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項選擇題-2024年中考物理復習專練解析版_第1頁
多項選擇題-2024年中考物理復習專練解析版_第2頁
多項選擇題-2024年中考物理復習專練解析版_第3頁
多項選擇題-2024年中考物理復習專練解析版_第4頁
多項選擇題-2024年中考物理復習專練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02多項選擇題

.命題趨勢

一、重視基礎知識的考查

在多項選擇題中,基礎知識的考查將仍是重點之一。這包括基本概念、公式、單位換算等。這類題目

通常比較簡單,但要求考生對基礎知識有扎實掌握。

二、強調對物理現象的理解和分析

多項選擇題將加強對物理現象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的考查。這類題目通常會給出一段描述物理現象的文

字,要求考生從中提取關鍵信息,并進行分析和判斷。

三、注重實驗操作和實驗數據的分析

實驗操作和實驗數據的分析也是多項選擇題的重要考點。這類題目通常會要求考生根據實驗數據進行

分析,得出結論或進行誤差分析。

四、關注生活中的物理問題

多項選擇題將更加關注生活中的物理問題,如摩擦力、重力、光的折射等在生活中的應用。這類題目

要求考生能夠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解決實際問題。

五、加強跨學科知識的綜合考查

多項選擇題還將加強跨學科知識的綜合考查,如物理與化學、生物等學科的綜合題目。這類題目要求

考生具備跨學科的知識整合能力,能夠從多角度分析問題。

2024年中考物理多項選擇題的命題趨勢將更加注重基礎知識的掌握,強調對物理現象的理解和分析,

注重實驗操作和實驗數據的分析,關注生活中的物理問題,以及加強跨學科知識的綜合考查??忌枰?/p>

面掌握基礎知識,提高理解、分析和實驗能力,才能更好地應對中考的挑戰(zhàn)。

重難通關練

(限時:20分鐘)

1.如圖甲所示,小麗在透明塑料板下放了一張愛心的圖案,用絲綢裹住手指,照著圖案用力摩擦塑料板后,

均勻撒上木屑,豎起塑料板輕敲,板上就留下了一顆由木屑組成的愛心,如圖乙所示,這個過程模擬了靜

電復印。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塑料板是絕緣體

B.摩擦過程中創(chuàng)造了電荷

C.摩擦后的塑料板和絲綢帶上了同種電荷

D.木屑留在塑料板上是由于帶電體吸引輕小物體

【答案】AD

【解析】A.塑料板不容易導電,是絕緣體,故A正確;

B.電荷不能被創(chuàng)造,只是電荷發(fā)生了轉移,故B錯誤;

C.用絲綢去摩擦塑料板,摩擦后,電荷發(fā)生了轉移,它們帶上了不同的電荷,故C錯誤;

D.木屑留在塑料板上,是由于塑料板帶上電,它能吸引輕小物體,故D正確。

故選AD。

2.如圖所示,是小京設計的汽車油箱內油量不足時觸發(fā)報警的電路,電源兩端電壓保持不變,電阻R/、R?

中的一個是定值電阻,另一個是壓敏電阻。壓敏電阻裝在油箱內底部,其阻值隨油箱中油量的減少而增大,

當電壓表示數大于某一值U時,就會觸發(fā)報警。電壓表示數為U時,油箱中的油量為警戒油量。下列說法

正確的是()

HHy—IH

&Ri

A.R/為壓敏電阻

B.隨著油箱的油量減少,通過定值電阻的電流變大

C.若換用阻值更大的定值電阻,警戒油量將變小

D.若換用電壓更大的電源,警戒油量將變大

【答案】ACD

【解析】A.依題意得,當郵箱中的油量不足時,電壓表示數會大于某一值U時,就會觸發(fā)報警。由圖得,

兩電阻串聯(lián),電壓表測量電阻R/的電壓。依題意得,壓敏電阻的阻值隨油箱中油量的減少而增大,由串聯(lián)

電路電壓特點得,隨著油量減小,壓敏電阻的電壓增大,定值電阻電壓減小,因此與電壓表并聯(lián)的電阻時

壓敏電阻,故A正確;

B.隨著油箱的油量減少,電路中的總電阻變大,電路中電流減小,則通過定值電阻的電流變小,故B錯誤;

C.若換用阻值更大的定值電阻,觸發(fā)警報時,電路中電流更小,壓敏電阻的阻值更大,警戒油量將變小,

故C正確;

D.若換用電壓更大的電源,觸發(fā)警報時,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增大,電路中電流增大,壓敏電阻的阻值減

小,警戒油量將變大,故D正確。

故選ACD。

3.如圖所示,工人站在水平臺面上用滑輪組提貨物。工人第一次豎直向上用200N的力拉繩子時,貨物未

離開水平地面;第二次豎直向上拉動繩子,使貨物以0.09m/s的速度勻速上升。已知工人體重為600N,貨

物重為900N,貨物與地面的接觸面積為O.ln?,動滑輪重為100N。不計滑輪組的繩重和摩擦,下列說法正

確的是()

貨物

A.第一次拉繩子時,工人對水平臺面的壓力為800N

B.第一次拉繩子時,貨物對地面的壓強為4000Pa

C.第二次拉繩子的過程中,該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90%

D.第二次拉繩子的過程中,工人拉力的功率為81W

【答案】ABC

【解析】A.工人第一次豎直向上用200N的力拉繩子時,繩子也在用200N的力豎直向下拉工人,所以工

人對水平臺面的壓力為

F&=6人+%=600N+200N=800N

故A正確;

B.由于滑輪組上承擔重量的繩子股數"=3,每股繩子受到的拉力為200N,所以貨物和動滑輪受到繩子的

拉力為

產自拉=3x200N=600N

由于動滑輪重為100N,所以貨物受到的拉力為

F貨拉=600N-100N=500N

由于貨物重為900N,所以貨物對地面的壓力為

%=G貨一盤拉=900N-500N=400N

貨物與地面的接觸面積為O.ln?,所以貨物對地面的壓強為

7^_400N

7S0.1m2=4000Pa

故B正確;

C.第二次拉繩子時,繩子自由端的拉力為

G貨+G輪_900N+100N_K)00N

-3_-3

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

_Gh_Gh_G_900N

〃一百一八3//><3_m00xl00%=90%

故C正確;

D.貨物以0.09m/s的速度勻速上升,繩子移動的速度為

v繩=3u貨=3x0.09m/s=0.27m/s

工人拉力的功率為

Fv=Nx0.27m/s=90W

3

故D錯誤。

故選ABC?

4.額定電壓相同的電熱水壺、電烤箱和電飯鍋正常工作過程中消耗的電能W和通電時間r的關系如圖所示。

關于這三個用電器,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伙Xl()5j)

電熱水3E

電烤箱

電飯鍋

1234t/mm

A.正常工作時,電熱水壺比電烤箱產生的熱量少

B.正常工作時,電熱水壺比電飯鍋的功率大

C.正常工作時,通過電飯鍋的電流最小

D.在一個月內,電熱水壺消耗的電能一定最多

【答案】BC

【解析】A.正常工作時,若工作相同時間,電熱水壺比電烤箱消耗的電能多,則電熱水壺比電烤箱產生的

熱量多,故A錯誤;

B.正常工作時,相同時間內,電熱水壺比電飯鍋消耗的電能多,根據

可知,電熱水壺的功率大于電飯鍋的功率,故B正確;

C.正常工作時,用電器兩端的電壓相同,相同時間內,電飯鍋消耗的電能最少,根據

W=UIt

可知,通過電飯鍋的電流最小,故C正確;

D.工作相同時間,電熱水壺消耗的電能最多,但是在一個月內,電熱水壺工作的時間有可能較短,消耗的

電能就不一定最多,故D錯誤。

故選BCO

5.柱狀容器內加入濃鹽水,把一枚土豆輕輕放入其中,靜止時土豆漂浮在水面上,如圖甲所示;向容器中

緩慢注入清水,土豆逐漸下沉;注入適量清水時,土豆懸浮在鹽水中,如圖乙所示:繼續(xù)注入清水,土豆

沉到容器底部,如圖丙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漂浮在水面上時,土豆受到的浮力與其重力大小相等

B.懸浮在鹽水中時,土豆的密度與此時鹽水的密度相等

C.沉到底部后,土豆受到的浮力可能大于漂浮時受到的浮力

D.沉到底部后,繼續(xù)注入清水,土豆受到的浮力不再變化

【答案】AB

【解析】A.土豆漂浮在水面上,由漂浮條件可知,土豆的浮力等于它的重力,故A正確;

B.土豆懸浮在鹽水中,由懸浮條件可知,土豆的密度等于鹽水的密度,故B正確;

C.沉到底部后,土豆受到的浮力小于它的重力,漂浮時土豆受到的浮力等于它的重力,沉到底部后,土豆

的重力不變,土豆受到的浮力小于漂浮時受到的浮力,故c錯誤;

D.沉到底部后,繼續(xù)注入清水,鹽水的密度變小,土豆排開鹽水的體積不變,由心=。盤水g咻可知土豆受

到的浮力變小,故D錯誤。

故選AB。

6.某科技小組設計了一種測量渾水密度的裝置,如圖所示,A是體積為l(?3m3的均勻正方體浮子,B是圓

形容器,C是固定在容器底部的定滑輪,通過細繩將A與滑輪組連接。當容器中盛有適量密度為1.0xl03kg/m3

的清水,連接浮子的繩子恰好不受拉力時,浮子|■的體積浸在清水中;當繩子末端拉力為B時,浮子在清

水中浸沒后能緩慢勻速向下運動:把清水換成待測渾水后,繩子末端拉力為E=3.1N時,浮子浸沒后也能

緩慢勻速向下運動。已知動滑輪質量為30g,g=10N/kg,不計繩子質量,伸縮,摩擦及水的阻力則()

->

F

A.浮子的密度為0.6xl03kg/m3

B.繩子拉力B為2.IN

C.清水中浮子浸沒后勻速運動時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約為95%

D.渾水密度為1.2xl03kg/m3

【答案】BC

2

【解析】A.接浮子的繩子恰好不受拉力時,浮子彳的體積浸在清水中,可知此時浮力等于重力,浮子的密

度為

PA=^="^-=-^T=——==txl-Oxl°3^/m3=0-4xl°3^/m3

匕g%g匕g匕55

故A不符合題意;

B.浮子浸沒在水中時受到的浮力為

3333

F浮=p水力QOx10kg/mxlON/kgx10-m=lON

浮子的重力為

V=0.4x103kg/m3x10N/kgx10-3m3=4N

繩子對A的拉力為

F=F^G=10N-4N=6N

繩子拉力、為

£=;1(F+G動)=g1(P+fg)=;(6N+0.03依xlON/Zg)=2.1N

33

故B符合題意;

C.清水中浮子浸沒后勻速運動時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約為

區(qū)xl00%=&F6N

7=a95%

3F1h3耳3x2.1N

故c符合題意;

D.在渾水中繩子對A的拉力為

瑪=3工一G動=3鳥g=3x3.1N—O.O3依xlON/依=9N

浮子浸沒在渾水中時受到的浮力為

F4=G+F3=4N+9N=13N

渾水密度為

13N

=1.3x103依/n?

'渾水一貳-10N//xlO-n?

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BC。

7.如圖所示,質量一定的木塊放在由同種材料制成的粗糙程度均勻的水平桌面上。木塊在水平拉力P作用

下從A點由靜止開始運動,運動得越來越快;當木塊到達B點時。撤去拉力凡木塊繼續(xù)移動,運動得越

來越慢。最后停在C點。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木塊在AB所受的摩擦力等于在BC段所受的摩擦力

B.木塊在2C段運動得越來越慢,是由于木塊受到的摩擦力越來越大

C.木塊在BC段運動得越來越慢,是由于木塊的機械能轉化為內能,機械能逐漸減小

D.木塊在段運動得越來越快,木塊的機械能越來越大,機械能沒有轉化為內能

【答案】AC

【解析】A.木塊在AB段和BC段對桌面的壓力不變,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不變,所以所受的摩擦力不變,

即木塊在AB段所受的摩擦力等于在BC段所受的摩擦力,故A正確;

B.木塊在2C段運動得越來越慢,是因為摩擦力改變了它的運動狀態(tài),所受滑動摩擦力大小不變,故B錯

誤;

C.本塊在BC段運動得越來越慢,物體克服摩擦做功,將機械能轉化為內能,機械能減小,故C正確;

D.木塊在段運動時,也要克服摩擦力做功,一部分機械能轉化為內能,故D錯誤。

故選C。

8.我國北方秋、冬兩季的清晨,樹枝上常出現霧淞,那么霧淞是怎么形成的?小明做了如圖所示實驗來進

行探究,將冰塊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適量的鹽,用筷子攪拌一會兒,發(fā)現易拉罐內有冰與鹽水混合物,底

部出現了白霜,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霧淞是水蒸氣凝華形成的B.白霜是水蒸氣凝固形成的

C.霧淞形成過程中放出熱量D.易拉罐內冰與鹽水混合物的溫度低于0℃

【答案】ACD

【解析】A.霧淞是水蒸氣遇冷放熱凝華成固態(tài)的冰晶附在樹枝上形成的,故A正確;

B.白霜是水蒸氣遇到冷的瓶底凝華形成的,故B錯誤;

C.霧淞是凝華形成的,凝華過程中放出熱量,故C正確;

D.一個標準氣壓下,水的凝固點為0℃,水蒸氣要凝華成小冰晶需要溫度降低到0℃,且需要不斷放熱。

將冰塊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適量的鹽,用筷子攪拌一會兒,發(fā)現易拉罐內有冰與鹽水混合物,底部出現了

白霜,說明易拉罐內冰與鹽水混合物的溫度低于0℃。故D正確。

故選ACDo

9.小明在探究沉與浮的條件時,用一根細線連接A、B兩個物體,放在盛水的燒杯中,處于懸浮狀態(tài),如

圖甲所示。剪斷細線后,A物體處于漂浮狀態(tài),B物體沉到燒杯底部,如圖乙所示。設甲、乙兩圖燒杯對桌

面的壓強分別為0、以,水對燒杯底部的壓強變化為甌,甲圖中細線的拉力為「乙圖中B物體對燒杯底

部的壓強為PBo已知B物體的重力為G,體積為V,燒杯的底面積為S,水的密度為外以下關系式正確的

有()

A

B

甲乙

A.pi>P2B.F=G-pgV

D.%=籍生

C.\p=——^―

s

【答案】BC

【解析】A.甲、乙圖中燒杯對水平桌面的壓力不變,都等于燒杯的總重力,受力面積不變,由。知

道,甲、乙兩圖燒杯對桌面的壓強不變,即

P1=P2

故A錯誤;

B.甲圖中B物體受到豎直向下的重力、豎直向上的拉力、豎直向上的浮力,所以細線的拉力

F=G-F9=G-pgV

故B正確;

C.甲、乙圖浮力的減小量為

AFn=G-pgV

排開水的體積減小量為

△E浮G-pgV

PgPg

液面高度的減小量為

Ah=^=G-pgV

spgS

水對燒杯底部的壓強變化為

4?==pgx

pgSS

故C正確;

D.乙圖中B物體對燒杯底部的壓強為

GF

?_FB_-nG-pgV

Pb

~SB~SB-SB

由于無法算出B的底面積,所以不能算出B物體對燒杯底部的壓強,故D錯誤。

故選BC。

10.從“嫦娥五號”采回月球樣本到“天問一號”成功登陸火星,我國在航天領域取得了輝煌成就,為人類太空

探索做出了重要貢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天問一號”的電磁波信號比“嫦娥五號,的電磁波信號傳播速度大

B.銀河系、太陽系、火星、“天問一號”是按照尺度由大到小排列的

C.“嫦娥五號”比“天問一號”離開地球的距離更遠

D.“嫦娥五號”和“天問一號”相對太陽都是運動的

【答案】BD

【解析】A.“天問一號”的和“嫦娥五號”的都是利用電磁波信號傳遞信息,電磁波可以在真空中傳播,且

傳播速度是相同的,故A錯誤;

B.宇宙中擁有數十億個星系,銀河系只是其中之一,銀河系很大,太陽系只是其中之一,火星、地球都是

太陽系中成員,而“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降落火星并正常工作,故銀河系、太陽系、火星、“天問一號”是按

照尺度由大到小排列的,故B正確;

C.“嫦娥五號,是由地球飛往月球的探測器,“天問一號”是由地球飛往火星的探測器,所以,“天問一號”

比“嫦娥五號”離開地球的距離更遠,故C錯誤;

D.“嫦娥五號”和“天問一號”相對太陽的位置在不斷發(fā)生變化,故以太陽為參照物,它們都是運動的,故D

正確。

故選BD?

11.如圖所示,下列四幅圖描述正確的是()

甲乙丙丁

A.如圖甲,用大小不同的力撥動同一根琴弦,琴弦發(fā)出聲音的響度不同

B.如圖乙,用壓縮氣體體積的方法,將石油氣凝華后儲存在鋼瓶內

C.如圖丙,剛梳過頭的塑料梳子,會吸引碎紙屑,是因為分子間有引力

D.如圖丁,太陽光照射到水下的平面鏡上,在白紙上出現彩色的光帶,是光的色散

【答案】AD

【解析】A.用大小不同的力撥動同一根琴弦,使琴弦的振動幅度不一樣,所以琴弦發(fā)出聲音的響度不同,

故A正確;

B.氣體液化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加壓,另一種是降溫,所以可以用壓縮氣體體積的方法,將石油氣液化

后儲存在鋼瓶內,故B錯誤;

C.剛梳過頭的塑料梳子,通過與頭發(fā)的摩擦,使梳子帶上電,帶電物體具有吸引輕小物體的性質,所以會

吸引碎紙屑,故c錯誤;

D.因為太陽光是復色光,經過一定條件的折射后會發(fā)生分解,太陽光照射到水下的平面鏡上,在白紙上出

現彩色的光帶,是光的色散現象,故D正確。

故選AD。

12.實踐活動小組的同學,在商場到了一種智能電梯,如圖甲所示。當無乘客乘坐電梯時,電動機低速運

轉,電梯以較小的速度上升;當有乘客乘坐電梯時,電動機高速度運轉,電梯以較大的速度上升。他們利

用所學過的知識設計了一個能實現智能電梯上述功能的模擬電路,如圖乙所示。其中M為帶動電梯運轉的

電動機,R/為定值電阻,R為阻值隨所受乘客對其壓力大小發(fā)生改變的壓敏電阻,兩個電源兩端的電壓均保

持不變。關于這個電路,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R的阻值隨壓力的增大而減小

B.當有乘客站在電梯上時,銜鐵上的動觸點與觸點1接觸

C.當有乘客站在電梯上時,電磁鐵線圈的耗電功率變大

D.若適當減小E的阻值,可減小無乘客時電動機消耗的電功率

【答案】AC

【解析】A.圖乙中有兩個電路,左側為壓敏電阻與電磁鐵串聯(lián),右側電路中,當銜鐵與觸點1接觸時,Rj

與電動機串聯(lián);當銜鐵與觸點2接觸時,電阻斷路,根據歐姆定律,此時右側電路的總電阻減小,電流增

大,電動機高速運轉,此時說明乘客已站上電梯,壓力增大,此時在左側的電路中,電磁鐵的磁性變強,

說明左側電路電流增大,根據歐姆定律可知,此時壓敏電阻R是減小的,所以R的阻值隨壓力的增大而減

小,故A正確;

B.當有乘客站在電梯上時,電動機高速運轉,右側電路中電流增大,根據歐姆定律可知,此時電路中電阻

值減小,所以此時銜鐵上的動觸點與觸點2接觸,故B錯誤;

C.根據選項A的分析,當有乘客站在電梯上時,左側電路電流增大,根據電功率的變形式尸=尸尺可知,

當電流增大時,電磁鐵線圈的耗電功率也變大,故C正確;

D.無乘客乘坐電梯時,銜鐵上的動觸點與觸點1接觸,R/和電動機串聯(lián)在電路中,若適當減小R/的阻值,

根據歐姆定律,此時電路電流增大,根據電功率的變形式可知,當電流增大時,電動機的電功率也

增大,故D錯誤。

故選AC。

13.如圖為冬奧會男子滑雪過程中,空氣阻力不計,下列正確的是()

A.①到②,重力勢能全部轉化為動能B,③只受到重力作用

C.④到⑤,停下來是因為摩擦力的作用D.⑤失去慣性

【答案】BC

【解析】A.①到②的過程中,運動員質量不變、高度減小、速度增大,其重力勢能大部分轉化為動能,由

于受到雪地的摩擦,還會有一部分轉化為內能,故A錯誤;

B.由于不計空氣阻力,在③位置,即運動員在空中,此時運動員只受重力,故B正確;

C.④到⑤過程中,因為摩擦力的作用運動員停下來,是摩擦力改變了運動員的運動狀態(tài),故C正確;

D.慣性是一切物體保持原來運動狀態(tài)不變的性質,一切物體都具有慣性,因此在⑤位置時,運動員仍有慣

性,故D錯誤。

故選BC。

14.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未來理想能源必須安全、清潔,不能嚴重影響環(huán)境

B.使用過的核廢料不會造成污染可以簡單填埋

C.電視、廣播、手機都是用電磁波來傳遞信息的

D.二極管是半導體,具有雙向導電性

【答案】AC

【解析】A.未來理想能源應比常規(guī)能源更具有優(yōu)越性,取得方便、清潔、安全、并且要便宜,使多數人能

用得起,不能嚴重影響環(huán)境,故A正確;

B.核電站使用過的核廢料中仍然含有放射性物質,仍會有放射性,會污染環(huán)境,必須謹慎處理,不能隨便

排放,故B錯誤;

C.在現代通信中電磁波有著廣泛的應用,電視、廣播、手機都是用電磁波來傳遞信息的,故C正確;

D.二極管是半導體,具有單向導電性,故D錯誤。

故選AC。

15.裝有適量水的一圓柱形容器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一只碗可以漂浮在水面上,如圖甲所示,也可以沉入

水底,如圖乙所示。漂浮時碗所受到的浮力為耳,容器對桌面的壓強為A,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壓強為P;;

碗沉入水底時受到的浮力為F?,容器對桌面的壓強為P2,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壓強為已知碗的重力為G,

下列關系式正確的是()

甲乙

A.R=GB.F2=GC.A=p2D.p[=p'2

【答案】AC

【解析】A.由甲圖知道,碗漂浮,則碗的浮力等于重力,已知漂浮時碗所受到的浮力為碗的重力為G,

F、=G

故A正確;

B.乙下沉,則碗的浮力小于其重力,碗沉入水底時受到的浮力為己,即

F2<G

故B錯誤;

C.碗在同一個盛有水的容器中可以漂浮在水面上,也可以沉入水底,則容器、容器內的水和碗的重力均相

同,容器對桌面的壓力等于三者的重力之和,所以兩種情況下,容器對桌面的壓力相同,受力面積不變,

由P=£知道,容器對桌面的壓強不變,即

P\=p。

故C正確;

D.漂浮時的浮力大于下沉時的浮力,由4¥=夕液%居知道,小碗浸沒后,排開的水的體積減小,水面則下降,

由知道,容器底受到水的壓強變小,即

pi>p2

故D錯誤。

故選AC。

16.2021年12月9日,在“天宮課堂”第一課中,航天員王亞平展示了一個“浮力消失實驗”。在中國空間站

微重力環(huán)境中,她用吸管把乒乓球輕輕壓入水中,取出吸管后,觀察到乒乓球懸停在水中,如圖甲所示。

在中國科技館的同學們做同樣的實驗,用吸管把乒乓球壓入水中,取出吸管后,乒乓球會迅速上浮直至漂

浮,如圖乙所示。請你結合所學知識,判斷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圖甲實驗中,水對乒乓球的壓力的合力幾乎為零

B.圖甲實驗中,乒乓球所受重力可以忽略,因此它不具有慣性

C.圖乙實驗中,水中上浮的乒乓球所受水的浮力大于它的慣性

D.圖乙實驗中,漂浮的乒乓球所受水向上的壓力大小等于它所受的重力

【答案】AD

【解析】A.在中國空間站微重力環(huán)境中,圖甲中乒乓球所受重力幾乎為零,乒乓球懸停處于平衡狀態(tài),因

此水對乒乓球的浮力幾乎為零,即乒乓球所受壓力及壓力差都為零,故A正確;

B.慣性的大小與質量有關,在空間站乒乓球質量不變,因此慣性不變,故B錯誤;

C.力和慣性不是同一物理概念,沒有可比性,故C錯誤;

D.圖乙實驗中,漂浮的乒乓球處于平衡狀態(tài),因此乒乓球所受水向上的壓力即為乒乓球所受浮力,和重力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D正確。

故選AD。

17.勤思考、愛交流的小琴對電磁的知識進行了總結,并與小文進行交流。小文認為小琴的結論有的正確、

有的錯誤。小琴總結的下列結論中正確的是()

A.導體中的負電荷在做定向移動時一定產生磁場

B.改變磁場的方向,通電導線在磁場中的受力方向就發(fā)生改變

C.閉合回路的導體在磁場中做切割磁感線運動時,導體中就產生感應電流

D.指南針在地磁場中靜止時,指南針的N極受到地磁場的作用力

【答案】AD

【解析】A.導體中的負電荷在做定向移動時能產生電流,電流周圍一定有磁場,故A正確;

B.保持電流方向不變,改變磁場的方向,通電導線在磁場中的受力方向就發(fā)生改變,故B錯誤;

C.閉合回路的部分導體在磁場中做切割磁感線運動時,導體中就產生感應電流,故C錯誤;

D.磁體在磁場中會受到力的作用,指南針在地磁場中靜止時,指南針的N極受到地磁場的作用力,故D

正確。

故選AD。

18.北京冬奧會的成功舉辦,大大激發(fā)了國民參與冰雪運動的熱情。某滑雪愛好者從雪坡高處的A點由靜

止自由滑下,經坡底的8點后,繼續(xù)在水平滑道上滑行,最后停在C點。關于滑雪者的機械能,下列分析

正確的是()

A.在A點動能為零,重力勢能最大B.從A到B的過程中重力勢能逐漸減小

C.從B到C的過程中動能逐漸增大D.從A到C的過程中機械能不變

【答案】AB

【解析】A.A點由靜止自由滑下,A點的速度為零,故滑雪者的動能為零,高度最高,故重力勢能最大,

故A正確;

B.從A到2的過程中,質量不變,高度越變越小,故重力勢能逐漸減小,故B正確;

C.從8到C的過程中,需要克服摩擦力做功,故動能逐漸減小,故C錯誤;

D.由于到C點就停止了,說明在滑雪的過程中,受到了摩擦力,克服摩擦力做功,從A到C的過程中機

械能轉化為內能,機械能逐漸減小,機械能不守恒,故D錯誤。

故選AB。

19.物理興趣小組用吸管做了下列小實驗,關于這些實驗說法正確的是()

A.圖甲:A管中水面上升說明在流體中流速越快的位置壓強越大

B.圖乙:吹響吸管時上下推拉吸管內的活塞,音調不變

C.圖丙:與帶負電的吸管一端相排斥的物體一定帶負電

D.圖丁:用吸管吸取飲料,利用了大氣壓強

【答案】CD

【解析】A.由流體壓強與流速關系可知,流體中流速越快的位置壓強越小,故A錯誤;

B.吹響吸管時吸管內空氣柱振動發(fā)聲,上下推拉吸管內的活塞,管內空氣柱長短發(fā)生變化,振動頻率改變,

發(fā)出聲音的音調不同,故B錯誤;

C.由“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異種電荷相互吸引”可知,與帶負電的吸管一端相排斥的物體一定帶負電,故C

正確;

D.用吸管吸取飲料,管內氣壓小于外界大氣壓,在外界大氣壓作用下將飲料通過飲料管壓入嘴中,故D

正確。

故選CD?

20.小強同學用如圖甲的實驗裝置,探究光反射時的規(guī)律,并將數據依次記錄在表1中。實驗后他想讓與

地平線成60。的太陽光豎直向下照亮井底,他把平面鏡按如圖乙放置。對此探究,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表1

次數12345

Zz0°20°30°40°60°

Zr0°20°30°40°60°

A.圖甲中表示反射角的是Ni

B.實驗時的反射光線是繞。點逆時針轉動的

C.實驗說明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D.圖乙中平面鏡與地平線的夾角。為75°

【答案】CD

【解析】A.由于入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為入射角,反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為反射角,由圖甲可知,4是

入射角,故A錯誤;

B.由表1可知,實驗時,反射角逐漸增大,即反射光線逐漸遠離法線,所以反射光線是繞。點順時針轉動

的,故B錯誤;

C.觀察表1中數據發(fā)現,反射角的大小始終等于入射角的大小,所以在光的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故c正確;

D.太陽光與地平線的夾角為60。,豎直向下照亮井底,則反射光線與地平線的夾角為90。,則反射光線與

入射光線的夾角為150。,由于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和入射角都等于75。,則反射光線與鏡面的夾

角為

90°-75°=15°

則鏡面與地平線的夾角。為

90°-15°=75°

故D正確。

故選CDo

<培優(yōu)爭分練

(限時25分鐘)

1.如圖所示,底面積為s且粗細均勻的玻璃管、底厚且平,豎立于水中靜止時,其浸入水中的深度為歷;

若將玻璃管豎立于液體A中,靜止時其浸入液體A中的深度為岳;再向玻璃管中放入一石塊,靜止時其浸

入液體A中的深度為自。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水和液體A的密度關系為p鏟PA

B.玻璃管的重力為Go=2次gS歷

C.液體A的密度為幺=用

r「水gM電一色)

D.石塊的重力為G有------:

【答案】BCD

【解析】B.由圖可知,玻璃管在水中處于漂浮狀態(tài),浮力等于重力,即

F;尸Go

又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可知

%=。水g%=P水gS%=G。

所以玻璃管的重力為

G°=P水gS%

故B正確;

C.玻璃管在液體A中也處于漂浮狀態(tài),浮力等于重力,即

FA=Ag%=PzgS%=Go

所以

P水gS"=0Ags飽

。人-%

故C正確;

A.因為歷>生,所以「水<PA,故A錯誤;

D.再向玻璃管中放入一石塊,玻璃管的總重為

GA=GO+G石

玻璃管在液體A中處于漂浮狀態(tài),浮力等于總重力,即

F浮=P^gS%=p^gSh2+G石

則石塊的重力為

石=一色)='水嗎")

G。援4-pg%=pxgS(4

故D正確。

故選BCDo

2.底面積之比為2:1的圓柱形容器A、B置于水平桌面上,分別注入a、b兩種液體,直到容器內液面達

到相同的高度X。液體a、b對容器底部的壓強p隨液面高度/I變化關系如圖線I、II所示?,F分別從A、B

容器中取出適量液體,使液面下降相同高度A/?,并將取出的液體全部放入對方容器內后,液體對兩容器底

部的壓強恰好相等。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M與H之比為2:9

B.液體a、b的密度之比為2:1

C.液體a、b被取出的質量之比為2:1

D.最終A、B容器內液體的總質量之比為1:1

【答案】AB

【解析】AB.在兩容器中分別注入a、b兩種液體,直到容器內液面達到相同的高度X,液體a、b對容器

底部的壓強。隨液面高度人變化關系如圖線I、II所示。此時A容器中的液體的壓強為

2PLPagH

B容器中的液體的壓強為

Po=PbgH

所以液體a、b的密度之比為

Pa_2Po_2

PbPo7

兩容器的底面積之比為2:1,現分別從A、B容器中取出適量液體,使液面下降相同高度A/z,并將取出的

液體全部放入對方容器內后,A容器中液體壓強為

-A7MXSR

PA=PagH-PagNh+Pbg——

3A

B容器中液體壓強為

口A,NhxSz

PB=PbgH-pbg\h+pag---

?B

液體對兩容器底部的壓強恰好相等,因此有

PA=PB

TTA7A/zxSRA7A/ZXSA

PagH-PagAh+pbg---=pbgH-pbg\h+pag——

3A、B

由于兩容器的底面積之比為2:1,化簡得

3

(A-A)^=(3A--A)A/1

由于液體a、b的密度之比為2:1,所以A/z與H之比為

3

Nh_iP-~2Pi_2

HA-A9

故AB正確;

C.液體a、b被取出的質量之比為

.取出a_-aA—_P,S4_2x2_4

“取出b夕CKP^SB"1*1I

故c錯誤;

D.由于液體a、b的密度之比為2:1,由

m=pV=pSH

可知,容器上原有的a、b液體的質量之比為

〃入。公用2x2「4

gpbSBH1x11

由于M與X之比為2:9,由祖="=/?S/z可知,所以取出的a、b液體占原本a、b液體總質量的⑹,最終A

容器內液體的總質量為

22

mA=ma--ma+-Wb

最終B容器內液體的總質量為

22

〃%=%-74

最終A、B容器內液體的總質量之比為

22727,2

%_砥一9/+9%=9砥+9/=+9/J

嬴22~=72-=7T

電/-9/+9砥9mb+9砥9%+9b

故D錯誤。

故選AB。

3.如圖所示的電路,電源電壓一定,a為阻值大小為凡的定值電阻R或電流表,b為阻值大小為Ro的定值

電阻R或電壓表,滑動變阻器的最大阻值為2&。當滑動變阻器滑片位于中點且保持不變,所有開關可以任

意通斷,電路消耗的最大功率是最小功率的4倍;若滑片位置位于中點保持不變,且只閉合Si時,電流表

的示數為/,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a、b都為電阻R

B.只閉合Si,滑片P向左移動,則電流表A的示數變大

C.滑片P位于中點時,閉合Si、S2,電流表A的示數為八貝”:T=1:2

D.閉合Si、S3,斷開S2,滑片P位于最左端時,電路的功率最大且為8/2與

【答案】BCD

【解析】A.當P在中點時,Rp=Ro,由于

電路消耗的最大功率是最小功率的4倍,所以

月總max4

K總min1

由電路圖可知,當b是電壓表,a為阻值大小為&的定值電阻凡Si,S2閉合時,電路電阻

Rmin=2Ro

當S1閉合,S2斷開時,電路電阻

Rmax=3Ro

均不符合題意;當b為阻值大小為&的定值電阻R,a為電流表,閉合開關Si,S2,S3,b與滑動變阻器并

聯(lián),電路電阻

總&+&2

當閉合開關S1時,凡與滑動變阻器串聯(lián),電路電阻

Rmax=2Ro

此時

“總max_4

符合題意,故A錯誤;

B.只閉合Si,幻與滑動變阻器串聯(lián),滑片P向左移動,電路中的總電阻減小,由歐姆定律可知,電路中

的總電流增大,則電流表A的示數變大,故B正確;

C.滑片P位于中點時,滑動變阻器的阻值為Ro,閉合Si時,&與滑動變阻器串聯(lián),電路中的總阻值為2R0,

閉合Si、S2時,電路中的總阻值為&,由歐姆定律可得

U

r2

R

故C正確;

D.閉合Si、S3,斷開S2,滑片P位于最左端時,則滑動變阻器的阻值為0,則b與R)并聯(lián),電路中的總

阻值

R._AR)_殳

總向“一品+&-2

由于只閉合Si時,電路中的總阻值為2R)時,電流表的示數為/,則此時電路中電流最大為4/,則電路的功

率最大

—%=(4/)2與=8/2/

故D正確。

故選BCD。

4.如圖甲所示裝置,小歡用力尸向下拉繩子,使物體M在水平地面勻速移動,地面仍、灰粗糙程度不同。

物體M重為400N,動滑輪重為5N,ab=2m,bc=3m.物體M從。點到c點過程中,拉力廠與M移動距離

的關系如圖乙,不考慮物體大小對運動的影響,忽略繩子重力及滑輪轉軸摩擦,對此過程的分析,下列結

論正確的是()

A.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為15m

B.拉力廠做的功為840J

C.拉力尸在。6段做的額外功等于在6c段做的額外功

D.物體從演段到灰段,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變大

【答案】BD

【解析】A.由圖可知,繩子段數有2段,物體移動的距離

s行2m+3m=5m

則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為

s=5mx2=10m

故A錯誤;

B.由圖乙可知,物體M從a點到b點過程中,拉力F=60N,繩子自由端移動距離

s'=2mx2=4m

拉力尸做的功為

W“蜉二60Nx4m=240J

物體M從。點到。點過程中,拉力廣=100N,繩子自由端移動距離

s”=3mx2=6m

拉力尸做的功為

W'=F"s"=l00Nx6m=600J

則拉力廠做的總功為

W=240J+600J=840J

故B正確;

C.忽略繩子重力及滑輪轉軸摩擦,拉力/在油段做的額外功

W額'=G動Sab=5Nx2m=10J

拉力尸在歷段做的額外功

W=G動SA=5NX3m=15J

所以拉力廠在"段做的額外功小于在。。段做的額外功,故C錯誤;

D.在〃。段,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240J-10J

xlOO%=之96%

240J

在秘段,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77=^TX100%=理當X1OO%=-―⑸=97.5%

W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