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政治其它相關論文-“安全困境”概念辨析“安全困境”是西方國際關系理論中用以解釋國際緊張、對立乃至沖突形成機理的一個基本概念?!霸谑澜缯蔚乃欣Ь持?,安全困境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指國際政治理論與實踐的核心?!?注:NicholasWheelerandKenBooth,“TheSecuritydilemma”,inJohnBaylisandN.S.Rengger(eds.),DilemmasofWorldPolitics:internationalissuesinachangingworld(Oxford:1992),p.29,quotedfromAlanCollins,TheSecurityDilemmaandtheEndoftheColdWar,Edinburgh:KeeleUniversityPress,1997,p.9.)近年來國內有學者在相關研究中對“安全困境”這一概念也有所述及,但迄今仍缺乏對其全面而又詳細的分析。筆者不揣冒昧,試在此方面作一嘗試以求教于學界。一、“安全困境”的界定“安全困境”所描述的情形古已有之,最早可追溯到有文獻記載的公元前五世紀。其時古希臘歷史學家修昔底德在其名著伯羅奔尼撒戰(zhàn)爭史中寫道,正是“雅典力量的增長以及由此導致的斯巴達的恐懼使得戰(zhàn)爭無法避免”。(注:RobertLieber,NoCommonePower:understandinginternationalrelations,NewYork:HarperCollins,1991,p.6.)按照學術界的共識,首先對“安全困境”這一概念進行闡釋的則是英國歷史學家赫伯特巴特菲爾德(HerbertButterfiled)和美國政治學家約翰赫茲(JohnHerz)。(注:SeeHerbertButterfield,HistoryandHumanRelations(London:Collins,1951);JohnHerz,PoliticalRealismandPoliticalIdealism(Chicago,IL:ChicagoUniversityPress,1951).)巴特菲爾德稱之為“霍布斯主義的恐懼”(Hobbesianfear),赫茲則是學術界用“安全困境”這一術語概括此類情勢的第一人。兩位學者一致認定“安全困境”這一概念的本質是一個“悲劇”(tragedy)。巴特菲爾德在歷史與人類關系中認為:“即使沒有任何一個蓄意出來危害世界的大惡人的干涉,歷史上最大的戰(zhàn)爭也可能爆發(fā)。它最有可能在兩個急于避免任何沖突的兩個大國之間爆發(fā)。”(注:HerbertButterfield,HistoryandHumanRelations,pp.1920,quotedfromPaulRoe,“MisperceprionandEthnicConflict:Transylraniassocietalsecuritydilemma”,ReviewofInternationalStudies,28/1(2002),p.59.以下注、轉引同處。)由于安全困境的存在,均無意傷害對方的兩方最終卻走向戰(zhàn)爭,巴特菲爾德將此描述為“現代國際沖突中的悲劇因素”。(注:HerbertButterfield,HistoryandHumanRelations,pp.936.)同樣,赫茲也認為,“正是安全困境的一種悲劇含義使得原本可能從未存在的相互恐懼最終可能產生最可怕的結果”。(注:JohnHerz,InternationalPoliticsintheAtomicAge(Chicago,IL:ChicagoUnirersityPress,1966),p.241.)在巴特菲爾德和赫茲提出這一概念后,由于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的冷戰(zhàn)以及現實主義和新現實主義在理論界的主導地位,“安全困境”在國際關系中日益發(fā)揮顯赫的作用。(注:PaulRoe,“MisperceptionandEthnicConflict:Transylraniassocietalsecuritydrlemma”,ReviewofInternationalStudies,28/1(2002),p.58.)隨著研究的深入,在這一領域涌現出諸如羅伯特杰維斯(RobertJervis)、杰克史奈德(JackSnyder)、阿蘭柯林斯(AlanCollins)等一批著名的學者,并出版了大量的相關文獻。但人們?yōu)椤鞍踩Ь场彼碌亩x也越來越多,并由此產生了一個如何界定“安全困境”的問題。根據英國學者阿蘭柯林斯對以往學者對“安全困境”所下定義的總結,(注:以下這段論述請參閱AlanCollins,TheSecurityDilemmaandtheEndoftheColdWar,Edinburgh:KeeleUniversityPress,1997,pp.1114,注均轉引自該書,不再注明。)常見的大致有以下四種:(1)對別國安全的損害。這類定義關注因安全困境的運行所產生的結果,強調一國如何因其所采取的行動而無意間損害了鄰國的安全。羅伯特杰維斯、查爾斯格拉澤(ChalesGlaser)和巴里布贊(BarryBuzan)就是此類定義的代表。例如,杰維斯認為當一國尋求增加自身安全而采取的大多數手段具有不經意間損害他國安全的效果時,安全困境就會發(fā)生。(注:RobertJervis,“Realism,Gametheory,andCooperation”,WorldPolitics,40/3(1988),p.317.)布贊也同樣認為,“當國家為自己尋求權力與安全時,很容易威脅到其他國家對權力與安全的追求”(注:BarryBuzan,People,StatesandFear:anagendaforinternationalsecuritystudiesinthepostColdWarera(HemelHempstead:HarvesterWheatsheaf,2nded.,1991),p.295.)。(2)所有各方安全的減損。這類定義主要關注“安全困境”的“自我挫敗”(self-defeating)特性。羅伯特萊伯(RobertLieber)認為,通過增加它們的權力,國家“并不必然增加它們自身的安全,因為它們的鄰國和對手也會訴諸同樣的手段。實際上這種加強軍備的行為傾向于使得所有國家更不安全,因為它提高了所有各方面臨的潛在威脅的水平”。(注:RobertLieber,NoCommonPower:understandinginternationalrelations(NewYork:1991),pp.56.)巴里波森(BarryPosen)也注意到了這一點。他把安全困境定義為一種情形,在這種情形里“一國為加強自身安全所做的一切招致反應,最終使得該國與以前相比而不安全”。(注:BarryPosen,“TheSecurityDilemmaandEthnicConflict”,Survival,35/1(1993),p.28.)(3)意圖的不確定性。此類定義主要側重于解釋“安全困境”這種現象的起源,關注于國家間的互動。赫伯特巴特菲爾德在闡釋“安全困境”的機理時寫道,“你知道你自己無意加害于他,除了尋求對自身安全的保障外,你對他一無所求;你絕無可能完全認識或記得這么一點,即他無法透視你的心靈,因而他對你的意圖就決不可能像你對這意圖一樣放心”。(注:HerbertButterfield,HistoryandHumanRelations,p.21.)尼古拉斯惠勒和凱恩布思(NicholasWheelerandKenBooth)則認為,“當一國的軍備行為在另一國的思想中造成關于它們是用于防御目的(在一個不確定的世界里加強自身的安全)還是用于進攻目的(改變現狀以使其對己有利)而無法決斷的不肯定時,安全困境就會存在”。(注:WheelerandBooth,“TheSecurityDilemma”,p.30.)惠勒和布思還把這種無法決斷的不肯定性(unresolvableuncertainty)視為界定安全困境的首要特性。(4)缺乏合適的政策。這種定義強調國家所處的絕望的境地,無論采取哪種選擇,一個令人無法滿意的解決方法是唯一的結果。理查德斯莫克(RichardSmoke)在述及此點時寫道,“在本質上,安全困境的觀念認為,如果一國在保衛(wèi)自己安全上無所作為,它不會感到安全,但是任何保衛(wèi)自己安全的努力必然威脅到他國或多國的安全,結果該國面臨著一個困境:如果它不采取行動,它將不會感到安全,而假如它那樣去做仍然感到不安全”。(注:RichardSmoke,“ATheoryofMutualSecurity”,inRoberSmokeandAndreiKortunov(eds.),MutualSecurity:anewapproachtoSoviet-Americarelations(London:1991),p.76.)很顯然,上述學者均是從自己的研究領域出發(fā)來詮釋“安全困境”,這難免有顧此失彼之憾。不可否認,這些定義都涉及到“安全困境”的不同側面,但它們各自均無法充分地界定“安全困境”。只有將之作為一個整體來考慮,才能理解安全困境的動力學,(注:AlanCollins,TheSecurityDilemmaandtheEndoftheColdWar,p.15.)即任何一方均無意于侵略,它們行為的目的是加強防御,然而,它們不知道其他國家也僅僅是出于防御的目的而作出應對,結果它們的行為只是使事情更為惡化了。由此可以發(fā)現傳統(tǒng)安全困境具有三個顯著的特征:善良的意圖(benignintention);無法決斷的不肯定性(unresolvableuncertainty);自我挫敗或矛盾的政策(self-defeating/paradoxicalpolicies)。(注:Ibid.,pp.2324.)這三個特征再加上安全困境的本質“悲劇”,是判定一種情勢是否為“安全困境”的參照標準?!鞍踩Ь场备拍畹倪M一步演變和應用也只有在忠實于其原來這些基本價值時才有意義。二、兩種類型上文所述的、由巴特菲爾德和赫茲共同提出的“安全困境”,人們一般稱之為“經典安全困境”或“傳統(tǒng)安全困境”。它的發(fā)生在現實主義學派看來是與國際體系結構緊密聯系在一起的。由于國際體系是一個無政府的自助體系,缺乏一個超越各主權國家之上的最高權威,國家間互信不足,一國在尋求安全時必須依靠自己,遵循“理性自私”的原則行事,結果正如巴里波森所寫的那樣,“往往(決策者)不會設身處地為他們的鄰國著想;他們沒有意識到他們自己的行為可能看上去很有威脅性。往往即使他們知道了這個問題也是不重要的。他們所處環(huán)境的特性迫使他們采取他們要做的措施”。(注:BarryPosen,“TheSecurityDilemmaandEthnicConflict”,Survival,35/1(1993),p.28.)有鑒于此,惠勒和布思將經典安全困境界定為“體系引導型安全困境”(system-inducedsecuritydilemma)。(注:QuotedfromAlanCollins,TheSecurityDilemmaandtheEndoftheColdWar,p.21.)除了經典安全困境外,國際政治中還存在著另一種類型的安全困境,即“國家引導型安全困境”(state-inducedsecuritydilemma)。美國學者杰克史奈德是第一個對這種安全困境予以關注的人。在1985年史奈德寫道,“一戰(zhàn)的案例指出世界政治中存在著一種更為重要的困境。當1914年來臨時,歐洲大國發(fā)現它們自己深陷于一個愈加劇烈的安全困境之中。在這樣一種情勢里,每個國家相信它的安全需要別國的不安全”。(注:JackL.Snyder,“PerceptionsoftheSecurityDilemmain1914”,inRobertJervis,RichardNedLebow,JaniceGrossStein(eds.),PsychologyandDeterrence,Baltimore:TheJohnHopkinsUniversityPress,1985,p.153.)史奈德的新定義似乎與傳統(tǒng)安全困境的基本含義相矛盾。在傳統(tǒng)安全困境里,兩國中的任何一方均無意傷害對方,它們只是主觀上以為他國正在以本國的安全為代價而加強安全,這種國與國之間的不相容性是虛幻的、不真實的。而按照史奈德的定義,兩國中的一國將自己的安全界定為明確要求另一國處于不安全狀態(tài),兩國間的不相容性是真實存在的。這也不免使人們對史奈德的新定義是否成立產生了懷疑。阿蘭柯林斯認為,只有當一個滿足現狀的大國尋求相對溫和的霸權地位時,史奈德定義的那種“安全困境”才會存在并發(fā)生作用。在這種情勢里,一個滿足現狀的大國為了威懾其鄰國而對它們實施一種精心策劃的進攻性政策,其目的不是為了推翻現狀,而是通過使別國感到非常害怕以至于不敢挑戰(zhàn)現狀以達到鞏固現狀的目的。這種進攻性政策不是戰(zhàn)爭的前奏,相反其目的是通過要求別國感到不安全的方式來為本國提供安全。但別的國家無法將霸權國的這種方式與一個懷有險惡意圖的修正主義國家區(qū)別開來,實際上,鑒于霸權國表現得如此富于侵略性,它們極有可能將其行為解讀為不友好。如果它們通過增加自身的實力而對霸權國謀求主導地位的努力作出反應,那么霸權國所獲得的絕對實力的增加將不會轉化為其相對實力的增加。其他國家的行為有可能被解讀為富于侵略性,因為霸權國認為自己無意加害于其鄰國,而它們的行為則表明它們并不滿足于當前的現狀。也就是說,霸權國和它的鄰國不能夠體會各自的擔憂并都在實施一些導致每一方考慮最壞情勢的相互矛盾的政策。于是它們就陷入了史奈德所界定的那種安全困境之中了。(注:AlanCollins,TheSecurityDilemmasofSoutheastAsia,London:MacmillanPress,2000,p.12.)從以上分析中我們不難發(fā)現,國家間的不相容性是虛幻的。霸權國及其鄰國均無意威脅對方的生存,只是由于每一方對另一方意圖的不確定導致了雙方的相互誤解;雙方實施的旨在追求自身安全保障的政策實際上制造了不安全。霸權國及其鄰國實施的政策不僅沒有達到保證己方安全的目的,反而加劇了雙方的相互擔憂,最終這些政策被證明是具有“自我挫敗”性質的。這些說明上述安全困境也具有傳統(tǒng)安全困境的三個顯著特征即善良的意圖、無法決斷的不肯定性以及自我挫敗的政策。而它在本質上也可歸結為一個“悲劇”??梢钥隙ǖ卣f,這種安全困境是傳統(tǒng)安全困境概念的新擴展和延伸。與經典安全困境相比,它凸顯并強調了國家行為在誘發(fā)安全困境中的作用。故此惠勒和布思將之界定為“國家引導型安全困境”,(注:Ibid.,p.10.)以區(qū)別并對應于原有的“體系引導型安全困境”。這里應強調指出的是“國家引導型安全困境”中的霸權國必須是一個不尋求以領土征服控制其鄰國的滿足現狀的國家,而一個旨在推翻現狀,謀取領土為目標的修正主義霸權國則顯然不適用于安全困境。兩種類型的安全困境的運行過程是相同的,二者之間的重要區(qū)別主要集中在緩解或逃逸問題上。(注:AlanCollins,TheSecurityDilemmaandtheEndoftheColdWar,p.42.)三、安全困境的緩解和“逃逸”“安全困境”是國際和平與穩(wěn)定的潛在威脅,它“不僅制造了沖突和緊張而且為誘發(fā)戰(zhàn)爭提供了動力”。(注:RobertJervis,PerceptionandMisperceptioninInternat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變電站保護測控裝置項目發(fā)展計劃
- 增氧機企業(yè)縣域市場拓展與下沉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紫菜制餅機企業(yè)縣域市場拓展與下沉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破膠機企業(yè)縣域市場拓展與下沉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節(jié)能型熒光燈企業(yè)ESG實踐與創(chuàng)新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不銹鋼特厚板企業(yè)ESG實踐與創(chuàng)新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冷凍冷藏陳列展示柜企業(yè)數字化轉型與智慧升級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2025年數控超精密磨床合作協議書
- 拉擠樹脂產業(yè)分析報告
- 2024年梓潼縣招聘教師考試真題
- 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學期道德與法治期中模擬試卷(一)(統(tǒng)編版含答案解析)
- GB/T 26354-2025旅游信息咨詢服務
- SL631水利水電工程單元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第1部分:土石方工程
- 2025年國家國防科技工業(yè)局軍工項目審核中心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緩和醫(yī)療精品課件
- 202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開招聘應屆畢業(yè)生9人模擬卷含答案
- 兒童功能性獨立評定量表(WeeFIM)
- 工程(產品)交付后顧客滿意度調查表
- 體育市場營銷(第三版)整套課件完整版電子教案課件匯總(最新)
- 新形勢下的處方審核工作-處方審核培訓
- T∕CHAS 10-4-9-2019 中國醫(yī)院質量安全管理 第4-9部分:醫(yī)療管理危急值管理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