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福建省寧德市博雅培文學高考語文一模試卷_第1頁
2023年福建省寧德市博雅培文學高考語文一模試卷_第2頁
2023年福建省寧德市博雅培文學高考語文一模試卷_第3頁
2023年福建省寧德市博雅培文學高考語文一模試卷_第4頁
2023年福建省寧德市博雅培文學高考語文一模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頁(共1頁)2023年福建省寧德市博雅培文學高考語文一模試卷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I(本題共1小題,17分)1.(17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①中國畫與書法具有“同源性”,即常為人們津津樂道的“書畫同源”。②首先,主要體現(xiàn)在中國繪畫與中國書法的起源和表現(xiàn)形式兩個方面。③書法隨著漢字的形成和發(fā)展而出現(xiàn)并得到可持續(xù)發(fā)展。作為獨特的漢字造型藝術形式,書法是漢字“畫”作形式的創(chuàng)意表達。眾所周知,漢字是表音、表意的文字體系,具有一定的表現(xiàn)能力與繪畫因素,早期表現(xiàn)為象形符號。從仰韶文化時期出土的彩陶及龍山文化時期出土的陶器的花紋中,不難看出,中國最古老的繪畫萌芽于象形字符化的書法,這也為中國繪畫與西洋繪畫在空間、透視、光影等方面的差異化區(qū)分,以及中國繪畫以線條藝術為表現(xiàn)核心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從書法與繪畫的發(fā)展歷程來看,兩者在美術史上曾經(jīng)有過多次融合。如魏晉南北朝時期,“六法”提出之前,書畫均為一體,“骨法用筆”概括了繪畫的特征。自此之后,繪畫與書法的差異性逐步出現(xiàn),但是繪畫對筆力的講求又讓繪畫和書法藝術融合為一體??瑫⒋笞?、飛白書等筆法在繪畫創(chuàng)作中的直接應用在成就書畫融合運用的同時,又為書法之風的形成奠定了基礎??v觀書畫發(fā)展史可見,書法與繪畫起源相通。④宗白華認為:“引書法入畫,乃成中國畫的第一特點,中國畫以書法為骨干,以詩境為靈魂,詩、書、畫同屬于一境層?!崩L畫與書法在用筆時均需要借助手臂和手腕調節(jié)比例力度,無論是筆法的露鋒、側鋒、逆鋒、順鋒、藏鋒變化,還是線條的虛實相間、疏密相映呈現(xiàn)出的層次感與不同意趣,其在筆墨運用上都具有共同的規(guī)律性,表情達意出奇相似,均以筆墨趣味體現(xiàn)精髓。⑤其次,“書畫同源”還體現(xiàn)在審美品性、意境等方面。⑥書法和繪畫均為視覺的藝術形式,除了共同使用毛筆作為書寫工具,以線條作為形象表達方式之外,在審美品性上也是相同的。劉曦林認為中國書畫均以真、善、美為審美理想。但“真”,是更主張情真、意真,并非強調形似之真。書法家、畫家有發(fā)自真心或內心深處的創(chuàng)作沖動,這種創(chuàng)作沖動摻不得半點虛假,這是決定書畫作品格調高下和感人力度的關鍵。所謂“善”,指書畫作品中主題思想和表達內容的主旨。就書法來講,是包括“文意”和強化“文意”的“書意”【注】在精神性上的共同表現(xiàn),在“文意”與“書意”的統(tǒng)一中顯示書法家的人格魅力,所以,向來有人品與書品之統(tǒng)一觀。所謂“美”,就是按照美的規(guī)律來造型。書法與繪畫的美的標準和追求幾乎相同,所忌、所病者亦極相近、相通。書法和繪畫還具有相同的藝術境界,宗白華說:“‘舞’是中國一切藝術境界的典型。中國的書法、畫法都趨向飛舞。莊嚴的建筑也有飛檐表現(xiàn)著舞姿?!睍ㄅc繪畫是深植于中國深厚的傳統(tǒng)文化土壤中的兩支花,有著共同的哲學基礎和文化基因,枝葉環(huán)繞,葉葉相同。⑦所以,“書畫同源”不僅指書法和繪畫在產(chǎn)生之初具有相通性,還體現(xiàn)在筆法、審美品性、意境等方面具有共同規(guī)律性,這也為“以書入畫”思想的提出提供了很好的理論基礎。(摘編自黃霖清《解析中國畫妙筆與書法翰墨的同源異用性》)【注】“文意”與“書意”:是書法構成的兩面,“文意”指書法的文字功能,“書意”指書法的抽象藝術,兩者構成了書法的特殊矛盾和特殊本質。無“文意”則無書法,無“書意”更無書法。材料二:①書法和中國畫都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代表。我們常說“書畫同源”,其中的“畫”指的是中國畫,“書”指的就是書法了。一個“源”字,道出了書法和中國畫兩種藝術形式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皶嬐础钡睦碚撟钤缡怯商拼鷱垙┻h提出的。②我們都知道,漢字具有象形性,不少漢字最初的樣子就是來自對物體形態(tài)的描摹,從大篆、小篆的字形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這點。例如“魚”字,篆書字形就像一條被朝上吊起的魚,身上還有魚鱗狀的線條。由此可以看出,書法和中國畫在起源上可謂“同源”。③不過,隨著漢字系統(tǒng)的發(fā)展,符號化增強,漢字的形態(tài)似乎離“畫”越來越遠,人們把注意力更多地投射到抽象的書法藝術與具象的中國繪畫藝術上,使二者在技法、審美層面上產(chǎn)生了微妙的聯(lián)系。④從技法層面上看,書法是線條的藝術,中國繪畫審美中對線條的要求也很高,因此用書法用筆入畫和用繪畫手法作書,是書畫家的一種自覺追求。元代大書法家趙孟頫作《枯木竹石圖》,并在畫上題詩:“石如飛白木如籀,寫作還于八法通。若也有人能會此,方知書畫本來同?!痹娭械摹帮w白”“籀”指書法中的飛白書和籀文。飛白書傳為蔡邕所創(chuàng),筆畫中絲絲露白,燥潤相宜,似枯筆寫就,故稱飛白書。“籀”指古代的一種篆書,以石鼓文為代表,用筆圓渾厚樸。詩中的“八法”指的是“永字八法”,即流傳廣泛的書法用筆之法。趙孟頫認為,以飛白和籀文的筆法畫石頭和樹木,以書法的筆法來畫竹,方能傳神。⑤對“書畫同源”更深層次的理解則是書法與繪畫藝術審美上的聯(lián)系。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是“和”,中國畫“以形寫神”,書法通過抽象的線條表達意境情懷,兩者終極追求都是“和”,即和諧、自然。“書,心畫也”,書法是書者情意的表達,繪畫亦如是?!皶嬐础奔缺磉_出了書與畫的天然聯(lián)系,也道出了欣賞者體味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視角。(摘編自金梅《為什么說書畫同源》)(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書、畫起源相通,書法是漢字“畫”作形式的創(chuàng)意表達,這為繪畫以線條藝術為表現(xiàn)核心奠定了良好的基礎。B.“六法”提出后,繪畫與書法的差異性逐步出現(xiàn),但諸多書法的筆法在繪畫創(chuàng)作中的直接應用成就了書畫融合。C.書法和繪畫均為視覺的藝術形式,它們在筆墨運用上都有共同規(guī)律性,都以筆墨趣味體現(xiàn)精髓,表情達意相似。D.書畫深植于中國深厚的傳統(tǒng)文化土壤中,有共同的哲學基礎和文化基因,還具有相同的藝術境界,即都趨向飛舞。(2)根據(jù)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A.書法與繪畫的美的標準和追求幾乎相同,書法有人品與書品之統(tǒng)一觀,繪畫一般也會有人品與畫品之統(tǒng)一觀。B.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中心論點都是中國畫與書法具有“同源性”,兩則材料主要論證的都是“書畫同源”的內在原因。C.趙孟頫認為,以飛白和籀文的筆法畫石頭、樹木,方能傳神,據(jù)此可推斷,只要以書入畫,就能夠創(chuàng)作出繪畫佳作。D.書法是抽象藝術,中國畫是具象藝術,盡管二者在技法、審美層面上有微妙的聯(lián)系,但書法離中國畫還是越來越遠。(3)結合材料內容,下列選項中最能支撐“書畫同源”觀點的一項是A.“繪畫是帶有裝飾意味的系統(tǒng),而文字是因循實用的要求而產(chǎn)生的?!盉.“字與畫者,雖其功一體,然其兩具端?!盋.“士人作畫,當以草隸奇字之法為之,樹如屈鐵,山似畫沙,絕去甜俗蹊徑,乃為士氣?!盌.“書法形象是一種抽象的規(guī)律形象,而繪畫的形象是自然的、具體的、寫實的形象?!保?)請簡要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行文脈絡。(5)清代鄭板橋的詩中多次提到書法和繪畫在筆法上的聯(lián)系,如“山谷寫字如畫竹,東坡畫竹如寫字。不比尋常翰墨間,蕭疏各有凌云意”。請結合材料對此詩進行簡要分析。(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1小題,18分)2.(1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1947年初夏的一封信蔣殊1947年,人民解放軍作戰(zhàn)的勝利預示著中國革命新高潮即將到來。8月,晉冀魯豫野戰(zhàn)軍第四縱隊在晉南與豫北交界兩側強渡黃河,切斷隴海路,東逼洛陽、鄭州,西叩潼關,落腳豫西展開戰(zhàn)斗。在這支部隊里,有一個叫王爭的人,來自山西省長治市沁源縣,彼時是中野四縱11旅31團作戰(zhàn)參謀。他的家鄉(xiāng)剛在兩年前結束了一場艱苦卓絕、長達兩年半的“沁源圍困戰(zhàn)”。王爭不知道,家鄉(xiāng)與親人如今是什么樣子的,也無暇顧及。自1937年參軍后,他一路向南,征戰(zhàn)在祖國遼闊的大地上。王爭不知道,這年的初夏,一封特殊的信寄到了他的家鄉(xiāng)——李元鎮(zhèn)下莊村。收信人是他的二哥王守仁。這是一封能改變王守仁一家生活狀況的信件。但令人沒想到的是,它被收信人塵封了68年。盡管日本人被趕出沁源已經(jīng)兩年,但那個初夏,家園依然殘敗,生活依舊困頓。所有的人家都殘缺不全,都在拼力維持生存。王守仁全家也一樣,饑餓,貧窮。68年后的2015年,王守仁60多歲的兒子王建民在搬家時無意間看到了這封來自舊時光的信。他的心咚咚跳著,慢慢捧起。信封上寫著:郵至沁源縣三區(qū)下莊村,交王守仁先生收,由十一旅卅一團長(寄)。輕輕打開,信紙下方雖有缺失,卻看得出沒有在什么人手中輾轉過,只有初始的折痕。信上是油印字:王老太太指示:令郎王爭同志參加我軍后,忠實于人民解放事業(yè),消滅頑偽軍英勇無比,每次戰(zhàn)爭中屢建奇功。此是貴府闔家之光榮,亦是中國人民之榮幸。此次晉南戰(zhàn)役后,全國形勢已進入反攻,我們部隊為了全國人民的徹底大翻身,挖掉總窮根,爭取自衛(wèi)戰(zhàn)爭之早日勝利,因而目前則進行短期之整訓學習本領。王爭同志在學習與生活中均很緊張,也十分高興,身體亦很健壯,希放心勿念。茲因部隊任務繁重,積極反攻,無暇分身歸里探望。俟將來打倒賣國賊以后,勝利的歸里省親或高車駟馬以迎老駕臨部隊團圓歡慶。后會有期,不再贅述。至于家庭困難,我們已函達各級政府予以解決,并希持函向各級政府要求解決為盼。此祝健康。落款是“十一旅旅長李成芳、副旅長劉豐、政委胡榮貴、主任侯良輔、參謀長王硯泉”。部隊來信,細數(shù)了王家兒郎的優(yōu)秀,但最后這句“至于家庭困難,我們已函達各級政府予以解決,并希持函向各級政府要求解決為盼”,想必是來信的目的。一定是部隊得知了王家艱難的處境,很是惦記。然前方烽火未滅,不能讓戰(zhàn)場上沖鋒陷陣的王爭分心,更不忍英雄的家人還掙扎在吃不飽肚子的困境中。信上沒有留下確切日期,但看內容知道寫于晉南戰(zhàn)役之后。晉南戰(zhàn)役始于1947年4月4日,于5月12日結束。之后,中野四縱在短暫調整后,一路南下。因此,王建民判斷,來信日期應該是1947年初夏。王爭全程參與了晉南戰(zhàn)役。尤其是其中運城西關一戰(zhàn),作為作戰(zhàn)參謀的他幾次冒險偵察,之后親自制訂出奇襲與強攻相結合的作戰(zhàn)方案,大獲全勝。王爭的父母育有6個兒子,個個英勇??箲?zhàn)歲月中,王家出糧出兵又出力。老大是村里的財糧主任,老二王守仁是民兵隊長,老三是新中國成立后沁源最早的公安局局長,老四王爭更是隨部隊一路征戰(zhàn),一路立功;老五與四哥王爭一樣,早年也是太岳軍區(qū)的一名戰(zhàn)士;抗戰(zhàn)結束后,母親又親手將老六送入軍營,追隨哥哥們參加解放戰(zhàn)爭。王建民不知道當時父親和奶奶讀到信時的心情。娘倆在燈下一字一句地讀完信,說了些什么?兒子被部隊首長如此贊譽,王老太太必然欣喜異常,至于“家庭困難”,她并未“持函向各級政府要求解決”。幾十年來,從別人口中,王建民漸漸知道了這個家庭的許多往事??箲?zhàn)時期,家中的碾子、磨盤幾乎連軸轉,這是給八路軍戰(zhàn)士供米面。王家是八路軍最信任的地方,身兼療傷、開會、聯(lián)絡等多種功能。家中住過多少傷員,王建民沒聽父親說起過,只知道30年后的1972年,父親去昆明看望四叔王爭時,時任昆明軍區(qū)副司令員的梁中玉聽說后,專門接見并宴請王守仁。他就在王家養(yǎng)過傷,得到了精心照料。王家有過太多引以為傲的事跡,但從未給孩子們講起。1947年初夏的一封信,竟然在68年之后才被后人發(fā)現(xiàn)。陳舊的信紙,捧在王建民手里,一字一句:他讀了無數(shù)次。讀過之后,他總是像當年父親與奶奶一樣,默默存進箱底。開始,他不理解父親與奶奶的處理方式,然而在讀了多次之后,他突然懂了,比起填飽肚子,當年的父親與奶奶一定更期待信中描述的場景,那就是實現(xiàn)“全國人民的徹底大翻身”后,“勝利的歸里省親或高車駟馬以迎老駕臨部隊團圓歡慶”。他沒機會目睹,卻總是在心底一遍又一遍地想象那個無比榮耀的時刻。(有刪改)(1)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和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開頭便交代了故事發(fā)生的社會背景,將讀者帶到了硝煙滾滾的戰(zhàn)爭年代,有助于讀者把握文章的內容。B.信件“能改變王守仁一家的生活狀況”,卻被“塵封了68年”,這是用了欲揚先抑的手法,引起了讀者的閱讀興趣。C.王家有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他們?yōu)閲易龀隽素暙I。孩子們參軍報國,王家還為部隊輸送糧食,救治傷員。D.文章標題詳細交代了這封信的時間,引發(fā)讀者對故事發(fā)生的時代背景進行思考,并帶著這種思考去閱讀文章。(2)關于文中這封信的相關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這封信是全文的線索,它串聯(lián)起了所有內容,表現(xiàn)了一家三代的精神境界。B.文章具體講述了這封信的封面和內容,充分顯示了歷史事件的真實性。C.王建民在發(fā)現(xiàn)這封信后,非常認同奶奶、父親的處理方法,將它繼續(xù)塵封。D.文章以一封信為切入點展現(xiàn)了戰(zhàn)爭年代的溫情,信雖然普通,但意義非凡。(3)本文整體思路清晰,層次分明。請從時間運用的這一角度結合文章內容進行簡要分析。(4)運用一個微小的事物來展現(xiàn)宏大的主題是文學創(chuàng)作的一個重要手法,本文用一封信展現(xiàn)了豐富的意蘊,請簡要概括這封信承載的意蘊。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1小題,20分)3.(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唐玄宗開元二十六年秋九月戊午,冊南詔蒙歸義為云南王。歸義之先本哀牢夷,地居姚州之西,東南接交趾,西北接吐蕃。蠻語謂王曰詔。先有六詔,兵力相埒,莫能相一,歷代因之,以分其勢。蒙舍最在南,故謂之南詔。高宗時,蒙舍細奴邏初入朝。細奴邏生邏盛,邏盛生盛邏皮,盛邏皮生皮邏閣。皮邏閣浸強大,而五詔微弱。會有破湃河蠻之功,乃賂王昱,求合六詔為一。昱為之奏請,朝廷許之,仍賜名歸義。于是以兵威脅服群蠻,不從者滅之,遂擊破吐蕃,徒居大和城。其后卒為邊患。天寶九載。楊國忠德鮮于仲通,薦為劍南節(jié)度使。仲通性褊急,失蠻夷心。故事,南詔常與妻子俱謁都督,過云南,云南太守張虔陀多所征求,南詔王閣羅鳳不應,虔陀遣人詈辱之,仍密奏其罪。閣羅鳳忿怨,是歲,發(fā)兵反,攻陷云南,殺虔陀,取夷州三十二。十載夏四月壬午,劍南節(jié)度使鮮于仲通討南詔蠻,大敗于瀘南。時仲通將兵八萬,分二道出戎、高州,至由州、靖州。南詔王閣羅鳳遣使謝罪請還所俘掠城云南而去且曰今吐蕃大兵壓境若不許我我將歸命吐蕃云南非唐有也仲通不許囚其使進軍至西洱河,與閣羅鳳戰(zhàn),軍大敗,士卒死者六萬人,仲通僅以身免。楊國忠掩其敗狀,仍敘其戰(zhàn)功。閣羅鳳斂戰(zhàn)尸筑為京觀,遂北臣于吐蕃。蠻語謂弟為“鐘”,吐蕃命閣羅鳳為贊普鐘,號曰東帝,給以金印。閣羅鳳刻碑于國門,言己不得已而叛唐,且曰:“我世世事唐,受其封賞,后世容復歸唐,當指碑以示唐使者,知吾之叛非本心也?!敝拼竽簝删┘昂幽稀⒈北該裟显t。人聞云南多瘴癘,未戰(zhàn)士卒死者十八九,莫肯應募。楊國忠遣御史分道捕人,連枷送詣軍所。舊制,百姓有勛者免征役。時調兵既多,國忠奏先取高勛。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聲振野。唐德宗貞元七年,勿鄧酋長苴夢沖潛通吐蕃,扇誘群蠻,隔絕云南使者。韋皋遣三部落總管蘇扈將兵至琵琶川。八年春二月壬寅,執(zhí)夢沖,數(shù)其罪而斬之,云南之路始通。(節(jié)選自《通鑒紀事本末?南詔歸附》)(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南詔王閣羅鳳遣使謝罪/請還所俘/掠城云南而去/且曰/今吐蕃大兵壓境若/不許我/我將歸命吐蕃/云南非唐有也/仲通不許/囚其使/B.南詔王閣羅鳳遣使謝罪/請還所俘掠/城云南而去/且曰/今吐蕃大兵壓境若/不許我/我將歸命吐蕃/云南非唐有也/仲通不許/囚其使/C.南詔王閣羅鳳遣使謝罪/請還所俘掠/城云南而去/且曰/今葉蕃大兵壓境/若不許我/我將歸命吐蕃/云南非唐有也/仲通不許/囚其使D.南詔王閣羅鳳遣使謝罪/請還所俘/掠城云南而去/且曰/今吐蕃大兵壓境/若不許我/我將歸命吐蕃/云南非唐有也/仲通不許/囚其使(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因”字為“沿襲”之意,和《過秦論》中“因遺策,南取漢中”的“因”字含義相同。B.“德”字為“感激”之意,和《諫太宗十思疏》中“德不厚而思國之理”的“德”意思不同。C.“故事”為“按照舊例”之意,和《六國論》中“下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的“故事”用法相同。D.“京觀”,古代戰(zhàn)爭,勝者為了顯示戰(zhàn)功,收集敵人的尸體,封土而成的高冢,也叫京丘。(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皮邏閣先用武力威脅便各個蠻族部落服從他的管理,然后朝廷又準許了其把六詔合而為一的請求,擊破吐蕃后移居到了大和城。B.南詔王閣羅鳳沒有答應張虔陀索求過多財物的要求,張虔陀就派人辱罵他,還秘密奏報他的罪行,結果閣羅鳳發(fā)動軍隊反叛了唐朝廷。C.楊國忠不僅推薦鮮于仲通做了劍南節(jié)度使,即使后來鮮于仲通在與南詔的戰(zhàn)爭中大敗,楊國忠仍然幫他掩蓋了失敗的情況,還給他按戰(zhàn)功評定。D.玄宗下詔招募大批士兵攻擊南詔時并未得到積極響應,楊國忠便采取強硬手段征調,致使民間哀嚎一片。(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①人聞云南多瘴癘,未戰(zhàn)士卒死者十八九,莫肯應募。②勿鄧酋長苴夢沖潛通吐蕃,扇誘群蠻,隔絕云南使者。(5)選文中南詔歸附的過程十分曲折。你認為是哪些方面的因素對南詔歸附產(chǎn)生了影響?請結合文本簡要概述。(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1小題,9分)4.(9分)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列各題。幽蘭崔涂幽植眾寧知,芬芳只暗持。自無君子佩,未是國香衰。白露沾長早,春風到每遲。不如當路草,芬馥欲何為。(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首聯(lián)寫幽蘭常生于山野、谷畔,但不因清寒而不開,不因無人而不芳,突出其芳潔不被人識的處境。B.頸聯(lián)寫幽蘭因生于山林,寒露早至,先期零落;春光晚顧,又晚得佳期,一遲一早,寫出凄慘境遇。C.尾聯(lián)寫幽蘭對自己的生存意義產(chǎn)生了疑慮與困惑:被棄擲路側,形同荒草,那么自開自芳又有何用?D.本詩詩意昂揚,氣概恢宏,寫出幽蘭幾遭侵凌卻春心不死的柔韌之質,表現(xiàn)了詩人獨立不群的情懷。(2)對于詠物詩,要不即不離,即既要與所詠之物相切合,又不能局限于所詠之物。請結合詩歌對此進行具體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5.(6分)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白《將進酒》中,“”一句寫大河之來,勢不可當;“”一句寫大河之去,勢不可回。一漲一落,形成舒卷往復的詠嘆韻律。(2)杜甫《客至》中,“,”兩句,使我們仿佛看到詩人迎客就餐、頻頻勸飲的情景,聽到詩人為酒菜欠豐盛而感到抱歉的話語。(3)賈誼《過秦論》中,“,”兩句寫秦始皇強大的軍事威懾力使北方的“胡人”不敢南下,勇士不敢動武來報仇。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1小題,11分)6.(11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近160年前,發(fā)明地鐵的英國人查爾斯?皮爾遜恐怕很難想到,一個解決交通難題的“腦洞”,竟能推廣到全球。在那個工商業(yè)急速發(fā)展的年代,大量人口涌入倫敦市中心,滿街的馬車將城市圍得①______,于是地鐵作為一個大膽的建議被提了出來。歷經(jīng)多年的論證,政府終于批準了世界上第一條地鐵的建設。地鐵通車當天就有4萬多名乘客②______,來體驗這種新奇的交通方式。在此之后,地鐵更是以③_____的速度推進城市化的進程,重塑城市的面貌和市民的生活。對中國人而言,四通八達的地鐵更是現(xiàn)代化的重要標志。20世紀60年代,中國第一條地鐵在北京通車,轟隆向前的不僅是新技術產(chǎn)生的美好生活,還寓意著穿行首都地下的儀式感。幾十年后,當中國企業(yè)走出國門承建他國城市的地鐵,當制造、使用盾構機成為中國人的“看家本領”,當中國制造成為高品質地鐵設備的代名詞,作為一種新技術想象的地鐵持續(xù)散發(fā)著無窮的魅力。(1)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shù)某烧Z。(2)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請進行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缮倭吭鰟h詞語,不得改變原意。(3)文中畫橫線的句子運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它的表達效果。(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1小題,9分)7.(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每次想吃垃圾食品的時候,腦子里總會有另一個聲音在不斷地提醒:少吃點,這些都是垃圾食品!有時候不禁想問:“為什么垃圾食品都這么好吃?”①?垃圾食品是僅僅提供一些熱量,別無其他營養(yǎng)素的食物;或是提供超過人體所需要的營養(yǎng),從而變成多余成分的食品。一般來說,垃圾食品包括:油炸類食品、加工類肉食品、冷凍甜品類食品、燒烤類食品……為什么說它們是垃圾食品?以漢堡為例,制作漢堡胚的精面粉屬于簡單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進入消化系統(tǒng)后,會導致體內血糖濃度在短時間內飆升,人體分泌大量的胰島素。雖然血糖水平會很快降下來,但長此以往,身體就會逐漸喪失對胰島素做出正確反應的能力,引發(fā)胰島素分泌不足。漢堡中的沙拉醬就是脂肪,油炸肉類更是脂肪大戶,還要加上芝士,這樣一來,一個漢堡的脂肪含量就太高了。大家為什么這么喜歡吃垃圾食品呢?因為我們骨子里就喜歡這些食物,這是我們與生俱來的特質。②,別說是幾百年前了,放在幾十年前,那也都是好東西!人類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如何獲得足夠的能量活下去,為此我們的腸胃更喜歡高能量食物。有了這樣的天賦,我們可以用最少的食物獲得最多的能量,然后生存、繁衍下去。所以喜歡吃“垃圾食品”,其實是人類進化的結果;喜歡吃“垃圾食品”,不是因為貪嘴,而是。這個基因,讓我們的祖先在惡劣的年代生存下來,卻讓我們在這個食物充裕的世界中無限發(fā)胖?。?)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2)假如你有一個特別喜歡吃燒烤類、油炸類等重口味食物的朋友,你將如何勸說他呢?請結合材料寫一段話,不超過70個字。四、寫作(60分)8.(60分)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梁啟超曾告訴兒子“學習不必太求猛進,像裝罐頭樣子,塞得越多越急,不見得便會受益”,而鋼琴大師郎朗的父親郎國任認為要“讓孩子成長得快一些、再快一些”。其實,每個人的成人成才經(jīng)歷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人的成人成才方式也是不盡相同的?,F(xiàn)實生活中,有許多類似的現(xiàn)象。如高考志愿填報了所謂的熱門專業(yè),忽視了自己的興趣和長遠職業(yè)規(guī)劃;如看見他人穿一件很有特色的衣服,自己也去買一件類似的衣服,結果發(fā)現(xiàn)不過如此甚至大失所望……以上材料對當代青年頗具啟示意義。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xiàn)你的感悟與思考。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年福建省寧德市博雅培文學高考語文一模試卷·答案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I(本題共1小題,17分)1.(17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①中國畫與書法具有“同源性”,即常為人們津津樂道的“書畫同源”。②首先,主要體現(xiàn)在中國繪畫與中國書法的起源和表現(xiàn)形式兩個方面。③書法隨著漢字的形成和發(fā)展而出現(xiàn)并得到可持續(xù)發(fā)展。作為獨特的漢字造型藝術形式,書法是漢字“畫”作形式的創(chuàng)意表達。眾所周知,漢字是表音、表意的文字體系,具有一定的表現(xiàn)能力與繪畫因素,早期表現(xiàn)為象形符號。從仰韶文化時期出土的彩陶及龍山文化時期出土的陶器的花紋中,不難看出,中國最古老的繪畫萌芽于象形字符化的書法,這也為中國繪畫與西洋繪畫在空間、透視、光影等方面的差異化區(qū)分,以及中國繪畫以線條藝術為表現(xiàn)核心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從書法與繪畫的發(fā)展歷程來看,兩者在美術史上曾經(jīng)有過多次融合。如魏晉南北朝時期,“六法”提出之前,書畫均為一體,“骨法用筆”概括了繪畫的特征。自此之后,繪畫與書法的差異性逐步出現(xiàn),但是繪畫對筆力的講求又讓繪畫和書法藝術融合為一體。楷書、大篆、飛白書等筆法在繪畫創(chuàng)作中的直接應用在成就書畫融合運用的同時,又為書法之風的形成奠定了基礎??v觀書畫發(fā)展史可見,書法與繪畫起源相通。④宗白華認為:“引書法入畫,乃成中國畫的第一特點,中國畫以書法為骨干,以詩境為靈魂,詩、書、畫同屬于一境層?!崩L畫與書法在用筆時均需要借助手臂和手腕調節(jié)比例力度,無論是筆法的露鋒、側鋒、逆鋒、順鋒、藏鋒變化,還是線條的虛實相間、疏密相映呈現(xiàn)出的層次感與不同意趣,其在筆墨運用上都具有共同的規(guī)律性,表情達意出奇相似,均以筆墨趣味體現(xiàn)精髓。⑤其次,“書畫同源”還體現(xiàn)在審美品性、意境等方面。⑥書法和繪畫均為視覺的藝術形式,除了共同使用毛筆作為書寫工具,以線條作為形象表達方式之外,在審美品性上也是相同的。劉曦林認為中國書畫均以真、善、美為審美理想。但“真”,是更主張情真、意真,并非強調形似之真。書法家、畫家有發(fā)自真心或內心深處的創(chuàng)作沖動,這種創(chuàng)作沖動摻不得半點虛假,這是決定書畫作品格調高下和感人力度的關鍵。所謂“善”,指書畫作品中主題思想和表達內容的主旨。就書法來講,是包括“文意”和強化“文意”的“書意”【注】在精神性上的共同表現(xiàn),在“文意”與“書意”的統(tǒng)一中顯示書法家的人格魅力,所以,向來有人品與書品之統(tǒng)一觀。所謂“美”,就是按照美的規(guī)律來造型。書法與繪畫的美的標準和追求幾乎相同,所忌、所病者亦極相近、相通。書法和繪畫還具有相同的藝術境界,宗白華說:“‘舞’是中國一切藝術境界的典型。中國的書法、畫法都趨向飛舞。莊嚴的建筑也有飛檐表現(xiàn)著舞姿?!睍ㄅc繪畫是深植于中國深厚的傳統(tǒng)文化土壤中的兩支花,有著共同的哲學基礎和文化基因,枝葉環(huán)繞,葉葉相同。⑦所以,“書畫同源”不僅指書法和繪畫在產(chǎn)生之初具有相通性,還體現(xiàn)在筆法、審美品性、意境等方面具有共同規(guī)律性,這也為“以書入畫”思想的提出提供了很好的理論基礎。(摘編自黃霖清《解析中國畫妙筆與書法翰墨的同源異用性》)【注】“文意”與“書意”:是書法構成的兩面,“文意”指書法的文字功能,“書意”指書法的抽象藝術,兩者構成了書法的特殊矛盾和特殊本質。無“文意”則無書法,無“書意”更無書法。材料二:①書法和中國畫都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代表。我們常說“書畫同源”,其中的“畫”指的是中國畫,“書”指的就是書法了。一個“源”字,道出了書法和中國畫兩種藝術形式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皶嬐础钡睦碚撟钤缡怯商拼鷱垙┻h提出的。②我們都知道,漢字具有象形性,不少漢字最初的樣子就是來自對物體形態(tài)的描摹,從大篆、小篆的字形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這點。例如“魚”字,篆書字形就像一條被朝上吊起的魚,身上還有魚鱗狀的線條。由此可以看出,書法和中國畫在起源上可謂“同源”。③不過,隨著漢字系統(tǒng)的發(fā)展,符號化增強,漢字的形態(tài)似乎離“畫”越來越遠,人們把注意力更多地投射到抽象的書法藝術與具象的中國繪畫藝術上,使二者在技法、審美層面上產(chǎn)生了微妙的聯(lián)系。④從技法層面上看,書法是線條的藝術,中國繪畫審美中對線條的要求也很高,因此用書法用筆入畫和用繪畫手法作書,是書畫家的一種自覺追求。元代大書法家趙孟頫作《枯木竹石圖》,并在畫上題詩:“石如飛白木如籀,寫作還于八法通。若也有人能會此,方知書畫本來同?!痹娭械摹帮w白”“籀”指書法中的飛白書和籀文。飛白書傳為蔡邕所創(chuàng),筆畫中絲絲露白,燥潤相宜,似枯筆寫就,故稱飛白書?!棒Α敝腹糯囊环N篆書,以石鼓文為代表,用筆圓渾厚樸。詩中的“八法”指的是“永字八法”,即流傳廣泛的書法用筆之法。趙孟頫認為,以飛白和籀文的筆法畫石頭和樹木,以書法的筆法來畫竹,方能傳神。⑤對“書畫同源”更深層次的理解則是書法與繪畫藝術審美上的聯(lián)系。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是“和”,中國畫“以形寫神”,書法通過抽象的線條表達意境情懷,兩者終極追求都是“和”,即和諧、自然?!皶?,心畫也”,書法是書者情意的表達,繪畫亦如是?!皶嬐础奔缺磉_出了書與畫的天然聯(lián)系,也道出了欣賞者體味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視角。(摘編自金梅《為什么說書畫同源》)(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A.書、畫起源相通,書法是漢字“畫”作形式的創(chuàng)意表達,這為繪畫以線條藝術為表現(xiàn)核心奠定了良好的基礎。B.“六法”提出后,繪畫與書法的差異性逐步出現(xiàn),但諸多書法的筆法在繪畫創(chuàng)作中的直接應用成就了書畫融合。C.書法和繪畫均為視覺的藝術形式,它們在筆墨運用上都有共同規(guī)律性,都以筆墨趣味體現(xiàn)精髓,表情達意相似。D.書畫深植于中國深厚的傳統(tǒng)文化土壤中,有共同的哲學基礎和文化基因,還具有相同的藝術境界,即都趨向飛舞。(2)根據(jù)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AA.書法與繪畫的美的標準和追求幾乎相同,書法有人品與書品之統(tǒng)一觀,繪畫一般也會有人品與畫品之統(tǒng)一觀。B.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中心論點都是中國畫與書法具有“同源性”,兩則材料主要論證的都是“書畫同源”的內在原因。C.趙孟頫認為,以飛白和籀文的筆法畫石頭、樹木,方能傳神,據(jù)此可推斷,只要以書入畫,就能夠創(chuàng)作出繪畫佳作。D.書法是抽象藝術,中國畫是具象藝術,盡管二者在技法、審美層面上有微妙的聯(lián)系,但書法離中國畫還是越來越遠。(3)結合材料內容,下列選項中最能支撐“書畫同源”觀點的一項是CA.“繪畫是帶有裝飾意味的系統(tǒng),而文字是因循實用的要求而產(chǎn)生的?!盉.“字與畫者,雖其功一體,然其兩具端?!盋.“士人作畫,當以草隸奇字之法為之,樹如屈鐵,山似畫沙,絕去甜俗蹊徑,乃為士氣?!盌.“書法形象是一種抽象的規(guī)律形象,而繪畫的形象是自然的、具體的、寫實的形象?!保?)請簡要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行文脈絡。(5)清代鄭板橋的詩中多次提到書法和繪畫在筆法上的聯(lián)系,如“山谷寫字如畫竹,東坡畫竹如寫字。不比尋常翰墨間,蕭疏各有凌云意”。請結合材料對此詩進行簡要分析?!痉治觥浚?)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題時要整體把握材料內容,結合相關語境分析各個選項表述的正誤,作出正確的選擇。(2)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題時要讀懂材料,仔細比對各個選項的說法,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3)本題考查學生對相關說法能否支撐相關觀點的辨析能力。答題時要讀懂題干要求,明確相關材料的觀點,然后仔細比對各個選項,作出正確的選擇。(4)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行文脈絡的分析能力。答題時要通讀題干涉及的文本,理清文章的層次關系,結合具體內容進行分析。(5)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篩選和概括能力。答題時要讀懂材料,找出與題干相關的內容,用簡潔的語言進行概括?!窘獯稹浚?)A.“書法是漢字‘畫’作形式的創(chuàng)意表達,這為……”錯誤?!盀槔L畫以線條藝術為表現(xiàn)核心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的是“中國最古老的繪畫萌芽于象形字符化的書法”。故選:A。(2)A.正確。B.“兩則材料主要論證的都是‘書畫同源’的內在原因”錯誤。材料一主要論證的是“書畫同源”的體現(xiàn)。C.“只要以書入畫,就能夠創(chuàng)作出繪畫佳作”錯誤。“以飛白和籀文的筆法畫石頭、樹木”是必要條件,不是充要條件,選項的說法過于絕對。D.“書法離中國畫還是越來越遠”錯誤。兩則材料都論述了書畫同源,它們“是深植于中國深厚的傳統(tǒng)文化土壤中的兩支花,有著共同的哲學基礎和文化基因,枝葉環(huán)繞,葉葉相同”“不過,隨著漢字系統(tǒng)的發(fā)展,符號化增強,漢字的形態(tài)似乎離‘畫’越來越遠”,并沒有說書法離中國畫越來越遠,選項于文無據(jù)。故選:A。(3)A、B、D三項都是在論證“書畫異質”,不能支撐“書畫同源”觀點。故選:C。(4)材料一共有七段。第一段,由“中國畫與書法具有‘同源性’,即常為人們津津樂道的‘書畫同源’”可知,直接提出中國畫與書法具有“同源性”這一論點。第二到六段,由“首先,主要體現(xiàn)在中國繪畫與中國書法的起源和表現(xiàn)形式兩個方面”“其次,‘書畫同源’還體現(xiàn)在審美品性、意境等方面”可知,從中國繪畫與中國書法的起源和表現(xiàn)形式以及審美品性、意境兩個方面進行論證。第七段,由“所以,‘書畫同源’不僅指書法和繪畫在產(chǎn)生之初具有相通性,還體現(xiàn)在筆法、審美品性、意境等方面具有共同規(guī)律性,這也為‘以書入畫’思想的提出提供了很好的理論基礎”可知,最后進行總結。材料二共有五段。第一、二段,由“書法和中國畫都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代表……‘書畫同源’的理論最早是由唐代張彥遠提出的”“由此可以看出,書法和中國畫在起源上可謂‘同源’”可知,提出“書畫同源”這一論點;第三段,由“二者在技法、審美層面上產(chǎn)生了微妙的聯(lián)系”“從技法層面上看,書法是線條的藝術……”“對‘書畫同源’更深層次的理解則是書法與繪畫藝術審美上的聯(lián)系”可知,從中國繪畫與中國書法的技法層面和審美層面進行論證。(5)“山谷寫字如畫竹,東坡畫竹如寫字”意思是山谷寫字就像畫竹一樣,即以畫竹法作書;東坡畫竹就好像寫字一樣,即以書法畫竹;“從技法層面上看,書法是線條的藝術,中國繪畫審美中對線條的要求也很高,因此用書法用筆入畫和用繪畫手法作書,是書畫家的一種自覺追求”,中國繪畫與書法具有“同源性”,在筆墨運用上都具有共同的規(guī)律性,都是線條的藝術,用書法用筆入畫和用繪畫手法作書是書畫家的一種自覺追求。“不比尋常翰墨間,蕭疏各有凌云意”,是說山谷的字、蘇東坡的畫看上去似乎稀稀落落的,但字里行間、形象勾勒中都表達了作者不同的高遠的志向?!皶ê屠L畫均為視覺的藝術形式,除了共同使用毛筆作為書寫工具,以線條作為形象表達方式之外,在審美品性上也是相同的”“中國畫‘以形寫神’,書法通過抽象的線條表達意境情懷,兩者終極追求都是‘和’,即和諧、自然?!畷漠嬕病?,書法是書者情意的表達,繪畫亦如是。‘書畫同源’既表達出了書與畫的天然聯(lián)系,也道出了欣賞者體味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視角”,法和繪畫在審美品性、意境、藝術審美等方面也是相同的,中國繪畫“以形寫神”,書法通過抽象的線條表達意境情懷,書法是書者情意的表達,繪畫亦如是。答案:(1)A(2)A(3)C(4)材料一:首先,提出中國畫與書法具有“同源性”這一論點;接著,從中國繪畫與中國書法的起源和表現(xiàn)形式以及審美品性、意境兩個方面進行論證;最后總結。材料二:首先,提出“書畫同源”這一論點;接著,從中國繪畫與中國書法的技法層面和審美層面進行論證。(5)①“山谷寫字如畫竹,東坡畫竹如寫字”是說山谷以畫竹法作書,蘇東坡以書法畫竹。中國繪畫與書法具有“同源性”,在筆墨運用上都具有共同的規(guī)律性,都是線條的藝術,用書法用筆入畫和用繪畫手法作書是書畫家的一種自覺追求。②“不比尋常翰墨間,蕭疏各有凌云意”是說山谷的字、蘇東坡的畫看上去似乎稀稀落落的,但字里行間、形象勾勒中都表達了作者不同的高遠的志向。書法和繪畫在審美品性、意境、藝術審美等方面也是相同的,中國繪畫“以形寫神”,書法通過抽象的線條表達意境情懷,書法是書者情意的表達,繪畫亦如是。(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1小題,18分)2.(1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1947年初夏的一封信蔣殊1947年,人民解放軍作戰(zhàn)的勝利預示著中國革命新高潮即將到來。8月,晉冀魯豫野戰(zhàn)軍第四縱隊在晉南與豫北交界兩側強渡黃河,切斷隴海路,東逼洛陽、鄭州,西叩潼關,落腳豫西展開戰(zhàn)斗。在這支部隊里,有一個叫王爭的人,來自山西省長治市沁源縣,彼時是中野四縱11旅31團作戰(zhàn)參謀。他的家鄉(xiāng)剛在兩年前結束了一場艱苦卓絕、長達兩年半的“沁源圍困戰(zhàn)”。王爭不知道,家鄉(xiāng)與親人如今是什么樣子的,也無暇顧及。自1937年參軍后,他一路向南,征戰(zhàn)在祖國遼闊的大地上。王爭不知道,這年的初夏,一封特殊的信寄到了他的家鄉(xiāng)——李元鎮(zhèn)下莊村。收信人是他的二哥王守仁。這是一封能改變王守仁一家生活狀況的信件。但令人沒想到的是,它被收信人塵封了68年。盡管日本人被趕出沁源已經(jīng)兩年,但那個初夏,家園依然殘敗,生活依舊困頓。所有的人家都殘缺不全,都在拼力維持生存。王守仁全家也一樣,饑餓,貧窮。68年后的2015年,王守仁60多歲的兒子王建民在搬家時無意間看到了這封來自舊時光的信。他的心咚咚跳著,慢慢捧起。信封上寫著:郵至沁源縣三區(qū)下莊村,交王守仁先生收,由十一旅卅一團長(寄)。輕輕打開,信紙下方雖有缺失,卻看得出沒有在什么人手中輾轉過,只有初始的折痕。信上是油印字:王老太太指示:令郎王爭同志參加我軍后,忠實于人民解放事業(yè),消滅頑偽軍英勇無比,每次戰(zhàn)爭中屢建奇功。此是貴府闔家之光榮,亦是中國人民之榮幸。此次晉南戰(zhàn)役后,全國形勢已進入反攻,我們部隊為了全國人民的徹底大翻身,挖掉總窮根,爭取自衛(wèi)戰(zhàn)爭之早日勝利,因而目前則進行短期之整訓學習本領。王爭同志在學習與生活中均很緊張,也十分高興,身體亦很健壯,希放心勿念。茲因部隊任務繁重,積極反攻,無暇分身歸里探望。俟將來打倒賣國賊以后,勝利的歸里省親或高車駟馬以迎老駕臨部隊團圓歡慶。后會有期,不再贅述。至于家庭困難,我們已函達各級政府予以解決,并希持函向各級政府要求解決為盼。此祝健康。落款是“十一旅旅長李成芳、副旅長劉豐、政委胡榮貴、主任侯良輔、參謀長王硯泉”。部隊來信,細數(shù)了王家兒郎的優(yōu)秀,但最后這句“至于家庭困難,我們已函達各級政府予以解決,并希持函向各級政府要求解決為盼”,想必是來信的目的。一定是部隊得知了王家艱難的處境,很是惦記。然前方烽火未滅,不能讓戰(zhàn)場上沖鋒陷陣的王爭分心,更不忍英雄的家人還掙扎在吃不飽肚子的困境中。信上沒有留下確切日期,但看內容知道寫于晉南戰(zhàn)役之后。晉南戰(zhàn)役始于1947年4月4日,于5月12日結束。之后,中野四縱在短暫調整后,一路南下。因此,王建民判斷,來信日期應該是1947年初夏。王爭全程參與了晉南戰(zhàn)役。尤其是其中運城西關一戰(zhàn),作為作戰(zhàn)參謀的他幾次冒險偵察,之后親自制訂出奇襲與強攻相結合的作戰(zhàn)方案,大獲全勝。王爭的父母育有6個兒子,個個英勇??箲?zhàn)歲月中,王家出糧出兵又出力。老大是村里的財糧主任,老二王守仁是民兵隊長,老三是新中國成立后沁源最早的公安局局長,老四王爭更是隨部隊一路征戰(zhàn),一路立功;老五與四哥王爭一樣,早年也是太岳軍區(qū)的一名戰(zhàn)士;抗戰(zhàn)結束后,母親又親手將老六送入軍營,追隨哥哥們參加解放戰(zhàn)爭。王建民不知道當時父親和奶奶讀到信時的心情。娘倆在燈下一字一句地讀完信,說了些什么?兒子被部隊首長如此贊譽,王老太太必然欣喜異常,至于“家庭困難”,她并未“持函向各級政府要求解決”。幾十年來,從別人口中,王建民漸漸知道了這個家庭的許多往事??箲?zhàn)時期,家中的碾子、磨盤幾乎連軸轉,這是給八路軍戰(zhàn)士供米面。王家是八路軍最信任的地方,身兼療傷、開會、聯(lián)絡等多種功能。家中住過多少傷員,王建民沒聽父親說起過,只知道30年后的1972年,父親去昆明看望四叔王爭時,時任昆明軍區(qū)副司令員的梁中玉聽說后,專門接見并宴請王守仁。他就在王家養(yǎng)過傷,得到了精心照料。王家有過太多引以為傲的事跡,但從未給孩子們講起。1947年初夏的一封信,竟然在68年之后才被后人發(fā)現(xiàn)。陳舊的信紙,捧在王建民手里,一字一句:他讀了無數(shù)次。讀過之后,他總是像當年父親與奶奶一樣,默默存進箱底。開始,他不理解父親與奶奶的處理方式,然而在讀了多次之后,他突然懂了,比起填飽肚子,當年的父親與奶奶一定更期待信中描述的場景,那就是實現(xiàn)“全國人民的徹底大翻身”后,“勝利的歸里省親或高車駟馬以迎老駕臨部隊團圓歡慶”。他沒機會目睹,卻總是在心底一遍又一遍地想象那個無比榮耀的時刻。(有刪改)(1)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和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BA.文章開頭便交代了故事發(fā)生的社會背景,將讀者帶到了硝煙滾滾的戰(zhàn)爭年代,有助于讀者把握文章的內容。B.信件“能改變王守仁一家的生活狀況”,卻被“塵封了68年”,這是用了欲揚先抑的手法,引起了讀者的閱讀興趣。C.王家有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他們?yōu)閲易龀隽素暙I。孩子們參軍報國,王家還為部隊輸送糧食,救治傷員。D.文章標題詳細交代了這封信的時間,引發(fā)讀者對故事發(fā)生的時代背景進行思考,并帶著這種思考去閱讀文章。(2)關于文中這封信的相關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CA.這封信是全文的線索,它串聯(lián)起了所有內容,表現(xiàn)了一家三代的精神境界。B.文章具體講述了這封信的封面和內容,充分顯示了歷史事件的真實性。C.王建民在發(fā)現(xiàn)這封信后,非常認同奶奶、父親的處理方法,將它繼續(xù)塵封。D.文章以一封信為切入點展現(xiàn)了戰(zhàn)爭年代的溫情,信雖然普通,但意義非凡。(3)本文整體思路清晰,層次分明。請從時間運用的這一角度結合文章內容進行簡要分析。(4)運用一個微小的事物來展現(xiàn)宏大的主題是文學創(chuàng)作的一個重要手法,本文用一封信展現(xiàn)了豐富的意蘊,請簡要概括這封信承載的意蘊?!痉治觥浚?)本題考查學生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能力,答題時要整體把握小說內容,結合相關語境分析各個選項表述的正誤,作出正確的選擇。(2)本題考查學生對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能力。答題時要讀懂題干涉及的部分,仔細比對各個選項,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3)本題考查學生對小說思路的分析能力。答題時要通讀文本,根據(jù)題干的提示,結合具體內容進行分析。(4)本題考查學生對小說中關鍵形象承載的意蘊的分析能力。答題時要讀懂文本,結合文本具體內容進行分析?!窘獯稹浚?)B.“這是用了欲揚先抑的手法”錯誤,這封信“能改變王守仁一家的生活狀況”,卻被“塵封了68年”,這里面包含著一個懸念——“為什么被塵封”,作者是利用這個懸念來激發(fā)讀者閱讀興趣的,而不是“用了欲揚先抑的手法”。故選:B。(2)C.“非常認同奶奶、父親的處理方法”錯誤,根據(jù)原文“開始,他不理解父親與奶奶的處理方式,然而在讀了多次之后,他突然懂了,比起填飽肚子,當年的父親與奶奶一定更期待信中描述的場景,那就是實現(xiàn)‘全國人民的徹底大翻身’后,‘勝利的歸里省親或高車駟馬以迎老駕臨部隊團圓歡慶’”可知,開始,他不理解父親與奶奶的處理方式。故選:C。(3)根據(jù)原文“1947年……8月……68年后的2015年,王守仁60多歲的兒子王建民在搬家時無意間看到了這封來自舊時光的信”可知,“1947年”“8月”到“68年后的2015年”,這一部分內容為一個層次,引出這封信。根據(jù)原文“68年后的2015年……晉南戰(zhàn)役始于1947年4月4日,于5月12日結束。之后,中野四縱在短暫調整后,一路南下。因此,王建民判斷,來信日期應該是1947年初夏。王爭全程參與了晉南戰(zhàn)役”可知,“68年后的2015年”到“1947年初夏的一封信,竟然在68年之后才被后人發(fā)現(xiàn)”,這一部分內容為一個層次,詳細交代這封信的內容。根據(jù)原文“1947年初夏的一封信,竟然在68年之后才被后人發(fā)現(xiàn)。陳舊的信紙,捧在王建民手里,一字一句:他讀了無數(shù)次。讀過之后,他總是像當年父親與奶奶一樣,默默存進箱底”可知,“1947年初夏的一封信,竟然在68年之后才被后人發(fā)現(xiàn)”之后為一個層次,交代王建民對這封信的認識和態(tài)度。綜上所述,本文寫明了大量的具體時間,這些標志性的時間,使文章思路清晰,層次分明。(4)根據(jù)原文“王老太太指示……落款是‘十一旅旅長李成芳、副旅長劉豐、政委胡榮貴、主任侯良輔、參謀長王硯泉’”可知,這封信承載著軍隊對軍屬的關心和照顧之情,表現(xiàn)了軍民魚水情深。根據(jù)原文“開始,他不理解父親與奶奶的處理方式,然而在讀了多次之后,他突然懂了,比起填飽肚子,當年的父親與奶奶一定更期待信中描述的場景,那就是實現(xiàn)‘全國人民的徹底大翻身’后,‘勝利的歸里省親或高車駟馬以迎老駕臨部隊團圓歡慶’。他沒機會目睹,卻總是在心底一遍又一遍地想象那個無比榮耀的時刻”可知,這封信承載著軍屬后代對前輩的理解之情,以及對擁軍、愛軍精神的傳承。根據(jù)原文“部隊來信,細數(shù)了王家兒郎的優(yōu)秀……然前方烽火未滅,不能讓戰(zhàn)場上沖鋒陷陣的王爭分心,更不忍英雄的家人還掙扎在吃不飽肚子的困境中”“王建民不知道當時父親和奶奶讀到信時的心情……至于‘家庭困難’,她并未‘持函向各級政府要求解決’”“他沒機會目睹,卻總是在心底一遍又一遍地想象那個無比榮耀的時刻”可知,這封信承載著作者對軍隊和百姓的贊美之情,也表現(xiàn)了銘記歷史、不忘過去的主題。答案:(1)B(2)C(3)①本文寫明了大量的具體時間,這些標志性的時間使文章思路清晰,層次分明。②“1947年”“8月”到“68年后的2015年”,這一部分內容為一個層次,引出這封信。③“68年后的2015年”到“1947年初夏的一封信,竟然在68年之后才被后人發(fā)現(xiàn)”,這一部分內容為一個層次,詳細交代這封信的內容。④“1947年初夏的一封信,竟然在68年之后才被后人發(fā)現(xiàn)”之后為一個層次,交代王建民對這封信的認識和態(tài)度。(4)①這封信承載著軍隊對軍屬的關心和照顧之情,表現(xiàn)了軍民魚水情深。②這封信承載著軍屬后代對前輩的理解之情,以及對擁軍、愛軍精神的傳承。③這封信承載著作者對軍隊和百姓的贊美之情,也表現(xiàn)了銘記歷史、不忘過去的主題。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1小題,20分)3.(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唐玄宗開元二十六年秋九月戊午,冊南詔蒙歸義為云南王。歸義之先本哀牢夷,地居姚州之西,東南接交趾,西北接吐蕃。蠻語謂王曰詔。先有六詔,兵力相埒,莫能相一,歷代因之,以分其勢。蒙舍最在南,故謂之南詔。高宗時,蒙舍細奴邏初入朝。細奴邏生邏盛,邏盛生盛邏皮,盛邏皮生皮邏閣。皮邏閣浸強大,而五詔微弱。會有破湃河蠻之功,乃賂王昱,求合六詔為一。昱為之奏請,朝廷許之,仍賜名歸義。于是以兵威脅服群蠻,不從者滅之,遂擊破吐蕃,徒居大和城。其后卒為邊患。天寶九載。楊國忠德鮮于仲通,薦為劍南節(jié)度使。仲通性褊急,失蠻夷心。故事,南詔常與妻子俱謁都督,過云南,云南太守張虔陀多所征求,南詔王閣羅鳳不應,虔陀遣人詈辱之,仍密奏其罪。閣羅鳳忿怨,是歲,發(fā)兵反,攻陷云南,殺虔陀,取夷州三十二。十載夏四月壬午,劍南節(jié)度使鮮于仲通討南詔蠻,大敗于瀘南。時仲通將兵八萬,分二道出戎、高州,至由州、靖州。南詔王閣羅鳳遣使謝罪請還所俘掠城云南而去且曰今吐蕃大兵壓境若不許我我將歸命吐蕃云南非唐有也仲通不許囚其使進軍至西洱河,與閣羅鳳戰(zhàn),軍大敗,士卒死者六萬人,仲通僅以身免。楊國忠掩其敗狀,仍敘其戰(zhàn)功。閣羅鳳斂戰(zhàn)尸筑為京觀,遂北臣于吐蕃。蠻語謂弟為“鐘”,吐蕃命閣羅鳳為贊普鐘,號曰東帝,給以金印。閣羅鳳刻碑于國門,言己不得已而叛唐,且曰:“我世世事唐,受其封賞,后世容復歸唐,當指碑以示唐使者,知吾之叛非本心也。”制大暮兩京及河南、北兵以擊南詔。人聞云南多瘴癘,未戰(zhàn)士卒死者十八九,莫肯應募。楊國忠遣御史分道捕人,連枷送詣軍所。舊制,百姓有勛者免征役。時調兵既多,國忠奏先取高勛。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聲振野。唐德宗貞元七年,勿鄧酋長苴夢沖潛通吐蕃,扇誘群蠻,隔絕云南使者。韋皋遣三部落總管蘇扈將兵至琵琶川。八年春二月壬寅,執(zhí)夢沖,數(shù)其罪而斬之,云南之路始通。(節(jié)選自《通鑒紀事本末?南詔歸附》)(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CA.南詔王閣羅鳳遣使謝罪/請還所俘/掠城云南而去/且曰/今吐蕃大兵壓境若/不許我/我將歸命吐蕃/云南非唐有也/仲通不許/囚其使/B.南詔王閣羅鳳遣使謝罪/請還所俘掠/城云南而去/且曰/今吐蕃大兵壓境若/不許我/我將歸命吐蕃/云南非唐有也/仲通不許/囚其使/C.南詔王閣羅鳳遣使謝罪/請還所俘掠/城云南而去/且曰/今葉蕃大兵壓境/若不許我/我將歸命吐蕃/云南非唐有也/仲通不許/囚其使D.南詔王閣羅鳳遣使謝罪/請還所俘/掠城云南而去/且曰/今吐蕃大兵壓境/若不許我/我將歸命吐蕃/云南非唐有也/仲通不許/囚其使(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CA.“因”字為“沿襲”之意,和《過秦論》中“因遺策,南取漢中”的“因”字含義相同。B.“德”字為“感激”之意,和《諫太宗十思疏》中“德不厚而思國之理”的“德”意思不同。C.“故事”為“按照舊例”之意,和《六國論》中“下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的“故事”用法相同。D.“京觀”,古代戰(zhàn)爭,勝者為了顯示戰(zhàn)功,收集敵人的尸體,封土而成的高冢,也叫京丘。(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A.皮邏閣先用武力威脅便各個蠻族部落服從他的管理,然后朝廷又準許了其把六詔合而為一的請求,擊破吐蕃后移居到了大和城。B.南詔王閣羅鳳沒有答應張虔陀索求過多財物的要求,張虔陀就派人辱罵他,還秘密奏報他的罪行,結果閣羅鳳發(fā)動軍隊反叛了唐朝廷。C.楊國忠不僅推薦鮮于仲通做了劍南節(jié)度使,即使后來鮮于仲通在與南詔的戰(zhàn)爭中大敗,楊國忠仍然幫他掩蓋了失敗的情況,還給他按戰(zhàn)功評定。D.玄宗下詔招募大批士兵攻擊南詔時并未得到積極響應,楊國忠便采取強硬手段征調,致使民間哀嚎一片。(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①人聞云南多瘴癘,未戰(zhàn)士卒死者十八九,莫肯應募。②勿鄧酋長苴夢沖潛通吐蕃,扇誘群蠻,隔絕云南使者。(5)選文中南詔歸附的過程十分曲折。你認為是哪些方面的因素對南詔歸附產(chǎn)生了影響?請結合文本簡要概述。【分析】(1)本題考查文言斷句。解答該題可以根據(jù)文意、虛詞和結構判斷。(2)本題考查識記古代文化常識,答題的關鍵在于平時的積累與識記。(3)本題考查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注意將選項與原文作細致比較。(4)本題考查文言文翻譯的能力,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jù)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然后思考命題者可能確定的賦分點,首先要找出關鍵實詞、虛詞,看有無特殊句式,詞類的活用,運用“留”“刪”“調”“換”“補”的方法,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并按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范,將翻譯出來的句子做適當調整,達到詞達句順。(5)本題考查的是對文段內容的篩選和理解。找到相關內容,在仔細理解的基礎上,抓住關鍵信息,仔細概括?!窘獯稹浚?)“還”的對象是“俘掠”中間不能分開,排除AD;“若”放在句首表假設,省略了主語“你”,即“若(你)不許我”,應在其前斷開,排除B。譯文:南詔王閣羅鳳派遣使者前來謝罪,請求歸還所俘獲掠奪的東西,把云南城修繕好后離開,并且說:“現(xiàn)在吐蕃重兵逼近邊境,如不答應我,我就將歸順吐蕃,云南就不歸唐朝所有了?!滨r于仲通沒有答應,囚禁了他的使者。故選:C。(2)C.“用法相同”有誤,“下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的“故事”意為“舊事、先例”?!肮适隆庇梅ú煌?。故選:C。(3)A.“皮邏閣先用……然后朝廷又準許了其把六詔合而為一的請求”時序顛倒,原文表述為“皮邏閣浸強……徒居大和城”,先“求合六詔為一”,再“以兵威脅服群蠻”。故選:A。(4)①“瘴癘”,瘴氣引起的疾?。弧笆司拧?,十分之八九;“應募”,響應招募。譯文:人們聽說云南多流行由瘴氣引起的疾病,還未交戰(zhàn)士兵就要死掉十分之八九,沒有人愿意響應招募。②“潛”,暗中;“通”,勾結;“扇”,勾結;“隔絕”,阻隔。譯文:勿鄧酋長苴夢沖暗中與吐蕃勾結,煽動引誘蠻族各部,阻隔云南使者與唐往來。(5)由“皮邏閣浸強大,而五詔微弱……徒居大和城。其后卒為邊患”可知,南詔王方面:其實一直并非誠心歸附;由“楊國忠德鮮于仲通,薦為劍南節(jié)度使”“楊國忠掩其敗狀,仍敘其戰(zhàn)功”“楊國忠遣御史分道捕人……國忠奏先取高勛”可知,唐玄宗方面:用人不善,如偏信楊國忠等;由“仲通性褊急,失蠻夷心”“過云南,云南太守張?zhí)撏佣嗨髑蟆瓪Ⅱ?,取夷州三十二”“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聲振野”可知,唐朝官員方面:氣量狹小,不恤民生,不得民心。答案:(1)C(2)C(3)A(4)①人們聽說云南多流行由瘴氣引起的疾病,還未交戰(zhàn)士兵就要死掉十分之八九,沒有人愿意響應招募。②勿鄧酋長苴夢沖暗中與吐蕃勾結,煽動引誘蠻族各部,阻隔云南使者與唐往來。(5)①南詔王方面:其實一直并非誠心歸附;②唐玄宗方面:用人不善,如偏信楊國忠等;③唐朝官員方面:氣量狹小,不恤民生,不得民心。參考譯文:唐玄宗(李隆基)開元二十六年(738年)秋九月戊午(二十三日),冊封南詔蒙歸義為云南王。蒙歸義的祖先本是哀牢夷人,地處姚州的西邊,東南與交趾相接,西北與吐蕃相接。蠻語言稱王為詔。以前有六個詔,他們的軍隊實力相當,不能統(tǒng)一,歷代沿襲,以此來分散他們的勢力。蒙舍在最南部,所以稱為南詔。唐高宗(李治)時,蒙舍王細奴邏開始謁見天子。細奴邏生子邏盛,邏盛生子盛邏皮,盛邏皮生子皮邏閣。皮邏閣時南詔逐漸強大,而其余五詔力量衰微。恰巧皮邏閣立有擊敗渳河蠻的功勞,于是他賄賂王昱,請求把六詔合而為一。王昱為他向朝廷奏請,朝廷準許了他的請求,仍然贈皮邏閣以歸義的名號。自此他用武力威脅來使各個蠻族部落服從,有不服從的就將其消滅,接著又擊敗了吐蕃,移居到大和城。以致最終成為唐邊境遭到侵犯的禍患。唐玄宗天寶九年(750年)。楊國忠為了感激鮮于仲通,推薦他為劍南節(jié)度使。鮮于仲通氣量狹小,性情急躁,失去蠻夷各族的人心。按照過去的慣例,南詔王常常與妻兒一同來覲見都督,經(jīng)過云南時,云南太守張虔陀大量地勒索財物,南詔王閣羅鳳沒有答應他的要求,張虔陀就派人辱罵他,還秘密奏報他的罪行。閣羅鳳很憤恨,這年,他發(fā)動軍隊反叛唐朝廷,攻陷了云南郡,殺掉張虔陀,強奪原歸附于唐的西南夷三十二個州。唐玄宗天寶十載(751年)夏季四月壬午(三十日),劍南節(jié)度使鮮于仲通討伐南詔,被南詔在瀘南打得大敗。當時鮮于仲通率領八萬軍隊分兩路從戎州、巂州出發(fā),到曲州、靖州。南詔王閣羅鳳派遣使者前來謝罪,請求歸還所俘獲掠奪的東西,把云南城修繕好后離開,并且說:“現(xiàn)在吐蕃重兵逼近邊境,如不答應我,我就將歸順吐蕃,云南就不歸唐朝所有了?!滨r于仲通沒有答應,囚禁了他的使者。進軍到西洱河,與閣羅鳳交戰(zhàn),唐軍大敗,士兵死了六萬人,鮮于仲通僅只身逃脫。楊國忠掩蓋了他失敗的情況,仍舊給他按戰(zhàn)功評定。閣羅鳳收攏聚集戰(zhàn)死者的尸體修建成京觀,于是北向吐蕃稱臣。蠻語稱弟弟為“鐘”,吐蕃給予閣羅鳳為“贊普鐘”的名號,號為“東帝”,給他金印。閣羅鳳在邊境刻石立碑,說明自己不得已背叛唐朝,并且說:“我們世世代代侍奉唐朝,接受他們的官爵和財物,后代如能允許再返回唐朝,應當把此碑指給唐朝使者看,使他們知道我的叛唐不是出自本來的心愿?!毙谙略t大批招募兩京及河南、河北士兵攻擊南詔。人們聽說云南多流行由瘴氣引起的疾病,不及交戰(zhàn)士兵就要死掉十分之八九,沒有人愿意響應招募。楊國忠派遣御史分別到各道捕捉壯丁,用枷鎖鎖至軍隊所在地。按照舊的制度,百姓中有功者可免除服兵役。當時調兵的量多,楊國忠上奏皇帝請求先征發(fā)功勞大的人。自此應征出發(fā)的人憂愁怨恨,父母妻子孩子送別親人,民間到處是哭聲。唐德宗貞元七年,勿鄧酋長苴夢沖暗中與吐蕃勾結,煽動引誘蠻族各部,阻隔云南使者與唐往來。韋皋派三部落總管蘇峞領兵到琵琶川。唐德宗貞元八年(792年)春二月壬寅(十七日),捉住了苴夢沖,一一列舉他的罪狀后把他殺死,通往云南的道路開始暢通。(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1小題,9分)4.(9分)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列各題。幽蘭崔涂幽植眾寧知,芬芳只暗持。自無君子佩,未是國香衰。白露沾長早,春風到每遲。不如當路草,芬馥欲何為。(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DA.首聯(lián)寫幽蘭常生于山野、谷畔,但不因清寒而不開,不因無人而不芳,突出其芳潔不被人識的處境。B.頸聯(lián)寫幽蘭因生于山林,寒露早至,先期零落;春光晚顧,又晚得佳期,一遲一早,寫出凄慘境遇。C.尾聯(lián)寫幽蘭對自己的生存意義產(chǎn)生了疑慮與困惑:被棄擲路側,形同荒草,那么自開自芳又有何用?D.本詩詩意昂揚,氣概恢宏,寫出幽蘭幾遭侵凌卻春心不死的柔韌之質,表現(xiàn)了詩人獨立不群的情懷。(2)對于詠物詩,要不即不離,即既要與所詠之物相切合,又不能局限于所詠之物。請結合詩歌對此進行具體分析。【分析】(1)本題屬于綜合考查題,考查學生對詩句內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題既要對詩歌進行整體的把握,又要對詩歌的局部進行恰當?shù)姆治?。在理解每一個選項時,要仔細分析選項中賞析的每一個重點,對詩歌的內容、情感、主題、意象、意境等進行分析概括。(2)本題考查詩歌鑒賞能力的基本能力。解答時要結合詩歌內容,從詩句中找出關鍵性信息進行分析,聯(lián)系前后句子進行分析作答?!窘獯稹浚?)D.“詩意昂揚,氣勢恢宏……獨立不群的情懷”錯,此詩充滿無可奈何的感傷情調,表現(xiàn)了詩人孤高而哀傷的抑郁情懷。故選D。(2)此詩運用傳統(tǒng)的芳草美人的比興手法。由于作者對蘭的稟賦特征體察入微,自己的思想情調又與之相契,物性與人情,各自昭然,又妙合如一。詩中所言皆為蘭,又無一不是作者的自道。作為借物抒情的作品,它體物幽微表現(xiàn)細膩。詩情如一根不絕的絲縷,柔細綿長,欲斷又續(xù)。既寫出幽蘭幾遭侵凌,生機欲斷,卻期待不已、春心不死的柔韌之質;又表現(xiàn)了作者雖郁塞難伸,卻執(zhí)著人生追求不舍的深摯沉郁、無限凄苦之情,哀婉幽怨纏綿不盡。詩歌開篇先自剖高潔:“幽植眾能知,芬芳只暗持。”幽蘭常常生于山野、谷畔,但不因清寒而不開,不因無人而不芳。這兩句寫蘭的芳質,又突出了蘭幽植孤生,芬芳不被人識的客觀處境。宋劉克莊詠蘭詩中寫它“深林不語抱幽貞,賴有微風遞遠馨”,意與此相近。但“幽植”二句除自剖之外,還暗責世俗不識芳潔,一筆兩開,詩意半含半露,奠定了全篇顧盼、低回的韻調?!白詿o君子佩”承首句,“未是國香衰”承次句。崔涂這兩句,從主體客體兩面著筆:蘭花芳節(jié)香質不稍減,可君子卻置之不顧。這是期待后的失望,內省后的自傷,更充滿無可奈何的感傷情調。同時,此詩表現(xiàn)細膩,感情深微,詩境卻并不狹小,詩的內涵十分豐富,有很高的典型意義。這不能不歸之于作者對詩意的提煉和表達的靈活、準確。詩篇不僅詠物抒情相融相映,一筆兩到,在具體表達中,用筆又始終是一語雙關,言己言他,嘆恨如一。使人一面感到幽蘭的悲訴、哀凄,一面又感到世人的冷漠、霜露之無情,在鮮明的對比中,揭露了現(xiàn)實的嚴酷??傊?,崔涂這首詩通過詠寫蘭的貞芳幽獨,寄托自己孤高而又哀傷的抑郁情懷,在詠蘭詩中是偏于感傷的一類。詩篇興寄鮮明,旨在抒情,所以詩人對蘭不作描繪,而是集中筆墨,訴說蘭花自持芬芳卻遭風雨侵凌又被棄如路草的悲慘命運,以自傷不遇。詩篇寫得質實、深婉,恰如一株飄零的幽蘭,質而芳,柔而韌,顧盼自哀,低回不已。答案:(1)D(2)①詩人對蘭的稟賦特征體察入微,自己的思想情調又與之相契,物性與人情。各自昭然,又妙合如一,詩中所言皆為蘭,又無一不是詩人的自道。正可用“不即不離”來評價此詩。②詩歌從幽蘭的芳質,不被人識的客觀處境、慘凄境遇、被棄摔路側等塑造了生于草野,當風離披的幽蘭抒情形象。③詩歌又抓住“人情”進行抒懷。詩人借曲幽蘭抒“不遇”之情。表現(xiàn)了詩人期待后的失望、內省后的自傷,寫出詩人無限悲苦,塑造了一個落拓不遇、抑郁難伸的賢士形象。譯文:生于山野的蘭花眾人又有誰能知道它呢,只是自己默默保持著芬芳的花香。自古以來不會有君子采擷佩戴,即使是它芬芳正盛的時候。寒露早早地就侵襲而來,溫暖的春天卻總是等候很久也不來。被棄擲路邊如同荒草,縱然有芬芳馥郁的香氣又能如何。賞析:蘭花沒有牡丹、海棠的妖冶富麗,也沒有寒梅、霜菊的傲峭冷艷。它清秀雅潔,芳香馥郁,如淑女婷婷,似君子彬彬,別有一種幽淡孤清的風韻。歷來富貴者愛牡丹,隱逸者愛菊梅,而清雅孤高、弱而不阿的文士就偏愛幽蘭了。崔涂這首詩通過詠寫蘭的貞芳幽獨,寄托自己孤高而又哀傷的抑郁情懷,在詠蘭詩中是偏于感傷的一類。詩篇興寄鮮明,旨在抒情,所以詩人對蘭不作描繪,而是集中筆墨,訴說蘭花自持芬芳卻遭風雨侵凌又被棄如路草的悲慘命運,以自傷不遇。詩篇寫得質實、深婉,恰如一株飄零的幽蘭,質而芳,柔而韌,顧盼自哀,低回不已。詩人代蘭自訴,娓娓說道。開篇先自剖高潔:“幽植眾能知,芬芳只暗持?!庇奶m常常生于山野、谷畔,但不因清寒而不開,不因無人而不芳。這兩句寫蘭的芳質,又突出了蘭幽植孤生,芬芳不被人識的客觀處境。宋劉克莊詠蘭詩中寫它“深林不語抱幽貞,賴有微風遞遠馨”,意與此相近。但“幽植”二句除自剖之外,還暗責世俗不識芳潔,一筆兩開,詩意半含半露,奠定了全篇顧盼、低回的韻調?!白詿o君子佩”承首句,“未是國香衰”承次句。蘭被推為“花草四雅”之首,有“花中君子”的美稱,又因其幽香濃郁,有國香之譽。我國古人常以佩蘭表示芳潔,屈賦中有“紉秋蘭以為佩”的詩句,唐太宗李世民有《芳蘭》詩:“會須君子折,佩里作芬芳?!迸c此相關,古來也把賢人遭棄比作芳蘭無人采折。屈原內美而好修,卻反遭斥逐,他慨嘆“戶服艾以盈要兮,謂幽蘭其不可佩?!睘榻y(tǒng)治者所不容的李白也發(fā)出“若無清風吹,香氣為誰發(fā)”(《古風?秋蘭》)的悲慨。秉性耿介,后被罷相的張九齡也詠蘭為寄:“幽林芳意在,非是為人論。”(《悲秋蘭》)“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保ā陡杏觥罚?。這些詩或發(fā)抒不平,或自賞孤花,但都掩蓋不住遭受冷遇的孤寂。而崔涂這兩句,從主體客體兩面著筆:蘭花芳節(jié)香質不稍減,可君子卻置之不顧。這是期待后的失望,內省后的自傷,更充滿無可奈何的感傷情調。“白露霑長早,青春每到遲?!币蛏谏搅郑对缰?,使之先期零落;春光晚顧,又晚得佳期。這一遲一早,寫出境遇之慘凄,顯出芳魂玉質難得久持的無限悲苦,作吞吐哽咽之聲。詩篇已三層遞進,愈轉愈悲,但詩人仍情不能已。由于以上種種遭遇,蘭對自己的生存意義產(chǎn)生了疑慮:“不知當路草,芳馥欲何為?”芳質高格,無人賞識,被棄擲路側,形同荒草,那么自己獨抱貞節(jié),自開自芳,又有何用?步步退逼,終歸于凄絕,把不遇之情,推至頂點。至此詩篇的抒情形象完成了。我們好象看到了一株生于草野當風離披的芳蘭,又似看到了一個落拓不偶,抑郁難伸的賢士。此詩運用傳統(tǒng)的芳草美人的比興手法。由于作者對蘭的稟賦特征體察入微,自己的思想情調又與之相契,物性與人情,各自昭然,又妙合如一。詩中所言皆為蘭,又無一不是作者的自道。王士禎說:“詠物之作,須如禪家所謂不粘不脫,不即不離,乃為上乘?!边@正可用以評價此篇。作為借物抒情的作品,它體物幽微表現(xiàn)細膩。詩情如一根不絕的絲縷,柔細綿長,欲斷又續(xù)。既寫出幽蘭幾遭侵凌,生機欲斷,卻期待不已、春心不死的柔韌之質;又表現(xiàn)了作者雖郁塞難伸,卻執(zhí)著人生追求不舍的深摯沉郁、無限凄苦之情,哀婉幽怨纏綿不盡。此詩表現(xiàn)細膩,感情深微,詩境卻并不狹小,詩的內涵十分豐富,有很高的典型意義。這不能不歸之于作者對詩意的提煉和表達的靈活、準確。詩篇不僅詠物抒情相融相映,一筆兩到,在具體表達中,用筆又始終是一語雙關,言己言他,嘆恨如一。使人一面感到幽蘭的悲訴、哀凄,一面又感到世人的冷漠、霜露之無情,在鮮明的對比中,揭露了現(xiàn)實的嚴酷,使人不禁想起李商隱《詠蟬》的名句:“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痹诎母星橹?,又含有幾分冷峻。這樣,詩篇在自嘆自傷之外,深刻地揭示了理想與現(xiàn)實的矛盾,使這首取材平常的詠物詩表現(xiàn)了廣泛的社會內容和深刻的思想意義。(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5.(6分)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白《將進酒》中,“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一句寫大河之來,勢不可當;“奔流到海不復回”一句寫大河之去,勢不可回。一漲一落,形成舒卷往復的詠嘆韻律。(2)杜甫《客至》中,“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兩句,使我們仿佛看到詩人迎客就餐、頻頻勸飲的情景,聽到詩人為酒菜欠豐盛而感到抱歉的話語。(3)賈誼《過秦論》中,“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兩句寫秦始皇強大的軍事威懾力使北方的“胡人”不敢南下,勇士不敢動武來報仇?!痉治觥勘绢}考查學生對詩文的背誦、理解、默寫能力??疾榉种苯有阅瑢懞屠斫庑阅瑢憙煞N類型。解答此類題,要求學生平時既要注意記憶、積累,同時在此基礎上加以理解、應用和賞析。答題時看清題目要求,寫錯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窘獯稹抗蚀鸢笧椋海?)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重點字:復)(2)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重點字:飧)(3)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重點字:牧)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1小題,11分)6.(11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近160年前,發(fā)明地鐵的英國人查爾斯?皮爾遜恐怕很難想到,一個解決交通難題的“腦洞”,竟能推廣到全球。在那個工商業(yè)急速發(fā)展的年代,大量人口涌入倫敦市中心,滿街的馬車將城市圍得①______,于是地鐵作為一個大膽的建議被提了出來。歷經(jīng)多年的論證,政府終于批準了世界上第一條地鐵的建設。地鐵通車當天就有4萬多名乘客②______,來體驗這種新奇的交通方式。在此之后,地鐵更是以③_____的速度推進城市化的進程,重塑城市的面貌和市民的生活。對中國人而言,四通八達的地鐵更是現(xiàn)代化的重要標志。20世紀60年代,中國第一條地鐵在北京通車,轟隆向前的不僅是新技術產(chǎn)生的美好生活,還寓意著穿行首都地下的儀式感。幾十年后,當中國企業(yè)走出國門承建他國城市的地鐵,當制造、使用盾構機成為中國人的“看家本領”,當中國制造成為高品質地鐵設備的代名詞,作為一種新技術想象的地鐵持續(xù)散發(fā)著無窮的魅力。(1)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shù)某烧Z。(2)文中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