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常識與高頻詞、同類詞歸納_第1頁
高考文言文常識與高頻詞、同類詞歸納_第2頁
高考文言文常識與高頻詞、同類詞歸納_第3頁
高考文言文常識與高頻詞、同類詞歸納_第4頁
高考文言文常識與高頻詞、同類詞歸納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文言文知識

知識一:官位變遷及官吏行為詞:

1.表被任以官職的:征、辟、察、舉、召、薦、進、稱、補、作、表、為、就

2.表官職變化的:

(1)表任命的:授、拜、除、封;

(2)表提升的:擢、拔、陟、升、遷。

(3)表調動的:調、徙、轉、改、放、出、出官;

(4)表降職的:左遷、遷謫、謫、逐、貶、設(黜)

(5)表罷免的:奪、黜、罷、免、去、廢、蠲;

(6)表恢復的:復、還

(7)表兼代的:兼(表兼任);領(兼代);權,行,假,署(代理);

(8)表辭去的:辭、致政、告退、退、歸故里

(9)跟俸祿有關的:俸、祿、秩、餉

(10)知(典、主)視事用事下車(伊始)掾丞洗沐乞骸骨致仕

知識二:其它出現頻率較高的詞語

(1)人稱代詞:第一人稱(余吾予);第二人稱(爾而女汝乃若);第三人稱(之

其彼渠厥)

(2)疑問代詞:誰孰何曷胡焉安奚惡

(3)謙敬詞語:請謹竊忝辱敢幸

(4)修辭詞句:更衣山陵崩社稷中道崩殂

(5)兼詞:諸焉盍旃叵

知識三:古代常用但今天不常見的義項

先(祖先、已經死去的長輩)課(督促勸說)秩(官吏的俸祿、十年為一秩)逸

(馬脫了韁繩、放縱)禁(皇帝居住的地方)對(回答或對話)如(到、往)掾

(古代屬官的統(tǒng)稱)工(工匠、精巧、擅長)僭(超越本分、虛假不真實)容(寬

容、或許、許可)貸(借出借入,寬容)獄(官司、案件、監(jiān)牢)白(告訴)與

(贊揚)多(贊揚)遽(急速、就、恐懼)尤(罪過過錯、指責歸罪)給(食用

豐足)按(追究、考察、調查)贍(富足充足、供給供養(yǎng))典(主持)令(美好)

差(病好了)執(zhí)(捉拿)延(延請)?。p免)謝(道歉、推辭、告訴)第(次

第、官僚和貴族的住宅、科舉考試的等級)

折(駁斥、指責使對方屈服)赧(因羞愧而臉紅)竟(結束、完)坐(因……而

犯罪、因為)甫(才)尋(不久)造(造訪)過(拜訪、責備)弒(子殺父、臣

殺君)用(財用、因為)

知識四:考綱所列18個虛詞:

⑴而:①連詞:表并列,表遞進,表承接,表轉折,表修飾,表假設,表因果,

表目的(“用來”)。②代詞:通“爾“,人稱代詞(“你,你的”)。③構成復音虛

詞(而已,既而,俄而)

⑵何:①疑問代詞:“什么”、“哪里”;“為什么”、“怎么”。②副詞:“多么”。

⑶乎:①助詞:表疑問語氣,“嗎”,“呢”;表測度,“吧”;表感嘆,“啊”、“呀”;

作詞尾。②介詞:“于"、“在"、“從”。

⑷乃:①副詞:表承接,“就”、“才”、“于是”;表轉折,“卻”、“竟”;表判斷,“就

是"。②代詞:“你”、“你的”。

⑸其:①副詞,表測度,“大概”;表疑問,不譯;表反詰,“難道”;表婉商,“還

是”;表期盼,“可要”、“要”。②連詞,表選擇,“是……還是”;表假設,“如果”

③代詞:僅不代第二人稱;指示代詞?!澳恰薄捌渲?/p>

⑹且:①副詞,“將要”、“將”、“暫且”;表程度,“已經”、“很”:②連詞,表并

列,“又”;表遞進,“并且”、“而且”、“況且”;表選擇,“還是”;表假設,“如果”;

表讓步,“即使”、“尚且”;表轉折,“可是”、“卻③助詞,用于句首。

⑺若:①代詞,第二人稱;指示代詞,這②連詞,表假設;表選擇,“或”、“或者”。

③構成復音虛詞

⑻所助詞:①構成“所”字結構,“……的人(事)”;②和“為”呼應,表被動;

③和“以”連用,表原因,“……的原因”;④和“以”連用,表手段,憑借,……

的方法(憑借)。

⑼為介詞:①表對象,“向、對”;表替代,“替”;表目的,“為著、為了”;表原因,

“由于、因為”;表被動,“被"。②疑問語氣助詞,呢。

(10)焉①代詞:三人稱疑問代詞,表疑代詞,哪兒,哪里,怎么;②語氣助詞:陳

述感嘆疑問語氣③兼詞“于之”;④作形容詞詞尾⑤

(11)也①用在句末,表肯定語氣;②表疑問語氣;③用在句中,表語氣的舒緩或停

頓;④用在句末,表判斷語氣。

(12)以①介詞:表憑借,“憑”、“用”、“靠”、“按照”;表原因,“因”、“由于”;表

對象,“跟”、“和”;

表時間、處所,“于"。②連詞:類似"而”的用法(表并列,表遞進,表承接,

表目的,表因果,表修飾。

(13)因①介詞“憑借”;“按照”;“趁著”、“就著”;因為;“從”、“由”:②連詞,

“因此”、“于是,就

(14)于介詞⑴表時間、處所、范圍、對象等,“在”、“向”、“到”、“從”、“對”、

“對于”、“由于”;

⑵表比較,“比”;⑶被動,“被”。

(15)與①介詞,“跟”,“同”;介詞,“給”、“替”;介詞,”和……相比”;②連詞,

“和”、“及”;

③通“歟”,語氣詞,表疑問或感嘆,④動詞(給予,結交,參加)。

(16)則①副詞:表判斷,“就是";②連詞:表承接,“就”、“便”、“原來是”;表

假設,“如果”、“假設”;

表并列,“就”;表轉折,“卻”、“但是”、“倒是”。

(17)者①助詞:附在動詞后構成“者”字結構,“……的人(事、東西);②用

在句中,表提頓”。

③附在時間詞后,無實在意義。④放在數詞后,翻譯為“個,樣”

(18)之①助詞:襯助音節(jié);取消句子獨立;結構助詞(“的”);定語后置的標志,

賓語前置的標志

②代詞:代人代事代物;指示代詞(這,這樣)。

知識五:常見古今異義

1親戚2妻子3中國4所以5無論6更衣

7殷勤8卑鄙9其實10春秋11結束12約束

13中原14烈士15犧牲16雖然17不好18根本

19學者20地方21山東22縣官23致意24從容

25便宜26故事27南面28可憐29以為30從而

31至于32祖父33不必34因而35智力36前進

37即使38向來39因為40老大

文言文翻譯賦分點:1.譯準詞義:實詞(含詞類活用、通假、偏義詞,修辭語

句)及虛詞和固定結構。2.譯準句式(被動句,判斷句,省略句,倒裝句)。3.譯

準句子語氣(陳述疑問感嘆祈使語氣)和句間關系(并列轉折因果等復句關系)

知識六:常見文言特殊句式:

(-)判斷句(1)用“者,也”表判斷:“……者,……也”、“……者也”、“……

也”、“……者……”;

(2)“為”、“乃”、“即”、“則”或否定詞“非,未,弗”等表判斷。

(3)名詞做所謂語直接表判斷(劉備,天下梟雄。)

(-)被動句:

(1)單獨用“于”“受”“見”或組合成“見……于……”,"受……于……”表

判斷。如:“內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徒見欺于王”

(2)“為"、"為……所……”、"……為所……”表判斷;如:“臣聞如姬父為人

所殺”(3)“被”(后起用法,如:周公之被逮)。

(4)意念被動(無詞語標志):兵挫地削

(三)省略句:

(1)省略主語:如:'‘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

(2)省略賓語:“權起更衣,肅追()于宇下”。

(3)省略介詞:“將軍戰(zhàn)()河北,臣戰(zhàn)()河南”。

注意:“以,與,從,為,因”五介詞常省略賓語。

(四)賓語前置:

(1)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如:“沛公安在?”疑問代詞(如:

誰、何、奚、曷、胡、惡、安)

(2)否定句中,代詞做賓語,賓語前置。如:“時人莫之許也。”

(3)用“之”或“是”把賓語提前取動詞前,以突出強調賓語。如:“句讀之不

知,惑之不解。如:“唯利是圖”等。

(4)方位詞、時間詞做賓語時,有時也前置。例如:”業(yè)文南向坐?!?/p>

(五)定語后置:

(1)者:如:“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保唬?)之: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3)……之……者:”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

(六)介詞結構做狀語后置:

(1)用介詞“于”組成的介賓短語,翻譯時要移到動詞前作狀語。如:”青,取

之于藍,而青于藍。”

(2)介詞“以”組成的介賓短語,翻譯時前置做狀語。如:”具告以事。”(《鴻

門宴》)。

知識七:常見固定結構

一、表示疑問

①何以……?(憑什么……?)②何所……?(所……是什么?)③奈何……?(……怎么

辦?為什么……?)④如……何;奈……何?(把……怎樣呢?)⑤孰與……?(與……

比,哪個更…?)⑥獨……耶?(難道……嗎?)

二、表示反問①何……哉(也)?(怎么能……呢?)②何……為?(……干什么呢?)

③何……之有?(有什么……呢?)④如之何……?(怎么能……呢)⑤豈(其)……哉

(乎,耶)(哪里……呢?……哪里呢?)⑥安……哉(乎)?(哪里……呢?)⑦不亦……

乎?(不是……嗎?)⑧……非……歟?(……不是……嗎?)⑨寧……耶?(哪里……

呢?)(10)顧……哉?(難道……嗎?)(11)獨……哉?(難道……嗎?)

三、表示感嘆①何其……也!(怎么那么……啊!)②直……耳!(只不過……罷了!)

③惟…耳!(只……罷了!)④一何……(多么……啊!)⑤亦……哉!(也真是……啊!)

⑥……何如哉!(……該是怎樣的呢!)

四、表揣度①無乃……乎(歟)(恐怕……吧?);②得無(微)……乎?(該不……吧?))

③其……歟?(不是……嗎?)(兼表反問)④庶幾……歟?(或許……吧?)

五、表示選擇①與其……孰若……?(與其……,哪如……?)

②……歟(耶),抑……歟(耶)?(是……,還是……呢?)

③其……?其……?(是……呢?還是……呢?)

六,其它

否則:如果不……就……。何乃:豈只是;為什么竟。、既而:隨后,不久。既……

且……:又……又…乃爾:竟然如此,這樣。然而:這樣卻;但是。,然則:既

然這樣,那么;如果這樣,那么。雖然:雖然如此,(但);即使如此,但所謂:

所說的,所認為。謂之:稱他是,說他是;稱為,叫做。無(有)以:沒有(有)

用來的東西、辦法。無庸:不用,無須。無由:不可能,無法,無從。相率:

竟相,一起。向使:假使,如果。之謂:說的就是一一。之于:對……的態(tài)度,

同...相比

古代常見的敬辭與謙辭

中國是歷史悠久的禮儀之邦,漢語中有許多敬辭和謙辭。敬辭,即表示對別人敬重的詞

語;謙辭,則是用于自我表示謙恭的詞語。千百年來,中國人在人際交往中使用了許多敬辭

和謙辭,這充分體現了我們中華禮儀之邦的特點,使用敬辭和謙辭還可體現一個人的文化

修養(yǎng)。

一、敬辭類:

“令”字一族:

令,意思是美好的,用于稱呼對方的親屬,如:令尊,指對方父親;令堂,指對方母親;

令郎,指對方的兒子;令愛,指對方的女兒。

“惠”字一族:

用于對方對待自己的行為動作。如:惠顧:惠臨,指對方到自己這里來(多用于商店對

顧客);惠存:請保存(多用于送人相片、書籍等紀念品時所題的上款);惠贈:指對方贈予

(財物)。

“垂”字一族:

用于別人(多是長輩或上級)對自己的行動。如:垂問、垂詢:稱別人對自己的詢問;

垂念:稱別人對自己的思念;垂愛、垂憐(都用于書信):稱對方對自己的愛護;垂青:稱

別人對自己的重視。

“賜”字一族:

用于敬稱別人對自己的指示、光顧、答復等。如:賜教:表示請求對方給予指教;賜復:

請別人給自己回復,包括口頭的,書面的等等。

“高"字一族:

用于稱別人的事物。如:高見:稱別人的見解;高論:稱別人的議論;高壽:用于問老

人的年齡;高齡:稱老人(多指六十歲以上)的年齡;高就:指人離開原來的職位就任較高

的職位;高朋:對朋友的敬稱;高鄰:對鄰居的敬稱;高足:稱呼別人的學生。

“賢”字一族:

賢,用于稱平輩或晚輩。如:賢弟:稱對方的弟弟;賢侄:對侄輩年輕人的美稱。

“奉”字一族:

用于自己的動作涉及對方時。如:奉送:贈送;奉還:歸還;奉勸:勸告;奉告:告訴;

奉陪:陪伴;陪同做某事。

“貴”字一族:

稱與對方有關的事物。如:貴干:問人要做什么;貴庚:問人年齡;貴姓:問人姓;貴

恙:稱對方的??;貴子:稱對方的兒子(含祝福之意);貴國:稱對方國家;貴校:稱對方

學校。

“大”字一族:

尊稱對方或稱與對方有關的事物。如大伯:除了指伯父外,也可尊稱年長的男人;大哥:

可尊稱與自己年齡相仿的男人;大姐:可尊稱女性朋友或熟人;大媽、大娘:尊稱年長的婦

女;大爺:尊稱年長的男子;大人(多用于書信):稱長輩;大駕:稱對方;大名:稱對方

的名字;大作:稱對方的著作。

賞光:用于請對方接受自己的邀請;賞臉:用于請對方接受自己的要求或贈品。

二、謙辭類:

【家】古人稱自己一方的親屬朋友常用謙詞?!凹摇笔菍e人稱自己的輩份高或年紀大的親

屬時用的謙詞,如家父、家尊、家嚴、家君:稱父親;家母、家慈:稱母親;家兄:稱兄長;

家姐:稱姐姐;家叔:稱叔叔,等等。

【舍】用以謙稱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親屬,前者如寒舍、敝舍,后者如舍弟:稱弟弟;

舍妹:稱妹妹;舍侄:稱侄子;舍親:稱親戚。

【小】謙稱自己或與自己有關的人或事物,如小弟:男性在朋友或熟人之間的謙稱自己;

小兒:謙稱自己的兒子;小女:謙稱自己的女兒;小店:謙稱自己的商店。讀書人的自謙詞

有小生、晚生、晚學等。

【愚】謙稱自己不聰明,如愚兄,向比自己年輕的人稱自己;愚見,稱自己的見解。

【拙】用于對別人稱自己的東西。如拙筆,謙稱自己的文字或書畫;拙著、拙作,謙稱自

己的文章;拙見,謙稱自己的見解;拙荊:稱自己的妻子。

【敝】謙稱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如敝人,謙稱自己;敝姓,謙稱自己的姓;敝校:謙

稱自己所在的學校。

【鄙】謙稱自己學識淺薄,如鄙人,謙稱自己;鄙見,謙稱自己的見解。

【見】用在動詞前面表示對我怎么樣。如:見教:指教(我);見諒:表示請人諒解(多

用于書信)。

三、其它敬辭與謙辭:

初次見面說“久仰”好久不見說“久違”請人批評說“指教”求人原

諒說“包涵”

求人幫忙說“勞駕”麻煩別人說“打擾”求給方便說“借光”托人辦

事說“拜托”

看望別人說“拜訪”請人勿送說“留步”未及遠迎說“失迎”等候客

人說“恭候”

無暇陪客說“失陪”陪伴朋友說“奉陪”問人干嗎說“貴干”問人姓

氏說“貴姓”

歡迎購買說“惠顧”貴賓來到說“蒞臨”請人告訴說“見告”歡迎詢

問說“垂詢”

謝人愛護說“錯愛”稱人愛護說“垂愛”稱人贈予說“惠贈”請人保

存題“惠存”

請人收禮說“笑納”歸還原物說“璧還”稱人之家說“貴府”稱己之

家說“寒舍”

贊人見解說“高見”稱已見解說“拙見”稱人父親說“令尊”稱己父

親說“家父”

稱人母親說“令堂”稱己母親說“家母”稱人兒子說“令郎”稱己兒

子說“犬子”

稱人女兒說“令愛”稱己女兒說“小女”向人祝賀說“恭喜”求人看

稿說“斧正”

求人解答用“請問”請人指點用“賜教”賓客來到用“光臨”歸還原

物叫“奉還”

對方來信叫“惠書”老人年齡叫“高壽”

成語中的謙辭與敬辭:

【謙辭】

1、蓬草生輝:也說蓬革增輝,謙辭,表示由于別人到自己家里來或張掛別人給題贈的

字畫等而使自己非常光榮。

2、拋磚引玉:謙辭,比喻用粗淺的、不成熟的意見引出別人的高明的成熟的意見。

3、敝帚自珍:一個破掃把,自己也十分珍惜。比喻自己的東西再不好也值得珍惜。

4、貽笑大方:貽,留給;大方,指見識廣博或有專長的人。指讓學者或行家笑話。

5、無功受祿:沒有功勞而得到報酬。

6、笨鳥先飛:表示自己能力差,恐怕落后,比別人先行一步。

7、聊表寸心:聊,略微;寸心,微薄的心意。略微表示一下心意。

【敬辭】

1、高抬貴手:客套話,多用于請求對方饒恕或通融。

2、不吝賜教:敬辭,用于自己向別人征求意見或請教問題。

3、鼎力相助:敬辭,大力相助(表示請托或感謝時用)。

4、大材小用:把大的材料用在小處。比喻才能很高的人屈就于低下職位,不能充分發(fā)

揮其才能。

與政事相關的常用詞

官員到某地任職,做一些相關的政事,實行一定的政策,會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貶

評論。于是官員與百姓、官員與官員、官員與國君(帝王)之間就會有許多“動作”

發(fā)生。

1.詣:至1J,去。

2.勸:①鼓勵,獎勵;②受到鼓勵、獎勵。

3.課:考核、督促、征收(賦稅),也可以做名詞“稅款”。

4.風、化:教育感化。

5.按、案:巡視,巡行;考察,核實,查明。

6.游:①游玩,游覽;②旅行,外出求學或求官;③交際,交往。

7.趣、趨:①小步走,跑;又引申為趕快,迅速。②通“促”,催促。

8.劾:舉報,檢舉,揭發(fā)。

9.白:告訴,報告。常用于官吏之間。

10.短:進讒言,說壞話。

11.害:嫉妒。

12.聞:①聽說,聽見;②使知道,報告給……知道。對于義項②要特別注意。

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統(tǒng)治者一一國君,強化了這一點,閱讀時就不至于認為下文

中國君和主人公發(fā)生的事件顯得突兀。怎么國君知道了并參加進來了呢?其實就是

“聞”字在起作用。如“沒死以聞(冒著死罪來稟告您)”,“齊桓晉文之事可得聞乎

(你可以把齊桓晉文的事情講給我聽聽嗎)”。

13.折:指斥,指責,駁斥。

14.讓:①責備,責怪;②謙讓,辭讓。

15.黨:偏袒,伙同,包庇。如:黨同伐異。

16.矯:假托,假傳。比如:矯旨,矯詔。

17.質:作人質;抵押。

18.次:①臨時駐扎(用于軍隊);②住宿,停留(用于個人)。

19.輸:繳納(貢品或賦稅)一一由“輸送、運輸”引申。

20.當:判刑,判罪。后多帶表示懲罰意義的詞語。如:漢使張勝謀殺單于近臣,

當死。

21.坐:①因……犯罪或錯誤,觸犯;②牽連,定罪。

22.多:贊揚,欣賞?!案?、貴”等字,若帶賓語,就是意動,也意譯為此。

23.少:批評,輕視,看不起。

24、說言:正直之言危言危行:說正直的話,做正直的事。

官職人物常用詞語

表官職的

(1)宰相:總攬政務的大官。宰,主持,相,輔

(2)御史大夫:其權力僅次丞相。

(3)六部:吏、戶、禮、兵、開h工。

(4)三司:三個官署名的合稱,東漢以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司,也稱“三公”

(5)中書?。褐醒胄姓C要機關。

(6)尚書:六部最高行政長官。

(7)太尉:軍事首腦。

(8)郎中:尚書屬下部員。

(9)宦官:宮廷內侍,又稱太監(jiān)、中官、內侍、小黃門,蔑稱有閹黨、閹豎。

(10)侍郎侍中:宮廷侍衛(wèi)。

(11)校尉:漢代軍事長官。

(12)翰林學士:管文件,圖書,侍讀

(13)太史:記史,管文收。

(14)國子監(jiān):中央教育機構。

(15)左右拾遺:唐代諫官。

(16)總督:清代地方最高行政長官。

(17)巡撫:總攬一省行政軍事長官。

(18)知州:州一級行政長官。知,管理。

(19)太守:郡一級行政長官。

(20)伯牧:州郡長官的通稱。

(21)守宰:地方長官的泛稱。

(22)主簿:秘書。

表官職變化的

①表授予官職的詞語。

征:由皇帝征聘社會知名人士充任官職。如:公車特征拜郎中。(《張衡傳》)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薦舉,任以官職。如:連辟公府不就。(《張衡

傳》)

薦、舉:由地方官向中央舉薦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職。如:舉其偏,不為黨。

(《左傳?襄公三年》)

知:韓琦鎮(zhèn)長安,薦知涇陽縣。(《宋史?侯可傳》)

拜:授予官職。如:……安帝雅聞衡善術學,公車征拜郎中。(《張衡傳》)

選:通過推薦或科舉選拔任以官職?!对?賈魯傳》:“延、至治間……選丞

相東曹掾?!?/p>

除:任命,授職。如:尋蒙國恩,除臣冼馬。(《陳情表》)

授:授給、給予官職?!对?賈魯傳》:“秦定初恩授東平路儒學教授?!?/p>

賞:指皇帝特意賜給官銜或爵位。如:八月初一,上召見袁世凱,特賞侍郎。(《譚

嗣同》)

封:指帝王將爵位或土地賜給臣子。如:勞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賞。(《鴻

門宴》)

起:起用人任以官職。如:魯居喪服闋,起為太醫(yī)都事。(《元史?賈魯傳》)

察:考察后予推薦,選舉。如:郡察孝廉,州舉茂才。(《三國志?吳主傳》)

仕:做官。如:學而優(yōu)則仕。(《論語?子張》)

仕宦:做官,任官職。如:汝是大家子,仕宦于臺閣。(《孔雀東南飛》)

仕進:進身為官。如:邁少恬靜,不慕仕進。(《晉書?許邁傳》)

②表罷免官職的詞語。

罷:免去,解除官職。如:竇太后大怒,乃罷逐趙絹、王臧等。(《魏其武安侯

列傳》)

細、黜:廢掉官職。如: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賞。(《封建論》)

免:罷免。如:免官削爵?!礉h書?貢禹傳〉

奪:削除。如:使者遂逮守,脅服奪其官。(《書博雞者事》)

③表提升官職的詞語。

升:升官。如:升(魯)臺都事。(《元史?賈魯傳》)

擢:在原官上提拔。如:擢為后將軍。(《漢書?趙充國傳》)

拔:提升本來沒有官職的人。如:山濤(人名)作冀州(長官),拔三十余人。

(李白《與韓荊州書》)

遷:一般指提升。超遷、超拔、超擢:越級升遷。如:孝文帝說之,超遷,一歲

中至太中大夫。(《賈誼傳》)

陟:進用。如:陟罰臧否,不宜異同。(《出師表》)

晉、進:晉升官職,提高職位或級別。如:成語“加官進爵”

力口:加封,即在原來的官銜上增加榮銜,一般可享受一世特權。如:平劇盜(大

盜)賴文政有功,加秘閣修撰。(《宋史?辛棄疾傳》)

拜:按一定禮節(jié)授予(任命)官職,一般用于升任高官。如:以相如功大,拜為

上卿(《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④表降低官職的詞語。

謫:因罪被降職或流放。如:滕子京謫守巴陵郡。(《岳陽樓記》)

貶:①降職。如:貶連州刺史。(《劉禹錫傳》②降職并外放。如:貶邵州刺史,

不半道,貶永州司馬。(《新唐書?柳宗元傳》)

放:一般指由京官改任地方官。如: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復見。(《卜居》)

左遷:降職貶官,特指貶官在外。如:予左遷九江郡司馬。(《琵琶行》)

竄:放逐,貶官。如:暫為銜使,遂竄南夷。(韓俞《進學解》)

左除、左降、左轉:降職。如:帝怒,乃罷(陸)贄宰相,左除(張)滂等官(《新

唐書?裝延齡傳》)

出宰:京官外放出任地方官。如:郎官上應列宿,出宰百里,有非其人,則民受

其殃。(《后漢書?明帝紀》)

⑤表調動官職的詞語。

遷:調動官職,一般指提升。(《漢書?王尊傳》:“遷東郡太守?!?/p>

徙:一般的調動官職。如:徙王信為楚王。(《淮陰侯列傳》)

調:變換官職。如:調為隴西都尉。(《漢書?袁盎傳》)

轉、調、徙:調動官職?!稄埡鈧鳌罚骸霸俎D復為太史令,衡不慕當世,所居之

官輒積年不徙?!?/p>

補:補充空缺官職。如:太守察王尊廉,補遼西鹽官長。(《漢書?王尊傳》)

改:改任官職。如:改刑部詳覆官。(《宋史?王濟傳》)

出:京官外調。如:出為河間相,時國王驕奢。(《張衡傳》)

⑥表兼代官職的詞語。

兼:兼任。如:余除右丞相兼樞密使。(《〈指南錄〉后序》)

領:兼任(較為低級的官職)。如:桓溫鎮(zhèn)江口,復引(喬)為司馬,領廣陵相。

(《晉書?袁喬傳》)

行:代理官職。如:太祖行奮武將軍。(《三國志?魏書?武帝紀》)

署:代理、暫任。如:太守奇之,署守屬監(jiān)獄。(《漢書?王尊傳》)

權:暫代官職。如:時韓愈吏部權京兆。(《劉公嘉話》)

判:高位兼低職。如:除鎮(zhèn)安武勝軍節(jié)度史,司徒兼侍中,判相州。(《宋史?韓

琦傳》)

假:臨時的,代理的。如:乃相與共立為假上將軍。(《史記?項羽本記》)

攝:暫代官職。如:俄檢校侍中,攝史部尚書。(《新唐書?杜如晦傳》)

守:代理官職。如:初平中,北??兹谡贋橹鞅?,守高密令。(《三國志?王修

傳》)

⑦表辭官的詞語。

告老:官員年老。如:時年已七十,遂隱上山,懸車告老。

解官:辭去官職。如:得監(jiān)和州稅,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歸養(yǎng)》)

請老:古代官吏請求退休養(yǎng)老。如:祁溪請老,晉侯問嗣焉。

乞身:古代認為官吏做官是委身事君,因此稱請求退職為“乞身”。如:時天下

略定,通思欲避榮寵,以病上書乞身。(《后漢書?李通傳》)

乞骸骨:古代官吏請求退職,意思是使骸骨歸葬故鄉(xiāng)。如:龔在位五年,以老病

乞骸骨。

移?。荷蠒Q病,為居官者請求退職的委婉語。

致仕:交還官職,即退休。如:以刑部尚書致辭仕。(《新唐書?白居易傳》)

致政:歸還權柄,辭去官職。

人物相關的詞語

表人物個性的:耿、(仁)厚、(仁)矜、耿介、剛毅、周密、寬厚、正直、鰻、

骨鰻、鰻切、聰、慧、敏、木訥、佞、詐、阿諛、諂讒、遹、乖戾(不合情理)、狷

介(孤高正直)、介(耿直)

耿:光明。

鰻:直爽,正直。

佞:能說會道,引為巧言諂媚。

W:欺詐,玩弄手段。

表人物品行的:行、德、操、節(jié)、清(廉)、淫(靡)、貪(濁)

與科考有關的:貢舉、第、登第、中第、狀元、解元、鄉(xiāng)試

與學校有關的:庠、序、太學、國子監(jiān)、國子祭酒、博士、太傅

表敬重的:敬、重、尊、恭

表贊揚的:多、嘉、稱、譽、與、許、嘆

多:稱贊。嘉:贊美。與:贊許。

表社會狀態(tài)的:治、舌L、興、盛、衰

表少數民族的:蠻、夷、戎、狄

蠻:南蠻,古代統(tǒng)治階級對南部民族帶污蔑性的稱呼。

夷:東部少數民族。

戎:西部少數民族。

狄:北部少數民族。

表人物地位的:貴、顯、卑、官紳、豪

表主管的:知、典、主

與水利有關的:堤、決、潰、溢、漲、灌溉、澇、旱、堰、蕪穢(雜草叢生)

與糧食有關的:粟、黍、麥、禾、谷、稻、菽、稼嵇(種植和收割)、耕耘、稔、

熟、刈、汆、果、縻、荒、欠收

稔:莊稼成熟。

刈:害h鐮刀一類的農具。

縻:米倉。官府供給糧食。

庾:露天的糧倉。如:釘頭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

稟:官府給予谷物。

府:古代國家收藏文書或財物的地方,藏兵器的地方叫庫。后來成了同義詞。

荒:荒年,收成不好。

表糧食豐收的:豐、饒、穰rdng、贍、足、有年、給

贍:富足,充足;供給。

給:足,豐足。

表食物的:模、饌、肴、膳、羞(鐳)、蔬、果、脂膏

表飽饑的:飽、饑、餓、餒、鍵

饌:饑餓。

饃:蔬菜欠收。連用時“饑”和“鍵”意思相近。

表俸祿的:俸、祿、秩、餉(糧餉,軍隊里的俸給)

秩:官吏的俸祿。

表布匹的:布、麻、匹、絲、絹、錦、練、綾、綃、綠、綢、羅、緞、綺、紗、

絳、韁、綠、縉、蠶、桑

表穿戴的:紈綺、布衣、履、綬(絲帶,用以系佩玉、官印、帷幕)、冠、冕、

巾、弱冠、免冠、帶

表房舍的:宇、舍、館、宅、第、邸、虎、屋、軒(有窗的長廊或小屋,門窗)

宇:屋檐。

尻:高堂周圍的郭房,廚房;房屋。

表桌床的:案、幾、床、榻。

表違背的:悟、忤、在、逆、倍(背)、路(juyu意見不合,相互抵觸)

忤:違反,抵觸。和“違”一樣有違背的意思。

悟:逆。如:抵悟

表揭發(fā)的:劾、訐、揭、atio

劾:揭發(fā)罪狀。訐:攻擊或揭發(fā)別人的短處。

表害怕的:畏、懼、憚、懾、駭、患。

表嫉恨的:惡、厭、憎、貶、銜、怨、患、疾、恨、怒、詛

銜:藏在心中,特指懷恨。如:深銜之。

詛:詛咒。

表暗中的:陰、間、密、潛

表誣陷的:中、zen>誣

遭:說壞話誣陷別人。

表朝見的:朝、覲覲:原指諸侯秋天朝見天子,朝:諸侯春天朝見天子,后來都

泛指朝見帝王。

與京城有關的:禁、闕、畿、京、京畿、京兆

畿:京城所管轄的地方。

與皇帝有關的:上、帝、祚、踐祚、登基、用事、朕、孤、寡人、御、詔、召、

誥、(駕)幸、膳、對策、輪對、奏、表、疏

祚:福;帝王。

踐祚:即位。

表說話的:曰、云、言、謂、告、敕、白、陳、對、語、諭、喻、曉、辯、問、

謝、詰、訴、咨、譙(qiao消讓,責備)

告:告誡,囑咐;皇帝的命令或詔書。

諭:告訴,使人知道;知道,了解,明白。

折:駁斥,使對方屈服。

詰:責備,追問。

訴:告狀;誹謗。

表勸說的:說、勸、規(guī)、諷、譏、謗、諫

表責備的:過、責、咎、誅、讓、譴、尤、折

讓:責備,責怪

尤:罪過,過錯

折:駁斥,使對方屈服

表寬容的:容、貸、恕、寬

表喜樂的:樂、欣(然)、悅(說)、歡、蹈舞

表哀怒的:怒、憤、懣、惱、忿恚、涕泣、罵、責、戾、詬、謾、不悅

戾:①兇暴,猛烈②違背,違反或乖張,不講情理。

詬:①恥辱②罵

忿:憤怒,怨恨。

恚:恨、怒。

表刑罰的:大辟(死刑)、髡kiin(剃去頭發(fā))、凌遲、笞、磔zh6、刖、臏、

剌yi刑、族、杖、流(流放)、墨刑(粽刑)、車裂、腐刑(宮刑)、湯鎮(zhèn)、炮烙、

赭Zh巨衣(古代囚衣以赤土染成赭色)、棄市(暴尸街頭)、梟首(把人頭砍下掛

在城門上示眾)、械(桎梏,腳鐐和手銬)、三木(枷在犯人頸、手、足三處的木制

刑具)

表監(jiān)獄的:囹圄(Imgyu)>獄、天牢(在京由朝廷直接掌管)

表拜訪的:造、過、訪、謁(見)顧

表告別的:辭、另IJ、謝

表離開某地的:去、遷、徙

表到往某地的:如、過、詣、往、經

與馬匹有關的:馬、駒、廄、策、羈、縻、轡、逸、馭、御、駕、轅、轍逸:馬

脫了韁繩,放縱。

表行動的:步、趨、走、遁、亡、逃、徙、匿、逋

遁:逃,“遁”與“逃”均是逃離某個地方,但“遁”比“逃”更隱蔽,多指悄

悄地遛走,不知去向。

逋:①逃亡,逃跑。②拖延,遲延。

與死有關:(駕)崩、山陵崩、薨(諸侯)、卒(大夫死)、不祿(士)、死(庶

人)、沒(歿)、終、逝、殛、殂、天、圓寂、坐化(佛教)、駕鶴西去、歸于極樂、

撒手人寰

值得重視的特殊單音詞

1.獄:案件,案情;監(jiān)獄:監(jiān)管案件。

2.脫:①副詞,表推測,也許、或許;“事既未然,脫可免禍”。②連詞,表假

設,倘若、如果。

3.第:①只,只是,只要;②科舉考試或官員考核的等級,如“高第”就是高的

等級。(單獨的“最”也可表示等級)

4.獨:若在疑問句中,表反問,難道、怎么?!跋嗳珉m弩,獨畏廉將軍哉”(《廉

頗藺相如列傳》)。同樣用法的還有“寧”“顧”。

5.他:別的,其他的,另外的?!坝诸櫠薄巴躅欁笥叶运保ā洱R人有

一妻一妾》)。

值得了解的相關復音詞

1.下車:剛上任、剛到任?,F有成語“下車伊始”。

2.乞骸骨、請辭、告老、請歸、乞歸:辭官。

3.用事:掌權,主管。

4.視事:在任,在職;辦公。

5.聽事:辦公的地方。

6.逆旅:旅館。

7.部曲:私家軍隊。

8.祖道:在路上設宴為人餞行。祖,祭祀路神。

9.家人:平民,老百姓。不同于“家里人”和“傭人、仆人”。

10.起家:起于家,就是從家里被征召為官。

11.作色:發(fā)怒。

12.從子:侄子。從,堂房親屬;又如“從兄、從弟、從父”等。

表示時間的詞

1.表瞬間:俄、俄而、俄頃;頃、頃之、頃刻、有頃;旋、尋、無何。

2.表過去:既、既而,先、先是、先時,初,時、當是時,曩、嘗,昔、向

3.表一段時間:比、迨、逮、及、洎、居

(后帶時間,則譯作“過了……”,不譯作“居住”,如“居無何,居三月”)

如果掌握這些字詞的同時,又養(yǎng)成閱讀時用“/”或序號標出事件起止的習慣,

就明確了語境的起止區(qū)間,方便理解判斷。

其他常用詞語

(1)先:祖先,已經死去的,多指上代或長輩。

(2)課:督促勸說去做某件事。

(3)秩:官吏的俸祿,十年為一秩。

(4)逸:馬脫了韁繩,放縱。

(5)禁:皇帝居住的地方。

(6)對:回答或對話。

(7)如:至!J,往。

(8)檄:古代用來征召、聲討的文書。

(9)中:中傷、誣蔑別人,使受損害。

(10)誣:捏造事實誣陷別人、言語不真實。

(11)掾:古代屬官的統(tǒng)稱。如:掾吏。類似于“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