為在東宮時的恩德,晉升為左諭德,充任講官,編修《孝宗實錄》。當(dāng)時,文學(xué)侍從之臣不附會劉瑾,劉瑾討厭他們。說《大明會典》成于劉健等人,浪費很多,降參與修纂的人的官,傅珪被降為修撰。不久因為《孝宗實錄》修成,傅珪晉升為左中允,再次升遷為翰林學(xué)士,歷任吏部左、右侍郎。正德六年,傅珪代替費宏擔(dān)任禮部尚書。禮部事務(wù)比其他部少,從傅珪幾次執(zhí)意諫諍,奏章于是增多。皇帝喜好佛,自稱大慶法王。番僧請求給予田畝一百頃作為法王下院,宮中直接下旨到禮部,稱大慶法王與圣旨并書。傅珪假裝不知道,執(zhí)奏說:“誰是大慶法王,膽敢與至尊的皇上并書,這是大不敬的事情?!被实巯略t令不追究這件事,番僧求田地的事情也最終停止。傅珪平時就像一個木訥的人。但到面對大事時,卻毅然堅持,別人不能改變他的想法,最終因此觸怒有權(quán)勢、得君寵的人而離職。教坊司臧賢請求更換牙牌,依照古代朝士所用牙牌的式樣制作,又請求改鑄方印,傅珪阻止沒有施行。臧賢就經(jīng)常在宦官中肆意誹謗他,希望能讓傅珪離職。御史張羽上奏云南災(zāi)情,傅珪于是極力論說四方災(zāi)變的可怕。八年五月,又上報四月的災(zāi)情,傅珪于是說:“春秋二百四十二年,記載災(zāi)變六十九件?,F(xiàn)在自去年秋天以來,地震天鳴,冰雹降落星宿墜落,龍虎出現(xiàn),地裂山崩,共四十二件,而水災(zāi)旱災(zāi)還沒有計算在內(nèi),災(zāi)害沒有比現(xiàn)在更厲害的了?!备但晿O力奏陳其時社會弊病十件事,話語多指斥受寵的權(quán)貴,權(quán)貴愈加痛恨他。恰逢戶部尚書孫交也因為正直觸怒受寵的權(quán)貴,受寵的權(quán)貴于是假傳圣旨命令兩個人辭職。兩京諫官紛紛上奏章請求讓他們留任,皇帝不聽。傅珪回鄉(xiāng)三年,御史盧雍稱贊傅珪在位時有古代大臣的風(fēng)范,家里沒有積蓄,每天的供給都很困難,請求給他頒發(fā)月廩、歲隸,以體現(xiàn)朝廷對他的優(yōu)待。又認為傅珪剛正忠實,敢于直言,應(yīng)當(dāng)起用。吏部按照盧雍的話上奏,沒有回復(fù)。而傅珪正在此時去世,享年五十七歲。嘉靖元年,收錄為先朝守正大臣,追贈太子少保,謚號文毅。題組2地方卷題組5.[2017山東,9—13,22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題。謝貞,字元正,陳郡陽夏人,晉太傅安九世孫也。父藺,正員外郎,兼散騎常侍。貞幼聰敏,有至性。祖母阮氏先苦風(fēng)眩,每發(fā)便一二日不能飲食。貞時年七歲,祖母不食,貞亦不食,親族莫不奇之。母王氏,授貞《論語》《孝經(jīng)》,讀訖便誦。八歲,嘗為《春日閑居》五言詩,從舅尚書王筠奇其有佳致,謂所親曰:“此兒方可大成,至如‘風(fēng)定花猶落’,乃追步惠連【注】矣?!蹦晔?略通《五經(jīng)》大旨,尤善《左氏傳》,工草隸蟲篆。十四,丁父艱,號頓于地,絕而復(fù)蘇者數(shù)矣。父藺居母阮氏憂不食泣血而卒家人賓客懼貞復(fù)然從父洽族兄暠乃共往華嚴(yán)寺請長爪禪師為貞說法。乃謂貞曰:“孝子既無兄弟,極須自愛,若憂毀滅性,誰養(yǎng)母邪?”自后少進饣亶粥。太清之亂,親屬散亡,貞于江陵陷沒,暠逃難番禺,貞母出家于宣明寺。及高祖受禪,暠還鄉(xiāng)里,供養(yǎng)貞母,將二十年。太建五年,貞乃還朝。及始興王叔陵為揚州刺史,引祠部侍郎阮卓為記室,辟貞為主簿。貞度叔陵將有異志,因與卓自疏于叔陵,每有宴游,輒辭以疾,未嘗參預(yù)。叔陵雅欽重之,弗之罪也。俄而高宗崩,叔陵肆逆,府僚多相連逮,唯貞與卓獨不坐。后主乃詔貞入掌中宮管記,遷南平王友。府長史汝南周確新除都官尚書,請貞為讓表。后主覽而奇之,嘗因宴席問確曰:“卿表自制邪?”確對曰:“臣表謝貞所作?!焙笾饕螂飞崛耸┪膽c曰:“謝貞在王處,未有祿秩,可賜米百石?!敝恋氯?以母憂去職。頃之,敕起還府。貞累啟固辭。敕報曰:“雖知哀煢在疚,而官俟得才,可便力疾還府也。”貞哀毀羸瘠,終不能之官舍。時尚書右丞徐祚、尚書左丞沈客卿俱來候貞,見其形體骨立,祚等愴然嘆息。吏部尚書姚察與貞友善,及貞病篤,察往省之,問以后事。貞曰:“弱兒年甫六歲,情累所不能忘,敢以為托耳?!笔且棺?。后主問察曰:“謝貞有何親屬?”察因啟曰:“貞有一子年六歲?!奔从须烽L給衣糧。(選自《陳書·列傳第二十六》,有刪改)【注】惠連:謝惠連,南朝宋文學(xué)家。1.對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從舅尚書王筠奇其有佳致奇:稀奇B.工草隸蟲篆 工:擅長C.唯貞與卓獨不坐 坐:受株連而獲罪D.貞累啟固辭 啟:稟告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考生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的能力。A項,奇:對……感到驚奇。這里是形容詞的意動用法。意動用法表示主語認為賓語怎么樣,或主語把賓語當(dāng)作什么,包括名詞的意動用法和形容詞的意動用法兩種。值得注意的是,動詞本身沒有意動用法。2.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A.晉太傅安九世孫也B.若憂毀滅性,誰養(yǎng)母邪C.太建五年,貞乃還朝D.后主因敕舍人施文慶曰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考生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A項,“晉太傅安九世孫也”中的“也”,語氣詞,用在句末,表判斷;另一句中的“也”,表肯定。B項,兩個“若”,均為連詞,表假設(shè),“如果”。C項,“太建五年,貞乃還朝”中的“乃”,副詞,“才”;另一句中的“乃”,連詞,“于是”。D項,“后主因敕舍人施文慶曰”中的“因”,連詞,“于是,就”;另一句中的“因”,介詞,“依,隨著”。3.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A.父藺居母阮氏憂/不食泣血而卒家人/賓客懼/貞復(fù)然/從父洽/族兄暠乃共往/華嚴(yán)寺請長爪禪師為貞說法B.父藺居母阮氏憂/不食泣血而卒/家人賓客懼貞復(fù)然/從父洽/族兄暠乃共往華嚴(yán)寺/請長爪禪師為貞說法C.父藺居母阮氏憂/不食泣血而卒家人/賓客懼/貞復(fù)然/從父洽/族兄暠乃共往華嚴(yán)寺/請長爪禪師為貞說法D.父藺居母阮氏憂/不食泣血而卒/家人賓客懼貞復(fù)然/從父洽/族兄暠乃共往/華嚴(yán)寺請長爪禪師為貞說法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考生給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凹胰恕迸c“賓客”共同作“懼”的主語,所以“家人”與“賓客”中間不應(yīng)斷開,排除A、C兩項?!巴钡馁e語應(yīng)是“華嚴(yán)寺”,二者中間不應(yīng)該斷開,排除D項。4.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謝貞天性聰慧,小時候讀過不少典籍,有的讀過就能背誦,有的粗通大意;他八歲時寫的詩就深得長輩稱贊。B.謝貞受府長史周確委托,為他撰寫辭讓都官尚書的表文。陳后主讀過之后,懷疑該表文不是周確親筆所作。C.謝貞非常孝順,小時候祖母因病難以進食,他便也不進食;父親去世他悲痛欲絕,之后,奉養(yǎng)母親未曾間斷。D.母親去世后,謝貞一心守喪,極度悲痛,骨瘦如柴,令人嘆息。他憂病而死后,后主下令長期供他兒子吃穿。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考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爸?奉養(yǎng)母親未曾間斷”錯誤。文中說“太清之亂,親屬散亡,貞于江陵陷沒,暠逃難番禺,貞母出家于宣明寺。及高祖受禪,暠還鄉(xiāng)里,供養(yǎng)貞母,將二十年。太建五年,貞乃還朝”,這說明他有段時間沒有奉養(yǎng)母親。5.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1)貞度叔陵將有異志,因與卓自疏于叔陵,每有宴游,輒辭以疾,未嘗參預(yù)。叔陵雅欽重之,弗之罪也。(6分)譯文: (2)吏部尚書姚察與貞友善,及貞病篤,察往省之,問以后事。(4分)譯文: 答案(1)謝貞猜度叔陵會有叛逆之心,就和阮卓自行疏遠叔陵,每當(dāng)有宴飲游樂,總是稱病推辭,不曾參與。叔陵一向(或:非常)欽敬他,不怪罪他。(2)吏部尚書姚察和謝貞交好,到謝貞病重的時候,姚察去探望他,問他身后之事。解析本題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譯文言語句的能力。(1)度:猜度。因:就。輒:總是。雅:一向,非常。(2)及:到。篤:病重。后事:身后之事?!緟⒖甲g文】謝貞,字元正,陳郡陽夏人,是晉朝太傅謝安的九世孫。他的父親謝藺,曾任正員外郎,兼散騎常侍。謝貞自幼聰敏,有誠摯淳厚的性情。他的祖母阮氏生前苦于中風(fēng)眩暈,每次發(fā)病就一兩天不能吃東西。謝貞當(dāng)時七歲,祖母不吃,他也不吃,親屬同族沒有不對此感到驚奇的。母親王氏,教謝貞學(xué)《論語》《孝經(jīng)》,謝貞讀完就能背誦。八歲時,謝貞曾經(jīng)寫了《春日閑居》這首五言詩,堂舅尚書王筠對他有美好的情趣感到驚奇,對親屬說:“這個孩子將來可成大器,至于他寫的‘風(fēng)定花猶落’一句,竟能和謝惠連的詩句相媲美了。”十三歲時,謝貞大致通曉了《五經(jīng)》的要義,尤其喜好《左氏傳》,擅長草書、隸書、蟲書、篆書。十四歲時,遭逢父親去世,謝貞號哭跌倒在地上,昏倒后又蘇醒的情況有多次。父親謝藺因母親阮氏去世,不吃飯哭泣到吐血而死。家人賓客害怕謝貞也會這樣,叔父謝洽、族兄謝暠于是同去華嚴(yán)寺,請長爪禪師來為謝貞說法。禪師于是對謝貞說:“孝子既然沒有兄弟,就最需要愛護自己,如果哀傷過度損害身體,誰來贍養(yǎng)你的母親呢?”從這以后謝貞才稍微吃一點稠粥。在太清年間的動亂中,親屬離散走失,謝貞在江陵落入敵手,謝暠逃難到番禺,謝貞的母親在宣明寺出家。等到高祖接受禪讓即位,謝暠返還鄉(xiāng)里,供養(yǎng)謝貞的母親,將近二十年。太建五年,謝貞才回朝,等到始興王陳叔陵擔(dān)任揚州刺史,任命祠部侍郎阮卓做記室,征召謝貞做主簿。謝貞猜度叔陵會有叛逆之心,就和阮卓自行疏遠叔陵,每當(dāng)有宴飲游樂,總是稱病推辭,不曾參與。叔陵一向(或:非常)欽敬他,不怪罪他。不久高宗駕崩,叔陵叛逆作亂,叔陵府中的屬官大多受到牽連而被拘捕,唯獨謝貞與阮卓沒有受株連而獲罪。陳后主于是下詔讓謝貞入宮擔(dān)任中宮管記,調(diào)任做南平王友。府長史汝南人周確剛被任命為都官尚書,請求謝貞為他撰寫辭讓官職的奏章。后主看過后認為奏章寫得很不尋常,曾經(jīng)趁著舉辦宴席的機會問周確道:“你的奏章是自己寫的嗎?”周確回答說:“我的奏章是謝貞寫的?!焙笾骶拖略t給舍人施文慶說:“謝貞在南平王那里,沒有俸祿,可以賜給他一百石米?!敝恋氯?謝貞因母親去世而離職。不久,朝廷下詔讓他回來任原職。謝貞多次上奏堅決推辭。朝廷下詔答復(fù)說:“雖然知道你內(nèi)心哀痛,但官府急等用人,你可以隨即勉強支撐病體回官府任職?!敝x貞哀傷過度身體瘦弱,最終也沒能到官府任職。當(dāng)時尚書右丞徐祚、尚書左丞沈客卿一同來看望謝貞,見到他瘦骨伶仃,徐祚等人悲傷嘆息。吏部尚書姚察和謝貞交好,到謝貞病重的時候,姚察去探望他,問他身后之事。謝貞說:“我的兒子年幼才剛六歲,感情所牽不能忘懷,冒昧把他托付給您?!边@天夜里謝貞去世。后主問姚察道:“謝貞有什么親屬?”姚察便啟奏說:“謝貞有一個兒子,今年六歲。”后主就下詔長期供給他所穿的衣服和所吃的糧食。6.[2017天津,8—13,23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題。王充者,會稽上虞人也,字仲任。其先嘗從軍有功,封會稽陽亭。一歲倉卒國絕,因家焉,以農(nóng)桑為業(yè)。世祖勇任氣,卒咸不揆于人。歲兇,橫道傷殺,怨仇眾多。會世擾亂,恐為怨仇所擒,祖父汎舉家擔(dān)載,就安會稽,留錢唐縣,以賈販為事。生子二人,長曰蒙,少曰誦,誦即充父。祖世任氣,至蒙、誦滋甚,故蒙、誦在錢唐,勇勢凌人。末復(fù)與豪家丁伯等結(jié)怨,舉家徙處上虞。建武三年,充生。為小兒,與儕倫遨戲,不好狎侮。儕倫好掩雀、捕蟬、戲錢、林熙,充獨不肯。誦奇之。六歲教書,恭愿仁順,禮敬具備,矜莊寂寥,有臣人之志。父未嘗笞,母未嘗非,閭里未嘗讓。八歲出于書館,書館小僮百人以上,皆以過失袒謫,或以書丑得鞭。充書日進,又無過失。手書既成,辭師受《論語》《尚書》,日諷千字。經(jīng)明德就,謝師而專門,援筆而眾奇。所讀文書,亦日博多。才高而不尚茍作口辯而不好談對非其人終日不言。其論說始若詭于眾,極聽其終,眾乃是之。以筆著文,亦如此焉;操行事上,亦如此焉。不好徼名于世,不為利害見將。常言人長,希言人短。能釋人之大過,亦悲夫人之細非。好自周,不肯自彰,勉以行操為基,恥以材能為名。眾會乎坐,不問不言;賜見君將,不及不對。見污傷,不肯自明;位不進,亦不懷恨。貧無一畝庇身,志佚于王公;賤無斗石之秩,意若食萬鐘。得官不欣,失位不恨。處逸樂而欲不放,居貧苦而志不倦。淫讀古文,甘聞異言。世書俗說,多所不安,幽處獨居,考論實虛。充為人清重,游必擇友,不好茍交。所友位雖微卑,年雖幼稚,行茍離俗,必與之友。好杰友雅徒,不泛結(jié)俗材。俗材因其微過,蜚條陷之,然終不自明,亦不非怨其人。(王充《論衡·自紀(jì)篇》,有刪節(jié))1.對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歲兇,橫道傷殺兇:兇險B.閭里未嘗讓 讓:責(zé)備C.辭師受《論語》《尚書》,日諷千字 諷:背誦D.游必擇友,不好茍交 茍:草率,隨便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考生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的能力。A項,兇:莊稼收成不好。2.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3分)A.一歲倉卒國絕,因家焉B.或以書丑得鞭C.處逸樂而欲不放D.俗材因其微過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考生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A項,第一句中的“焉”,是兼詞,相當(dāng)于“于之”,在那里的意思;第二句中的“焉”,是助詞,形容詞詞尾。B項,第一句中的“以”,是介詞,意為“因為”;第二句中的“以”,是介詞,意為“把”。C項,“而”都是連詞,表轉(zhuǎn)折,意為“但是”。D項,第一句中的“其”,是代詞,意為“他的”;第二句中的“其”,是副詞,意為“難道”。3.下列句子分編為四組,其中全都表現(xiàn)王充美好品德的一組是()(3分)①與儕倫遨戲,不好狎侮②禮敬具備,矜莊寂寥③以筆著文,亦如此焉④賤無斗石之秩,意若食萬鐘⑤幽處獨居,考論實虛⑥行茍離俗A.①②④ B.①②⑥C.③④⑤ D.③⑤⑥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句③是說王充寫文章的特點,句⑤是說王充深居簡出考論世書俗說的真?zhèn)?句⑥是說王充交朋友的條件,都不符合題干要求。排除B、C、D三項,選A。4.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最合理的一項是()(3分)A.才高而不尚/茍作口辯而不好/談對非其人/終日不言B.才高而不尚/茍作口辯而不好談/對非其人/終日不言C.才高而不尚茍作/口辯而不好談對/非其人/終日不言D.才高而不尚茍作/口辯而不好/談對非其人/終日不言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考生文言斷句的能力。“才高”與“口辯”、“不尚”與“不好”、“茍作”與“談對”都是一一對應(yīng)的,由此判斷,開頭兩個句子該是字?jǐn)?shù)相等、結(jié)構(gòu)一致的整句。由此,排除A、B、D三項。5.下列對原文的理解與分析,不恰當(dāng)?shù)囊豁検?)(3分)A.王充極少說別人的短處,而愿意說別人的長處。他為人清高自重,被人誣陷,也不加辯白。B.王充幼年時恭順仁厚,未曾受父母鞭打責(zé)備。他追求好名聲,喜歡結(jié)交杰出高雅的朋友。C.王充做官不計較俸祿的多少和官位的高低,國君和將領(lǐng)召見時他考慮不周到就不對答。D.文章從生活、讀書、做官等多方面來寫王充的為人處世,多采用對偶句式,既使人物形象鮮明,又言簡意賅,富有節(jié)奏感。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考生篩選文中的信息的能力?!八非蠛妹暋卞e誤。文中說他“不好徼名于世”,意思是他不喜歡在社會上求取好名聲。6.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1)會世擾亂,恐為怨仇所擒。(3分)譯文: (2)其論說始若詭于眾,極聽其終,眾乃是之。(3分)譯文: (3)淫讀古文,甘聞異言。(2分)譯文: 答案(1)正好趕上社會動亂,(他的祖父)擔(dān)心被仇人抓住。(2)他的論說初聽似乎與大家的看法相違背,但聽到最后,大家就會認為他的觀點是對的。(3)沉迷于閱讀古文,樂于聽聞不同的言論。解析本題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的能力。(1)會:恰逢、正好趕上???擔(dān)心。為:被。(2)詭:違背。終:最后。是:認為……對的。(3)淫:沉迷。甘:樂于?!緟⒖甲g文】王充,會稽上虞人,字仲任。他的祖上曾從軍立有軍功,被封為會稽的陽亭侯。才一年就因變亂而失去了爵位和封地,于是就在那里落了戶,以種地養(yǎng)蠶為業(yè)。曾祖父王勇好意氣用事,結(jié)果跟很多人都合不來。災(zāi)荒年頭,攔路殺傷過人,因此仇人眾多。正好趕上社會動亂,(他的祖父)擔(dān)心被仇人抓住,于是祖父王汎領(lǐng)著全家肩挑車載所有家當(dāng),準(zhǔn)備到會稽安家,但中途在錢唐縣留了下來,以經(jīng)商為業(yè)。祖父有兩個兒子,長子叫王蒙,次子叫王誦,王誦就是王充的父親。王家祖祖輩輩縱任意氣,到了王蒙、王誦就更厲害了,所以王蒙、王誦在錢唐縣又仗恃自己的勇力欺凌別人。后來,又與大戶人家丁伯等結(jié)下了怨仇,全家只好又搬到上虞居住。建武三年,王充出生。王充小時候,跟同輩的人一起玩,不喜歡隨便打鬧。同輩的人都喜歡捉鳥、捕蟬、猜錢、爬樹,只有王充不愿玩這些。王誦對此感到很驚奇。王充六歲時就教他寫字,王充恭厚友愛孝順,很懂禮貌,莊重寡言,有成年人的氣派。父親沒有打過他,母親沒有指責(zé)過他,鄉(xiāng)鄰沒有責(zé)備過他。八歲進書館學(xué)習(xí),書館里的小孩子有一百多人,都因為有過失而脫去衣服受責(zé)打,或者因為字寫得難看而被鞭打。只有王充的書法日見進步,又沒有什么過失。學(xué)完了識字書寫課程,就離開了教寫字的老師,去學(xué)習(xí)《論語》和《尚書》,每天能背誦上千字。讀通了經(jīng)書,品德也修養(yǎng)好了,就又辭別老師而去獨自鉆研學(xué)問,王充一寫出文章,就得到許多人的好評。所讀的書也一天比一天多。王充才能雖高但不喜歡隨便寫作,口才很好可是不好與人談?wù)搶Υ?。不是志同道合的?他可以整天不說話。他的論說初聽似乎與大家的看法相違背,但聽到最后,大家就會認為他的觀點是對的。王充寫文章,也是如此;行事為人和侍奉尊長,也是如此。王充不圖在社會上出名,不為個人的利害去求見長官。經(jīng)常說別人的長處,很少說別人的短處。能夠原諒別人的大錯,也惋惜別人細小的過失。喜歡隱藏自己的才能,不好自我炫耀,盡力把修養(yǎng)操行作為做人的根本,而羞于靠才能來得到名譽。眾人聚會坐在一起,不問到自己便不說話;被國君和將領(lǐng)接見時,考慮不周到就不對答。受到污蔑中傷也不愿自我辯解;官位不升遷心中也不懷有怨恨。窮得連寓身的簡陋住宅都沒有,但心情比王公大人還要舒暢;卑賤得連斗石的俸祿都沒有,而心情卻與吃萬鐘俸祿的人差不多。做了官不欣喜,丟了官也不悔恨。處在逸樂之中但不放縱自己的欲望,處在貧苦之中卻不降低自己的氣節(jié)。沉迷于閱讀古文,樂于聽聞不同的言論。當(dāng)時流行的書籍和世俗傳說,有許多不妥當(dāng)?shù)牡胤?于是就一個人深居簡出,考論世書俗說的真實虛假。王充為人清高穩(wěn)重,結(jié)交朋友很注意選擇,從不隨便與人結(jié)交。結(jié)識的人地位雖卑微,年紀(jì)雖輕,但如果他的品行不同于世俗,就一定和他交朋友。王充好結(jié)交杰出高雅的人,不喜歡濫交一些庸俗之輩。有些庸俗之輩,就抓住他的一些微小的過失,用無根據(jù)的條目陷害他,但王充始終不為自己辯白,也并不因此而怨恨那些人。7.[2017北京,9—14,23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題。秦廢封建秦初并天下,丞相綰等言:“燕、齊、荊地遠,不置王無以鎮(zhèn)之,請立諸子?!笔蓟氏缕渥h,群臣皆以為便。廷尉斯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眾,然后屬疏遠,相攻擊如仇讎,諸侯更相誅伐,天子不能禁止。今海內(nèi)賴陛下神靈一統(tǒng),皆為郡縣,諸子功臣以公賦稅重賞賜之,甚易制。天下無異意,則安寧之術(shù)也,置諸侯不便?!笔蓟试?“天下共苦戰(zhàn)斗不休,以有侯王。賴宗廟天下初定,又復(fù)立國,是樹兵也,求其寧息,豈不難哉!廷尉議是?!狈痔煜聻槿?郡置守、尉、監(jiān)。蘇子曰:圣人不能為時,亦不失時。時非圣人之所能為也,能不失時而已。三代之興,諸侯無罪不可奪削,因而君之雖欲罷侯置守,可得乎?此所謂不能為時者也。周衰,諸侯相并,齊、晉、秦、楚皆千馀里,其勢足以建侯樹屏。至于七國皆稱王,行天子之事,然終不封諸侯。久矣,世之畏諸侯之禍也,非獨李斯、始皇知之。始皇既并天下,分郡邑,置守宰,理固當(dāng)然,如冬裘夏葛,時之所宜,非人之私智獨見也,所謂不失時者,而學(xué)士大夫多非之。漢高帝欲立六國后,張子房以為不可,李斯之論與子房無異。高帝聞子房之言,知諸侯之不可復(fù),明矣。然卒王韓信、彭越、英布、盧綰,豈獨高帝所為,子房亦與焉。故柳宗元曰:“封建非圣人意也,勢也。”昔之論封建者甚眾,宗元之論出,而諸子之論廢矣,雖圣人復(fù)起,不能易也。故吾取其說而附益之,曰:凡有血氣必爭,爭必以利,利莫大于封建。封建者,爭之端而亂之始也。自書契【1】以來,臣弒其君,子弒其父,父子兄弟相賊殺,有不出于襲封而爭位者乎?自三代圣人以禮樂教化天下,至刑措不用,然終不能已篡弒之禍。至漢以來,君臣父子相賊虐者,皆諸侯王子孫,其余卿大夫不世襲者,蓋未嘗有也。近世無復(fù)封建,則此禍幾絕。仁人君子,忍復(fù)開之歟?故吾以為李斯、始皇之言,柳宗元之論,當(dāng)為萬世法也。(取材于宋·蘇軾《東坡志林》)注釋:【1】書契:指有文字記載。1.下列對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然后屬疏遠屬:親屬B.諸侯更相誅伐更:交替C.子房亦與焉 與:參與D.不能易也 易:交換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考生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的能力。D項,易:改變。正確判斷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常用下面兩種方法:1.語法分析法:在漢語語法中,主語、賓語多由名詞、代詞充當(dāng),謂語多由動詞、形容詞充當(dāng),定語多由名詞、代詞充當(dāng),狀語多由副詞充當(dāng)??梢愿鶕?jù)句子語法結(jié)構(gòu)推斷詞性,進而推斷詞義。2.代入檢驗法:將所給義項代入各自對應(yīng)的具體語境中去貫通文意,句意通順而無滯礙之處者即正確。2.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同的一項是()(3分)A.以有侯王B.三代之興C.而學(xué)士大夫多非之D.襲封而爭位者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考生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A項,兩個“以”都是介詞,因為。B項,兩個“之”都是助詞,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C項,前者為連詞,表轉(zhuǎn)折,但是;后者為連詞,表順承。D項,兩個“者”都是代詞,……的人。3.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請立諸子請立各位皇子為諸侯王B.諸子功臣以公賦稅重賞賜之諸皇子和功臣們皆封侯并用國家的賦稅重賞他們C.君之雖欲罷侯置守,可得乎君主即使想要廢除封侯的制度設(shè)置郡守,能行得通嗎D.封建非圣人意也,勢也分封諸侯的制度不是圣人的本意,而是時勢使然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考生理解文言語句的能力。B項,語句的意思是:諸皇子和功臣們,朝廷可以用國家的賦稅重重地賞賜他們。4.將下面的句子譯為現(xiàn)代漢語。(6分)①時非圣人之所能為也,能不失時而已。譯文: ②自三代圣人以禮樂教化天下,至刑措不用,然終不能已篡弒之禍。譯文: 答案①時勢不是圣人所能造就的,圣人能把握時勢,不違背時勢罷了。②自夏商周起圣人用禮樂教化天下,曾經(jīng)達到了刑罰可以擱置不用的程度,但是最終不能終止篡位弒君的禍患。解析本題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譯文言語句的能力。①關(guān)鍵詞語:“為”“失時”。②關(guān)鍵詞語:“刑措”“已”。5.下列對文意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文題“秦廢封建”意指秦王朝建立后廢除了三代以來分封諸侯的國家制度。B.始皇不急于說出己見,而讓群臣議論丞相的諫言,群臣多贊成丞相的意見。C.廷尉李斯深諳時移世變,以史為鑒,力排眾議,反對恢復(fù)分封諸侯的制度。D.蘇東坡學(xué)養(yǎng)深厚,縱論古今,鞭辟入里,指出了分封制和郡縣制各有優(yōu)劣。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考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指出了分封制和郡縣制各有優(yōu)劣”錯誤。文章中,蘇東坡只是對分封制的“劣”和郡縣制的“優(yōu)”進行了分析。6.第三段末句“故柳宗元曰:‘封建非圣人意也,勢也。’”是作者借柳宗元的話做出的判斷。請用自己的話具體說明作者做出這個判斷的直接依據(jù)。(5分)答案漢高帝和張子房是反對分封諸侯的,但是迫于形勢,不得不封韓信等人為諸侯王,所以說“封建非圣人意也,勢也”。解析本題考查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卮鸫祟},要注意分析第三段舉的論據(jù),即柳宗元得出結(jié)論的具體依據(jù)。第三段開篇寫秦始皇采用郡縣制是適應(yīng)時勢之舉,接著寫漢高帝明白不能分封諸侯卻最終封韓信等人為諸侯王是迫于時勢,最后得出柳宗元的結(jié)論。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做出這個判斷的主要依據(jù)就是漢高帝迫于時勢這個事例,時勢不是個人能力所能左右的,個人在時勢面前只能順應(yīng),而無法改變?!緟⒖甲g文】秦王剛剛吞并天下的時候,丞相王綰等人說:“燕國、齊國、楚國地處偏遠,如果不設(shè)置諸侯王就無法鎮(zhèn)守這些地方,請立各位皇子為諸侯王?!鼻厥蓟拾堰@條建議交給大臣們討論,群臣都認為分封諸侯王有利。廷尉李斯說:“周文王、周武王所分封的同姓子弟很多,然而后來親屬日益疏遠,他們像仇人一樣互相攻擊,各諸侯間互相討伐,天子也不能禁止?,F(xiàn)在天下依靠陛下的神力實現(xiàn)統(tǒng)一,都成為大秦的郡縣,諸皇子和功臣們,朝廷可以用國家的賦稅重重地賞賜他們,很容易控制他們。使天下人沒有異心,這是使天下安寧的辦法,設(shè)置諸侯不利?!鼻厥蓟收f:“天下百姓都苦于無休止的戰(zhàn)爭,正是因為有諸侯王?,F(xiàn)在依靠祖先的福佑天下剛剛安定,又設(shè)立諸侯國,這是制造戰(zhàn)爭,要想天下安定,難道不是太難了嗎!廷尉的意見是對的?!庇谑蔷蛣澐痔煜聻槿鶄€郡,每個郡分別設(shè)置守、尉、監(jiān)。蘇軾說:圣人雖不能造就時勢,但也能夠做到把握時勢而不違背時勢。時勢不是圣人所能造就的,圣人能把握時勢,不違背時勢罷了。(夏、商、周)三代興盛的時候,諸侯如果沒有罪就不能剝奪他們的封國,因而君主即使想要廢除封侯的制度設(shè)置郡守,能行得通嗎?這就是所說的不能造就時勢。周朝衰落了,諸侯互相吞并,齊國、晉國、秦國、楚國的國土都方圓一千多里,他們的勢力足夠來分封諸侯樹立屏障。到七國都稱了王,做以前天子才能做的事,然而終究不分封諸侯。世人害怕諸侯造成的災(zāi)禍已經(jīng)很久了,不是僅李斯和秦始皇認識到了這一點。秦始皇吞并天下以后,劃分郡縣,設(shè)置郡縣的守吏,道理本來就應(yīng)當(dāng)這樣,就像冬天穿皮襖夏天穿葛衣,是適應(yīng)時令的事情,并不是某些人的個人智慧或獨到見解,這就是所說的不違背時勢,但是學(xué)者和士大夫大多非議這件事。漢高帝想封六國的后人,張良認為不行,李斯的意見與張良的沒什么不同。漢高帝聽了張良的話,知道分封諸侯不可恢復(fù),這是非常明顯的了。然而最終還是分封韓信、彭越、英布、盧綰,這件事難道只是漢高帝所為?張良也參與了這件事。所以柳宗元說:“分封諸侯的制度不是圣人的本意,而是時勢使然。”過去議論分封諸侯的人很多,柳宗元的議論一出,其他人的議論就都被廢棄了,即使是圣人再復(fù)活,也不能改變了。所以我采用他的說法,又增補了一些意見,說:凡是有血氣的人一定會爭奪,爭奪一定是因為利益,而利益沒有比分封諸侯再大的了。分封諸侯,是戰(zhàn)爭的開端、戰(zhàn)亂的開始。自從有文字記載以來,臣下弒殺他的國君,兒子弒殺他的父親,父子兄弟互相殘殺,有不是因為承襲封國和爭奪王位的情況嗎?自夏商周起圣人用禮樂教化天下,曾經(jīng)達到了刑罰可以擱置不用的程度,但是最終不能終止篡位弒君的禍患。至漢以來,君臣父子互相殘殺的,都是諸侯王的子孫,其余的不能世襲的卿大夫,從未有過這種情況。近世不再分封諸侯,所以這種禍?zhǔn)虏畈欢嘟^跡了。仁人君子,難道忍心再開始這種禍?zhǔn)聠?所以我認為李斯、秦始皇的言論,柳宗元的主張,應(yīng)當(dāng)成為萬世萬代的法則。8.[2017江蘇,6—9,18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題。汪容甫先生行狀王引之先生名中,字容甫,江都人。少孤,好學(xué)。貧不能購書,助書賈鬻書于市,因遍讀經(jīng)史百家,過目成誦。年二十,應(yīng)提學(xué)試,試《射雁賦》第一,補附學(xué)生,詩古文詞日益進。儀征鹽船阨于火,焚死無算,先生為《哀鹽船文》,杭編修世駿序之,以為驚心動魄,一字千金,由是名大顯。當(dāng)世通儒如朱學(xué)士筠、盧學(xué)士文弨,見先生所撰,咸嘆賞以為奇才。年二十九,始顓治經(jīng)術(shù)。謝侍郎墉提學(xué)江左,特取先生為拔貢生。每試,別為一榜,列名諸生前。侍郎嘗謂人曰:“予之先容甫,以爵也;若以學(xué),則予于容甫當(dāng)北面矣?!逼湟娭厝绱?。朱文正公提學(xué)浙江,先生往謁,答述揚州割據(jù)之跡、死節(jié)之人,作《廣陵對》三千言,博綜古今,天下奇文字也。畢尚書沅總督湖廣,招來文學(xué)之士。先生往就之,為撰《黃鶴樓銘》,歙程孝廉方正瑤田書石,嘉定錢通判坫篆額,時人以為“三絕”。先生于六經(jīng)、子、史以及詞章、金石之學(xué),罔不綜覽。乃博考三代典禮,至于文字訓(xùn)詁、名物象數(shù),益以論撰之文,為《述學(xué)》內(nèi)外篇。又深于《春秋》之學(xué),著《春秋述義》,識議超卓,論者謂唐以下所未有。為文根柢經(jīng)、史,陶冶漢、魏,不沿歐、曾、王、蘇之派,而取則于古,故卓然成一家言。性質(zhì)直,不飾容止,疾當(dāng)時所為陰陽拘忌、釋老神怪之說,斥之不遺余力。而遇一行之美、一文一詩之善,則稱之不置。事母以孝聞,貧無菽水,則賣文以養(yǎng),左右服勞,不辭煩辱。其于知友故舊歿后衰落,相存問過于生前,蓋其性之篤厚然也。年五十一,卒于杭州西湖之上。先生,家大人之所推服也。其學(xué)其行,竊聞于趨庭之日久矣。而先生于予所說《尚書》訓(xùn)詁,極獎勵,以為可讀父書,則又有知己之感焉。雖不能文,尚欲揚榷而陳之,以告后之君子。(選自《王文簡公文集》,有刪節(jié))1.對下列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助書賈鬻書于市鬻:賣B.先生往謁 謁:拜見C.稱之不置 置:置辦D.尚欲揚榷而陳之 陳:陳述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考生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的能力。C項,置:棄置、放棄。2.下列對文中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江左:文中指長江下游以東地區(qū)。古人敘地理以東為左,以西為右,江左即江東。B.三代:文中指曾祖、祖父、父親三代,古人參加科舉考試須如實填報三代履歷。C.菽水:豆和水,指粗茶淡飯。多形容清貧者對長輩的供養(yǎng),如成語“菽水承歡”。D.趨庭:《論語》中有孔鯉“趨而過庭”的記載,后世將子承父教稱為“趨庭”。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考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古代文化知識的能力。B項,文中“三代”指的是歷史上的“三代”,一般指夏、商、周三代。3.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1)予之先容甫,以爵也;若以學(xué),則予于容甫當(dāng)北面矣。譯文: (2)其于知友故舊歿后衰落,相存問過于生前,蓋其性之篤厚然也。譯文:答案(1)我超過容甫,是憑借官位;如果論學(xué)問,那么我應(yīng)以容甫為老師。(2)他對那些老友舊交去世后家道衰落的,關(guān)心慰問超過朋友生前,因為他的本性就是這樣忠實厚道啊。解析本題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譯文言語句的能力。(1)先:超過。以:憑借。北面:尊人為師,以……為老師。(2)歿:去世。存問:關(guān)心慰問。篤厚:忠實厚道。4.根據(jù)第三段,概括汪中在治學(xué)、為文方面的特點,不超過30個字。(4分)答案治學(xué):范圍廣泛,學(xué)有專精。為文:取則于古,自成一家。解析本題考查考生歸納內(nèi)容要點的能力。解答本題,要從文章第三段中找出關(guān)于“治學(xué)”“為文”的關(guān)鍵句,“治學(xué)”方面,如“于六經(jīng)、子、史及辭章、金石之學(xué),罔不綜覽”“博考三代典禮,至于文字訓(xùn)詁、名物象數(shù),益以論撰之文”“又深于《春秋》之學(xué)”,由此可概括出汪中治學(xué)涉獵廣泛、學(xué)有專精的特點。“為文”方面,如“取則于古,故卓然成一家言”,由此可概括出汪中為文取法于古、見解精辟、自成一家的特點。【參考譯文】先生名中,字容甫,是江都人。年少時父親去世,愛好學(xué)習(xí)。家貧沒有能力購買書籍,幫助書商在集市上賣書,趁機通讀了經(jīng)史百家書籍,看一遍就能背誦出來。二十歲時,參加院試考試,應(yīng)試文章《射雁賦》被列為第一,補為附學(xué)生員,詩詞古文每天漸漸進步。儀征的鹽船被火阻隔,燒死的人很多,先生寫了《哀鹽船文》,編修杭世駿為此文作了序,認為文章寫得驚心動魄,一字千金,因此名聲大振。當(dāng)世學(xué)識淵博的儒者如學(xué)士朱筠、學(xué)士盧文弨,看見先生所撰寫的文章,都感嘆贊賞,認為他是奇才。(先生)二十九歲時,才專門研究經(jīng)術(shù)。侍郎謝墉擔(dān)任江左提學(xué),特地錄取先生為拔貢生。每次考試,另列一榜,排名在諸生之前。侍郎曾經(jīng)對人說:“我超過容甫,是憑借官位;如果論學(xué)問,那么我應(yīng)以容甫為老師。”先生就是這樣被器重。朱文正公擔(dān)任浙江提學(xué),先生前往拜見,回答陳述揚州割據(jù)的事情、死于義節(jié)的人,作《廣陵對》三千字,廣泛地綜合古今,堪稱天下奇文。尚書畢沅擔(dān)任湖廣總督,招徠文學(xué)之士。先生前往投靠他,替他撰寫了《黃鶴樓銘》,歙州孝廉方正程瑤田在石頭上刻了銘文,嘉定通判錢坫在碑額上題寫篆文,當(dāng)時人認為是“三絕”。先生對于六經(jīng)、子、史及辭章、金石的學(xué)問,沒有不通覽的。于是廣泛地考證三代典禮,至于文字訓(xùn)詁、名物象數(shù),增加了論撰的文字,寫了《述學(xué)》內(nèi)外篇。又深通《春秋》的學(xué)問,著有《春秋述義》,見解超凡,評論的人認為是唐代以來從未有過的。寫文章以經(jīng)、史作為基礎(chǔ),受漢、魏影響,沒有沿襲歐陽修、曾鞏、王安石、蘇軾的派別,而是取法于古人,所以高遠特立,自成一家。(先生)秉性質(zhì)樸正直,不愛修飾儀容舉止,憎惡當(dāng)時所做的陰陽方面的拘束顧忌、佛學(xué)神怪之說,痛斥這些不遺余力。但遇到一舉一動中好的地方、一文一詩中好的地方,就贊不絕口。侍奉母親憑孝順聞名,貧窮沒有供養(yǎng)的物品,就賣文章來供養(yǎng)母親,侍奉左右,不怕煩勞受辱。他對那些老友舊交去世后家道衰落的,關(guān)心慰問超過朋友生前,因為他的本性就是這樣忠實厚道啊。五十一歲時,在杭州西湖之上去世。先生,是家中的父母所推崇佩服的。他的學(xué)問他的品行,私下里接受父教時早就聽說了。而先生對于我所說的《尚書》訓(xùn)詁,極為鼓勵表揚,認為可以讀我父親的書,便又有遇到知己的感觸了。即使不擅長寫文章,還想要簡略列舉大概,扼要論述先生的事跡,來告誡后世的君子。建議時間:45分鐘1.[2018湖北四地七校高三年級聯(lián)考,10—1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題。歐陽玄字原功。母李氏,親授《孝經(jīng)》《論語》小學(xué)諸書,八歲能成誦,始從鄉(xiāng)先生張貫之學(xué),日記數(shù)千言。十歲,有黃冠師注目視玄,謂貫之曰:“是兒神氣凝遠,目光射人,異日當(dāng)以文章冠世,廊廟之器也。”言訖而去,亟追與語,已失所之。部使者行縣,玄以諸生見,命賦梅花詩,立成十首,晚歸,增至百首,見者駭異之。年十四,益從宋故老習(xí)為詞章,下筆輒成章,每試庠序,輒占高等。弱冠,下帷數(shù)年,人莫見其面。經(jīng)史百家,靡不研究。延祐元年,詔設(shè)科取士,玄以《尚書》與貢。明年,賜進士出身,授岳州路平江州同知。調(diào)太平路蕪湖縣尹??h多疑獄,久不決,玄察其情,皆為平翻。豪右不法,虐其驅(qū)奴,玄斷之從良。貢賦征發(fā)及時,民樂趨事,教化大行,飛蝗獨不入境。改武岡縣尹??h控制溪洞,蠻獠雜居,撫字稍乖,輒弄兵犯順。玄至逾月,赤水、太清兩洞聚眾相攻殺,官曹相顧失色,計無從出。玄即日單騎從二人,徑抵其地諭之。至則死傷滿道,戰(zhàn)斗未已。獠人熟玄名棄兵仗羅拜馬首曰我曹非不畏法緣訴某事于縣縣官不為直反以徭役橫斂掊克之情有弗堪乃發(fā)憤就死耳不意煩我清廉官自來玄喻以禍福,歸為理其訟,獠人遂安。召為國子博士,升國子監(jiān)丞。致和元年,遷翰林待制,兼國史院編修官。時當(dāng)兵興,玄領(lǐng)印攝院事,日直內(nèi)廷,參決機務(wù),凡遠近調(diào)發(fā),制詔書檄。更張朝政,事有不便者,集議廷中,玄極言無隱??颇恐畯?fù),沮者尤眾,玄尤力爭之。詔修遼、金、宋三史,召為總裁官,發(fā)凡舉例,俾論撰者有所據(jù)依。史官中有論議不公者,玄不以口舌爭,俟其呈稿,援筆竄定之,統(tǒng)系自正。至于論、贊、表、奏,皆玄屬筆。五年,帝以玄歷仕累朝,且有修三史功,諭旨丞相,超授爵秩,遂擬拜翰林學(xué)士承旨。十七年春,乞致仕,以中原道梗,欲由蜀還鄉(xiāng),帝復(fù)不允。時將大赦天下,宣赴內(nèi)府。玄久病,不能步履,丞相傳旨,肩輿至延春閣下,實異數(shù)也。是歲十二月戊戌,卒于崇教里之寓舍,年八十五。帝賜賻甚厚,追封楚國公,謚曰文。(選自《元史·歐陽玄傳》,有刪節(jié))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獠人熟玄名/棄兵仗/羅拜馬首曰/我曹非不畏法/緣訴某事于縣/縣官不為直/反以徭役橫斂掊克之/情有弗堪/乃發(fā)憤就死耳/不意煩我清廉官自來/B.獠人熟玄名/棄兵仗/羅拜馬首曰/我曹非不畏法/緣訴某事于縣/縣官不為直反/以徭役橫斂掊克之/情有弗堪/乃發(fā)憤就死耳/不意煩我清廉官自來/C.獠人熟玄名/棄兵/仗羅拜馬首曰/我曹非不畏法/緣訴某事于縣/縣官不為直反/以徭役橫斂掊克之/情有弗堪/乃發(fā)憤就死耳/不意煩我清廉官自來/D.獠人熟玄名/棄兵/仗羅拜馬首曰/我曹非不畏法/緣訴某事于縣/縣官不為直/反以徭役橫斂掊克之/情有弗堪/乃發(fā)憤就死耳/不意煩我清廉官自來/答案A解析解答本題需要注意以下兩點:一是注意文中固定詞語的意思,如“兵仗”即兵器,中間不可斷開;二是注意上下文意的整體貫通,如“縣官不為直”與“反以徭役橫斂掊克之”形成反差,才有后文的行為結(jié)果,故“反”必須斷在下句中。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庠序,是古代的地方學(xué)校,后也泛稱學(xué)校或教育事業(yè)?!睹献印分杏?“謹(jǐn)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盉.進士,科舉時代稱會試考取后經(jīng)過殿試的人。進士分為三等:一等賜進士及第,二等賜進士出身,三等賜同進士出身。C.“博士”,古代教授經(jīng)學(xué)的一種官職,一般由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