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 課外古詩詞 潼關 公開課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課堂無憂】新課標同步核心素養(yǎng)課堂_第1頁
七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 課外古詩詞 潼關 公開課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課堂無憂】新課標同步核心素養(yǎng)課堂_第2頁
七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 課外古詩詞 潼關 公開課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課堂無憂】新課標同步核心素養(yǎng)課堂_第3頁
七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 課外古詩詞 潼關 公開課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課堂無憂】新課標同步核心素養(yǎng)課堂_第4頁
七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 課外古詩詞 潼關 公開課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課堂無憂】新課標同步核心素養(yǎng)課堂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七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課外古詩詞潼關公開課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課堂無憂】新課標同步核心素養(yǎng)課堂

第六單元課外古詩詞潼關教學設計

【素養(yǎng)目標】

1.學生能夠準確朗讀并理解《潼關》的基本內容,掌握詩中關鍵意象的含義。

2.通過詩歌分析,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理解詩歌中的意境與情感。

3.引導學生欣賞詩歌的語言美、意境美,體會詩人對自然景觀的贊美及豪情壯志,提升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

4.了解《潼關》的創(chuàng)作背景及歷史文化價值,增進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認識和理解。

教學重點

準確理解詩歌內容,把握詩中意象及其象征意義。

體會詩人通過自然景觀所表達的豪情壯志。

教學難點

深入理解詩歌意境,感受詩人情感的豐富性和復雜性。

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學會用自己的話表達對詩歌的理解和感受。

【新課導入】

《秋詞(其一)》、《夜雨寄北》、《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其二)》以及《潼關》。這四首詩歌看似毫無關聯(lián),卻暗含玄機。劉禹錫是中唐詩人,李商隱是晚唐詩人,陸游是宋代詩人,譚嗣同則是清代詩人。時代在變化,但是季節(jié)沒有變,都是秋天,只是其中蘊含的人類情感,并不相通。

【了解作者】

譚嗣同(1865—1898),字復生,號壯飛,湖南瀏陽人,中國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維新派人士。其所著的《仁學》,是維新派的第一部哲學著作,也是中國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

譚嗣同早年曾在家鄉(xiāng)湖南倡辦時務學堂、南學會等,主辦《湘報》,又倡導開礦山、修鐵路,宣傳變法維新,推行新政。1898年(光緒二十四年)譚嗣同參加領導戊戌變法,失敗后被殺,年僅33歲,為“戊戌六君子"之一。

【寫作背景】

本詩選自《譚嗣同全集》(中華書局1981年版)。1878年秋,十四歲的譚嗣同隨父赴甘肅上任,途經陜西潼關,在這里飽覽了一番北國山河的壯麗風采,故作此詩。

【讀詩歌】

播放音頻

潼關tóng

譚嗣同sì

終古/高云/簇此城,cù

秋風/吹散/馬蹄聲。

河流/大野/猶嫌束,

山入/潼關/不解平。jiě

【新課講解】

終古高云簇此城,秋風吹散馬蹄聲。

終古:久遠

簇:簇擁

詩意:久遠的高云簇擁著潼關古城,獵獵的秋風吹散了清脆的馬蹄聲。

賞析:第一句寫潼關的歷史和氣勢。“終古”點明潼關歷史悠久,“高云簇"不言城高而其高自見,從視覺的角度烘托了潼關城的高聳、壯闊。第二句寫清脆的馬蹄聲被獵獵的秋風吹散,從聽覺上凸顯了潼關城的寂寥與遼遠。

河流大野猶嫌束,山入潼關不解平。

束:拘束

山入潼關:指秦嶺山脈進入潼關(以西)

詩意:黃河奔向平坦廣闊的原野仍嫌拘束,秦嶺山脈進入潼關(以西)再也不知何謂平坦了。

賞析:第三句筆鋒一轉,寫“河流大野”,不說其奔騰或壯闊,而說其“猶嫌"拘束。第四句寫秦嶺山脈入潼關之態(tài)勢,不說其巍峨險峻,而說其桀驁不馴,再也不知何謂平坦。這兩句巧用擬人的修辭手法描寫黃河、秦嶺,突出了黃河咆哮的氣勢和秦嶺高聳險峻的形勢。詩人寫的是感覺中的山和水,把山水寫活了,讀來有沖擊力,使人在山河的雄偉氣勢中強烈感受到詩人渴望沖決羅網、勇往直前、追求個性解放的少年意氣。

【品味語言】

這首詩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什么作用

這首詩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賦予云以人的動作““簇”,賦予河流以人的情感“猶嫌束”,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了山水的壯闊,表現(xiàn)了詩人內心的一種沖破羅網、勇往直前、追求個性解放的少年意氣。

【主旨歸納】

這首七絕從高城、秋風、黃河、群山四個方面展示了潼關的獨特景象,抒發(fā)了作者博大昂揚的情懷,豪情壯志溢于言表,表現(xiàn)的是一種砸碎枷鎖、渴望自由的思想,顯示出譚嗣同不迎命世俗、不取悅權貴的熱血青年的錚錚風骨。

【課外拓展】

《獄中題壁》

(譚嗣同)

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

張儉,東漢末年高平人,因彈劾宦官侯覽,被反誣結黨營私,被迫逃亡.人們看重他的聲望品行,都冒著危險接納他。杜根,東漢安帝時郎中,因要求臨朝聽政的鄧太后還政于皇帝,觸怒太后,被命摔死,執(zhí)行人手下留情,他又裝死,躲過一劫,隱身酒肆,鄧太后死后,復官為侍御史。這首詩流露出譚嗣同獄中權衡抉擇之思,表現(xiàn)出血酬壯志的大無畏精神??氨饶纤挝奶煜樵娋洹叭松怨耪l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兩相比照,可謂赤子深情,家國傳統(tǒng)。

《除夕感懷》

(譚嗣同)

我輩蟲吟真碌碌,高歌《商頌》彼何人。

十年醉夢天難醒,一寸芳心鏡不塵。

揮灑琴尊辭舊歲,安排險阻著孤身。

乾坤劍氣雙龍嘯,喚起幽潛共好春。

《商頌》出自《詩經》,描述商民族從起源到建國艱苦奮斗終成大業(yè)的歷史,贊頌先王業(yè)績,氣象宏大。詩歌以《商頌》來寄寓自己的報國壯志,以醉夢隱喻自己沉醉報國,以“芳心"代指自己純潔美好的心愿,以虛設的敘事和寫景來表達不甘平庸改造乾坤的壯志豪情,刻畫出詩人敢于擔當歷史重任的大丈夫氣概。

【課后練習】

1.譚嗣同《潼關》一詩中寫高云簇擁古城,不言高而高度自見,異峰突起,令人神往的詩句是:_________。

2.譚嗣同《潼關》中“_________”一句顯現(xiàn)出孤城的寂寥和遼遠。

3.譚嗣同《潼關》一詩中,體現(xiàn)詩人渴望沖決羅網、勇往直前、追求個性解放的少年意氣的詩句是:___,___。

參考答案:

1.終古高云簇此城

2.秋風吹散馬蹄聲。

3.河流大野猶嫌束,山入潼關不解平。

4.山水本無情,只不過是大自然的景觀,為何譚嗣同的眼里,山水都似乎有了壯懷激烈的舉動?

14歲的譚嗣同,當時面臨的中國正是一個軟弱無力,被列強隨意欺凌的國家,14歲的譚嗣同對此深感憤慨,在隨父上任的途中已經是滿腔熱情渴望為民族國家爭取光榮,面對北方的壯闊山水,感覺跟自己的那種沖破羅網,勇往直前,改造國家命運的心情相似,移情于物,所以他眼中的山水有了人的思想情態(tài)。

5.下列對詩的內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句寫高山簇擁古城,不言高而高度自見,異峰突起,令人神往。

B.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