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滬教版高一物理上冊月考試卷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6/05/18/wKhkGWd7vPuANrjcAAGQJ24MEQM828.jpg)
![2024年滬教版高一物理上冊月考試卷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6/05/18/wKhkGWd7vPuANrjcAAGQJ24MEQM8282.jpg)
![2024年滬教版高一物理上冊月考試卷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6/05/18/wKhkGWd7vPuANrjcAAGQJ24MEQM8283.jpg)
![2024年滬教版高一物理上冊月考試卷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6/05/18/wKhkGWd7vPuANrjcAAGQJ24MEQM8284.jpg)
![2024年滬教版高一物理上冊月考試卷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6/05/18/wKhkGWd7vPuANrjcAAGQJ24MEQM828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內(nèi)…………○…………裝…………○…………內(nèi)…………○…………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nèi)※※答※※題※※…………○…………外…………○…………裝…………○…………訂…………○…………線…………○…………第=page22頁,總=sectionpages22頁第=page11頁,總=sectionpages11頁2024年滬教版高一物理上冊月考試卷385考試試卷考試范圍:全部知識點;考試時間:120分鐘學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級:______考號:______總分欄題號一二三四五六總分得分評卷人得分一、選擇題(共5題,共10分)1、【題文】下列關于超重和失重現(xiàn)象的描述中正確的是:A.電梯正在減速上升,在電梯中的乘客處于超重狀態(tài);B.磁懸浮列車在水平軌道上加速行使時,列車上的乘客處于超重狀態(tài);C.蕩秋千時秋千擺到最低位置時,人處于超重狀態(tài);D.“神舟”六號飛船在繞地球做圓軌道運行時,飛船內(nèi)的宇航員處于完全失重狀態(tài)。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根據(jù)婁隴E=婁隴mc2
可知,在核裂變過程中減少的質(zhì)量轉(zhuǎn)化成了能量B.太陽輻射的能量主要來自太陽內(nèi)部的核裂變C.盧瑟福首先發(fā)現(xiàn)了鈾和含鈾礦物的天然放射現(xiàn)象D.由氫原子能級示意圖知,處于基態(tài)的氫原子至少要吸收13.60eV
的能量才能發(fā)生電離3、某物體以20m/s的初速度豎直上拋,不計空氣阻力,g=10m/s2,則1s內(nèi)物體的()A.速度改變量的大小為10m/s,方向豎直向上B.平均速度大小為5m/s,方向豎直向上C.路程為25mD.位移大小為15m,方向豎直向上4、如圖所示,一很長的、不可伸長的柔軟輕繩跨過光滑定滑輪,繩兩端各系一小球a
和b.a
球質(zhì)量為m
靜置于地面;b
球質(zhì)量為3m
用手托住,高度為h
此時輕繩剛好拉緊.
從靜止開始釋放b
后;a
可能達到的最大高度為()
A.h
B.1.5h
C.2h
D.2.5h
5、載人飛船在發(fā)射和返回地面的過程中,都具有很大的豎直向上的加速度,會使宇航員的大腦暫時缺血,而發(fā)生“黑視”.
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飛船發(fā)射時,宇航員的重力增大B.飛船返回地面的過程中,宇航員的重力減小C.飛船發(fā)射和返回地面的過程中,宇航員對座椅的壓力均大于宇航員的重力D.飛船發(fā)射時宇航員對座椅壓力大于宇航員的重力,返回地面的過程中宇航員對座椅壓力小于宇航員的重力評卷人得分二、填空題(共8題,共16分)6、某同學的家到學校的直線距離為1000m,但他從家出發(fā)步行到學校,要先向東走400m,然后再向北走600m,最后再向東走400m才能到達學校,如圖所示.則他從家到學校的位移大小為____m,走過的路程為____m.7、【題文】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是____km/s,已知某行星的質(zhì)量是地球的2倍,半徑是地球的2倍,則這顆行星的第一宇宙速度是____km/s.8、氫原子基態(tài)能量E1=鈭?13.6eV
則氫原子處于量子數(shù)n=5
的能級時的能量為______eV
.9、如圖所示,以20m/s
的水平初速度v0
拋出的物體,飛行一段時間后,垂直地撞在傾角為300
的斜面上,這段飛行所用的時間為____s(
答案可含跟號,g=10m/s2).
10、一個作自由落體運動的物體到達地面時的速度為40m/s,若g取10m/s2,則物體下落到地面經(jīng)歷的時間是____s,它下落的高度是____m.11、星球上的物體脫離星球引力所需要的最小速度稱為第二宇宙速度,星球的第二宇宙速度v2
與第一宇宙速度v1
的關系是v2=2v1.
若已知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為g
某星球的半徑為r
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為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16
不計其他星球的影響,則該星球的第二宇宙速度v2=
______.12、一艘宇宙飛船飛近某一新發(fā)現(xiàn)的行星,并進入靠近該行星表面的圓形軌道繞行數(shù)圈后,著陸在行星上。宇宙飛船上備有以下實驗儀器:A.彈簧測力計一個B.精確秒表一只C.天平一臺(
附砝碼一套)
D.物體一個為測定該行星的質(zhì)量M
和半徑R
宇航員在繞行及著陸后各進行了一次測量,依據(jù)測量數(shù)據(jù)可求出M
和R(
已知引力常量為G)
(1)
繞行時測量所用的儀器為___(
用儀器的字母序號表示)
所測物理量為_
(2)
著陸后測量所用的儀器為____,所測物理量為______________。用測量數(shù)據(jù)求該行星的半徑R=
_____,質(zhì)量M=
_____。13、Ⅰ.
假設在半徑為R
的某天體上發(fā)射一顆該天體的衛(wèi)星,若它貼近該天體的表面做勻速圓周運動的運行周期為T
1
已知萬有引力常量為G
,則該天體的密度為________.
若這顆衛(wèi)星距該天體表面的高度為h
,測得在該處做圓周運動的周期為T
2
則該天體的密度又可表示為________.Ⅱ、在“探究平拋運動的運動規(guī)律”的實驗中可以描繪出小球平拋運動的軌跡,實驗簡要步驟如下:A.讓小球多次從____位置上滾下,在一張印有小方格的紙記下小球碰到鉛筆筆尖的一系列位置,如上圖中a
、b
、c
、d
所示。B.按圖安裝好器材,注意________,記下平拋初位置O
點和過O
點的豎直線。C.取下白紙以O
為原點,以豎直線為y
軸建立坐標系,用平滑曲線畫平拋運動物體的軌跡。壟脜
完成上述步驟,將正確的答案填在橫線上。壟脝
上述實驗步驟的合理順序是________。壟脟
已知圖中小方格的邊長L
=1.25cm
則小球平拋的初速度為v
0=
(
用L
、g
表示)
其值是________(
取g
=9.8m/s2)
小球在攏芒
點的速率________。評卷人得分三、實驗探究題(共8題,共16分)14、某同學利用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探究物塊速度隨時間的變化.物塊放在桌面上,細繩的一端與物塊相連,另一端跨過滑輪掛上鉤碼.打點計時器固定在桌面左端,所用交流電源頻率為50Hz.紙帶穿過打點計時器連接在物塊上.啟動打點計時器,釋放物塊,物塊在鉤碼的作用下拖著紙帶運動.打點計時器打出的紙帶如圖(b)所示(圖中相鄰兩點間有4個點未畫出).
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分析;該同學認為物塊的運動為勻加速運動.計算下列問題:(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1)在打點計時器打出B點時,物塊的速度大小為______m/s.
(2)物塊的加速度大小為______m/s2.15、某同學研究輕質(zhì)彈簧的彈性勢能與形變量的關系,實驗裝置如下圖所示,在高度為h的光滑水平桌面上,沿與桌面邊緣垂直的方向放置一輕質(zhì)彈簧,其左端固定,右端與質(zhì)量為m的小鋼球接觸,彈簧處于自然長度時,小鋼球恰好在桌面邊緣.使鋼球壓縮彈簧△x后由靜止釋放,鋼球沿桌面水平飛出,落到水平地面,小球在空中飛行的水平距離為s,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如表所示,重力加速度為g.試導出彈簧的彈性勢能EP與m、h、s的關系為______,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寫出s和△x的關系為______.
。次數(shù)△s(cm)s(cm)12.06.124.012.036.018.248.024.1510.029.916、應用如圖所示裝置“驗證平行四邊形定則”
(1)
實驗對兩次拉伸橡皮條的要求中;下列哪些說法是正確的______.
A.將橡皮條拉伸相同長度即可。
B.將橡皮條沿相同方向拉即可。
C.將彈簧秤都拉伸到相同刻度。
D.將橡皮條和繩的結(jié)點O
拉到相同位置。
(2)
同學們在操作過程中有如下議論;其中對減小實驗誤差有益的說法是______.
A.兩細繩必須等長。
B.彈簧秤;細繩、橡皮條都應與木板平行。
C.用兩彈簧秤同時拉細繩時兩彈簧秤示數(shù)之差應盡可能大。
D.拉橡皮條的細繩要長些,標記同一細繩方向的兩點要遠些.17、在“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實驗中;打點計時器所用電源頻率50Hz
當?shù)刂亓铀俣鹊闹禐?.80m/s2
測得所用重物的質(zhì)量為m=1.00kg(
計算結(jié)果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
.
(1)
甲;乙兩位學生分別用同一裝置打出兩條紙帶;量出各紙帶上第12
兩點間的距離分別為0.19cm
和0.25cm.
可見其中肯定有一位學生在操作上有錯誤,錯誤操作是______(
填“甲”或“乙”)
(2)
若按實驗要求正確地選出紙帶進行測量;量得連續(xù)三點ABC
到第一個點的距離如圖所示,那么:
壟脵
紙帶的______(
填“左”或“右”)
端與重物相;
壟脷
打點計時器打下計數(shù)點B
時;物體的速度vB=
______m/s
(3)
從起點O
到打下計數(shù)點B
的過程中重力勢能減少量是鈻?Ep=
______J
此過程中物體動能的增加量鈻?Ek=
______J
(4)
通過計算可知鈻?Ep
______鈻?Ek(
填“>
”“=
”或“<
”)
這主要是因為______導致的;
(5)
實驗的結(jié)論是______.18、某同學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驗證m1和m2組成的系統(tǒng)機械能守恒,已知m2>m1,m2由靜止釋放,m1拖著紙帶運動,打點計時器在紙帶上打出一系列點,通過對紙帶上的點的測量分析,即可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已知m1=80g,m2=200g,某次實驗打出的紙帶如圖所示。O是打下的第一個點,然后每隔4個點取一個計數(shù)點,分別標記為A、B、C、D、E、F,分別測出各計數(shù)點到O點距離,其中C、D、E到O點的距離已經(jīng)標出,已知打點計時器所使用交流電電壓為220V、頻率為50Hz,g取9.8m/s2。
(1)下列操作或要求能夠提高實驗結(jié)果的準確性有______
A.細繩的質(zhì)量要輕。
B.m2要遠遠大于m1
C.定滑輪質(zhì)量要輕。
D.保證重物在下落不要搖晃。
(2)紙帶上打下D點時的速度為:______m/s(結(jié)果保留3位有效數(shù)字)。
(3)從打下“O”點到打下“D”點的過程中,經(jīng)過分析計算m1的機械能增加了△E1=0.353J,m2的機械能______(選填“增加”或“減少”)了△E2=0.371J。
(4)在誤差允許的范圍內(nèi),△E1和△E2近似相等,從而驗證了系統(tǒng)的機械能守恒。由上述計算結(jié)果表明m1和m2組成的系統(tǒng)機械能有所損失,損失的機械能除因摩擦轉(zhuǎn)化為內(nèi)能外,還轉(zhuǎn)化______(具體到物體和能量,寫出其中一條即可)。19、某同學在做“研究平拋物體的運動”的實驗時,讓小球多次從斜槽上滾下,在坐標紙上依次記下小球的位置如圖所示(O
為小球的拋出點)
.
(1)
在圖中描出小球的運動軌跡.(2)
從圖中可看出,某一點的位置有明顯的錯誤,其產(chǎn)生的原因可能是該次實驗中,小球從斜槽上滾下時的初始位置比其他幾次偏_________(
選填“高”或“低”)
.(3)
某同學從圖象中測得的三組數(shù)據(jù)如表所示,則此小球做平拋運動的初速度v0=
___m/s.(
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g
取10m/s2)
。x/cm
10.00
20.00
30.00
y/cm
5.00
20.00
45.00
20、圖甲是“研究平拋物體的運動”的實驗裝置圖.
(1)
實驗前應對實驗裝置反復調(diào)節(jié);直到斜槽末端切線______.
每次讓小球從同一位置由靜止釋放,是為了每次平拋______.
(2)
圖乙是正確實驗取得的數(shù)據(jù);其中O
為拋出點,則此小球做平拋運動的初速度為______m/s
.
(3)
在另一次實驗中將白紙換成方格紙;每小格的邊長L=5cm
通過實驗,記錄了小球在運動途中的三個位置,如圖丙所示,則該小球做平拋運動的初速度為______m/sB
點的豎直分速度為______m/s
.
21、兩木塊甲和乙自左向右運動;現(xiàn)用高速攝影機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記錄下木塊每次曝光時的位置,如圖所示,連續(xù)兩次曝光的時間間隔是0.1s.
已知乙作v=0.4m/s
的勻速直線運動.
則甲的加速度大小為______m/s2t3
時刻甲的速度大小為______m/s
.
評卷人得分四、實驗題(共1題,共6分)22、某同學在學習了DIS實驗后,設計了一個測量物體瞬時速度的實驗,其裝置如圖所示.在小車上固定擋光片,使擋光片的前端與車頭齊平、將光電門傳感器固定在軌道側(cè)面,墊高軌道的一端.該同學將小車從該端同一位置由靜止釋放,獲得了如下幾組實驗數(shù)據(jù).。實驗次數(shù)不同的擋光片通過光電門的時間(s)速度(m/s)第一次I0.230440.347第二次Ⅱ0.174640.344第三次Ⅲ0.116620.343第四次Ⅳ0.058500.342(1)則以下表述正確的是①四個擋光片中,擋光片I的寬度最小②四個擋光片中,擋光片Ⅳ的寬度最?、鬯拇螌嶒炛校谝淮螌嶒灉y得的速度最接近小車車頭到達光電門時的瞬時速度④四次實驗中,第四次實驗測得的速度最接近小車車頭到達光電門時的瞬時速度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2)使擋光片的前端與車頭齊平,測量車頭到達光電門時的瞬時速度,測量值跟實際值相比A.偏大B.偏小C.相等(3)若把擋光片裝在小車的正中間,測量小車正中間到達光電門時的瞬時速度,測量值跟實際值相比A.偏大B.偏小C.相等評卷人得分五、簡答題(共3題,共9分)23、某同學想通過比較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酸性強弱來驗證硫與碳的非金屬性的強弱,他采用了如圖所示的裝置rm{.}請回答:
rm{(1)}儀器rm{a}的名稱是______;應盛放下列試劑中的______.
A.稀硫酸rm{B.}亞硫酸rm{C.}氫硫酸rm{D.}鹽酸。
rm{(2)}儀器rm的名稱是______;應盛放下列試劑中的______.
A.碳酸鈣rm{B.}硫酸鈉rm{C.}氯化鈉rm{D.}碳酸鈉。
rm{(3)}儀器rm{c}中應盛放的試劑是______,如果看到的現(xiàn)象是______,證明rm中反應產(chǎn)生了______,即可說明______比______酸性強,______比______非金屬性強,rm中發(fā)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24、如圖所示,A、B、C三木塊的質(zhì)量分別為GA=2N、GB=4N、GC=6N,甲、乙兩輕質(zhì)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分別為k1=100N/m和k2=200N/m;彈簧的自由長度均為10cm,彈簧與木塊所有連接處拴接在一起,整個系統(tǒng)放于水平地面上并處于靜止狀態(tài).現(xiàn)緩慢向上提上面的A木塊,直到最下面的C木塊剛離開水平地面.求:
(1)最初甲彈簧的總長度為L1多長?最初乙彈簧的總長度為L2多長?
(2)C木塊剛離地時,甲彈簧的總長度為L3多長?乙彈簧的總長度為L4多長?
(3)上述過程中,最上面的木塊A移動的距離.25、設某高速公路的水平彎道可看成半徑是R
的足夠大的圓形彎道,若汽車與路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渭
設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重力加速度為g
那么汽車在此彎道上能安全轉(zhuǎn)彎的最大速度為____。評卷人得分六、綜合題(共4題,共12分)26、【題文】
質(zhì)量m為5.0×kg的列車以恒定不變的功率由靜止沿平直軌道加速行駛,當速度增大到=2m/s時,加速度當速度增大到=10m/s時,加速度=0.1m/.如果列車所受阻力大小不變;求:
(1)列車所受阻力是多少?
(2)在該功率下列車的最大速度是多少?27、【題文】一半徑為R的雨傘繞柄以角速度ω勻速旋轉(zhuǎn),如圖所示,傘邊緣距地面高h,甩出的水滴在地面上形成一個圓,求此圓半徑r為多少?
28、【題文】
一飛行器飛行時受到的空氣阻力與速度成正比,飛行器以速度v勻速飛行時,發(fā)動機的功率為P.當飛行器速度加倍時,則發(fā)動機的功率應增為原來的29、【題文】在電影《第七號情報員》中007(詹姆斯邦德)在筆直的路面上離開卡基島時,突然發(fā)現(xiàn)一轟炸機尾隨而來,轟炸機距地面高度約500m,007心理清楚轟炸機的速度約100m/s,而自己汽車的最大速度72m/s,此時的轟炸機正準備轟擊行駛中007,如圖5所示,試通過所學的知識分析:(1)轟炸機距007水平距離多大時才能擊中007呢(g="10"m/s2)?
(2)請同學們?yōu)?07設計一條脫離險境的妙計。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5題,共10分)1、C|D【分析】【解析】略【解析】【答案】CD2、D【分析】【分析】核裂變過程中減少的質(zhì)量轉(zhuǎn)化成了動質(zhì)量;太陽輻射的能量主要來自太陽內(nèi)部的熱核反應,即核聚變;貝克勒爾發(fā)現(xiàn)了鈾和含鈾礦物的天然放射現(xiàn)象;要使處于基態(tài)的氫原子電離,原子至少要吸收13.6eV
的能量。本題考查了天然放射現(xiàn)象、輕核聚變、質(zhì)能方程、能級的躍遷等基礎知識點,難度不大,關鍵要熟悉教材,牢記這些基礎知識點?!窘獯稹緼.根據(jù)婁隴E=婁隴mc2
可知;在核裂變過程中虧損的質(zhì)量以能量的形式釋放,故A錯誤;
B.太陽輻射的能量主要來自太陽內(nèi)的聚變反應;故B錯誤;
C.貝克勒爾發(fā)現(xiàn)了鈾和含鈾礦物的天然放射現(xiàn)象;故C錯誤;
D.基態(tài)的氫原子能量為鈭?13.6eV
則基態(tài)氫原子發(fā)生電離,吸收的能量需大于等于13.6eV
故D正確。
故選D?!窘馕觥緿
3、D【分析】解:A;加速度大小為g;故速度改變量為△v=gt=10×1=10m/s,豎直向下;故A錯誤;
C、D、物體做豎直上拋運動,是一種勻減速直線運動,根據(jù)位移時間關系公式,物體1s內(nèi)的位移為:x=v0t-gt2=20×1-×10×12=15m
1s末物體的速度:v1=v0-gt=20-10×1=10m/s;
可知方向仍然向上;由于在1s內(nèi)物體運動的方向一直向上,所以路程也是15m,故C錯誤,D正確;
B、平均速度是位移與時間的比值,故平均速度為:m/s;故B錯誤;
故選:D
物體豎直上拋后;只受重力,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可以把物體的運動看成一種勻減速直線運動,由速度位移關系公式求出最大高度,由位移時間關系公式求解位移,由△v=at求出速度的改變量.平均速度等于位移與時間的比值.根據(jù)這些知識分析解答.
對于豎直上拋運動,通常有兩種處理方法,一種是分段法,一種是整體法,兩種方法可以交叉運用.【解析】【答案】D4、B【分析】【分析】本題可以分為兩個過程來求解,首先根據(jù)ab
系統(tǒng)的機械能守恒,可以求得a
球上升h
時的速度的大小,之后,b
球落地,a
球的機械能守恒,從而可以求得a
球上升的高度的大小?!窘獯稹吭赼
球上升的全過程中,a
球的機械能是不守恒的,所以在本題中要分過程來求解,第一個過程系統(tǒng)的機械能守恒,在第二個過程中只有a
球的機械能守恒。在bb落地前,aabb組成的系統(tǒng)機械能守恒,且aabb兩物體速度大小相等,根據(jù)機械能守恒定律可知:3mgh鈭?mgh=12(m+3m)v2
得到v=gh,bb球落地時,aa球高度為hh之后aa球向上做豎直上拋運動,過程中機械能守恒,12mv2=mg?hdfrac{1}{2}m{v}^{2}=mg?h解得?h=v22g=h2,所以aa可能達到的最大高度為1.5h1.5hBB項正確,ACD錯誤。故選B?!窘馕觥緽
5、C【分析】解:A
飛船發(fā)射加速上升時;加速度方向向上,宇航員處于超重狀態(tài),但重力不變.
故A錯誤.
B;飛船返回地面的過程中;加速度方向向上,宇航員處于超重重狀態(tài),但重力不變.
故B錯誤.
C;飛船發(fā)射加速上升時;加速度方向向上,宇航員處于超重狀態(tài),飛船在落地向下前減速,加速度方向向上,宇航員處于超重狀態(tài),宇航員對座椅的壓力都大于其重力,故C正確,D錯誤.
故選:C
.
超重時;物體對懸掛物的拉力或?qū)χ蚊娴膲毫Υ笥谥亓?,根?jù)牛頓第二定律,物體受到向上的合力,加速度方向向上;失重時,物體對懸掛物的拉力或?qū)χ蚊娴膲毫π∮谥亓?,根?jù)牛頓第二定律,物體受到向下的合力,加速度方向向下.
解決本題的關鍵理解超失重的力學特征:超重時,物體對懸掛物的拉力或?qū)χ蚊娴膲毫Υ笥谥亓?;失重時,物體對懸掛物的拉力或?qū)χ蚊娴膲毫π∮谥亓?
以及運動學特征:超重時,加速度方向向上;失重時,加速度方向向下.【解析】C
二、填空題(共8題,共16分)6、略
【分析】
位移是矢量;是指從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線段,已知家到學校的直線距離為1000m,故位移為1000m;
路程是實際走過的軌跡;故路程為400m+600m+400m=1400m;
故答案為:1000;1400.
【解析】【答案】解決本題的關鍵知道路程是標量;大小等于運動軌跡的長度.位移是矢量,大小等于初末位置間的距離,與運動路線無關.
7、略
【分析】【解析】略【解析】【答案】7.97.98、鈭?0.54
【分析】解:n=5
的能級時的能量為E5=1n2E1=152隆脕(鈭?13.6eV)=鈭?0.54eV
.
故答案為:鈭?0.54eV
.
通過量子數(shù)n
的能級值En=1n2E1
可以得知結(jié)果.
本題考查對玻爾理論的理解和應用能力,關鍵抓住光子能量與能級之間的關系:En=1n2E1
.【解析】鈭?0.54
9、
【分析】【分析】
小球垂直地撞擊在傾角為30鈭?的斜面上;根據(jù)平拋運動的特點,將速度進行分解,求出豎直速度,再由豎直方向上做平拋運動由此計算時間。
本題考查了平拋運動;根據(jù)平拋運動的特點,結(jié)合速度的分解,列式計算。
【解答】
小球撞擊斜面的速度與斜面垂直,則將該速度分解,由幾何知識得豎直分速度為:vy=v0tan(60鈭?)
在由平拋運動的特點知豎直方向做自由落體運動;則:vy=gt
聯(lián)立解得:t=23s
故答案為:
23
【解析】23
10、略
【分析】
由v=gt得,t=.下落的高度h==.
故答案為:4;80.
【解析】【答案】根據(jù)自由落體運動的速度時間公式v=gt求出下落的時間,根據(jù)h=求出下落的高度.
11、【分析】【分析】第一宇宙速度是人造地球衛(wèi)星在近地圓軌道上的運行速度,即GMmr2=mv2r
此題把地球第一宇宙速度的概念遷移的某顆星球上面。通過此類題型;要學會知識點的遷移,比如此題:把地球第一宇宙速度的概念遷移的某顆星球上面。
【解答】設地球的質(zhì)量為M
半徑為r
繞其飛行的衛(wèi)星質(zhì)量m
由萬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得:GMmr2=mv2r壟脵
在地球表面GMmR2=mg壟脷
第一宇宙速度時R=r
聯(lián)立壟脵壟脷
知v=gR
利用類比的關系知某星體第一宇宙速度為v1=g鈥?r
第二宇宙速度v2
與第一宇宙速度v1
的關系是v2=2v1
即v2=2g鈥?r=16隆脕2gr=gr3
故填:gr3
【解析】gr3
12、(1)B周期T
(2)ACD質(zhì)量m、重力FG
【分析】【分析】要測量行星的半徑和質(zhì)量;根據(jù)重力等于萬有引力等于向心力,列式求解會發(fā)現(xiàn)需要測量出行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和行星表面衛(wèi)星的公轉(zhuǎn)周期,從而需要選擇相應器材。
本題關鍵先要弄清實驗原理;萬有引力等于重力,及萬有引力等于向心力,再根據(jù)實驗原理選擇器材,計算結(jié)果?!窘獯稹?/p>
(1)
重力等于萬有引力。
mg=GMmR2
萬有引力等于向心力。
GMmR2=m4婁脨2T2R
由以上兩式解得。
R=gT24婁脨2
壟脵
M=g3T416婁脨4G
壟脷
由牛頓第二定律。
FG=mg
壟脹
因而需要用計時表測量周期T
故B正確,ACD錯誤。
故選B。
(2)
由第一問討論可知,著陸后需要用天平測量物體的質(zhì)量,用彈簧秤測量重力;所用的儀器為彈簧測力計,天平,物體,故選ACD。由壟脵壟脷壟脹
三式可解得。
M=FG3T416婁脨4Gm3
R=FGT24婁脨2m
故答案為(1)B
周期T(2)ACD(2)ACD質(zhì)量mm重力FFGFG3T416婁脨4Gm3FGT24婁脨2m
【解析】(1)B
周期T
(2)ACDACD質(zhì)量mm重力FGF_{G;;;;}FG3T416婁脨4Gm3FGT24婁脨2m
13、Ⅰ.
Ⅱ.(1)A.同一位置B.斜槽末端切線水平。
(2)BAC
(3)0.7m/s0.875m/s【分析】【分析】Ⅰ.
根據(jù)萬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求出天體的質(zhì)量,結(jié)合天體的體積求出天體的密度。本題考查了萬有引力定律的應用。解決本題的關鍵掌握萬有引力提供向心力這一理論,結(jié)合軌道半徑和周期求解中心天體的質(zhì)量。Ⅱ.
在實驗中讓小球在固定斜槽滾下后,做平拋運動,記錄下平拋后運動軌跡.
要得到的是同一個軌跡,因此要求拋出的小球初速度是相同的,所以在實驗時必須確保拋出速度方向是水平的,同時初速度相同;根據(jù)圖像中兩個相鄰的位置水平位移相同,可見運動時間相同,小球豎直方向做自由落體運動,鈻?h=gT2
可求出時間間隔T
再由水平方向x=vT
求得初速度。本題不但考查了平拋運動的規(guī)律,還靈活運用了勻速運動和勻變速運動的規(guī)律,對同學的知識要求比較高,是個考查學生能力的好題。本題考查了【解答】Ⅰ.
根據(jù)萬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婁脩=MV=3婁脨GT12GMmR2=m4婁脨2T2R
得:天體的質(zhì)量M=4婁脨2R3GT12
則天體的密度婁脩=MV=3婁脨GT12
若這顆衛(wèi)星距該天體的表面的高度為h
測得在該處做圓周運動的周期為T2
根據(jù)GMm(R+h)2=m4婁脨2T2(R+h)
得:天體的質(zhì)量M=4婁脨2(R+h)3GT22
則天體的密度婁脩鈥?=3婁脨(R+h)3GT22R3
故填:3婁脨GT123婁脨(R+h)3GT22R3
Ⅱ.
(1)
在研究平拋運動的實驗中,為保證小球做平拋運動斜槽末端要水平,為保證每次運動軌跡相同要求小球從同一位置釋放;按圖安裝好器材,注意斜槽末端切線水平,記下平拋初位置O
點和過O
點的豎直線;(2)
實驗的第一步是:安裝好器材;使斜槽末端水平,第二步是:讓小球多次從統(tǒng)一位置無初速滾下,記錄位置;
故填:BAC
(3)
小球豎直方向做自由落體運動,鈻?h=gT2
即L=gT2
得T=Lg
;v0=2LT=2gL
代入數(shù)據(jù)得:v0=0.7m/s
vby=2LT
vb=v02+vby2
代入數(shù)據(jù)得:vb=0.875m/s
故填:(1)A.
同一位置;B.
斜槽末端切線水平;(2)BAC(3)2gL0.7m/s0.875m/s
【解析】Ⅰ.
3婁脨GT123婁脨(R+h)3GT22R3
Ⅱ.
(1)A.
同一位置B.
斜槽末端切線水平。
(2)BAC
(3)2gL0.7m/s0.875m/s
三、實驗探究題(共8題,共16分)14、略
【分析】解:(1)根據(jù)勻變速直線運動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等于該過程中的平均速度;所以。
(2)根據(jù)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推論公式
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得。
為了更加準確的求解加速度;我們對兩個加速度取平均值得。
==
故答案為:0.562.0
(1)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某一時間內(nèi)的平均速度等于這段時間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所以B點的速度等于AC兩點間的平均速度,D點速度等于CE兩點間的平均速度。
(2)根據(jù)逐差法求加速度。
本題借助實驗考查了勻變速直線的規(guī)律以及推論的應用,知道紙帶的數(shù)據(jù)處理方法,8在平時練習中要加強基礎知識的理解與應用,提高解決問題能力.【解析】0.56;2.015、略
【分析】解:小球做平拋運動;有:
s=vt
h=
根據(jù)機械能守恒定律;有:
EP=EK=
聯(lián)立解得:Ep=
分析表格數(shù)據(jù);s和△x成正比,即s=k△x;
故答案為:s=k△x(k為比例系數(shù)).
(1)彈簧彈性勢能的減小量等于小球動能的增加量;根據(jù)平拋運動的分位移公式求解平拋的初速度;
(2)分析表格數(shù)據(jù);s和△x成正比,求解出比例系數(shù)即可.
本題關鍵明確實驗原理,然后根據(jù)平拋運動的分運動公式列式并結(jié)合表格數(shù)據(jù)分析.【解析】s=k△x(k為比例系數(shù))16、略
【分析】解:(1)AB
本實驗的目的是為了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即研究合力與分力的關系.
根據(jù)合力與分力是等效的,本實驗橡皮條兩次沿相同方向拉伸的長度要相同.
故A、B錯誤;
C;D
在白紙上標下第一次橡皮條和繩的結(jié)點的位置;第二次將橡皮條和繩的結(jié)點拉到相同位置,表明兩次效果相同,即兩個拉力和一個拉力等效,而彈簧稱不必拉到相同刻度.
故C錯誤,D正確.
故選:D
.
(2)A
通過兩細繩用兩個彈簧秤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條時;并非要求兩細繩等長,故A錯誤;
B;測量力的實驗要求盡量準確;為了減小實驗中因摩擦造成的誤差,操作中要求彈簧秤、細繩、橡皮條都應與木板平行,故B正確;
C;用彈簧秤同時拉細繩時;拉力不能太太,也不能太小.
而對兩彈簧秤的示數(shù)差沒有要求,故C錯誤;
D;為了更加準確的記錄力的方向;拉橡皮條的細繩要長些,標記同一細繩方向的兩點要遠些,故D正確;
故選:BD
.
故答案為:(1)D(2)BD
該實驗采用了“等效替代”的原理;即合力與分力的關系是等效的,要求兩次拉橡皮筋時的形變量和方向是等效的.
本題考查驗證平行四邊形定則的實驗,要注意明確實驗的核心是實驗原理,根據(jù)原理選擇器材,安排實驗步驟,分析實驗誤差,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等等.【解析】DBD
17、略
【分析】解:(1)
根據(jù)自由落體運動的規(guī)律,可知前兩個點之間的最大距離:h=12gt2=12隆脕10隆脕0.022=0.002m=0.2cm
乙同學的前兩個點之間的距離是0.25cm
所以操作的過程存在錯誤.
(2)
重物在開始下落時速度較慢;在紙帶上打的點較密,越往后,物體下落得越快,紙帶上的點越稀.
所以,紙帶上靠近重物的一端的點較密,因此紙帶的左端與重物相連.
B
點的瞬時速度等于AC
段的平均速度,則vB=xAC2T=(7.06鈭?3.14)隆脕10鈭?20.04m/s=0.98m/s
.
(3)
從起點O
到打下計數(shù)點B
的過程中重力勢能減少量是鈻?Ep=mgh=1隆脕9.8隆脕0.0501J隆脰0.49J.
動能的增加量鈻?Ek=12mvB2=12隆脕1隆脕0.982=0.48J
.
(4)
可見重力勢能的減小量大于動能的增加量;原因是實驗中有阻力.
(5)
實驗的結(jié)論是在誤差允許的范圍內(nèi);機械能守恒.
故答案為:(1)
乙;(2)壟脵
左,壟脷0.98(3)0.49J0.48J(4)>
在實驗的過程中存在阻力;(5)
實驗的結(jié)論是在誤差允許的范圍內(nèi),機械能守恒.
通過相等時間間隔內(nèi)位移的變化判斷紙帶的哪一端與重物相連.
根據(jù)下降的高度求出重力勢能的減小量;根據(jù)某段時間內(nèi)平均速度等于中間時間的瞬時速度求出B
點的瞬時速度;從而求出動能的變化量.
解決本題的關鍵掌握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實驗原理,掌握紙帶的處理方法,會通過紙帶求解加速度和瞬時速度.【解析】乙;左;0.980.490.48>
在實驗的過程中存在阻力;實驗的結(jié)論是在誤差允許的范圍內(nèi),機械能守恒18、ACD1.60減少滑輪(紙帶、細線或墨粉紙盤)的動能【分析】解:(1)AC;如果繩子較重或者定滑輪質(zhì)量太重;系統(tǒng)的重力勢能就會有一部分轉(zhuǎn)化為繩子或滑輪的動能,造成實驗誤差;故AC正確;
B、若m2遠遠大于m1;則系統(tǒng)下落的過快,紙帶上留下的點跡較少,不利于實驗的準確性,故B錯誤;
D;物體末速度v是根據(jù)勻變速直線運動求出的;故要保證物體在豎直方向運動,故D正確;
故選:ACD。
(2)勻變速直線運動中時間中點瞬時速度等于該過程中的平均速度;因此有:
紙帶上打下D點時的速度為vD===1.60m/s;
(3)從打下“O”點到打下“D”點的過程中,經(jīng)過分析計算m1的機械能增加了△E1=0.353J,m2的機械能減少了△E2=0.371J。
(4)損失的機械能除因摩擦轉(zhuǎn)化為內(nèi)能外;還轉(zhuǎn)化滑輪(紙帶;細線或墨粉紙盤)的動能。
故答案為:(1)ACD;(2)1.60;(3)減??;(4)滑輪(紙帶;細線或墨粉紙盤)的動能。
(1)如果繩子較重,系統(tǒng)的重力勢能就會有一部分轉(zhuǎn)化為繩子的動能,造成實驗誤差;繩子不宜太長,長了形變對實驗的影響越大;m1、m2相差越大;整體所受阻力相對于合力對運動的影響越小。物體末速度v是根據(jù)勻變速直線運動求出的,故要保證物體在豎直方向運動。這些都是減小系統(tǒng)誤差,提高實驗準確程度的做法;
(2)依據(jù)某時間內(nèi)的平均速度等于中時刻的瞬時速度;即可求解;
(3)由圖可知,m1向上加速,m2向下加速,依據(jù)繩子拉力對m2的做功正負,即可判定m2的機械能變化情況;
(4)依據(jù)實驗原理;結(jié)合實驗操作,即可求解。
考查實驗操作注意事項,掌握求解瞬時速度的方法,理解除重力以外的力做功,會導致其機械能變化?!窘馕觥緼CD1.60減少滑輪(紙帶、細線或墨粉紙盤)的動能19、(1)(2)低(3)1【分析】【分析】(1)
畫線時要畫一條拋物線;把明顯偏離拋物線的點舍棄;
(2)
通過分析水平或豎直方向的位移與圖線之間的關系來分析實驗時的錯誤;
(3)
利用水平方向和豎直方向的運動規(guī)律來求解初速度。
本題考查平拋運動的實驗,一定明確實驗原理是什么,會根據(jù)實驗原理畫圖或分析誤差,還要明確水平和豎直方向運動特點,尤其是在豎直方向熟練應用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guī)律和推論解題?!窘獯稹?1)
畫一條拋物線;不在線上的點要舍棄;
(2)
第4
個點明顯不到線上;水平方向的位移小了很多,是由于水平方向的初速度太小,所以原因是:小球從斜槽上滾下時的初始位置比其他幾次的位置偏低;
(3)
選第3
個點的數(shù)據(jù)(
只要取在線上的點即可)
豎直方向:h=12gt2
代入得:0.2=5隆脕t2
解得:t=0.2s
水平方向:x=v0t
代入數(shù)據(jù)得:v0=xt=1m/s
故答案為:(1)
見上圖;(2)
低;(3)1
【解析】(1)
(2)
低(3)1
20、水平;初速度相同;1.6;1.5;2【分析】解:(1)
平拋運動的初速度一定要水平;因此為了獲得水平的初速度安裝斜槽軌道時要注意槽口末端要水平,為了保證小球每次平拋的軌跡都是相同的,這就要求小球平拋的初速度相同,因此在操作中要求每次小球能從同一位置靜止釋放.
故答案為:水平;初速度相同.
(2)
由于O
為拋出點;所以根據(jù)平拋運動規(guī)律有:
x=v0t
y=12gt2
將x=32cmy=19.6cm
代入解得:v0=1.6m/s
.
故答案為:1.6
.
(3)
由圖可知;物體由A隆煤B
和由B隆煤C
所用的時間相等,且有:
鈻?y=gT2
由圖可知鈻?y=2L=10cm
代入解得,T=0.1s
x=v0T
將x=3L=15cm
代入解得:v0=1.5m/s
豎直方向自由落體運動;根據(jù)勻變速直線運動中時間中點的瞬時速度等于該過程中的平均速度有:
vBy=hAC2T=2m/s
.
故答案為:1.52
.
(1)
平拋運動的初速度一定要水平;因此為了獲得水平的初速度安裝斜槽軌道時要注意槽口末端要水平;同時為了保證小球每次平拋的軌跡都是相同的,要求小球平拋的初速度相同;
(2)O
點為平拋的起點,水平方向勻速x=v0t
豎直方向自由落體y=12gt2
據(jù)此可正確求解;
(3)
根據(jù)豎直方向運動特點鈻?h=gt2
求出物體運動時間,然后利用水平方向物體做勻速運動,可以求出其水平速度大小,利用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推論可以求出B
點的豎直分速度大小.
本題不但考查了平拋運動的規(guī)律,還靈活運用了勻速運動和勻變速運動的規(guī)律,是一道考查基礎知識的好題目.【解析】水平;初速度相同;1.61.52
21、略
【分析】解:設每格的長度為d
則有:4d=vT=0.4隆脕0.1m=0.04m.
則d=0.01m
.
對甲,鈻?x=d=aT2
解得:a=dT2=0.010攏廬12m/s2=1m/s2
.
t3
時刻甲的速度等于t2
到t4
段的平均速度,則有:v3=7d2T=0.070.2m/s=0.35m/s
.
故答案為:10.35
.
根據(jù)乙做勻速直線運動;求出每格的距離,通過連續(xù)相等時間內(nèi)的位移之差是一恒量求出甲的加速度大小.
根據(jù)某段時間內(nèi)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求出甲的瞬時速度.
推論鈻?X=aT2
在本章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特別是在求加速度時是一個非常有用的公式,一定要熟練掌握,解決本題的關鍵掌握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推論,并能靈活運用.【解析】10.35
四、實驗題(共1題,共6分)22、略
【分析】試題分析:⑴擋光片通過光電門時由于時間較短,可以粗略處理成勻速,則通過的時間越短,擋光片的寬度越小,速度越接近小車車頭到達光電門時的瞬時速度,則四個擋光片中,擋光片Ⅳ的寬度最小,D正確。⑵測量值為擋光片通過的平均速度為而小車實際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則測量車頭到達光電門時的瞬時速度測量值跟實際值相比偏大,A正確??键c:本題考查測量物體瞬時速度。【解析】【答案】DAB五、簡答題(共3題,共9分)23、分液漏斗;A;圓底燒瓶;D;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變渾濁;CO2;H2SO4;H2CO3;S;C;CO32-+2H+═CO2↑+H2O【分析】解:rm{(1)}比較非金屬性的強弱時用的是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因此在分液漏斗中盛放的是稀硫酸,在圓底燒瓶中盛放的是碳酸鹽,rm{a}儀器名稱是分液漏斗,故答案為:分液漏斗;rm{A}
rm{(2)}碳酸鈣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的硫酸鈣是一種微溶物,會附著在碳酸鈣的表面,將阻止反應的進行,所以選取的碳酸鈉為反應物,rm名稱是圓底燒瓶,故答案為:圓底燒瓶;rm{D}
rm{(3)}只要證明圓底燒瓶中有二氧化碳生成,就能說明硫酸的酸性比碳酸的酸性強,即說明硫的非金屬性比碳強,因此要用澄清石灰水檢驗二氧化碳的生成,現(xiàn)象是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所以rm{c}中試劑是澄清石灰水,rm中發(fā)生的反應為rm{CO_{3}^{2-}+2H^{+}簍TCO_{2}隆眉+H_{2}O}
故答案: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變渾濁;rm{CO_{2}}rm{H_{2}SO_{4}}rm{H_{2}CO_{3}}rm{S}rm{C}rm{CO_{3}^{2-}+2H^{+}簍TCO_{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中國工商銀行補償貿(mào)易借款合同(6篇)
- 2024酒店客房領班年終總結(jié)(7篇)
- 聘用合同模板(30篇)
- 2024年學校開展防災減災工作總結(jié)(9篇)
- 2024-2025學年第2課西方國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變-勤徑學升高中歷史選擇性必修1同步練測(統(tǒng)編版2019)
- 2025年專利申請出售協(xié)議
- 2025年化工市場代理購銷居間協(xié)議書
- 2025年醫(yī)療機構內(nèi)科承包業(yè)務協(xié)議
- 2025年授權代理合作合同標準版本
- 2025年電子線圈設備項目申請報告模板
- 2025年電力鐵塔市場分析現(xiàn)狀
- GB 12158-2024防止靜電事故通用要求
- 《教育強國建設規(guī)劃綱要(2024-2035年)》全文
- 山東省濱州市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地理試題( 含答案)
- 體育老師籃球說課
- 化學-江蘇省蘇州市2024-2025學年2025屆高三第一學期學業(yè)期末質(zhì)量陽光指標調(diào)研卷試題和答案
- 蛋雞生產(chǎn)飼養(yǎng)養(yǎng)殖培訓課件
- 運用PDCA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墜床發(fā)生率
- 海底撈員工手冊
- 2024CSCO小細胞肺癌診療指南解讀
- 立春氣象與生活影響模板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