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課 新航路開辟后的食物物種的交流 課件-高二歷史統(tǒng)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2 經濟與社會生活_第1頁
第2課 新航路開辟后的食物物種的交流 課件-高二歷史統(tǒng)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2 經濟與社會生活_第2頁
第2課 新航路開辟后的食物物種的交流 課件-高二歷史統(tǒng)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2 經濟與社會生活_第3頁
第2課 新航路開辟后的食物物種的交流 課件-高二歷史統(tǒng)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2 經濟與社會生活_第4頁
第2課 新航路開辟后的食物物種的交流 課件-高二歷史統(tǒng)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2 經濟與社會生活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人類簡史第二部分“農業(yè)革命”提出了一個關于人類進化發(fā)展的前所未有的觀點——農業(yè)革命是史上最大的騙局。之所以有這樣的觀點,來自于作者對采集社會人類浪漫生活方式的“向往”和認同。作者認為,相對于采集狩獵社會的人們,農業(yè)革命把人們牢牢的鎖定到土地上,進而從此陷入循環(huán)往復的枯燥、痛苦的生活。繼而給出論據:“事實上狩獵采集時的智人更高大、營養(yǎng)更均衡、生活也更豐富悠閑。正是智人農業(yè)革命后,生活卻過的更勞苦,而且常常吃不飽,還因為人口的爆炸增長,疾病時常威脅生存?!闭n后思考:你是否贊同他的觀點,請闡述你的看法。課前思考:辯證分析志存高遠

胸懷天下第2課

新航路開辟后的食物物種交流志存高遠

胸懷天下第2課

新航路開辟后的食物物種交流

目錄志存高遠

胸懷天下

課表要求

學習目標

了解新航路開辟后各大洲之間的食物物種交流及其對人類歷史的影響。1.通過對地圖分析,了解新航路開辟前食物物種交流的特點。

2.通過閱讀教材及相關史料,了解新航路開辟后美洲和其他地區(qū)食物物種交流的具體表現。

3.能夠運用唯物史觀的基本原理,辯證、理性地看待新航路開辟后物種交流的影響。4、關聯《剛要下》“第四單元走向整體世界”知識。一、新航路開辟后的物種大交換二、食物物種交流的影響時空坐標

志存高遠

胸懷天下新航路開辟后的食物物種交流全球聯系的初步建立火鍋【預習任務】請同學們結合教材p8——p10頁和所學知識:新航路開辟前后世界物種的交流呈現什么特點?概括美洲物種外傳的原因?▲中國古代絲綢之路

范圍有限,集中在亞非歐鄰近大洲之間;

交流種類較少▲新航路開辟后“物種大交換”

范圍擴展全球、歐洲主導

交流種類豐富、雙向互補、結果具有兩重性

交流方式主要是陸路①新航路的開辟;②歐洲列強早期的殖民擴張和殖民掠奪;③世界市場的出現及逐漸擴展;④美洲作物(玉米、甘薯)自身的優(yōu)勢:產量高,氣候適應性強,便于儲藏,可多種加工志存高遠

胸懷天下主題一、新航路開辟后的物種大交換志存高遠

胸懷天下史實落實:美洲物種在歐洲的傳播傳播途徑推廣玉米西班牙、葡萄牙人帶到歐洲①傳入歐洲,最初只種植在庭院中,為觀賞植物②16世紀中葉起,玉米在南歐廣泛種植,成為主要糧食和飼料作物之一③17世紀,成為僅次于小麥的糧食作物,傳遍歐洲馬鈴薯①最初只種植在庭院中,為觀賞植物②16世紀末,作為食用作物開始在歐洲推廣甘薯引入歐洲后,傳播緩慢番茄由西班牙人帶入歐洲①由西班牙人帶回歐洲,最初也是作為觀賞植物②18世紀中葉開始作為食用栽培③18世紀末,歐洲培育的番茄新品種傳回美洲辣椒①15世紀末傳入西班牙②16世紀傳到英國等歐洲國家思考:美洲物種在歐洲的傳播有怎樣的特點?由庭院種植到傳遍歐洲;作物品種不斷優(yōu)化志存高遠

胸懷天下史實落實:美洲物種在中國的傳播通過多種途徑傳入中國:從西亞、中亞傳入西北地區(qū);從印度、緬甸傳入西南地區(qū);從菲律賓傳入東南沿海地區(qū)。玉米傳入中國后,先是在丘陵山地種植,后來逐漸擴展到平原地區(qū)。清朝前期全國各地多有種植乾嘉年間得到大規(guī)模推廣鴉片戰(zhàn)爭前種植遍布全國馬鈴薯和甘薯在中國的傳播歷程與玉米相似。明朝萬歷年間,番茄被引入中國,長期被當做觀賞和藥用植物。清朝光緒年間,番茄開始作為食用蔬菜在菜園種植。明朝時,辣椒傳入中國,被稱為“番椒”

1492年哥倫布首次航行到美洲大陸,這是世紀性大規(guī)模航海,也是舊大陸與新大陸之間聯系的開始。這種生態(tài)學上的變革,便稱之為“哥倫布大交換”。

哥倫布大交換是一場關于生物、農作物、人種(包括黑奴)、文化、傳染病以及思想觀念在東半球與西半球之間的一場引人注目的大轉換。

志存高遠

胸懷天下拓展、哥倫布大交換影響:(1)改變了歐洲人、美洲人、非洲人及亞洲人的生活方式,大量外地引入的食物成為人類的主食,促進了人口的增長。(2)物種的交流,特別是人種的重新分布,逐漸改變了世界的人文地理格局和自然環(huán)境狀態(tài),傳染病大流行也給原住民帶來了災難。(2023·江西新余高二下期末·12)玉米原產美洲,具有耐寒、耐旱、產量高的特點。1494年2月,哥倫布船隊的一個船員從美洲帶回了一包老玉米,此后玉米被好奇的西班牙人試種。1618年,威尼斯共和國政府允許農民用玉米作為賦稅上交,后來玉米種植向歐洲各地擴展。據此可知()A.歐洲貿易中心發(fā)生重大變化B.世界市場形成推動生產關系變革C.經濟發(fā)展是多種因素推動的結果D.物種交流源于新航路的開辟C(2024·山東濟南摸底考·11)15世紀末,一些來自人們剛剛知道的地方的“奇物”出現在歐洲,刺激了學者們的研究欲望和收藏家們的好奇心。17世紀,一些思想家和科學家紛紛倡議建立博物館。18世紀40年代起,英、法等國相繼建立起自然史博物館,當時的博物館追求珍奇物品和標本的齊全,陳列繁雜。博物館的建立()A.源于近代自然科學的產生B.推動了啟蒙運動不斷深入C.反映了科學革命迅猛發(fā)展D.折射出西歐國家的殖民擴張D課堂應用訓練志存高遠

胸懷天下史料一:番薯種出海外呂宋(菲律賓古國之一)。明萬歷間,閩人陳振龍貿易其地,得藤苗及栽種之法入中國。值閩中旱饑,振龍子經綸白于巡撫金學曾令試為種時,大有收獲,可充谷食之半。自是磽確之地遍行栽播?!愂涝督鹗韨髁曚洝肥妨隙喝f歷庚辰,客有泛舟之安南(今越南)者,公偕往。比至,酋長延禮賓館,每宴會,輒饗土產曰薯者,味甘美。公覬其種,賄于酋奴,獲之?!磶姿砰g遁歸?!晌缦模说旨已??!酰磷园材弦?,以薯非等閑物,栽植花塢,冤白日,實已蕃滋,掘啖益美,念來自酋,因名“番薯”云?!而P岡陳氏族譜》根據以上史料,說明關于番薯傳入中國的不同記載,并分析其傳播記載中可認定的史實可能有哪些?史實:通過海上貿易傳入;路徑通過東南亞;在中國得到普遍耕種。不同:獲取番薯的手段不同

傳播的因素不同……課堂運用志存高遠

胸懷天下預測任務2、請根據課本p8-p10畫出以下食物的傳播路徑圖并敘述,在線條上標注時間,并結合教材p11-12頁,分析物種交流的影響。中國影響:(1)物種交流提高全球糧食產量,促進世界人口激增(2)增加了食物種類,改變了人們的飲食習慣,食物結構發(fā)生變化(3)推動世界不同地區(qū)之間以及當地經濟和貿易的發(fā)展(4)對當地生態(tài)環(huán)境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物種交流引發(fā)生態(tài)問題。志存高遠

胸懷天下主題二、食物物種交流的影響結合所學知識,以“交流與聯系”為主題,解讀材料。(10分)解讀:新舊世界(或新舊大陸)之間物種交流、疾病傳播;(4分)新航路開辟;(2分)物種交流密切了各地區(qū)聯系;疾病傳播給人類帶來災難。(4分)解題思路:①新世界與舊世界交流聯系的表現?(是什么)②促成因素(為什么?)③影響(怎么樣?)主題探究二、食物物種交流的影響志存高遠

胸懷天下

材料:明代的疆域,大于宋代,至少增加了西南、河北大部分與東北地區(qū)。但是,僅以這些地區(qū)生產的食糧,猶不足維持明代中葉以后增加的人口。明代開始,有許多新的食糧作物引進中國,最為重要者為甘薯與玉米。甘薯“畝可得數千斤,勝五谷幾倍”,初入中國時,地方官員當作歉收時的救荒糧,玉米“種一收千,其利甚大”。兩者皆富于淀粉,可充主食,以補稻米與麥類之不足。且不拘土壤與地形,或可在山地種植,或可在沙地栽培,將過去認為無法使用的土地,一變?yōu)檗r田?!?/p>

——摘編自許倬云著《萬古江河:中國歷史文化的轉折與開展》原因:①明朝人地矛盾突出,糧食產量需求高;②玉米、甘蔗具有高產、耐旱耐瘠特點,適應不同土壤的環(huán)境,對氣候環(huán)境較強的適應性。③人民自發(fā)種植與政府重視推廣。思考:為什么玉米、甘薯能夠在明代廣泛種植?新糧食作物的引入產生了哪些影響?影響:①農作物種類增多,糧食產量提高,有利于緩解人地矛盾;②促進了農業(yè)產品的商品化;③密切了中國與世界的聯系等。④中國陷入人口增長和耕地不斷開發(fā)的惡性循環(huán),環(huán)境破壞。合作探究志存高遠

胸懷天下拓展:高產作物傳入對明清生態(tài)的影響

志存高遠

胸懷天下積極:(1)提高糧食產量;

(2)人口增長;

(3)貧瘠地區(qū)開發(fā),耕地面積擴大;

(4)商品經濟發(fā)展。消極:過渡坑荒造田,水土流失??偨Y:新航路開辟后物種交流的影響:方面闡釋人口增長提高了輸入地的糧食、蔬菜產量,推動人口的快速增長飲食結構改變了當地的食物結構,豐富了人們的食物種類,有利于增強體質經濟發(fā)展推動了農業(yè)和手工業(yè)、商業(yè)的發(fā)展,促進了對外貿易的發(fā)展動力變化促進了畜牧業(yè)的發(fā)展,同時農業(yè)生產引入畜力,減輕了人力勞動人類生活促進了全球動植物(物種)的多樣化,豐富了人類經濟生活文明交流密切了世界經濟的聯系;有助于文明的交流與交融積極影響:消極影響(1)大面積墾荒種植高產作物,破壞了農業(yè)生態(tài)環(huán)境,導致水土流失加劇。(2)物種的全球流動也導致了各種疾病的傳播,危害土著居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3)有害物種引入后,對當地的動植物造成了物種侵害,危及當地生態(tài)系統(tǒng)平衡。(4)高產農作物推動了人口急劇增長,對資源、環(huán)境和社會治理發(fā)出新的挑戰(zhàn),引發(fā)一系列社會問題。志存高遠

胸懷天下新航路開辟后的食物物種交流美洲物種的外傳其他地區(qū)物種在美洲的推廣食物物種交流帶來的影響糧食作物(玉米、馬鈴薯、甘薯)蔬菜作物(番茄、辣椒)農作物(糧食、水果、蔬菜等)禽畜(雞、牛、驢、馬、豬、羊等)積極提高糧食產量,世界人口激增改變飲食習慣推動經貿發(fā)展消極影響生態(tài)環(huán)境課堂小結志存高遠

胸懷天下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中世紀早期,阿拉伯人將印度的甘蔗帶入歐洲地中海沿岸,此前蜂蜜一直是歐洲人生活中的主要甜味來源。之后,甘蔗的栽培技術和制糖技術也更為廣泛地傳到歐洲。當時,味道甘美、顏色潔白的砂糖和蜂蜜一樣,是高價商品,在歐洲社會上層階級間流傳。以16世紀的英格蘭為例,當時蔗糖價格十分高昂,是貴族階層的專屬奢侈品,貴族們甚至以一口爛牙為榮。由于砂糖貿易利潤巨大,而且甘蔗需要在氣候條件適宜的熱帶地區(qū)種植,于是,英法等歐洲國家爭相在美洲殖民地建立了無數的甘蔗種植園。到了17世紀中葉以后,隨著種植園中糖生產的擴大化,糖的價格在歐洲逐漸變得低廉。另外,到了19世紀初期,為了減少對殖民地糖供應的依賴,歐美國家本土也開始競相栽種甜菜、改良甜菜品種。由此,原來僅作為少數上流階層的飲食調味品、藥品或禮儀用品的砂糖,逐漸變成了人們可以日常獲取的物品?!幾怨А秶胰宋臍v史》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階段闡述蔗(砂)糖在西方傳播的現象,并得出結論。(要求:結論明確,史論結合,表述成文,邏輯清晰。)能力綜合提升志存高遠

胸懷天下

參考答案闡述:現象:中世紀時期,由于世界處于相對隔絕狀態(tài),世界各地交流聯系有限,蔗糖原料及制糖法傳播有限。之后雖然蔗糖在歐洲傳播,但是歐洲氣候條件不適合甘蔗種植,蔗糖的食用只局限在上流社會。(3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