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腸結腸炎耶爾森氏菌實驗室活動風險評估報告_第1頁
小腸結腸炎耶爾森氏菌實驗室活動風險評估報告_第2頁
小腸結腸炎耶爾森氏菌實驗室活動風險評估報告_第3頁
小腸結腸炎耶爾森氏菌實驗室活動風險評估報告_第4頁
小腸結腸炎耶爾森氏菌實驗室活動風險評估報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小腸結腸炎耶爾森氏菌實驗室活動風險評估報告一、生物學特性(一)種類和細菌分型小腸結腸炎耶爾森氏菌是急性胃腸炎型食物中毒的病原菌,為人畜共患病。小腸結腸炎耶爾森氏菌廣泛分布于自然界,是少數(shù)幾種能在冷藏溫度下生長的腸道致病菌之一。小腸結腸炎耶爾森氏菌是腸桿菌科耶爾森菌屬,為了、革蘭氏陰性小桿菌。其有毒菌株多呈球桿狀,無毒菌株以桿狀多見。該菌屬主要有三件致病性菌,分別是假結核耶爾森氏菌(Yersiniapseudotuberculosis)、鼠疫耶爾森氏菌(Yersiniapestis)與小腸結腸炎耶爾森氏菌(Yersiniaenterocolitica)。不同來源的小腸結腸炎耶爾森氏菌有多種血清型和生物性分布。(二)來源小腸結腸炎耶爾森氏菌是一種歷史較短的病原菌。自北歐出現(xiàn)一些散發(fā)病例,其開始引起人們的關注之后,在歐美、日本都有報道。傳染性野生動物、家畜(豬、狗和貓)、牡蠣和水源中都能分離到本菌,亦可從健康人或患者糞便中分離得到。其傳播方式與攝入被尿、糞便污染的食物(尤其是肉類)和接觸感染動物等有關。它除了能引起胃腸道癥狀外,還能引起呼吸系統(tǒng)、心血管系統(tǒng)、骨骼結締組織等疾患,甚至可引起敗血癥,造成死亡。該菌是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很多國家都已將該菌列為進出口食品的常規(guī)檢測項目。(四)傳播途徑本菌天然寄居在多種動物體內,如豬、鼠、家畜等,通過污染食物(牛奶、豬肉等)和水經糞-口途徑感染通過因接觸染疫動物而感染。病人健康帶菌者,以及患病和帶菌的家畜攜帶的病原體主要是通過污染的飲水和食品經消化道傳播。(五)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15歲以下兒童多發(fā),多為散發(fā),冬春發(fā)病較多見。(六)潛伏期該菌引起急性胃腸炎型食物中毒,潛伏期約攝食后3-7天,也有報道稱11d才發(fā)病。病程一般為1-3d,但有些病例持續(xù)5-14d或更長。腸毒素產生迅速,在25℃下培養(yǎng)12h,培養(yǎng)基上清夜中即有腸毒素產生,24-28h達高峰。(七)劑量-效應關系小腸結腸炎耶爾森氏菌引起感染的前提是必須達到一定感染量,而對于感染量,不同人群和個體都存在差異。(八)致病性該菌具有侵襲性,可產生耐熱腸毒素和腸毒素,而這兩者與致病性有關。腸毒素是引起腹瀉的主要因素。毒力型菌株均有VW抗原(蛋白脂蛋白復合物),為毒力的重要因子,與侵襲力有關。侵襲力可能是耶爾森氏菌感染腸道表現(xiàn)的病理基礎。主要表現(xiàn)為發(fā)熱、腹痛、腹瀉、嘔吐、關節(jié)炎、敗血癥等癥狀。耶爾森氏菌病典型癥狀常為腸胃炎癥狀、發(fā)熱、亦引起闌尾炎,有的引起反應性關節(jié)炎。由小腸結腸炎耶爾森氏軍引起的感染,大部分累及胃腸道,引起自限性胃腸炎或腸系膜和末端回腸腺體炎。另一個并發(fā)癥是敗血癥,即血液系統(tǒng)感染。肺炎病例一般發(fā)生于肝硬化或免疫力低下的病人,盡管較少見,但死亡率較高。現(xiàn)認為此致病菌是胃腸道炎癥、肺炎和肺膿腫的共同病因。肺部感染發(fā)生于敗血癥或原發(fā)吸入感染所致。(九)變異性初次培養(yǎng)的菌落為光滑型,通過傳代接種后菌落可能成粗糙型。(十)環(huán)境中的穩(wěn)定性小腸結腸炎耶爾氏菌具有“嗜冷性”,在水中和低溫下(4℃)能生長,為腸道中能在4℃生長繁殖的少數(shù)細菌之一。因為本菌在低溫中能生長,所以保存在4℃的冰箱中食品更具傳染性。(十一)藥物敏感性本菌對所有氨基糖甙抗生素、多粘菌素、復方新諾明、四環(huán)素、呋喃唑酮和喹諾酮類等均敏感。某些菌株對氯霉素、鏈霉素、磺胺藥、四環(huán)素、卡那霉素和氨芐西林耐藥。故宜選用第三代喹諾酮類藥物,如氧氟沙星。(十二)消毒劑敏感性本菌對濕熱和化學消毒劑敏感。對酸堿穩(wěn)定,在ph1-11中不失活。(十三)物理滅活本菌可產耐熱腸毒素,于121℃30min不被破壞。(十四)在宿主體外存活本菌生長溫度為30-37℃,但22-29℃才能使本菌的某些特征出現(xiàn)。4℃時能保存和繁殖。本菌世代時間長,最短亦需40min左右。本菌對營養(yǎng)要求不高,能在麥康凱瓊脂上生長,但較其他腸道桿菌生長緩慢,培養(yǎng)的最適宜溫度為28℃,最適宜ph7-8。本菌在肉湯中生長呈均勻渾濁,一般不形成菌膜。有毒菌株多成球桿狀,無毒菌株以桿狀多見。(十五)與其他生物和環(huán)境的交互作用小腸結腸炎耶爾氏菌分布很廣,可存在于生的蔬菜、乳制品、肉類、豆制品、沙拉、牡蠣、蟹和蝦中,也存在于環(huán)境中,如湖泊、河流、土壤和植被。已從狗、貓、山羊、灰鼠、水貂和靈長類動物的糞便中分離出該菌。在港灣周圍,許多鳥類包括水禽和海鷗也可能是帶菌者。(十六)預防和治療方案腸道感染一般為自限性,需對癥處理,可不用抗菌藥物治療。病情嚴重時,特別是有腸道外感染者,應予抗菌藥物治療,首選氟喹諾酮類藥物,氧氟沙星每天600毫克,分2-3次口服,3-5天為一療程。對敗血癥者,可靜脈給藥,可用氧氟沙星或呋布西林、美洛西林、頭孢噻污和拉氧頭孢等耐β-內酰胺酶抗生素。對于有膿腫者應切開引流。一般預后較好,有嚴重基礎疾病合并敗血癥者的病死率可達50%-75%。注意飲食衛(wèi)生,避免食物和飲水污染。冷藏食品應加熱煮沸處理后才能食用。避免與病人和生病動物接觸。二、實驗室相關活動風險評估與控制(一)實驗室感染性因子的種類、來源和危害1、感染性因子的種類小腸結腸炎耶爾森氏菌具有侵襲性,可產生耐熱腸毒素和腸毒素,而這兩者與致病性有關。根據(jù)小腸結腸炎耶爾森氏菌的生物學特性和本實驗室檢測能力范圍,本實驗室可能的感染因子為小腸結腸炎耶爾森氏菌病原菌本身。2、感染因子的來源(1)食物中毒等突發(fā)事件中采集的可疑食物、日常檢測的食品、水等樣品。(2)樣本采集和檢測過程中涉及的所有實驗場所。(3)在實驗室工作中,各種原因導致的含有病原菌的感染性物質飛濺及污染的器物表面或地面等。感染因子可能造成的危害(1)被污染的實驗器材、器皿等對實驗室環(huán)境造成污染(2)含有病原菌的實驗室廢棄物對環(huán)境的污染(3)實驗室含病原體的氣溶膠對實驗室的環(huán)境造成污染(二)實驗室常規(guī)活動過程中的風險評估與控制1、實驗方法(1)主要風險點識別未采用國家標準、行業(yè)標準進行檢測。使用新的或變更過的國家標準或行業(yè)標準前,未經技術確認,可能存在安全風險。(2)風險控制措施盡量采用國家標準、行業(yè)標準或經過充分驗證的實驗方法,在使用新的或變更過的國家標準、行業(yè)標準之前,必須經過嚴格的技術確認。2、樣品采集(1)食品和水樣等樣品采集①主要實驗設備和器材采用剪刀或鑷子、盛樣容器等②主要風險點識別食品和水樣等樣品中可能存在感染性病原體,采樣人員不規(guī)范、盛樣容器密合不嚴、意外破損等,可導致樣品濺灑、溢出、滲漏而污染環(huán)境;同時,銳器使用不當,存在意外刺傷或劃破采樣人員的風險③風險控制措施采集容器必須防水、防漏,容器外面要包裹足量的吸收性材料,以便容器被打破或泄漏時,能吸收溢出的所有液體。在使用剪刀、鑷子、玻璃容器等銳器時,必須規(guī)范操作,做好防護,防止刺傷或劃傷。(2)食物中毒事件中糞便、嘔吐物、食品加工環(huán)節(jié)涂抹物、剩余食物等采集①主要實驗設備和器材PV螺旋蓋采便盒(管)、玻璃試管或培養(yǎng)皿、采樣棉簽等②主要風險點識別疑似食物中毒糞便、嘔吐物、剩余食物、食品加工環(huán)節(jié)涂抹物樣品中可能存在大量感染性病原體,采集過程存在樣本濺出從而形成小顆粒氣溶膠;工作人員采樣不規(guī)范、個人防護不到位,導致環(huán)境污染和人員感染。③風險控制措施采樣人員應戴手套、口罩,采樣時動作輕柔,采樣容器盡量使用外螺旋蓋塑料管;發(fā)生污染時,應立即進行消毒處理。(3)血樣的采集①主要實驗設備和器材一次性采血針、真空采血管、消毒棉簽及一次性利器盒。②主要風險點識別血液樣品可能存在不明感染性病原體,真空采血管密封蓋意外脫落或采血針內殘留血滴落,造成血樣濺灑從而污染人員或環(huán)境;采血針頭存在意外刺傷或劃傷采樣人員的風險。③風險控制措施使用一次性采血針和真空采血管,采樣人員經過正規(guī)采血培訓,并熟練掌握采血技巧。采血前做好個人防護(防護服、乳膠手套、口罩);認真、仔細、謹慎操作,抽血后的針頭直接放入利器盒內,禁止用手直接接觸使用的的針頭或將使用后的針頭重新套上采針套;采血后直立于試管架中,防止翻倒;消毒棉簽等污染物放入醫(yī)療廢棄物專用袋中,統(tǒng)一進行消毒處理。3.樣品的包裝和運送(1)主要實驗設備和器材真空密封采血管、外螺旋蓋玻璃瓶、PV螺旋蓋采樣灌(管)主容器、95千帕樣品運輸罐、B類樣品運輸箱(UN3373冷藏箱)、運送車輛。(2)主要風險點識別盛樣容器不堅固、密合不嚴,有可能存在樣品濺灑、溢出、滲漏;樣品運輸包裝不符合生物安全要求,可能導致樣品的側翻、滲漏,造成污染擴散。(3)風險控制措施盛裝樣品容器必須堅固,不易破碎,盡可能選用塑料制品,采樣后必須檢查容器的密合性。樣品嚴格按照B類要求包裝和運送,由采樣人員專車運回實驗室。4.樣品接收和前處理(1)主要實驗設備和器材剪刀、鑷子、振蕩器、均質器、離心機、生物安全柜、潔凈工作臺等。(2)主要風險點識別樣品管理員未按照實驗室樣品管理程序要求接收樣品;樣品前處理時打開感染性樣本包裝的動作過猛,會造成樣品側翻;對食物等固性物樣品進行剪切時,操作不慎而發(fā)生手剪傷;均質器均質樣本時發(fā)生均質袋破裂,離心操作時離心管破裂等意外情況。(3)風險控制措施①樣品接收必須在專用的區(qū)域進行,合同評審人員和收樣人員嚴格按照《樣品管理程序》(XJK/CX32)要求交接樣品,不得擅自打開樣品包裝,收樣后及時洗手。②開始檢測前,對盛裝感染性材料樣品的容器,必須在生物安全柜中緩慢打開,食品和水樣必須在潔凈工作室內打開,開啟容器時管口不能對著操作者。③對食品等固體樣品取樣,要小心使用剪刀和鑷子,盡可能剪取食物可食部分,以防止樣品均質時堅硬物質刺破均質袋,造成樣液濺灑。對含有感染性的樣品進行離心震蕩時,必須將理性愛封嚴實,并關上離心機蓋。④實驗室應配備應急藥箱,發(fā)生手剪傷等意外事件時應立即進行消毒包扎處理。⑤當發(fā)生離心管或均質袋意外破裂、漸出時,及時對所有涉及污染的部位進行消毒處理,同時,按《二級生物安全實驗室建設與管理》‘實驗室意外事故的處置’章節(jié)處置。5.樣品檢驗過程(1)主要實驗設備和器材培養(yǎng)箱、水浴箱、細菌鑒定和藥敏測試儀(ATB儀)、生物安全柜、振蕩器、吸管和試管、移液器及吸頭、接種環(huán)、培養(yǎng)皿等。(2)主要風險點識別①對食物、水樣、糞便、剩余食物等樣品進行的小腸結腸炎耶爾森氏菌分離鑒定、生化試驗、藥敏試驗等試驗活動均涉及活菌操作,在檢測過程中移液、混勻震蕩、劃線分離。涂片染色、離心等操作都可產生氣溶膠。雖然小腸結腸炎耶爾森氏菌不通過呼吸道感染,但由于樣品可能含有其他未知的病原體,因此也不應忽視。②試驗過程中玻璃器材意外破碎或滲漏、離心操作時離心管意外破裂等事故,可造成液體濺出從而污染設備表面或工作臺面等環(huán)境,間接污染操作者皮膚、黏膜。雖然需要食入一定量的小腸結腸炎耶爾森氏菌方可導致食物中毒,但仍需防范。(3)風險控制措施①開展檢測時,檢測人員應按照二級生物安全防護要求做好自身防護措施,進行的食品、水樣等樣品制備、均質等操作應在潔凈實驗室內進行;糞便、食品加工環(huán)節(jié)涂抹物等具有感染性材料的操作必須在生物安全柜內進行,實驗結束后必須對桌面。臺面及時進行消毒處理。②必須使用移液器或吸球移取樣液,旋蓋和移液操作的動作要輕緩,所有吸管應用棉塞,移液頭盡可能使用帶濾芯的,以減少對移液器或吸球的污染。③使用直徑2~3mm且完全封閉、手柄的長度小于6cm的接種環(huán)分離細菌,盡可能使用封閉式微型電加熱器消毒接種環(huán),避免在酒精燈的明火上加熱以防止感染性物質的爆濺。④盡可能以塑料器皿代替玻璃器皿,若必須使用玻璃器皿,則只能用實驗室級玻璃(硼硅酸鹽),且任何破碎或有裂紋的器皿都應丟棄。禁止用手直接接觸使用后的針頭、刀片、玻璃碎片等銳器。禁止用帶有注射器針頭的注射器吸液,更不可當吸管用。用過的銳器應直接放入利器盒,經消毒后廢棄。⑤在任何可能導致潛在的傳染性物質濺出的操作過程中,應保護好面部、眼睛和嘴。發(fā)生大量液體濺出、溢出等事故,或者明顯暴露于傳染源時,應立即向科室負責人報告,及時處理并對事故的發(fā)生與處理作記錄,必要時進行適當?shù)尼t(yī)學評估、觀察和治療,并保留書面記錄。6.菌株使用、保存和運輸(1)主要實驗設備和器材接種針(環(huán))、菌株保存管、生物安全柜、95千帕樣品運輸罐、B類標本運輸箱(UN3373冷藏箱)、運送車輛。(2)主要風險點識別①保菌操作不規(guī)范、個人防護不到位、保菌磁珠管等保菌容器意外破損、磁珠掉落等會導致病原菌污染實驗室環(huán)境和實驗人員。②小腸結腸炎耶爾森氏菌使用和保存未按照《菌(毒)種管理規(guī)程》(XJK/CX37)要求實施管理,存在菌株被惡意使用及污染環(huán)境等生物安全隱患。=3\*GB3③運送包裝不符合生物安全要求,或運輸工具無安全保障,則易造成污染擴散,甚至樣本丟失。(3)風險控制措施=1\*GB3①小腸結腸炎耶爾森氏菌分離純化及保菌操作應在生物安全柜內進行。=2\*GB3②小腸結腸炎耶爾森氏菌標準菌株的使用、保存嚴格按照《菌(毒)種管理規(guī)程》(XJK/CX37)要求進行操作,實習雙人雙鎖保管,嚴防菌株被惡意使用而造成的生物危害=3\*GB3③小腸結腸炎耶爾森氏菌陽性菌株的上送應嚴格執(zhí)行規(guī)范3層包裝,攜帶“可感染人類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種或樣本運輸許可證”,由專車運送,并由專業(yè)人員全程護送。7.實驗室的清潔(1)主要實驗設備和器材70%~75%的酒精、施康清洗消毒液=1\*ROMANI。(2)主要風險點識別工作完畢后,若不及時對工作臺面、生物安全柜消毒,有可能會對下次的操作人員造成污染或感染。(3)風險控制措施工作完畢后,及時對檢測所涉及的工作臺面、地面、和生物安全柜進行消毒。使用稀釋100倍的施康清洗消毒液=1\*ROMANI擦拭,用消毒液清潔后要干燥20min以上。生物安全柜用70%~75%的酒精擦拭消毒。待實驗和消毒完畢后,先脫去手套,再脫去防護服,并正確用肥皂和流水洗手。8.廢棄物處置(1)主要實驗設備和器材醫(yī)療廢棄物專用袋、硬質耐高壓且防滲漏的垃圾桶、高壓滅菌器。(2)主要風險點識別=1\*GB3①樣品采集和實驗檢測過程中產生的感染性廢棄物主要有食品、水樣、糞便、食品加工環(huán)節(jié)涂抹物等樣品、血液血清標本、病原菌的培養(yǎng)基、標本和陽性菌種及所有實驗過程涉及的用品,釋放前未按照規(guī)范要求處理,導致感染或致病因子外泄而污染環(huán)境。=2\*GB3②樣品采集和實驗檢測過程產生的被污染的損傷性廢棄物,如一次性使用采血用具、載玻片、玻璃試管、玻璃安瓿、培養(yǎng)皿等,未按照要求規(guī)范處理,存在意外刺傷或劃傷工作人員的隱患。(3)風險控制措施實驗室廢棄物處理應遵循《醫(yī)療廢棄物管理條例》《醫(yī)療衛(wèi)生機構醫(yī)療廢棄物管理辦法》《醫(yī)療廢棄物專用包裝袋、容器和警示標志標準》等相關法規(guī)要求,分類收集,規(guī)范處置。所有損傷性廢棄物必須放置于有警示標識的硬質、防漏、防銳器刺破的專用利器盒中;所有感染性廢棄物必須放置于有警示標識的醫(yī)療廢物專用包裝袋中;使用高效消毒液浸泡或高溫高壓滅菌后集中處置,集中存放至中心指定的醫(yī)療廢棄室,由有資格的醫(yī)療廢棄物處理單位上門收集,集中處置。同時,做好廢棄物處置交接記錄,所有相關記錄應定期整理歸檔。(三)實驗室常規(guī)活動中其他風險評估與預防控制措施1.電力(1)主要風險點識別斷電或電壓不穩(wěn),存在引發(fā)電氣設備故障的隱患。斷電可使運行中的生物安全柜、酶標儀、洗板機等生物安全防護設備、檢測設備突然停止工作,致使實驗活動被迫中斷,存在感染性物質外溢,從而污染操作人員和環(huán)境的風險。(2)預防控制措施實驗室由雙路市電供電,并為關鍵儀器設備配備應急電源(UPS),避免實驗室由斷電可能引發(fā)的生物安全風險,確保檢測工作順利進行。2.電氣操作(1)主要風險點識別實驗室活動涉及的電氣操作,包括實驗室工作區(qū)內電氣設備的啟動、關閉、安裝和維修;設備層內UPS、空調機組等電氣設備的啟動、關閉和維修等。這些電氣操作的過程可能發(fā)生觸電、電擊、造成電氣故障等事故。(2)預防控制措施=1\*GB3①電氣設備的設計及制造符合相關安全標準的要求。實驗室工作區(qū)內若有380V電源插座。需明確標識,并由有資質的專業(yè)人員進行操作。=2\*GB3②新的、改裝過的或修理過的電氣設備在未經專業(yè)人員(如有資質的電工)完成電氣安全測試和設備符合安全使用要求之前,不允許使用。=3\*GB3③電氣設備使用人員接受正確操作的培訓,操作方式不降低電氣安全性。電氣設備使用人員要定期檢查設備中可能引起電氣故障的破損。只有專業(yè)人員可從事電氣設備和電路工作。禁止未經授權的工作。=4\*GB3④采取措施對設備去污染,以降低維護人員被病原菌感染的風險。3.實驗室給排水設施設備(1)主要風險點識別實驗室含有給排水的設施設備,包括位于工作區(qū)和洗消區(qū)的高壓滅菌器和洗滌池。當水管意外破裂、排水管道阻塞時,可能導致感染性材料溢出,有污染實驗人員和環(huán)境的風險。(2)預防控制措施實驗室產生的所有染菌物及器具,必須先經高壓滅菌或含氯消毒劑浸泡消毒后洗滌,洗消產生的污水集中排入中心污水池進行消毒處理,嚴禁直接排放。至少每月監(jiān)測糞大腸菌群,定期檢查實驗室給排水管道各接口的密封性,及時發(fā)現(xiàn)安全隱患。4.實驗室設施設備管理(1)主要風險點識別實驗室設施設備管道穿越維護結構的部位可能存在密封不嚴的問題,當感染性材料溢出時,有污染環(huán)境的風險。(2)預防控制措施所有管道穿越維護結構的部位應嚴格密封,定期進行檢查檢測,避免感染性材料外溢從而污染環(huán)境。5.主要檢測儀器設備(1)細菌鑒定和藥敏測試儀(ATB儀)、培養(yǎng)箱等設備=1\*GB3①主要風險點識別對疑似小腸結腸炎耶爾森氏菌鑒定時要用到ATB儀進行生化鑒定和藥敏試驗。如果不按操作規(guī)程進行規(guī)范操作,則會導致病原體濺出、滲漏而污染實驗環(huán)境。=2\*GB3②風險控制措施嚴格按ATB儀細菌鑒定和藥敏測試儀等設備操作規(guī)程操作和維護。每次使用完畢后對設備箱體及可能污染的實驗環(huán)境進行消毒。(2)離心機①主要風險點識別未正確配備密蓋離心機,密封頭的真空采血管,耐壓螺旋蓋離心管,高速離心時可產生氣溶膠擴散;離心血樣時沒有做好平衡,可能會發(fā)生離心管破裂,離心管蓋脫落,存在血樣污染離心轉子和離心腔的風險。②風險控制措施實驗室配備密閉蓋離心機,密封頭的真空采血管,耐壓螺旋蓋離心管;離心前做好平衡,選擇正確的離心速度和離心力;規(guī)范正確操作;每次使用后做好清潔消毒盒使用維護記錄,定期進行功能檢查,確保離心機性能正常。6.生物安全設施設備(1)生物安全柜①主要風險點識別沒有按照設備操作規(guī)程或使用說明書進行操作和維護,使生物安全柜的氣溶膠防護效果明顯降低,甚至消失,失去安全防護效果。設備長時間使用未及時更換HEPA過濾膜,可出現(xiàn)工作窗口氣流速度降低或流向紊亂等功能設備失常狀況。生物安全柜使用后未徹底消毒處理,對清潔,維護人員將產生污染。設備長期關停,將會使部分電器元件老化從而失去正常功能。沒有及時對設備移位,碰撞受損等進行性能檢測等。②預防控制措施使用人員接受相關操作,維護培訓,做到規(guī)范使用和維護。每月進行空氣沉降菌檢測,每年請有資質的服務機構對生物安全柜的風速,氣流,塵埃離子數(shù),紫外線強度等主要性能指標進行檢測,確保其功能正常。(2)高壓滅菌器①主要風險點識別沒有正確配備高壓滅菌器,存在氣溶膠污染環(huán)境的隱患,沒有按照設備操作規(guī)程或使用說明書進行操作維護,可能使高壓滅菌器效果明顯降低,甚至失效,失去去污染與無害化的作用;壓力鍋長時間使用又不定期監(jiān)測滅菌效果,對壓力容器的滅菌效果無從考證,存在滅菌不徹底從而引發(fā)污染的隱患。壓力鍋長期關停期間,如果不及時排干鍋體水分,將會使內部器件老化從而失去正常功能。②預防控制措施持證上崗。選擇下排式高壓滅菌器,防止氣溶膠污染,正確規(guī)范操作,定期維護,確保高壓滅菌器性能正常,做好使用記錄。對壓力滅菌器按照WS310.3《醫(yī)院消毒供應中心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滅菌效果監(jiān)測標準》規(guī)定,每次監(jiān)測化學指示物,監(jiān)控記錄溫度,壓力,時間等滅菌參數(shù),每周進行生物監(jiān)測,以保證滅菌質量。(3)個人防護用品①主要風險點識別實驗室不提供足夠數(shù)量的,符合質量要求的防護服,防護眼罩,一次性乳膠手套,口罩和覆蓋足背的防滑鞋等,使用大小不合適的個人防護用品,個人防護用品的穿戴,脫卸程序方法不符合要求,均可能造成人員感染或環(huán)境污染。②預防控制措施選擇正規(guī),質量符合要求的防護用品,使用前進行必要的培訓,按照規(guī)定的程序正確使用,脫卸,穿戴時相互檢查確認,及時更換受污染和破損的防護裝備,避免使用破損,缺陷,過期的產品。(4)應急救治設施和用品①主要風險點識別實驗室若沒有配備洗眼器,應急藥箱等必要的應急設施和物品,或配備的急救用品種類不全,不合適或過期,則導致急用時無法發(fā)揮作用。②預防控制措施在實驗室內真確配備洗眼器,確保功能正常。配備75%乙醇,碘伏或其他消毒劑,創(chuàng)可貼等急救物品與實驗活動相適應并在有效期內使用,由專人負責管理,定期維護,清理和更新。(5)消毒滅菌劑①主要風險點識別消毒劑產品無生產許可證,過期,配制方法或濃度不正確,種類選擇不合理,將會導致消毒效果降低,生物滅活能力降低或對物品腐蝕性增加,對皮膚造成刺激等問題。②預防控制措施選擇符合國家標準的正規(guī)廠家生產的產品,選擇合適的消毒劑,按照規(guī)定的消毒方法,消毒時間,消毒濃度(劑量)進行消毒,避免使用過期產品。消毒過程中消毒人員應做好必要的個體防護,防止發(fā)生意外。根據(jù)該細菌特點,實驗室選用70-75%酒精和稀釋10-25倍,50-100倍,200倍的施康消毒劑Ⅰ(主要成分為次氯酸鈉)作為實驗室常用的消毒劑。7.管理體系的風險主要風險點識別管理體系(包括應急預案)是否健全和完善,是否符合實際管理要求,程序文件,作業(yè)指導書和操作規(guī)程是否科學和具有可操作性,是能否正確保證生物安全的主要因素。如果組織結構不健全,設置不合理體系文件與實際工作不匹配,以及部門職責不清或銜接不當?shù)?,就可能帶來安全風險。預防控制措施定期開展對管理體系的評審,發(fā)現(xiàn)問題應及時修訂和完善,已確保生物安全管理體系持續(xù)有效運行。(四)工作人員的風險評估與控制預防措施1.人員數(shù)量和素質(1)人員數(shù)量①主要風險點識別人員過少會因為缺少相互提示監(jiān)督或因工作量增大而導致操作過程中工作失誤增加,風險增加②預防控制措施采樣和檢測人員的數(shù)量應與工作量相匹配的,盡量有2名工作人員同時進行采樣和檢測工作(2)人員結構①主要風險點識別實驗室檢測人員職稱分布不合理,新進人員沒有高資歷人員帶教操作,不能良好的應對意外事件,風險增加。②預防控制措施實驗室檢測人員的年齡和資歷結構應配備合理,新進人員應由高資歷人員帶教或監(jiān)督操作(3)職業(yè)操守①主要風險點識別小腸結腸炎耶爾森氏菌檢測存在一定的生物安全風險,若政治思想素質不高,責任心不強的人員參與該項工作,則產生生物危害而危及人員安全,環(huán)境安全與社會安定的可能性較大。②預防控制措施加強職業(yè)道德教育,培養(yǎng)工作責任心。2.健康管理(1)主要風險識別點健康狀況主要包括生理,心理素質與免疫狀態(tài)。當實驗室檢測相關人員出現(xiàn)呼吸道感染癥狀,機體免疫力低下或其他不適合工作的狀況時,職業(yè)暴露風險增加。(2)預防控制措施建立健康申報制度,遇有呼吸道感染及其他不適合工作的情況,及時向科室負責人報告并暫停工作;若接觸物的傳染性大,應加強感染防護。3.人員資質(1)主要風險點識別檢測人員不具備衛(wèi)生檢測相關學歷教育背景,不熟悉小腸結腸炎耶爾森氏菌檢測方法及操作規(guī)范,未執(zhí)行相關的專業(yè)知識培訓和考核并未獲得上崗證,無法保證工作質量和安全。預防控制措施檢測人員必須是檢驗或相關專業(yè)畢業(yè),經過上崗培訓,持證上崗。上崗培訓內容至少應包括病原菌檢測相關基礎理論,相關檢測技術及管理要求,實驗操作步驟,檢測質量保證與質量控制。4.生物安全培訓(1)主要風險點識別檢測人員、輔助人員、后勤保障人員、進修實習人員上崗前沒有接受嚴格的生物安全,以及相關生物安全設備操作的技術培訓,易造成生物安全事故的發(fā)生。(2)預防控制措施檢測人員、輔助人員、后勤保障人員每年參加本中心組織的生物安全知識或生物安全操作技術培訓、考核。上崗前熟練掌握生物安全儀器設備、設施操作技術,具備相關的安全防護能力。進修實習人員參與實驗活動前必須進行生物安全知識的培訓,在帶教老師的監(jiān)督下工作。5.應急事件處理能力(1)主要風險識別點實驗室人員上崗前沒有接受實驗室意外事故處理、職業(yè)暴露后預防等突發(fā)事件處置的培訓。一旦發(fā)生意外事件,就不能有效地進行早期處理和控制生物安全事件。(2)預防控制措施實驗室工作人員必須嚴格按照《實驗室意外事故處理和職業(yè)性疾病報告制度》和《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應急處置技術方案》中規(guī)定的要求進行應急事件的處置,強化職業(yè)暴露的應急處理能力。(五)實驗室非常規(guī)活動中的風險評估與預防措施1.主要的實驗室非常規(guī)活動(1)實驗室外轉人員對實驗室設施設備的維護、維修、檢定/校準、檢測驗證(如主要設施設備的檢測驗證)和更換(如高效過濾器等的更換)等。(2)實驗室后勤保障人員對實驗室及公共環(huán)境的保潔、實驗器材的清洗消毒。(3)實驗室外來人員參觀實驗室和上級部門對實驗室的檢查。(4)任何其他人員需要進入實驗室從事實驗活動以外的行為(如發(fā)生水災時消防人員、急救人員的進入)。2.主要風險識別點(1)上述人員進入實驗室從事相關活動,特別是不慎打翻、打破標本管或損壞儀器零部件等情況,可能會引起實驗室感染。(2)實驗室運行過程中某些人員需要進入實驗室參觀,存在影響實驗室活動正常運行或者導致相關或不相關的設施設備的損壞的風險。3.預防控制措施(1)實行人員準入、登記制度。進修實習人員進入實驗室從事檢測活動前,必須先進行生物安全和實驗室規(guī)章制度的培訓。若中心實驗室外專業(yè)技術人員和實驗室后勤保障人員確需進入實驗室進行相關活動,應有中心實驗室人員陪同。(2)實驗室外專業(yè)人員和實驗室后勤保障人員必須要有相應的專業(yè)知識,應對其進行生物安全培訓,提供安全指南,實驗室人員應協(xié)助、指導和規(guī)范進入人員在實驗室內的活動并對其安全行為進行監(jiān)督,進入人員必須遵守實驗室的各項管理規(guī)定,以確保人員和環(huán)境安全。(3)進入人員未經許可絕對不能私自動用實驗室內有標志的危險物品(除非經過授權),絕不能將未經消毒處理的物品拿出實驗區(qū)。(4)在生物安全BSL-2實驗室進行設施、設備維護維修過程中,若發(fā)生意外事件,應立即報告實驗室負責人。實驗室負責人根據(jù)造成的事故進行風險評估,采取應對措施。按專業(yè)技術要求進行設施、設備的維護維修時,不能私自動用其他設施設備。若導致相關或不相關的設施設備損壞時,應及時報告。(5)當需要更換HEPA過濾膜或高效過濾器時,應先對高效過濾器、HEPA過濾膜等作原位消毒后,專業(yè)人員才能進行更換。(6)為確保自己和他人的安全,禁止未穿防護服的人員隨意進出實驗室的防護區(qū)域,同時也禁止穿防護服的人員走出實驗室的防護區(qū)域。(7)離開實驗室前,必須洗手。(六)被誤用和惡意使用的風險與預防控制措施1.主要風險識別點陽性標本未明確標識,未嚴格實行雙人雙鎖管理,實驗活動結束后不及時對操作場所進行消毒,工作人員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可能誤用標本、實驗材料和設施設備登,導致人員感染和實驗室環(huán)境污染,發(fā)生人員受傷或設施設備損壞等事故。2.預防控制措施(1)實行嚴格的人員準入和持證上崗制度。(2)所有獲得批準進入實驗室工作的人員,必須嚴格按規(guī)程操作實驗材料和設施設備,以及其他一切實驗室活動,不得私自動用實驗室內任何不熟悉物品。(3)發(fā)生事故時必須及時報告并作必要的處理和記錄。(4)實驗所用材料和試劑等必須有明確的標識。(5)陽性標本實施嚴格雙人雙鎖管理。(七)相關實驗室已發(fā)生的事故分析和從中得到的啟示實驗室人員感染事件正在逐年增加,主要原因是實驗室人員在進行樣本采集、前處理、檢驗、廢棄物處置等工作過程中,操作不規(guī)范、個人防護不到位,雖然小腸結腸炎耶爾森氏菌引起的實驗室人員感染概率非常低,但仍然存在隱患。因此,嚴格遵守實驗室相關規(guī)定,按照風險評估報告制定的要求規(guī)范執(zhí)行,可降低和規(guī)避實驗室感染事故的發(fā)生。三、實驗室理化因素風險評估及安全防護措施(一)紫外線1.主要風險識別點潔凈實驗室內傳遞窗、生物安全柜、BSL-2實驗室均使用紫外線燈進行物體表面消毒。紫外線波長為250-280nm,主要影響眼睛和皮膚,引起急性角膜炎和結膜炎、慢性白內障等眼疾病,還可以誘發(fā)皮膚癌。紫外線燈開啟時,人員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進入可受到傷害。2.安全防護措施在實驗室工作應避免紫外線直接照射人體,特別是眼部。生物安全柜表面應張貼紫外線危害的標識,提醒實驗人員小心紫外線危害。在進行紫外線消毒時,實驗人員盡量遠離消毒區(qū)域。如此,基本可以規(guī)避紫外線對人體的危害。(二)輻射1.主要風險點識別輻射源或輻射事故可以間接導致病原微生物屏障系統(tǒng)的破壞,增加實驗人員被病原微生物感染的風險。2.預防控制措施實驗室應遠離輻射源,如果無法避開,則應采取物理隔離措施,防止輻射源對檢測工作和人員健康產生影響。本中心實驗室內部和周邊建筑群均沒有輻射源,所以輻射風險基本不用考慮。(三)施康清洗消毒劑I1.主要風險點識別施康清洗消毒劑I屬于含氯消毒劑,有效氯的含量為4.55%~5.55%,次氯酸鈉為主要殺菌因子。含氯的消毒液會殘留在空氣中不揮發(fā),長期使用會使人感到頭痛、惡心,刺激黏膜,對于有體質過敏的人,還容易引起過敏、哮喘疾病等。高濃度的含氯消毒劑對人的呼吸道黏膜和皮膚有明顯的刺激作用,可使人流淚、咳嗽,并刺激皮膚和黏膜,嚴重者可發(fā)生氯氣中毒。急性中毒者出現(xiàn)躁動、惡心、嘔吐、呼吸困難等癥狀,甚至因窒息而死。2.安全防護措施按照使用說明,根據(jù)消毒對象不同而配置不同的稀釋倍數(shù),避免使用不必要的高濃度的消毒液,稀釋和使用時戴好手套,消毒后可及時開窗通風。(四)其他1.主要風險點識別實驗室內的照明和聲音(生物安全柜等)有可能因強光和噪聲對人員造成損害。2.安全防護措施對實驗室的照明和聲音等參數(shù)進行檢測,確保合格,避免強光和噪聲對人員的損害。四、實驗室火災風險評估與預防控制措施1.主要風險點識別(1)超負荷用電,電線過長。(2)電器和電源老化、電器保養(yǎng)不良,例如電纜的絕緣層破舊或損壞。(3)用火不當?shù)纫鸹馂摹?4)儀器設備在不適用時未關閉電源。(5)使用的儀器設備不是專為實驗室環(huán)境設計。(6)易燃、易爆品處理、保存不當。(7)不相容化學品沒有正確隔離。(8)在易燃物品和蒸汽附近有能產生火花的設備。(9)通風系統(tǒng)不當或不充分。2.預防控制措施實驗室采取以下預防措施避免火災發(fā)生,保證發(fā)生火災后能夠安全撤離實驗室。(1)定期檢查電器插座、電線絕緣層是否完好,保證用電負荷,對易燃、易爆等危險品進行有效區(qū)域隔離(2)實驗室配備滅火器。放置在易取的地點,擺放部位張貼滅火器標識。該滅火器用于撲滅科控制的火災,幫助人員撤離火場;對滅火器進行定期檢查和維護,確保其有效使用。(3)實驗室需裝設應急燈,所有出口都有黑暗中可見的“緊急出口”標識;當出現(xiàn)緊急狀況時實驗室所有出口的鎖必須處于開啟狀態(tài),出口設計應保證不經過高危險區(qū)域就能逃脫,所有出口都能通向一個開放空間。(4)走廊、流通區(qū)域不得放置障礙物,不受人員流動和滅火設備移動的影響。(5)在實驗室工作區(qū)顯著位置張貼火警電話標識。實驗室每年對工作人員進行消防知識培訓、包括消防器材的使用、火災發(fā)生時的應急行動等。五、自然災害風險評估和安全防護措施自然災害可能導致的實驗室緊急狀況主要包括水災和地震等。(一)水災1.風險識別水災可能導致實驗室維護結構和設施損壞,實驗室內感染性材料隨水外溢。2.安全防護措施(1)在安全手冊中制訂《實驗室緊急事件應急預案》,并對所有實驗室人員進行培訓。(2)實驗室一旦發(fā)生水災報警時,應立刻停止工作,首先,考慮實驗室內感染性物質和人員的轉移。實驗室負責人、中心主任根據(jù)條件及時采取對策,第一時間聯(lián)系相關消防人員。消防人員應有防護措施,并在受過訓練的實驗室工作人員陪同下,進入實驗室完成菌毒種和人員的安全轉移工作。(二)地震1.風險識別發(fā)生地震等自然災害會導致實驗室維護結構和設施損壞,存在人員受傷和實驗室感染性材料外溢的風險。2.安全防護措施實驗室應采取措施降低自然災害帶來的風險,保證發(fā)生后能夠安全撤離實驗室,減少對人員和環(huán)境的影響。發(fā)生地震后,首先,設立距實驗室維護結構20m范圍內的封鎖區(qū)。其次,對封鎖區(qū)進行消毒,然后由專業(yè)人員在做好個人防護的前提下對實驗內部環(huán)境邊消毒邊清理,清理到樣品保存地點。如保藏樣品的容器沒有被破壞,可安全轉移到其他安全的實驗室存放。如果保藏樣品的容器已被破壞和發(fā)生外溢,應立即用可靠方法進行徹底消毒滅菌。六、生物安全及其他緊急事件(事故)處理預案(一)實驗室生物安全事件(事故)處理措施(1)離心過程中離心管破裂時,應馬上關閉電源,讓離心機停止工作,并靜止30min。然后緩慢打開離心機蓋,將離心杯平穩(wěn)地拿到生物安全柜中。如果發(fā)生泄漏,則用1%的次氯酸鈉消毒液灌入離心杯腔體中消毒30min,然后棄去消毒液和離心管碎片,將離心杯清洗后擦干。 (2)發(fā)生污染物潑濺或溢出時,立即用清潔布或吸水紙覆蓋污染處,并倒上10~25倍稀釋的施康消毒液,作用至少30min,方可清理全部污染物,用消毒劑擦拭污染區(qū)域。所有這些操作過程中都應戴手套。如發(fā)生大范圍污染物擴散事故時,應立即通知實驗室主管領導和安全負責人到達事故現(xiàn)場。待其查清情況,確定消毒方案,并組織對實驗室進行終末消毒。 (二)其他緊急事件(事故)處理措施 在制訂的應急預案中應包括消防人員和其他緊急救助人員。應事先告知他們哪些實驗室有潛在的感染性物質,讓他們熟悉實驗室的布局和設備。實驗室人員要熟悉緊急撤離的情況及緊急撤離的路線標識,在實驗室發(fā)生不可控制的火災、水災、爆炸或其他危險情況時,未確保工作人員的安全,要進行緊急撤離。所有實驗室人員須了解緊急撤離的行動計劃、撤離路線和緊急撤離的集合地點,每年至少參加一次緊急撤離演習,包括急救設備使用和采取相應急救措施。(三)生物安全及其他緊急事件(事故)報告和記錄(1)發(fā)生生物安全及其他緊急事件時,在緊急處理的同時必須向中心主管領導和生物安全委員會報告。(2)對于生物安全事件必須進行登記,詳細記錄發(fā)生的時間、地點、經過及處理方法等。 七、生物安全和生物安全保障風險管理 (一)生物安全風險評估依據(jù)標準 風險評估所依據(jù)的數(shù)據(jù)及擬采取的風險控制措施、安全操作規(guī)程等均應以國家衛(wèi)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世界衛(wèi)生組織、國際標準化組織等機構或行業(yè)權威機構發(fā)布的指南、標準等未依據(jù)。 (二)危險發(fā)生的概率評估(見表5-10)表5-10小腸結腸炎耶爾森菌實驗活動危險發(fā)生的概率評估序號潛在危險因素危害程度發(fā)生概率固有風險措施合理性殘留風險風險可控程度1樣品運輸過程中容器意外側翻、泄露、破裂造成污染中度可能中度合理低風險可控2樣品的接收、開啟及加樣等常規(guī)實驗活動中產生的氣溶膠中度較大可能中度合理低風險可控3離心、加樣等實驗活動中意外事故造成或盛裝標本容器破裂、溢出瞬間產生的氣溶膠中度可能中度合理低風險可控4檢測未經滅活的樣品對儀器與環(huán)境造成的污染中度較大可能中度合理低風險可控5標本、實驗材料、設施設備等被誤用的風險中度可能中度合理低風險可控6陽性標本被惡意使用的風險高度較小可能高度合理低風險可控7實驗器材未經規(guī)范消毒造成污染中度可能中度合理低風險可控8廢棄物處理不當造成病原微生物擴散中度較大可能中度合理低風險可控9滅菌裝置不符合要求,滅菌不徹底造成污染中度較小可能中度合理低風險可控10檢測人員和工勤人員被銳器誤傷造成職業(yè)暴露中度可能中度合理低風險可控11檢測人員個人防護不當造成的病原微生物擴散中度可能中度合理低風險可控12非檢測人員、進修實習等外來人員進入實驗室的不當操作中度可能中度合理低風險可控13水、電、火災及自然災害造成的風險中度較小可能中度合理低風險不可控 (三)風險評估人員 風險評估由中心主任組織檢驗科、質量管理科及其他熟悉小腸結腸炎耶爾森氏菌檢驗相關風險的專業(yè)人員進行風險評估并形成風險評估報告。形成的風險評估報告經中心生物安全委員會審核,請省市熟悉相關病原微生物特征、實驗設施設備、操作規(guī)程及個體防護設備的不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