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章 機械運動-2024年中考物理第一輪復習章節(jié)過關檢測(人教版)_第1頁
第01章 機械運動-2024年中考物理第一輪復習章節(jié)過關檢測(人教版)_第2頁
第01章 機械運動-2024年中考物理第一輪復習章節(jié)過關檢測(人教版)_第3頁
第01章 機械運動-2024年中考物理第一輪復習章節(jié)過關檢測(人教版)_第4頁
第01章 機械運動-2024年中考物理第一輪復習章節(jié)過關檢測(人教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人教版初中物理2024中考第一輪復習第一章《機械運動》過關檢測(本卷滿分70分,檢測時間70分鐘)選擇題(共12題,每題2分,共24分,在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1.(本題2分)估測是初中生應具備的一種技能,下列所估測的數(shù)據(jù)中,最接近實際的是()A.中學生正常的步行速度約為10m/s B.初中生的身高大約為150dmC.中學生百米賽跑用時大約為12.5s D.正常心率是1分鐘30次2.(本題2分)小偉5次測量物理課本的寬度,結果分別18.52cm,18.52cm,18.11cm,18.50cm,18.51cm,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該測量結果的數(shù)據(jù)都是正確的B.最后結果應記作18.5125cmC.18.50cm中最后一位“0”可以去掉D.最后結果應記作18.51cm3.(本題2分)對刻度尺的使用,理解正確的是()A.零刻度線磨損的刻度尺不能用于測量B.讀數(shù)時,視線應垂直于尺面C.刻度尺受熱膨脹帶來的測量偏差叫錯誤D.多次測量求平均值,可以消除誤差4.(本題2分)創(chuàng)新小組學習完長度測量,在討論交流的時候,提出了下列觀點,其中正確的是()A.刻度尺的分度值越小越好 B.讀數(shù)時,為了減小誤差可以多估讀幾位C.只要測量時足夠仔細,誤差是可以避免的 D.改進實驗方法可以減小誤差5.(本題2分)如圖所示用厚刻度尺測量木塊的長度,下列各種做法中正確的是()A.B.C. D.6.(本題2分)用三角板和刻度尺配合使用可測出圓柱體的直徑,如圖,能準確測出直徑的是()A.B.C. D.7.(本題2分)某人在測一段不太長的曲線長度時,用一條松緊繩與曲線完全重合,然后用力把松緊繩拉直,用刻度尺量出起點到終點的距離,則測量的結果比實際曲線()A.偏大 B.偏小 C.一樣大 D.無法判定8.(本題2分)下面實驗中使用的測量方法,正確的是()A.多次測量長度求平均值的方法減小實驗誤差時,平均值的取值可以任意四舍五入B.測量圓柱體的周長時,將紙帶沿著周長纏上一圈在重疊處戳個小孔,展開后,測出兩個小孔之間的距離即可C.測小車從斜面頂端滑到底端的平均速度時,可以測出前半段和后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然后相加除以2D.用累積法測量一張紙的厚度時,可以用紙的總厚度除以紙的頁數(shù)9.(本題2分)在南北方向的平直公路上有甲、乙兩輛汽車,甲車上的人感覺乙車向北運動。若以地面為參照物,關于兩輛汽車的運動情況,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乙車不動,甲車向南運動B.甲車向南運動,乙車向北運動C.甲、乙兩車都在向南運動,但甲車比乙車慢D.甲、乙兩車都在向北運動,但乙車比甲車快10.(本題2分)2023年杭州亞運會上,中國隊男女4×100m接力雙雙奪冠,展示了中國短跑速度。如圖是第一棒選手與第二棒選手正在進行交接棒,下列分析正確的是()A.都站在原地靜止不動B.傳棒運動員在奔跑,接棒運動員站在原地不動C.都在奔跑,接棒運動員速度要大于傳棒運動員D.交接棒時,第一棒選手與第二棒選手的手相對靜止11.(本題2分)關于機械運動,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判斷物體的運動情況選不選擇參照物都可以B.選擇不同的參照物,判斷同一物體的運動情況的結論一定不同C.運動速度快的物體通過的路程一定多D.做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平均速度與選取的路段或時間段有關12.(本題2分)關于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物體運動的路程越多,速度越快B.物體運動的時間越長,速度越慢C.由公式可知,速度與路程成正比,與時間成反比D.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任何時刻的速度都相同,且等于平均速度二、填空題(共4題,每空1分,共8分)13.(本題3分)如圖甲所示是小明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其中所使用刻度尺的分度值為,物體的長度是cm;如圖乙所示的停表示數(shù)為s。14.(本題2分)在新型飛機研制中,將飛機放在風洞中固定不動,讓模擬氣流迎面吹來,便可以模擬空中的飛行情況。此時,機艙里的飛行員感覺飛機在飛行,則他所選的參照物是,若選擇地面為參照物,則飛行員是的。15.(本題3分)甲、乙、丙三輛小車同時、同地同方向運動,它們運動的圖像如圖所示,由圖像可知:甲車的速度為m/s;以甲車為參照物,乙車是的(選填“向前運動”、“向后運動”或“靜止”)。運動2秒時,乙、丙相距m。三、探究實踐題(共2題,每空1分,共21分)16.(本題15分)小王在“測小車的平均速度”的實驗中,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小車從斜面頂端由靜止下滑。(1)該實驗原理:,所用的測量工具是和;(2)實驗中應使斜面的坡度較(選填“大”或“小”),是為了便于測量;(3)請你根據(jù)圖示完成下表:小車由甲至乙小車由乙至丙小車由甲至丙路程s/cm25.0時間t/s4平均速度v/(m/s)0.130.15(4)小車在下滑過程中速度越來越,做直線運動(“勻速”或“變速”);(5)金屬片的作用是。(6)如果讓小車過了甲點后才開始計時,則會使所測甲丙段的平均速度偏(選填“大”或“小”)。17.(本題7分)芳芳和朋友去游樂場游玩,看到朋友從滑道的頂端沖下來嚇得尖叫。她想知道朋友下滑時的速度如何變化,于是利用帶有刻度的斜面、秒表以及小車來探究下滑過程中的速度變化情況,如圖所示:(1)圖中,前半段的路程s2=cm,測得上半段的時間t2=2s,則上半段的平均速度是m/s;若小車釋放后,才開始計時,則測出的前半段平均速度值將(選填“偏大”、“偏小”或者“無影響”);(2)實驗中,測量下半段的平均速度v3的最佳方法是;A.小車從B點由靜止釋放,測出B到C所用的時間t3與路程s3,計算出v3B.小車從A點由靜止釋放,經(jīng)過B點開始計時,到達C點后,測得時間t3,再測量路程s3,計算出v3C.不測量,利用全程和上半程的路程s1、s2,時間t1、t2,求t3=t1-t2,s3=s1-s2,算出v3D.不測量,利用全程和上半程的路程s1、s2,時間t1、t2求得v1=,v2=,算出v3=2v1-v2(3)選用正確的測量方法后,芳芳測得的全程時間t1=3.2s,由此可知,小車在斜面上做直線運動(選填“加速”、“減速”或者“勻速”),若作出小車的運動圖像,應當是下列選項中的;A.B.C.D.(4)芳芳用頻閃相機給滑滑梯的朋友拍了張頻閃照片(相機固定不動,每秒自動拍攝一次,多次曝光拍出一張照片),如圖所示。用刻度尺測得打印出來的照片中,滑梯的長度為15.00cm,朋友的身高為1.60cm,而朋友實際身高為1.60m,若滑出滑梯時的速度為全程平均速度的兩倍,則朋友滑出滑梯的速度為m/s。四、綜合應用題(共2題,第18題6分,第19題10分,共15分)18.(本題6分)為了有效遏制超速行為,保障高速公路上的行車安全,交通管理部門加大了道路限速監(jiān)控管理力度,其中一種方式是采用“區(qū)間測速”?!皡^(qū)間測速”就是測算出汽車在某一區(qū)間內(nèi)行駛的平均速度,如果超過了該區(qū)間的最高限速,即被判為超速。如圖所示,這是某高速公路上的一個區(qū)間測速的相關標識,某汽車以的速度進入該區(qū)間測速路段(全長為),勻速行駛了一段距離后又以的速度勻速行駛了,然后再以的速度繼續(xù)勻速行駛直至離開該區(qū)間測速路段。(1)求汽車以的速度行駛的路程。(2)請通過計算說明,該車通過該測速區(qū)間會不會被判超速?(3)在確保不會被判超速的情況下,該車通過該測速區(qū)間所需要的最少時間為多少?19.(本題10分)爸爸帶小明駕車到南京南站,然后乘高鐵(G7013次高速動車時刻表如下表)去上海,開車途中時,發(fā)現(xiàn)一個交通標志牌,如圖所示。南京常州無錫蘇州上海到站時間13︰3913︰5214︰1214︰30發(fā)車時間13︰0013︰4113︰5414︰14里程/km0136175217300(1)在遵守交通規(guī)則的前提下,從交通標志牌到南京南站至少需要多少時間?(2)G7013次高速動車由南京開往上海全程的平均速度為多少km/h?(3)G7013以180km/h的速度勻速通過大橋需67s,列車長為150m,求大橋長多少?參考答案:1.C【詳解】A.中學生正常的步行速度約為1m/s,故A不符合題意;B.初中生的身高大約為150cm,故B不符合題意;C.中學生百米賽跑的速度約為8m/s,用時大約為12.5s,故C符合題意;D.正常心率是1分鐘75次,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C。2.D【詳解】A.測量數(shù)據(jù)中,18.11cm與其它數(shù)據(jù)相差過大,是錯誤數(shù)據(jù),應該剔除,故A錯誤;BD.最后結果應記作故B錯誤,D正確。C.18.50cm中最后一位“0”不可以去掉,是估讀的,反映了刻度尺的精確程度,故C錯誤。故選D。3.B【詳解】A.零刻度線磨損的刻度尺可以用于測量,使物體一端與某一刻度線對齊即可,故A錯誤;B.讀數(shù)時,視線應垂直于尺面,斜視會使讀數(shù)偏大或偏小,故B正確;C.刻度尺受熱膨脹帶來的測量偏差叫誤差,故C錯誤;D.多次測量求平均值,可以減小誤差,但是不能消除誤差,故D錯誤。故選B。4.D【詳解】A.在使用測量儀器進行測量時,一定要選擇合適量程的儀器,不一定是分度值越小越好,只要達到實際的要求即可,故A錯誤;B.讀數(shù)時,為了減小誤差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即可,不可以多估讀幾位,故B錯誤;C.測量時足夠仔細,誤差也不可以避免,故C錯誤;D.改進實驗方法、多次測量求平均值等方法均可以減小誤差,故D正確。故選D。5.B【詳解】A.刻度尺的零刻度線未與被測物體的邊緣對齊,故A錯誤;B.刻度尺的零刻度線與被測物體的邊緣對齊,有刻度線的一側(cè)緊貼被測物體,故B正確;C.刻度尺有刻度線的一側(cè)未緊貼被測物體,故C錯誤;D.刻度尺未與被測物體平行放置,故D錯誤。故選B。6.C【詳解】A.如圖,三角尺沒把直角邊與刻度尺靠緊,無法確定直徑的位置,故A不符合題意;B.如圖,刻度尺的零刻線沒對準桌面,故B不符合題意;C.如圖,三角尺一個直角邊要緊貼刻度邊緣,球的底端對準零刻線,故C符合題意;D.如圖,刻度尺的零刻線沒對準三角尺的邊緣,且無法確定直徑的位置,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C。7.A【詳解】松緊繩與曲線完全重合,則松緊繩的長度即是曲線的長度。但在測量松緊繩長度時,用力把松緊繩拉直,則會導致松緊繩的長度變長,用刻度尺測量時,所測結果比實際曲線相比變大。故選A。8.B【詳解】A.多次測量長度求平均值的方法減小實驗誤差時,平均值的取值應根據(jù)實際要求四舍五入,保證位數(shù)與記錄數(shù)值的位數(shù)相一致。故A錯誤;B.為了減小測量誤差,測量圓柱體的周長時,將紙帶沿著周長纏上一圈在重疊處戳個小孔,展開后,測出兩個小孔之間的距離即可,故B正確;C.測小車從斜面頂端滑到底端的平均速度時,應該用總路程除以總時間,故C錯誤;D.用累積法測量一張紙的厚度時,可以用紙的總厚度除以紙的張數(shù),而不是頁數(shù),故D錯誤。故選B。9.C【詳解】A.選取地面為參照物,乙車不動,則甲車向南運動時,甲車上的人會感覺乙車向北運動,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B.選取地面為參照物,甲向南運動,乙車向北運動時,甲車上的人會感覺乙車向北運動的更快,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C.選取地面為參照物,甲、乙兩車都向南運動,且甲車比乙車慢時,甲車上的人會感覺乙車向南運動,故C錯誤,符合題意;D.選取地面為參照物,甲、乙兩車都在向北運動,但乙車比甲車快,甲車上的人會感覺乙車向北運動,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C。10.D【詳解】當兩個人同向同速運動時,這兩個人就保持相對靜止狀態(tài),這樣可以保證交接棒的順利進行,因此,交接棒時,第一棒選手與第二棒選手的手相對靜止,故D正確,ABC錯誤。故選D。11.D【詳解】A.判斷物體的運動情況必須要選擇參照物,參照物不同,物體的運動情況不同,故A錯誤;B.選擇不同的參照物,判斷同一物體的運動情況的結論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故B錯誤;C.因時間未確定,運動速度快的物體通過的路程也不一定多,故C錯誤;D.變速運動的物體速度一直都在變化,要求其平均速度,應指明是哪段路程或哪個時間段,故D正確。故選D。12.D【詳解】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它的速度是一個定值,跟運動路程的多少以及運動時間的長短無關,且此時平均速度等于瞬時速度,故ABC錯誤,D正確。故選D。13.131.0274.1【詳解】[1][2]由圖知道,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cm,測量的起始刻度不是零刻度,而是40.0cm的刻線,物體的末端對著的刻度線為71.0cm,所以物體的長度即為兩刻度值差[3]停表小盤的分度值是0.5min,指針在4min和5min之間,偏向5min;大盤的分度值是0.1s,而大盤指針在34.1s,因此停表讀數(shù)為4min34.1s=274.1s14.流動的空氣靜止【詳解】[1]讓模擬氣流迎面吹來,此時,機艙里的飛行員與風的位置發(fā)生了改變,機艙里的飛行員感覺飛機在飛行,則他所選的參照物是流動的空氣。[2]若選擇地面為參照物,飛行員與地面的位置沒有發(fā)生變化,則飛行員是靜止的。15.4向前運動4【詳解】[1]甲的圖象是s-t圖象,路程和時間成正比,路程和時間的比值是一個定值,做勻速直線運動,甲的速度[2]乙圖象是v-t圖象,速度不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是一個定值,做勻速直線運動,速度大小v乙=6m/s;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甲、乙小車同時、同地同方向運動,以甲車為參照物,乙車是向前運動。[3]丙圖象是v-t圖象,速度不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是一個定值,做勻速直線運動,速度大小v丙=4m/s;運動2秒時,乙的路程s乙=v乙t=6m/s×2s=12m丙的路程s丙=v丙t=4m/s×2s=8m運動2秒時,乙、丙相距Δs=s乙-s丙=12m-8m=4m16.刻度尺停表小時間2,65.0,0.1625,90.0,6快變速便于測量時間大【詳解】(1)[1][2][3]在“測小車的平均速度”的實驗中,需要測量小車運動的路程和時間,計算平均速度,該實驗原理:,所用的測量工具是刻度尺和停表。(2)[4][5]實驗中為了便于測量時間,小車應運動得慢一些,所以應使斜面的坡度較小。

(3)[6]小車由甲至乙運動的時間請t1=00:05:06-00:05:04=2s小車由乙至丙的路程為65.0cm,平均速度小車由甲至丙的路程為90.0cm,時間t=00:05:10-00:05:04=6s(4)[7][8]由表格數(shù)據(jù)可知,小車在下滑過程中速度越來越快,速度不斷變化,做變速直線運動。

(5)[9]為了較準確的測量時間,實驗中用金屬片擋住小車,所以金屬片的作用是便于測量時間。

(6)[10]如果讓小車過了甲點后才開始計時,表示時間記晚了,即數(shù)值記小了,由得,會使所測甲丙段的平均速度偏大。17.小便于測量時間40.00.2偏大C加速D7.5【詳解】(1)[1][2]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cm,讀數(shù)時要估讀到分度值下一位,所以前半段的路程為則上半段的平均速度為[3]若小車釋放后,才開始計時,則測出的時間偏小,根據(jù),前半段平均速度值偏大。(2)[4]要測量下半段的平均速度v3,不需要重新測量,利用全程和上半程的路程s1、s2,時間t1、t2,求t3=t1-t2,s3=s1-s2,算出v3即可。故選C。(3)[5][6]芳芳測得的全程時間t1=3.2s,則下半段所用時間為1.2s,少于上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