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歷史上冊第11-17課【復習提綱】3-5-10_第1頁
八年級歷史上冊第11-17課【復習提綱】3-5-10_第2頁
八年級歷史上冊第11-17課【復習提綱】3-5-10_第3頁
八年級歷史上冊第11-17課【復習提綱】3-5-10_第4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八年級歷史上冊第11—17課【復習提綱】班級:姓名:近代史年代尺:【中國近代化開篇——探索史】含義近代化就是向西方國家學習,經濟上實現(xiàn)工業(yè)化,政治上實行民主化的過程。時間19世紀60-90年代1895-1898年1911-1912年1915年事件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領導階層地主階級洋務派資產階級維新派資產階級革命派資產階級(先進知識分子)口號/主張自強,求富變法圖強實行君主立憲三民主義實行民主共和制民主,科學重點學習科學、生產技術(器物層面)學習君主立憲(制度層面)學習民主共和(制度層面)學習思想文化(思想文化層面)地位中國近代化的開端加快了(推動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特點:都為探索救亡圖存的發(fā)展道路。都主張向西方學習,由表及里,由淺入深。都對中國歷史的發(fā)展起到一定的推進作用第三單元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與中華民國的建立北洋政府的統(tǒng)治與軍閥割據(jù)(1912——1927)一、二次革命(了解即可)1、背景:“宋教仁案”(直接原因)2、時間:1913年3、領導人:黃興、孫中山4、過程:興師討袁5、結果:由于國民黨力量渙散,二次革命很快被袁世凱鎮(zhèn)壓下去。二、袁世凱復辟帝制1、袁世凱為復辟帝制做了哪些準備?(1)對內:獨裁統(tǒng)治①強迫國會選舉他為正式大總統(tǒng),下令解散國民黨。②1914年解散國會。③廢除《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頒布《中華民國約法》,改責任內閣制為總統(tǒng)制。④修改總統(tǒng)選舉法,總統(tǒng)可無限任期,可指定繼承人。(2)對外出賣國家利益,換取帝國主義支持:接受日本旨在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大部分內容。2、袁世凱什么時候復辟帝制?1915年末,袁世凱定1916年為中華帝國洪憲元年,準備在元旦舉行登基大典。三、護國戰(zhàn)爭(了解即可)1、背景:袁世凱的復辟活動引眾怒,孫中山號發(fā)表《討袁檄文》2、時間:1915年底-1916年3月3、領導人:蔡鍔、李烈鈞、唐繼堯4、過程:云南宣告獨立,組織護國軍北上討袁5、結果:1916年3月,袁世凱被迫取消帝制四、軍閥割據(jù)1、主要軍閥及其勢力范圍(了解即可)軍閥派系 控制區(qū)域直系(馮國璋、曹錕為首)控制江蘇、江西、湖北等省皖系(段祺瑞為首)掌握著北京政府,控制著安徽、浙江、山東、福建等省奉系(張作霖為首)控制東北地區(qū)滇系(唐繼堯為首)控制著云南、貴州軍閥為了爭奪地盤和鞏固政權,不惜出賣國家利益,依附帝國主義。2、影響:軍閥為爭奪地盤和鞏固政權,不惜出賣國家利益,依附帝國主義;大小軍閥連年混戰(zhàn),中國陷入軍閥割據(jù)紛爭的動亂之中,對中國經濟發(fā)展造成了嚴重破壞。第四單元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第12課新文化運動背景面對北洋軍閥統(tǒng)治下的政治局面,先進的知識分子認為必須進行文化變革才能挽救民族危機興起標志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chuàng)辦《青年雜志》(后改為《新青年》)領導者陳獨秀、胡適、李大釗、魯迅宣傳陣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學??谔柮裰?、科學(“德先生”“賽先生”)內容1.思想革命①批判舊道德和舊文化。如魯迅寫了《狂人日記》以新文學的形式批判封建禮教。②宣傳民主與科學(‘德先生’、‘賽先生’,這是運動的旗幟與口號)③傳播馬克思主義。李大釗是傳播馬克思主義到中國的第一人。2.文學革命白話文代替文言文,建設新文學代替舊文學。如胡適發(fā)表《文學改良芻議》意義①新文化運動是一場資產階級思想解放運動(性質)②它動搖了封建道德禮教的統(tǒng)治地位,使人民接受了民主與科學的洗禮③為五四運動的爆發(fā)起了思想宣傳和鋪墊作用。局限性新文化運動對傳統(tǒng)文化的看法具有片面性。對待傳統(tǒng)文化的態(tài)度: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第13課五四運動導火線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口號“外爭主權,內除國賊”(最能體現(xiàn)五四運動性質),“誓死力爭,還我青島”,“廢除二十一條”,“拒絕在和約上簽字”等。前期(5.4-6.3)擴大(6.3以后)中心北京上海參加者學生、知識分子學生、商人、工人斗爭形勢罷課學生罷課、商人罷市、工人罷工主力學生工人結果學生被捕勝利:釋放被捕學生;罷免曹汝霖等;拒絕在“巴黎合約”上簽字性質①是一次學生為先鋒、工人為主力,廣大群眾參加的徹底地反帝和反封建的愛國革命運動;②是一場中國人民拯救民族危亡、捍衛(wèi)民族尊嚴、凝聚民族力量的社會革命運動;③是一場傳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識的思想啟蒙運動。特點:①革命性;②進步性;③廣泛性。意義①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傳播,為共產黨的成立準備了條件;②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爭登上歷史舞臺創(chuàng)造條件;③是中國舊民主主義走向新民主主義的轉折點;(因為:五四運動中,工人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臺)④在近代中華民族追求民族獨立和發(fā)展進步歷史進程中有里程碑意義。五四精神愛國主義(核心)、民主和科學,勇于探索,敢于創(chuàng)新,追求真理,振興中華,反帝反封建第14課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一、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時間1921年7月地點上海條件思想條件馬克思主義的傳播。①1917年,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勝利后,中國先進知識分子開始關注馬克思主義。②1919年,李大釗的《我的馬克思主義觀》第一次較為全面系統(tǒng)地介紹了馬克思主義組織條件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建立。1920年夏,陳獨秀在上海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共產黨早期組織。階級條件工人階級力量的壯大。成立標志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召開。(中共一大的召開)概況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召開,后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的一艘游船上,參加大會的代表有毛澤東、董必武、李達等13人。會議內容黨的名稱中國共產黨奮斗目標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實現(xiàn)共產主義。中心任務領導和組織工人運動領導機構成立黨的中央領導機構中央局,選舉陳獨秀為中央局書記成立意義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中國革命煥然一新,“新”在哪里:①新的領導核心:中國共產黨;②新的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③新的奮斗目標:實現(xiàn)共產主義三、中共二大(1)主要內容:重申了黨的最終奮斗目標是建設共產主義。制定黨的最低綱領:打倒軍閥,推翻帝國主義,將中國統(tǒng)一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2)意義:中共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四、全國工人運動的高漲(1922——1923年,第一次工運高潮)1.措施:設立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集中領導全國的工人運動。2.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失敗。(軍閥吳佩孚鎮(zhèn)壓)教訓:單槍匹馬不能取得革命的勝利,必須團結一切可能的同盟者。第四單元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第15課國共合作與北伐戰(zhàn)爭國民革命:1924--1927年,國共合作進行的反帝反封建的國民革命運動,又稱“大革命”。國民革命的高潮是1926年的北伐戰(zhàn)爭。國共合作的成果是黃埔軍校和北伐戰(zhàn)爭。一、國共合作的實現(xiàn)1.中共三大(1923年6月):決定同國民黨合作:合作形式——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黨內合作),把國民黨改組為(四大革命階級的聯(lián)盟)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的革命同盟。2.國民黨一大——標志著國共兩黨合作的正式建立。(1)時間:1924年1月;(2)地點:廣州;(3)主要內容:大會通過的宣言對三民主義作出了新的解釋,把舊三民主義發(fā)展為新三民主義,在實際上確定了聯(lián)俄、聯(lián)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3.合作成果一:黃埔軍校(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的建立(1)時間:1924年5月(2)地點:廣州黃埔。(3)領導人:孫中山兼任軍??偫?,蔣介石任校長,周恩來擔任政治部主任。(4)貢獻:培養(yǎng)出大批軍事和政治人才,為國民革命軍的建立和隨后的北伐戰(zhàn)爭作了準備。4.合作成果二:北伐勝利進軍開始1926年組織者廣州國民政府目的推翻北洋軍閥的統(tǒng)治,統(tǒng)一全國主要對象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主要戰(zhàn)場湖南、湖北(汀泗橋、賀勝橋戰(zhàn)役),擊潰吳佩孚主力;英雄部隊葉挺領導的第四軍獨立團(鐵軍)勝利進軍的原因①國共兩黨合作,建立了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最主要);②黃埔軍校培育了大批軍事和政治人才;③作戰(zhàn)方針正確,官兵英勇奮戰(zhàn);④各地工農革命運動發(fā)展。戰(zhàn)績①消滅吳佩孚、孫傳芳主力,從珠江流域打到長江流域②東北易幟后,基本推翻北洋軍閥的統(tǒng)治,名義上統(tǒng)一了全國二、國民黨右派叛變革命與南京國民政府的建立1.國民黨右派叛變革命(1927年,蔣介石在上海發(fā)動了“四一二政變”,并在南京建立了‘國民政府‘,汪精衛(wèi)在武漢召開“分共會議”),國民大革命失敗,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教訓:①必須堅持革命的領導權;②必須堅持武裝斗爭第16課毛澤東開辟井岡山道路概念:井岡山道路:工農武裝割據(jù),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武裝斗爭經過結果(意義)南昌起義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人領導革命軍在南昌發(fā)動武裝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8月1日成為人民軍隊誕生的紀念日――建軍節(jié)。)秋收起義1927年9月,毛澤東在湘贛邊界打出了“工農革命軍”的旗熾,舉行秋收起義,并對軍隊進行“三灣改編”,從組織上確立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嚴重受挫,放棄攻打中心城市長沙的計劃,改向敵人統(tǒng)治力量薄弱的山區(qū)進軍。重要會議召開八七會議:確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決定在秋收時節(jié)發(fā)動武裝起義(毛澤東提出“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著名論斷)工農武裝割據(jù)開辟歷程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創(chuàng)建1927年10月,毛澤東在井岡山地區(qū)開始創(chuàng)建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jù)地。拉開了中國革命從城市轉入農村、建立根據(jù)地的序幕。井岡山會師1928年4月,朱德、陳毅與毛澤東在井岡山會師。兩軍會師后,合編為中國工農革命紅軍第四軍,朱德任軍長,毛澤東任黨代表。古田會議1929年12月,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第九次會議,即古田會議召開,確立了思想建黨、政治建軍的原則。革命根據(jù)地的發(fā)展到1930年,全國各地創(chuàng)建了大小十幾塊革命根據(jù)地。中央革命根據(jù)地(面積最大)是由贛南、閩西革命根據(jù)地發(fā)展而成。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政府1931年冬,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江西瑞金召開,宣布成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定都瑞金,毛澤東當選為臨時中央政府主席。革命理論井岡山道路:工農武裝割據(jù),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啟示:理論和實際相結合,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第17課中國工農紅軍長征(1934.10-1936.10)一.紅軍長征背景: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利。二、紅軍長征經過:1.時間、出發(fā)地:1934年10月,中央革命根據(jù)地(江西瑞金)2.經過:中央革命根據(jù)地(江西瑞金)→突破四道防線→突破湘江→渡過烏江→解放遵義→四渡赤水(打亂敵人追剿計劃)→巧渡金沙江(跳出敵人的包圍圈)→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吳起鎮(zhèn)會師(會師)→甘肅會寧會師(標志長征勝利結束)3.歷史轉折:遵義會議。(1))時間:1935年1月(2)地點:貴州遵義(3)內容:①糾正博古等人在軍事上和組織上“左”的錯誤②肯定了毛澤東的正確軍事主張,選舉毛澤東為中央政治局常委③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