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文言文閱讀訓練:古代文化常識(解析版)_第1頁
高考語文文言文閱讀訓練:古代文化常識(解析版)_第2頁
高考語文文言文閱讀訓練:古代文化常識(解析版)_第3頁
高考語文文言文閱讀訓練:古代文化常識(解析版)_第4頁
高考語文文言文閱讀訓練:古代文化常識(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考語文文言文閱讀訓練19——古代文化常識

建議用時:40分鐘

滿分:24分實際得分:_____殳

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題目。

莊子者,蒙人也,多周。周嘗為蒙漆園吏,與梁卓不、齊喜壬同時。其學無所不窺,然其要本歸于老

子之言,故其著書十余萬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漁父》《盜跖》《膚篋》,以詆誓孔于之徒,以明老子之術。

《畏累虛》《亢桑子》之屬,皆空語無事實。然善屬書離辭,指事類情,用剽剝?nèi)?、墨,雖當世宿學不能自

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適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楚威王聞莊周賢,使使厚幣迎之,許以為相。莊周笑謂楚使者日:“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獨

不見郊祭之犧牛乎?養(yǎng)食之數(shù)歲,衣以文繡,以入大廟。當是之時,雖欲為孤豚(小豬),豈可得乎?子亟

去,無污我。我寧游戲污瀆之中自快,無為有國者所羈。終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節(jié)選自《史記?老子韓非列傳》)

莊周家貧,故往貸粟于監(jiān)河售。監(jiān)河侯日:“諾。我將得邑金。將貸子三百金,可乎?”

莊周忿然作色日:“周昨來,有中道而呼者。周顧視車轍中,有射魚焉。周」包2耳曼皇未壬之為置蛔;

日我東海之波臣也君豈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日:'諾。我且南游吳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

射魚忿然作色日:'吾失我常與,我無所處。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魚之肆!

(節(jié)選自《莊子,外物》)

莊子釣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內(nèi)累矣!”

莊子持竿不顧,目:'‘君聞楚有神龜,死已三千歲矣,王巾笥而藏之廟堂之上。此龜者,寧其死為留骨

而貴乎?寧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二大夫曰:“寧生而曳尾涂中。”

莊子日:“往矣,吾將曳尾于涂中?!保ü?jié)選自《莊子?秋水》)

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古人幼時命名,成年取字,字是為了便于他人稱謂,對平輩或長輩稱字是出于禮貌和尊敬。

B.謚號是在皇帝、貴族、大臣等死后,對其一生做的概括性的評價,如惠王、宣王。

C.“子”是中國古代對老師或有道德有學問的男子的尊稱。

D.“侯”是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二等,比它高一等的是“伯。低一等的是“公”。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識記文化長絲的能力。

D項應是比“侯”高一等的是“公”,低一等的是“伯”。

參考譯文

莊子是蒙地人,叫周。他曾經(jīng)擔任過蒙地漆園的小吏,和梁惠王、齊宣王是同一時代的人。他的學說

涉獵廣泛、無所不包,但是他的中心思想?yún)s本源于老子的學說,因而他撰寫的十余萬字的著作,大多是托

詞寄意的寓言。他寫的《漁父》《盜跖》《膚筐》是用來詆毀孔子學派的人而表明老子學說的?!段防厶摗贰犊?/p>

桑子》一類的,都空設言語,沒有實事??墒乔f子善于行文措辭,描摹事物的情狀,用來攻擊和駁斥儒家

和墨家,即使是當世博學之士,也難免受到他的攻擊。他的語言縱橫恣肆,以適合自己的性情,所以從王

公大人起,都無法重視他。

楚威王聽說莊周賢能,派遣使臣帶著豐厚的禮物去聘請他,答應他讓他出任宰相。莊周笑著對楚國使

臣說:“千金,確是厚禮;卿相,確是尊貴的高位。您難道沒見過祭祀天地用的牛嗎?喂養(yǎng)它好幾年,給它

披上帶有花紋的綢緞,把它牽進太廟去當祭品。在這個時候,它即使想做一頭孤獨的小豬,難道能辦得到

嗎?您趕快離去,不要玷污了我。我寧愿在污濁的小溝渠中游玩而自尋快樂,也不愿被執(zhí)政者束縛。我愿

終身不做官,以便使我的心志暢快??!”

莊周家境貧寒,于是向監(jiān)河侯借糧。監(jiān)河侯說:“行。我即將收取封邑之地的稅金,打算借給你三百金,

好嗎?”

莊周聽了臉色臊變,忿忿地說:“我昨天來的時候,有誰在半道上呼喚我。我回頭看看路上車輪碾過的

小坑洼處,有條鯽魚在那里掙扎。我問它:'鯽魚,你干什么呢?'鯽魚回答:’我是東海水族中的一員。

你也許能用斗升之水使我活下來吧?!覍λf:‘行啊。我將到南方去游說吳王越王,引發(fā)西江之水來迎

候你,可以嗎?'鯽魚變了臉色生氣地說:'我離開了我慣住的地方,沒有地方生存。現(xiàn)在,我只要一點水

就能活下去。您卻說這種空話,還不如及早地到干魚店里去找我!

莊子在濮水釣魚。楚王派兩個大夫先去傳達他的旨意,說:“想以楚國的事勞累先生啊!”

莊子拿著魚竿,頭也不回,說:“我聽說楚國有神龜,已經(jīng)死了三千年了,楚王用潔凈的絲巾把它包起

來裝進竹箱里,然后放在廟堂上邊供奉。這個神龜,愿意死了以后留下骨頭被人們供奉呢,還是寧愿活著

在爛泥里拖著它的尾巴爬行呢?”

兩個大夫回答說:“它更愿意活著在爛泥里拖著它的尾巴爬行啊。”

莊子說:“請回吧,我要在爛泥里搖我的尾巴啊。”

二.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題目。

楚襄王為太子之時,彌于齊。懷王楚,太子辭于齊王而歸。齊王隘之:“予我東地五百里,乃歸子。子

不予我,不得歸。"太子曰:"臣有傅,請追而問傅。”傅慎子曰:“獻之拽所必為身也愛她丕送生其丕義里故

月獻之便太子會致命充工日敬獻也互互里太子歸,即位為王。齊使車五十乘,來取東地于楚。楚王告慎子

日:“齊使來求東地,為之奈何?"慎子曰:"王明日朝群臣,皆令其獻計?!闭即嬖伦恿既艘?。子良日:“王

不可不與也。王身出玉聲,許強萬乘之齊而不與,則不信。后不可以約結諸侯。請與而復攻之。與之,信;

攻之,武。臣故曰與之。"子良出,昭常入見。昭常日:“不可與也。萬乘者,以地大為萬乘。今去東地五

百里,是去東國之半也,有不零之號而無千乘之用也,不可。臣故日勿與。常請守之。”昭常出,景鯉入見。

景鯉日:"不可與也。雖然,楚不能獨守。臣請西索救于秦?!本磅幊觯髯尤?。王以三大夫計告慎子曰:“蹇

人誰用于三子之計?”慎子對日:"王皆用之!"慎子曰:"臣請效其說,而王且見其誠然也。王發(fā)上柱國子良

車五十乘,而北獻地五百里于齊。發(fā)子良之明日,遣昭常為大司馬,令往守東地。遣昭常之明日,遣景鯉

車五十乘,西索救于秦。"王曰:"善。”子良至齊,齊使人以甲受東地。昭常應齊使日:"我典主東地,且與

死生?!饼R王謂子良日:“大夫來獻地,今常守之,何如?"子良日:"臣身受弊邑之王,是常矯也。王攻之?!?/p>

齊王大興兵,攻東地,伐昭常。未涉疆,秦以五十萬臨齊右壤,日:“夫隘楚太子弗出,不仁;又欲奪之東

地五百里,不義。"齊王恐焉,乃請子良南道楚,西使秦,解齊患。士卒不用,東地復全。

(節(jié)選自《戰(zhàn)國策?楚策》,有改動)

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質(zhì),古代派往敵國或他國做人質(zhì),質(zhì)子制度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重要外交策略之一。

B.薨,是古人對死的一種諱稱,《禮記?曲禮》中記載:"天子死日薨,諸侯死曰崩。"

C.上柱國,保衛(wèi)國都之官,自春秋起為軍事武裝的高級統(tǒng)帥,后引申為一種榮譽稱號。

D.萬乘即一萬輛兵車。乘,古時一車四馬為乘。"千乘""萬乘"是軍事實力的象征。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

B.”天子死曰薨,諸侯死曰崩”錯誤,《禮記?曲禮》記載:“天子死曰崩,諸侯曰薨。"故選B。

參考譯文:

楚襄王為太子的時候,在齊國做人質(zhì)。楚懷王去世,太子向齊王辭行,請求回國即位。齊王阻止說:

“給我楚國東部土地五百里,我就放你回去。你不給我,你就不能回去?!碧诱f:“我有一位老師,我

回去問問他?!碧訋煾瞪髯诱f:“獻給他土地,這是為了安身啊。因為吝嗇土地而不為死去的父親送葬,

這是不義的行為。所以我說獻給他土地對你更有利?!碧拥烬R國宮中,告訴齊王說:“敬獻土地五百里?!?/p>

齊王這才放楚太子回國。楚太子歸國后,即位為楚王。齊國派出兵車五十乘,來楚國索取東地。楚王告訴

慎子說:“齊國使者來索取東地,怎么辦?”慎子說:“大王明天召見群臣,讓他們提出自己的意見?!?/p>

上柱國子良進宮拜見楚王。子良說:“大王不能不給他。大王說話一言九鼎,許諾了萬乘大國齊國而又不

給,這是言而無信,以后也沒法跟諸侯訂立盟約。我認為先割讓東地,然后再攻打下來。割讓土地,這是

講誠信;攻打齊國,這是不示弱。所以我說把東地給齊國?!弊恿汲鰜?,昭常進宮拜見楚王。昭常說:“不

能給(東地)??!所謂萬乘之國,是因為土地廣闊才被稱為萬乘之國?,F(xiàn)在失去了五百里東部土地,是丟

失了東部一半的土地。這樣楚國就只有萬乘之名,卻沒有千乘兵車的實力,這樣不行。所以我說不能給它。

我請求去守衛(wèi)那里?!闭殉3鰜?,景鯉進宮去見楚王。景鯉說:“不能給(東地)啊。即使這樣,楚國不

能獨自守住東地,我請求西行向秦國求取救援。”景鯉出來,慎子進宮拜見楚王。楚王把三個大臣出的主

意都告訴了慎子,說:“我用他們?nèi)苏l的計策呢?"慎子回答說:“大王都用?!鄙髯诱f:“請您聽我

解釋,而大王將會看到確實應該這樣做。大王派上柱國子良率領兵車五十乘,向北到齊國進獻五百里土地。

在派出子良的第二天,派昭常為大司馬,命令他去守衛(wèi)東地。在派出昭常的第二天,派景鯉率領五十乘兵

車,向西到秦國求救。”楚王說:“這方法很好?!弊恿嫉烬R國去,齊國派使者率領軍隊去接收東地。昭

?;貞R國使者說:“我的職責是守衛(wèi)東地,將會與東地共存亡。”齊王對子良說:“您來獻地,昭常卻

守衛(wèi)東地,這是怎么回事呢?”子良說:“我是親自從我們大王那里接受命令,來向您進獻東地。昭常守

衛(wèi)東地,這一定是昭常偽造我們大王的命令,請您攻打他。”齊王大舉興兵攻打東地,討伐昭常。還沒有

到達東地的疆域,秦國已經(jīng)派了五十萬大軍到了齊國西部邊境,說:“你們阻止楚國太子不讓他歸國,這

是不仁;現(xiàn)在又想奪取楚國五百里東地,這是不義?!饼R王對秦國的舉動十分害怕。于是就請子良向南返

回楚國講和,向西派使者到秦國和解,以此來解除齊國的禍患。楚國不費一兵一卒,卻保全了東地。

三.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題目。

竟陵王劉誕,字休文,文帝第六子也。元嘉二十年,年十一,封廣陵王,食包二千戶。二十一年,監(jiān)

南兗州諸軍事,出鎮(zhèn)廣陵。尋以本號徙南徐州刺史,后改封隨郡王。上欲大舉北討,命諸蕃并出師,莫不

奔??;唯誕中兵參軍柳元景先克弘農(nóng)、關、陜?nèi)牵喃@首級,關、洛震動。會諸方并敗退,故元景引還。

明年,義宣舉兵反,有荊、江、兗、豫四州之力,勢震天下。上即位日淺,朝野大懼,欲奉零年法物,以

迎義宣,誕固執(zhí)不可,然后處分。上流平定,誕之力也。初,討元兇劭,誕與上同舉兵,有奔牛之捷,至

是又有殊勛。上性多猜,頗相疑憚。而誕造立第舍,窮極工巧,園池之美,冠于一時。多聚才力之士,實

之第內(nèi),精甲利器,莫非上品,上意愈不平。

孝建二年,乃出為像特干、太子太傅、南徐州刺史。上以京口去都密邇,猶疑之。大明元年秋,又出

為都督六州諸軍事、南兗州刺史,余如故。誕既見猜,亦潛為之備,至廣陵,因索虜°寇邊,修治城隍,聚

糧治仗。嫌隙既著,道路常云誕反。三年,豫章民陳談之上書訴枉,稱:“弟詠之昔蒙誕采錄,隨從歷鎮(zhèn);

大駕南下,為誕奉送箋書,經(jīng)涉危險,時得上聞。詠之恒見誕與左右小人傅元祀潛圖奸逆,詠之恐一旦事

發(fā),橫罹其罪。密以告建康右尉黃宣達,并有啟聞,希以自免。兀世弟先送之與宣達造隹.包嫌言語漏泄即

縣必告黑延大怒令左右飲吸之遭通便大醉。因言詠之乘酒罵詈,遂被害。自顧冤枉,事有可哀?!眳强っ駝?/p>

成、建康民陳文紹等又詣闕上書,懷冤申訴。其年四月,上使有可劾誕,乃貶爵為侯,遣令之國。上將誅

誕,以義興太守垣閥為兗州刺史,配以羽林禁兵,遣給事中戴明寶隨闞襲誕,誕呼左右及素所畜養(yǎng)數(shù)百人,

勒兵自衛(wèi)。

七月二日,車騎大將軍沈慶之率軍進攻,克其外城,又克小城。誕走趨后團,隊主沈胤之追及誕于橋

上,誕舉刀自衛(wèi),胤之傷誕面,因墜水,引出殺之,傳首京邑。時年二十七。因葬廣陵,貶姓留氏。

(節(jié)選自《宋書?竟陵王劉誕傳》)

(注)①索虜,南北朝時南朝對北朝的辱稱;"索"指發(fā)辮,古代北方民族多有發(fā)辮,故稱。

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食邑,中國古代國君封賜所屬卿、大夫作為世祿的田邑(包括土地上的勞動者在內(nèi))。

B.乘輿,古代特指天子和諸侯所占有的疆土,又泛指皇帝用的器物,也用作帝王代稱。

C.使持節(jié),魏晉南北朝時掌地方軍政的官常加使持節(jié)稱號,擁有誅殺中級以下官吏之權。

D.有司,指主管某部門的官吏,古代設官分職,各有專司,故稱有司;也可泛指官吏。

【答案】B

【解析】此題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

此類文化常識題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稱謂、官職的變遷、建筑的名稱、年號、謚號、廟號、

一些文書的名稱、官場的一些禮節(jié)、朝廷的一些機構、典章制度、行政區(qū)劃、還有一些避諱的說法等。平

時注意積累,尤其是課本的注釋的相關內(nèi)容,答題時還要注意集合語境的含義作答。

本題:B項。“乘輿,古代特指天子和諸侯所占有的疆土”錯誤,依據(jù)文化常識“乘輿指:L舊指皇

帝或諸侯所用的車輿。2.泛指皇帝用的器物。3.泛指車馬。4.戰(zhàn)車”判斷,此處應是“皇帝或諸侯所用

的車輿”。所以選B項。

【參考譯文】

竟陵王劉誕,字休文,是南朝宋文帝第六子。元嘉二十年,十一歲他,被封為廣陵王,擁有二千戶的

食邑。二十一年,監(jiān)理南兗州各個軍營的事務,出任鎮(zhèn)守廣陵縣。不久,憑借本號遷徙到南徐州任刺史,

后來改任隨郡王?;噬舷胍笈e北討,命令各個藩郡一起出兵,沒有不逃跑失敗的;只有劉誕的中兵參軍

柳元景首先攻克了弘農(nóng)、關、陜?nèi)浅?,斬獲了很多首級,關、洛發(fā)生震動。恰巧各個軍隊一起被打敗

撤退,所以元景也率領軍隊還來了。第二年,南郡王劉義宣舉兵謀反,掌握著荊、江、兗、豫四州的軍力,

聲勢浩大。孝武帝即位不久,朝中大亂,孝武帝想把皇帝的儀仗送給劉義宣,迎接他入朝,劉誕堅決的阻

止了他,這之后討伐叛軍?;噬系牡匚粷u漸平穩(wěn)下來,這都是劉誕的功勞。當初,討伐元兇劉劭,劉誕與

皇上共同起兵,擁有奔牛的捷報,至此又有不同的功勛?;噬仙远嗖乱?,十分懼怕忌憚他。并且劉誕建

造府邸,其府邸建筑之精巧與園林之優(yōu)美冠絕一時。大多聚集文武英才在其府內(nèi),配備精甲利器,沒有不

是上等品的,皇上的猜忌就更加深重。

孝建二年,于是出任使持節(jié)、太子太傅、南徐州刺史。皇上因為京口距離都城過近,就更加猜疑他了。

在大明元年秋天,又出任為都督六州的諸軍事和南兗州的刺史,剩下的像原來一樣。劉誕已經(jīng)被猜疑,也

秘密地為此做準備,到廣陵后,借著北朝侵犯邊境之際,修理整治城池,積蓄糧草,置辦兵器。君臣之間

的嫌隙日益加深。民間也時常有流言傳出,均稱劉誕必反。大元三年,豫章人陳談之上書告狀,說:“我

弟弟陳詠之過去曾蒙受劉誕錄用,跟隨他守鎮(zhèn);皇上正值南下,替劉誕奉送書信,幾經(jīng)危險境地,才能夠

使皇上聽說。陳詠之經(jīng)??匆妱⒄Q與身邊小人傅元祀暗中謀劃叛逆之事,詠之害怕有一天事情敗露,意外

遭受罪罰。就把這件事偷偷地報告給建康右尉黃宣達,并把這事傳開,希望自己能免以罪責。傅元祀的弟

弟知道了陳詠之與黃宣達來往,就報告了劉誕,劉誕大怒,命令身邊的人與陳詠之一起喝酒,將他灌醉,

反誣陷陳詠之酒后狂言,將他殺害,請求陛下為我弟伸?;剡^頭來看實屬冤枉,實在令人悲哀啊?!眳强?/p>

百姓叫劉成的、建康百姓叫陳文紹等又到朝廷上書,含冤申訴。這一年四月,皇上使有關部門彈劾劉誕,

于是被貶爵位為侯位,遣派他離國。皇上將要誅殺劉誕,讓義興太守垣閥擔任兗州的刺史,讓他率領羽林

禁軍,派遣給事中戴明寶跟隨垣閥襲擊劉誕,劉誕號召左右手下以及平時所供養(yǎng)的幾數(shù)百人,率兵自我保

衛(wèi)。

七月二日,車騎大將軍沈慶之率領軍隊進攻他,攻下他的外城,又攻克了內(nèi)城。劉誕逃到后花園,隊

主沈胤之追逐劉誕到橋上,劉誕舉起大刀自衛(wèi),胤之刺傷劉誕的臉,就墜入水中,又把他拉出來殺了,并

把他的頭傳送到都城報功。劉誕死時年僅27歲。尸體埋在廣陵,孝武帝將其姓貶為留氏。

四.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題目。

材料一:

子產(chǎn)①之從政也,擇能而使之。馮簡子能斷大事,子大叔②美秀而文,公孫揮③能知四鳥之為,而又

善為辭令,裨謹能謀,謀于野則獲。鄭國將有諸侯之事,子產(chǎn)乃問四國之為于子羽,且使多為辭令,與裨

謨乘以適野,使謀可否,而告馮簡子,使斷之,事成,乃授子大叔使行之,以應對賓客。是以鮮有敗事。

鄭大夫然明謂子產(chǎn)目:“毀多松,何如?"子產(chǎn)曰:“何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議執(zhí)政之善否。其所善者,

吾則行之。其所惡者,吾則改之。是吾師也,若之何毀之?我聞忠善以損怨,不聞作威以防怨。

(節(jié)選自《春秋左氏傳?襄公》)

注釋:①公孫氏,名僑,字子產(chǎn),又字子美,謚成。②游吉,即子大叔或子太叔,又稱"世叔"。③公

孫揮,字子羽,春秋鄭國人。

材料二:

鄭子產(chǎn)作丘賦。國人謗之,子寬以告。子產(chǎn)日:“何害?茍利衽翠,死生以之。且吾聞為善者不改其度,

故能有濟也。民不可逞,度不可改。《詩》曰:'禮義不愆,何恤于人言。'吾不遷矣?!奔懊俗赢a(chǎn)爭承日昔天

無電頁輕重必列列毒災重囿之倒也要百頁重煮旬服也鄭值界也而使叢公侯之貢惕我給也盛必為請諸侯靖兵,

好以為事。行理之命,無月不至,貢之無藝①,小國有闕,所以得罪也。諸侯修盟,存小國也。貢獻無及,

亡可待也。存亡之制,將在今矣。"自日中以爭,至于昏,晉人許之。既盟,子大叔咎之曰:"諸侯若討,

其可瀆乎?”子產(chǎn)曰:"國不競亦陵,何國之為?”鄭子產(chǎn)有疾,謂子大叔日:"我死,于必為政。唯有德者能以

寬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鮮死焉。水懦弱,民狎②而玩之,則多死焉。故寬難?!凹?/p>

數(shù)月而卒。大叔為政,不忍猛而寬。鄭國多盜,?、廴擞谲筌蔻苤疂伞4笫寤谥唬?吾早從夫子,不及

此。"興徒兵以攻荏苻之盜,盡殺之,盜少止。仲尼日:"善哉!政寬則民慢⑤,慢則糾之以猛。猛則民殘,

殘則施之以寬。寬以濟猛,猛以濟寬,政是以和?!?/p>

(節(jié)選自《春秋左氏傳?昭公》)

注釋:①藝:極限。②狎:親近。③?。和?聚"④荏苻(huMnfU):蘆葦叢生的水澤,代表強盜出沒的地方。

⑤慢:對上司無理。

下列對文中加下劃線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國,即"諸侯國",廣義上指封建時代及其以前人類文明時期共主(天子、皇帝)對其家族、功臣給予的

封地。

B.鄉(xiāng)校,古時鄉(xiāng)間的公共場所,既是學校,又是鄉(xiāng)人聚會議事的地方。后也用于指學校教育。

C.社稷,即土谷之神。君主祭土地和五谷神來祈求國事太平,五谷豐登,后用“社稷”代指國家。

D.子,即先秦"公侯伯子男"五爵之一,文中的子是對"子大叔”的簡稱,不屬于五等爵位之列。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文化常識的理解識記能力。

此類試題多考核古代文化中天文、歷法、樂律、地理、官職、科舉、姓名、宗法等,這類試題一般不

考過于冷僻的內(nèi)容,涉及的大多是科舉、姓名、禮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時知識的積累。D項。,“子是對‘子

大叔’的簡稱"錯,文中是對對方的尊稱。所以選D項。

【參考譯文一】

鄭國大夫子產(chǎn)參與執(zhí)政,選擇賢能的人來任用他。馮簡子能夠決斷國家大事;子大叔貌美俊秀而有文

采;公孫揮能夠知道四周鄰國諸侯的行動,并且還善于做外交辭令;裨謹善于謀劃計略,在野外謀劃就能

獲得成功。鄭國將有諸侯之間重大政治活動的時候,子產(chǎn)就向子羽詢問四周鄰國所做的事情,并讓他多參

加談判等交涉的活動。然后和裨謨一同乘車去到郊外,讓他謀劃怎樣做可行,怎樣做不行。然后把計劃告

訴馮簡子,讓他參與決斷。一切準備妥當,就交給子太叔讓他去執(zhí)行,來應對各國賓客。因此子產(chǎn)執(zhí)政時

很少有失敗的事情發(fā)生。鄭國大夫然明對子產(chǎn)說:“把鄉(xiāng)校毀了,怎么樣?”子產(chǎn)說:“為什么毀掉?人

們早晚干完活兒回來到這里聚一下,議論一下施政措施的好壞。他們喜歡的,我們就推行;他們討厭的,

我們就改正。這是我們的老師。為什么要毀掉它呢?我聽說為人思善來減少怨恨,沒聽說過靠擺威風來防

止怨恨。

【參考譯文二】

鄭國子產(chǎn)制訂丘賦制度。國內(nèi)的人都責備他,子產(chǎn)說:“有什么妨害?如果對國家有好處,(個人)生

死都由它去。況且我聽說做好事的不改變他的法度,所以能夠有所成功。百姓不可放縱,法度不可改變。

《詩》說:'禮儀和道義沒有過失,為什么擔憂別人說話?'我不變更了!”等到結盟的時候,子產(chǎn)爭論

進貢物品的輕重次序,說:“從前天子確定進貢物品的次序,輕重是根據(jù)地位排列的。地位尊貴,貢賦就

重,這是周朝的制度,地位低下而貢賦重的,這是距天子附近的小國。關(5伯,是男服。讓我們按照公侯的

貢賦標準,恐怕不能足數(shù)供應的,謹敢以此作為請求。諸侯之間應當休息甲兵,從事于友好。使者催問貢

稅的命令,沒有一個月不來到。貢賦沒有個限度,小國不能滿足要求而有所缺少,這就是得罪的原因。諸

侯重溫舊盟,這是為了使小國得以生存。貢賦沒有個限制,滅亡的日子將會馬上到來。決定存亡的規(guī)定,

就在今天了。”從中午開始爭論,直到晚上,晉國人同意了。結盟以后,子太叔責備子產(chǎn)說:“諸侯如果

來討伐,難道可以輕易地對待嗎?”子產(chǎn)說:“國家不和別國競爭,也就會遭到欺凌,還成個什么國家?”

鄭國的子產(chǎn)得了病。(他)對子大叔說:"我死(以后),您必定主政。只有道德高尚的人能夠用寬厚(的政

策)使民眾服從,其次(的政策)沒有比剛猛更有效(的了)。比如烈火,民眾望見就害怕它,所以很少死

(在其中)的。水柔弱,民眾輕視并和它嬉戲,就很多死(在其中)的,所以寬厚(的政策)難(以實施)。

"(子產(chǎn))病數(shù)月后死去。大叔執(zhí)政,不忍心嚴厲,而施行寬柔政策。鄭國(因此)很多盜賊,(他們)從

沼澤地招集人手。大叔后悔了,說:"我早聽從(子產(chǎn))夫子的,不會到此地步。"發(fā)步兵去攻擊沼地的盜

賊,將他們?nèi)繗?,盜賊(才)稍微被遏止??鬃诱f:"好??!政策寬厚民眾就怠慢,(民眾)怠慢就用

剛猛(的政策)來糾正。(政策)剛猛民眾就受傷害,(民眾受)傷害了就施與他們寬厚(的政策)。用寬大

來調(diào)和嚴厲;用嚴厲來補充寬大,政治因此而調(diào)和。

五.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文后的題目。

材料一:

晉侯賞從亡者,介之推不言祿,祿亦弗及。推目:“獻公之子九人,隼君在矣?;荨褵o親,外內(nèi)棄

之。天未絕晉,必將有主。主晉祀者,非君而誰?天實置之,而二三子以為己力,不亦誣乎?竊人之財,

猶謂之盜。況貪天之功,以為己力乎?下義其罪,上賞其奸。上下相蒙,難與處矣!"其母曰:“盍亦求

之?以死誰次?”對目:“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日:“亦使知之,若何?”

對日:“言,身之本也。身將隱,焉用文之?是求顯也?!逼淠溉眨骸澳苋缡呛酰颗c汝偕隱。”遂隱而死。

晉侯求之,不獲,以綿上為之田。目:“以志吾過,且旌善人?!?/p>

(節(jié)選自《左傳?僖公二十四年》)

材料二:

介子推曰:“獻公之子九人,唯君在耳。天未絕晉,必將有主,主晉祀者,非君而何!唯二三子者,

以為己力,不亦誣乎?”文公即位,賞不及推。推母曰:“盍亦求之?”推日:“尤而效之,罪又甚焉。

且出怨言,不食其食?!逼淠冈?“亦使知之?!蓖圃唬骸把?,身之文也,身將隱,安用文?”其母日:

“能如是,與若俱隱?!敝了啦粡鸵姟M茝恼邞z之,7申書宮門日:“有龍矯矯,頃失其所,五蛇從之,

周遍天下。龍饑無食,一蛇割股,龍返其淵,安其壤土。四蛇入穴,皆有處所,一蛇無穴,號于中野。”

文公出,見書目:“嗟!此介子推也。吾方憂王室,未圖其功。”使人召之■則亡遂求其所在聞其入綿上山

史于是文公卷迷上由上m封之以為介推田,號日介山。

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唯君在矣”與“唯君圖之”(《燭之武退秦師》)兩句中的"唯"字含義不同。

B.“身之文也"的"文"為文飾、修飾之意,與“義過飾非"的"文"含義不同。

C.懸書,指把情況和意見要求寫在綠帛上懸掛出來,多是對當局者的批評和指責,后發(fā)展成為"揭帖"。

D.表,指中國古代向帝王上書陳情言事的一種文體,如《出師表》。文中"表"則不同,為立石碑之意。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古代文化常識的掌握,理解文言一詞多義現(xiàn)象的能力。

A.正確。只有;希望。句意:現(xiàn)在只有國君在世了。/希望君主考慮謀劃這件事。

B.“'身之文也‘的‘文’為文飾、修飾之意”錯誤?!吧碇囊病钡摹拔摹睘椤把b飾品”;“文過飾非”

的“文”為“文飾、修飾”。句意:是身上的裝飾品。/指用漂亮的言詞掩飾自己的過失和錯誤。

C.正確。D.正確。故選B。

參考譯文:

材料一:

晉文公賞賜跟隨他逃亡的人,介之推不去要求賞賜爵祿,(晉文公)賞賜爵祿也沒有考慮到他。介之推說:

“獻公的兒子有九個,現(xiàn)在只有國君在世了?;莨?、懷公沒有親近的人,國內(nèi)外都厭棄他們。上天不讓晉

國滅絕,就一定會有君主。主持晉國祭祀的人,不是國君又是誰呢?這實在是上天的安排,而跟隨文公逃

亡的人卻以為是自己的力量,這不是欺罔嗎?偷竊別人的財物,都稱之為盜,何況竊取上天的功勞當作自

己的力量呢?下面的人把他們的罪過當作合乎道義的事情,上面的人對奸邪行為給予賞賜,上下相互欺騙,

難以和(他們)相處啊?!八哪赣H說:"你為什么不也去請求賞賜?就這樣死了,又能怨恨誰呢?”介之推回

答說:“譴責別人的罪過而又效仿他們,罪過就更大了。況且我說出埋怨的話,(以后)更不應吃國君的俸祿

了。”他的母親說:“也要讓國君知道這件事,怎么樣?”介之推回答說:“言語,是身上的裝飾品。身子將

要隱藏,哪里還要用言語去裝飾它?這樣做就是去求顯露了?!彼哪赣H說:“你能夠像你說的這樣去做嗎?

我和你一起隱居?!庇谑悄缸觽z隱居到死去。晉文公沒有找到他,便用綿上作為他的祭田。說:“用它來記

下我的過失,并且表彰善良的人?!?/p>

材料二:

介子推說:“獻公的兒子有九個,只有公子您還活著。老天不滅絕晉國,晉國一定會有君主的。主持晉

國宗廟祭祀的人,不是您還能是誰呢?只是那幾個隨從流亡的人以為您復國是他們的力量,這不是胡說嗎?’

文公即位后,賞賜功臣,沒有賞到介子推。介子推的母親說:“為什么不也去請求賞賜呢?“介子推說:“譴

責別人的罪過而又效仿他們,罪過就更重了。況且我說出埋怨的話,(以后)更不應吃國君的俸祿了?!八?/p>

母親說:“也應該讓他們知道你的心思。”介子推說:“言語是自身的漂亮的裝飾,自身即將隱居,哪里還需

要漂亮的裝飾呢?”他的母親說:“能像這樣,我和你一道去隱居?!币恢钡剿溃樽油颇缸釉贈]有露過面。

曾經(jīng)與介子推一起跟隨文公流亡的人很同情他們,于是就寫了文章掛在宮門上,說:“有一條龍英姿勃勃,

忽然喪失了生活場所,五條蛇跟隨著它,游遍了天下。龍餓了沒有吃的,一條蛇割下大腿肉給龍充饑,龍

回到自己的深淵,對它的生活土壤感到滿意。四條蛇進入洞穴,也都有了生活場所,只剩下一條蛇沒有自

己的洞穴,在野外哀號?!拔墓鰜?,看見文章,說:“這條蛇就是介子推了。我正在擔憂王族間的事情,

沒有考慮到他的功勞。”文公便派人去召見介子推,但他已經(jīng)出走,又派人尋求他隱居的地方,聽說他已經(jīng)

住進綿上的山里。于是文公就在綿上立起界石,把整個綿山封給他,作為介子推的田地,叫作介山。

(節(jié)選自劉向《說苑?介子推不受祿》)

六.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題目。

材料一:

古者未有君臣、上下之時,民亂而不治。是以圣人列貴賤,制爵位,立名號,以別君臣上下之義。地

廣,民眾,萬物多,故分五官而守之。民眾而奸邪生,故立法制為度量以禁之。是故有君臣之義、五官之

分、法制之禁,不可不慎也。處君位而令不行,則危;五官分而無常,則亂;法制設而私善行,則民不畏

刑。君尊則令行,官修則有常事,法制明則民畏刑。法制不明,而求民之行令也,不可得也。民不從令,

而求君之尊也,雖堯、舜之知,不能以治。明王之治天下也,緣法而治,按功而賞。凡民之所然外不避死

者,以求爵祿也。士有斬首、捕虜之功,必其爵足榮也,祿足食也;農(nóng)不離廛者,足以養(yǎng)二親,治軍事。

故軍士死節(jié),而農(nóng)民不偷也。今世君不然,釋法而以知,背功而以譽。故軍士不戰(zhàn),而農(nóng)民流徒。臣聞:

道民之門,在上所先。故民,可令農(nóng)戰(zhàn),可令竄涉,可令學問,在上所與。上以功勞與則民戰(zhàn)上以詩書與

則民學問。民之于利也,若水于下也,四旁無擇也。民徒可以得利而為之者,上與之也。瞋目扼腕而語勇

者得,垂衣裳而談說者得,遲日曠久積勞私門者得。尊向三者,無功而皆可以得,民去農(nóng)戰(zhàn)而為之,或談

議而索之,或事便零而請之,或以勇爭之。故農(nóng)戰(zhàn)之民日寡,而游食者愈眾,則國亂而地削,兵弱而主卑。

此其所以然者,釋法制而任名譽也。故明主慎法制。言不中法者,不聽也;行不中法者,不高也;事不中

法者,不為也。言中法,則聽之;行中法,則高之;事中法,則為之。故國治而地廣,兵強而主尊,此治

之至也。人君者不可不察也。

(節(jié)選自《商君書?君臣》)

材料二:

公孫鞅之治秦也,設告旭宇而責其實,連什伍而同其罪,賞厚而信,刑重而必。民用力勞而不休,逐

敵危而不卻,故其國富而兵強。然而無術以知奸,則以其富強也資人臣而已矣。

(節(jié)選自《韓非子?定法》)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疾,文中是“奮力”的意思,與《勸學》中“聲非加疾也”的“疾”字意思相同。

B.宦游,指外出求官或做官,與唐代王勃詩中“同是宦游人”的“宦游”意思相同。

C.便嬖,君主左右受寵愛的人,與“便嬖不足使令于前與”中的“便嬖”意思相同。

D.相坐,指相連坐治罪,與《蘇武傳》中“副有罪,當相坐”的“相坐”意思相同。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古代文化常識的掌握,理解文言一詞多義現(xiàn)象的能力。

A項《勸學》中“聲非加疾也”的“疾”字意為“勁疾”。

參考譯文:

材料一:

古時沒有君臣上下等級的時候,人民紛亂不得治理。所以圣人劃分貴賤,設立爵位,建立名號,來區(qū)

別君臣上下的等級關系。由于國土廣闊,人口眾多,物產(chǎn)豐富,所以分設五官來管理。人口眾多就會產(chǎn)生

奸邪之事,所以創(chuàng)立法度作為行為標準來限制奸邪產(chǎn)生。所以有君臣上下的等級關系、五官的職守、法律

的限制,行事不能不慎重。處在君位而命令行不通,那就危險了;五官分設卻沒有常規(guī),那就亂套了;法

度已經(jīng)建立,而私惠風行,那么人民就不懼怕刑罰了。國君受到尊崇,法令才能推行;官吏清明,政事才

有常規(guī);法度分明,人民才懼怕刑罰。法度不明,而要求人民服從法令,那是不可能的。百姓不服從法令,

卻希望國君受到尊崇,即使有堯、舜那樣的智慧,也不能做到。明君治理天下,遵照法度來處理政事,按

照功勞行賞。凡是人民奮力作戰(zhàn)不畏死亡的,不過是為了求得爵祿。戰(zhàn)士有斬得敵人首級、抓獲俘虜?shù)墓?/p>

勞,一定讓他的爵位足以榮耀,俸祿足夠養(yǎng)活家人。農(nóng)民不離開居所,足夠奉養(yǎng)雙親,供給軍隊所需糧草。

因此,士兵才肯殊死戰(zhàn)斗,農(nóng)民才不情怠。當今的國君卻不是這樣,他們拋開法度而任人以智慧,不注重

功勞而任人以聲譽。所以將士不肯作戰(zhàn)而農(nóng)民遷徙。我聽說:引導百姓的關鍵在于國君的倡導。農(nóng)民,可

以讓他們務農(nóng)作戰(zhàn),可以讓他們游走求官,可以讓他們致力做學問,這些都取決于國君的給予。國君按戰(zhàn)

功給予賞賜,人民就奮勇作戰(zhàn);國君按人民所讀《詩》《書》的水平賜予爵祿,人民就致力做學問。人民對

利益的追逐,好比水向低處流一樣,是沒有東西南北方向的選擇的。人民可以獲利而樂于做的事,就是君

主的賞賜。氣勢洶洶好尚勇武的人得到獎賞,游手好閑高談闊論的人得到獎賞,成年累月攀附效力于權貴

的人得到獎賞。尊崇以上三種人,他們沒有功勞而得到獎賞,那么,人民就要放棄農(nóng)戰(zhàn)而做這些事了。有

的人用空談去求得獎賞,有的人依附權貴而獲得獎賞,有的人用悍勇去爭得獎賞。所以從事農(nóng)戰(zhàn)的人民日

益減少,而游蕩吃閑飯的人越來越多。那樣,國家就會混亂,國土會被削減,軍隊弱而國君地位卑微。產(chǎn)

生這種結果的原因,是國君拋開法度而相信虛名。所以,明主重視法度。不合法度的言論不聽,不合法度

的行為不推崇,不合法度的事情不做。言語符合法度,就聽從;行為符合法度,就推崇;事情符合法度,

就去做。所以國家太平,國土擴大;軍隊強大,國君地位尊崇,這就是國家治理的最高境界,做國君的不

能不明察。

材料二:

商鞅治理秦國,設立告奸和相連坐治罪的制度來責求犯罪的實情,使什伍之家互相監(jiān)視、同受責罰,

該厚賞的一定厚賞,該重罰的一定重罰。百姓努力勞作也不休息,追趕敵人即使危險也不退卻,所以國家

富足、軍隊強大。但是,君主沒有術了解奸邪,只不過是用國家的富強幫助奸臣罷了。

七.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貞觀十五年,太宗謂侍臣日:“守天下難易?”管中魏征對日:“甚難。"太宗目:“任賢能、受諫

律,即可。何謂為難?”征目:“觀自古帝王,在于憂危之間,則任賢受諫。及至安樂,必懷寬怠,言事

者惟令兢懼,日陵月替,以至危亡。圣,人所以居安思危正為此也安而能懼豈不為難”。

(節(jié)選自《貞觀政要?君道》)

材料二:

帝幸九成宮,宮御舍漳川宮下。仆射李靖、侍中王珪繼至,吏改館宮御以舍靖、珪。帝聞,怒目:“威

福由是等邪!何輕我宮人?”詔并按之。征目:“靖、珪皆陛下腹心大臣,宮人止后宮掃除隸耳。方大臣

出,官吏諾朝廷法式;歸來,陛下問人間疾苦。夫官舍,鳥靖等見官吏之所,吏不可不謁也。至宮人則不

然,供饋之余無所參承。以此按吏,且駭天下耳目?!钡畚?,寢不問。后宴丹霄樓,酒中謂長孫無忌日:

“魏征、王珪事隱太子、巢剌王時,不可惡,我能棄怨用才,無羞古人。然征每諫我不從,我發(fā)言輒不即

應,何哉?”征曰:“臣以事有不可,故諫,若不從輒應,恐遂行之。"帝曰:“弟即應,須別陳論,顧

不得?”征日:“昔舜戒群臣:'爾無面從,退有后言。'若面從可,方別陳論,此乃后言,非稷、蒐所

小事堯、舜也。”帝大笑日:“人言征舉動疏慢,我但覺其嫵媚耳!”征再拜日:“陛下導臣使言,所以

敢然;若不受,臣敢數(shù)批逆鱗哉!”后幸洛陽,次昭仁宮,多所譴責。征目:“隋惟責不獻食,或供奉不

精,為此無限,而至于亡。故天命陛下代之,正當兢懼戒約,奈何令人悔為不奢?若以為足,今不啻足矣;

以為不足,萬此寧有足邪?”帝驚目:“非公不聞此言。”(節(jié)選自《新唐書?魏征傳》)

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侍中,秦時始置,隋改稱納言,唐復稱侍中,為門下省長官,乃宰相之職。

B."固靖等見官吏之所"與“固一世之雄也"(《赤壁賦》)兩句中的"固"字含義相同。

C."誠可惡"與"誠能見可欲”(《諫太宗十思疏》)兩句中的"誠"字含義不同。

D.所以,表方法、憑借,與(《石鐘山記》)中“此世所以不傳也"的"所以"含義相同。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掌握文化常識和文言文一詞多義現(xiàn)象的能力。

A.正確。

B.正確。本來。句意:本來就是李靖等接見官吏的地方。/本來是當世的一位英雄人物。

C.正確。的確、確實/如果真的。句意:的確可惡。/如果真的能夠做到一見到自己所喜歡的東西。

D.錯誤。表方法、憑借/……的原因。句意:這不是稷、蒐用來侍奉堯、舜的做法。/這(就是)世上沒有流

傳下來(石鐘山得名由來)的緣故。故選D。

參考譯文:

材料一:

貞觀十五年,唐太宗問身邊的大臣說:“保住江山是困難還是容易?”侍中魏征回答說:“非常難。”

唐太宗說:“只要能任用賢能的大臣,接受直言謗諫,就可以了。為什么還說很難?”魏征說:“縱觀自

古以來的帝王,處在憂患危難的境地時,才能夠任用賢能的人,才會虛心接受大臣的意見。等到了局勢安

定可以享樂的時候,心里就必然松弛懈怠,議事的大臣只會讓自己小心謹慎、心懷戒慎,一直這樣下去,(國

家)就會逐漸衰落,走向危亡。古代圣人之所以居安思危,就是因為這個。安逸的時候能常常懷有警懼之心,

難道這不是困難的嗎?”(節(jié)選自《貞觀政要?君道》)

材料二:

唐太宗到九成宮,宮女住在漳川宮下。仆射李靖、侍中王珪接著來到,官吏便把宮女安排在別處住而

讓李靖、王珪住下?;实鄣弥螅l(fā)怒說:“難道李靖、王珪等人在此作威作福了嗎?為什么怠慢我的宮

女?”下詔一并審訊查辦。魏征說:“李靖、王珪都是陛下的心腹大臣,而宮女只不過是在后宮打掃清除

的奴仆罷了。當朝廷大臣到地方上巡視時,官吏要向他們請示公事;大臣回朝以后,陛下也要向大臣詢問

民間疾苦。這官舍,本來就是李靖等接見官吏的地方,官吏不能不去拜見他們。至于宮女就不一樣了,供

應食用之外用不著參見侍候。如果因此查辦官吏,將會驚駭天下人的耳目?!被实坌盐?,停下不再追究。

后來唐太宗在丹霄樓宴飲,酒席間唐太宗對長孫無忌說:“魏征、王珪侍奉隱太子、巢剌王時,的確可惡,

我能放棄怨嫌任用人才,無愧于古人了。但魏征每次進諫而我不聽從時,我發(fā)話他就不馬上答應,這是為

什么?”魏征說:“臣認為事情不可行,所以進諫;如果您不聽從就隨便答應,擔心您就這樣照辦?!被?/p>

帝說:“只要答應一聲,再另行陳述議論,難道不可以嗎?”魏征說:“從前舜帝告誡群臣說:'你們不要

當面順從,退下又有背后的話。'如果當面順從說可行,剛離開又議論起來,這就是背后的話,這不是稷、

蒐用來侍奉堯、舜的做法?!被实鄞笮φf:”人家說魏征舉止疏慢,我只覺得他姿態(tài)美好!”魏征連連拜謝

說:“陛下引導臣說話,所以臣敢這樣;如果陛下不接受臣下的建議,臣又怎敢屢次觸犯陛下啊!”后來

唐太宗駕幸洛陽,路上住在昭仁宮,對地方官多有譴責。魏征說:“隋朝只管責備人家不進獻飲食,或是責

備人家供奉得不精美,這樣無限制地苛求,終至于亡國。因此上天命陛下取代隋朝,正應當小心謹慎,心

懷戒懼而自行警惕約束,怎能讓人們因供奉不奢侈而悔恨呢?如果認為供給已經(jīng)充足了,如今就已經(jīng)夠充

足了;如果認為供應不足,那么即使萬倍于此也不會滿足!”皇帝驚訝地說:“沒有你,我就聽不到這樣的

話。”(節(jié)選自《新唐書?魏征傳》)

八.(2024年全國新高考II卷?高考真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文侯受子夏經(jīng)藝,客段干木①,過其閭,未嘗不軾也。秦嘗欲伐魏,或曰:“鸚君賢人是禮國人稱仁

上下和合木可圖也?!蔽暮钣纱说米u于諸侯。(節(jié)選自《史記?魏世家》)

材料二:

上欲廢太子,立戚夫人子趙王如意。呂后恐,乃使建成侯呂澤劫留侯,強要日:“為我畫計?!绷艉?/p>

日:“顧上有不能致者,天下有四人。今公誠能無愛金玉璧帛,令太子為書,卑辭安車,因使辯士固請,

宜來。上知此四人賢,則一助也?!睗h十二年,上從擊破布軍歸,疾益甚,愈欲易太子。及舉,置酒,太

子侍。四人從太子,年皆八十有余,須眉皓白,衣冠甚偉。上隹之,問日:“彼何為者?”四人前對,各

言名姓。上乃大驚,日:“吾求公數(shù)歲,公辟逃我,今公何自從吾兒游乎?”四人皆曰:“陛下輕士善罵,

臣等義不受辱,故恐而亡匿。竊聞太子為人仁孝,恭敬愛士,天下莫不延頸欲為太子死者,故臣等來耳?!?/p>

上目:“煬公幸卒調(diào)護太子?!彼娜藶楸疽旬?,趨去。上起去,罷酒。竟不易太子者,留侯本招此四人之

力也。(節(jié)選自《史記?留侯世家》)

材料三:

論者或曰:“魏文不段干木之閭,秦兵為之不至,非法度之功。雖全國有益,非所貴也。”夫法度之

功者,謂何等也?養(yǎng)三軍之士,明賞罰之命,嚴刑峻法,富國強兵,此法度也。六國之亡,皆滅于秦兵。

六國之兵非不銳,士眾之力非不勁也,然而至于破亡者,強弱不敵,眾寡不同,雖明法度,其何益哉?使

童子變孟賁之意②,孟賁怒之,童子操刃與孟賁戰(zhàn),童子必不勝,力不如也。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