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地表形態(tài)的塑造(A卷•單元考點)-2022-2023學年高二地理上學期同步單元卷(人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1)(解析版)_第1頁
第二章 地表形態(tài)的塑造(A卷•單元考點)-2022-2023學年高二地理上學期同步單元卷(人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1)(解析版)_第2頁
第二章 地表形態(tài)的塑造(A卷•單元考點)-2022-2023學年高二地理上學期同步單元卷(人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1)(解析版)_第3頁
第二章 地表形態(tài)的塑造(A卷•單元考點)-2022-2023學年高二地理上學期同步單元卷(人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1)(解析版)_第4頁
第二章 地表形態(tài)的塑造(A卷•單元考點)-2022-2023學年高二地理上學期同步單元卷(人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1)(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2022-2023學年高二地理上學期同步單元卷(人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一)地表形態(tài)的塑造(A卷?單元考點)2.1塑造地表形態(tài)的力量(內(nèi)力作用的能量來源、表現(xiàn)形式、外力作用的能量來源、表現(xiàn)形式)《徐霞客游記》中記載:“此處山小而峭,或孤峙,或兩或三,連珠駢筍,皆石骨嶙峋,草木搖飏,升降宛轉(zhuǎn),如在亂云疊浪中”。圖為“我國不同地區(qū)地貌景觀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1.這段游記關(guān)于地貌景觀特點的描述角度有(

)①地貌形態(tài)②地貌成因③地貌顏色④植被狀況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2.圖景觀照片中最能反映徐霞客游記所記載地貌類型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3.形成游記所記載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流水侵蝕 B.流水沉積 C.風力侵蝕 D.風力沉積【答案】1.C2.B3.A【解析】1.從材料中可以看到游記中記載此處“山小而峭,石骨嶙峋”,這些皆為地貌形態(tài),①正確;“草木搖飏,升降宛轉(zhuǎn)”此為該地區(qū)植被覆蓋狀況,④正確;從游記所記載的內(nèi)容中并無該地貌的成因及顏色,②③排除。綜上所述,①④正確,故選C。2.游記中所記載的“山小而峭,連珠駢筍,石骨嶙峋”,這些是喀斯特地貌中的孤峰、峰叢和峰林,故游記所記載的地貌類型應(yīng)屬喀斯特地貌。圖中①為雅丹地貌,②為喀斯特地貌,③為沙丘地貌,④為黃土高原的溝壑地貌,故與游記所記載的地貌類型相同的是②,B選項正確,排除其他選項。故選B。3.從上題可知游記中所記載的地貌應(yīng)為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屬于典型的流水侵蝕(溶蝕)地貌,與風力作用無關(guān),A選項正確,排除其他選項。故選A。陜西省清澗縣無定河沿岸發(fā)現(xiàn)了古植物化石,初步推斷其為距今2.5億年的蘆木化石。蘆木是一種古植物,屬于木賊綱,出現(xiàn)于石炭—二疊紀,現(xiàn)已滅絕。下左圖為蘆木化石,下右圖為“巖石圈物質(zhì)循環(huán)示意圖”。據(jù)此完成下面兩題。4.含有蘆木化石的巖石屬于(

)A.侵入巖 B.噴出巖 C.變質(zhì)巖 D.沉積巖5.該地的巖石類型及其形成的地質(zhì)作用對應(yīng)正確的是(

)A.a(chǎn)③ B.b② C.c④ D.d⑤【答案】4.D5.C【解析】4.沉積巖的特點是有層理有化石,四類巖石中只有沉積巖含有化石,D正確;侵入巖、噴出巖、變質(zhì)巖中不含化石,ABC錯。故選D。5.該類巖石中有化石,為沉積巖;沉積物固結(jié)形成沉積巖,圖中c為沉積巖,④為固結(jié)成巖作用,C正確;圖中a為侵入型巖漿巖、b為噴出型巖漿巖、d為變質(zhì)巖,ABD錯。故選C。北京市某中學利用假期時間,到圖中甲地開展課外實踐活動,途經(jīng)一處石林景觀,平地而起,形態(tài)各異,巖石多具有水平紋理。隨后,同學們查找資料,發(fā)現(xiàn)自然界里有些區(qū)域的地表被外力雕琢,沒有樹木,卻也成林。圖中的景觀,是我國四個不同區(qū)域的“非木之林”景觀、讀圖,完成下面小題。6.圖示“非木之林”地貌的類型,連線正確的是(

)A.甲--海水侵蝕地貌 B.乙--風沙堆積地貌C.丙一-冰川堆積地貌 D.?。魉芪g地貌7.與丁地貌特點形成密切相關(guān)的自然要素是(

)A.土壤、大氣降水與水文 B.植被、巖石與大氣降水C.土壤、大氣降水與植被 D.巖石、大氣降水與水文【答案】6.D7.D【解析】6.讀圖可知甲位于內(nèi)蒙古中東部地區(qū),甲地貌為風蝕戈壁,裸巖,是由于風力侵蝕作用形成的,A錯誤;讀圖可知乙地位于我國的西北地區(qū),該區(qū)域的風沙活動是比較強烈的,乙地為“雅丹”地貌,其呈壟、槽相間分布,為風力侵蝕地貌,B錯誤;讀圖可知丙地位于青藏高原南部地區(qū)的,為冰川侵蝕地貌,C錯誤;讀圖可知丁地位于云貴高原地區(qū),為石林地貌即喀斯特地貌,該地貌為流水溶蝕地貌,D正確。故選D。7.丁地貌為喀斯特地貌,該地貌是由于石灰?guī)r在高溫多雨的氣候條件下,由流水溶蝕作用而形成,所以丁地貌特點形成與巖石、大氣降水與水文密切相關(guān),D正確;石林的形成與土壤無關(guān),AC錯誤;丁地位于我國云貴高原地區(qū),自然植被茂密,但形成石林,是因為強烈的流水溶蝕作用形成的,而流水溶蝕的原因也有植被稀疏,涵養(yǎng)水源能力弱,但植被稀疏是由于人類的不合理活動造成的,因此植被破壞不是喀斯特地貌形成的自然因素,B錯誤。故選D。大瓦山似一艘巨大的諾亞方舟,高聳在四川盆地西南邊緣的群山之中,海拔3236米,頂部平坦,四周絕壁數(shù)千尺,為我國桌狀山的典型代表。大瓦山山體分為兩層,上部為玄武巖,下部為石灰?guī)r,峭壁之上二者顏色差異分明,蔚為壯觀。下圖為大瓦山景觀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8.大瓦山頂部平坦,其形成原因可能是(

)A.長期遭受風化剝蝕作用 B.大規(guī)模的巖漿噴溢地C.地殼上升導致流水下切 D.河流搬運泥沙沉積于此9.大瓦山四周絕壁數(shù)千尺的景觀,說明此地(

)A.褶皺構(gòu)造普遍 B.巖溶地貌典型 C.斷層構(gòu)造發(fā)育 D.流水侵蝕顯著【答案】8.B9.C【解析】8.根據(jù)材料大瓦山山體分為兩層,上部為玄武巖,下部為石灰?guī)r判斷;據(jù)所學知識,玄武巖粘度小,流動性大,噴溢出地表易形成大規(guī)模的熔巖流、熔巖被,因此大瓦山平坦的頂部是由流動性很好的巖漿噴溢覆蓋地表造成的,B正確;風化剝蝕和地殼上升導致流水下切,形成了該山四周的陡崖,AC錯誤,泥沙沉積地區(qū)一般在地勢低洼處,該地為山地,地勢高,D錯誤,該題選B。9.大瓦山四周數(shù)千尺的絕壁最可能為斷層面或上層巖塊坍塌造成的,總之與斷層構(gòu)造有密切的關(guān)系,選項C正確,褶皺構(gòu)造、巖溶地貌、流水侵蝕等不會形成垂直數(shù)千尺的絕壁景觀,ABD錯誤。該題選C?!缎煜伎陀斡洝分杏涗洠骸奥穫?cè)有窞(dàn)深坑一圓,名龍井……墜空綴磴而下,下底甚平,東北裂一門,透門以入,其內(nèi)水聲潺潺,……一石柱細若碧筍”。完成下面小題。10.龍井的形成過程可能是(

)A.重力崩塌—沉積作用—地殼凹陷—流水侵蝕B.沉積作用—地殼抬升—流水侵蝕—重力崩塌C.流水侵蝕—地殼抬升—沉積作用—重力崩塌D.地殼抬升—沉積作用—重力崩塌—流水侵蝕11.我國北方一些地區(qū)同樣具有與桂林地區(qū)相同深厚巖性分布區(qū),但沒有形成桂林那樣的峰林,其根本的自然原因是(

)A.北方大量破壞植被 B.平原面積大,土壤較薄C.可溶性巖石分布面積小 D.北方降水較南方少【答案】10.B11.D【解析】10.根據(jù)題干描述可知,龍井為落水洞,是地表及地下巖溶地貌的過渡類型,其形成過程為海相沉積,可溶性沉積巖形成,然后地殼抬升,出露地表,接著受到流水侵蝕,形成裂隙,洼地,溶洞等,由于地下中空,重力崩塌,形成落水洞,B正確,ACD錯誤。11.峰林作為地表喀斯特主要受到流水侵蝕形成,巖性相同地區(qū),無法形成峰林的根本原因是北方降水較南方少,流水侵蝕能力弱,D正確;植被破壞不是自然原因,且峰林形成與植被破壞無關(guān),A錯誤;峰林的形成與土壤發(fā)育程度無關(guān),且北方地區(qū)土壤較為深厚,B錯誤;根據(jù)題干可知可溶性巖石分布面積相似,C錯誤,所以選擇D。崇禎十二年(1639年)徐霞客不辭辛苦,長途跋涉來到騰沖,親自登上打鷹火山,發(fā)現(xiàn)“山頂之石,色赭赤而質(zhì)輕浮,狀如蜂房,為浮沫結(jié)成者,雖大至合抱,而兩指可攜”。下圖為打鷹火山地質(zhì)剖面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12.“山頂之石”屬于(

)A.侵入巖 B.變質(zhì)巖 C.沉積巖 D.噴出巖13.下列對圖中巖石形成順利描述正確的是(

)A.石灰?guī)ra形成晚于石灰?guī)rc B.巖石2形成早于巖石1C.石灰?guī)rb形成早于石灰?guī)rd D.石灰?guī)rc晚于巖石114.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巖石2中可能找到古生物化石 B.該區(qū)域曾經(jīng)為海洋C.火山形成前此地為向斜構(gòu)造 D.巖石1質(zhì)地致密且密度較大【答案】12.D13.B14.B【解析】12.由材料可知,“山頂之石”顏色為紅色,且內(nèi)有孔隙,應(yīng)為巖漿噴出地表迅速冷卻凝固形成的,屬于噴出巖,D正確;侵入型巖漿巖質(zhì)地緊密堅硬,沒有空隙,故A錯誤;變質(zhì)巖巖性緊密,沒有空隙,故B錯誤;沉積巖有明顯的層理結(jié)構(gòu),有生物化石,故C錯誤。故答案選D。13.石灰?guī)ra位于石灰?guī)rc下層,石灰?guī)ra形成可能早于石灰?guī)rc,故A錯誤。巖石1穿過了巖石2下,故巖石2形成早于巖石1,故B正確;石灰?guī)rb與灰?guī)rd,從圖中不能看出有明顯的新老關(guān)系,石灰?guī)rb形成不一定早于石灰?guī)rd,故C錯誤;巖石1位于石灰?guī)rc上方,所以石灰?guī)rc形成早于巖石1,故D錯誤。故答案選B。14.讀圖并結(jié)合上題分析可知,巖石1為噴出巖,密度較小,內(nèi)有孔隙,D錯誤;火山形成之前,中間巖層向上彎曲,有可能為背斜構(gòu)造,C錯誤;巖石2緊靠火山通道,有高溫高壓的環(huán)境,為變質(zhì)巖,而化石多存在于沉積巖中,A錯誤;石灰?guī)r多發(fā)育于海洋環(huán)境中,圖中石灰?guī)r廣布,故可推測該區(qū)域曾可能為海洋。故B正確。故答案選B。下圖是山岳冰川地貌組合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15.我國現(xiàn)代冰川地貌主要分布在(

)A.長江中下游平原 B.四川盆地C.大興安嶺 D.青藏高原上的高山山地及西部高山地區(qū)16.圖中Ⅰ、Ⅱ、Ⅲ、Ⅳ符號,代表角峰地貌的是(

)A.Ⅰ B.Ⅱ C.Ⅲ D.Ⅳ【答案】15.D16.A【解析】15.現(xiàn)代冰川地貌主要分布在高緯度或高海拔地區(qū),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高原上冰川面積廣布,西部高山地區(qū)緯度偏高,冰川地貌發(fā)育,D正確。大興安嶺海拔低,四川盆地和長江中下游平原緯度低,屬于亞熱帶,很少有冰川地貌發(fā)育,ABC錯誤。故答案選D。16.看圖可知,Ⅰ是角峰,Ⅱ是冰斗,Ⅲ是懸谷,Ⅳ是鼓丘,A正確,BCD錯誤。故答案選A。2.2構(gòu)造地貌的形成(構(gòu)造板塊學說、褶皺山、背斜、向斜的巖層新老關(guān)系)下圖為“某地某水平面巖層分布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1.圖中甲處的地質(zhì)構(gòu)造為(

)A.地壘 B.背斜 C.向斜 D.地塹2.若該地地表甲為谷地,丁為山嶺,其直接由(

)A.地殼運動所致 B.內(nèi)力作用所致C.巖漿活動所致 D.外力作用所致【答案】1.B2.D【解析】1.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背斜中心巖層老、兩翼新,向斜中心巖層新、兩翼老。讀圖可知,甲處巖層老、兩側(cè)巖層較新,甲處應(yīng)為背斜構(gòu)造,B符合題意,排除C;圖中信息不能判斷該處有斷層構(gòu)造,因此甲處的地質(zhì)構(gòu)造是地壘和地塹的可能性小,排除AD。故選B。2.讀圖可知,甲處巖層老、兩側(cè)巖層較新,甲處應(yīng)為背斜構(gòu)造,丁處巖層新、兩側(cè)巖層較老,丁處應(yīng)為向斜構(gòu)造。若該地地表甲為谷地,丁為山嶺,即背斜成谷、向斜成山,這是外力侵蝕差異直接所致,也與內(nèi)力作用、地殼運動所致的巖石破裂程度、巖石堅實程度有關(guān),但后者不是直接成因,因此D符合題意,排除AB;背斜成谷、向斜成山,與巖漿活動無關(guān),排除C。故選D。南嶺由五條山嶺組成,故又稱“五嶺”,經(jīng)過多次的造山運動,顯得支離破碎,總體呈東西走向。下圖示意南嶺的地理位置。據(jù)此回答下面小題。3.南嶺的形成主要是因為(

)A.南北板塊擠壓,地殼隆起成山 B.東西板塊碰撞,地殼褶皺成山C.地殼巖層斷裂,巖塊相對上升 D.地殼水平位移,巖漿上涌成山4.南嶺被分成五條互不連屬的山嶺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冰川侵蝕 B.風力侵蝕 C.流水侵蝕 D.地殼沉降【答案】3.A4.C【解析】3.南嶺是東西走向的山脈,是受到南北方向板塊碰撞擠壓,巖層隆起形成的,A正確,B錯、不是斷塊山和火山,故C、D錯誤,本題選A。4.南嶺形成后,由于當?shù)亟邓S富,在長期的流水侵蝕作用下形成多個互不連屬的山嶺,C正確;南嶺海拔不高,所處地區(qū)緯度較低,無冰川發(fā)育,A錯誤;南嶺所在地區(qū)屬濕潤地區(qū),以流水侵蝕為主,風力侵蝕主要發(fā)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區(qū),B錯誤;地殼沉降屬內(nèi)力作用,D錯誤。故選C。位于澳大利亞東部的西蘭蒂亞洲(Zealandia)被地質(zhì)學家們稱為世界第八大洲。它位于南太平洋,包括新西蘭北島和南島等島嶼,面積約為490萬平方公里,94%的面積都在水下,是一個被淹沒的大陸。讀西蘭蒂亞洲及周邊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5.西蘭蒂亞被定義為大陸的條件可能是(

)A.存在歷史悠久,動植物資源豐富 B.與洋殼區(qū)域相比相對較高C.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豐富 D.退潮時大陸會露出海平面6.推斷西蘭蒂亞洲未來的面積變化及原因(

)A.變大印度洋板塊與南極洲板塊生長邊界B.變大印度洋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生長邊界C.變小印度洋板塊與南極洲板塊消亡邊界D.變小印度洋板塊與太平洋板塊消亡邊界【答案】5.B6.D【解析】5.根據(jù)題意,大陸和海洋本質(zhì)區(qū)別之一是大陸區(qū)域比洋殼區(qū)域海拔相對較高,B對。存在時間的長短以及其上動植物的數(shù)量不是大陸與海洋的本質(zhì)差異,A錯。煤炭和石油等化石能源形成于地質(zhì)歷史時期的地質(zhì)運動,不是大陸與海洋的本質(zhì)差異,C錯。西蘭蒂亞是一個被淹沒的大陸,退潮時也在海面之下,不是被定義為大陸的條件,D錯。故選B。6.根據(jù)題意,由圖中可知太平洋板塊與印度洋板塊之間的消亡邊界經(jīng)過西蘭蒂亞洲,消亡邊界兩側(cè)的板塊做擠壓運動,因此西蘭蒂亞洲未來的面積會變小,D對,ABC錯。故選D。煤層底板即位于煤層下面的巖層,某地煤層厚度6m左右,埋藏淺。該煤層底板等高線受構(gòu)造影響明顯,圖1為該煤層底板等高線分布圖以及部分煤層氣井埋藏深度,圖2為不同部位煤層氣井排采10個月左右平均產(chǎn)水量。產(chǎn)水量與構(gòu)造形態(tài)相關(guān)。完成下面小題。7.關(guān)于井號M、井號N的位置判斷,最可信的是(

)A.M井可能位于圖1的④位置 B.N井可能位于圖1的①位置C.M井不可能位于圖1的②位置 D.N井不可能位于圖1的④位置8.圖中局部地區(qū)地表形態(tài)和煤層形態(tài)的剖面示意圖,正確的是(

)A.A B.B C.C D.D【答案】7.B8.C【解析】7.結(jié)合圖中煤層底板等高線的分布可知,①③處比兩側(cè)海拔高,由材料中煤層底板等高線受構(gòu)造影響明顯,故可推測①③處可能是背斜導致的,②處比兩側(cè)海拔低,可能是向斜導致的,④處東北處可能為一個高值區(qū),故④可能不是背斜造成的,也可能是背斜造成的。N井產(chǎn)水少,可能在背斜處,故最有可能在圖中①③處,也有可能在④處故B正確D錯誤;M井產(chǎn)水多,可能在向斜附近,故極有可能在圖中②處,不可能在①③④處,故CA錯誤。故答案選B。8.由圖中的相對位置及方向可知①在②的西北,故A錯誤;由圖中煤層地板等高線可知①②之間煤層地板等高線經(jīng)過一個低值區(qū),故B錯誤;由圖中相對位置可知①在③的西南位置故,故C正確D錯誤。故答案選C。2021年12月3日,中老鐵路全線正式開通運營。全長1679km,連接中國昆明和老撾首都萬象,設(shè)計時速為為160公里。被稱為一條“不是穿行在洞中就是穿行在空中”的鐵路。中老鐵路的開通運營標志著老撾自此邁入了鐵路運輸時代。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9.中老鐵路“不是穿行在洞中就是穿行在空中”的原因組合正確的是(

)①保證列車運行安全②山高谷深,地勢起伏大③沿線河網(wǎng)密集④沿線凍土廣布。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10.中老鐵路開通對萬象的影響(

)A.居民出行范圍擴大B.提高行政級別 C.擴大城市服務(wù)范圍 D.吸引科技人才進入11.中老鐵路開通運營當日(

)A.昆明比萬象正午太陽高度大 B.昆明比萬象日出時間晚C.昆明日出方位比萬象更靠北 D.昆明比萬象白晝時間長【答案】9.A10.C11.B【解析】9.中老鐵路地處云南西南部和老撾北部山區(qū),整體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地形起伏劇烈,山高谷深,最高點與最低點相對高差達2900米,因此設(shè)立隧道和架橋可以減小坡度,保證列車運行安全,①②正確,BC排除;當?shù)睾恿鞅姸?,因此需要不斷架橋,③正確,D排除;當?shù)鼐暥鹊?,氣溫較高,因此沒有凍土,④錯誤,A正確。故選A。10.沒有中老鐵路,萬象居民也可以利用其他交通運輸方式到達本國乃至世界各個地區(qū),A錯誤;萬象市已經(jīng)是老撾的首府,不可能隨中老鐵路的開通而提高行政服務(wù)等級,B錯誤;中老鐵路通車有利于加強萬象市與其他城市間的聯(lián)系,擴大了萬象市的輻射范圍,C正確;中老鐵路連接地區(qū)經(jīng)濟落后,科技并不發(fā)達,對科技人才吸引力不大,D錯誤。故選C。11.中老鐵路12月3日開通運營,此日太陽直射南半球,萬象緯度更低,因此正午太陽高度比昆明大,白晝時間比昆明長,A、D錯誤;昆明和萬象經(jīng)度相差不大,但昆明晝長比萬象短,因此日出時間晚,且日出方位更靠南,B正確,C錯誤。故選B。位于川西的“墨石公園”擁有長達數(shù)公里的線狀石林景觀,該地區(qū)的石林與常見的喀斯特石林不同,由砂巖在地殼內(nèi)部經(jīng)過強烈的定向壓力磨碎并重新膠結(jié)形成,隨斷裂隆升出露地表。有專家指出,“墨石公園”景觀的維持面臨潛在的風險。下圖示意“墨石公園”的線狀石林景觀。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12.與常見的喀斯特石林相比,“墨石公園”的石林(

)A.受流水溶蝕作用更強 B.受風力侵蝕作用更強C.形成受到變質(zhì)作用影響 D.形成受到巖漿活動影響13.“墨石公園”面臨的潛在風險最可能是(

)A.泥石流 B.地震 C.凍土融解 D.洪水【答案】12.C13.B【解析】12.由材料信息“墨石公園”的石林由砂巖經(jīng)過強烈的定向壓力磨碎并重新膠結(jié)形成,隨斷裂隆升出露地表”可知,說明巖石受到超高壓的作用,這是變質(zhì)作用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C正確?!澳珗@”的石林形成與流水溶蝕作用、風力侵蝕、巖漿活動關(guān)系不大,ABD錯誤。故選C。13.由于“墨石公園”的石林隨斷裂隆升出露地表,且位于川西,地質(zhì)構(gòu)造復雜,一旦發(fā)生較強烈的地震,可能導致石林被摧毀,B正確;泥石流多發(fā)生于溝谷地帶,不符合題意,A錯誤;凍土融解和洪水對“墨石公園”影響不大,CD錯誤。故選B。帽狀云是自然界的一個奇異現(xiàn)象,云彩像一頂大帽不偏不倚地“戴”在山頂上。當周圍氣流很穩(wěn)定時,就會形成帽狀云。下圖為菲律賓“馬榮火山帽狀云圖”。完成下面小題。14.菲律賓所處的板塊與其附近板塊邊界類型為(

)①歐亞板塊②太平洋板塊③生長邊界④消亡邊界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5.下圖中符合帽狀云形成原理的是(

)A.A B.B C.C D.D【答案】14.B15.C【解析】14.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菲律賓地處陸地板塊一側(cè),大陸板塊為歐亞板塊;地處歐亞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碰撞擠壓處,附近板塊邊界是消亡邊界,①④正確,②③錯誤。綜上所述,B正確,ACD錯誤。故選B。15.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帽狀云是由水汽沿山坡爬升,在山頂處成云致雨,在山頂處受下沉氣流影響,周圍氣流很穩(wěn)定,云層穩(wěn)定在山頂處而形成,因此C正確;BD是坡面氣流下沉,不易在山頂處形成云,A處高空氣氣流有利于云的擴散,ABD錯誤。故選C。2.3河流地貌的發(fā)育(河流侵蝕地貌、堆積地貌)黃河小浪底水庫位于黃河中游最后一段峽谷的出口處。自2000年小浪底水庫投入運營以來,長期保持低含沙水流下泄刷深黃河河槽,但下切速率在逐漸減弱。盡管黃河主槽持續(xù)加深,但“地上懸河”這一不利形態(tài)依然存在,下圖示意小浪底下游黃河干流某處橫剖面的高程變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1.圖示剖面所在河段最有可能(

)A.河流落差較大 B.兩岸巖性堅硬 C.地處彎道頂端 D.洪泛風險較低2.自小浪底水庫運行以來,黃河下游河道下切速率逐漸減弱,可能是由于(

)A.流量趨于平緩 B.冬季下泄水量減小 C.河床底質(zhì)粗化 D.流域水土流失嚴重3.盡管主槽深度變化較大,但“地土懸河”這一不利形態(tài)依然存在,反映出(

)A.灘槽水沙交換困難 B.灘槽高程相差懸殊C.輸沙總量不斷增加 D.灘涂泥沙黏性較強【答案】1.C2.C3.A【解析】1.由圖可知,該剖面以下切加深為主。但該地位于黃河下游,地處平原,地勢平坦,河流落差較小,A錯誤;黃河下游兩岸主要是黃河泥沙形成的沉積物,性質(zhì)疏松,B錯誤;黃河東流,在地轉(zhuǎn)偏向力作用下主槽右偏,但圖示斷面最深處靠近河流左側(cè),推測其處于彎道頂端,左側(cè)(北岸)是凹岸,彎道處水流不暢,容易洪水泛濫。C正確,D錯誤。故選C。2.由于持續(xù)沖刷,黃河河底的小顆粒物質(zhì)幾乎侵蝕殆盡,殘留的大顆粒物質(zhì)難以被沖走,因此下切速率逐漸減弱。ABD錯誤,C選項正確。故選C。3.據(jù)圖可知,灘槽高程相差并不大,B選項錯誤;小浪底建成后,下泄的徑流量、含沙量都有所減少,C選項錯誤;灘涂泥沙性質(zhì)疏松,黏性較弱,D選項錯誤;由于主槽深度加深,徑流主流被約束,更難以沖走灘涂上積累的泥沙,即灘槽水沙交換困難,A選項正確。故選A。葉圣陶先生在《記金華的雙龍洞》一文中寫道:“蜿蜒在洞頂?shù)碾p龍,一條黃龍,一條青龍。我順著他的指點看,有點兒像。其次是些石鐘乳和石筍,這是什么,那是什么……這些石鐘乳和石筍,形狀變化多端,再加上顏色各異,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觀賞?!弊x金華雙龍洞內(nèi)部景觀圖(局部),完成下面小題。4.圖示景觀屬于(

)A.峽谷地貌 B.海蝕地貌 C.冰蝕地貌 D.喀斯特地貌5.下列地貌中,與石鐘乳和石筍成因相似的是(

)A.風蝕柱 B.海蝕柱 C.沖積扇 D.雅丹地貌【答案】4.D5.C【解析】4.由材料并讀圖可知,該地有溶洞、石筍、石鐘乳等地貌類型,是喀斯特地貌景觀,D正確;峽谷地貌呈現(xiàn)V字形,是峭壁所圍住的山谷,一般由河流長時間侵蝕而形成,A錯誤;海蝕地貌分布于海岸地區(qū)的基巖景觀,B錯誤;冰蝕地貌分布于高緯度或高山地區(qū),如冰斗、冰川谷、刃脊和角峰等,C錯誤。故選D。5.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石鐘乳和石筍是溶洞內(nèi)的微地貌,是碳酸鈣沉積形成的,屬于流水沉積地貌,風蝕柱是風力侵蝕地貌,A錯誤;海蝕柱是海浪侵蝕地貌,B錯誤;沖積扇是流水沉積地貌,C正確;雅丹地貌是風力侵蝕地貌,D錯誤。故選C。河流階地是在內(nèi)外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內(nèi)力主要是地殼的升降運動,外力主要是河流下切侵蝕。河谷中枯水期出露、洪水期淹沒的部分稱為河漫灘。半坡村落即為古代先民在河谷階地上營建的相對集中的居住場所。下圖為某中緯度地區(qū)河流階地示意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6.讀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河漫灘可能發(fā)展成為新的階地 B.三級階地形成時間最早C.階地形成期間,地殼持續(xù)抬升 D.圖中古代人類活動遺跡多分布在階地7.讀圖并根據(jù)所學知識,該河流的流向及對圖中描述,正確的是(

)A.由南向北、當?shù)乜赡苁菧貛Ъ撅L氣候 B.由南向北、河漫灘適合發(fā)展種植業(yè)C.由北向南、西岸適合修建港口 D.由北向南、7月可能是當?shù)氐亩尽敬鸢浮?.C7.C【解析】6.當?shù)貧け容^穩(wěn)定、流量穩(wěn)定、海平面穩(wěn)定時,河水以側(cè)蝕為主,從而形成比較寬闊的河谷,當?shù)孛嬉驑?gòu)造運動大面積上升,或氣候變化使河水水量增加,水中泥沙減少;或海平面降低,會引起河流強烈侵蝕河床底部,造成下切現(xiàn)象,河床大幅度地降低,原先谷底的河漫灘就超出一般洪水期水面,成為階地,有幾級階地,就有過幾次這樣間歇性的地殼抬升運動,或流量增加,或海平面下降過程。由此判斷,C說法錯誤,符合題意,A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階地位置級別越高,形成時代越老,圖中三級階地最高,因此形成時間最早,B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階地上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且離水源較近,因此古代人類活動遺跡多分布在階地,D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C。7.如果該河流由南向北流,圖中顯示西側(cè)河水較深,表明當?shù)氐剞D(zhuǎn)偏向力順著河水指向左,當?shù)貏t為南半球中緯度地區(qū),南半球中緯度地區(qū)沒有溫帶季風氣候分布,河漫灘在河流汛期有可能會被淹沒,不適合發(fā)展種植業(yè),因此A、B錯誤;如果該河流由北向南,圖中顯示西側(cè)河水較深,表明當?shù)氐剞D(zhuǎn)偏向力順著河水指向右,當?shù)貏t為北半球中緯度地區(qū),7月則是當?shù)叵募荆靼兑蛩^深,不易淤積而適合修建港口,因此C正確、D錯誤。故選C。扇三角洲多發(fā)育在活動的構(gòu)造區(qū),是由鄰近高地直接推進到水體(湖或海)中的沖積扇。進積和退積是斷陷盆地處三角洲發(fā)育過程中的兩種常見沉積方式,形成的三角洲多呈扇形,前緣沉積物粒徑大小變化尤為明顯。進積表示陸源物質(zhì)供應(yīng)速率快、三角洲前緣不斷向前延伸,形成的沉積物下細上粗,退積則相反。下圖為某地扇三角洲及甲處沉積層沉積物粒徑變化示意圖。完成下列小題。8.圖中扇三角洲(

)A.水體水面上升則面積不斷擴大 B.水體水面下降則面積不斷縮小C.由扇頂?shù)缴染壉韺映练e物顆粒由小變大 D.其形成條件是河流流出山口即進入水體9.據(jù)扇三角洲前緣甲處沉積物粒徑變化特點推斷(

)①沉積過程先退積后進積 ②沉積過程先進積后退積③河流搬運能力先增強后減弱 ④河流搬運能力先減弱后增強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答案】8.D9.C【解析】8.根據(jù)材料“扇三角洲是由鄰近高地直接推進到水體(湖或海)中的沖積扇”,可知扇三角洲形成條件是河流流出山口即進入水體,D正確;水體水面上升則扇三角洲面積縮小,A錯誤;水體水面下降則扇三角洲面積擴大,B錯誤;流水堆積過程中先堆積顆粒大的,再堆積顆粒小的,由扇頂?shù)缴染壉韺映练e物顆粒由大變小,C錯誤。故選D。9.根據(jù)甲處沉積物粒徑大小的變化特點可以看出,早期沉積物粒徑自下而上是由小到大,說明三角洲前緣不斷向前延伸,河流的搬運能力不斷增強;后期沉積物粒徑自下而上是由大變小,說明是三角洲不斷后退,河流的搬運能力減弱,即沉積過程先進積后退積,河流搬運能力先增強后減弱,C②③正確。故選C。下圖為某地貌示意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10.形成圖中地表形態(tài)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風力沉積 B.風力侵蝕 C.流水沉積 D.海浪侵蝕11.從甲到乙,沉積物顆粒粒徑大小變化是下圖中的(

)A. B.C. D.【答案】10.C11.D【解析】10.根據(jù)所學知識,圖中地貌為沖積扇,是由流水堆積作用形成的,C正確;ABD錯誤。故選C。11.圖中地貌為沖積扇,是由河流攜帶泥沙在山麓地帶堆積而形成的,沉積物由流水作用從上游攜帶下來;從甲到乙,即從扇頂?shù)缴染墸魉乃俣葴p慢,搬運作用減弱,沉積作用增強,由于流水沉積物具有良好的分選性,大的顆粒先沉積,小的顆粒后沉積,沉積物的粒徑從甲到乙越來越小。綜上所述,D正確;ABC錯誤。故選D。下圖為北半球某河流面向上游的河段剖面(不同圖例表示不同堆積層),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1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該河段最有可能位于河流上游 B.該處河流的堆積地貌為沖積扇C.EHG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