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曲五首》表格式教案_第1頁
《詩詞曲五首》表格式教案_第2頁
《詩詞曲五首》表格式教案_第3頁
《詩詞曲五首》表格式教案_第4頁
《詩詞曲五首》表格式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阿尕爾森鄉(xiāng)中學八年級語文第二學期教學設計備課時間:2014年3月2日修改時間:年月日學科語文授課時間設計者楊彩云授課班級八(2、4)教授者課題《詩詞曲五首》(第一課時)課時安排三課時課型新授課三維目標知識與能力1、了解五首詩的作者生平及相關的背景知識;2、背誦并默寫五首詩;過程與方法1、反復讀誦,體會五首詩的藝術特色及語言風格;2、了解五首詩的思想內容,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這五首詩,或撫今追某昔、慷慨激昂,或感時傷懷,或思親憂國,文筆優(yōu)美,文思獨特。學習它們,可以激發(fā)靈性,陶冶情操,豐富文化積累教學重點通過朗讀訓練體會詩歌表達的意境和深刻含義。教學難點初步培養(yǎng)學生詩歌賞析能力。教學方法誦讀──合作探究法,討論──點撥法。教學資源與本文相關資料、課文朗讀音頻資料、圖片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調整與思考教學過程設計導入學習《酬樂天楊州初逢席上見贈》一、導入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詩的歷史源遠流長,名家輩出,名篇佳作卷帙浩繁,在中華文明中蔚為壯觀。今天,我們學習詩詞曲五首,讓我們漫步于古詩苑,接受一次美的洗禮。二、學習《酬樂天楊州初逢席上見贈》1、聽錄音或教師范讀課文,師生共同感受詩歌的音樂美。學生注意其節(jié)奏,重音。2、誦讀訓練3、回顧劉禹錫及其作品特點:《陋室銘》——“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何陋之有?”;《秋日》——“我言秋日勝春朝”,可見劉禹錫的作品風格是什么?4、了解本詩寫作背景及解題:(1)背景介紹:敬宗寶歷二年(826)冬,劉禹錫罷和州刺史后,回歸洛陽,途經揚州,與罷蘇州刺史也回洛陽的白居易相逢。相同的經歷遭遇,使兩人有了共同的語言。席間,白居易把箸擊盤吟詩一首,為劉禹錫的長期被貶鳴不平。劉禹錫回憶往事,感慨萬千,因此,寫了這首詩,以答謝白居易。酬,這里是酬謝的意思。(2)解題。酬,這里是酬謝的意思。樂天,白居易的字。對“初逢”二字,可以有兩種理解,一是未見過面,初次相逢;另一是久別之后,初次相逢。到底是哪一種理解,現在尚無定論。我個人采用的是第二種理解?!跋弦娰洝笔菍Π拙右椎脑姷幕刭浿f。5、再讀本詩,師生共同讀品詩句,發(fā)揮想象,感受詩歌的意境美。(1)分組說話,生生互動。(2)老師作簡潔的詩歌賞析介紹,目的是幫助同學們深入地理解詩歌。教師直接引入,開門見山。按要求反復誦讀《醉贈劉二十八使君》白居易為我行杯添酒飲,與君把箸擊盤歌。詩稱國手徒為爾,命壓人頭不奈何。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磋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每個同學在自己的小組里,用優(yōu)美的語言把頭腦里想象的詩歌畫面描述出教學過程設計教學過程設計學習《酬樂天楊州初逢席上見贈》學習《赤壁》教師明確:首聯:“巴山……置身。”這首詩歌的首聯直抒胸臆。劉禹錫因參加王叔文領導的政治革新運動而遭貶。被貶到“巴山蜀水凄涼地”,一去就是“二十三載”,其間苦楚可以想見?!捌鄾龅亍焙汀皸壷蒙怼眱删涓挥懈星樯实淖志涞匿秩?,讓讀者在了解和同情作者長期謫居的痛苦經歷中,感覺到詩人抑制已久的憤激心情,具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這兩句意思是寫作者自己被貶謫到巴山楚水這些荒涼的地區(qū),二十三年就如同棄置在道旁一樣。頷聯用了兩個典故。一個是《聞笛賦》,另一個是“爛柯人”。“聞笛賦”指西晉向秀所作的《思舊賦》。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滿當時掌握政權的司馬氏集團而被殺。一次向秀經過亡友嵇康的舊居,聽見鄰人吹笛,不勝悲嘆,于是寫了《思舊賦》。意思為想起當年因政治改革失敗被殺被貶的朋友,不勝懷念。“懷舊”句表達了對受害的戰(zhàn)友王叔文等的悼念?!盃€柯人”指晉人王質。據《述異記》王質入山砍柴,看見兩個童子下棋,便停下來觀看。等到棋局終了,手中的斧炳已朽爛?;氐酱謇铮胖酪堰^了一百年。此處作者以王質自比,寫自己被貶離京雖然只有二十余年,但心里卻有隔世之感?!暗洁l(xiāng)”句抒發(fā)了詩人對歲月流逝,人事變遷的感嘆。頷聯用典貼切,感情深沉。這兩句活用典故抒發(fā)自己長期被貶的心境。頸聯承頷聯而來。“沉舟……木春?!北臼莿⒂礤a感嘆身世的憤激之語,由于它客觀上包含著新陳代謝的自然規(guī)律,其意義就不僅局限于詩人的身世之感了?!俺林邸焙汀安洹笔潜扔骶迷赓H謫的詩人自己,而“千帆”和“萬木”則比喻在貶謫之后那些仕途得意的新貴們。后來的欣賞者和引用者不以“沉舟”和“病樹”自比了,而只采取這一聯所表達的哲理,來表明:沒落的事物就讓它沒落吧,新生事物必然要發(fā)展起來,社會在前進,前景無限美好的道理。這種與詩人的理解不同的理解,并不奇怪,因為時代不同,欣賞某一作品的感受和作者不同這是很自然的。,尾聯看似平淡,其實是點睛之筆?!伴L精神”三字,含義深刻,表現了詩人堅定的意志和堅忍不拔的氣慨、樂觀的精神。點明酬贈之意,同時又友人共勉。體現出作者本詩既表現了作者對自己被貶謫、遭棄置的無限辛酸和憤懣不平的思想感情,也表現了詩人堅定的信念和樂觀進取的精神。(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多遍,試背。6、學習詩歌的“藝術特色”,感受詩歌的結構美。詩中運用了層層遞進的手法,首聯自敘被貶的遭遇,為全詩定下基調,頷聯悼念戰(zhàn)友,自己回故鄉(xiāng)的情景,使憤激之情更進一步深化,頸聯把自己的沉淪和新貴們的得勢進行對比,使自己的憤激之情達到了頂點,尾聯急轉直下,以自勉、自勵來結束全詩。全詩言簡意深,憤激而不淺露,感慨而不低沉,惆悵而不頹廢,堪稱劉禹錫的代表作品。三、學習《赤壁》1、教師范讀,學生跟讀。2、誦讀訓練3、簡介作者并解題:杜牧(803-852)唐代詩人。字牧之,京兆萬年人。太和進士,和李商隱并稱“小李杜”。赤壁是東漢末年周瑜大敗曹操的地方,但杜牧所詠赤壁并非此處,而是湖北黃岡的赤鼻磯,所以說此詩雖為詠史詩,其實也是借題發(fā)揮。4、再讀本詩,師生共同讀品詩句,發(fā)揮想象,感受詩歌的意境美。(1)分組說話,生生互動。(2)老師作簡潔的詩歌賞析介紹,目的是幫助同學們深入地理解詩歌。這首詩是作者經過赤壁(即今湖北省武昌縣西南赤磯山)這個著名的古戰(zhàn)場,有感于三國時代的英雄成敗而寫下的。詩以地名為題,實則是懷古詠史之作。發(fā)生于漢獻帝建安十三年(208)十月的赤壁之戰(zhàn),是對三國鼎立的歷史形勢起著決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戰(zhàn)役。其結果是孫、劉聯軍擊敗了曹軍,而三十四歲的孫吳軍統帥周瑜,乃是這次戰(zhàn)役中的頭號風云人物。詩篇開頭借一件古物來興起對前朝人物和事跡的慨嘆。在那一次大戰(zhàn)中遺留下來的一支折斷了的鐵戟,沉沒在水底沙中,經過了六百多年,還沒有被時光銷蝕掉,現在被人發(fā)現了。經過自己一番磨洗,鑒定了它的確是赤壁戰(zhàn)役的遺物,不禁引起了“懷古之幽情”。由這件小小的東西,詩人想到了漢末那個分裂動亂的時代,想到那次重大意義的戰(zhàn)役,想到那一次生死搏斗中的主要人物。這前兩句是寫其興感之由。后兩句是議論。在赤壁戰(zhàn)役中,周瑜主要是用火攻戰(zhàn)勝了數量上遠遠超過己方的敵人,而其能用火攻則是因為在決戰(zhàn)的時刻,恰好刮起了強勁的東風,所以詩人評論這次戰(zhàn)爭成敗的原因,只選擇當時的勝利者—周郎和他倚以致勝的因素—東風來寫,而且因為這次勝利的關鍵,最后不能不歸到東風,所以又將東風放在更主要的地位上。但他并不從正面來描摹東風如何幫助周郎取得了勝利,卻從反面落筆:假使這次東風不給周郎以方便,那么,勝敗雙方就要易位,歷史形勢將完全改觀。因此,接著就寫出假想中曹軍勝利,孫、劉失敗之后的局面。但又不直接鋪敘政治軍事情勢的變遷,而只間接地描繪兩個東吳著名美女將要承受的命運。如果曹操成了勝利者,那么,大喬和小喬就必然要被搶去,關在銅雀臺上,以供他享受了。(銅雀臺在鄴縣,鄴是曹操封魏王時魏國的都城,故地在今河北省臨漳縣西。)3、《赤壁》開頭為什么從一把不起眼的折戟寫起,這樣寫有何作用?與古代戰(zhàn)爭聯系起來,很自然的引起后文對歷史的詠嘆。但是,這兩句的作用主要不在于作為詩的引導,它本身也蘊涵著強烈的意念活動。沙里沉埋著鐵戟,點出此地曾有過歷史風云。折戟沉沙而仍未銷蝕,又暗寓歲月流逝而物存人非之慨。凡是在歷史上留下蹤跡地人物、事件,常會被無情地時光銷蝕掉,也易從人們的記憶中消逝,就像這鐵戟一樣沉淪埋沒,但又常因偶然的機會被人記起,或引起懷念,或勾起深思。正由于發(fā)現了這片折戟,使詩人心緒無法平靜,因此他要磨洗并辨認一番,發(fā)現原來是“前朝”——三國赤壁之戰(zhàn)時的遺物。因此,“認前朝”又進一步勃發(fā)了作者浮想聯翩的思緒,為后二句論史抒懷做了鋪墊。4、全詩最精彩的是久為人們傳誦的末二句,這兩句議論感慨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這兩句詩人發(fā)表議論,“東風”不僅僅指的是自然界的風,而是含有建功立業(yè)各種條件和因素。曲折的反映出詩人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畤@歷史上英雄成名的機遇,是因為他自己生不逢時,有政治軍事才能而不得一展。似乎又有另一層意思:只要有機遇,相信自己總會有所作為,顯示出一種逼人的英氣。5、齊讀、背誦來,同學之間互相評價,互相學習,力求全面理解詩歌的意境。師生互動注意適時板書。頷聯學習方法步驟大致同首聯。由扶到放,盡可能讓學生自己從誦讀中理解。頸、尾聯學習方法步驟大致同前。仍然抓住學生的讀,反復地讀。學生批注理解內化反復誦讀可結合配套了解每個同學在自己的小組里,用優(yōu)美的語言把頭腦里想象的詩歌畫面描述出來,同學之間互相評價,互相學習,力求全面理解詩歌的意境。師生互動注意適時板書。學生思考討論交流左邊的問題由扶到放,盡可能讓學生自己從誦讀中理解。學生批注理解內化 仍然抓住學生的讀,反復地讀。作業(yè)1、背誦默寫翻譯學習過的兩首詩。2、結合對“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的理解,寫一篇200——300字左右的賞析文章。板書設計《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酬贈詩)--事、情、景、理水乳交融首聯:坎坷遭遇(“凄涼地”“棄置身”)——渲染——辛酸--直抒胸臆(憤激之情)頷聯:歸來感慨(《聞笛賦》“爛柯人”)——用典——悲痛--運用典故(感嘆之情)頸聯:感嘆身世(“沉舟”“病樹”自比之意)——寫景——憤激――千古名句。尾聯:席間贈言(“歌一曲”“長精神”)——抒懷——昂揚――點睛之筆(堅忍之慨)《赤壁》前兩句——————興感之由非凡的史識(永史詩)后兩句——————借題發(fā)揮豪爽的胸襟教學后記阿尕爾森鄉(xiāng)中學八年級語文第二學期教學設計備課時間:2014年3月2日修改時間:年月日學科語文授課時間設計者楊彩云授課班級八(2、4)教授者楊彩云課題《詩詞曲五首》(第二課時)課時安排三課時課型新授課三維目標知識與能力1、了解五首詩的作者生平及相關的背景知識;2、背誦并默寫五首詩;過程與方法1、反復讀誦,體會五首詩的藝術特色及語言風格;2、了解五首詩的思想內容,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這五首詩,或撫今追某昔、慷慨激昂,或感時傷懷,或思親憂國,文筆優(yōu)美,文思獨特。學習它們,可以激發(fā)靈性,陶冶情操,豐富文化積累教學重點教學重點:有感情的背誦和默寫教學難點1、對詩中警策語句的理解與鑒賞。2、理解并鑒賞詩的精練概括的語言。教學方法誦讀──合作探究法,討論──點撥法。教學資源與本文相關資料、課文朗讀音頻資料、圖片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調整與思考教學過程設計導入學習《過零丁洋》一、背誦導入:全班齊背已學的前二首。二、學習《過零丁洋》1、導語:翻開中華民族厚重的歷史,有很多愛國名將岳飛、屈原、戚繼光、鄭成功……他們?yōu)橹腥A民族的進步作出了重要貢獻,并且用詩詞寫出了自己的拳拳愛國之心。比如:陸游:“王師北定中元日,家祭無忘告乃翁。”今天,老師帶領大家認識另一位愛國名將,文天祥,他的一首詞《過零丁洋》一直為后世廣為傳頌,他的愛國情懷也激勵著后人。(板書課題)2、簡介作者及背景: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一字宋瑞,號文山。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人。1256年(理宗寶佑四年)中榜上第一名。在賈似道當權時受排擠。1275年,元軍進攻臨安,宋朝廷下詔征勤王兵。任贛州知州的文天祥組成萬人的義軍,北上守衛(wèi)。1276年任右丞相,被派往元軍營談判,被扣留。押解中在鎮(zhèn)江逃出,得到人民的幫助,流亡至通州(今江蘇南通),從海道到福建,與張世杰、陸秀夫等在福州擁生趙呈為帝,堅持抗元。1277年進兵江西收復了幾個縣城,使抗元形勢大力好轉。但不久為元軍所敗,退入廣東。1278年在五坡嶺(今廣東海豐北)被俘。元將張弘范叫他寫信招張世杰投降,遭拒絕,書《過零丁洋》詩以明志。1279年被送到大都(今北京),囚3年,途經威脅利誘,始終不屈。1283年1月9日(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日)在柴市被害,從容就義。其作品有《正氣歌》、《指南錄》、《過零丁洋》、《文山先生全集》等。1278年,文天祥率兵與元軍作戰(zhàn)于廣東潮陽一帶,相當于檢查作業(y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為綜合實踐作準備?,F在學生中有資料的情況比較多,這部分可抽學生回答,也可結合配套了解。臣心一片磁心石,不指南方誓不休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調整與思考教學過程設計教學過程設計學習《過零丁洋》學習《山坡羊潼關懷古》不幸在五坡嶺被俘。元軍把文天祥囚于船上,元將勸他寫信招降宋將張世杰,文天祥拒絕。經過零丁洋時,他面對浩渺滄海,感慨國家命運,于是寫下了這首詩以表明自己的心志。3、范讀全詩:學生聽讀范讀錄音,強調學生注意朗讀節(jié)奏、重音及感情基調。4、教師進行適當的朗讀提示。5、學生嘗試有感情地朗讀詩文,感知詩文主要內容。6、指名個別學生朗讀,師生對其朗讀進行適當點評。7、學生齊讀詩作,增強對詩歌內容的感知。8、組織學生結合課本注釋,逐句閱讀理解詩作,引導、幫助學生說說詩文的大意。(1)首聯回顧了詩人怎樣的經歷?教師明確:首聯兩句寫了個人和國家的兩件大事(詩人對平生遭遇的回顧):一是受到皇帝的選拔,經過科舉考試進入仕途。二是在頻繁的抗元戰(zhàn)斗中已度過四年。參考譯文:我這一生辛辛苦苦,靠著精通一種經書,并通過考試才進入了政界,可是卻在兵荒馬亂中渡過了四個年頭。(2)頷聯兩句有何聯系?用了什么修辭?教師明確:國家山河支離破碎,局勢危急,個人命運也動蕩不安,國家命運和個人命運緊密相連,歷經艱辛??唷!帮L飄絮”形容國勢如柳絮飄散,無可挽回;比喻國家命運慘淡,危在旦夕;“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無根,時起時沉。用了比喻的修辭。比喻自己家破人亡,孤苦伶仃。參考譯文:祖國的大好河山被敵人踐踏得支離破碎,象被狂風吹散的柳絮一樣;自己的一生動蕩不安,象被風吹雨打的浮萍一樣浮沉不定。(3)頸聯兩個“惶恐”,兩個“零丁”各有什么含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明確:詩歌很巧妙地借惶恐灘和零丁洋兩個地名,寫出了形勢的險惡和境況的???。可見,詩中“惶恐”、“零丁”具有雙層含義。前者各表地名,后者各表心緒。表達對抗戰(zhàn)局勢的憂恐不安和對自身處境的自憐、哀怨。參考譯文:兵敗撤退渡過惶恐灘時,與部下談起那些危難經歷,心中惶恐不安;而今身陷敵手,將士們死的死,散的散,只身被押解渡過零丁洋,更感到孤苦零丁。(4)這首詩你最喜歡的句子是哪句?解釋它的意思。汗青:古代在竹簡上寫字,先以火炙烤竹片,以防蟲蛀。因竹片水分蒸發(fā)如汗,故稱書簡為汗青,也做殺青。這里特指史冊。留取丹心照汗青:留下一顆愛國之心光照青史。丹心:紅心,比喻忠心。汗青:史冊。尾聯是千古傳誦的名句,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明確:表明詩人舍生取義、以死明志的決心,充分體現了他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崇高民族氣節(jié)。參考譯文:人生自古誰無死,我寧愿讓一顆赤誠的愛國之心永照史冊,也決不屈服于敵人的刀下!教師小結:“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句千古傳誦的名句,是詩人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譜寫的一曲理想人生的贊歌。確是一首動天地、泣鬼神的偉大愛國主義詩篇。9、齊讀全詩,試背。10、拓展延伸(1)文天祥拒絕降元“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個有骨氣的人,你能舉出類似的事例嗎?藺相如寧為玉碎,不為瓦全;蘇武執(zhí)漢節(jié)牧羊十九年;民族英雄岳飛精忠報國最終死在風波亭上;朱自清寧可餓死也不吃美國的救濟糧;劉胡蘭在敵人鍘刀下慷慨就義。(2)你還能寫出哪些透著錚錚骨氣的名句?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間(明.于謙《石灰吟》);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宋.鄭思肖《畫菊》);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唐.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宋.李清照《烏江》);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徐悲鴻)(3)推薦學生課外閱讀《正氣歌》,感受文天祥高尚的節(jié)操。三、學習《山坡羊潼關懷古》(一)了解作者及背景1、張養(yǎng)浩(1270—1329),字希孟,號云莊,濟南人,元代著名散曲家。張養(yǎng)浩自幼好學,上自儒家經典,下至諸子百家,唐詩、宋詞、筆記小說,無所不讀,又詩賦、文章無所不能,尤長于散曲。他隱居濟南云莊8年期間,創(chuàng)作了大量詩文散曲。其作品流傳下來的有散曲小令160多首,詩近400首,各類文近百篇。2、介紹寫作背景這首曲是作者于元文宗天歷二年在就任陜西行臺中丞的途中所作。潼關位于東西兩京(洛陽、長安)之間,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常常觸動行經者的懷古之情。這首曲借憑吊潼關古跡,表現了一個歷史的主題:在漫長的封建社會中,無論怎樣改朝換代,人民依舊過著痛苦的生活。(二)介紹“曲”到了元代,另一種新興的體裁是曲。曲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戲曲,另一種是散曲。散曲沒有動作、說白,便于清唱,包括套曲和小令。套曲由若干曲子組成,小令以一支曲子為獨立單位。小令以一支為限,如果兩三支合為一個單位,叫做帶過曲。課題的《天凈沙》《山坡羊》都是標有題目的小令。(三)誦讀理解《山坡羊潼關懷古》1、教師范讀,學生自由散讀一次后齊讀,教師發(fā)現問題進行糾正。2、學生齊讀詩歌,結合注釋,理解詩句,整體感知詩意。(要求學生概述詩意)教師簡要講解:作者這時正行進在潼關的路上,峰巒、波濤、都是親眼見到,“如聚”“如怒”都染上了作者的感情色彩。作者心情不愉快(意躊躇)的原因是:災難頻繁,百姓受苦。3、獨立思考后個別提問:按寫景、抒情、議論給這首曲劃分成三個層次。本小首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這首曲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結合后兩句來理解)表現了作者憂慮國計民生的思想感情。4、就描寫的感覺角度看,“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兼從哪兩個方面寫出潼關的險要的?教師明確:視覺和聽覺5、點明本曲中心的句子是哪一句?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感慨?教師明確:望西都,意躊躇。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這是作者對以往歷史所作的概括與評判,即無論怎樣改朝換代,人民依舊過著痛苦的生活6、請學生有感情地表演朗讀。(四)、再誦課文,課堂探討:提問1:你認為文中哪些地方用字用得好?試說明理由。此題為了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只要說得合理就給予肯定和表揚,說得不合理的要指出。例如:望弄清影怒聚等等。提問2:品詩,品評詩句、感受哲理美:全詩最精彩的是久為人們傳誦的末尾兩句,請你談談對這兩句詩的理解和認識。教師提示:“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睂懗鲈娙藢σ酝鶜v史的概括與評價,頓生感慨之情:一個朝代興起了,必定大興土木,修建豪華的宮殿,從而給人民帶來巨大的災難;一個朝代滅亡了,在戰(zhàn)爭中遭殃的也是人民。(五)教師指導學生背誦詩歌。學生多種形式的誦讀訓練每個同學在自己的小組里,用優(yōu)美的語言把頭腦里想象的詩歌畫面描述出來,同學之間互相評價,互相學習,力求全面理解詩歌的意境。師生互動注意適時板書。學生思考討論交流左邊的問題由扶到放,盡可能讓學生自己從誦讀中理解。學生批注理解內化 仍然抓住學生的誦讀,反復地誦讀。由學生回答。及時訂正歸納,并進行思想教育?,F在學生中有資料的情況比較多,這些部分可抽學生回答,也可結合配套了解。學生批注積累相關知識學生多種形式的誦讀訓練每個同學在自己的小組里,用優(yōu)美的語言把頭腦里想象的詩歌畫面描述出來,同學之間互相評價,互相學習,力求全面理解詩歌的意境。學生思考討論交流左邊的問題師生互動注意適時板書。抓住學生的誦讀,反復地誦讀。由扶到放,盡可能讓學生自己從誦讀中理解。學生試背作業(yè)背誦默寫翻譯本節(jié)課學習過的兩首詩。板書設計首聯——回顧一生(不屈不撓、無怨無悔)深摯沉痛頷聯——國破家亡(借用比喻、憂國憂民)《過零丁洋》追憶過去丹心垂史(述懷詩)頸聯(借用雙關、抒寫感受)悲憤憂懼映照千古感嘆眼前尾聯——以死名志(慷慨正義、舍生取義)——激情慷慨憑吊潼關估計————峰巒、波濤、宮闕成土《潼關懷古》(詠史詩)抒發(fā)深沉感慨————興、亡,百姓苦教學后記阿尕爾森鄉(xiāng)中學八年級語文第二學期教學設計備課時間:2014年3月2日修改時間:年月日學科語文授課時間設計者楊彩云授課班級八(2、4)教授者課題《詩詞曲五首》(第三課時)課時安排三課時課型新授課三維目標知識與能力1、了解五首詩的作者生平及相關的背景知識;2、背誦全詞;積累詠月名句。過程與方法1、反復朗誦,體會詩歌的音韻美,意境美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學習詞人樂觀曠達的生活態(tài)度。2、通過聯想和想象感悟古代詩詞的意境,訓練學生的聯想和想象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1、培養(yǎng)學生熱愛詩歌的情懷,豐富學生的古典文化修養(yǎng)。2、培養(yǎng)學生積極、健康、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教學重點1、詞人借詠月表達的人生感觸及其曠達胸襟在詞中的體現。2、訓練學生朗讀能力,借助聯想和想象在古代詩詞中的運用訓練學生合理、大膽、獨特的聯想和想象。教學難點作者對人生的感悟及其曠達胸襟在詞中的體現。教學方法誦讀──合作探究法,討論──點撥法。教學資源與本文相關資料、課文朗讀音頻資料、圖片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調整與思考教學過程設計導入了解作者,熟悉背景一、背誦導入:已學四首古詩。二、情景導入1、說起月亮,幾乎沒有人不喜歡。中國古代文人更是喜歡。有人說,中國人隨便拿起一本古人的詩集,抖一抖,叮叮當當地會掉下好多“月”字來。千江有水千江月,掬水在手月在手。真的,中國詩人眼中的月亮一片冰心,于是千里嬋娟是月,云破弄影是月,蘆花深處是月,小樓吹笙是月,千江有水千江月,掬水在手月在手。啊,好詩多在明月中,詩人都拿月亮來抒發(fā)自己的情懷。今天我們一起走進與月亮有著不解之緣的蘇軾的《水調歌頭》,看看它將圍繞月亮身我們訴說什么。2、以歌曲《但愿人長久》營造氛圍。三、了解作者,熟悉背景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與父親蘇洵弟弟蘇轍,合稱“三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因反對王安石變法,諫官劾其作詩“誹謗朝廷”,下獄。哲宗時為翰林學士,官禮部尚書,后復行新法,貶惠州,又被貶瓊州。徽宗時遇赦召還,卒于常州。他學識廣博,文章詩詞書畫均工。著有《東坡樂府》。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在藝術表現方面獨具風格。在散文、詩詞、書畫方面均有較高成就,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代很有影響?!冻啾趹压拧贰ⅰ端{歌頭明月幾時有》傳誦甚廣。才比天高卻命運坎坷,常被貶謫異鄉(xiāng)。這首詞寫于宋神宗熙寧九年。這一年,蘇軾已41歲在密州任太守。其時,蘇軾因與王安石政見不合,被貶謫到任山東諸城五載,和弟弟蘇轍(字子由)也已有七中秋之夜,他喝全班齊背學生聯想聽講積累相關知識聽錄音:激發(fā)學生興趣?,F在學生中有資料的情況比較多,這些部分可抽學生回答,也可結合配套了解。學生批注積累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調整與思考教學過程設計誦讀訓練整體感知研讀課文品讀課文深入探究拓展延伸酒賞月,懷念弟弟寫下這首詞!詞中表達的美好情感的詞句既表現了他的曠達情懷也表達了人類共同的祝愿,因此流傳千古。四、簡介宋詞詞,是一種配合樂曲用來歌唱的詩體,產生于隋唐,宋朝進入興盛時期,成為宋代文學的代表樣式。豪放詞派與婉約詞派是我國古代詞的兩大流派。婉約詞派產生較早,代表人物有歐陽修、柳永、李清照等。蘇軾開創(chuàng)了豪放詞派,其詞題材廣泛,表現方法以鋪敘、直抒為主,風格大氣、恢宏,這是相對于柳永的婉約派來說的,他的詞少了一份纏綿緋惻,多了一份豪邁與豁達。五、初步誦讀,整體感知1、聽錄音,初步感知詩歌的意境。思考:本詞以什么為線索?它在上、下闋各起到什么作用?教師明確:本詞通篇詠月,明月是詞的中心形象和紅線,它以“明月”開端,以“嬋娟”收尾。上闋寫月下飲酒,由幻想超脫塵世,轉化為喜愛人間生活,可以說是借明月自喻清高(板書),下闋寫對月懷人,由感傷離別轉為對離人的祝福,可以說是用圓月來襯托別離、升華為美好的祝愿(板書)上闋:望月-思歸。(寫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下闋:責月-懷人。(抒情)2、自由誦讀,要求讀得流暢,讀準字音和節(jié)奏(1)字正腔圓地讀。注意“闕”“不勝”“綺”等字音的準確。(2)有板有眼地讀。體會聲音形式的有板有眼,提醒注意朗讀中的停頓與節(jié)奏。(3)有情有味地讀。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先聽錄音朗讀感受,然后自由讀,要求讀出味道與感覺來。要達到這一要求必須是在理解詞境理解詞意之后。六、研讀課文:結合資料及同學間的討論,糾正理解上的偏差達到正確理解。1、讀小序,弄懂意思,思考在小序中交代了什么信息?歸納明確:時間作詞的情形主旨之一2、讀上闋在理解詞的內容的基礎上抓住關鍵詞語,體會作者的感情變化?教師明確:詞以拿酒問月開端:明月什么時間就有了?天上的宮闕今晚是何年何月?要體會蘇軾當時的情況:政治上失意,與弟弟七年不得相見,下去郁悶惆悵,所以在“出世”“入世”之間徘徊。想飛到月宮中去,又怕難以承受寒冷。既然月宮回不去,還不如在人間呢!最后達到釋懷超脫,表現一種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教師總結:上片敘述了作者的身世感慨和矛盾心理。3、讀上闋在理解詞的內容的基礎上體會下闕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在學生講解自己的體會的基礎上教師補充:賞月人一直到什么時候?為什么無眠?“何事常向別時圓?”是什么語氣?有什么感情?(懷念弟弟)作者最后想開沒有?哪句話包含了深刻的哲理?哪句話包含了對天下所有離人的祝福?總結:上片抒發(fā)了對弟弟的懷念之情。七、品讀課文:配樂朗誦,體會意境,品位妙句。請同學讀讀自己喜歡的好句,加以闡釋。教師示例: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世界上不可能有永遠圓滿的事情,人生有歡聚,也必然有離別;這正是與月亮有圓時也有缺時一樣,原是自然的律。這里飽含著人生哲理。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娟嬋。若是人能健康長久的活著那么,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夠因共賞明月而得到些許安慰吧。這千古名句表達了對人生的美好祝愿?。┌?、深入探究1、先獨立思考下面問題,然后與小組同學討論交流后發(fā)表自己的看法。(1)蘇軾原來在朝廷做官,由于黨派相爭,他受到排擠,被貶為地方官,加之此時他與弟弟蘇轍已有七年沒有相見了,面對中秋圓月,他的心情會怎樣呢?教師明確:苦悶、惆悵、憂傷、孤獨、難過等。(2)“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一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明確:①月下起舞,清影隨人,真令詞人陶醉。這句寫出了他對著自己的影子,說明當時沒有別人,表達他當時孤獨心情,“何似在人間”,詞人覺得在人間乘著皎潔的月光翩翩起舞的情景,哪像在人間,但較獨處瓊樓玉宇又更富有意興和情趣。有了這樣人生境界的感受,也就擺脫了這一人生的矛盾了。②因為當時作者被貶官了,所以認為這里“何似在人間”,還有對現今的生活的滿足,安于現狀。(3)作者大醉后有了想離開令他傷心的塵世,飛向美麗的月宮的奇異想法,他的思想感情又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教師明確:矛盾,還怕寒冷(4)從哪些詩句可以看出他的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