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思政”視域下高師民族器樂演奏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研究_第1頁
“課程思政”視域下高師民族器樂演奏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研究_第2頁
“課程思政”視域下高師民族器樂演奏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研究_第3頁
“課程思政”視域下高師民族器樂演奏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研究_第4頁
“課程思政”視域下高師民族器樂演奏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研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摘要:課程思政不是名詞創(chuàng)新,而是順應教育規(guī)律,培養(yǎng)未來可用之才、能用之才的必然選擇。中國優(yōu)秀民族器樂曲具有豐富的藝術內涵及獨特審美價值,是中華民族音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本課題以課程思政內涵及價值邏輯引領,構建“思行并重”的高師民族器樂演奏教學課程體系,并進行“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yǎng)融為一體”的課程思政教學模式教學改革研究,旨在使高師民族器樂演奏課程“育人、育才”教學質量達到內涵提升,實現(xiàn)“美育育人、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同時也將為堅持固本培元,堅定文化自信,傳承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音樂文化藝術的“美育浸潤計劃”及傳播中國優(yōu)秀民族音樂文化作出積極貢獻。關鍵詞:民族器樂;演奏;課程思政;教學建模;改革。具有豐富的藝術內涵及獨特審美價值的中國民族器樂曲,是中華民族音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堅定文化自信,堅持固本培元,增強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輻射力的重要載體;在傳承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民族文化及提升民族自豪感、自信心方面起著不可或缺的積極作用。運用課程思政理念指導,進行課程思政教學觀的高師民族器樂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實踐,是培養(yǎng)學生知行合一的思想道德素養(yǎng)、正確三觀以及熱愛祖國、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必然選擇。一、課程思政的理念及核心要義課程思政的主要理念是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類課程教學的教育教學,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意識、道德觀念和人文素養(yǎng)。其核心要義在于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于各類課程的教學過程中,通過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達到“立德樹人”的根本目標。二、高師民族器樂教學課程思政的教育價值在國家推進傳承優(yōu)秀民族傳統(tǒng)文化及大力實施“美育浸潤計劃”的背景下,高等師范學院校對音樂學專業(yè)學生開設了民族器樂演奏方向性專業(yè)必修課程,也針對如小學教育、學前教育專業(yè)開設了方向性選修課程。雖然民族器樂課程在高等師范院校呈現(xiàn)出多元化、形式各異特點,但是課程在“美育育人、立德樹人”的培養(yǎng)目標是一致的。首先,在民族器樂演奏課程中,學生通過對各類民族樂器,如二胡、笛子、古箏等深入學習過程中,能夠體驗到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提升對民族音樂的認知與鑒賞水平。同時,這也為學生提供了深入了解我國民族文化豐富性與多樣性的機會。這種學習不僅有助于音樂知識的積累,更是對文化傳承與情感體驗的體現(xiàn)。其次,通過對民族器樂系統(tǒng)的學習和實踐,不僅可以提升個人在音樂領域的綜合素質,還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提高師范生畢業(yè)后在中小學開展民族器樂教學、組織校園文藝活動的綜合施教能力,以奠定堅實的職業(yè)能力與素養(yǎng)。最后,學生通過課程的學習能夠更深入地理解并欣賞中華文化,提升我國優(yōu)秀民族音樂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這不僅是高等師范院校對國家“美育浸潤計劃”的積極回應,更是提升民族自尊心,傳承、弘揚并傳播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有力途徑,能夠為國家的文化繁榮和發(fā)展作出積極貢獻。三、課程思政視域下高師民族器樂演奏課程的教學改革與實踐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其價值邏輯旨在改變傳統(tǒng)課堂中出現(xiàn)重“教書”輕“育人”的局面,實現(xiàn)知識教育和價值教育雙重維度的內在契合。作者認為,要實現(xiàn)這樣的內在的契合,應充分以課程思政理念為引領,完成構建與課程思政同向同行的以情感人、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潤心、以美培元、培根鑄魂的“思行并重”的高等師范院校民族器樂演奏課程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才能從本質上提升學生學習成果和提升民族自尊心,以及傳承、傳播我國優(yōu)秀民族音樂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一)以“課程思政”為引領,確立“思行并重”的課程體系作者通過在該門課程長期的教學與研究實踐中認為,我們應將“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yǎng)融為一體”的課程思政理念與“新文科”的繼承與創(chuàng)新、交叉與融合、協(xié)同與共享等理念及“OBE”產出導向理論的要求相結合,確立“以情感人、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潤心、以美培元、培根鑄魂”高師民族器樂演奏課程“思行并重”的課程觀。據(jù)此針對不同學習對象,進行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活動方式、教學評價與反思等方面的深入、切實研究分析與改革實踐,分層級、分階段內涵式構建“實效性、廣域性、綜合性”的師范生民族器樂演奏課程“美育育人、立德樹人”的課程體系。(二)合理設計民族器樂演奏技術教學建模高師音樂學、小學教育、學前教育專業(yè)民族器樂演奏課程均以培養(yǎng)能夠勝任中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特長生培養(yǎng)及校園文藝活動為價值取向的方向性課程。但學生演奏技術基礎普遍比較薄弱,是我們必須面對的現(xiàn)實及不可忽視的痛點問題。作者認為,通過民族器樂演奏技術教學建模,可以很大程度上解決師生教、學中所存在的痛點問題,不僅能夠切實落實學生演奏技術的縱向發(fā)展,而且能夠實現(xiàn)該門課程與姊妹藝術課程教育學、心理學、人文、歷史等學科的橫向互融,實現(xiàn)培養(yǎng)既具有廣博知識積淀,又具有良好民族器樂演奏技術的音樂教育人才的目標。1.掌握民族樂器演奏技術理論任何一種技能型的學科都存在普遍性技術與典型性技術,并且均有相應的理論作為支撐,用以指導實踐。教師在具體曲目的教學訓練中,首要應解決的問題就是積極引導學生理解曲目中出現(xiàn)的普遍性、典型性的技術理論,并通過理論指導實踐,以掌握普遍性、典型性技術。2.注重教師課堂示范,提升學生精準認知作者對當前教學改革浪潮中比較推行的啟發(fā)式、合作探究、混合式教學等充分體現(xiàn)“學生中心”的教學方法也比較認同,同時認為教師在課堂上對相應樂曲的理解、技術環(huán)節(jié)的演奏示范也是至關重要的。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獲得最為直觀、精確的認知,以便為學生在課后練習、詮釋作品方面指明正確的方向。3.強化單元練習,針對性解決技術難點我國民族器樂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內涵,它既是傳統(tǒng)文化的瑰寶,也是音樂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對于非民族器樂表演專業(yè)的學生來說,他們在民族器樂演奏技能方面普遍存在薄弱且不夠系統(tǒng)的問題。這個問題不僅限制了學生對民族器樂的深入理解和掌握,也影響了他們對音樂藝術的全面認識。故此,在教學訓練中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知識技能結構,針對每一個階段或相應作品中的重點、難點技術,積極提供或設計相應的單元練習,并增加訓練強度,督促學生切實進行課后強化訓練,以針對性地解決技術難點。需要注意的是,這樣的單元練習既要有針對性,也要有系統(tǒng)性,使學生在練習過程中能夠逐步提升自己的演奏技能。4.落實每日練琴,重視藝術實踐音樂師范生中大部分學生對于每日進行基礎技術訓練的認識和行動是非常欠缺的。在上完課后的第二天會進行一定的練習,接下來的一段時間不會碰一下琴,到臨近還課的前一兩天,又才開始“抱佛腳”式地練習一二。這樣的練習狀態(tài),導致學生技術掌握不扎實,學習進度跟不上。另外,還存在大部分學生對于音樂節(jié)、藝術展演、比賽、匯報演出等實踐活動是全面提高個人音樂綜合素養(yǎng)、演奏整合能力的認識不夠到位,將參加這些活動視為負擔,這也是影響個人演奏技術與音樂分析、表達能力提高的關鍵因素。故此,教師在教學活動的設計與組織中,應注意采取必要的評學措施,督促學生落實每日練習,并積極引導學生參與藝術實踐活動,以提升課程教學目標的達成。作為學生,也應端正學習態(tài)度,重視每日持續(xù)、刻苦練習與積極參加藝術實踐活動,以全面提升自身演奏水平及音樂綜合素養(yǎng)。(三)以“融合式教學”理念為指導,進行教學改革與實踐我國高校師范生器樂演奏教學,長期以教師為主體進行的“作品講解—教師示范—學生練習—還課指導”周而復始循環(huán)的教學模式,存在重視演奏技術技巧縱向發(fā)展,缺乏學科互融意識和教、學交流與方法創(chuàng)新,導致學生民族器樂演奏、教學能力的培養(yǎng)質量不夠理想。作者認為,要改變這樣的局面,應以“融合式”教育理念為指導,在保留發(fā)揚器樂教學傳統(tǒng)教學模式優(yōu)點的基礎上,進行突出實踐性、特色化的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改革與實踐,以全面提高教、學質量。1.以“思行并重”課程觀引領,重塑教學內容師范生民族器樂演奏技術及教學技能的培養(yǎng)是集教育學、心理學、美學、人類學等人文學科領域,同時還直接涉及音樂基礎理論、音樂史、操作技能等技術學科。所培養(yǎng)的學生能夠具有開展中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特長活動、校園文藝活動組織能力,肩負著繼承發(fā)揚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增強民族自豪感、自信心的光榮使命。故此,師范生民族器樂演奏課程的教學,應充分踐行該門課程的“思行并重”課程觀。在中國傳統(tǒng)古典、經(jīng)典民族器樂曲、紅色民族器樂作品,以及近幾年以中國詩詞作品為創(chuàng)作源泉的新民樂作品,如《定風波》《楓橋夜泊》《春到拉薩》《蘭亭序》等作品中充分挖掘思政元素,重塑教學內容并完成該門課程思政教學示范、鑒賞案例庫建設。使得該門課程教學內容與時代結構、社會結構相適應,具備“增強民族自信心、自豪感,繼承和弘揚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鮮明時代特征,這是落實“美育育人、立德樹人”的根本基礎。2.以“融合式教學”理念為指導,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器樂等音樂類技能型課程教學,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音樂思維與實操技能,以作品展現(xiàn)學習成果。作者認為,以“融合式”教育理念為指導,進行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提高課程的趣味性、創(chuàng)意性和提高學生的參與性,以此提升學生對音樂作品鑒賞、研習及刻苦訓練的主動性。3.形成綜合教學方法,為教學創(chuàng)造生機與活力以“融合式”教學理念為指導,將民族器樂作品所蘊含的文化、歷史、精神等理論講授與欣賞,樂曲演奏技術的示范與表現(xiàn),民間音樂采風與研究三種教學方法進行科學合理的有機整合,形成“講、看、學、表、研”融合為一體的綜合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從而改變傳統(tǒng)教學法單一結構的不足,以提高同學們學習興趣及動力,為師生創(chuàng)造了積極交流、探索、思考、研習、提升的空間,為教學創(chuàng)造了生機與活力。4.以“泛在學習”為范式,構建“互聯(lián)網(wǎng)+”新型學習空間以“泛在學習”范式為指導,通過學習通、微信公眾號、抖音等平臺,構建“互聯(lián)網(wǎng)+”的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打破師生教、學交流的時空局限,使學生隨時、隨地可獲取自己所需要的學習信息、學習指導與支持。學生在任何地方、任何時間進行時空無縫對接的“沉浸式、交互式”個性化學習,從而輕松完成學習任務,實現(xiàn)自主學習。當然,這一創(chuàng)新型教學模式的關鍵著眼點在于突出學生課上課下“動起來”,教師課前課后“精起來”的“兩性一度”本科一流課程教學的要求,呈現(xiàn)出“教師愛教、學生樂學”的充滿活力的藝術課堂。5.融合多種手段,促成專業(yè)能力提升演奏技術、教學、教研能力“三位一體”的培養(yǎng),是師范生民族器樂演奏課程的教學目標的價值取向。為學生搭建多元平臺,形成以賽(演)促學、以研促學、以代(學長帶領學習)促教(教學技能)的良好氛圍。是促成學生演奏技能、教學、教研能力的全面提升的肥沃土壤。6.合理構建評價體系,助力師生持續(xù)發(fā)展評價最重要的意圖不是為了證明,而是為了改進。運用CIPP(背景評估——輸入評價——過程能評價——成果評價)的課程評價模式進行高師民族器樂演奏課程學習評價的設計,充分注重每一位學生成就感、獲得感的體驗,通過為每一位同學建立成長檔案,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科學公正的多元評價指標體系,以促成、提高學生學習目標的達成。能促成學生進行自我總結,反思成敗,不斷改進,以獲得持續(xù)發(fā)展。同時也能夠促進教師教學反思、持續(xù)改進,教學創(chuàng)新與迭代更新,以培養(yǎng)出能夠較為適應落實中小學校園的具有綜合藝術素養(yǎng)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