嘔吐噦下利病脈證治.ppt_第1頁
嘔吐噦下利病脈證治.ppt_第2頁
嘔吐噦下利病脈證治.ppt_第3頁
嘔吐噦下利病脈證治.ppt_第4頁
嘔吐噦下利病脈證治.ppt_第5頁
免費(fèi)預(yù)覽已結(jié)束,剩余65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bào)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1、嘔吐噦下利病脈證治第十七,了解嘔吐、噦、下利病的概念和合篇的意義。 熟悉嘔吐、噦、下利的病因病機(jī),治療原則和禁忌。 掌握嘔吐、噦、下利的辨證施治。 掌握條文:8、9、10、11、12、13、14、15、16、17、18、20、21、22、23、42、43、44,目的要求:,有物有聲為之嘔 嘔吐 胃氣上而 不下也 有物無聲吐之征 皆屬胃 噦即呃逆胃氣上逆動膈而成 泄瀉 下利 病變部位在腸 痢疾,概述,屬消化道病故合為一篇,第八條:嘔而胸滿者,茱萸湯主之。 第九條:干嘔、吐涎沫、頭痛者,茱萸湯主之。,證治 寒性嘔吐 (1)肝胃虛寒,嘔吐,兼:心下痞悶、口淡、苔白膩、脈弦遲等癥。 治療:溫胃暖肝,散

2、寒降逆吳茱萸湯,嘔胃陽不足、寒飲上逆,胸滿陰邪上逆、胸陽不展,干嘔吐涎沫胃失和降、濁陰上逆 頭痛肝寒循經(jīng)上沖,胃虛寒逆 肝胃虛寒濁陰上逆,胃失和降,肝寒犯胃,討論 癥狀與病機(jī):,(2)陰盛格陽 第十四條:嘔而脈弱,小便復(fù)利,身有微熱,見厥者,難治,四逆湯主之。 :,討論,病機(jī):陽氣衰弱,陰盛格陽 癥析:嘔胃虛寒盛、胃氣上逆 脈弱陽氣衰微 小便復(fù)利腎虛不能固攝 微熱肢厥陰盛于內(nèi)、格陽于外 治法:回陽救逆四逆湯,陰盛格陽難治,(3)虛寒胃反 第十六條:胃反嘔吐者,大半夏湯主之。,分析,病機(jī):脾胃虛弱,氣津俱傷,胃失和降。 主證:胃反嘔吐,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心下痞硬, 嘔吐不消化食物,神倦乏力,大

3、便秘結(jié)等。 治法:和胃降逆,益氣潤燥 方藥: 半夏和胃降逆 大半夏湯 人參益氣補(bǔ)虛 和胃降逆,益氣潤燥 白蜜養(yǎng)陰潤燥,(4)陽虛飲停 第二十條 干嘔、吐逆、吐涎沫,半夏干姜散主之。,討論:,癥狀與病機(jī): 干 嘔 吐 逆 中陽不足,寒飲內(nèi)停,胃氣上逆 吐涎沫 治法:溫胃散寒,降逆止嘔 方藥:半夏干姜散,鑒別,干姜守而不走以溫之 半夏干姜散 溫胃散寒,降逆止嘔中陽不足之寒飲嘔逆 半夏燥濕降逆止嘔 小半夏湯 和胃降逆,宣散水飲飲盛抑陽之嘔吐 生姜走而不守以散之,半夏干姜散證與吳茱萸湯證鑒別:,半夏干姜散證 中陽不足,寒飲上逆 干嘔,吐涎沫,畏寒喜熱,舌淡 病機(jī) 主癥 吳茱萸湯證 肝胃虛寒,寒飲上逆

4、干嘔,吐涎沫,巔頂痛,胸滿,溫胃散寒,降逆止嘔半夏干姜散(偏治胃) 治療 暖肝溫胃,降逆止嘔吳茱萸湯(肝胃同治),鑒別,大半夏湯證 脾胃虛弱,氣陰俱傷 胃反嘔吐,朝食暮吐,暮食朝吐 吳茱萸湯證 病機(jī) 肝寒犯胃,濁陰上逆 癥狀 嘔,吐涎沫,胸滿,頭痛 半夏干姜散證 中陽不足,寒飲上逆 干嘔,吐逆,吐涎沫 四逆湯證 陽氣虛弱,陰盛格陽 嘔而脈弱,厥逆,微熱,小便復(fù)利,虛寒性嘔吐小結(jié),(1) 熱郁少陽 第十五條:嘔而發(fā)熱者,小柴胡湯主之。,熱證,討論:,病機(jī):少陽邪迫胃 主證:嘔而發(fā)熱(往來寒熱),伴胸脅苦滿,口苦咽干,脈弦等。 治法:和解少陽,泄熱止嘔 方藥:小柴胡湯,(2) 胃腸實(shí)熱 第十七條:

5、食已即吐者,大黃甘草湯主之。,討論:,病機(jī):胃腸實(shí)熱,邪熱上逆 癥狀:食入即吐,面赤口渴,大便秘結(jié),舌紅苔黃,脈滑數(shù)等。 治法:通便泄熱 方藥:大黃甘草湯 大黃:泄熱通便,蕩滌腸胃 甘草:以甘緩之,預(yù)防傷胃,大黃甘草湯證 胃腸實(shí)熱,腑氣不通 食已即吐,便秘 大半夏湯證 脾胃虛弱,氣陰俱傷,面赤口渴舌紅苔黃,脈數(shù),乏力,嘔吐不消化食物脈弱等,兼癥,鑒別,(4)熱利兼嘔 第十一條:干嘔而利者,黃芩加半夏生姜湯主之。,討論:,病機(jī):邪熱內(nèi)迫,腸胃俱病 癥析:干嘔邪熱犯胃,胃氣上逆 下利熱迫于下,腸失傳導(dǎo) 兼: 腹痛、下利熱臭粘滯不爽,脈滑數(shù)或弦滑,舌紅 苔黃。 治法:清熱和中,降逆止嘔。 方藥: 黃

6、芩湯清熱和中 半夏、生姜降逆止嘔,第十條:嘔而腸鳴,心下痞者 ,半夏瀉心湯主之。,寒熱錯雜,討論:,病機(jī):脾胃虛弱,病邪乘之,寒熱互結(jié),中焦痞塞。 癥析:心下痞寒熱互結(jié),氣滯不通 嘔中焦痞塞,胃氣不降 腸鳴脾失健運(yùn),腸失傳導(dǎo) 治法:辛開苦降,散結(jié)除痞。 方藥: 半夏、干姜辛開散結(jié),溫中降逆 寒熱兼用 半夏瀉心湯 芩 連 苦寒清熱 辛開苦降 參、棗、草補(bǔ)中扶正,黃芩加半夏生姜湯證 邪熱內(nèi)迫,腸胃俱病 嘔、下利或腸鳴 半夏瀉心湯證 脾胃虛弱,寒熱互結(jié),下利為主兼嘔治腸兼胃 嘔,心下痞為主兼腸鳴治胃兼腸,區(qū)別,鑒別,(1)寒飲嘔吐 第十二條:諸嘔吐,谷不得下者,小半夏湯主之。,寒飲,討論:,病機(jī):飲

7、停于胃,胃氣上逆 主癥:嘔吐,谷不得下,口不渴,心下痞,舌淡苔白滑等。 治法:散飲降逆,和胃止嘔 方藥:小半夏湯,(2)飲阻氣逆 第十八條:胃反,吐而渴欲飲水者, 茯苓澤瀉湯主之。,討論:,病機(jī):脾失健運(yùn),胃有停飲 癥狀:反復(fù)嘔吐,口渴不欲多飲,胃納不佳,心下痞,大便溏,舌淡苔白多津。 治法:健脾利水,和胃止嘔 方藥: 茯苓、澤瀉淡滲利水 茯苓澤瀉湯 白術(shù)、甘草健脾燥濕 桂枝、生姜溫陽化氣止嘔,兼小便不利 重澤瀉配云苓桂偏利水,茯苓澤瀉湯證,五苓散證,嘔吐,口渴,重茯苓配生姜溫胃化飲,胃有停飲,中陽不運(yùn),下焦蓄水,氣化不行,兼心悸.頭暈.心下痞等癥,鑒別,(3)寒飲搏結(jié)胸胃 第二十一條:病人胸

8、中似喘不喘,似嘔不嘔,似噦不噦,徹心中憒憒然無奈者,生姜半夏湯主之。,討論,病機(jī):飲停胸中 氣機(jī)阻滯 癥狀:似喘不喘 似嘔不嘔 似噦不噦,心中憒然無奈 治法:辛散寒飲,舒展氣機(jī) 方藥:生姜半夏湯 生姜汁一升宣散寒飲,舒展氣機(jī) 半夏半升燥濕降逆,小半夏湯證 飲盛抑陽 諸嘔,谷不得下,不渴,心下痞 半夏干姜散證 病 中陽不足,寒飲內(nèi)停 癥 干嘔,吐涎沫 生姜半夏湯證 機(jī) 寒飲搏結(jié),氣機(jī)阻滯 狀 似喘不喘,似嘔不嘔 似噦不噦,心胸懊憹,化飲降逆夏,生姜(分溫再服) 治 溫中降逆夏,干姜(頓),法 宣散寒飲 夏,生姜 舒展氣機(jī) (小冷分四服),鑒別,(4)嘔后調(diào)治 第十三條:嘔吐而病在膈上,后思水者,

9、 解,急與之。思水者,豬苓散主之。,討論:,嘔吐胃有停飲 飲未盡去 嘔而思水 解(病情緩解) 病在膈上飲逆胸膈 陽未全復(fù) 調(diào)治: 少少與飲之令胃氣和則 急與之 豬苓、茯苓滲利殘留之飲 豬苓散 運(yùn)中化氣 白術(shù)健脾運(yùn)中以防再停,小半夏湯證 胃有停飲,氣逆于上 嘔吐不止 生姜半夏湯證 病 寒飲搏結(jié),氣機(jī)受阻 主 似喘非喘,似噦非噦,似嘔非嘔 豬苓散證 機(jī) 嘔后飲微,陽未全復(fù) 證 嘔后思水 茯苓澤瀉湯證 脾失健運(yùn),胃有停飲 嘔而渴,反復(fù)嘔,化飲降逆 治 散飲通結(jié) 則 健脾運(yùn)中 健脾利水,和胃降逆,小結(jié),胃寒氣逆 第二十條:干嘔噦,若手足厥者,橘皮湯主之,噦 證治,討論:,病機(jī):寒氣蘊(yùn)中,胃陽被遏 主癥

10、:噦逆、手足厥、怕冷畏寒 治法:行氣散寒降逆 方藥:橘皮湯 生姜散寒降逆 橘皮理氣和胃,2. 胃虛有熱 第二十三條:噦逆者,橘皮竹茹湯主之,討論:,病機(jī):胃虛有熱,氣逆不降 主癥:呃聲連續(xù)不斷,虛煩、少氣、舌嫩紅,脈虛數(shù)等 治療: 橘皮、生姜理氣和胃,降逆止嘔 橘皮竹茹湯 竹茹清熱止嘔 參、草、棗益氣補(bǔ)中 益氣清熱,降逆止嘔,橘皮竹茹湯證 胃虛有熱 噦逆、少氣、口干,脈虛數(shù) 病機(jī) 癥狀 橘皮湯證 胃寒氣閉 噦逆、手足厥、怕冷畏寒,補(bǔ)虛清熱降逆橘皮竹茹湯 治療 行氣散寒降逆橘皮湯,鑒別,下利證治,1.寒證 (1)虛寒下利兼表證 下利腹脹滿,身體疼痛者,先溫其里,乃攻其表。 溫里宜四逆湯,攻表宜桂

11、枝湯,(2)寒厥下利,第四十五條:下利清谷,里寒外熱,汗出而厥者,通脈四逆湯主之。,(3)虛寒腸滑氣利,第四十七條:氣利,訶梨勒散主之,桃花湯證 脾胃虛寒,氣血不固 下利便膿血 病機(jī) 主癥 訶梨勒散證 氣虛不固 利隨氣出,溫中澀腸,止利止血 治療 澀腸止利,鑒別,(4)虛寒下利膿血,第四十二條:下利便膿血者,桃花湯主之,討論,赤石脂澀腸固脫 便下膿血,色淡暗,久不愈 桃花湯 干 姜溫中散寒 溫中澀腸虛寒利 伴腹痛,喜溫,喜按,食少神 粳 米養(yǎng)胃和中 疲,手足冷,舌淡脈弱 陽氣已虛,大腸失約,黃土湯證 脾虛失于統(tǒng)攝而血下滲 病機(jī) 桃花湯證 脾腎陽虛,大腸失固,脈絡(luò)損傷,大便帶血,先便后血 溫陽健

12、脾,養(yǎng)血止血(黃土湯) 主癥 治療 下利,便帶膿血 溫中澀腸,止利攝血(桃花湯),鑒別,熱證,(1)實(shí)積下利 第四十三條:熱利下重者,白頭翁湯主之,討論: 病機(jī)與癥狀:,里急后重濕熱壅滯,氣機(jī)不暢 濕熱蘊(yùn)結(jié),肉腐絡(luò)傷 便下膿血熱盛肉腐,脈絡(luò)損傷 兼身熱煩渴,肛門灼熱,便下膿血色鮮,舌紅黃膩,脈滑數(shù)。 治療:清熱燥濕,涼血解毒,方藥:白頭翁湯 白頭翁清熱涼血 連 .柏清熱燥濕解毒 秦皮清熱澀腸,白頭翁湯證 初利,腹痛,里急后重,便下膿血色鮮,發(fā)熱等 下利 桃花湯證 久利,腹痛隱隱,便帶膿血色暗,舌淡脈弱,熱滯腸中,腐灼脈絡(luò) 清熱涼血,燥濕止利 病機(jī) 治法 臟氣虛寒,大腸失約 溫中澀腸,固脫止利,

13、鑒別,第三十七條:下利三部脈皆平,按之心下堅(jiān)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 第三十八條:下利脈遲而滑者,實(shí)也,利未欲止,急下之,宜大承氣湯。 第三十九條:下利脈反滑者,當(dāng)有所去,下乃愈,宜大承氣湯。 第四十一條:下利譫語者,有燥屎也,小承氣湯主之。 提要:以上四條論述實(shí)熱下利的證治 討論:,三部脈皆平正氣尚盛,脈 遲而滑食停胃腸,氣滯不暢 實(shí)邪內(nèi)結(jié),37條 按之心下堅(jiān)實(shí)邪停滯 腸失傳導(dǎo) 38條 癥 下利未欲止邪實(shí)不去,腸失傳導(dǎo) 治則:急下之大承氣湯 兼瀉下物腐臭,滯下不爽,瀉后腹?jié)M痛減輕等證。,下利熱結(jié)旁流 41條 兼瀉下清水無糞便,氣味惡臭, 譫語里熱熾盛,上擾心神 腹痛拒按,口干舌燥,舌紅苔黃

14、病機(jī):陽明熱盛,熱結(jié)旁流 治療:泄熱導(dǎo)滯小承氣湯,脈反滑內(nèi)有宿食 食積胃腸,腸失傳導(dǎo) 39條 下利腸道傳導(dǎo)失職 治療下乃愈大承氣湯,小承氣湯 厚樸4大黃4枳實(shí)3 煎 合煎,分溫二服,得利則止 厚樸三物湯 藥物 厚樸8 大黃4枳實(shí)5 服 后納大黃,溫服 厚樸大黃湯 厚樸一尺大黃6枳實(shí)4 法 合煎,分再服,蕩滌實(shí)邪 證 熱積重于氣滯 功 行氣導(dǎo)滯 候 氣滯重于熱積 用 蕩滌實(shí)邪 特 熱積氣滯俱重 點(diǎn),鑒別,第四十條:下利已瘥,至其年月日時復(fù)發(fā)者,以病不盡故也,當(dāng)下之,宜大氣湯。 討論:,下利失治誤治、邪未盡去 成因 而誘發(fā) 多因氣候、飲食、勞倦等 主癥:下痢時發(fā)時止、日久不愈、發(fā)作時便下膿血,里急

15、后重、 腹部疼痛、素有飲食減少等。 治療:當(dāng)下之宜大承氣湯,第四十四條:下利后更煩,按之心下濡者,為虛煩也、梔子豉湯主之。 討論: 癥狀與病機(jī):,更煩余邪未盡、上擾胸膈 下利后 為虛煩也 按之心下濡內(nèi)無實(shí)邪 治法:清熱除煩,梔子清余熱 梔子豉湯 熱清煩止 香豉發(fā)散開郁,病案1,1.患者主癥 吳某,女,42歲?;几哐獕翰∫?年,血壓常波動在100140100110毫米汞柱之間,遍服中西藥均無顯效,于1962年夏從南方赴京求治于秦老?;颊咝误w肥胖,自述常頭暈脹痛,眩暈甚時如坐舟中,頗欲吐,曾數(shù)次嘔出大量清涎。飲食欠馨,胸脘部常有脹悶感,心悸、多夢,二便尚可。,2.診察,舌質(zhì)淡,苔薄白膩,脈象右寸關(guān)

16、滑甚。,3.癥候分析,金匱嘔吐噦下利病脈證治篇載有“干嘔,吐逆,吐涎沫,半夏干姜散主之,” 觀其服用的中藥處方,大都是生石決明、靈磁石、生龍牡、杭菊花、雙鉤藤、生白芍、桑寄生、懷牛膝等平肝降逆輩。觀此患者之形證,乃中陽不足,寒飲上逆所致,且患者數(shù)年來所服中藥多系寒涼重降之品,更傷中焦,故數(shù)次嘔出大量清涎,飲食欠馨。,4.治療方藥,當(dāng)溫中止嘔,以半夏干姜散加味治之,處方:法半夏9克,淡干姜9克,云茯苓9克,水煎服。,5.藥后療效,兩天后,親友興致而來,言幾年來服藥后從未如此舒服,因此兩天即把三劑藥觸服完。嗣后以溫中化飲法加減,治療月余病愈,患者高興返里。 (吳大真秦伯未經(jīng)方騾舉隅國醫(yī)論壇1986

17、,2:20),病案2,1.患者主癥 崔某某,女,33歲。間斷性嘔吐2年,伴有頭痛。病史:患者2年前開始惡心,嘔吐間斷性發(fā)作,屢經(jīng)中西醫(yī)治療,均未治愈,癥見:嘔吐伴有頭痛,每每以生氣為誘因,心煩易怒,重時吐食物,輕時吐涎沫,同時伴有脅肋脹滿,,2.診察,脈沉而弦。,3.癥候分析,脾胃素虛,水谷易于停留,偶因惱怒,肝氣犯胃,胃氣上逆,而致嘔吐。,4.治療方藥,病屬嘔吐之肝胃虛寒證;治宜溫中降逆,和胃疏肝;方用吳茱萸湯加味。 吳茱萸三錢,臺黨參五錢,生姜三錢,大棗五個,半夏三錢,茯苓五錢,香附四錢。2劑,水煎服。,5.藥后療效,2劑后復(fù)診,惡心、嘔吐、脅肋脹滿消失,頭痛減輕,原方加白芷三錢,川芎二錢,2劑后諸癥愈。1年后隨訪,病未復(fù)發(fā)。 (張俊杰.吳茱萸湯加味治療神經(jīng)性嘔吐.新中醫(yī).1978(1):31),病案3,1.患者主癥 袁某,女,30歲?;技毙晕改c炎,煩渴欲飲,食則吐。下瀉水樣便,日十?dāng)?shù)次,已2日。診見:神疲,面色蒼白,眼凹,舌干,膚失彈性,四肢厥冷。,2.診察,脈沉細(xì)數(shù),血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