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普通動物學實驗指導說明1.實驗課的目的通過實驗課教學驗證、加深理解和鞏固課堂講授所學知識,熟悉動物學的基本操作技術,提高動手能力、獨立工作能力及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科學的、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實事求是的學風。2.實驗課的要求(1)學生應按規(guī)定時間進入實驗室。保持實驗室的安靜,不得進行與實驗無關的活動。(2)實驗用的一切工具,在使用前應核對清楚,實驗后清洗干凈,查點清楚,并原樣放回。(3)觀察及繪圖務求精細準確,獨立思考,獨立完成。(4)每次的實驗報告應在教師指定時間內完成。(5)實驗結束,在離開實驗室前,應清理好自己的實驗桌,要輪流打掃實驗室,保持實驗室的整潔衛(wèi)生。(6)愛護實驗室的一切物品,避免損壞或浪費。損壞物品時,應主動向教師報告,并由教師處理。3.學生如何進行實驗(1)每次實驗前應仔細閱讀實驗指導及教科書的有關章節(jié),明確實驗目的、內容和操作步驟。把必需的實驗用品準備好,并帶到實驗室。(2)實驗開始和實驗過程中應認真聽教師的講解。(3)準備好實驗用的材料和用具(如顯微鏡、解剖鏡、解剖器具等)。(4)嚴格按照實驗指導進行工作:除明確目的,注意實驗提示外,需認真按實驗操作要求一步步進行觀察、解剖,包括示范標本的觀察及小實驗等。總的實驗目的之一,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工作能力,因此每位學生在實驗中著重鍛煉自己獨立操作、獨立思考,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盡量不依賴別人,只有在經(jīng)過努力仍不明白時,才請教師幫助。(5)生物繪圖是實驗觀察,解剖結果的記錄。觀察若不精確,繪圖不可能精確。繪圖是生物實驗中一項重要的工作,也是基本技術之一,每位學生應認真對待。一般繪圖時間應占實驗時間一小半左右,大部分時間應用于實驗觀察和解剖。(6)每次實驗最后的10-20分鐘應留作寫筆記或總結之用。4.繪圖注意事項(1)生物繪圖以科學性為主,首先從理論上對所繪標本有一定了解,認真觀察標本,掌握其各種特征,再嚴謹繪圖。(2)只在紙的一面繪圖,鉛筆應經(jīng)常保持尖銳,制面力求整潔。(3)繪圖的大小應適宜,圖的各部分結構必須按要求表示清楚。一般較大的圖每頁繪制一個,同一類的小圖可以在一張紙上繪制數(shù)個,但應在紙上適當安排,預留注解字體的空間。(4)繪圖時先把標本放在一個適宜的位置,能展現(xiàn)出圖中要求表示的各個部分。先測量或估量一下標本的大小、長寬比例,確定應放大或縮小的倍數(shù),在開始繪圖。(5)先用軟鉛筆(HB)把標本形態(tài)結構的輪廓及主要部分輕輕的畫出(線條要細要輕),如標本是兩側對稱,則應先畫一條線垂直經(jīng)過圖的正中,這樣易將兩部分畫得對稱。(6)根據(jù)草圖添繪各部分的詳細結構,最后用硬鉛筆(2H或3H)以清晰的筆畫繪出全圖。線條要均勻一致,不要有接痕。以點點表示標本上的凹凸、深淺、層次、結構的立體感等,要將筆垂直于圖紙繪成圓點。點的多少,疏密視圖的不同而異,但是點點不要重疊。
實驗一學習使用顯微鏡一、實驗內容觀察顯微鏡的各部分結構,理解其基本性能,學習使用顯微鏡的方法。制作口腔上皮細胞裝片并進行染色觀察。觀察細胞的基本結構和細胞的分裂。二、實驗目的初步掌握顯微鏡的使用,學習臨時裝片的制作和染色,驗證細胞的形態(tài)、基本結構和細胞分裂。三、實驗材料和用品普通光學顯微鏡、實體顯微鏡(示范)、擦鏡紙、載玻片、蓋玻片、吸水紙、牙簽、二甲苯、香柏油、甲基藍染色劑、生理鹽水、人血涂片、馬蛔蟲子宮切片等。四、實驗操作及觀察:(一)顯微鏡的基本構造與使用方法利用顯微鏡對生物體的結構進行觀察和研究,標志著對生命的研究從宏觀領域進入到微觀領域。隨著個類對生物體結構和生命現(xiàn)象認識的不斷深入,人們對生命本質的微觀世界進行探索的動力也越來越高。伴隨這一進程,作為生命科學研究重要工具之一的顯微鏡也不斷發(fā)展。目前廣泛使用的光學顯微鏡也從當初單筒式、外光源的簡單結構形式發(fā)展成具有雙目鏡、內置光源和有許多功能的較高級的光學顯微鏡。對顯微鏡的了解和熟練使用,是作為一個生命科學研究者應具各的最基本的技能之一。實驗提示必須按實驗指導了解顯微鏡的各部分結構、性能及使用方法。切不可脫離實驗指導,擅自扭動各部件,以免損壞儀器。使用顯微鏡做一般觀察主要是學會調光線、調焦點。做顯微照相時,還必須調中心(即調聚光器中心)。使用高倍鏡時,一定要從低倍鏡開始。用油鏡時要從40×的物鏡開始。將要觀察的標本某部分移至視野正中央。在高倍鏡下只能用細調焦點,不能用粗調焦器。要開大光闌。1.顯微鏡的構造普通光學顯微鏡是由機械系統(tǒng)、光學系統(tǒng)及光源系統(tǒng)3部分組成。此處以介紹雙目顯微鏡為主。1.1機械系統(tǒng)機械系統(tǒng)主要對光學系紡和光源系統(tǒng)起支持和調節(jié)作用。它包括:a.鏡座與鏡柱鏡座是顯微鏡底部的承重部分,可降低顯微鏡重心,使之不易傾倒。其后方有一直立的短柱稱為鏡柱,起支撐鏡臺的作用。b.鏡臂與鏡筒鏡臂是鏡柱以上的1個斜柄,便于使用者把握。鏡臂的頂端安裝有鏡筒和鏡頭轉換器。鏡筒是安裝在鏡臂頂端的2個圓筒,其內安裝有目鏡鏡頭。由物鏡到目鏡的光線由此通過。調節(jié)左右鏡筒之間的水平距離(左右鏡筒之間距離的調節(jié)一般采用拉板式會鉸鏈式兩種形式),以適應觀察者兩眼的瞳距,使左右目鏡的視野完全重合。c.鏡臺與標本移動器鏡臺亦稱載物臺,是放置玻片標本的平臺。鏡臺中央有1個圓孔,稱鏡臺孔,來自下方聚光器的光線可由此通過進入物鏡,觀察玻片標本之前,應將欲觀察的目標移至鏡臺孔處聚光器透鏡的中央。鏡臺上裝有標本移動器(或稱推進尺),標本移動器上的壓片夾用以固定載玻片,鏡臺右下方有標本移動器調節(jié)螺旋,轉動螺旋可前后左右移動玻片標本。標本移動器上還帶有標尺,可利用標尺上的刻度尋找和記錄所觀察標本的位置。圖1-1標準光學顯微鏡構造圖d.鏡頭轉換器鏡頭轉換器是鏡筒下端1個可旋轉的圓盤,其上裝有數(shù)個不同放大倍數(shù)的物鏡鏡頭,轉動轉換器可換用不同倍數(shù)的物鏡。e.焦距調節(jié)器位于鏡柱的左右兩側,有粗、細兩個螺旋調節(jié)器,旋轉它們能使鏡臺升降,以調節(jié)物鏡和鏡臺上所觀察標本之間的距離,獲得清晰的圖像。粗、細調節(jié)器組合在一起,外周直徑大的螺旋為粗調節(jié)器,旋轉它時鏡臺升降距離較大,主要用于尋找目的物。用低倍鏡觀察標本時,用粗調節(jié)器調焦距。粗調節(jié)器螺旋中央直徑較小的螺旋是細調節(jié)器,旋轉它時鏡臺升降距離較小,能精確地對焦,獲得更清晰的物像,主要在高倍鏡觀察時調節(jié)焦距。1.2光學系統(tǒng)光學系統(tǒng)即成像系統(tǒng),由目鏡和物鏡構成。a.物鏡物鏡是顯微鏡取得物像的主要部件,其作用為聚集來自光源的光線和利用入射光對被觀察的物體做第1次放大。物鏡由數(shù)組透鏡組成,透鏡的直徑越小,放大的倍數(shù)越高。每臺昱顯微鏡均備有幾個倍數(shù)不同的物鏡,放大40×以下的為低倍鏡,一般有4×、10×;放大40×及以上的為高倍鏡,放大100×的一般為油鏡。物鏡主要參數(shù)包括:放大倍數(shù)、數(shù)值孔徑和工作距離。放大倍數(shù)是指眼睛看到像的大小與對應標本大小的比值。它指的是長度的比值而不是面積的比值。例:放大倍數(shù)為100×,指的是長度是1μm的標本,放大后像的長度是100μm,要是以面積計算,則放大了10,000倍。顯微鏡的總放大倍數(shù)等于物鏡和目鏡放大倍數(shù)的乘積。數(shù)值孔徑也叫鏡口率,簡寫NA或A,是物鏡和聚光器的主要參數(shù),與顯微鏡的分辨力成正比。干燥物鏡的數(shù)值孔徑為0.05-0.95,油浸物鏡(香柏油)的數(shù)值孔徑為1.25。工作距離是指當所觀察的標本最清楚時物鏡的前端透鏡下面到標本的蓋玻片上面的距離。物鏡的工作距離與物鏡的焦距有關,物鏡的焦距越長,放大倍數(shù)越低,其工作距離越長。例:10倍物鏡上標有10/0.25和160/0.17,其中10為物鏡的放大倍數(shù);0.25為數(shù)值孔徑;160為鏡筒長度(單位mm);0.17為蓋玻片的標準厚度(單位mm)。10倍物鏡有效工作距離為6.5mm,40倍物鏡有效工作距離為0.48mm。物鏡的作用是將標本作第一次放大,它是決定顯微鏡性能的最重要的部件——分辨力的高低。分辨力也叫分辨率或分辨本領。分辨力的大小是用分辨距離(所能分辨開的兩個物點間的最小距離)的數(shù)值來表示的。在明視距離(25cm)之處,正常人眼所能看清相距0.073mm的兩個物點,這個0.073mm的數(shù)值,即為正常人眼的分辨距離。顯微鏡的分辨距離越小,即表示它的分辨力越高,也就是表示它的性能越好。顯微鏡的分辨力的大小由物鏡的分辨力來決定的,而物鏡的分辨力又是由它的數(shù)值孔徑和照明光線的波長決定的。當用普通的中央照明法(使光線均勻地透過標本的明視照明法)時,顯微鏡的分辨距離為d=0.61λ/NA式中d——物鏡的分辨距離,單位nm。λ——照明光線波長,單位nm。NA——物鏡的數(shù)值孔徑例如:油浸物鏡的數(shù)值孔徑為1.25,可見光波長范圍為400—700nm,取其平均波長550nm,則d=270nm,約等于照明光線波長一半。一般地,用可見光照明的顯微鏡分辨力的極限是0.2μm。b.目鏡安裝在鏡筒上端,為一圓筒狀結構,其圓筒上端裝有1塊較小的透鏡、下端內側裝有1塊較大的透鏡。目鏡的作用是將物鏡所放大的物像進行再放大。一般有幾種倍數(shù)不同的目鏡可供選配,分別標有5×、10×、12.5×等放大倍數(shù)(請思考如何計算顯微鏡的放大倍數(shù)?)。1.3光源系統(tǒng)光源系統(tǒng)由光源、聚光器和虹彩光圈構成。a.內置光源或反光鏡在鏡臺孔正下方的鏡座上有1個內置式電光源,鏡座的后測(或鏡座其他部位)有電源開關,左側(或其他部位)有光量調節(jié)器,用以調節(jié)內光源光線的強弱,以獲得適宜的光亮度。舊式顯微鏡采用外光源,在鏡臺孔正方方的鏡座上有1個反光鏡,它為一圓形的平、凹雙面鏡,接受外來光線并將光線反射到聚光器。平面鏡反光較弱,用于光線較強的情況;凹面鏡反光較強,用于光線較弱的情況。反光鏡的方向可以任意轉動調節(jié),以選擇適合的角度收集來自不同方向的光線。b.聚光器聚光器在鏡臺孔下方,由2至3塊凸透鏡組成。其作用是聚集來自下方內置光源的光線,使光線集合成束,通過鏡臺孔射至標本上,并使整個物鏡的視野均勻受光,以提高物鏡的分辨力。上下移動聚光器側面的調節(jié)桿(或旋轉旋鈕),可升高或降低聚光器的高度,調節(jié)聚光效果。c.虹彩光圈虹彩光圈也稱可變光闌。位于聚光器下面,由許多金屬片組成。移動虹彩光圈的調節(jié)桿,可調節(jié)光圈的大小,使上行的光線強弱適宜,便于觀察。2.顯微鏡的使用方法2.1安放顯微鏡打開鏡箱(或鏡柜),右手緊握鏡臂,左手平托鏡座,將顯微鏡輕放桌上距離桌子邊緣幾厘米處,讓目鏡對著觀察者。2.2.檢查檢查顯微鏡各部件狀況,擦拭鏡身、鏡頭后方可開始操作。2.3調光旋轉鏡頭轉換器,使低倍鏡頭對準鏡臺孔。升高聚光器,再打開光圈。配置內置式電光源的顯微鏡可直接打開電源開關,并調節(jié)光量,使視野內的亮度達到明暗適宜。使用舊式顯微鏡應首先將虹彩光圈的孔徑調至最大,將聚光器升至最高點,再將低倍鏡對準鏡臺孔,鏡頭離載物臺約1cm。這時,把反光鏡轉向光源,苴到視野中的光線既明亮又均勻時為止。在鏡檢全過程中,注意隨時通過擴大或縮小光圈、升降聚光器以及旋轉光量調節(jié)器旋鈕,調節(jié)所需光線的強弱。2.4調焦光線調好后,將玻片標本放在鏡臺上標本移動器的卡槽內,并用標本移動器上的壓片夾卡緊,有蓋玻片的一面朝上,旋轉標本移動器調節(jié)螺旋將被檢材料移至鏡臺孔下的聚光器透鏡中央,然后調焦。轉動粗調節(jié)器調節(jié)鏡臺與物鏡間的距離,從側面注視,以二者間距離約5mm為度。然后從目鏡觀察,慢慢轉動粗調節(jié)器,同時移動標本移動器,直到基本看清標本物像。2.5低倍鏡觀察用粗調節(jié)器調焦后,再輕輕轉動細調節(jié)器,以便得到清晰的物像。如果觀察的目標不在視野中央,可調節(jié)標本移動器,使之恰好位于視野中央(請思考玻片移動方向與物像移動方向的關系如何?若光線不適,可撥動虹彩光圈的調節(jié)桿,調節(jié)光線至適宜)。2.6高倍鏡觀察在低倍鏡將欲仔細觀察的目標移至視野外中央后,再轉動鏡頭轉換器,順次將高倍物鏡轉至工作位置。適當增強亮度后,只需微微轉動細調節(jié)器,就可看到更清晰的物像(請思考此時能使用粗調節(jié)器嗎?為什么?)。由于顯微鏡下觀察的被檢物有一定厚度,故在觀察過程中必須隨時轉動細調節(jié)器,以了解被檢物不同聚焦平面的情況。在高倍鏡下,將玻片中的被檢物按從前到后、從左到右的順序移動、觀察,再由低倍鏡轉高倍鏡反復觀察幾次,以熟練高倍鏡的使用。用高倍鏡觀察后,若有必要,可再換用油鏡觀察。2.7油鏡觀察轉動粗調節(jié)器,降低鏡臺,使物鏡與鏡臺保持一定距離。滴1滴香柏油于玻片標本待觀察的區(qū)域上,將油鏡頭轉至工作位置,眼睛從側面注視,轉動粗調節(jié)器,升高鏡臺,直至油鏡頭浸沒于香柏油內,幾乎與載玻片相接觸,但不能相碰(注意使用非油鏡頭切勿進行此操作)。然后從目鏡中觀察,用粗調節(jié)器極其緩慢地向下調節(jié)至出現(xiàn)物像為止(注意切勿反向轉動粗調節(jié)器,以免油鏡頭與載玻片相碰而損壞了鏡頭及玻片),再用細調節(jié)器調至物像清晰,此時還應適當增加光亮度。如果鏡頭己提出香柏油而尚未見到物像時,應按上述過程重復操作。使用完畢,將油鏡頭從香柏油中脫出,取下玻片,用擦鏡紙擦去油鏡頭和玻片上的香柏油,再用擦鏡紙蘸少許二甲苯擦拭鏡頭上的油跡,然后用干凈擦鏡紙擦去鏡頭上殘留的二甲苯。二甲苯用量不宜過多,擦拭時間應短(切忌用手或其他紙擦拭鏡頭,以免損壞透鏡)。2.8復原顯微鏡顯微鏡使用完畢,降下鏡臺至原處,轉動鏡頭轉換器,使物鏡鏡頭轉離鏡臺孔,取下已觀察的玻片標本。關閉光圈,降下聚光器至原位,關閉電源。用擦鏡紙或綢布擦凈鏡頭透鏡和內置光源濾光片,用棉紗布擦凈鏡身各處。將顯微鏡放回原處(注意轉換鏡頭轉換器使4×的物鏡鏡頭正對鏡合孔)。(二)口腔上皮細胞裝片的制作和觀察取一張清潔的載玻片,用吸管滴一小滴生理食鹽水在載玻片中央;取消毒牙簽在自己口腔頰部內壁,刮取少許粘膜(自色碎片),涂在載片上的生理鹽水中,并使其均勻分布;加上蓋玻片(一側接觸標本傾斜蓋上)。在低倍鏡下觀察口腔上皮細胞的排列方式,細胞的形狀和結構,口腔上皮無色透明,因此光線不宜強,如仍看不清,可在蓋玻片一側,滴一滴甲基蘭液,在另一側用吸水紙將染料吸入蓋片中,標本著色后可選較完整而且不重迭的細胞,轉用高倍鏡觀察。1.細胞形狀:口腔上皮細胞呈不規(guī)則的鱗片狀。2.細胞膜:細胞最外面的薄膜。3.細胞核:在細胞的中央,呈圓形。結構較周圍的細胞質稠厚,反光較強,染色后顏色較深更容易識別。核內有核仁。4.細胞質:細胞膜內和細胞核外的全部物質,色淺,其中能看到細顆粒分布,多是細胞器。(三)細胞分裂取馬蛔蟲子宮切片觀察細胞的有絲分裂各期(請注意馬蛔蟲卵呈圓形,外周無色透明很厚的部分是卵殼,中央顏色很深的部分才是卵細胞)。1.初期:細胞核內的染色質,先形成細長的迂曲紐線(染色絲)然后縮短變粗為染色體。中心體一分為二,各個中心體的周圍均出現(xiàn)許多星線,四面放射,呈星芒狀,稱星狀體。二星狀體逐漸相分離,移到細胞核相對的兩極,二星狀體之間有細線相連,形成紡錘體,中間的細線稱紡錘絲,染色體逐漸向赤道部位集中,這時核膜核仁消失。2.中期:染色體聚集在紡錘體的中央,排成一平面與紡錘絲的縱軸垂直,稱赤道板。每個染色體的著絲點借紡錘絲與紡錘體相連接,著絲點開始分裂。3.后期:著絲點一分為二,每個染色單體都有了自己的著絲點,兩個了染色體就完全獨立了。它們的著絲點分別和本側的紡錘絲相連,由于紡錘絲縮短,子染色體被拉到了兩極。4.末期:染色體到達兩極后,先形成螺旋狀的染色質絲,然后變?yōu)轭w粒狀,最后恢復到原來的狀態(tài),同時,兩新細胞核漸次形成,核仁核膜出現(xiàn)。細胞膜在細胞中央“赤道板”處產生一個橫縊,最后把細胞分割為兩個細胞。五、作業(yè)1.繪三個以上口腔上皮細胞圖,并注明各部名稱。
實驗二動物的細胞和組織(一)一、實驗內容觀察、驗證各種上皮組織和肌肉組織的結構特征。二、實驗目的通過實驗,進一步了解上皮組織和肌肉組織的形態(tài)結構特征,為今后學習動物形態(tài)學、組織學和動物生理學打下基礎。三、實驗材料和用品顯微鏡、蛙皮膚鋪片、蛔蟲橫切片、氣管橫切片、膀胱切片、平滑肌分離裝片和切片,橫紋肌縱橫切片,心臟肌縱切片,小腸橫切片等多種器官的上皮與肌肉組織的裝片,擦鏡紙、二甲苯。四、實驗操作及觀察:(一)上皮組織的觀察上皮組織排列緊密,細胞間質很少;被覆在動物體及器官的內外表面,有保護、吸收、分泌、排泄以及感覺作用。分為:1.單層上皮1.1單層扁平上皮:取蛙皮膚鋪片在顯微鏡低倍鏡下觀察。蛙皮膚的表皮,最外層是扁平細胞層;細胞扁平,呈不規(guī)則多邊形;核大,明顯,在細胞中央。圖2-1單層扁平上皮剖面圖1.2單層立方上皮:取腎臟切片進行觀察,注意切片中呈圓形或橢圓形的小空泡――分泌泡是由一層整齊而呈方磚形的細胞圍成的。核的顏色較深,在細胞中央。這一圈細胞就是單層立方上皮(單層立方上皮在哪?)。圖2-2單層立方上皮剖面圖1.3單層柱狀上皮:用小腸橫切片觀察。在低倍鏡下找到小腸腸腔的位置,認出從腸壁伸向腸腔的許多指狀突起――腸絨毛,單層柱狀上皮位于腸絨毛的表層。選擇一處換高倍鏡放大觀察。單層柱狀上皮細胞呈長柱形,細胞核呈橢圓形,色較深,位于近細胞基部。注意觀察該層上皮內的杯狀細胞(呈大的空泡狀)?;紫x橫切片觀察蛔蟲腸管,它的腸壁是由一層柱狀細胞構成,細胞界限非常清楚,核在細胞外端基部(單層柱狀上皮在哪?)。圖2-3單層柱狀上皮剖面圖1.4假復層柱狀纖毛上皮:取氣管橫切片觀察。假復層柱狀纖毛上以很像復層上皮,但仔細觀察可見細胞鑲嵌作高低不同的排列,細胞核亦相應成為幾層,但所有細胞基部直接與基膜相連。細胞的游離面具有纖毛,在細胞間還看到單細胞腺的分布。圖2-4假復層柱狀纖毛上皮剖面圖2.復層上皮2.1復層扁平上皮:用食道橫切片觀察。復層扁平上皮位于食道的內表面,由很多層細胞組成,注意表層的細胞呈扁平形,中間數(shù)層的細胞呈多角形,基層一層細胞呈方形或短柱狀?;鶎蛹毎帕泻芫o密,核較大,外觀顏色較深,直接與基膜相連,具有分生能力,不斷把中間的細胞層向外擠,表層的不斷脫落,以此更新。圖2-5復層扁平上皮剖面圖2.2變移上皮:取膀胱切片觀察。該上皮位于膀胱腔的內表面,注意細胞的層數(shù)常隨膀胱生理狀態(tài)變化而不同;當膀胱收縮時,細胞層次增多,一般有5至6層,表層細胞大,呈立方形;中層細胞呈倒梨形;基層細胞最小呈短柱狀。當膀胱舒張時細胞層數(shù)大為減少,只有2至3層,表層細胞呈扁平形,深層細胞呈梨形等。圖2-6變移上皮剖面圖(收縮狀態(tài))圖2-7變移上皮剖面圖(擴張狀態(tài))(二)肌肉組織的觀察肌肉細胞細長呈纖維狀,按形態(tài)結構分為三種:1.橫紋?。喝M紋肌切片觀察縱切面,肌細胞呈長柱狀,原生質內含有許多細胞核,多靠近質膜分布(觀察橫切片可進一步得到證實)。每條橫紋肌纖維是一個共質體,注意觀察肌纖維上由明帶和暗帶相間排列所形成的橫紋(視野內光線暗些的效果較好)。圖2-8橫紋肌縱A、橫B切面圖2.心臟?。喝⌒呐K肌切片觀察,可以看到心肌纖維呈柱狀,并有分枝互相連接,橫紋不太明顯;細胞核呈圓形,在細胞中央,注意觀察在心肌細胞相連處有橫列色深的間板(閏盤)。圖2-9心肌縱切面圖(示閏盤)3.平滑?。河^察平滑肌切片和分離裝片,肌細胞呈長梭形,端尖細,中央較粗,細胞核橢圓形,位于細胞中部,沒有橫紋。圖2-10平滑肌縱切面和橫切面圖五、作業(yè)1.繪單層上皮組織和心肌組織,標注各部位名稱。
實驗三動物的細胞和組織(二)一、實驗內容觀察、驗證各種結締組織和神經(jīng)組織的結構特征。二、實驗目的通過實驗,進一步了解結締組織和神經(jīng)組織的形態(tài)結構特征,為今后學習動物形態(tài)學、組織學和動物生理學打下基礎。三、實驗材料和用品顯微鏡、人血涂片、蛙血涂片、疏松結締組織涂片、肌腱切片、透明軟骨切片、彈性軟骨切片,硬骨磨片、淋巴結切片、神經(jīng)細胞、有髓鞘和無髓鞘神經(jīng)切片、神經(jīng)末梢裝置——環(huán)層小體和運動終板等玻片標本。四、實驗操作及觀察:(一)結締組織具有大量胞間質。由液體到固體,形態(tài)多樣。胞間質主要由基質和纖維組成。結締組織具有保護、聯(lián)絡、營養(yǎng)、運輸以及支持等作用。1.血液組織胞間質為液體。先用低倍鏡,后用高倍鏡觀察人血涂片,視野中有許多呈雙凹圓餅形,沒有核的細胞為紅細胞。在紅細胞群中,分散有少數(shù)體積較大,成藍顏色的白細胞,白細胞具有明顯的核。注意觀察核的形態(tài),若核呈球形,細胞又較小的是淋巴細胞,若核為多瓣狀,細胞又較大的是變形細胞。觀察蛙血涂片,蛙的紅細胞較大,呈橢圓形,具有細胞核。2.固有結締組織2.1網(wǎng)狀組織:觀察淋巴結切片,網(wǎng)狀組織由網(wǎng)狀細胞,網(wǎng)狀纖維和間質組成。網(wǎng)狀纖維很細,有很多分枝交織成網(wǎng)。網(wǎng)狀細胞是一種多突起細胞,細胞間以突起相連成網(wǎng),并附在網(wǎng)狀纖維支架上,網(wǎng)眼間充滿組織液,其中分布有若干淋巴細胞,巨噬細胞等。2.2疏松結締組織:觀察疏松結締組織涂片,注意視野中呈錯雜疏散排列的兩種纖維。一種顏色淺,比較粗大,彎曲呈波浪狀的是膠原纖維。一種顏色較深,纖維有分枝的是彈性纖維。纖維中間分布有許多種細胞,包括紡錘形的成纖維細胞和形狀不規(guī)則的組織細胞。2.3致密結締組織:由大量排列緊密的纖維和少數(shù)細胞組成。觀察肌腱切片,可以看到大量膠原纖維束作平行排列,在膠原纖維束之間,成串分布著受壓變形的成纖維細胞(又稱腱細胞)。核位于中央,染色較深。2.4脂肪組織的胞間質很少,細胞內充滿脂肪,使細胞呈圓形。細胞質和細胞核常被脂肪擠到靠近質膜的邊緣。所觀察的玻片在制片過程中,細胞內的脂肪常被酒精溶解因此成為空腔。3.軟骨組織軟骨組織由軟骨細胞、基質和纖維組成。3.1透明軟骨:觀察氣管切片,基質內均勻分布著膠原纖維。結構致密,因基質與纖維的折光一致,故透明。胞間質內分布有許多軟骨腔,內有一個、二個或四個軟骨細胞。軟骨細胞越到軟骨內面越大,軟骨外表面有軟骨膜。3.2彈性軟骨:觀察彈性切片。軟骨基質中分布著大量錯雜排列,交織成向的彈性纖維,軟骨腔(內有軟骨細胞)分散在彈性纖維網(wǎng)眼內。4.硬骨組織觀察硬質磨片時,注意其中分布著有許多圓孔,就是哈氏管。每個哈氏管的外圍有呈同心圓排列的骨板環(huán)繞,便形成了哈氏系統(tǒng)。在骨板之間有許多骨小腔均勻分布。骨小腔之間有許多細小的骨小管聯(lián)絡(骨小腔和骨小管成深顏色容易觀察)。在生活時骨細胞即位于骨小腔中,以細胞的突起經(jīng)過骨小管與鄰近的骨細胞發(fā)生聯(lián)系。(二)神經(jīng)組織1.神經(jīng)綱胞:細胞體多為橢圓形或多角形,具有多個分枝的樹突和單一的軸突(軸突在片子上不易看到)。細胞體中有圓形大核,核仁明顯,是神經(jīng)細胞的特點。觀察小腦培金基細胞,細胞體積大,呈梨形,有1至3個鹿角狀樹突,為多極神經(jīng)原。2.神經(jīng)纖維:外面包有管狀神經(jīng)膜,它有保護和促進神經(jīng)纖維再生的作用。2.1有髓鞘神經(jīng)纖維:在神經(jīng)膜內有一層很厚的髓鞘(片子上髓鞘顏色較深),髓鞘內的神經(jīng)稱軸索。有髓鞘神經(jīng)外表呈白色,周圍神經(jīng)屬此類。2.2無髓鞘神經(jīng)纖維:沒有髓鞘。外面呈灰色,植物性神經(jīng)纖維屬此類。3.神經(jīng)末梢:神經(jīng)纖維分枝到組織內的末端部分叫神經(jīng)末梢。3.1環(huán)層小體:觀察人感覺神經(jīng)末梢,手指皮膚切片,可見真皮內的環(huán)層小體。其中央有膠狀物質組成的中軸(內棍),沿著中軸有多層同心排列的板層包著。3.2運動終板:運動神經(jīng)末梢觀察蛇橫紋切片中的運動終板,神經(jīng)纖維終板接近肌纖維時失去髓鞘和神經(jīng)膜,軸突與肌膜接觸,形成齒狀凹凸。五、作業(yè)1.繪制疏松結締組織、一個哈氏系統(tǒng)。并注明各部分名稱。
實驗四多細胞動物的胚胎發(fā)育一、實驗內容多細胞動物的早期胚胎發(fā)育各期玻片、石膏模型觀察。二、實驗目的了解精子和卵子的形成過程和動物胚胎發(fā)育的一般規(guī)律。為學習多細胞動物打下必要的胚胎學基礎知識。三、實驗材料和用品顯微鏡、睪丸和卵巢切片、蛙胚胎發(fā)育各期的切片,浸制標本和標本模型,文昌魚胚胎發(fā)育模型。四、實驗操作及觀察:(一)胚前發(fā)育——精子和卵子的形成1.精子生成的各個階段先用低倍鏡觀察睪丸的切片,片子內呈現(xiàn)許多小管子,它們就是曲精小管,再用高倍鏡放大其中一個進行觀察。1.1精原細胞:緊靠在曲精小管上皮的內側,細胞呈圓形,細胞核比較大,具有明顯的核仁。精原細胞是由曲精小管上皮內的原始生殖上皮細胞,經(jīng)過多次有絲分裂產生的。1.2初級精母細胞:初級精母細胞在精原細胞的內側,細胞的體積明顯增大,核染色較深,并形成粗線狀,聚集成團,由精原細胞長大形成。1.3次級精母細胞比初級精母細胞小,并在它的內方,是由初級精母細胞經(jīng)過第一次成熟分裂而來的,因此染色體為單倍。1.4精細胞:是由次級精母細胞經(jīng)第二次成熟分裂形成,也是在次級精母細胞內側,細胞體積更小,染色體仍為單倍。精細胞經(jīng)過變態(tài)形成有鞭毛的精子,在曲精小管的中央。2.卵子生成的各階段:取卵巢切片在低倍鏡下觀察。2.1卵原細胞:很小,位置在卵巢周邊,它的外面只有一層卵泡細胞包圍。卵原細胞和卵泡細胞合稱為初級卵泡,卵原細胞是由卵巢生殖上皮和原始生殖細胞分裂產生。2.2初級卵母細胞:由卵原細胞長大而成。細胞體和細胞核均較卵原細胞增大數(shù)倍,初級卵母細胞外圍的卵泡細胞也由單層變成多層,由于初級卵母細胞的增大和卵泡的增殖,這時它們被稱為生長卵泡,卵泡中開始出現(xiàn)卵泡腔。2.3次級卵母細胞:是由初級卵母細胞經(jīng)過第一次成熟分裂所產生的細胞。由于次級卵母細胞增大和卵泡細胞增殖,卵泡腔增大,把次級卵母細胞推到卵泡腔一側,稱為成熟卵泡(有些動物如牛、羊,第二次成熟分裂在排卵后進行,另一些動物如馬、狗兩次成熟分裂都在排卵后進行)。(二)蛙的胚胎發(fā)育觀察蛙的胚胎發(fā)育各期玻片標本和模型。1.單細胞時期:是已經(jīng)受精又沒有開始分裂的蛙卵,卵的上部顏色較深,細胞質較多,容易分裂,這部分稱為動物性極,下部表面光滑顏色較淺,卵黃物質較多,不容易分裂,這部分稱植物性極。2.卵裂:第一次卵裂沿經(jīng)線一分為二,第二次卵裂也是沿經(jīng)線進行二分為四,但與第一次成直角。第三次卵裂是偏向動物極的緯線分裂,形成八個分裂球。以后繼續(xù)縱橫交替進行卵裂,到外形似桑椹時,稱桑椹期。注意動物極和植物極的細胞大小是否相同。3.囊胚:受精卵經(jīng)過6至7次卵裂后,分裂球開始移動,逐漸排列在腔隙的周圍,形成密集的細胞層,這時的胚稱囊胚,中心的腔隙稱囊胚腔。蛙胚囊胚腔的位置,偏向于動物極。4.原腸胚:動物極細胞分裂快,向下移動包圍植物極細胞,同時,背唇處的細胞開始內褶不斷深入,原腸腔逐漸擴大,囊胚腔不斷縮小,消失,內褶的裂縫由新月形擴展為馬蹄形,最后形成一個環(huán)形胚孔(原口)。胚孔外的植物極細胞(卵黃細胞),稱為卵黃栓。此時原腸胚形成。此后卵黃栓全部內移,胚孔成一縫隙。注意原腸從初期到晚期的形成過程,囊胚腔被原腸腔排擠的情況。5.三胚層形成:原腸胚外面的細胞層為外胚層,陷入內部圍繞原腸腔的細胞層為內胚層,在內褶還沒有完成時,靠近胚孔內的外胚層之間(背唇處)產生中胚層細胞,與植物極的細胞一起內褶,形成原腸背壁內胚層,原腸背壁除分出一層內胚層細胞外,其余的細胞形成脊索和中胚層原基,伸入內外胚層之間分化成脊索和中胚層。6.神經(jīng)溝期:在胚胎前面正中兩邊高聳成為髓褶,中部稱為髓溝,以后髓溝下陷,兩邊髓褶會合,形成中央神經(jīng)管。7.分節(jié):胚胎因細胞增多而變長,神經(jīng)管兩邊中胚層增厚分成肌節(jié),再變成各種器官、前端外胚層內陷成口道,并有“V”形吸盤。后端胚孔閉塞,形成尾部,肛門由腹側外胚層內陷形成,觀察模型注意內部結構。8.蝌蚪孵化期:觀察模型和浸制標本,了解如何從小蝌蚪變成蛙的。(三)文昌魚的胚胎發(fā)育模型觀察注意文昌魚胚胎發(fā)育的特點與蛙胚胎發(fā)育的不同。五、作業(yè)1.繪制蛙卵裂8分體,原腸胚。標注各個部位的名稱。
實驗五單細胞動物——原生動物一、實驗內容原生動物門代表動物綠眼蟲、變形蟲、草履蟲的形態(tài)結構及生態(tài)觀察。二、實驗目的觀察原生動物各代表種的形態(tài)結構和生理活動,了解單細胞動物的主要生活機能和多種胞器。三、實驗材料和用品綠眼蟲、變形蟲裝片,草履蟲橫分裂和接合生殖裝片、有孔蟲殼裝片,團藻裝片,顯微鏡等。四、實驗操作及觀察:(一)綠眼蟲的觀察先用培養(yǎng)的綠眼蟲活體制片(注意培養(yǎng)液是什么顏色,這種顏色是否均勻分布。這與光線有何關系),用吸管吸一滴綠色較深的培養(yǎng)液在載玻片上,加上蓋玻片,先在低倍鏡下觀察,在視野內可見到有許多綠色游動的眼蟲,注意它們的體形,觀察它們如何運動,眼蟲除借鞭毛能在水中作螺旋前進運動外,還能使身體各部依次收縮和伸展,稱眼蟲式運動,綠眼蟲呈紡錘形,前端鈍園,后端尖削,用高倍鏡觀察綠眼蟲的構造。1.表膜:即質膜。覆蓋整個體表,使身體具有一定形態(tài)。表膜上具有細而規(guī)則的斜紋。2.胞口:身體前端頂部呈漏斗形的凹陷部。3.胞咽:連接胞口直伸入體內的管狀體。4.儲蓄泡:胞咽末端膨大形成,呈囊狀,無色透明,能將伸縮泡收集來的代謝廢物等經(jīng)胞咽排出體外。5.伸縮泡:位于儲蓄泡附近,能收集體內的代謝廢物和多余水分并注入儲蓄泡。因此,它有調節(jié)水分和排泄作用。6.鞭毛:一根,由儲蓄泡后壁向前伸出,經(jīng)胞口到體外,能不斷的擺動(包括劃動和波動),若活體材料不易看到,可在其它部分看完后,在蓋片一邊加一滴碘液,把蟲體殺死染色后觀察。7.眼點:在胞咽近旁,呈橙紅色,顯而易見。8.葉綠體:是細胞質內的綠色橢圓形細胞器。9.副淀粉體:在體內呈透明的顆粒狀,副淀粉體與淀粉相似,但與碘作用不呈蘭紫色。10.細胞核:在蟲體后端,呈泡狀,比較大,一般用甲基蘭染色后才明顯,核質較稀疏,有核膜和核內體。有時在視野內可看到園形不動的個體,多是眼蟲形成的包囊。(二)變形蟲的觀察用吸管從變形蟲培養(yǎng)液底部的泥沙表面或雜物中取1至2滴放在載玻片上,加上蓋玻片,用低倍鏡觀察,一般變形蟲體形較小,且?guī)缀跬该?,在低倍鏡下呈淺色,當變形蟲緩慢移動時,身體不斷地改變形狀,根據(jù)這兩個特點,在鏡下仔細尋找(將光線調暗些較好)。找到一個變形蟲后,換成高倍鏡觀察其構造。1.質膜:蟲體外表一層由細胞質形成的極薄的膜。2.細胞質:明顯地分為兩層,外層較透明,含顆粒很少,叫外質;內層較暗,含有很多顆粒,叫內質。內質又分為外面的凝膠質和內面的溶膠質。3.偽足:數(shù)目不定,呈指狀或葉狀。當變形蟲移動時,細胞質向移動方向流動,體表隨之產生突起,形成所謂偽足,仔細觀察偽足形成過程。4.食物泡:分布在內質中,是捕食后臨時形成的大小不同的小泡。5.細胞核:呈扁平橢園形,較內質略為稠密。6.伸縮泡:是清晰透明的園形小泡,時隱時現(xiàn),主要排除體內過多的水分,也有排泄代謝廢物的作用。(三)草履蟲的形態(tài)結構制片時先用玻璃棒沾一滴5%的甲基纖維素溶液(或雞卵白溶液)在載玻片中央,用大頭針攤開,再用吸管在草履蟲培養(yǎng)液的浮面取一滴加于甲基纖維素溶液正中,用大頭針攪動,使二者充分均勻,動作輕勿使產生氣泡,最后剪自己的頭發(fā)兩段,放在標本液滴兩旁(頭發(fā)長度應短于載片寬度),然后放上蓋玻片,草履蟲在當中活動緩慢,便于觀察。用低倍鏡觀察其外形,草履蟲的體形婉如一只倒轉的草鞋,前端較細圓,后端較粗尖,借體表的纖毛擺動旋轉前進。用高倍鏡觀察其構造:1.表膜:是體表一層具有彈性的簿膜。2.纖毛:密生在體表的短毛,纖毛是纖毛綱動物的運動細胞器,草履蟲除身體前后端的纖毛較長外,其它部分的纖毛差不多等長,若纖毛不易看到,可把光線調暗些觀察。3.細胞質:細胞質能區(qū)分外質和內質,外質在表膜內方,比較透明的一層,內質在外質以內,顏色比較暗,富有顆粒,稍能流動。4.口溝:自蟲體前端側面斜向后行的縱溝??跍蟽染哂休^長較密的纖毛。5.胞口:在口溝底部,形成一個橢園形的小孔,是食物進入體內的孔道。6.胞咽:緊接在胞口后面,略為彎曲的管道,向后斜入內質。在胞咽背側有纖毛粘合而成的波動膜,經(jīng)常不停地波動著。7.食物泡:是蟲體內大小不一,位置不定的泡伏體。在蓋玻片側邊加一滴中國墨汁。觀察食物泡的形成和消化過程。由于口溝纖毛和胞咽波動膜的波動,使水中的墨汁和有機物經(jīng)過胞口入胞咽,在胞咽底部內質中形成食物泡,食物泡在蟲體內由后端到前端循環(huán)移動,在移動中食物泡由大到小,食物在食物泡內消化,由于食物內有墨汁作標記,上述過程比較容易觀察得到。8.伸縮泡:在蟲體前后端各有一個伸縮泡,它周圍有6至11條作輻射排列的收集管,收集管又與內質網(wǎng)相通,將體內多余的水分和代謝廢物收集起來,注入伸縮泡,再借伸縮泡的收縮,通過固定的孔道排出體外,請注意觀察前后兩個伸縮泡是否交替進行伸縮運動。9.大核和小核:大核腎形,約位于身體中部,小核圓球形,靠近大核的凹陷處,用甲基蘭染色觀察。10.刺絲泡:分布在外質中呈柵欄狀排列,當動物受刺激時將會放出長的刺絲,因此可滴以碘液觀察射出的刺絲。(四)草履蟲的生殖觀察玻片標本1.草履蟲的橫裂生殖,在蟲體中部用簡單的橫縊方法分開。2.草履蟲的接合生殖,在環(huán)境條件發(fā)生變化時,兩個草履蟲以口溝相對,表膜互相粘合、溶解,細胞質相互溝通,互相交換核物質后分開,各自進行橫裂繁殖。(五)示范1.團藻:注意群體的形狀和細胞的排列,群體內可以看到子群體。2.有孔蟲:是孔蟲的殼,生活時蟲體在具有多室的殼內,殼為石灰質,在海中形成礁石和巖石。3.棘尾蟲:尾部覆面由纖毛合并成的粗棘毛,能在物體上爬行,口緣小膜帶可助旋轉。4.喇叭蟲:下端有柄固著,越到上端越粗大,形似喇叭,大核呈念珠狀。5.鐘蟲:用能伸縮的長柄固著。群體生活,體形如鐘,纖毛組成口條緣小膜帶,其余部分無纖毛,大核呈臘腸形。6.吸管蟲:用柄固著生活,游離端伸出許多吸管,其上有吸盤,吸管是捕食器官。五、作業(yè)1.繪制眼蟲形態(tài)結構圖,并注明各部分的名稱。
實驗六腔腸動物一、實驗內容水螅形態(tài)結構特征觀察,腔腸動物各綱重要代表動物及多孔動物示范。二、實驗目的觀察水螅的外形和內部構造,了解腔腸動物的一般特征。幾種普通的腔腸動物和多孔動物標本示范觀察。三、實驗材料和用品水螅的整體裝片、水螅的縱切片、桃花水母、海蜇浸制標本、藪枝螅裝片、??茦吮?、紅珊瑚模型、石珊瑚骨骼、海綿浸制標本、毛壺骨針片以及球櫛水母浸制標本,顯微鏡、放大鏡或雙筒解剖鏡。四、實驗操作及觀察:(一)水螅的觀察水螅生活在淡水池沼中,常固著在水草或水面落葉上。用吸管在培養(yǎng)缸中把水螅吸到表面皿內,加水少許,在放大鏡或雙筒解剖鏡下進行觀察。1.體形:為圓筒狀,長200mm,當受到刺激時身體立即縮成一團,刺激終止后,經(jīng)過一定時間后會重新伸展恢復原狀。2.口:位于身體的前端,口周圍的隆起部分,稱為垂唇。3.觸手:其圍在口的周圍,約有5至10條,能自由收縮。用吸管將數(shù)只水蚤小心放在靠近水螅的水中,可以看到水螅捕獲水蚤的過程。4.刺細胞:注意觀察水螅身體上特別是觸手上(又多又明顯)的小突起,這就是刺細胞,能放出刺絲用以捕獲食物或御敵?;铙w上看不清,可用整體裝片在顯微鏡下觀察。5.基盤:水螅身體下端膨大的部分,富含腺細胞用以附著在水草及其它物體上。6.芽體:為無性生殖方式,由體壁突出形成,芽體長大后脫離母體營獨立生活。7.雌雄生殖器官:到秋天水螅開始進行有性生殖,性細胞是由外胚層的間細胞產生,在該處的體壁形成突起,一般精巢在身體上部呈錐形,卵巢在身體下部略呈卵圓形。(二)水??v切面的觀察取水??v切玻片標本,先在低倍鏡下觀察,注意水螅體內外胚層的位置和結構,然后換高倍鏡觀察。1.外胚層:體壁外面的一層細胞,細胞排列整齊,比較薄,主要是外皮肌細胞,呈立方形。其次是細胞有刺絲囊的刺細胞,以及在外皮肌細胞基部成群排列原間細胞等。2.內胚層:體壁內的一層細胞,比較厚,細膽呈柱狀。其中主要是內皮肌細胞,前端有鞭毛,能激動水流,有的前端變成偽足攝取食物顆粒,在細胞質內形成食物泡;其次是脲腺細胞,較短小,細胞染色深,頂端常聚集許多細小分泌顆粒。3.中胚層:在內胚層和外胚層之間,是一層極端薄的膠狀物質。4.腔腸:是內胚層圍繞著的腔腸,這個腔只有口通出,兼有消化和循環(huán)的作用,故又稱為消化循環(huán)腔。(三)示范1.藪枝螅:用雙筒解剖鏡觀察藪枝螅,它是水螅型,營固著生活的群體,群體中有執(zhí)行不同生理功能的兩種個體,一是營養(yǎng)體,呈杯狀,結構與水螅相似;另是司生殖的生殖體,呈圓筒狀,無口和觸手,中央有⊥榛狀子莖,能以出芽法產生水母芽。兩種個體外面都有透明的鞘包圍。2.桃花水母:屬水螅綱,為淡水水母(水螅型世代退化)體積小、呈傘形、體壁簿、顏色淺。傘緣有多肌纖緣的緣膜,觸手很多。其中四條很長,觸手依其長度可分為三級,有感覺作用。3.海蜇:屬缽水母綱,傘呈半球形,中膠質很厚,口腕發(fā)達,下部縱裂成數(shù)個小腕,并多皺褶和附屬物,均可食用;加工后傘部叫蜇皮??谕蠓Q蜇頭,營養(yǎng)價值極高。4.??后w形似水螅,但較粗短,口的周圍有很多觸手。5.紅珊瑚:樹狀群體,在紅色群體共肉中央形成堅硬的石灰質中軸骨骼。個體的觸手和腔腸內隔膜各為八個。6.石珊瑚:為珊瑚蟲外胚層分泌的石灰質骨骼,上面每一個骨杯,是一個珊瑚蟲生活時所在。珊瑚骨骼可供燒石灰。7.指海綿:單體外形如指狀,外體的小孔是入水孔,上端的孔道是出水孔,水溝系是雙溝系,屬鈣質海綿綱動物。8.穿貝海綿:屬尋常海綿綱,具有分解碳酸鈣的能力,寄生在軟體動物的貝殼上,當貝殼被穿蝕后,里面的動物即被殺死。9.淡水海綿:屬尋常海綿綱,群體,外形不規(guī)則,復溝系,鞭毛室小,生活于水質清潔流動的小河或溪溝中。10.毛壺骨針:取毛壺骨針玻片用低倍鏡觀察。毛壺骨針屬鈣質骨針,一端露出體表呈毛狀,一部分藏在中膠質內部。骨針有兩種,一種是直桿狀稱單軸骨針,另一種有三個末端稱三軸骨針。五、作業(yè)1.繪制水螅外形圖,并注明各部分的名稱。2.繪制水??v切面部分體壁放大圖,并注明各部分的名稱。
實驗七扁形動物門一、實驗內容扁形動物門——華枝睪吸蟲形態(tài)結構觀察,扁形動物各綱重要代表動物外形觀察。二、實驗目的通過華枝睪吸蟲以及渦蟲、絳蟲的觀察,掌握扁形動物門主要特征和各綱的區(qū)別,并了解寄生蟲對寄生生活的適應。三、實驗材料和用品真渦蟲裝片、華枝睪吸蟲整體裝片、布氏姜片蟲整體裝片、羊肝蛭整體裝片、日本血吸蟲整體裝片、豬絳蟲和牛絳蟲的頭節(jié)、成節(jié)和孕節(jié)玻片標本、牛絳蟲和豬囊尾蚴蟲的浸制標本。四、實驗操作及觀察:(一)真渦蟲的觀察渦蟲生活在清水中的落葉或石塊下面,身體柔軟呈葉片狀,灰褐色。前端兩側各有一耳狀突,耳突背側內方有一對黑色眼點。體后端稍尖,口在腹面中部,咽囊的前端,囊內是肌肉的咽,能伸出體外形成長吻取食,然后縮回囊內。咽與腸相通,腸管分三支主干,一條在體中部向前伸至前端,另兩條沿身體左右兩側后端。每條主干又分出許多小分枝的盲管,無肛門。在口的后面有一生殖孔,用雙筒解剖鏡觀察,注意渦蟲的運動是游泳狀爬行。(二)華枝睪吸蟲的觀察取華枝睪吸蟲整體裝片,用手執(zhí)放大鏡觀察。1.外形:蟲體扁平,狹長如葉,前端略小,后端較鈍,前端有口吸盤,在體長約1/5的腹面有一腹吸盤??谖P略大于腹吸盤。生活大時蟲體呈淺灰色半透明。了解外形后,換用低倍顯微鏡觀察內部構造。2.消化系統(tǒng):口在口吸盤中央,由口通入富有肌肉的咽,咽后為短的食道,接著分為兩支盲管狀的腸,并沿身體兩側通至后部。3.排泄系統(tǒng):在蟲體后半部,有一S形透明的排泄囊,到蟲體后端排泄囊以排泄孔通體外。排泄囊前端兩側各連一條排泄管,每條排泄管是由許多排泄小管和它們上面的焰細胞匯合形成,但不易看見。4.生殖系統(tǒng)4.1雄性生殖系統(tǒng)精巢:兩個有復雜分枝,在蟲體后半部,作一前一后排列。輸出管:是由精巢向前發(fā)出的細管子。輸精管:兩條輸出管在蟲體前部會合為一短的一段管道。貯精囊:輸精管向前逐漸膨大,延伸至腹吸盤的長管道。雄性生殖孔:儲精囊最后開口于腹吸盤前的雄性殖孔。4.2雌性生殖系統(tǒng)卵巢:一個,在精巢前面,邊緣呈分葉狀。輸卵管:是卵巢發(fā)出的前一段細管,先后與受精囊、卵黃總管等相通。卵模:在輸卵管后端,周圍被梅氏腺圍成的部分,卵在該處形成一定的大小和形狀。子宮:由卵模后面開始,逐漸膨大迂回向前至腹吸盤的部分即為子宮,子營內裝滿蟲卵。雌性生殖孔:子宮末端開口于腹吸盤前的雌性生殖孔。受精囊:在卵巢后面,大而呈橢園形的囊即為受精囊,受精囊附近還有一彎曲小管,稱勞氏管,勞氏管開口在蟲體背面。受精囊和勞氏管共同通入輸卵管前端。卵黃腺:是散布在蟲體中部兩側的小泡狀體。卵黃管:在蟲體1/2稍后的地方,由兩側的卵黃腺各發(fā)出一條細管匯合形成卵黃管。兩條卵黃管在中間會合成卵黃總管,與輸卵管相通。(三)日本血吸蟲的觀察蟲體呈圓線形雄雌異體,異形。雄蟲粗短,腹面有抱雌溝,雌蟲細長,它們的腹吸盤突出呈杯狀。卵巢一個,呈橢圓形,精巢七個,作前后單行排列,消化管無咽兩腸支在體后部會合成一條。此蟲寄生在人或哺乳動物的肝門靜脈或腸系膜脈管中。(四)布氏姜片蟲的觀察蟲體大,肥厚,呈卵圓葉片狀,腹面扁平,背面稍隆起,口吸盤與腹吸盤接近,腹吸盤比口吸盤大3至4倍。腸支呈波浪狀彎曲,具粗大的陰莖囊位于腹吸盤背面,梅氏腺圓球形在蟲體中部,明顯易觀察。卵巢分枝,位于左側,無受精囊。寄生在人或豬的大腸內。(五)羊肝蛭的觀察取羊肝蛭整體裝片,用放大鏡觀察。蟲體呈葉片狀,前端呈錐狀突起叫頭錐,口吸盤距腹吸盤較遠而小,左右腸支上有許多分枝,精巢和卵巢也有復雜的分枝。具陰莖囊,但沒有受精囊,寄生在牛羊的肝管內。(六)豬絳蟲的觀察觀察豬絳蟲浸制標本和玻片標本。蟲體扁平細長如帶,由若干節(jié)片組成,節(jié)片包括頭節(jié),頸節(jié)和體節(jié)。體節(jié)又分為幼節(jié),成節(jié)和孕節(jié)三種。1.頭節(jié):在蟲體最前端,十分細小,頭節(jié)略呈球形,其頂端突出的部分叫頂突。環(huán)繞頂突,有兩圈小溝。在球狀部分的外面有四個吸盤,頭節(jié)后變細的部分為頸節(jié)。2.幼節(jié):緊接在頸節(jié)后面,生殖器官未發(fā)育成熟,但可看到兩側的排泄管和神經(jīng)。3.成節(jié):由幼節(jié)逐漸發(fā)育形成,生殖器官已發(fā)育成熟,每個節(jié)片內有雄雌生殖器官各一套,生殖孔均開口于一邊的生殖腔,子宮位于中央,不與外界相通。4.孕節(jié):在節(jié)片中只有發(fā)達分枝的子宮,內面塞滿蟲卵,生殖系統(tǒng)的其它器官均退化,排泄管和神經(jīng)索仍然存在。5.囊尾蚴蟲:豬絳蟲的囊尾蚴蟲呈黃豆狀,寄生在豬的肌肉中。五、作業(yè)1.繪制華枝睪吸蟲的雌性生殖器系統(tǒng)圖(顯示卵巢、輸卵管、卵模、卵黃管、卵黃總管、受精囊和勞氏管等的關系)。
實驗八原腔動物一、實驗內容豬蛔蟲的外形和解剖以及切片觀察,其他各類原腔動物重要代表示范。二、實驗目的通過對豬蛔蟲形態(tài)結構的觀察,了解一般寄生線蟲的特征,觀察鐵線蟲,棘頭蟲等標本,區(qū)別其它各門假體腔動物。三、實驗材料和用品豬蛔蟲浸制標本,豬蛔蟲橫切面玻片標本,鉤蟲、蟯蟲、豬巨吻棘蟲、鐵線蟲和輪蟲的浸制標本,旋毛蟲玻片標本。顯微鏡、放大鏡、小解剖鏡、小鑷子、泡沫板(或KT板,或蠟盤)、大頭針、解剖針、擦鏡紙、載玻片、蓋玻片等。四、實驗操作及觀察:(一)豬蛔蟲的觀察將浸制的豬蛔蟲放入有水的泡沫板(或KT板,或蠟盤)中,觀察其外部形態(tài)和內部構造。1.外部形態(tài),,用放大鏡觀察。1.1外形:蟲體呈線形,兩端較尖細,雌雄異體,異形,雌蟲較大尾端直,雄蟲較小,尾端向腹部卷曲。1.2前端:蛔蟲前端具有三個唇瓣,即一個背唇和兩個腹唇,作“品”字形排列,唇瓣上具有小乳突??谠谌齻€唇瓣中央。1.3體線:蟲體上有四條由前到后的體線,即背線、腹線和左右側線,側線寬厚明顯易見。1.4肛門:肛門在近尾端的腹面呈橫裂狀(雄蟲無肛門,直腸開口于泄殖腔,由泄殖腔孔通體外)。1.5生殖孔:雌蟲生殖孔位于蟲體前1/3外橫縊腹面正中。雄蟲沒有單獨的生殖孔,射精管開口于泄殖腔。1.6排泄孔:約離前端2mm的腹線上有一細小的排泄孔(因孔很小,不易看見)。2.內部構造確定蟲體的腹面后,使其背面朝上,用大頭針將蟲體兩端固定在泡沫板(或KT板,或蠟盤)上,用解剖剪由后向前一邊將體壁剪開,一邊用大頭針將體壁向兩邊展開并固定在泡沫板(或KT板,或蠟盤)上,注意大頭針距離15mm左右為宜,同時大頭針應向外傾斜45度的角度,便于操作和觀察。小心將內部器官游離開,然后觀察下列構造:2.1消化系統(tǒng):消化管是一條直行的管道。口的后方是肌肉的咽,咽略呈圓筒形,即前腸。咽后是扁平的中腸,腸的末端直徑變小為直腸。直腸即后腸,開口于肛門或泄殖腔。2.2生殖系統(tǒng):假體腔內塞滿發(fā)達的線狀生殖系統(tǒng)。雌性生殖系統(tǒng):是兩條細長的管子,每管的游離端彎曲盤繞。末端最細的部分是卵巢,卵巢后面管徑逐漸增粗的部分為輸卵管,輸卵管后面的膨大部分是子宮,兩子宮自蟲體后面前行,在體前1/3處匯合成一條短的陰道,由生殖孔通體外,用解剖針弄破子宮,取少許內容物放在載玻片上的水滴中,攪散后加上蓋玻片,在顯微鏡下觀察蛔蟲卵的形態(tài)構造。雄性生殖系統(tǒng):是一條細長的管子,游離端彎曲盤繞,末端最細的部分是精巢。精巢后面較粗的部分是輸精管,輸精管后面的膨大部分是儲精囊,儲精囊從前向后行,末端富肌肉質的一段是射精管。射精管開口于泄殖腔,它的背壁有一交接刺囊,囊中有一對交接刺。交尾時能伸出體外有助于雌雄交配受精(被藥液處理后交接刺也可伸出體外,呈毛狀,注意觀察)。3.蛔蟲的橫切面觀察將豬蛔蟲橫切面玻片放在低倍鏡下觀察:3.1體壁:蛔蟲的體壁由角質膜,下皮層和肌肉層組成,角質膜在外層,很厚,并且半透明、角質膜內是一層沒有細胞界限的下皮層,很簿,稱共質體。內層是一層縱肌,肌細胞靠近下皮層的基部處,有許多縱向排列的肌原纖維叫收縮部,端部向體腔突出呈囊狀,里面含有核和大量細胞質叫原生質部,還可看到肌細胞有突起與背、腹神經(jīng)索相連接。注意觀察體壁背面和腹面的下皮層,向體腔內突出形成背線和腹線,背線內有神經(jīng)索,腹線內有腹神經(jīng)索。體壁左側和右側的下皮層突出加厚形成側線,在左右側線中分別縱貫一條排泄管。縱肌層被體線分隔為四部分。3.2消化管:一般靠近背側,腸管扁平形,腸壁由一層柱狀細胞組成,無肌肉層,細胞內壁(圍繞腸腔的一端)具有微絨毛形成刷狀緣,增大吸收面積。3.3假體腔:體壁與消化管之間的大空腔就是假體腔,里面有生殖系統(tǒng)。3.4生殖系統(tǒng):雌蟲的切片中有卵巢、輸卵管和子宮的橫切面。(注意:卵巢內有作輻射排列的卵原細胞,輸卵管是由一層細胞圍成,子宮很大,內里充滿了蟲卵)。雌蟲的切片中有精巢,輸精管和儲精囊的橫切面。(二)示范1.十二指腸鉤蟲:觀察浸制標本,蟲體細小,長約10mm,乳白色,生活時微紅色,口腔腹方有兩對鉤齒,寄生在人的小腸內。2.蟯蟲:取蟯蟲浸制標本觀察,雌蟲長8至13mm,雄蟲2至5毫米,蟲體前端兩側有由角質膜形成明顯的頸翼,寄生在人體大腸下段。3.旋毛蟲:將旋毛蟲幼蟲玻片標本放在顯微鏡下觀察,了解幼蟲及包囊在豬肉中分布的情況,以及包囊的形狀與幼蟲在包囊內的情況。4.鐵線蟲:屬線形動物蟲,線形綱,觀察浸制標本,鐵線蟲成體很細長,一般10至30cm,直徑只有0.3至2.5mm,雌蟲末端圓形,雄蟲末端分為兩瓣。成蟲深褐色,常倦曲在水溝中,形態(tài)酷似鐵線。5.輪蟲:屬輪蟲動物門,取輪蟲浸制標本,或活體,自已制片觀察,輪蟲是自由生活種類,蟲體圓筒形,壺形不等,分為頭、軀干和尾三部分,頭前端有一輪盤,上面有1至2圈纖毛,生活時纖毛不停地轉動,用以運動和取食,口下方是一個膨大的咽囊,只有一套構造復雜的咀嚼器,生活時不停地咀嚼研磨食物,軀干外有角質形成的兜甲包裹,尾部末端常有一對叉狀附著器(或稱趾),用于水底爬行或附著。輪蟲是魚苗的開口餌料之一。6.豬巨吻棘蟲:屬棘頭動物門,寄生在豬腸中,體形似蛔蟲,但后段較細,體表有明顯環(huán)紋,前端有突出的吻,上有許多倒生的角鉤。五、作業(yè)1.繪制蛔蟲的橫切面圖,并注明各部位的名稱。
實驗九環(huán)節(jié)動物——沙蠶一、實驗內容沙蠶的外形和解剖以及切片觀察,以及環(huán)毛蚯蚓、螞蝗示范。二、實驗目的通過對沙蠶外部形態(tài)和內部及剖結構的觀察,理解、掌握環(huán)節(jié)動物門的主要特征;認識環(huán)節(jié)動物的主要類群;掌握環(huán)節(jié)動物門各綱動物在形態(tài)結構方面發(fā)生的適應性特征。三、實驗材料和用品成熟的沙蠶活體、浸制標本及橫切面玻片標本,蚯蚓和螞蝗的浸制標本。乙醚、顯微鏡、放大鏡、解剖鏡、鑷子、大頭針、解剖針、擦鏡紙、載玻片、蓋玻片、滴管和吸水紙等。四、實驗操作及觀察:(一)沙蠶的外部形態(tài)和內部解剖的觀察將浸制的沙蠶放入有水的泡沫板(或KT板,或蠟盤)中,觀察其外部形態(tài)和內部構造。1.外部形態(tài)取沙蠶活體或氣質標本放在解剖盤中,加些水用放大鏡或解剖鏡觀察。沙蠶蟲體細長圓柱形,背腹略扁,后端漸細,體節(jié)分區(qū)明顯。圖9-1沙蠶橫切面與縱剖圖A.B.橫切C.縱剖1.1頭部:由口前葉和圍口節(jié)組成。1.1.1口前葉,呈三角形,位于口之前上方,其上有以下部分:=1\*GB3①小觸指(口前葉觸指),一對位于口前方。=2\*GB3②觸須(感覺器),一對,呈圓柱狀,位于口前葉兩側。=3\*GB3③眼點,4個,位于口前葉背面后方,黑色。=4\*GB3④頂臭器,2個,在圍口節(jié)之前,眼點之后,呈凹陷狀。1.1.2圍口節(jié):在口前葉的后方,無疣足,口生于此節(jié)腹面,其上有下列各部分:=1\*GB3①圍口節(jié)觸指,每側有四條(背腹各兩條)。=2\*GB3②口,生于圍口節(jié)腹面前端。=3\*GB3③吻,在口腔與咽相連,吻上有一對鉤狀的顎和許多幾丁質的小齒,叫做擬顎。1.2軀干部:由許多體節(jié)組成,每節(jié)上有疣足一對,身體末節(jié)沒疣足,而有一對長的肛須。1.2.1疣足:軀干部每體節(jié)兩側生有一對疣足,其構造如下:=1\*GB3①背足:為疣足之背部,背面生一背觸須。背足又分上下兩小葉,上葉與下葉之間有一開口,由此開口伸出一束剛毛,剛毛之基部置于剛毛囊中,剛毛囊中有一條強直黑色之刺毛,其尖端接近身體表面,稱足刺或支毛。=2\*GB3②腹足:為疣足之背部,腹面生有一腹觸須,在腹足上下兩小葉間伸出二束剛毛。用鑷子拔出長短不同的剛毛,鏡檢。1.2.2肛節(jié):為身體最后一節(jié),末端有肛門開口,其兩有二條細長的肛須。2.內部解剖取活的或浸制的沙蠶一條,置解剖盆內沿蟲體背面中線由后向前剪開,剪時注意勿損皮肌囊內的器官,然后將剪開之皮肌囊稍微展開,用大頭針沿體壁兩側,每隔5個或10個環(huán)節(jié)釘于解剖盆內的橡皮上,加少許水,觀察下列結構:2.1消化系統(tǒng)沙蠶的消化系統(tǒng)分為口腔、咽(吻)、食道、胃(在固著生活的種類)、腸、直腸和肛門。食道的兩側有一對食道腺,能分泌蛋白酶,具消化能力,即食道腺。2.2循環(huán)系統(tǒng)觀察活的沙蠶,在消化道的背面與腹面,分別有一條背血管與腹血管,兩者在每節(jié)上有橫血管相連,血液在背血管由后向前流,經(jīng)橫血管(分支到疣足及消化道)進入腹血管,由前向后流。2.3排泄系統(tǒng)除前幾節(jié)外,每環(huán)節(jié)內有一對腎管,一端為喇叭口狀,名腎內孔,另端開口在體外,為腎孔,在疣足基部腹側,不易見。2.4生殖系統(tǒng)雌雄異體,在生殖季節(jié),由體腔膜形成生殖腺,精巢一對,精子由腎管排出。雌性幾乎在每體節(jié)內有卵巢一對,卵子在背部兩側臨時開口排出。2.5神經(jīng)系統(tǒng)腦在口前葉內,腦之兩側有環(huán)咽神經(jīng),接于腹面的咽下神經(jīng)節(jié),由咽下神經(jīng)節(jié)向后通出一條腹神經(jīng)索(由兩條合并而成,外包結締組織),在每一環(huán)節(jié)內的腹神經(jīng)索的特別大,膨大部分叫做腹神經(jīng)節(jié)。2.6隔膜:在體腔內的節(jié)間,有體腔膜形成隔膜,將體腔隔成許多小室。3.沙蠶橫切面的觀察,注意以下各部:3.1皮肌囊=1\*GB3①角質膜:由表皮分泌而成,具有保護作用。=2\*GB3②表皮層:在角質膜之下,由一層表皮細胞組成,其中有些細胞變成腺細胞。=3\*GB3③肌肉層:在表皮之下,外層為環(huán)肌,內層為縱肌、背、縱肌兩側在背面,腹縱肌兩束,在腹面。在腹縱肌附近,尚有一呈“V”字形之斜肌。3.2消化管:縱貫于體腔內中,在注意其肌肉層排列與體壁有何不同,在腹面有兩條神經(jīng),包于結締組織內形成腹神經(jīng)索。3.3疣足:在切面的兩惻,是皮肌囊突出而成。因切片位置的關系,兩側的疣足可不完全對稱。3.4腎管:在切面的兩側,疣足基部腹面,對外的孔即腎小孔(排泄孔)。3.5體腔:皮肌囊與消化管之間的空腔為體腔。(二)示范1.環(huán)毛蚯蚓:蟲體呈線形,背部顏色較深,腹部顏色較淺,身體由許多環(huán)節(jié)組成。體前端有一肉質的唇(口前葉),有取食、掘土、感覺作用,內面是口,在體前第6-9節(jié)的節(jié)間腹面兩側一般有2-3對受精囊孔,第14-16節(jié)有一深色的環(huán)帶,稱為生殖帶,在生殖帶腹面前方正中,有一小凹點,即雌性生殖孔,在18節(jié)腹面兩側,有一對乳狀突起,為雄性生殖孔。環(huán)毛蚯蚓除口前葉和生殖帶外全身各環(huán)節(jié)的中央,有一圈白色的小點,即是剛毛,能幫助蟲體活動。在蟲體背面正中線上,從第12-13節(jié)的節(jié)間開始,每個節(jié)間有一背孔,內通體腔,能流出體腔液濕潤皮膚,體末端中央是肛門。2.螞蝗:屬于蛭綱,在水中營半寄生生活。體扁,在1-3節(jié)有點數(shù)對,有體節(jié)26-27個,體環(huán)106-107個,前吸盤由口前葉和兩個體節(jié)組成??谠谇拔P內面,后吸盤由七個體節(jié)組成,肛門在后吸盤背面。雌性生殖孔在第12體節(jié)、第39個體環(huán)上,雄性生殖孔在第11體節(jié)、第34個體環(huán)上。五、作業(yè)1.繪制沙蠶的頭部背面觀,并注明各部位的名稱。2.繪制沙蠶的橫切面圖,并注明各部位的名稱。
實驗十軟體動物門——福壽螺一、實驗內容福壽螺(或田螺)的外部形態(tài)和內部結構解剖觀察,軟體動物各綱重要代表示范。二、實驗目的通過對福壽螺(或田螺)外形和內部解剖觀察,了解軟體動物和腹足綱的一般特征,觀察其他各綱重要代表,了解他們形態(tài)上的區(qū)別。三、實驗材料和用品活福壽螺(或田螺),現(xiàn)有軟體動物的浸制標本、放大鏡、顯微鏡、大小鑷子、解剖盤、解剖針。實驗科普福壽螺(Pomaceacanaliculata),原產于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屬熱帶和亞熱帶種,是一種大型的淡水食用螺類。1980年作為特種養(yǎng)殖新品種引入臺灣,1981年從臺灣引入廣東,1984年在廣東推廣養(yǎng)殖,很快擴展到全國各地,由于種種原因,福壽螺擴散到田間,現(xiàn)已成為我國南方水生農作物的主要敵害生物,對水稻的生產威脅巨大。而且福壽螺還是人畜共患的“廣州管圓線蟲病”,傳播中最為重要的中間宿主之一,如果生吃或者食用未煮熟的螺肉,極易引起食源性“廣州管圓線蟲病",引起人體嗜酸性粒細胞增多性腦膜炎或腦炎(2006年北京蜀國演義酒樓涼拌福壽螺肉導致130多人致?。?。福壽螺是典型的人為引入推廣,而后成為敵害生物的外來入侵生物之一,早在1993年,IUCN外來入侵物種專家委員會就已將福壽螺列為世界100種惡性外來入侵物種之一,2000年中國國家環(huán)保總局則將其列為首批16種“危害最大的外來物種”之一。在我國北緯30o以南的省份均有福壽螺的發(fā)生危害的報道,其危害程度與溫度成正相關、與緯度成負相關、與其繁殖世代成正相關。在我國海南、廣東珠海一帶一年四季皆可生長,一年可繁殖三代;在福建漳州、云南昆明一帶福壽螺冬天不能生長,一年可繁殖二代;在江蘇蘇州及長江以北地區(qū)福壽螺冬天不能在室外正常越冬,一年只能繁殖一代。因此福壽螺的危害與氣候條件密切相關,越是南方、氣溫越高、福壽螺的繁殖量越大、其對農作物的危害就越大。福壽螺己成為我國南方水稻生產的主要敵害生物之一,給生態(tài)環(huán)境和經(jīng)濟活動造成了極大的負面影響。對福壽螺的防治研究目前主要集中于化學殺螺、生物防治及人工捕捉等應急方面,怎樣從根本上控制和防治福壽螺的擴散和危害已成為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內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四、實驗操作及觀察:1.福壽螺外部形態(tài)觀察螺殼:單個,殼右旋,為一大型的螺旋形貝殼,外形呈卵圓球形,殼質較厚而堅硬,多呈黃褐色或深褐色。體螺層:底部最大的一個螺層,極膨大,其高度占全部殼高的80%—90%,頭部和足部主要藏于其中。殼口:體螺層的開口,大,近卵圓形,周緣簡單。螺旋部:殼口上緣至殼頂?shù)牟糠?,動物內臟盤存于此處,由5~6個螺層組成,均外凸。殼頂:殼的頂端,貝殼最先形成的部分??p合線:螺層與螺層之間的界線。殼軸:螺層旋轉所圍繞的中心軸。生長線:殼表面與殼口平行而與縫合線垂直的細線。臍:殼軸底部留下的凹陷,大而深,略被軸緣遮蓋。內唇:殼口的內緣。外唇:殼口的外緣。厴:足分泌的角質薄片,當頭足縮回殼內時,可蓋住殼口,多呈黃褐色,具同心圓的生長線,并內凹,但雄性成體在厴的近外側中部隆起,外緣向殼口內折翻,以此可與雌體相區(qū)別。圖10-1圖A福壽螺的外形圖圖B福壽螺的生活狀態(tài)(1.唇須2.觸角3.眼4.呼吸管5.出水管6.足7.厴)圖C去殼后的福壽螺(1.外套膜2.肺囊3.圍心腔4.腎臟5.圍心腔腺6.肝臟)圖D福壽螺的雄性生殖系統(tǒng)(1.精巢2.輸精管3.前列腺4.陰莖5.纖毛溝)圖E福壽螺的消化系統(tǒng)及雄性生殖系統(tǒng)(1.口2.口球3.齒舌4.唾液腺5.食道6.胃7.腸8.直腸9.肛門10.肝臟11.精巢12.輸精管13.前列腺14.陰莖)圖F福壽螺的內部器官(1.外套膜2.肺囊內面3.肺孔4.鰓5.退化了的左鰓6.口球7.唾液腺8.食道9.肝臟10.肛門11.心臟12.腎臟13.卵巢14.輸卵管15.雌孔)圖G福壽螺的雌性生殖系統(tǒng)(1.卵巢2.輸卵管3.雌孔)2.福壽螺的軟體部輕輕敲破螺殼,并細心將其剝離。采用三點法將其固定在泡沫板或蠟盤上,一根大頭針將頭部固定,使之偏向體左側;另一針固定足末端,使之偏向右側;再一針固定外套膜的增厚部分。用解剖針輕輕的分離各器言:軟體部分頭、足和內臟團等部分。2.1頭部:發(fā)達,明顯,呈圓柱狀。吻:頭部的前端突出部分,肉質??冢嚎谖挥谖堑母姑?。觸角:2對,主要感覺器官。前觸角為吻部突起,較短;后觸角較長,伸展后可超過螺體。眼:1對,位于后觸角的基部外側,各有一只棕色的眼睛,其眼睛只能感受光的強弱,不能成象。2.2足部:位于頭部后下方,內臟團下方。寬大,肌肉質,發(fā)達。足具寬大的蹠面,前端鈍,后端較尖。2.3內臟團:位于足的背面,突出于身體背面,跟貝殼螺旋式的扭轉相一致。2.4外套膜:薄而透明的膜狀物。緊貼著體螺層內壁,覆蓋于內臟團上方。2.5外套腔:外套膜與頭部、足部及內臟團之間的空腔,可以進水。3.福壽螺內部構造將福壽螺沿外套膜的左側至右側的基部剪開,逐次觀察下列內部器官:3.1呼吸系統(tǒng):在外套膜的后半部形成一個橢圓形薄膜狀的囊狀結構,稱為肺囊,能直接呼吸空氣中的氧,具有輔助呼吸的功能。肺囊充氣后能使螺體浮在水面上,遇到干擾就會排出氣體迅速下沉。在肺囊的內面左前方有一小孔,稱為肺囊孔或進氣孔。肺囊孔與呼吸管的基部相靠近。螺體左邊有一條肺吸管,來源于外套膜,為外套膜緣皮膚折疊而成,有較強伸縮性,不用時收縮成一個較短的突起,當需要時,可伸展成長度達到螺體殼高2.5倍的粗大的管狀結構,起呼吸作用,因此福壽螺潛在水下也可呼吸空氣。呼吸時,空氣經(jīng)呼吸管進入外套腔,很快再經(jīng)肺囊孔進入肺囊,肺囊壁上分布有許多血管網(wǎng),血管中的血液在此獲得氧,而擴散出的二氧化碳再由呼吸管排出。在外套膜的右側至后側緣連有一列發(fā)達的櫛狀右腮,這與所屬的中腹足目及瓶螺科的特征(鰓著生于外套腔的左側)明顯不同。因此,福壽螺在水中氧氣充足的情況下行腮呼吸,在水中含氧量少或離開水的短時間內,又可以行肺呼吸。3.2生殖系統(tǒng):福壽螺為雌雄異體,生殖系統(tǒng)不成對的排列在身體的右側。3.2.1雌性生殖器官卵巢:大,近圓形,呈紅色,位于外套腔右側的后端。輸卵管:卵巢的右前方接輸卵管,輸卵管兩端稍細,中間較膨大,且呈圓柱形,膨大部分的壁厚且成腺質構造,能分泌蛋白質液用來包裹于卵外。雌性生殖孔:輸卵管末端,開口于外套腔右側的前端,與肛門相對。3.2.2雄性生殖器官精巢:呈長圓筒形,白色,亦位于外套腔右側之后端。輸精管:精巢后很短的一段管道,中間一段從肌肉中穿過,然后在近陰莖基部形成一個褐色的半圓形小突起,緊貼于陰莖基部的肌肉上。前列腺囊:緊靠輸精管小突起的右側,一個扭成近圓形的突起。前列腺囊的壁較厚而結實。前列腺:弄破前列腺囊壁,可見其內有一條細絲狀的前列腺,長可達70mm,其端部逐漸尖細,基部與輸精管的褐色突起相通。3.3排泄系統(tǒng)福壽螺的排泄器官有腎臟和圍心腔腺。腎臟:一個,位于圍心腔的右后方,肝臟的左側,大二呈圓形,紫褐色,有腎口與圍心腔相通,未見到特別的輸尿管,腎孔開口于外套腔的底部。圍心腔腺:位于圍心腔的右側,腎臟的前下方,呈長三角形,褐色。3.4循環(huán)系統(tǒng)心臟:位于外套腔背部的左后方,包在透明的圍心腔內,包括1心室,1心耳。心室呈褐黃色,三角形,壁較厚,心耳白色,呈囊泡狀,位于心室之左前方,以孔相通。。大動脈:心室前端發(fā)出的一根血管,大動脈的基部(即出心室之處)膨大成一副心臟,隨即分出頭動脈和內臟動脈,再分出小的動脈管分布到身體各部分,開口至各血竇。靜脈:各血竇之血,由靜脈收集,匯于外套膜和肺囊壁上,經(jīng)呼吸作用后,新鮮的血液由靜脈流回心耳,再行循環(huán)。3.5消化系統(tǒng)福壽螺的消化系統(tǒng)十分發(fā)達,由口、咽、食道、唾液腺、胃、肝臟、腸和肛門所組成??冢何挥谖堑那岸烁姑妗Q剩嚎诤蠼拥囊粋€肌肉發(fā)達,呈圓球形的器官,內腔為口腔,其內有顎片和狹長的齒舌帶,齒舌帶有軟骨支持,其上有許多列角質的細齒,并附有肌肉,使齒舌能伸縮自如。食道:咽后較粗的管道。唾液腺:在咽與食道之間有一對桔紅色的唾液腺,有兩根唾液管開口于咽腔中。胃:食道后膨大的部分,呈馬蹄形,位于肝臟腹面之右側。胃腔內壁有許多列突起,上面有磨狀齒,用以磨碎食物。肝臟:位于胃的周圍,很發(fā)達,充塞于近殼頂?shù)娜齻€螺層。腸:與胃相連,十分發(fā)達,在腎的下方出現(xiàn)兩團迂回盤曲,直腸與生殖導管平行。肛門:直腸末端的開口,開口于外套腔右側的前端。3.6神經(jīng)系統(tǒng)腦神經(jīng)節(jié):1對,大而對稱,位于咽后方背側,大型,彼此間以腦連合相連接。側神經(jīng)節(jié):1對,小而不對稱,位于腦神經(jīng)節(jié)的后方,與腦神經(jīng)間有腦側神經(jīng)索相連。足神經(jīng)節(jié):1對,對稱,位于咽下方,神經(jīng)節(jié)間由一短的足神經(jīng)連合相連臟神經(jīng)節(jié):1對,小而對稱,位于食道的末端下方。五、作業(yè)1.繪制福壽螺的外形圖,并注明各部位的名稱。
實驗十一節(jié)肢動物門(一)——日本沼蝦一、實驗內容日本沼蝦的外形,附肢和內部解剖觀察,其他甲殼動物示范。二、實驗目的通過對日本沼蝦和其它甲殼動物的觀察,了解沼蝦的結構及其形態(tài)與功能的關系,進一步掌握其它重要種類的特征和區(qū)別。三、實驗材料和用品放大鏡、顯微鏡、大小鑷子、小剪刀、解剖盤、解剖針。日本沼蝦浸制標本,對蝦、河蟹、梭子蟹、寄居蟹浸制標本,水蚤和劍水蚤整裝玻片。四、實驗操作及觀察:(一)日本沼蝦其屬于節(jié)肢動物門、甲殼亞門、軟甲綱、十足目、長尾亞目動物,生活在淡水江河、池沼內。1.外部形態(tài)觀察:將沼蝦浸制標本放在解剖盤內加水少許進行觀察。日本沼蝦身體旱長園筒形,全身共21節(jié),分頭胸部和腹部,生活時身體帶青綠色,夾有棕色斑紋,但體色常隨棲息環(huán)境不同而變化。1.1頭胸部:由頭部(6節(jié))和胸部(8節(jié))愈合而成,頭胸部腹罩著一塊甲殼,叫頭胸甲。胸甲前端伸出一銳利的額劍,其上下緣有鋸齒,頭胸甲兩側復蓋著緦,叫鰓蓋。額劍基部有一對具柄的復眼,能自由轉動。1.2腹部:由7節(jié)組成,各節(jié)間有柔軟的簿膜相連,腹部能自由彎曲運動,腹部最后一節(jié)呈錐形,稱尾節(jié)。圖11-1日本沼蝦的附肢1.3附肢:將附肢從標本上取下觀察,取附肢時,左手持標本,使其腹部向自己,右手持鑷子,從左側腹部最后開始,向前依次把附肢一一撥下來,撥下的附肢按次序排列在解剖盤內,用放大鏡觀察結構。日本沼蝦全身共21節(jié),除第一節(jié)和尾節(jié)外,每節(jié)都有一對附肢。共19對附肢,每個二肢型附肢由原肢,內肢和外肢三部分組成,單肢型附肢外肢退化,只有原肢和內肢兩部,身體不同部位的附肢,功能往往不同,因而形態(tài)上亦有較大的變化。1.3.1頭部附肢:5對。第一對觸角(小觸角):在身體最前端,原肢第一節(jié)背面中部有下陷的眼窩、眼窩下段的絨毛從內是平衡器。內、外肢呈鞭狀,叫觸鞭,外側鞭內側基部有一對觸鞭。第一對觸角起感覺和平衡作用。第二對觸角(大觸角):外肢寬大,呈葉片狀,稱觸角魿,能幫助身體作升降運動。內肢觸鞭細長,能從身體兩側伸向體后,可感受四周的刺激。大顎:在口的兩側,堅固有力,分切齒部和白齒部,能切斷和磨碎食物。第一對小顎:無外肢,原肢呈并排的兩個簿片,內側有刺,和葉狀內肢組成山字形,內肢末端內側有鉤狀突,外側有觸須,它們有攝食和感覺作用。第二對小顎:形態(tài)與功能與第一對小顎相似,但外肢很發(fā)達,形成葉片狀,側面視似船形,稱顎舟片,用以激動水流不斷經(jīng)過鰓室,幫助呼吸和攝食。圖11-2中國對蝦外部形態(tài)圖1.3.2胸部附肢:8對。顎足:3對,二肢型,有攝食和感覺作用。也是運動的輔助器官,依次稱第一、二、三對顎足,注意內肢的變化,由毛發(fā)狀發(fā)展為園桿狀。即由二肢型向單肢型過渡。步足:5對,單肢型,分成7節(jié),依次稱為底、基、長、腕、掌、指節(jié),第1、2對步足的末端呈螯狀,具有攝食和御敵作用。雄蝦的第2對步足比雌蝦的顯著增大,第3-5對步足末節(jié)瓜狀,有爬行作用。1.3.3腹部附肢:6對。內外肢均呈片狀,是主要游泳器官,稱游泳足。雄蝦的第二對游泳足內肢內側有一管狀突起,是幫助交尾的器官,叫交接器(或雄性附肢)生殖時期,雌蝦以游泳足抱卵,并不停地扇動,使卵不斷地接觸新鮮水流,保證卵的發(fā)育。第6對游泳足的內外肢特別大,向后伸出與尾節(jié)合成尾扇,游泳時尾扇可控制方向,幫助升降和后退。2.內部構造觀察:從頭胸甲后緣開始,將一側的鰓蓋剪掉。圖11-3中國對蝦內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GB/T 44463-2024互聯(lián)網(wǎng)數(shù)據(jù)中心(IDC)總體技術要求
- GB/T 3516-2024橡膠溶劑抽出物的測定
- GB/T 19274-2024土工合成材料塑料土工格室
- 2024年度云南省高校教師資格證之高等教育法規(guī)過關檢測試卷A卷附答案
- 數(shù)據(jù)中心運營管理方案
- 2024年碳化硅磨塊項目投資申請報告代可行性研究報告
- 贛南師范大學《化工制圖》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航道疏浚勞務分包工程方案(技術方案)(兩套)
- 阜陽師范大學《物流管理專業(yè)導論》2021-2022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阜陽師范大學《編譯原理》2021-2022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2024年認證行業(yè)法律法規(guī)及認證基礎知識
- MBA考試《英語》歷年真題和解析答案
- 2024廣西專業(yè)技術人員繼續(xù)教育公需科目參考答案(97分)
- 江蘇省建筑與裝飾工程計價定額(2014)電子表格版
- 《船舶柴油機》教案48頁
- 開盤八法概述
- 強制醫(yī)療三道待解難題
- K-90B聯(lián)機熱泵控制板規(guī)格書
- 佛山佛羅倫薩小鎮(zhèn)市調報告課堂PPT
- 汽車四輪定位的探討
- 弟子規(guī)正版全文-帶拼音-直接打印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