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講 唐代制度及其變遷課件_第1頁
第三講 唐代制度及其變遷課件_第2頁
第三講 唐代制度及其變遷課件_第3頁
第三講 唐代制度及其變遷課件_第4頁
第三講 唐代制度及其變遷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第三講唐代制度及其變遷一、官僚政治制度與軍事制度二、科舉制度:科目及其意義三、法律制度:律令格式四、經(jīng)濟制度:土地制度與賦稅制度3.唐代制度及其變遷-上第三講唐代制度及其變遷(上)一、官僚政治制度與軍事制度二、科舉制度:科目及其意義3.唐代制度及其變遷-上一、官僚政治制度與軍事制度(一)中樞體制(二)官階體系(三)軍事制度3.唐代制度及其變遷-上《大唐六典》,唐朝行政法典,記載了以三省六部為核心的規(guī)范官制。一、官僚政治制度與軍事制度1、中樞體制3.唐代制度及其變遷-上中書省、門下?。骸皺C要之司”,政務裁決尚書省及轄下六部廿四司:政務執(zhí)行機構(gòu)殿中省、秘書省、內(nèi)侍省決策機構(gòu)“唐承隋制”一、官僚政治制度與軍事制度1、中樞體制中書省

吏部吏封勛考

戶部戶度金倉

禮部禮祠主膳

兵部兵職駕庫

刑部刑都比門

工部工屯虞水尚書省政事堂門下省皇帝政務部門三省六部制分層決策分工制衡3.唐代制度及其變遷-上中書令、侍郎

中書舍人侍中、侍郎

給事中尚書令、仆射左、右丞六部尚書、侍郎諸司郎中、員外郎一、官僚政治制度與軍事制度1、中樞體制尚書省執(zhí)行下書出

省名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

位置禁中:宮城內(nèi)西側(cè)禁中:宮城內(nèi)東側(cè)南衙:宮城外東南中書省草詔制令門下省審覆封駁尚書省指揮政務3.唐代制度及其變遷-上尚書右丞魏徵為秘書監(jiān),參豫朝政。

——《新唐書·宰相表》午前議政于朝堂,午后理務于本司。

——《通典·職官》

宰相格局的調(diào)整:

“同中書門下三品”,品位持平;中書、門下為議政核心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逐漸固定為宰相銜。一、官僚政治制度與軍事制度

宰相(知政事官)

1)三省長官;

2)皇帝指定他官,加特定職銜(如參 知政事、參豫朝政、參議得失)參加政 事堂會議。1、中樞體制

大 明 宮 布 局 復 原 圖3.唐代制度及其變遷-上一、官僚政治制度與軍事制度1、中樞體制部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

六部二十四司九寺五監(jiān)關(guān)系表

下轄四司節(jié)制寺、監(jiān)吏部司司封司宗正寺司勛司考功司戶部司度支司司農(nóng)寺太府寺金部司倉部司禮部司祠部司太常寺鴻臚寺主客司膳部司光祿寺國子監(jiān)兵部司職方司太仆寺衛(wèi)尉寺駕部司庫部司刑部司都官司大理寺比部司司門司工部司屯田司 少府監(jiān)將作監(jiān)虞部司都水司 軍器監(jiān)都水監(jiān)

事務部門

九寺五監(jiān)太常寺國子監(jiān) 光祿寺少府監(jiān)衛(wèi)尉寺軍器監(jiān)宗正寺將作監(jiān)太仆寺都水監(jiān)大理寺鴻臚寺司農(nóng)寺太府寺政務·事務

「 上 承 下 行 」3.唐代制度及其變遷-上

監(jiān)察機構(gòu):御史臺“天子耳目”:糾察百官,推鞫刑獄,監(jiān)督府庫出納。長官:御史大夫、御史中丞。臺院:侍御史,監(jiān)察、糾彈中央官僚,參與審理疑難案件。殿院:殿中侍御史,監(jiān)察百官殿廷違法或失禮言行。察院:監(jiān)察御史,監(jiān)察地方官與中央六部官員。 “三司推事”:大理寺、刑部、御史臺

刑獄審判司法行政監(jiān)察一、官僚政治制度與軍事制度1、中樞體制3.唐代制度及其變遷-上··

開元天寶年間 使職差遣大量出現(xiàn)

監(jiān)察地方:十道采訪處置使……

搜括逃戶:括戶使、勸農(nóng)使……

整頓漕運:江淮河南轉(zhuǎn)運使……

軍事邊防:節(jié)度使、經(jīng)略使……唐初,差遣職任多屬臨時武則天時期,破格用人,差遣之法逐漸流行玄宗朝,使職差遣形成為新的制度一、官僚政治制度與軍事制度1、中樞體制形勢事由機制

「不緣曹司,特奉制敕

」3.唐代制度及其變遷-上觀察處置樞密使觀軍容使度支使戶部使鹽鐵使節(jié)度使

使職差遣:對于設(shè)官分職之制的沖擊李肇《唐國史補》卷下: 開元以前,有事于外,則命使臣,否則止。自置八節(jié)度、十采訪,始有坐而為使,其后名號益廣。大抵生于置兵,盛于興利,普于銜命,于是為使則重,為官則輕。轉(zhuǎn)運使勸農(nóng)使一、官僚政治制度與軍事制度1、中樞體制使

原中央行政機構(gòu)職權(quán)逐漸破壞, 新的權(quán)力系統(tǒng)出現(xiàn)。3.唐代制度及其變遷-上一、官僚政治制度與軍事制度1、中樞體制吏房樞機房兵房戶房刑禮房開元中,張說為相,又改政事堂號“中書門下”,列五房于其后:一曰吏房,二曰樞機房,三曰兵房,四曰戶房,五曰刑禮房,分曹以主眾務焉。

——《新唐書》卷四六《百官志》

中書門下中樞結(jié)構(gòu)、運作方式變化決策、行政一體化3.唐代制度及其變遷-上一、官僚政治制度與軍事制度1、中樞體制

中樞體制的重大變革

三省制:

三省明確分工,相互制衡,是中央最高政務裁決和執(zhí)行機構(gòu)。

政事堂是三省長官議事之所,而非三省之外的實體化機構(gòu)。

決策與行政分離。

中書門下:

中書門下是宰相的府署,超然于三省之上,裁斷三省政務,統(tǒng)領(lǐng)使職系統(tǒng);其權(quán)力不僅體現(xiàn)于議定政事方針,而且直接掌管政務。 決策、行政一體化。

——三省機構(gòu)仍然存在, 嚴格意義上的“三省制”逐漸名存實亡。3.唐代制度及其變遷-上的品階稱號(文散:開府儀一品始,共29/45階。孝,有以勞考。2、官階體系一、官僚政治制度與軍事制度

職位/品位:多序列的復式結(jié)構(gòu)

官員的職任、身份、待遇

有具體職守的官員(中央、地方官員等)。自正一品至從九品下,共30等次。

《舊唐書·職官志》: 包括三省六部、寺監(jiān)、凡敘階之法,有以封爵,有州縣以及十六衛(wèi)、折沖府以親戚,有以勛庸,有以秀的官員。

代表身份、等級、資格 授予作戰(zhàn)有功人員。同三司、大夫、郎)。自從自上柱國至武騎尉,共

12轉(zhuǎn)。《木蘭辭》: 策勛十二轉(zhuǎn), 賞賜百千強。

職事官隨才錄用,遷徙出入

散官:本品、散品門蔭結(jié)品,勞考進敘

勛官軍功授勛3.唐代制度及其變遷-上一、官僚政治制度與軍事制度

陸贄《翰苑集·又論進瓜果人擬官狀》

命秩之載于甲令者,有職事官焉, 有散官焉,有勲官焉,有爵號焉。雖以 類而分其流有四,然其掌務而授俸者唯 繫於職事之一官,以序才能,以位賢德, 此所謂施實利而寓之虛名者也;其勲、 散、爵號三者所繫,大抵止於服色、資 蔭而已,以馭崇貴,以甄功勞,此所謂 假虛名以佐其實利者也。2、官階體系3.唐代制度及其變遷-上一、官僚政治制度與軍事制度

府兵制:兵農(nóng)分離~兵農(nóng)合一

開皇十年詔:凡是軍人,可悉屬州縣,墾田籍 帳,一與民同。軍府統(tǒng)領(lǐng),宜依舊式。

番上宿衛(wèi)(京師、地方),戍邊征防~

府兵之置,居無事時耕于野,其番上者, 宿衛(wèi)京師而已。若四方有事,則命將以出;事 解輒罷,兵散于府,將歸于朝。故士不失業(yè), 而將帥無握兵之重,所以防微漸、絕禍亂之萌 也。3、軍事制度

谷 霽 光

《新唐書》卷五——《兵志》孟憲實:唐代府兵“番上”新解《歷史研究》2007年2期

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 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3.唐代制度及其變遷-上蒲昌折沖府文書3、軍事制度京師宿衛(wèi):

南衙宿衛(wèi):番上,十六/十二衛(wèi)北衙禁軍:元從、簡補地方鎮(zhèn)戍:防人;兵募/征人魚符“魚書”一、官僚政治制度與軍事制度

居中馭外,居重馭輕

以衛(wèi)統(tǒng)府:禁衛(wèi)軍制度(16/12衛(wèi))

折沖府分三等,共約600余; 約40%設(shè)于關(guān)中(“偏在性”)。

“舉關(guān)中之眾以臨四方”3.唐代制度及其變遷-上唐有天下二百余年,而兵之大勢三變:其始盛時有府兵,府兵廢而為彍騎,彍騎又廢,而方鎮(zhèn)之兵盛矣。相張說乃請一切募士宿衛(wèi)。(開元)十一年,取京兆、蒲、同、岐、華府兵及白丁,而益以潞州長從兵,共十二萬,號“長從宿衛(wèi)”,……明年,更號曰“彍騎”。一、官僚政治制度與軍事制度

《新唐書》卷五○《兵志》

府兵之法浸壞,番役更代多不以時,衛(wèi)士 稍稍亡匿,至是益耗散,宿衛(wèi)不能給。宰3、軍事制度長征健兒(兵募,官健)

參照唐長孺:《唐書兵志箋證》及其末也,強兵悍將布天下,而天子亦自置兵于京師,曰禁軍。 方鎮(zhèn)/禁軍(天寶)八載,折沖諸府至無兵可交,李林甫遂請停上下魚書。其后徒有兵額、官吏,而戎器馱馬鍋幕糗糧并廢矣。 府兵(“侍官”):衛(wèi)士、防人; 長從宿衛(wèi)(彍騎)3.唐代制度及其變遷-上

與府兵制的“兵農(nóng)合一”不同,募兵制是一種職業(yè)兵制。 士兵由地方軍事長官(節(jié)度使)自行招募,兵、將關(guān)系緊密。以往兵將分離、“內(nèi)重外輕”的軍事布局不復存在。 朝廷為加強實力,另建職業(yè)化常備軍隊,即中央禁軍。軍費在政府財政支出中的比例大為增加。一、官僚政治制度與軍事制度

征兵制~募兵制彩繪騎馬武士木俑

3、軍事制度唐長孺《唐代軍事制度之演變》3.唐代制度及其變遷-上九節(jié)度一經(jīng)略邊鎮(zhèn)兵:49萬中央軍:9萬時期的節(jié)鎮(zhèn)布節(jié)度權(quán)重:招募、指揮軍儲、財政監(jiān)察、行政

局職業(yè)雇傭兵一、官僚政治制度與軍事制度

外重內(nèi)輕 尾大不掉3、軍事制度

天 寶(吉木薩爾)3.唐代制度及其變遷-上范陽節(jié)度使安祿山平盧節(jié)度使粟特河東節(jié)度使朔方節(jié)度使安思順突厥隴右節(jié)度使哥舒翰突騎施安西節(jié)度使高仙芝高麗重用蕃將哥舒歌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帶刀。至今窺牧馬,不敢過臨洮。一、官僚政治制度與軍事制度3、軍事制度

天寶時期,所謂“雜種賤胡”倍受重用,主要乃邊疆形勢、邊地民族分布及部隊成份變化所致。3.唐代制度及其變遷-上二、科舉制度:科目及其意義(一)科目與考試方式(二)社會意義3.唐代制度及其變遷-上察舉科舉重視整體素質(zhì)強調(diào)知識才能自由報考,“自薦”“人、門兼美”“取士不問家世”,二、科舉制度

科舉(貢舉)制是隋唐以來朝廷開設(shè)科目,

士人可以自由報考,主要以考試成績決定取

舍的選拔官員的制度。

特點:

1、分科招考,取士權(quán)歸于中央;2、不限財產(chǎn)、門第,允許“投牒自舉”;3、定期定點分層考試,主要以成績定取舍。??贫ㄆ谂e行,制舉則根據(jù)需要臨時舉行。

“一切以程文為去留”???/p>

明經(jīng) 進士

明法 明書 明算生徒、鄉(xiāng)貢

1、科目與考試方式制科以待非常之材

秀才3.唐代制度及其變遷-上明經(jīng):帖經(jīng)、墨義

自唐以來所謂眀經(jīng)者,不過帖書墨義而已。愚嘗見東陽麗澤呂氏家塾有刋本呂許公夷簡應本州鄉(xiāng)舉試卷,因知墨義之式蓋十餘條。有云“作者七人矣,請以七人之名對”。則對云:“七人某某也。謹對。”有云“見有禮於其君者,如孝子之養(yǎng)父母也,請以下文對。”則對云:“下文曰:見無禮於其君者,如鷹鸇之逐鳥雀也。謹對?!庇性啤罢堃栽]疏對”者,則對云:“注疏曰云云,謹對?!庇胁荒苡洃浾?,則只云:“對:未審。”

——馬端臨《文獻通考·選舉考》二、科舉制度1、科目與考試方式3.唐代制度及其變遷-上二、科舉制度

進士

徐松《登科記考》

孟二冬《登科記考補正》

1、科目與考試方式

《唐摭言》卷一:

進士科始于隋大業(yè)中,盛于貞觀、 永徽之際??N紳雖位極人臣,不由進 士者終不為美,以至歲貢常不減八九 百人。其推重謂之“白衣公卿”,又 曰“一品白衫”;其艱難謂之“三十 老明經(jīng),五十少進士”……其有老死 于文場者,亦無所恨。 故有詩云:“太宗皇帝真長策, 賺得英雄盡白頭?!边M士考時務策、帖經(jīng)、雜文(詩賦等)。以雜文的高下為主要錄取標準。唐代的進士科實際上是文學之科。3.唐代制度及其變遷-上

“三十老明經(jīng),五十少進士”李賀為韓文公所知,名聞縉紳。時元相稹以明經(jīng)擢第,亦善詩,愿與賀交,執(zhí)贄造賀門,賀覽刺不答,遽令仆者謂曰:“明經(jīng)及第,何事看李賀?”稹慚恨而退。

--《唐語林》(《學林》引《劇談錄》)

鑒別與考訂:關(guān)于史料的“真”與 “偽”二、科舉制度1、科目與考試方式779/7903.唐代制度及其變遷-上《文獻通考·選舉二》:

天下之士,什什伍伍,戴破帽,騎蹇驢,未到門百步,輒下馬奉幣刺,再拜以謁于典客者,投其所為之文,名之曰“求知己”。如是而不問,則再如前所為者,名之曰“溫卷”。如是而又不問,則有執(zhí)贄于馬前,自贊曰“某人上謁”者。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朱慶馀《近試上張水部(籍)》1、科目與考試方式二、科舉制度

“公薦”與“行卷”

李白《與韓荊州書》:白聞天下談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萬戶侯,但愿一識韓荊州?!焙瘟钊酥澳揭恢劣诖艘?!豈不以有周公之風,躬吐握之事,使海內(nèi)豪俊奔走而歸之,一登龍門,則聲譽十倍。3.唐代制度及其變遷-上

崔郾侍郎既拜命於東都試舉人,三署公卿皆祖於長樂傳舍, 冠蓋之盛罕有加也。時呉武陵任太學博士,策蹇而至,郾聞 其來,微訝之,乃離席與言。武陵曰:“侍郎以峻德偉望, 為明天子選才俊,武陵敢不薄施塵露。向者偶見太學生十數(shù) 輩,揚眉抵掌讀一卷文書,就而觀之,乃進士杜牧《阿房宮 賦》。若其人,真王佐才也!侍郎官重,必恐未暇披覽。” 於是搢笏,朗宣一遍,郾大奇之。

武陵曰:“請侍郎與狀頭。”郾曰:“已有人。”曰:“不 得已,即第五人。”郾未遑對,武陵曰:“不爾,即請還此 賦?!臂睉曉唬骸熬?/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