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主要翻譯思.ppt_第1頁
郭沫若主要翻譯思.ppt_第2頁
郭沫若主要翻譯思.ppt_第3頁
郭沫若主要翻譯思.ppt_第4頁
郭沫若主要翻譯思.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郭沫若主要翻譯思想,郭沫若(1892 - 1978) 是一位在中國翻譯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翻譯家。他的翻譯理論與實踐,特別是詩歌翻譯與戲劇翻譯的成就,不但影響著創(chuàng)造社,也影響著一個時代的譯壇和文壇。他是創(chuàng)造社的核心與支柱, 其譯論也影響到郁達夫、成仿吾等創(chuàng)造社其他成員。然而, 受到當時文藝思想中宗派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影響, 郭沫若的翻譯理論也含有這樣一些消極因素。,郭沫若譯介活動的分期,學界通常將郭沫若翻譯介紹外國文學的活動分為三個階段: 1. 萌芽期“五四”時期, 從翻譯介紹德國作家歌德的作品開始 2. 發(fā)展期從1924 年流亡日本到40 年代末, 從翻譯介紹日本馬列主義經濟學學者河上肇的社會組織與社會革命開始 3. 成熟期建國后。 三個階段中, 以第二階段翻譯的作品最多, 涉及的面也最廣, 尤其是完成了浮士德和戰(zhàn)爭與和平兩部文學巨著的翻譯。,郭沫若的翻譯理論貢獻,1. 郭沫若注重譯家責任, 重視譯者主體性, 強調譯者主觀感情投入, 呼喚譯界良好風氣。郭沫若非常強調譯者的主體性、責任心、素質等, 他認為在翻譯過程中, 譯者要有正確的動機和高度的責任感, 要對作品進行慎重選擇, 要對所譯介的外國作家作品有深刻的了解和研究, 尤其是要對作家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時代潮流等進行徹底考察, 譯者還要有高度的思想水平和廣博的文學修養(yǎng), 才能具有駕御作品內容和語言的能力。 2. 郭沫若還特別強調譯者自身所具有的相同或相似的生活情趣對翻譯文學的重要性。,郭沫若強調的翻譯動機,郭沫若認為, 譯家對譯品有選擇的權力, 對讀者有指導教益的責任, 翻譯的目的是由譯家個人確定的。他的翻譯動機觀是與譯者主體性密切相關的 。 他認為, 文學研究不論研究作家或研究作品, 都屬于研究者的個人自由; 而文學的介紹, 當然比個人介紹多出三個因子來: 文學作品, 介紹家和讀者。介紹者是三個因子中最重要的一個, 他對文學作品有選擇之權, 對讀者有指導之責。他還就介紹家即翻譯家的態(tài)度論述了翻譯的動機和翻譯的效果。他認為如果翻譯家對于自己要譯的作品能涌起創(chuàng)造的精神、有精深的研究和正確的理解, 能充分理解作品的表現(xiàn)和內涵, 能把自己的創(chuàng)作精神融入原作中并進行移譯, 那么他的譯品必然會能引起一般讀者的興趣, 必然能產生極大的效果。他還認為, 文學的好壞, 不能說它古不古, 只能說它醇不醇, 真不真, 不能說十九世紀以后的文學都是好文學, 全部都有介紹的價值。,郭沫若的翻譯美學貢獻“風韻譯”,郭沫若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風韻譯”理論, 強調“以詩譯詩”, 不贊成移植和逐句直譯, 強調翻譯的過程也就是進行思想與意識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 郭沫若在批判意門湖譯本及其他中, 再次詳細論述了此觀點:我們相信譯詩的手腕決不是在替人翻字典, 決不是如像電報局生在替別人翻電文。詩的生命在它內容的一種音樂的精神。至于俗歌民謠, 尤以律聲為重。翻譯散文詩、自由詩時自當別論, 翻譯歌謠及格律嚴峻之作, 也只是隨隨便便地直譯一番, 這不是藝術家的譯品, 這只是言語學家的翻譯了。我始終相信, 譯詩于直譯意譯之外, 還有一種風韻譯。字面, 意義, 風韻, 三者均能兼顧, 自是上乘。即使字義有失而風韻能傳,尚不失為佳品。若是純粹的直譯死譯, 那只好屏諸藝壇之外了。風韻譯不但可以作為詩歌翻譯的原則, 甚至可以作為整個翻譯文學的翻譯原則。郭沫若強調, 任何文學作品的翻譯都必須不失原作“風韻”。,郭沫若的翻譯美學貢獻“風韻譯”,在討論注譯運動及其他一文中, 他指出我們相信理想的翻譯對于原文的字句, 對于原文的意義自然不許走轉, 而對于原文的氣韻尤其不許走轉。原文中的字句應該應有盡有, 然不必逐字逐句的呆譯, 或先或后, 或綜或析, 在不損及意義的范圍之內, 為氣韻起見可以自由移易。 顯然, 郭沫若的“風韻譯”原則, 是在直譯、意譯的基礎上, 針對翻譯文學的具體特征而提出的具有審美價值的翻譯理論, 它強調翻譯過程中的審美體驗, 注重原語的意境與譯語的傳神, 這對翻譯文學中美學觀的確立奠定了堅實基礎, 也是郭沫若對翻譯理論上的一大貢獻。,郭沫若在翻譯批評方面的貢獻,1923 年6 月8 日, 郭沫若在論翻譯的標準中表述: “指摘一部錯譯的功勞, 比翻譯500 部錯譯的功勞更大: 因為他的貢獻雖微, 而他的貢獻是真確的?!笨梢? 郭沫若非常強調翻譯批評在整個翻譯事業(yè)中的重要地位, 有時翻譯批評比單純的機械的翻譯更重要, 沒有翻譯批評, 譯品的質量將失去監(jiān)督, 譯作的質量將無法想象。這對翻譯學科的基礎建設具有指導意義。,郭沫若對重復譯問題的看法,在如何看待重復譯的問題上, 郭沫若持寬容態(tài)度。他認為譯者各有所長, 譯文各有千秋, 不同的譯本可供不同讀者自由選擇。他堅決反對翻譯上的專賣行為。 郭沫若認為“翻譯不嫌其重出, 譯者各有所長, 讀者盡可以自由選擇?!?在上文提到的批判意門湖譯本及其他中, 他又表述了這一觀點:“歌德的浮士德的悲劇譯成英文的有20 多種。譯的人各人的見地不同, 各人的天分不同, 所以譯的成品也就不能完全一致。我國的翻譯家每每有專賣的偏性, 擬譯一種著作, 自家還沒有著手, 便預先打一張廣告出去, 要求他人勿得重譯; 這種無理的要求, 這種滑稽的現(xiàn)象, 怕是我們國內獨無僅有的了?!?郭沫若的戲劇翻譯貢獻,郭沫若的戲劇譯著約有十一部, 其中大多是悲劇。如: 德國歌德的浮士德、席勒的華倫斯坦; 愛爾蘭劇作家約翰沁孤悲哀之戴黛兒、西域的健兒等, 郭沫若是第一個把它們介紹到中國來的。在翻譯的選材上, 郭沫若非常注意作品的時代性, 總是選擇與自身生活時代極為相似的作品作為折射;他總是選擇那些對社會下層人物寄予了深厚同情的作品, 借以控訴吃人的剝削社會; 他總是選擇具有不同藝術風格的作品, 而且他對作家及作品總能做出恰當?shù)脑u價, 并不是一概而論。 外國戲劇對郭沫若的文學創(chuàng)作特別是戲劇創(chuàng)作的影響很大。郭沫若學習和采用了外國戲劇大師借一段歷史表現(xiàn)一個時代、借古人之口說自己的話的方法; 他從外國戲劇中汲取了象征手法; 他在戲劇結構和悲劇藝術方面, 汲取和發(fā)展了外國戲劇的某些長處, 學習借用了某些技巧, 如開場白和抒情獨白的使用等, 并創(chuàng)作了革命悲劇。郭沫若博采眾長, 從各國戲劇大師的作品中汲取豐富營養(yǎng), 形成獨具一格的劇作風格, 成為一代戲劇大師。,郭沫若翻譯思想的成熟由“媒婆處女”論到對重新評價翻譯的重要性,郭沫若借用了“媒婆”與“處女”來比喻翻譯與創(chuàng)作, 將翻譯視為“附屬的事業(yè)”, 并貶低翻譯的作用等。從這些不客觀不公正的論述中, 我們能領略到郭沫若翻譯思想中的不正確一面。然而, 隨著文學思想的發(fā)展轉變, 郭沫若糾正了過去對翻譯的意義與目的的輕視態(tài)度, 端正了對翻譯工作的態(tài)度, 重新評價了翻譯的重要性。他說:翻譯工作是一項艱苦的工作, 我不但尊重翻譯, 也深知翻譯工作的甘苦。凡是從事翻譯的人, 大概都能體會到這一層。翻譯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工作, 好的翻譯等于創(chuàng)作, 甚至還可能超過創(chuàng)作。這不是一件平庸的工作, 有時候翻譯比創(chuàng)作還要困難。創(chuàng)作要有生活體驗, 翻譯卻要體驗別人所體驗的生活。翻譯工作者要精通本國的語文, 而且要有很好的外文基礎, 所以它并不比創(chuàng)作容易。顯然, 在文藝創(chuàng)作理論和實踐的豐富發(fā)展過程中, 郭沫若的翻譯思想也經歷了一個從稚嫩、偏激、不盡客觀到深刻、成熟、比較客觀的過程; 反過來, 他的翻譯實踐和理論水平的提升也在影響著他的文學創(chuàng)作。翻譯與創(chuàng)作相互影響相互促進, 共同提高。,總結,郭沫若是我國一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