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浙教版選修5歷史上冊月考試卷_第1頁
2024年浙教版選修5歷史上冊月考試卷_第2頁
2024年浙教版選修5歷史上冊月考試卷_第3頁
2024年浙教版選修5歷史上冊月考試卷_第4頁
2024年浙教版選修5歷史上冊月考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內(nèi)…………○…………裝…………○…………內(nèi)…………○…………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nèi)※※答※※題※※…………○…………外…………○…………裝…………○…………訂…………○…………線…………○…………第=page22頁,總=sectionpages22頁第=page11頁,總=sectionpages11頁2024年浙教版選修5歷史上冊月考試卷581考試試卷考試范圍:全部知識點;考試時間:120分鐘學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級:______考號:______總分欄題號一二三四總分得分評卷人得分一、選擇題(共8題,共16分)1、據(jù)歷史記載,南京的明孝陵除了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墓之外,還有12座臣子墓。由于長期沒有發(fā)現(xiàn)12座臣子墓,人們多懷疑其真實性,到20世紀30年代,人們陸續(xù)找到9座,盡管無法確定墓主人的身份,但鮮有人再懷疑“12座臣子墓”之說了。這說明A.古代史書的記載多是真實可信的B.來自考古的歷史認識最為可靠C.考古發(fā)掘可為歷史記載提供佐證D.歷史認識必須經(jīng)過考古的檢驗2、2019年是五四運動100周年。加強對五四運動史料和文物的收集、整理、保護,為后人繼承和發(fā)揚五四精神留下歷史記憶,加強對史料的分類整理和系統(tǒng)化研究,運用現(xiàn)代科技手段展示和保護五四運動史料迫在眉睫。這可以說明A.研究五四運動收集官方文件為當務之急B.應把第一手史料的整理保護作為重中之重C.史料是認識、解釋和重構歷史過程的痕跡D.運用現(xiàn)代科技手段還原歷史場景大有可能3、“宗教、家庭、國家、法、道德、科學、藝術等等都不過是生產(chǎn)的一些特殊形式,并且受生產(chǎn)的普遍規(guī)律的支配”,下列選項與以上論述相符合的是A.“歷史是‘博古史’,是基于‘密謀與隱私的傳奇’”B.“歷史發(fā)展的核心在于國家和精英層面的推動”C.“歷史研究必須是計量的,才能是科學的”D.“整個所謂世界歷史不外是通過人的勞動而誕生的過程”4、2017年;在北京延慶區(qū)“世界園藝博覽會”會址考古發(fā)掘出漢至清墓葬1146座;古井2口、古窯址l座。發(fā)現(xiàn)有漢代“上谷”字樣的(當時延慶屬上谷郡)銘文磚,與鮮卑族有關的磚石墓,記述了“儒州”等地名的唐代墓志(當時延慶城是儒州治所)。此次考古發(fā)現(xiàn),有助于研究。

①漢唐時期地方行政制度演變。

②農(nóng)耕文化與游牧文化交融情況。

③古代手工業(yè)及社會生活狀況。

④農(nóng)業(yè)水利灌溉工具的進步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亞非拉民族運動洶涌澎湃。下列史實不正確的是A.古老印度為獨立付出了領土分裂的代價B.津巴布韋的獨立標志著帝國主義殖民體系最終崩潰C.1960年被稱為非洲“獨立年”D.1999年,巴拿馬收回運河主權6、近代以來,津巴布韋逐漸淪為的殖民地A.英國B.法國C.德國D.意大利7、從下表關于商鞅死因的歷史研究中;可以得出。

。西漢司馬遷。

商鞅此人刻薄寡恩;用刑太過。

改革開放前某學者。

商鞅代表新興地主階級;變法觸犯了奴隸主階級的利益,遭到他們報復。

近年來的最新研究。

商鞅權勢太重;行事專斷,與當時君主秦惠王的矛盾加劇而被殺。

A.歷史研究角度影響歷史解釋B.歷史記載都不能客觀再現(xiàn)事實C.歷史學者的素養(yǎng)制約史學研究D.歷史敘述方式?jīng)Q定歷史結論8、上官婉兒是唐代著名才女,史書記載其與韋皇后一黨關系密切。但2014年《考古與文物》刊載的上官婉兒墓志全文顯示,她曾強烈反對韋皇后支持下的安樂公主當“皇太女”。對此最合理的解釋是A.史書記載缺乏任何客觀真實性B.文獻與實物二重互證可信度高C.墓志考古發(fā)現(xiàn)是唯一可信證據(jù)D.墓志與史書記載都具有主觀性評卷人得分二、材料分析題(共8題,共16分)9、史料分類史料;是歷史的遺存,也是研究歷史的中介。史料留存的形式與價值不同,可以進行不同的分類。

(一)第一手史料(直接更料/原始材料)和第二手史料(間接史料)前者是指接近或歷史發(fā)生時產(chǎn)生;后者是指對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或詮釋。(二)“文獻史料”與“實物史料”:文獻史料指用文字等手段記錄的歷史;實物史料指各類遺物;遺址、建筑、碑刻、雕塑和繪畫等;多由考古所得。(三)“有意史料”與“無意史料”:前者指著述、回憶錄或公開的報道等,其原作者而為之的歷史;有意想以文字影響時人和后人;后者指政府檔案、軍事文件、私人信件及各種文物等,這都是當時人們在無意中留下的歷史證據(jù)。

請根據(jù)上述史料分類的提示;將上述史料進行分類,將字目填在下列橫線上。

(1)第一手史料:____

(2)第二手史料:____

(3)文獻史料:____

(4)實物史料:____

(5)有意史料:____

(6)無意史料:____10、閱讀材料;按要求回答問題。

歷史的發(fā)展主線和分期是兩個密切關聯(lián)的重要問題以不同的歷史現(xiàn)象作為歷史的發(fā)展主線會形成不同的史觀;不同的史觀往往會伴隨產(chǎn)生不同類型的歷史分期法,而這兩個問題又涉及到能否科學地認識歷史,正確地總結和闡釋歷史的經(jīng)驗教訓;發(fā)展規(guī)律、各種復雜的歷史現(xiàn)象、重大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等一系列重要問題,因此歷來是史學家們研究討論的重點。

請選擇一個自己熟悉的史觀給世界近代史分期(即世界近代史的上限和下限),并說明理由。11、(探索歷史的奧秘)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大津巴布韋遺址位于首都哈拉雷以南300多公里的馬斯溫戈鎮(zhèn)附近;是津巴布韋首都以南,非洲最大和最重要的古代文化遺址,是聯(lián)合國公布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之一。大津巴布韋在班圖語中意為“石頭城”。在公元13—15世紀,曾是南部非洲古王國的都城,遺址于1877年被發(fā)現(xiàn),占地達一萬多畝。在津巴布韋的維多利亞博物館里,陳列著早年土著人的繪畫和從“大津巴布韋遺址”中出土的文物,其中有中東的陶瓷;阿拉伯的玻璃等。在遺址旁還保留著古代的梯田、水渠、水井,遺址地基上還找到了古代鑄造錢幣的泥模。

——摘編自王青青《津巴布韋:大津巴布韋遺址》材料二大津巴布韋遺址之建筑群。

完成下列要求:

(1)據(jù)材料一與所學知識;指出大津巴布韋遺址所反映的歷史狀況。

(2)綜合上述材料與所學知識,概括大津巴布韋遺址建筑的特點。12、(探索歷史的奧秘)(10分)

大津巴布韋遺址和穆塔帕王國都屬于津巴布韋文明;它們是非洲古代文明的一個縮影。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1891年古文物專家詹姆斯·狄奧多爾·本特寫道:“我對這地區(qū)的廢墟古物沒有多少信心。我認為;它們都是本地的?!笨稍谕诔鏊闹辉硎B后寫道:“(這些藝術品)似乎彈奏著古代地中海文明的弦音一句話絕不是非洲的?!?/p>

——呂貝克·斯特夫《廢墟的真相》

材料二1905年;考古專家蘭德爾·麥克維爾,他仔細考察了這片遺址,對遺址進行了全面系統(tǒng)的發(fā)掘。他鄭重宣布:大津巴布韋“毫無疑問,在每一個細節(jié)上都屬于非洲”。他還指出:“許多人都會哀嘆一段羅曼史的破碎,但可以肯定,一個冷靜清醒的頭腦看到的并不是什么羅曼史,而是一個失落已久的歷史文化遺產(chǎn)?!?/p>

——紀錄片《所羅門王的寶藏》劇情介紹。

材料三在津巴布韋的維多利亞博物館里;陳列著早年土著人的繪畫和從“大津巴布韋石屋遺址”出土的文物,其中有中東的陶瓷;阿拉伯的玻璃等。在遺址旁還保留著古代的梯田、水渠、水井,遺址地基上還找到了古代鑄造錢幣的泥模。

——秀娥;張翅《世界遺產(chǎn)懸疑》

請回答:

(1)據(jù)材料一;本特的觀點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他對非洲文明的認識有何錯誤傾向?(3分)

(2)材料二中麥克維爾的考古結論是什么?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材料中“羅曼史”的含義。(3分)

(3)據(jù)材料三說明古代南部非洲曾經(jīng)存在輝煌的文明。綜合以上考古結論,談談我們對古代文明應持有的正確態(tài)度。(4分)13、歷史的奧秘常常隱藏在多種歷史的記錄中;非洲大津巴布韋文明的確鑿記錄呈現(xiàn)了它曾經(jīng)的輝煌。閱讀下列材料:材料1:歷史為人類進化的記錄。最初是由考古學者從埋沒地中的石器;土器、銅器等種種遺物或在洞窟內(nèi)的壁畫,而讀著歷史的記錄;還有人類學者從現(xiàn)在的蠻人生活里,而見著活著的歷史的記錄;再有歷史家從古代荒唐的傳說與神話中,窺破了赤裸裸的歷史的事實。

——(日)上田茂樹《世界史綱》材料2:人類學反對某些人的觀點;他們認為只有他們自己可以代表人類,只有他們最進步,他們是神或歷史選擇出來按照自己的面貌改造世界的。

——(英)馬文·哈里斯(文化人類學)(1)據(jù)材料1;探索歷史奧秘所能依據(jù)的主要史料類型有哪些?結合所學知識,以其中的一種史料說明大津巴布韋社會的生產(chǎn);貿(mào)易以及生活藝術狀況。

(2)在大津巴布韋文明創(chuàng)造者問題上,我們需要反對西方某些人的什么觀點?揭示這種觀點所反映的價值觀。14、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近幾十年三星堆等大量考古發(fā)現(xiàn)表明;蜀地曾有一個特色鮮明的古代文明。這個早期文明是一個以原始宗教維系的神權國家;是一個由多元文化有機融匯而成古蜀文明。古代蜀人相對自然界和人類社會有一種樸素而充滿生機活力的認識。他們信人神相通,人可以通過宗教活動升天成仙,并創(chuàng)造出許多祭器和禮器,表達出豐富完整的信仰觀念和崇拜習俗。秦漢之后,從出土大量漢畫像磚、搖錢樹等文物中,也可以看出四川地區(qū)盛行一種以升入天國、極樂長生為主題的崇拜習俗。東漢后期四川興起的“五斗米教”,正是在這些思想支配下產(chǎn)生的,并成為道教起源的重要基礎。

——摘編自趙殿增《略論古蜀文明的形態(tài)特征》(1)根據(jù)材料;指出古蜀文明的特征,并結合三星堆的考古發(fā)現(xiàn)舉例說明。

(2)根據(jù)材料,分析古蜀文明與中華文明的關系。15、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唐代《貞觀政要》和宋代《資治通鑒》對隋文帝時期發(fā)生的一件史事分別有自己的敘述。材料一隋開皇十四年天旱,人苦饑乏。是時,倉庫盈益,竟不賑給,乃今百姓逐糧。隋文帝不憐百姓而惜倉庫古人云:百姓不足,君孰與足?隋開皇十四年天旱,人苦饑乏。是時,倉庫盈益,竟不賑給,乃今百姓逐糧。隋文帝不憐百姓而惜倉庫古人云:百姓不足,君孰與足?——[唐]吳兢《貞觀政要》高祖文皇上之開皇十四年關中大旱,民饑,上(隋文帝)遣左右視民食,得豆屑雜糠以獻。上上流涕以示群臣,深自咎責,為之不御酒肉,殆將一期。材料二高祖文皇上之開皇十四年關中大旱,民饑,上(隋文帝)遣左右視民食,得豆屑雜糠以獻。上上流涕以示群臣,深自咎責,為之不御酒肉,殆將一期。

(1)在兩則材料的的記載中;哪些基本信息是可信的?為什么?

(2)兩則材料對同一史事的記載有何明顯分歧?你認為哪則材料的敘述可信,為什么?16、歷史不斷發(fā)展,研究角度也隨之變化。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直到1500年,種族隔離現(xiàn)象遍存于全球。所有的黑人或黑色人種人都生活于非洲,所有的白人或高加索種人都生活于歐洲和中東,所有的蒙古種人都生活于東亞和美洲,而澳大利亞土著居民則生活于澳洲1500年前后,歐洲人處于領先地位,所以正是他們支配了這個剛剛聯(lián)成一體的世界歷史也就在愈來愈大的程度上成為全世界的歷史。直到1500年,種族隔離現(xiàn)象遍存于全球。所有的黑人或黑色人種人都生活于非洲,所有的白人或高加索種人都生活于歐洲和中東,所有的蒙古種人都生活于東亞和美洲,而澳大利亞土著居民則生活于澳洲1500年前后,歐洲人處于領先地位,所以正是他們支配了這個剛剛聯(lián)成一體的世界歷史也就在愈來愈大的程度上成為全世界的歷史。到19世紀,他們(歐洲人)以其強大的帝國和股份公司在政治上和經(jīng)濟上控制了全球。他們還取得了文化上的支配地位,于是西方文化成了全球典范。材料二到19世紀,他們(歐洲人)以其強大的帝國和股份公司在政治上和經(jīng)濟上控制了全球。他們還取得了文化上的支配地位,于是西方文化成了全球典范。在亞洲各國人民采納和應用西方科學技術的時刻,它絕不僅僅是東西方之間的對抗問題在第三世界中,存在著一種日益增長的對外來模式的幻想破滅感,但這種破滅感又留下了一個真空:沒有統(tǒng)一的發(fā)展目標和戰(zhàn)略?!陨喜牧暇鲎运顾蚶锇⒅Z斯《全球通史》(1)據(jù)材料一指出作者是從怎樣的角度看待人類歷史的。依據(jù)這一研究角度指出新航路開辟的意義。(2)據(jù)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19世紀的西歐變成“全球典范”的原因。(3)據(jù)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舉例說明近代中國“應用西方科學技術”的實踐及結果。評卷人得分三、論述題(共1題,共2分)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關于世界現(xiàn)代史的開端;在上世紀80年代末以來,在我國學術界主要有兩種見解。一種認為:20世紀初,即1900年起是世界現(xiàn)代史的開端;另一種認為:1917年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是世界現(xiàn)代史的開端。

一一摘編自齊濤《世界通史教程現(xiàn)代卷》

結合材料與所學知識,就材料中關于“世界現(xiàn)代史開端”的觀點談談你的看法并簡要論述。(要求:可以選取材料中任意一個觀點闡述,也可以另立觀點闡述,觀點必須明確,簡述須有史實依據(jù),邏輯清楚)評卷人得分四、簡答題(共1題,共10分)18、時代與史家。

社會文化,時有更新:史家智識,遂以變遷。試以司馬遷、司馬光、梁啟超為例,敘述中國史家治史理念的變化趨勢及其社會原因。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8題,共16分)1、C【分析】【詳解】

由材料“由于長期沒有發(fā)現(xiàn)12座臣子墓,人們多懷疑其真實性”“但鮮有人再懷疑‘12座臣子墓’之說了”可知,人們態(tài)度之所以發(fā)生轉變,是因為歷史文獻資料得到了考古發(fā)掘的佐證,增加了歷史文獻的可信度,故選C。古代史書因為時間久遠、人為等原因早已使歷史脫離了原本的面目,所以這需要我們比較多種歷史資料,去偽存真盡可能地逼近歷史的真相,排除A;考古挖掘是研究歷史的第一手資料,是研究歷史最直接,最有說服力的證據(jù),但得出的歷史認識卻并不一定是最為可靠的,畢竟得出歷史認識的是人,故B的說法過于絕對,排除;D的說法過于絕對,排除。2、C【分析】【詳解】

收集史料是研究歷史的必要條件,因為史料是人們認識,解釋、重構歷史過程的痕跡,故C項符合題意;官方文件是“有意史料”,雖然有很高的價值,但研究五四運動是全面行為,不能側重一端,故A、B項的敘述是片面的;運用現(xiàn)代科技手段研究歷史,是為了提高研究歷史的便捷性和有效性,歷史場景不能完全還原,排除D項。3、D【分析】材料反映了人類生產(chǎn)決定社會的其它方面的發(fā)展,“歷史是‘博古史’,是基于‘密謀與隱私的傳奇’”沒有反映人類生產(chǎn)的決定作用,故A排除;“歷史發(fā)展的核心在于國家和精英層面的推動”突出國家和精英層面,故B排除;“歷史研究必須是計量的,才能是科學的”也不符合材料,故C排除;“整個所謂世界歷史不外是通過人的勞動而誕生的過程”突出了人類生產(chǎn)的決定作用,故D正確。故選D。4、A【分析】【詳解】

根據(jù)材料出土發(fā)掘中“古井2口、古窯址l座漢代“上谷”字樣的(當時延慶屬上谷郡)銘文磚,與鮮卑族有關的磚石墓”等信息可見此次考古有助于研究漢唐時期地方行政制度演變、農(nóng)耕文化與游牧文化交融情況、古代手工業(yè)及社會生活狀況等內(nèi)容,但未發(fā)掘有關古代農(nóng)業(yè)水利灌溉工具的相關物品,故①②③正確,④錯誤,A項符合題意,BCD均不符合題意,排除。5、B【分析】依據(jù)所學知識可知,1947年印度宣布獨立,但原來的英屬印度分成了巴基斯坦和印度,故A項正確,但是不符合題意;1990年,納米比亞共和國獲得獨立標志著帝國主義殖民體系最終崩潰,故B項錯誤,但是符合題意;1960年是“非洲獨立年”,這一年非洲有17個國家獲得獨立,故C項正確,但是不符合題意;1999年,巴拿馬從英國手中收回運河主權,故D項正確,但是不符合題意。所以本題答案為B項。6、A【分析】依據(jù)所學知識可知,津巴布韋于1980年獨立建國,之前原本稱為羅得西亞,這名字源自于替英國在這地區(qū)建立殖民地的塞西爾·羅茲,故A項正確;法國、德國和意大利沒有在此建立殖民地,故BCD錯誤。7、A【分析】【詳解】

表格中對商鞅的死因有三種解釋,這是分別站在不同的角度上做出的解釋。由此可以得出歷史研究的角度會影響歷史解釋,A正確;B表述絕對,排除;材料中并未提及歷史學者的素養(yǎng)問題,而且歷史素養(yǎng)受到時代的影響,排除C;歷史資料的選用和解釋決定歷史結論,排除D。8、D【分析】【詳解】

墓志和史書都是人所記述,故其不可避免地都具有一定的主觀性,因此才會出現(xiàn)材料中兩種結論相悖的局面,故選D。史書記載雖然具有一定的主觀性,但是其撰寫過程大致遵循求真原則,A項說法過于絕對,排除;材料中史書記載的結論和實物資料上的結論相反,兩者在此處無法互證,排除B;C項唯一的說法過于絕對,排除。二、材料分析題(共8題,共16分)9、略

【分析】【詳解】

根據(jù)材料可知,一手史料“指接近或歷史發(fā)生時產(chǎn)生”,袁世凱就職照片是其就職時拍攝,屬于一手史料;二手史料“指對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或詮釋”,陳旭麓先生的《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是對近代中國的研究,屬于二手史料;根據(jù)材料“文獻史料指用文字等手段記錄的歷史”可知,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符合文獻資料的定義;根據(jù)材料“實物史料指各類遺物、遺址、建筑、碑刻、雕塑和繪畫等,多由考古所得”可知,圓明園遺址屬于實物史料;有意史料“指著述、回憶錄或公開的報道等”,《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回憶錄》屬于這一類史料;無意史料“指政府檔案、軍事文件、私人信件及各種文物等,這都是當時人們在無意中留下的歷史證據(jù)”可知,民國時期婚禮照是時人拍攝照片,無意間成為研究近代婚禮變化的資料,因此屬于無意史料?!窘馕觥緾、A、B、D、E、F10、略

【分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各種史觀的認知和運用能力。歷史的發(fā)展主線和分期是兩個密切關聯(lián)的重要問題。以不同的歷史現(xiàn)象作為歷史的發(fā)展主線會形成不同的史觀;不同的史觀往往會伴隨產(chǎn)生不同類型的歷史分期法。學生若從近代化史觀,文明史觀,社會經(jīng)濟史觀等角度進行闡釋,言之有理,自圓其說皆同等賦分,不必拘泥于答案。

考點:歷史研究·史觀·多元史觀【解析】史觀一:階級斗爭史觀(革命史觀)(2分);

世界近代史上限是英國資產(chǎn)階級革命(尼德蘭革命亦可)(2分);理由:政治上建立君主立憲政體;議會制度和政黨政治,為后來很多國家效仿;經(jīng)濟上為資本主義發(fā)展開辟道路;思想意識上形成先進的政治和哲學思想。(3分,能從政治經(jīng)濟思想方面闡述即可)。

世界近代史下限是俄國十月革命(2分);理由:十月革命建立社會主義,改變整個世界歷史走向,是人類歷史進入新時代,開始以社會主義革命為標志的世界現(xiàn)代史。(3分)

史觀二:全球史觀(整體史觀)(2分)

世界近代史上限是1500年前后(新航路開辟)(2分);理由:1500前后,西歐醞釀并開始了一場歷史性的空前變革,新航路開辟,文藝復興思想解放,原始資本積累,歐亞非連在一起,世界歷史從黑暗中世紀進入近代,世界一體化進程開始啟動。(3分)。

世界近代史下限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2分),理由:從1500-1900年,西方經(jīng)歷了資產(chǎn)階級革命,殖民擴張,兩次工業(yè)革命,東方從屬于西方的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在20世紀初最終形成,資本主義由自由主義進入壟斷階段,世界被瓜分完畢,全球化進入一個更高層次階段,世界近代史宣告結束。(3分,學生能從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形成角度闡述即可,3分)11、略

【分析】【詳解】

(1)狀況:根據(jù)材料“曾是南部非洲古王國的都城;陳列著早年土著人的繪畫和從“大津巴布韋遺址”中出土的文物,其中有中東的陶瓷;阿拉伯的玻璃等。在遺址旁還保留著古代的梯田、誰去、水井,遺址地基上還找到了古代鑄造錢幣的泥模。”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大津巴布韋遺址所反映的歷史狀況是曾經(jīng)作為首都、既為政治統(tǒng)治服務,也為宗教服務、具有較高的經(jīng)濟技術水平、對外貿(mào)易較為發(fā)達、統(tǒng)治范圍較廣、會熔煉黃金和制造鐵器和貧富差別等。

(2)根據(jù)材料“大津巴布韋在班圖語中意為“石頭城””結合圖示信息和所學可知大津巴布韋遺址建筑的特點主要有建筑都用花崗石砌成、圣堂外墻和圓錐形塔的建筑水平高超、但衛(wèi)城較為粗糙、不施灰漿、拼縫技術高超等。【解析】(1)狀況:作為首都;既是政治中心,也是經(jīng)濟中心;既為政治統(tǒng)治服務,也為宗教服務;具有較高的經(jīng)濟技術水平;對外貿(mào)易較為發(fā)達;統(tǒng)治范圍較廣;會熔煉黃金和制造鐵器;貧富差別。

(2)特點:建筑都用花崗石砌成(僅答石頭,不得分);圣堂外墻和圓錐形塔的建筑水平高超,但衛(wèi)城較為粗糙;不施灰漿;拼縫技術高超。12、略

【分析】試題分析:(1)由材料“我認為;它們都是本地的?!笨稍谕诔鏊闹辉硎B后寫道:“(這些藝術品)似乎彈奏著古代地中海文明的弦音一句話絕不是非洲的”可以得出其觀點的變化為起初認為古津巴布韋文化與外來文化沒有聯(lián)系,后來認為古津巴布韋文化來自于地中海文明,是外來文化創(chuàng)造的。由“一句話絕不是非洲的”可知其帶有明顯的種族歧視傾向。

(2)由材料“大津巴布韋“毫無疑問;在每一個細節(jié)上都屬于非洲”可以得出其考古結論為大津巴布韋遺址屬非洲古文化,結合所學可以得出大津巴布韋遺址是外來文化創(chuàng)造的觀點。

(3)依據(jù)材料“陳列著早年土著人的繪畫和從“大津巴布韋石屋遺址”出土的文物;其中有中東的陶瓷;阿拉伯的玻璃等。在遺址旁還保留著古代的梯田、水渠、水井,遺址地基上還找到了古代鑄造錢幣的泥?!闭f明大津巴布韋石屋遺址中出土的各種文物證明古代南部非洲曾經(jīng)有著輝煌的文明;綜合材料所述可以得出其態(tài)度為堅持實事求是;摒棄種族歧視與偏見。

考點:探索歷史的奧秘·津巴布韋文明·形成、特點【解析】(1)變化:起初認為古津巴布韋文化與外來文化沒有聯(lián)系;后來認為古津巴布韋文化來自于地中海文明,是外來文化創(chuàng)造的。(2分)

錯誤傾向:種族歧視。(1分)

(2)結論:大津巴布韋遺址屬非洲古文化。(1分)

含義:大津巴布韋遺址是外來文化創(chuàng)造的觀點。(2分)

(3)說明:大津巴布韋石屋遺址中出土的各種文物證明古代南部非洲曾經(jīng)有著輝煌的文明。(2分)

態(tài)度:堅持實事求是;摒棄種族歧視與偏見。(2分)13、略

【分析】第⑴問考查考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調(diào)動、運用知識的能力。從材料二概括“史料類型”以及用“史料”闡述“狀況”;第⑵問考查考生論證和闡述事物的能力,首先要明確“西方某些人的觀點”,然后用所學知識進行論證?!窘馕觥浚?)實物遺存;土著生活實錄;傳說與神話。

生產(chǎn):鋤和斧等鐵器(梯田;水井和水渠等);說明了農(nóng)業(yè)的發(fā)達;采石場、熔爐和泥范(鑄模),說明手工業(yè)的發(fā)達。

貿(mào)易:中國的青瓷碎片(波斯的小花碗);說明大津巴布韋社會存在著與其它族群的交流。

生活藝術:鐲和一些黃金制品(橢圓形建筑上的精美石雕);說明人們懂得裝飾生活。

(2)觀點:大津巴布韋文化遺存,不可能是非洲人創(chuàng)造的,而只能屬于白人。價值觀:種族中心主義。14、略

【分析】【詳解】

(1)特征:根據(jù)材料“這個早期文明是一個以原始宗教維系的神權國家;是一個由多元文化有機融匯而成古蜀文明”可知;古蜀文明神權與王權結合(神權國家),文化多元融合。說明:根據(jù)材料“他們信人神相通,人可以通過宗教活動升天成仙,并創(chuàng)造出許多祭器和禮器,表達出豐富完整的信仰觀念和崇拜習俗”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三星堆出土的青銅大立人像象征著古代至高無上的蜀王與大巫師,由此可以看出古蜀國是一個神權國家;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從出土的數(shù)以千計的海貝和銅貝,表明當時三星堆一帶可能與中原地區(qū)、東南沿海以及西南地區(qū)有交往,由此可以看出古文明由多元文化融匯而成。

(2)關系:根據(jù)材料“東漢后期四川興起的‘五斗米教’,正是在這些思想支配下產(chǎn)生的,并成為道教起源的重要基礎”可知,古代蜀人人神相通的觀念,是古代道教的源頭之一,古蜀文明是中華文明的來源之一?!窘馕觥浚?)特征:神權與王權結合(神權國家);文化多元融合。

說明:三星堆出土的青銅大立人像象征著古代至高無上的蜀王與大巫師;由此可以看出古蜀國是一個神權國家;從出土的數(shù)以千計的海貝和銅貝,表明當時三星堆一帶可能與中原地區(qū);東南沿海以及西南地區(qū)有交往,由此可以看出古文明由多元文化融匯而成。

(2)關系:古代蜀人人神相通的觀念,是古代道教的源頭之一,古蜀文明是中華文明的來源之一。15、略

【分析】【詳解】

(1)可信: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時間;人物、旱災、民饑;根據(jù)兩則材料中的敘述可以看出,雙方敘述一致。

(2)分歧:根據(jù)材料“隋開皇十四年天旱,人苦饑乏。是時,倉庫盈益,竟不賑給,乃今百姓逐糧”可知,《貞觀政要》認為旱災發(fā)生后,隋文帝不憐惜百姓而珍惜倉庫;根據(jù)材料“高祖文皇上之開皇十四年關中大旱,民饑,上(隋文帝)遣左右視民食,得豆屑雜糠以獻”可知,《資治通鑒》認為旱災發(fā)生后,隋文帝關心百姓疾苦。宋代材料可信。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貞觀政要》成書于唐代,受當朝時政影響較大,有假借隋文帝賑災不作為說明唐朝代隋而立的合法性,以規(guī)勸統(tǒng)治者重視民生、推行“仁政”的現(xiàn)實可能;《資治通鑒》成書于宋代,與隋朝統(tǒng)治無直接利害關聯(lián),隋文帝對災民的不同態(tài)度對宋代統(tǒng)治者均有資治功效主要在于總結出經(jīng)驗教訓,供統(tǒng)治者借鑒或以歷史的得失作為鑒誠來加強統(tǒng)治,相對客觀),故宋人無作偽的必要。此外,還需要搜集其他的史料對這一推斷進行印證?!窘馕觥?1)時間;人物、旱災、民饑;雙方敘述一致(或:兩則材料互相印證)。

(2)分歧:《貞觀政要》認為旱災發(fā)生后;隋文帝不憐惜百姓而珍惜倉庫;《資治通鑒》認為旱災發(fā)生后,隋文帝關心百姓疾苦。(若整體概括為“在隋文帝是否賑濟災民的問題上有分歧”也可得2分)

宋代材料可信。《貞觀政要》成書于唐代,受當朝時政影響較大(或:歌頌貞觀之治、美化唐太宗統(tǒng)治,有明顯政治傾向),有假借隋文帝賑災不作為說明唐朝代隋而立的合法性,以規(guī)勸統(tǒng)治者重視民生、推行“仁政”的現(xiàn)實可能;《資治通鑒》成書于宋代,與隋朝統(tǒng)治無直接利害關聯(lián),隋文帝對災民的不同態(tài)度對宋代統(tǒng)治者均有資治功效(或:《資治通鑒)》)主要在于總結出經(jīng)驗教訓,供統(tǒng)治者借鑒或以歷史的得失作為鑒誠來加強統(tǒng)治,相對客觀),故宋人無作偽的必要。此外,還需要搜集其他的史料對這一推斷進行印證(或:《資治通鑒》匯集了其他的史料對這一推斷進行敘述)。16、略

【分析】【詳解】

(1)第一小問;根據(jù)材料信息“歷史也就在愈來愈大的程度上成為全世界的歷史”可以概括出全球;整體角度(史觀)。第二小問,根據(jù)材料信息“1500年前后”“正是歐洲人他們支配了這個剛剛聯(lián)成一體的世界”等,可知是與新航路開辟有關,結合所學知識,新航路開辟打破了各大洲相對隔絕的狀態(tài),人類由此從各民族分散孤立開始走向整體世界,歐洲為中心的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開始形成。

(2)根據(jù)材料“以其強大的帝國和股份公司在政治上和經(jīng)濟上控制了全球。他們還取得了文化上的支配地位”;得出西歐在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上領先世界。第二小問,結合世界史知識,從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的角度歸納回答。

(3)近代中國清政府為改變落后狀況,實現(xiàn)富國強兵,向西方學習科學技術,舉辦洋務運動,甲午中日戰(zhàn)爭中國戰(zhàn)敗宣告洋務運動失敗?!窘馕觥浚?)角度:全球;整體角度(史觀)。

評價:人類由此從各民族分散孤立開始走向整體世界;世界市場開始形成。

(2)政治上:通過資產(chǎn)階級革命或改革確立了資產(chǎn)階級代議制。

經(jīng)濟上:兩次工業(yè)革命大大提高了社會生產(chǎn)力。

文化上:啟蒙思想進一步傳播。近代自然科學不斷進步。

(3)實踐:洋務運動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引進機器生產(chǎn)。

結果:以失敗告終。三、論述題(共1題,共2分)17、略

【分析】關于世界世界現(xiàn)代史開端問題;可以采用不同的史觀分析。首先要給出明確的分界線。如果用整體史觀,要突出第二次工業(yè)革命使得世界市場與世界經(jīng)濟最終形成。如果采用采用革命史觀,要突出十月革命的意義,即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