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節(jié)選)教學課件_第1頁
《中庸》(節(jié)選)教學課件_第2頁
《中庸》(節(jié)選)教學課件_第3頁
《中庸》(節(jié)選)教學課件_第4頁
《中庸》(節(jié)選)教學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中庸》節(jié)選

中庸(節(jié)選)中國文化經(jīng)典研讀

易中天教授在《中國智慧》這里說到,法家是斗爭的哲學,道家是轉(zhuǎn)化的哲學,而儒家是中庸的哲學。很多人將中庸理解為折中、模棱兩可、保守與妥協(xié)、騎墻、和稀泥、好好先生,各打五十大板,如在評價某人的觀點時,喜用“此人的話是對的,不過太新了”加以評述;又如中國人的信仰態(tài)度,講究“不可太信,不可太不信”等,這些都被認為是“中庸”!久之,中庸被賦之以貶義的色彩。中庸作為孔子思想的精華,卻因人們的曲解和誤解被“粗暴”扭曲,使它失去了應有的光彩。走近中庸初識中庸

《中庸》原是《禮記》中的一篇,一般認為,《中庸》是孔子的孫子子思(前483-前402)的著作。

孔子去世后,儒家分為八派,子思便是其中的一派。子思學于曾子,孟子學于子思,所以后世也把子思、孟子學派稱作“思孟學派”,并尊稱子思為“述圣”,孟子為“亞圣”。

子思(前483-前402)據(jù)《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孔子生孔鯉,字伯魚;伯魚生孔伋,字子思。

《中庸》的理論基礎是“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大致是指,人們通過自學修養(yǎng),達到像美好善良的天一樣造福人類與自然的理想境界。具體表現(xiàn)為:

天道與人道合一天性與人性合一理性與情感合一鬼神與圣人合一內(nèi)外合一初識中庸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

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喜怒哀樂之未發(fā),謂之中;發(fā)而皆中節(jié),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天賦予人的就是本性,遵循本性而行動就是道,把道德修明,并在眾人中推廣就是教。道,是不能片刻離開的;如果可以離開,就不是道了。因此品德高尚的人即使在大家看不到的地方也謹慎檢點,不敢疏忽,在大家聽不到的地方,也恐慌懼怕,不敢怠惰。幽暗之中,細微之事,雖無蹤跡出現(xiàn),但動機已成,人雖不知,而自己卻很清楚,天下的事沒有比這個更明顯、更容易顯露的了。

因此君子獨處的時候特別謹慎小心。喜怒哀樂各種感情還沒有向外表露的時候,叫做中;向外表露的時候都符合節(jié)度叫做和。中,是天下人最重要的根本,和,是天下人普遍遵行的行為準則。達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萬物便生長繁育了。研讀中庸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時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無忌憚也。

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鮮能久矣!”

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過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賢者過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飲食也,鮮能知味也。”

孔子說:“中庸大概是最高的德行了吧!大家已經(jīng)很少能做到了,這種情況已經(jīng)有很長時間了!

仲尼說:“君子的所作所為符合中庸的道理,小人的所作所為違背中庸的道理。君子對于中庸,能時時處處堅持中庸的原則。小人違背中庸的道理,任性妄為,肆無忌憚。”

孔子說:“中庸的道理不能實行的原因,我知道了。聰明的人認識過了頭,愚昧的人常常達不到。中庸的道理不能彰明于世的原因,我知道了。賢能的人做得太過分,不賢的人常常達不到。譬如人沒有不吃飯喝水的,但是很少有人能辨別食品的滋味?!毖凶x中庸

子曰: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知斯三者,則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則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則知所以治天下國家矣。

孔子說:“喜歡學習就接近了智,努力實行就接近了仁,知道羞恥就接近了勇。知道這三點,就知道怎樣修養(yǎng)自己。知道怎樣修養(yǎng)自己,就知道怎樣管理他人。知道怎樣管理他人,就知道怎樣治理天下和國家了。”研讀中庸

凡為天下國家有九經(jīng),曰:修身也、尊賢也、親親也、敬大臣也、體群臣也、子庶民也、來百工也、柔遠人也、懷諸侯也。修身,則道立。尊賢,則不惑。親親,則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則不眩。體群臣,則士之報禮重。子庶民,則百姓勸。來百工,則財用足。柔遠人,則四方歸之。懷諸侯,則天下畏之。

修養(yǎng)自身就能確立正道;尊崇賢人就不會思想困惑;親愛親族就不會惹得叔伯兄弟怨恨;敬重大臣就不會遇事無措;體恤群臣,士人們就會竭力報效;愛民如子,老百姓就會忠心耿耿;招納工匠,財物就會充足;優(yōu)待遠客,四方百姓就會歸順;安撫諸侯,天下的人都會敬畏了。

治理天下和國家有九條原則。那就是:修養(yǎng)自身,尊崇賢人,親愛親族,敬重大臣,體恤群臣,愛民如子,招納工匠,優(yōu)待遠客,安撫諸侯。研讀中庸

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圣人也。誠之者,擇善而固執(zhí)之者也。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有弗學,學之弗能,弗措也;有弗問,問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篤,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要么不學,學了沒有學會絕不罷休;要么不問,問了沒有懂得絕不罷休;要么不想,想了沒有想通絕不罷休;要么不分辨,分辨了沒有明確絕不罷休;要么不實行,實行了沒有成效絕不罷休。別人用一分努力就能做到的,我用一百分的努力去做;別人用十分的努力做到的,我用一千分的努力去做。如果真能夠做到這樣,雖然愚笨也一定可以聰明起來,雖然柔弱也一定可以剛強起來。

天生真誠的人,不用勉強就能做到,不用思考就能擁有,自然而然地符合上天的原則,這樣的人是圣人。努力做到真誠,就要選擇美好的目標執(zhí)著追求。廣泛學習,詳細詢問,周密思考,明確辨別,切實實行。研讀中庸第1段文字:第一章(綱領(lǐng))第2段文字:第二章(知人)第3段文字:第三章(正心)第4段文字:第四章(正心)第5.6.7段文字:第二十章(治國)研讀中庸走進中庸疏通文脈中庸釋義——中庸之于君子、小人表現(xiàn)——中庸至高地位——中庸衰落原因——中庸之三達德——中庸之九經(jīng)——中庸之至誠思路何謂中庸?

中庸的意義

中庸的原則

第一章: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喜、怒、哀、樂之未發(fā),謂之中。發(fā)而皆中節(jié),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何謂“中庸”?

第一章: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喜、怒、哀、樂之未發(fā),謂之中。發(fā)而皆中節(jié),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走進中庸何謂“中庸”?

情感未發(fā)為中發(fā)而中節(jié)為和,恰如其分即中庸。也就是說,情感在內(nèi)心時,是一種適中的狀態(tài);表達出來后,會出現(xiàn)三種情況,一是“不及”,沒有充分表達,二是符合節(jié)度,合適而恰當,三是表現(xiàn)得過分。第二種就叫中和、中庸?!爸杏怪馈本褪峭ㄟ^不偏不倚、無過無不及的原則與方法達到最合適最恰當?shù)臓顟B(tài)。這個中間狀態(tài),標準狀態(tài)是“天道”所要求的狀態(tài)?!斑^猶不及”,離開了這個狀態(tài),都不合“中庸之道”?!斑^猶不及”是其精神實質(zhì)之一。走進中庸做事分寸質(zhì)(樸實)勝文(文雅)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鬃幼鋈巳绻麡銓崉儆谖难牛闶е忠?;如果文雅勝于樸實,則顯得欠缺誠心;兩者調(diào)諧適勻,互補其不足,方可成為君子也。走進中庸動態(tài)平衡

致中和

中庸的最高境界

范進中舉曾國藩節(jié)欲修身走進中庸中庸核心觀點之一因中致和走進中庸自律慎獨自修人們在自我修養(yǎng)的過程中,要堅持自我教育、自我反省、自我監(jiān)督、自我約束。慎獨自修是實現(xiàn)中庸之道的必由之路。鄉(xiāng)村郵遞員王順友

柳下惠

歐陽修地下黨員劉少奇走進中庸《中庸》為什么被提出?第二章: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時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無忌憚也。第四章: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過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賢者過之,不肖者不及也。第三章:中庸其至矣乎!民鮮能久矣!中庸其至矣乎!民鮮能久矣!走進中庸“中庸何為而作也?”——朱熹《中庸章句序》朱熹“子思憂道學之失傳而作也?!弊哌M中庸孔子中庸哲學的觸動點

——欹器

孔子曰:“吾聞宥坐之器者,虛則欹、中則正、滿則覆。”——《荀子·宥坐》走進中庸中庸核心觀點之二不偏不倚走進中庸怎樣達到《中庸》第二十章: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凡為天下國家有九經(jīng),曰:修身也、尊賢也、親親也、敬大臣也、體群臣也、子庶民也、來百工也、柔遠人也、懷諸侯也?!\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哌M中庸三達德達道中好學力行知恥走進中庸修身尊賢敬大臣體群臣子庶民來百工柔遠人懷諸侯九達道和諧社會中走進中庸達到“中庸”的五方法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達道固執(zhí)之走進中庸以誠行事誠,是真實不亂的意思,是天理的本來狀態(tài)。圣人的道德,和天理是一致的,不必思考和努力自然就能達到中道。誠之,是不能真實不亂,但是希望真實不亂的意思,所以既然不能做到像圣人那樣不必努力就能達到中道,就一定要堅決地守住至善的道德,是要通過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來完成的。走進中庸中庸核心觀點之三力行至誠走進中庸辨析:好人主義與中庸之道辨析中庸好好先生

東漢時期,有個名叫司馬徽的人,無論別人和他講什么事,不管是好是壞,他都回答“好”。有人問他身體怎樣,他說“好”。有人說自己的兒子死了,他也說“好”。他的妻子便責怪他:“人家以為你有德行,才把自己的噩耗告訴你,你怎么反倒說‘好’呢?”司馬徽不緊不慢地說:“好,你的話太好了?!迸盟钠拮涌扌Σ坏?。

辨析中庸A、宋玉筆下東家子(大美人):“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盉、兩個小偷爭吵,一個說自己自己只分了五十元,而對方拿了一百元。有人過去調(diào)解,說各拿七十五元就可以了。C、一鄉(xiāng)的人都喜歡的人,比不上一鄉(xiāng)中好人喜歡、壞人討厭的人。D、愛栽花,不栽刺,時刻注意為自己開退路、留后路,說違心話,辦違心事,該批評的不批評,該提醒的不提醒,該揭露的不揭露;前怕狼后怕虎,遇到矛盾繞道走,事不關(guān)己,高高掛起。

中庸主義好好主義辨析中庸孔子在論述中庸時說:“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闭埮e出有關(guān)“和”的熟語或格言?!昂投煌痹诂F(xiàn)今時代的意義?家和萬事興(家庭)和衷共濟(事業(yè)和氣生財(生意)政通人和(政治)協(xié)和萬邦(外交)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戰(zhàn)爭)拓展中庸“和而不同”的原則,是組成和睦家庭、構(gòu)建和諧社會、建立和平世界所必須的。在人群中,既不當奴才,也不做霸主,也不是各自孤立的個人,而是組織成和諧的整體。這個整體使每個人能夠享受安居樂業(yè)的幸福生活。這一原則適合于民族之間、宗教之間、國家之間乃至小團體的同學之間的關(guān)系。作為一個平凡的人,就在日常工作、家庭生活中,不應強求他人與自己完全同聲同氣而激化矛盾的,也不要盲目地重復或附和他人而失去自己。應主動與他人溝通協(xié)調(diào)、承認與包容差異,并能見賢思齊,從而求同存異、和諧共處。拓展中庸請你評價一下中庸之道!中庸不是老好人、中庸不是和稀泥、中庸不是沒原則……不是什么?拓展中庸常人之道適中之道處事之道修身之道治國平天下之道大智慧拓展中庸是什么?中庸思想對今天做人、做事、治國有什么啟示?拓展中庸中道圓融動態(tài)平衡君子圣人拓展中庸高調(diào)做事低調(diào)做人中正平和把握分寸至真至誠愛民懷遠中庸之道拓展中庸《中庸》名言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險以僥幸。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