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外語學校高二上學期開學測試語文試題(含解析)_第1頁
實驗外語學校高二上學期開學測試語文試題(含解析)_第2頁
實驗外語學校高二上學期開學測試語文試題(含解析)_第3頁
實驗外語學校高二上學期開學測試語文試題(含解析)_第4頁
實驗外語學校高二上學期開學測試語文試題(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實驗外語學校高二上學期開學測試語文試題(含解析)2024-2025學年第一學期開學測考試高二語文試題

(時間:150分鐘;滿分:150分)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4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材料一

北京、西安、洛陽、南京、開封、杭州……當看到這些地名,我們或許會立刻發(fā)現,它們都“扮演"過都城的角色。所謂“都城”,即國家最高行政機關所在地,是一個國家的政治統(tǒng)治中心、軍事指揮中心、經濟管理中心和文化禮儀活動中心,更是一個國家的象征與縮影,具有極其崇高的地位。因此,都城的選址、整體布局和具體結構就顯得尤為重要,相關理念、方法也在不斷更新完善。

古代都城在進行選址時,會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以尋求最佳的定都位置。河流能為人、家養(yǎng)動物以及農業(yè)灌溉提供充足水源,并起到一定的防御作用。故早期人類文明多起源于河流附近。隨著工商業(yè)的發(fā)展,城市規(guī)模的擴大,河流還能為工業(yè)提供原料與動力,同時也是人員與物資運輸的重要通道。

天文學在中國起源很早,逐步形成了以天象觀測和歷法為中心的嚴密理論體系。在“天人合一"思想影響下,都城的空間布局往往仿照天象。秦咸陽城將渭河比作銀河,咸陽宮象征天極,以其為中心,各宮殿環(huán)列周圍,成拱衛(wèi)之勢,這種做法也同時凸顯了皇權的至高無上。

中軸線布局是中國古代都城的一大特色。據考古資料顯示,在夏商周時期都城的局部或單體建筑上,就已形成了不同程度的中軸線布局。西漢至北魏,中軸線布局逐漸規(guī)整,中軸線也更接近城市中心。到隋唐時期,極其嚴整的中軸對稱布局為后代都城的布局樹立了典范,并一直延續(xù)到明清時期的北京城。

《周禮·考工記》中記載:“匠人營國,方九里,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涂九軌。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即都城九里見方,每邊開三門,有東西、南北走向大道各九條,可供九車并行。宮殿的左邊是宗廟,右側為社稷,前部為朝政之所,后部為市場。雖然由于實用性等原因,沒有一座都城完全按此模式建設,但這一先秦時期的“理想化"布局卻依然影響了秦漢以來兩千多年都城的規(guī)則建設,其中“左祖右社”的都城布局理念更是為漢及之后歷代所嚴格遵守。

都城最早只是宮城性質的城市,“筑城以衛(wèi)君"——統(tǒng)治階層居于城內,百姓居于城外。隨著社會形態(tài)的發(fā)展和管理職能的擴展,才逐漸開始在宮城外修建外城,之后又在外城和宮城間修建皇城,以容納都城里的人口和各類建筑設施。作為都城的核心,宮城多處于地勢較高處,以把控制高點,既提升安全度,也能產生高高在上、君臨天下之感。處理朝政的“外朝”一般位于宮城南北中軸線南端,供皇室起居的“內廷"位北。

城墻作為重要的防御措施和都城內各區(qū)域的分界線,為了使人難以翻越,除了追求高度外,還會與地面形成較大坡度甚至完全垂直。為加強防御,一些城墻有不少凸出的“馬面”,可提供更大射界,消除守城死角。目前發(fā)現年代最早的“馬面"位于陜西石峁遺址,距今約4000年。

城門,從漢長安城起,外城一般四面各開3門,共12門;宮城一般四面各開1門。宮城、皇城、外城均有規(guī)模大于其他城門的正門,多向南開,有3或5個門道。南北朝及以后,一般宮城正門在所有城門中規(guī)模最大,以凸顯宮城至高無上的地位。

西周至魏晉前,城市居民一直居住在四面設墻的“里”中,實行封閉式嚴格管理。市場位置固定,與“里"相互獨立,定時開閉。北魏洛陽城規(guī)劃了320個坊以安置居民,唐長安城也采用了里坊制。到唐中后期,里坊制日漸松動,部分管理制度名存實亡。魏晉起,都城市場數量逐步增多,且多位于人口密集、商業(yè)發(fā)達區(qū)域,商人也開始在附近聚居。盛唐起,原有的市場管理制度受到沖擊,出現了夜市,在坊內或者穿坊墻設店的行為屢禁不止。到后周、北朱時,由大小道路形成的“街巷”逐步取代里坊。隨著商業(yè)的發(fā)展,除綜合性市場外,街巷兩側涌現出大量店鋪,還出現了大量專賣某種貨物的專業(yè)街市。

(摘編自朱子墨《“天下之中"的建與設》

材料二:

現代中國人對“中”的概念特別重視,比如老百姓過春節(jié)的時候,如果要拍攝全家福照片、家庭聚餐等活動,凡是坐在中間位置的,通常都是家里輩分最高的。

考古學家在6400年前的墓葬中發(fā)現了古人測中的證據,那就說明中國古人很早就有“求中"的觀念。古人把國王叫天子,是天帝的兒子。天帝在哪兒?就在天的中央,北斗星就在那里。古人認為,找到北斗星,然后在北斗星下面建國家都城,形成天地的上下直線距離,這是天地之間距離最近的地方,這樣的好處有二,一是都城在國家中央最方便管理,二是天地之間距離最近,方便地下與“上天”聯系、匯報。

古人尋找“中"的行動,伴隨著國都的選址仍舊在繼續(xù)。夏商時代,古人“求中”于河南嵩山,到了商代晚期又回歸到了河濟地區(qū),也就是現在河南北部、黃河以北的河北南部以及山西東南部等地區(qū)。

此外,因為東西南北的自然環(huán)境、風俗習慣不同,中國古代的政治家覺得,要管理國家還需要表現包容,必須讓這個國家的東西南北都覺得他的統(tǒng)治是公平的。古代的國王、皇帝要這樣做,主要是出于政治考慮,放在中間,也是為了表示對東西南北各地的公允、公平。

文獻記載,當時要把國都建在國家中央,還有一個考慮就是便于收賦稅。現在我們交稅拿個手機就能辦了,但是古代不行,距離比較遠,因此國都要選適中的地方,便于經濟、政治、軍事各方面的管理。因此,“擇中建都"就成了一個制度。

由秦漢至唐宋時期,國家統(tǒng)一時期的都城基本都在“大中原”的長安、洛陽與開封東西一線,繼承了夏商以來的“擇中建都"的傳統(tǒng)。到了金朝徙都燕京,在金人看來“燕京乃天地之中”,并且都城之名就是“中都”,金朝海陵王強調“擇中建都”的意識由此可見,元大都、明清北京城都是在金中都規(guī)制的基礎之上,延續(xù)了前制。

(摘自劉慶柱《我國古代都城遺址的“中和"理念》)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2分)()

A.河流能提供充足水源,能發(fā)揮防御作用,并為工業(yè)提供原料與動力,是早期人類將城市建在河流附近的重要原因。

B.《周禮·考工記》體現了先秦的“理想化”布局,但由于缺少實用性,秦漢以來很多都城沒有完全按此模式建設。

C.宮城作為都城的核心,有處理朝政和供皇室起居的功能,其多處于地勢較高處,不僅為了提升安全度,更為了產生君臨天下之感。

D.古代都城的城墻是都城內各區(qū)域的分界線,城墻追求高度,會與地面形成較大坡度、設置“馬面"體現其防御作用。

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分析和評價,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都城是國家的象征與縮影,具有極其崇高的地位,其選址、整體布局和具體結構比經濟管理、文化禮儀活動更重要。

B.中國古代都城的布局,受到了“天人合一”、禮制、實用主義等多種思想模式的共同影響,布局凸顯傳統(tǒng)特色。

C.文章將不同歷史階段的都城建設進行比較,并注意到在不同的歷史階段都城建設既有延續(xù)性又在發(fā)生變化。

D.文章使用“不一定、完全、4000年、3或5個門道"等準確語言,傳播古代都城建設的科學知識。

3.不能作為都城修建依據或條件的一項是(2分)()

A.都城是一個國家的政治統(tǒng)治中心、軍事指揮中心、經濟管理中心和文化禮儀活動中心。

B.都城多修建于河流附近。

C.都城的空間布局要講究“天人合一”,往往仿照天象。

D.都城布局要符合“左祖右社"的理念。

4.結合材料一,下列選項對下面這兩幅圖表體現的隋唐長安城建設結構的解讀不恰當的一項是(2分)()

A.隋唐長安城的里坊結構形成極其嚴整的中軸對稱布局。

B.隋唐長安城的里坊有四個門,方便實行封閉式嚴格管理。

C.統(tǒng)治階層居于城內,百姓居于城外。

D.外城、皇城、宮城的位置由外到內,宮城居中象征著最高權威,提升統(tǒng)治階層的安全度。

5.材料一和材料二內容都關于古代都城,側重點有何不同?請結合文本說明。(6分)

(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4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生活有了變化

[英]狄更斯

漢姆背上背著我,胳臂下夾著我們的一只小箱子,佩格蒂則提著我們的另一只小箱子……來到了我打遠處就已看到的那片單調的荒灘。這時漢姆說:“大衛(wèi)少爺,那就是我們家的房子!”

我朝那片荒灘的四面八方看去,盡量往遠處看,一直看到海,看到河,可是我什么房子也沒看見。在不遠處,有一條黑乎乎的駁船,或者是別的什么舊船,倒扣在稍高處的干燥地面上,上面伸出一個鐵漏斗似的東西當作煙囪,正在舒暢地冒著煙。可是除此之外,我再也看不到有任何可以住人的地方。

“不會是那個吧?"我說,“那個像船一樣的東西?”

“正是那個,大衛(wèi)少爺。"漢姆回答說。

就算是阿拉丁的宮殿,或者是大鵬鳥的蛋,我想,也比不上能住在這船里的荒誕想法更讓我心醉神往。船幫上開有一個很有趣的門,還有屋頂,上面還開著幾扇小窗。而它之所以讓人著迷,在于它是一條真正的船,無疑下過幾百次水,從來沒有人想到會有人把它擱在旱地上當房子住。我覺得,這就是它讓我著迷的地方。要是它本來就打算用來住人,我會覺得它小了點,不太方便,而且也太冷清了??墒?,由于從來沒有打算做這樣的用途,它就成了一個完美的住處了。

這船屋里干凈得讓人喜愛,要多整齊有多整齊。里面有一張桌子,一只荷蘭鐘,一個帶抽屜的木柜,柜子上擱有一只茶盤,茶盤上繪著一個拿陽傘的女人,帶著一個小軍人模樣的小孩在散步,那小孩正在滾鐵環(huán)。茶盤用一本《圣經》擋著,免得它翻滾過來,因為要是翻滾過來的話,會砸破放在《圣經》周圍的許多杯子、碟子和一把茶壺。墻上掛著幾幅鑲嵌在玻璃框里的普通彩色畫,畫的都是《圣經》故事。打這以后,每逢我看到小販手里拿著這種畫兜售時,我的眼前就會出現佩格蒂哥哥家里的情景。這些畫中最引人注目的有兩幅:一幅是穿紅衣服的亞伯拉罕把穿藍衣服的以撒當祭品獻上,另一幅是穿黃衣服的但以理被投進綠色獅穴中。在那小小的壁爐臺上方,掛著另一幅畫,畫的是在森德蘭建造的一艘叫“莎拉·詹思號”的帆船,它粘有一個真正的木雕小船尾,這是一件融畫家的技巧和木工的手藝于一體的藝術作品,我認為這是一件世界上最令人羨慕的佳作。房頂的椽子上還釘有一些鉤子,至于它們派什么用場,我當時并不清楚。另外,還有一些柜子、箱子之類的東西,也可以用來坐人,以補椅子的不足。

這都是我進門后第一眼看到的東西——按我的理論,這是孩子的特點——接著佩格蒂打開一扇小門,讓我看了我的臥室。這是我見過的最完美、最讓人喜歡的臥室了——它位于船尾,有一個小小的窗子,這原本是伸出船舵的地方。墻上掛著一面小鏡子,鏡框上鑲著牡蠣殼,鏡子掛的高度正好適合我。房里有一張小床,剛好夠我睡。還有一張桌子,桌子上擺著一只藍色的大杯子,里面插著一束海草。墻壁刷得像牛奶一般白,碎布拼成的百衲被,鮮亮得使我的眼睛都發(fā)痛了。在這座有趣的房子里,引起我特別注意的有一件事,那就是魚腥味兒;它簡直無孔不入,就連我掏出衣袋里的手帕擦鼻子時,我發(fā)現手帕的味兒也像包過一只海蝦似的。當我悄悄把這一發(fā)現告訴佩格蒂時,她說,她哥哥是販賣海蝦、螃蟹和龍蝦的。后來我才發(fā)現,在外面一間放有缽缽罐罐的小木屋里,經??梢钥吹揭淮蠖堰@樣的海貨,它們糾纏鉸結在一起,真是讓人覺得好玩,而且不管鉗住什么,就再也不肯松開。

一位系著白圍裙的很有禮貌的婦女在門口迎接我們。當我還在漢姆背上,離船屋還有大約四分之一英里時,我就看見她立在門口,朝我們屈膝行禮了。跟她一樣行禮的,還有一個戴串藍珠子項圈的挺美的小姑娘(或者說我認為她挺美)。我走上前去想吻她一下,她不肯讓我吻,跑開躲起來了。接著,我們吃了一頓豐盛的晚餐,有清蒸比目魚、黃油醬和土豆,還專為我做了一份排骨。后來,進來一個毛發(fā)濃密、滿臉和氣的漢子。因為他管佩格蒂叫“小妞”,還在她臉上來了一個親熱的響吻,從她對他的一般禮數來看,我斷定這人定是她的哥哥。果然是這樣——佩格蒂對我介紹說,他就是這一家的主人佩格蒂先生。

“見到你很高興,少爺,”佩格蒂先生說,“你會覺得我們粗魯,少爺,不過你也會發(fā)現我們還是挺爽快的。"

我向他道了謝,同時回答說:“我相信,在這樣一個讓人喜歡的地方,我一定會很快活的?!?/p>

“你媽好嗎,少爺?"佩格蒂先生說,“你離開她時,她高興嗎?”

我對佩格蒂先生說,“她高興極了,她還要我代她向你問好——”,這是我自己編造的一句客氣話。

“多謝她的關心,說真的,”佩格蒂先生說,“啊,少爺,你要是能跟她,"他朝他妹妹點了點頭,“跟漢姆,還有小艾米莉,一塊兒在這兒待上兩個星期,那我們就覺得太有光彩啦。”

佩格蒂先生用這樣殷勤的態(tài)度表示過自己的地主之誼后,就到屋外用一壺熱水洗起臉來,一邊說冷水是怎么也沒法洗掉他的齷齪的。沒過多久,他就回來了,外表已大大改觀,不過臉色卻紅得厲害,使得我不由得想到,他的臉在這點上竟會跟海蝦、螃蟹和龍蝦一個樣,放進熱水時黑不溜秋,出來時就紅不棱登了。

吃過茶點后,關上屋門,一切都安排得舒舒服服(此時屋外的夜色中,寒風陣陣,霧氣沉沉),我似乎覺得,這兒是人類所能想象出來的最宜人的隱蔽居所了。

(摘編自狄更斯的《大衛(wèi)·科波菲爾》)

【注】本篇選文摘編自狄更斯《大衛(wèi)·科波菲爾》的第三章:在大衛(wèi)的母親改嫁之前,乳母佩格蒂送幼時的大衛(wèi)前去她的兄弟佩格蒂先生的家里。

6.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大衛(wèi)來到荒灘時,小說先連用四個“看"后又用“沒看見”“看不到"等詞刻畫了大衛(wèi)聽到漢姆的話后極力搜索的迫切情態(tài)。

B.大衛(wèi)初到船屋看到佩格蒂先生家里的擺設時表示由衷的喜歡,傳達出主人公對恬淡寧靜的隱居生活的向往。

C.當佩格蒂帶大衛(wèi)來到了他的臥室時,大衛(wèi)覺得這個臥室非常有趣,雖然這里充斥著魚腥味兒,卻絲毫不影響“我”對臥室的喜愛與滿意。

D.“冷水是怎么也沒法洗掉他的齷齪的"一句看似輕輕一筆帶過,實則巧妙點出漁民佩格蒂先生作為底層小人物內心深處隱藏著的職業(yè)“自卑”的心理。

7.下列對小說藝術特點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小說中寫“黑乎乎的駁船"時采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舒暢地冒著煙”生動形象地描寫出“我"眼中的駁船的與眾不同,突出了“我”當時的好奇心理。

B.小說第六、七兩段中多次使用數字“一"來描寫佩格蒂先生的船屋和“我”的房間,突出表現了佩格蒂先生家的清貧,同時也傳達出作者對他的同情之情。

C.小說主要采用側面描寫的方法來描繪佩格蒂先生的形象,同時也花了大量筆墨描寫佩格蒂先生一家人清貧又單調的生活。

D.“我"看見佩格蒂先生回來洗臉后,覺得他與蝦蟹具有某種相似之處,因為那張黑臉被熱水一燙,立刻就發(fā)紅了。這個奇特的聯想,不僅表現了“我”的童真,也體現了狄更斯特有的詼諧幽默。

8.文中的“我"在敘事上有什么作用?請結合選文作簡要分析。(4分)

9.經歷了社會黑暗和不幸坎坷的狄更斯依然相信善良與美好的力量,他的作品《大衛(wèi)·科波菲爾》被人評價為“召喚人們回到歡笑和仁愛中來的明燈”,這一說法體現在哪些方面?請結合選文進行分析。(6分)

二、古代詩文閱讀(53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4小題,15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泰伯》)

子曰:“譬如為山,未成一簧,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保ā蹲雍薄罚?/p>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子罕》)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鳖仠Y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顏淵》)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衛(wèi)靈公》)

子曰:“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陽貨》)

(節(jié)選自《〈論語〉十二章》)

材料二:

孔子生魯昌平鄉(xiāng)陬邑,字仲尼。孔子為兒嬉戲,常陳俎豆,設禮容。孔子母死,乃殯五父之衢,蓋其慎也。陬人挽父之母誨孔子父墓,然后往合葬于防焉。

孔子年十七,魯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誡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后。吾聞圣人之后,必有達者。今孔丘年少好禮,其達者歟?吾即沒,若必師之。"及釐子卒,懿子與魯人南宮敬叔往學禮焉。

孔子年三十五,季平子得罪魯昭公,昭公率師擊平子,平子與孟氏、叔孫氏三家共攻昭公,昭公師敗,魯亂。孔子適齊,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

孔子年四十二,魯昭公卒于干侯,定公立。定公立五年,夏,季平子卒,桓子嗣立?;缸渔猿荚恢倭簯?,與陽虎有隙。陽虎欲逐懷,公山不狃止之,其秋,懷益驕,陽虎執(zhí)懷?;缸优?,陽虎因囚桓子,與盟而釋之。陽虎由此益輕季氏。季氏亦僭于公室陪臣執(zhí)國政是以魯自大夫以下皆僭離于正道故孔子不仕,退而修詩書禮樂,弟子彌眾,至自遠方,莫不受業(yè)焉。

孔子之去魯凡十四歲而反乎魯。魯哀公問政,對曰:“政在選臣?!奔究底訂栒?,曰:“舉直錯①諸枉,則枉者直。"康子患盜,孔子曰:“茍子之不欲,雖賞之不竊?!币蚴酚涀鳌洞呵铩?,約其文辭而指博。孔子在位聽訟,文辭有可與人共者,弗獨有也。至于為《春秋》,筆則筆,削則削,子夏之徒不能贊一辭。

孔子年七十三,以魯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鬃釉狒敵潜便羯希茏咏苑?。三年心喪畢,相訣而去,則哭,各復盡哀;或復留。弟子及魯人往從冢而家者百有余室,因命曰孔里。魯世世相傳以歲時奉祠孔子冢,而諸儒亦講禮于孔子冢。高皇帝過魯,以太牢祠焉。諸侯卿相至,常先謁然后從政。

(節(jié)選自《史記·孔子世家》)

【注】①錯,同“措”,放置。

10.材料二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3分)

季氏A亦僭于公室B陪臣C執(zhí)國政D是以E魯自大夫以下F皆僭離于G正道H故孔子不仕

11.下列對兩則材料中加點字詞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克己復禮為仁”與“學不學,復眾人之所過"(《四章》)中的兩個“復”字意思不相同。

B.俎豆,古代祭祀、宴饗時盛食物用的禮器,亦泛指各種禮器。后引申為祭祀和崇奉之意。

C.“請事斯語矣"與“茍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的兩個“事"意思相同。

D.太牢,即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時,牛、羊、豕三牲全備為“太牢”。用羊、豕做祭品,叫“少牢"。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諸侯祭祀用少牢。

12.下列對兩則材料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孔子指出文學作品的社會功能,認為《詩經》,可以激發(fā)情志,可以觀察社會,可以交往朋友,可以怨刺不平。近可以侍奉父母,遠可以侍奉君王。

B.孔子尊崇禮儀。兒童時代,他就經常演習一些禮儀動作;母親去世,他在得知父親的墓址后,才將母親靈柩與之合葬。

C.孔子傳承文化。他隱退時整理《詩》《書》《禮》《樂》,教授弟子;力排眾議,口根據史官的記載資料刪定《春秋》。

D.孔子受弟子尊重??鬃铀篮?,弟子都為孔子守喪三年,并且有些弟子前往移居孔子墓旁居住。

13.翻譯畫線句子。(8分)

(1)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

(2)孔子在位聽訟,文辭有可與人共者,弗獨有也。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8分)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①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xiāng)。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注]①這首詞是蘇軾悼念妻子王弗的作品。

14.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十年生死兩茫?!保钦f恩愛夫妻,撒手永訣,時間倏忽,轉瞬已然十年過去。

B.“塵滿面,鬢如霜”,想象妻子如果還活著的話,應該也是灰塵滿面,鬢發(fā)如霜。

C.“夜來幽夢忽還鄉(xiāng)”,寫自己在夢中忽然回到了那個兩人曾共度甜蜜歲月的故鄉(xiāng)。

D.這首詞運用虛實結合以及白描等多種藝術手法,來表達懷念亡妻的思想感情。

15.這首詞抒發(fā)了蘇軾對亡妻的思念之情,這種思念因為多重阻隔,而愈發(fā)深沉。結合詞中的具體內容,分析除了生死相隔之外,還有哪些阻隔。(6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30分)

16.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的《勸學》中,作者通過“_____________,"的對比,親身驗證了“站得高,見得遠”的道理。

(2)韓愈在《師說》中表達寫作目的的兩句是“_____________,”,可見他對年輕好學者的扶掖之心。

(3)曹操《短歌行》中,寫詩人想象賢才穿過田間小路,屈駕來訪的兩句是“___,___”。

(4)《歸園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兩句抓住農村中司空見慣的事物,從聽覺角度展現自然趣味。

(5)《夢游天姥吟留別》中表現詩人游覽天姥山急切之情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

(6)蘇軾在《念奴嬌·赤壁懷古》中以酒器代酒,通過祭酒行為表達某種人生感受的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琵琶行》中既交代秋天的背景又蘊含離別之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

(8)辛棄疾在《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認為北伐抗金應當做好充分準備,如果像南朝宋劉義隆那樣草率出兵,雖有“"之雄心,也只怕會有“”的結局。

(9)《赤壁賦》中,用蛟龍和寡婦聽到簫聲的表現和感受來突出簫聲的悲涼與幽怨的句子是“___,___"。

(10)《登泰山記》中描寫太陽將出時的景色是“_____________,”,這是說,在天地相接的地方,有一線云層,顯現出奇異的顏色,霎時間成為五彩繽紛。

(11)在《答司馬諫議書》中,王安石用“"一句表明讀書人所爭辯的問題,并且認為如果“”,天下的道理也就清晰了。

(12)《阿房宮賦》中總結秦的紛奢是建立在對人民的剝削和掠奪之上,并且還揮霍無度的句子是“___,___"?

(13)《侍坐》中,孔子嘲笑子路的原因是:___,___,是故哂之。

(14)《諫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認為,要想泉水流得遠,就“”;要想國家安寧,就“"。

(15)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懷古》中“_____________,”兩句,抒發(fā)了金陵繁華不再、煙草依舊的感慨。

三、語言文字運用(本題共3小題,9分)

閱讀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按照制作工藝與品質特征,(甲),分別是綠茶、紅茶、白茶、黑茶、黃茶與烏龍茶。中國西南部云貴川一帶茶樹種質資源最豐富、野生大茶樹數量最多、山茶科植物分布最廣泛、茶文化歷史最悠久等,從生化角度分析,該區(qū)域茶的成分更加原始。因此,世界公認中國是茶的原產地和茶文化的發(fā)源地。

茶不但是物質的,(乙)。茶最早拿來藥用,先民直接食用茶葉,后來演變?yōu)榕胫箫嬘?。唐朝以后,許多中國人離不開茶,認為茶是生活必需品,生活中“寧可三日無食,不可一日無茶"。明代之前的茶主要是團茶,后面變成散茶更多。2022年中國傳統(tǒng)制茶技藝及相關習俗被納入聯合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國茶為什么能進入非遺這個名錄里面去呢?固然它是世代傳承的,它有豐富多彩的手工制品,它有很多的技藝,它也通過中國的“謙和禮敬”這四個字對我們道德修養(yǎng)產生了深厚的影響。

中國茶既是傳統(tǒng)的,又是時尚的,新茶飲等茶的創(chuàng)新產品影響了年輕人對茶的認識,飲茶者的平均年齡由30歲降至18歲左右,18歲至40歲的這批人是消費的主力,這對于促進中國茶文化的傳播很有意義。

17.下列句子中的“左右"和“飲茶者的平均年齡由30歲降至18歲左右”中的“左右”,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2分)()

A.我左右閑著沒事,就陪你走一趟吧。

B.他想左右目前的形勢,沒那么容易!

C.在這里,想要上學必須要經過五十里左右的山路才能夠到學校。

D.處世不是八面玲瓏的圓滑,不是左右逢源的奉承,而是真誠待人。

18.請在文中括號內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4分)

19.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請進行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邏輯嚴密??缮倭吭鰟h詞語,不得改變原意。(3分)

四、寫作(60分)

20.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在互聯網時代,人們可以輕松便捷地獲取各種信息,這些信息對于個人和組織的決策過程產生了深遠影響。那么,這是否意味著我們更容易做出科學、合理的決策?

以上材料引發(fā)了你怎樣的聯想與思考?請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4-2025學年第一學期開學測考試高二語文試題答案

1.D【1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為工業(yè)提供原料與動力,是早期人類將城市建在河流附近的重要原因”說法有誤,由原文“隨著工商業(yè)的發(fā)展,城市規(guī)模的擴大,河流還能為工業(yè)提供原料與動力"可知,“為工業(yè)提供原料與動力”與早期人類并無太多關聯。

B.“由于缺少實用性"說法有誤,由“雖然由于實用性等原因”可知,選項以偏概全。

C.“不僅……更為了"說法有誤,原文“既提升安全度,也能產生高高在上、君臨天下之感”是并列關系。

故選D。

2.A【2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根據文本內容進行理解推斷的能力。

A.“選址、整體布局和具體結構比經濟管理、文化禮儀活動更重要"說法有誤,原文“都城的選址、整體布局和具體結構就顯得尤為重要”無比較關系。

故選A。

3.A【3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的能力。

A.“都城是一個國家的政治統(tǒng)治中心、軍事指揮中心、經濟管理中心和文化禮儀活動中心"是都城的功用而不是它的修建依據或條件。

故選A。

4.C【4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圖表的能力。

C.“統(tǒng)治階層居于城內,百姓居于城外”這是都城最早的修建理念,不是隋唐時期的。原文說“隨著社會形態(tài)的發(fā)展和管理職能的擴展,才逐漸開始在宮城外修建外城,之后又在外城和宮城間修建皇城,以容納都城里的人口和各類建筑設施"。

故選C。

5.(1)材料一中關于古代都城的內容全面、豐富,涉及古代都城的功能、復雜的選址因素以及都城布局特征。(2)材料二重點闡述古代都城選址的“中和”理念的緣由:“中"的重要位置、都城居中是為了顯示君王的公平、國都建在國家中央便于收賦稅。

【5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多個信息進行比較、辨析的能力。

(1)結合“所謂‘都城’,即國家最高行政機關所在地,是一個國家的政治統(tǒng)治中心、軍事指揮中心、經濟管理中心和文化禮儀活動中心,更是一個國家的象征與縮影,具有極其崇高的地位”“都城的選址、整體布局和具體結構就顯得尤為重要,相關理念、方法也在不斷更新完善"可知,材料一中關于古代都城的內容全面、豐富,涉及古代都城的功能、復雜的選址因素以及都城布局特征。

(2)材料二標題是“我國古代都城遺址的‘中和’理念”,結合“中國古人很早就有‘求中’的觀念"古代的國王、皇帝要這樣做,主要是出于政治考慮,放在中間,也是為了表示對東西南北各地的公允、公平”“文獻記載,當時要把國都建在國家中央,還有一個考慮就是便于收賦稅"可知,材料二重點闡述古代都城選址的“中和”理念的緣由:“中"的重要位置、都城居中是為了顯示君王的公平、國都建在國家中央便于收賦稅。

6.B【解析】6.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對恬淡寧靜的隱居生活的向往”錯,文中最后一段雖然提到“這兒是人類所能想象出來的最宜人的隱蔽居所了”,但這只體現了兒童初到一個地方的好奇,大衛(wèi)之所以喜愛佩格蒂先生家,是因為他天真、純樸、稚嫩,還沒有體會過生活的艱辛,并沒有“對恬淡寧靜的隱居生活的向往”之意。

故選B。

7.C.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能力。

C.“主要采用側面描寫……佩格蒂先生的形象"錯,選文主要采用外貌、動作與語言等正面描寫來塑造佩格蒂先生的形象,并非以側面描寫為主?!巴瑫r也花了……清貧單調的生活”也錯了,佩格蒂先生一家的生活雖清貧但和睦,文中并無體現“單調"這一說法。

故選C。

“我”既是故事的主人公也是故事的敘述者:①采用第一人稱“我"來敘述“我”初到佩格蒂先生家的所見所聞所感,增強了故事的真實性,同時也使人物形象更具親和力,便于拉近讀者與作品的距離。②“我"是小說敘事的線索人物,以“我”的所見所聞巧妙地串起并推動了故事情節(jié),使故事情節(jié)更加緊湊、集中。③小說以“我"這個天真無邪的兒童視角來敘事,讓原本艱辛的生活披上了童話色彩,充滿童真童趣,既真實又幽默。

本題考查學生鑒賞次要人物作用的能力。

“我”既是故事的主人公、故事的敘述者,也是小說敘事的線索人物,分析“我"在敘事上的作用,可以從敘述人稱、線索人物、敘述視角等方面入手。

從敘述人稱看,小說以第一人稱“我”敘事,敘述“我"初到佩格蒂先生家的所見所聞所感,真實有趣,富有感染力,能激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同時也使人物形象更具親和力和親切感,使小說的主觀色彩更為濃厚,便于拉近讀者與作品的距離,實現閱讀中的價值認同;

從敘事線索看,選文中的“我”是線索人物,以“我"的所見所聞巧妙地串起并推動了選文的故事情節(jié),使故事情節(jié)更加緊湊、集中,表達“我”對破舊船屋的著迷,表現佩格蒂先生的善良熱情;

從敘述視角看,“按我的理論,這是孩子的特點"墻壁刷得像牛奶一般白……那就是魚腥味”“我走上前去想吻她一下,她不肯讓我吻,跑開躲起來了"我似乎覺得,這兒是人類所能想象出來的最宜人的隱蔽居所了”,“我"是一個天真無邪的孩子,“我”眼中的世界充滿了童趣,小說以“我"這個親身經歷者的孩子視角來觀察感知周圍的世界,讓原本艱辛的生活披上了童話色彩,充滿童真童趣,幽默風趣,同時增強了故事的真實性,使敘述更有說服力,更引人深思。

若答到情感主旨方面可酌情給分:“我”是作者的情感表達者,文中關于“我"的細節(jié)描寫更為細膩,抒發(fā)的情感也更為動人,通過“我”探索、展現出孩子美好的內心世界,營造美好而溫馨的氛圍,寄托了作者的人道主義情懷

9.①從環(huán)境這個方面來看:破舊船屋在佩格蒂先生一家人的打理下,整潔干凈,井然有序,這告訴我們不管生活多困難,只要人心向善,一切都是美好的,折射出困境中的人性美的光輝。

②從大衛(wèi)這個人物方面來看:文章通過描寫大衛(wèi)初到佩格蒂先生家對破舊船屋的著迷與喜愛傳遞出童真世界里的美好,激起我們對美好生活的執(zhí)著追求。

③從佩格蒂先生這個人物方面來看:通過佩格蒂先生對妹妹和大衛(wèi)的熱情招呼,表現佩格蒂先生的善良熱情、可親可愛;佩格蒂先生一家生活雖清貧,但船屋卻被收拾得既干凈又整齊,他積極樂觀,帶領家人生活得和睦快樂。

④從主題這個方面來看:作者想通過選文中兒童視角下的童真世界展示人性中的純真、淳樸與善良,傳遞的是人性的真善美,對生活艱辛的佩格蒂先生及家人的同情更是作者人道主義情懷的表現。

.本題考查學生鑒賞小說寫作特色、多角度探究文本審美意蘊的能力。

本題要求體悟小說中體現出的“真、善、美”,可從環(huán)境、人物、主題等方面分析作答。

從環(huán)境方面看,“這船屋里干凈得讓人喜愛,要多整齊有多整齊”“還有一張桌子……使我的眼睛都發(fā)痛了”,作者在描寫船屋和臥室時,極力展現整齊和美好,可見主人對生活的態(tài)度也是美好的,盡管生活艱辛,只能住在破船上,屋里陳設的東西都很簡陋,但是我們也能從中看到人性的美好,文章折射出困境中的人性美的光輝。

從大衛(wèi)方面看,結合“即使是阿拉丁的宮殿……也不會使我更著迷”“這船屋里干凈得讓人喜愛,要多整齊有多整齊"這是我見過的最完美、最讓人喜歡的臥室了”“我似乎覺得,這兒是人類所能想象出來的最宜人的隱居之所了"可知,小說從大衛(wèi)的角度敘述其初到佩格蒂先生家的所見所聞所感,展現出孩子內心世界的美好,激起我們對美好生活的執(zhí)著追求。

從佩格蒂先生方面看,“進來一個毛發(fā)濃密、滿臉和氣的漢子……親熱的響吻”“‘見到你很高興,少爺,’佩格蒂先生說,‘你會覺得我們粗魯,少爺,不過你也會發(fā)現我們還是挺爽快的?!?‘啊,少爺,你要是能跟她,’……‘跟漢姆……那我們就覺得太有光彩啦?!保甯竦傧壬鷮γ妹糜H昵而熱烈,對大衛(wèi)熱情而直爽,這是一個善良又熱情的形象。

從主題方面看,由題干中的“召喚人們回到歡笑和仁愛中來的明燈"可知,本題要求體悟小說中體現出人性中的“真、善、美”,可從小說主題角度分析作答,感知作者的人道主義情懷。

10.BDH【解析】10.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季氏自己也超越禮法凌駕于公室之上,大夫的家臣執(zhí)掌國政,因此魯國從大夫以下全都僭越禮法,背離正道。所以孔子不做官了。

“陪臣執(zhí)國政"是主謂句,主語前斷句,所以B處斷句。

“國政”作“執(zhí)"的賓語,賓語后斷句,“是以”用在句首,引出下句的結果,所以D處斷句。

“故"是因果關系的連詞,要放在下一句的句首,與前文斷開,所以H處斷句。

故選BDH。

11.C.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古代文化常識及對文言詞語中的一詞多義現象的理解能力。

A.正確?;謴?;/彌補、補救。句意:克制自己,一切都恢復到按照禮的要求去做,就是仁。/學習別人所不學習的,補救眾人所經常犯的過錯。

B.正確。

C.錯誤。意思不同。實踐;/侍奉,贍養(yǎng)。句意:請允許我遵從您的話去做。/如果不能夠擴充它們,不足以贍養(yǎng)父母。

D.正確。

故選C。

12.C.本題考查學生篩選文中信息、歸納內容要點的能力。

C.“力排眾議”錯誤。原文是說“因史記作《春秋》,約其文辭而指博"至于為《春秋》,筆則筆,削則削,子夏之徒不能贊一辭”可見,“力排眾議"無中生有。

故選C。

13.(1)如填平洼地,雖然只倒下一筐土,這時繼續(xù)前進,那是我自己要前進的。

(2)孔子任職審理案件時,有可以與人一起商量的文辭,不獨自決斷。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平地”,填平洼地;“覆”,傾倒;“一簣”,一筐土。

(2)“聽訟”,審理案件;“共”,共同處理,此處可譯為商量;“獨有”,獨自決斷。

參考譯文:

材料一:

曾子說:“有抱負的人不可以不志向遠大,意志堅強,因為他肩負著重大的使命,路途又很遙遠。把實現仁作為自己的責任,難道還不重大嗎?奮斗終身,死而后已,難道路程還不遙遠嗎?”(《泰伯》)

孔子說:“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停下來,我所有的努力都廢棄了。譬如填平洼地,雖然只倒下一筐土,這時繼續(xù)前進,我也是在前進。"(《子罕》)

孔子說:“聰明人不會迷惑,有仁義的人不會憂愁,勇敢的人不會畏懼?!保ā蹲雍薄罚?/p>

顏淵問怎樣做才是仁??鬃诱f:“克制自己,一切都照著禮的要求去做,這就是仁。一旦這樣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歸于仁了。實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難道還在于別人嗎?"顏淵說:“請問實行仁的條目?!笨鬃诱f:“不合于禮的不要看,不合于禮的不要聽,不合于禮的不要說,不合于禮的不要做。"顏淵說:“我雖然愚笨,也要照您的這些話去做?!保ā额仠Y》)

子貢問孔子:“有沒有一句可以終身奉行的話?"孔子說:“大概是?。ǖ溃┌?!自己不愿意做的,不要施加在別人身上?!保ā缎l(wèi)靈公》)

孔子說:“同學們?yōu)槭裁床粚W《詩》呢?學《詩》可以激發(fā)熱情,可以提高觀察力,可以團結群眾,可以抒發(fā)不滿。近可以侍奉父母,遠可以侍奉君王;還可以多知道些鳥獸草木的名字。"(《陽貨》)

(節(jié)選自《〈論語〉十二章》)

材料二:

孔子出生在魯國昌平鄉(xiāng)陬邑,字仲尼??鬃雍⑼瘯r做游戲,經常擺設各種禮器,學習模仿祭祀時的各種禮儀動作??鬃拥哪赣H去世,他先將靈柩停放在五父之衢,是出于謹慎從事的考慮。陬邑人挽父的母親告訴孔子父親的墓址,這之后孔子才將母親靈柩送往防山合葬。

孔子十七歲時,魯國大夫孟釐子病病危,告誡他的兒子懿子說:“孔丘是圣人的后代。我聽說圣人的后代,一定有才德顯達的人。如今孔子年少而好禮,難道他不是才德顯達的人嗎?我如果死了,你一定要拜他為師。”等到孟螯子死后,孟愁子和魯國人南宮敬叔便前往孔子處學習禮儀。

孔子三十五歲時,季平子得罪了魯昭公,魯昭公率領軍隊攻擊季平子,季平子和孟氏、叔孫氏三家聯合攻打魯昭公,昭公的軍隊戰(zhàn)敗,魯國大亂。孔子來到齊國,做了高昭子的家臣,想通過(高昭子)與齊景公交往。

孔子四十二歲時,魯昭公死在干侯,魯定公即位。魯定公在位的第五年夏天,季平子去世,季桓子繼位。季桓子的寵臣叫仲梁懷,和陽虎有矛盾。陽虎打算驅逐仲梁懷,公山不狃阻止了他。那年秋季,仲梁懷越來越驕橫,陽虎拘捕了仲梁懷。季桓子發(fā)怒,陽虎乘機囚禁了季桓子,和他訂立盟約才釋放了他。陽虎從此越發(fā)看不起季氏。季氏自己也超越禮法凌駕于公室之上,大夫的家臣執(zhí)掌國政,因此魯國從大夫以下全都僭越禮法,背離正道。所以孔子不做官了,退居整理《詩》《書》《禮》《樂》,弟子眾多,從遠方而來,都來接受孔子傳授的學業(yè)。

孔子離開魯國一共十四年才返回魯國。魯哀公向孔子請教治理國政,孔子回答說:“治理國政最主要的是選擇賢能的大臣。"季康子向孔子請教治理國政,孔子說:“舉用正直的人,摒棄邪曲的人,那么就使邪曲的人變成正直的人了?!奔究底訐谋I賊,孔子說:“如果您(在上面)沒有貪心,那么即使鼓勵下面的人去偷盜,他們也不會行竊。"孔子根據魯國史官的記載資料編寫了《春秋》,《春秋》的文辭簡練而義旨博大??鬃尤温殞徖戆讣r,有可以與人一起商量的文辭,不獨自決斷。到他撰寫《春秋》時,當寫的就寫,當刪的就刪,就連子夏等這些(擅長文學的)弟子也不能增刪一個字詞。

孔子享年七十三歲,在魯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這天去世??鬃铀篮舐裨嵩隰敵潜钡你羲叄茏觽兌挤嗜?。三年過去了,弟子們?yōu)槔蠋熜睦锸貑室旬?,互相訣別而離去,就哭了起來,各又表達哀痛之情;有的弟子又留了下來??鬃拥牡茏雍汪攪饲巴凭涌鬃幽古园布揖幼〉挠幸话俣嗉?,因此命名這里為孔里。魯國世世代代相傳每年按時節(jié)祭祀孔子墳墓,儒生們也在孔子墓前講演禮儀。漢高祖劉邦經過魯地,用牛羊豬三牲祭祀孔子。諸侯、卿大夫、宰相一到任,常常先去拜謁孔子廟,然后才去處理政務。

(節(jié)選自《史記·孔子世家》)

14.B【解析】14.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和賞析能力。

B.“想象妻子如果還活著的話,應該也是灰塵滿面,鬢發(fā)如霜”錯誤,“塵滿面,鬢如霜"是作者對自己現狀的實寫,應是想象妻子如果還活著的話,也認不出如今灰塵滿面,鬢發(fā)如霜的“我”。

故選B。

15.①空間上的阻隔:妻子葬于千里之外的故鄉(xiāng),而自己身在他鄉(xiāng)。

②時間上的阻隔:因為歲月滄桑,縱使相逢,兩人也無法認出彼此。

③心理上的阻隔:夢中相逢,有千言萬語卻無從談起。

.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和歸納的能力。

原文“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寫想到愛妻華年早逝,感慨萬千,遠隔千里,無處可以話凄涼,話說得極為沉痛,其實即便墳墓近在身邊,隔著生死,也是不能話凄涼,此處寫妻子葬于千里之外的故鄉(xiāng),而自己身在他鄉(xiāng),這是空間上的阻隔。

原文“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寫這三個長短句,又把現實與夢幻混同了起來,把死別后的個人種種憂憤,包括在容顏的蒼老,形體的衰敗之中,這時他才四十歲,已經“鬢如霜"了。明明她辭別人世已經十年,卻要“縱使相逢”,這是一種絕望的、不可能的假設,感情是深沉、悲痛,而又無奈的,表現了作者對愛侶的深切懷念,也把個人的變化做了形象的描繪,使這首詞的意義更加深了一層,此處強調因為歲月滄桑,縱使相逢,兩人也無法認出彼此,這是時間上的阻隔。

原文“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作者以這樣一個常見而難忘的場景表達了愛侶在自己心目中的永恒的印象。夫妻相見,沒有出現久別重逢、卿卿我我的親昵,而是“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這正是東坡筆力奇崛之處,正唯“無言”,方顯沉痛;正唯“無言”,才勝過了萬語千言;正唯無言,才使這個夢境令人感到無限凄涼,這是心理上的阻隔:夢中相逢,有千言萬語卻無從談起。

16.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

(2)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

(3)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4)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5)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

(6)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7)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

(8)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

(9)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10)極天云一線異色須臾成五采

(11)尤在于名實名實已明

(12)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

(13)為國以禮其言不讓

(14)必浚其泉源必積其德義

(15)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

17.C【17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不同語境下同一詞語的不同含義的能力。

原文“左右"是“用在數字后面表示概數”。

A.“左右"是副詞,“反正”,

B.“左右"是動詞,“支配、操縱”,

C.和原文“左右"相同,都是“用在數目字后面表示概數”。

D.“左右"是名詞,“左右兩個方面”。

故選C。

18.甲中國茶葉可以分為六大門類;

乙而且是精神的。

【18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情境補寫的能力。

甲處,根據空后句“分別是綠茶、紅茶、白茶、黑茶、黃茶與烏龍茶"對中國六大茶類的具體介紹可知,此空是總括中國茶葉的六大門類,故可填“中國茶葉可以分為六大門類”;

乙處,根據空前關聯詞“不但"可知,此處應用關聯詞“而且”,根據后文對中國傳統(tǒng)制茶技藝及相關習俗被納入聯合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原因的介紹,可知,這是對中國茶精神的介紹,故此空可填“而且是精神的"。

19.因為它是世代傳承的,它有豐富多彩的手工制品,它有很多的技藝、它也通過中國的“謙和禮敬”這四個字對我們道德修養(yǎng)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19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文中畫橫線的句子存在以下語?。?/p>

①“固然它是世代傳承的"是承接上文說明原因,所以其中的關聯詞“固然”使用不當,可把“固然"改為表原因的關聯詞“因為”;

②“深厚的影響"中“深厚”與“影響"搭配不當,可改為“深遠的影響”。

原句應改為:因為它是世代傳承的,它有豐富多彩的手工制品,它有很多的技藝,它也通過中國的“謙和禮敬"這四個字對我們道德修養(yǎng)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20.例文:

網絡時代的決策迷思

在互聯網時代,人們可以輕松便捷地獲取各種信息,這些信息對于個人和組織的決策過程產生了深遠影響。那么,這是否意味著我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