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專業(yè)論文)隱身與顯示——試論斯坦貝克在《伊甸之東》中的修辭性介入.pdf_第1頁
(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專業(yè)論文)隱身與顯示——試論斯坦貝克在《伊甸之東》中的修辭性介入.pdf_第2頁
(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專業(yè)論文)隱身與顯示——試論斯坦貝克在《伊甸之東》中的修辭性介入.pdf_第3頁
(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專業(yè)論文)隱身與顯示——試論斯坦貝克在《伊甸之東》中的修辭性介入.pdf_第4頁
(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專業(yè)論文)隱身與顯示——試論斯坦貝克在《伊甸之東》中的修辭性介入.pdf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專業(yè)論文)隱身與顯示——試論斯坦貝克在《伊甸之東》中的修辭性介入.pdf.pdf 免費下載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論文獨創(chuàng)性聲明 本論文是我個人在導師指導下進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論文中除 了特別加以標注和致謝的地方外 不包含其他人或機構已經(jīng)發(fā)表或撰寫過的研究 成果 其他同志對本研究的啟發(fā)和所做的貢獻均已在論文中做了明確的聲明并表 示了謝意 作者簽名 曹玉蘭日期 如0 7 s 衛(wèi) 論文使用授權聲明 本人完全了解上海師范大學有關保留 使用學位論文的規(guī)定 郾 學校有權 保留送交論文的復印件 允許論文被查閱和借閱 學??梢怨颊撐牡娜炕虿?分內(nèi)容 可阱采用影印 縮印或其它手段保存論文 保密的論文在解密后遵守此 規(guī)定 啼滯簽霸 一如五 隱身與顯示 試論斯坦貝克在 中的修辭性介入 隱身與顯示 試論斯坦貝克在 伊甸之東 中的修辭性介入 內(nèi)容提要 本文從約翰 斯坦貝克的長篇小說 伊甸之東 入手 探 討作者是如何在確定修辭主體 選擇文內(nèi)代言人的基礎上 運用敘事 視角 包括敘述聲音 敘述眼光 的選擇和轉換 距離的控制等修辭 技巧 合理介入作品 從而最終實現(xiàn)小說修辭的主題和道德效果 關鍵詞 伊甸之東 小說修辭敘述者人物敘事視角敘事聲音敘 事眼光距離控制道德效果主題效果 隱身與顯示 叫式論斯坦貝克在 伊甸之東 中的修辭性介入 a b s t r a c t b ya n a l y z i n gj o h ns t e i n b e c k se a s to fe d e n w ec a ns e et h e w a yh ei n t e r v e n e dh i s w o r kr e a s o n a b l y j o h n s o p h i s t i c a t e d l yh i d i n g b e h i n dt h e i n t e r s u b j e c t i v e f l o wb e t w e e n i m p l i e da u t h o r n a r r a t o r c h a r a c t e r sa n dt h et e x t e m p l o y e dv a r i o u sr h e t o r i c a lt e c h n i q u e ss u c ha s n a r r a t i v ev o i c e n a r r a t i v ep e r s p e c t i v e t e l l i n ga n ds h o w i n g a n du l t i m a t e l y r e a c h e dt h ed e s t i n a t i o no fa d v o c m i n gb o t ht h e m a t i ca n dm o r a le f f e c t so f r h e t o r i ci nf i c t i o n k e yw o r d s e a s to fe d e n t h er h e t o r i co ff i c t i o n n a r r a t o r c h a r a c t e r n a r r a t i v ep o i n t o f v i e w n a r r a t i v ev o i c e n a r r a t i v ep e r s p e c t i v e c o n t r o lo f d i s t a n c e m o r a le f f e c to fr h e t o r i ci nf i c t i o n t h e m a t i ce f f e c to fr h e t o r i ci n f i c t i o n 4 隱身與顯示 試論斯坦貝克在 中的修辭性介入 第一章引論 約翰 斯坦貝克是美國著名作家 1 9 6 2 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他的一生創(chuàng) 作頗豐 有多部長篇 中篇和短篇小說作品發(fā)表 從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左翼文學 興旺時期的頗受歡迎 到五 六十年代的無人問津 再到近些年籍借著名脫口秀 主持人歐普拉 重讀經(jīng)典 活動的推薦 其長篇小說 伊甸之東 e a s t o f e d e n 在不到兩周的時問內(nèi)熱銷7 5 萬本 榮登 紐約時報 平裝書小說暢銷書榜的冠 軍寶座 斯坦貝克在美國文學史上的聲譽可謂是大起大落 斯坦貝克于1 9 2 9 年發(fā)表長篇處女作 金杯 c u pd g o l d 但是在美國 直到十年后 也就是1 9 3 9 年 他的著名長篇小說 憤怒的葡萄 t h eg r a p e so f w r a t h 出版 才出現(xiàn)第一部有關斯坦貝克研究的作品 約翰 斯坦貝克的小說 第一次研究 t h e n o v e l s o f j o h n s t e i n b e c k a f i r s t s t u d y 1 9 3 9 在這部專著里 哈利 桑頓 莫爾率先運用了 編年體式研究 的批評模式 對斯坦貝克十年以 來發(fā)表的作品逐一進行批評 此后 其它如皮特 李斯卡的 斯坦貝克的廣闊世 晃 t h ev e f d e r 撾o f j o h n s t e i n b e c k 1 9 5 8 沃倫 弗倫奇的 約翰 斯坦貝克 j o h ns t e i n b e c k 1 9 6 1 約瑟夫 馮騰洛斯的 約翰 斯坦貝克 介紹與闡釋 j o h ns t e i n b e c k i n t r o d u c t i o na n d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 1 9 6 3 以及r s 休斯的 約翰 斯坦貝克的短篇小說研究 j o h n s t e i n b e c k a s t u d y d t h e s h o r t f i c t i o n 1 9 8 9 等 都可以看成是這種 編年體式 個案研究的代表性批評作品 國外關于斯坦貝克研究的第二種常見方法是傳記批評 就是用作家的一些個 人資料 背景知識等事實對文學作品進行闡釋和評價的活動 傳記批評的代表作 品有理查德 阿斯托的 斯坦貝克和愛德華 f 里基茨 一個小說家的形成 j o h n s t e i n b e c k a n d e d w a r d e r i c k e t t s t h e s h a p i n g o f a n o v e l i s t 1 9 7 3 托馬斯 芬克的 斯坦貝克和考芬奇 友誼的故事 s t e i n b e c ka n dc o v i c i t h es t o r yo fa f r i e n d s h i p 1 9 7 9 杰克遜 本森的 約翰 斯坦貝克 一個作家的經(jīng)歷 t h et r u e a d v e n t u r e s 計j o h n s t e i n b e c k w r i t e r 1 9 8 4 等 其中 理查德 阿斯托的 斯坦貝 6 隱身與顯示 試論斯坦貝克在 中的修辭性介入 克和愛德華 f 里基茨 一個小說家的形成 對于揭示斯坦貝克的成長和里基 茨對他的小說創(chuàng)作的影響具有重要意義 對后期人們的研究轉向斯坦貝克和生 物 環(huán)境 科學等等的比較文學和跨學科研究都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 如2 0 0 6 年8 月出版的 科學家 雜志中 尼古拉斯 盧塞爾教授就以 斯坦貝克的科學 繆斯 s t e i n b e c k ss c i e n t i f i cm u s e 2 0 0 6 為題 探討了里基茨對于斯坦貝克在觀 念 方法 創(chuàng)作等方面產(chǎn)生的深刻影響 社會批評也是批評界對斯坦貝克作品采用的主要批評模式之一 它側重考察 文學作品和社會的關系 代表作品主要以評論合集的方式出現(xiàn) 有凱尼士 d 斯萬與人合編的 斯坦貝克對美國的預見 s t e i n b e c k sp r o p h e t i cv i s i o no f a m e r i c a 1 9 7 6 理查德 f 彼得森與日本學者合編的 約翰 斯坦貝克 東方 和西方 j o h ns t e i n b e c k e a s t a n d 腑踮j 9 殆 以及近些年出版的由蘇珊 詩琳 勞與凱文 哈利合編的 超越邊界 重讀約翰 斯坦貝克 b e y o n d b o u n d a r i e s r e r e a d i n g 乃砌s t e i n b e c k 2 0 0 2 尤其是 超越邊界 重讀約翰 斯坦貝克 這個集子 匯編了關于這位作家的世界觀 社會遠見 對待貧窮 自我以及愛國 主義的態(tài)度 對美國本土作家的影響等方面的批評 大多較為中肯和客觀 1 9 7 2 年 里洛伊 格夏爾的 斯坦貝克和d h 勞倫斯 想象的聲音和 倫理責任 j o h ns t e i n b e c ka n dd 冠l a w r e n c e f i c t i v ev o i c e sa n de t h i c a l i m p e r a t i v e 1 9 7 2 開辟了斯坦貝克研究的新領域 比較文學批評 此后 又出 現(xiàn)了許多比較文學批評的作品 重要的有日本學者林哲麻呂的 斯坦貝克和海明 威 博士論文摘要和研究機會 s t e i n b e c ka n dh e m i n g w a y d i s s e r t a t i o n a b s t r a c t s a n d r e s e a r c ho p p o r t u n i t i e s 1 9 8 0 司徒登 馬丁的 加利福利亞作家 杰克 倫 敦 約翰 斯坦貝克 硬漢們 c a l i f o r n i aw r i t e r s j a c k l o n d o n j o h ns t e i n b e c 島t h e t o u g hg u y s 1 9 8 3 米彌 r 格拉斯汀的 福克納 海明威和斯坦貝克筆下堅 不可摧的女性 t h e i n d e s t r u c t i b l ew o m a n 擁f a u l k n e r h e m i n g w a y a n d s t e i n b e c k 1 9 8 6 以及柏萊思 e 萊爾斯巴克的 平行的遠征 查爾斯 達爾文和斯坦 貝克的藝術 p a r a l l e le x p e d i t i o n s c h a r l e sd a r v i na n dt h ea r to f 如砌 s t e i n b e c k 1 9 9 5 7 隱身與顯示 試論斯坦貝克在 伊甸之東 中的修辭性介入 同國外的斯坦貝克研究相比 這位諾貝爾獎得主并沒有象??思{ 海明威甚 至德萊塞那樣在中國得到系統(tǒng)的研究 陶潔教授在 日本的斯坦貝克學會 中提 到 她曾在2 0 0 4 年收到日本斯坦貝克學會會長的電子郵件 受邀參加2 0 0 5 年6 月將在美國舉行的第6 次國際斯坦貝克研討會 談談中國對斯坦貝克研究和翻譯 的情況 因為在過去的1 0 年中 他們在美國和日本舉行過五次斯坦貝克國際研 討會 出席會議的有許多國家的學者 但從來沒有中國學者 o 國內(nèi)學界對斯坦貝克的研究文章零星散見于報刊 雜志中 其中 福建師范 大學外國語學院的陳凱教授算是國內(nèi)較早對斯坦貝克有所研究的學者之一 早在 1 9 8 2 年 他就在 讀書 上發(fā)表 斯坦貝克與生物學 一文 敏銳地進行了跨 學科研究 到2 0 0 2 年 他又在 中國比較文學 上發(fā)表了 斯坦貝克與環(huán)境 另外 他還從語言學等角度對斯坦貝克的作品進行了研究 發(fā)表了 美國作家斯 坦貝克語言的幾個特點 斯坦貝克和他的小說 憤怒的葡萄 等文章 董衡巽先生對斯坦貝克也有些研究 國內(nèi)早些年出版的斯坦貝克小說中譯本 的序言 外國文學選集中的斯坦貝克部分有很多都是董先生撰寫或選編的 但是 董先生似乎對斯坦貝克懷有偏見 在 斯坦貝克的興與衰 一文中 他幾乎全盤 否定了斯坦貝克 董先生認為斯坦貝克的前期和后期作品有逃逸現(xiàn)實的傾向 而 對于創(chuàng)作于3 0 年代 被國內(nèi)曾一度冠以 工人階級三部曲 而極力推崇的 勝 負未決 i n d u b i o u s b a t t l e 人與鼠 0 1 m i c e a n d m e n 和 憤怒的葡萄 董先生則認為 斯坦貝克主要是占有題材上的便宜 他的作品 即使藝術上算 不得上乘 卻也能以題材的獨特性在文學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作為國內(nèi)美國文 學研究的前輩和權威 董衡巽的觀點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國內(nèi)學界對斯坦貝克的 認識 如張介明就在 謳歌生命 破解 的深層意蘊 中重復了 董先生對斯坦貝克的評價 值得欣喜的是 近些年 尤其是斯坦貝克百年誕辰后 國內(nèi)對于斯垣貝克的 研究有所升溫 如上海譯文出版社購得斯坦貝克作品在全世界的中文專有出版發(fā) 行權 重新校訂了 憤怒的葡萄 伊甸之東 人與鼠 和 煩惱的冬天 t h e 陶潔 日本的斯坦貝克年會 載 中華讀書報 2 0 0 5 年1 1 月1 3 日 o 董衡巽 論斯坦貝克的興與衰 載 外國文學評論 1 9 9 6 年第1 期 第3 2 頁 8 隱身與顯示 試論斯坦貝克在 伊甸之東 中的修辭性介入 l 斫m t e ro f o u rd i s c o n t e n t 幾部小說的中譯本 并于2 0 0 2 年再版發(fā)行 近幾年來 還出現(xiàn)了幾部關于斯坦貝克研究的博士論文 如南京大學方杰的 約翰 斯坦貝 克與3 0 年代的美國 斯坦貝克 工人三部曲 研究 中國人民大學楊彩霞的 2 0 世紀美國文學與圣經(jīng)傳統(tǒng)的同構研究 威廉 ??思{與約翰 顛坦貝克 的基督視角 和北京師范大學田俊武的 約翰 斯坦貝克的小說詩學追求 它 們以不同的方法 從不同的視角 對斯坦貝克的小說進行研究 代表了國內(nèi)斯坦 貝克研究的新進展 從以上對國內(nèi)外斯坦貝克研究的成就和現(xiàn)狀來看 對于斯坦貝克的研究還有 很多的盲點和可挖掘方向 如斯坦貝克與小說實驗 斯坦貝克與東方主義 斯坦 貝克與政治 斯坦貝克與自然 以及斯坦貝克的敘事學研究 斯坦貝克的修辭學 研究等等 就單個作品而言 除了 憤怒的葡萄 被受到較大關注以外 其它的 作品幾乎沒有被作為個案研究 因此 在這篇文章里 筆者選擇斯坦貝克傾心而 作的 伊甸之東 運用小說修辭學的相關的理論 具體分析小說創(chuàng)作過程中作 者如何通過敘述技巧的選擇和運用 合理介入 從而實現(xiàn)小說的修辭效果 第二章 伊甸之東 及其創(chuàng)作背景 第一節(jié)關于作品 伊甸之東 伊甸之東 是約翰 斯坦貝克后期的主要作品之一 全書共分四個部分 五十五個章節(jié) 約二十六萬字 這部作品和 憤怒的葡萄 煩惱的冬天 一 起 成為斯坦貝克一生所創(chuàng)作的三個主要長篇小說 在這部鴻篇巨著中 作者以 自己的故鄉(xiāng)加利福利亞的薩利納斯河谷為背景 展示和講述了兩個家族三代人從 美國南北戰(zhàn)爭到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 長達半個世紀的命運 根據(jù)作者的創(chuàng)作計 劃 這部作品只是整個故事的一半 他曾經(jīng)想繼續(xù)講述1 9 1 8 年后第三代人的命 運 可惜未能實現(xiàn) 漢密爾頓家族是來自愛爾蘭的移民家族 是以斯坦貝克母親的家族為原型 的 這個大家庭的家長塞繆爾為人正直 善良 富有智慧和創(chuàng)新意識 在富饒的 關于 伊甸之東 的字數(shù)統(tǒng)計 依據(jù)斯坦貝克1 9 5 1 年致b o b 齬k o w 的信中所提到的一約1 0 0 0 頁 2 6 5 o o o 字 本文所依據(jù)的中譯本約為五十五萬字 9 隱身與顯示 試論斯坦貝克在 伊甸之東 中的修辭性介入 薩利納斯河谷耕種著一片貧瘠的土地 塞繆爾卻從未放棄過對生活的熱愛 對家 人的關愛和對鄰里的友愛 他的子女們也多半秉承他的善良 整個家庭關系較為 和諧 幸福 另一個移民到薩利納斯河谷的特拉斯克家族卻完全不同 從第一代賽勒斯偽 造參軍經(jīng)歷 欺名盜世 到第二代亞當和查爾斯兄弟嫉妒生恨 查爾斯差點要置 亞當于死地 再到同樣的故事在第三代身上重演 伽爾因為記恨父親對弟弟的偏 愛 惡毒地向弟弟泄漏他們的生母經(jīng)營妓院的秘密 從精神上擊垮單純的阿倫 導致他虛報年齡j 應征入伍 最終戰(zhàn)死沙場 籠罩在整個家族的父子 兄弟之間 的似乎就是仇恨 嫉妒 冷漠和毀滅的欲望 伊甸之東 的創(chuàng)作可以說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早在1 9 4 7 年 斯坦貝克就 在給友人的信中提到將要為自己的長篇小說作大量的資料搜集工作 次年 他就 來到薩利納斯作實地考察 小說醞釀和創(chuàng)作的初期 曾經(jīng)被暫時命名為 薩利納 斯河谷 直到1 9 5 1 年7 月 作品已經(jīng)完成三分之二的內(nèi)容后 斯坦貝克最終根 據(jù) 圣經(jīng) 舊約 創(chuàng)世紀 第四章第十六節(jié)的內(nèi)容 將其改名為 伊甸之東 作品完成之后 斯坦貝克用自己親手做的木盒裝著 伊甸之東 的手稿 送給編 輯 同時也是他的好朋友的帕斯卡爾 科維奇 并附上了一封信 這封信后來成 了 伊甸之東 的出版獻詞 在信中 他這樣寫到 好吧 這就是給你的盒子 我所有的東西幾乎全在里面 可是還沒有裝滿 里面有痛 苦和興奮 喜悅和煩惱 邪念和善意 構思的愉快和些許失望 以及無法形容的創(chuàng)造的 快樂 月 從這寥寥數(shù)語中 可以窺見斯坦貝克在整個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全身心投入 他把 自己從前的所有創(chuàng)作都看成是這部小說的練筆 為之準備了3 3 年 o 在1 9 4 9 年6 月斯坦貝克寫給另一個朋友 作家約翰 奧哈拉的信中 他又說到為這本書 準備了3 5 年 愿意用余生去完成它 甚至認為自己在 伊甸之東 上投入 的精力比 憤怒的葡萄 還要多 他希望這 將是我 創(chuàng)作 最長的 最雄心勃 勃的 也是寫得最好的一部 作品 固 e l a i n e s t e i n b e c k r o b e r t w a l s t e n e d s s l e n b e c k a 嘶 n l e t t e r s p e n g u i n b o o k s 1 9 8 9 p 4 3 3 ol b i d p 4 3 9 i b i d p 3 1 0 i b i d p 4 1 8 1 0 隱身與顯示 試論斯坦貝克在 中的修辭性介入 第二節(jié) 伊甸之東 的相關創(chuàng)作背景 研究 伊甸之東 的創(chuàng)作背景 不得不把目光投向這部作品之外的一個人一 一愛德華 里基茨 斯坦貝克在書信中總是親密地稱其為埃德 可以說 忽略 了里基茨 哪怕是對斯坦貝克的人生和作品進行粗略的研究都是不切實際的 斯 坦貝克和里基茨初識于1 9 3 0 年 直到1 9 4 8 年里基茨因車禍意外早逝 兩人維持 了1 8 年的親密友誼 里基茨去世后 斯坦貝克曾經(jīng)對他們的友誼作過這樣的回 顧 我們一起工作 一起思考了很多年 我漸漸對他的知識和他在研究上所表現(xiàn)出的耐心 產(chǎn)生了依賴 即便后來我們異地相隔 但是并沒有什么不同 每個禮拜或每個月 總能夠 接到他的一封長信 讀著他那特有的語氣 我似乎能夠聽到他的聲音 結識里基茨幾乎 是一瞬間的事 那一瞬以后的十八年 我比了解任何人都更了解他 抑或我根本就不懂他 他不同于任何人 每個人卻又好像能在他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 這也許就是他的離去產(chǎn)生 如此大的影響的原因 不是埃德死了 而是我們大家身上的一個重要部分死了 o 作為海洋生物學家 哲學家和生態(tài)學家的里基茨 對斯坦貝克的人生和思想 都產(chǎn)生了巨大影響 里基茨在蒙特利的罐頭廠街有著一間生物實驗室 收集并為 全國的學院和個人提供西海岸的生物物種 1 9 3 9 年末 在完成 憤怒的葡萄 后 斯坦貝克就和里基茨前去舊金山北部的沿海地區(qū)采集海洋生物 1 9 4 0 年 兩人又赴加利福利亞灣采集海洋生物 這次遠征的結果就是于1 9 4 1 年底問世的 由斯坦貝克和里基茨合著的 柯提茲海 s e ao fc o r t e z 有研究者認為里基茨 是該書的主要作者 而斯坦貝克的主要貢獻是撰寫了 柯提茲海航海日志 t h e l o g f r o m t h e s e ao f c r o t e z 里基茨去世后 該書于1 9 5 1 年再版時 斯坦貝克 撰寫了里基茨的小傳 柯提茲海 以外 從斯坦貝克的一些重要中 短篇小說作品中 我們不難 發(fā)現(xiàn)里基茨和他的生物實驗室的影子 罐頭廠街 又名 制罐巷 c a n n e r y r o w 和 甜蜜的星期四 s w e e t t h u r s d a y 中的西部生物實驗室老板多克 勝 負未決 i n d u b i o u s b a t t l e 中的多克 伯頓 熾熱的光 b u r n i n g b r i g h t 中 oe l a i n es t e i n b e c k r o b e r tw a l l s t e n e d s s t e n b e c k al r e nl e t t e r s p3 1 5 3 1 6 s t e p h e nkg e o g e e d j o h ns t e i n b e c k 一c e n t e n n i a lt r i b u t e w e s t p o r t c o n n e c t i c u t p r a e g c rp u b l i s h e r 2 0 0 2 p1 4 1 隱身與顯示 試論斯坦貝克在c 伊甸之東 中的修辭性介入 的弗蘭德 艾得以及 憤怒的葡萄 中的牧師吉姆 凱綏 這些人物形象或多或 少地都承載了斯坦貝克對里基茨的感情 其中的 罐頭廠街 這部作品就是斯坦 貝克為里基茨而作的 其獻詞為 為埃德 里基茨而作 他知道或應該知道 其中緣由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 里基茨對斯坦貝克的人物創(chuàng)設不可避免地產(chǎn)生 了極大的影響 然而 里基茨對斯坦貝克文學創(chuàng)作的影響不僅僅體現(xiàn)在作品的特定場景和人 物設置上 更重要的是 體現(xiàn)在他在作品中所表現(xiàn)或希望表現(xiàn)出來的哲學觀 價 值觀 道德觀上 其中最主要的一點就是用非目的論的哲學思想來指導文學創(chuàng)作 所謂 非目的論 n o n t e l e o l o g i c a lt h i n k i n g 簡言之 就是解決 是什么 或 怎么樣 的問題 而 目的論 t e l e o l o g i c a l t h i n k i n g 則是解決 為什么 的問題 在斯坦貝克看來 非目的論是一種對生活的思考 它通過關注生活 是 什么 而不是回答 為什么 或 應該怎樣 的問題 試圖避免對拘謹和勢力 的道德作出錯誤的判斷和排斥 并且通過接受生活的方式 以實現(xiàn)對生活的熱愛 o 在這種哲學觀的影響下 斯坦貝克在三 四十年代創(chuàng)作的很多作品 尤其是中 短篇小說中都表現(xiàn)出了這樣的一些特點 一是人和自然和諧相處 二是普通人快 樂地生活 例如 被稱為 蒙特雷三部曲 之一的 煎餅坪 t o r a l l a 脅f 中 以丹尼為首的那群派沙諾人j 他們過著類似于流浪漢的生活 餓了就設法弄點酒 和食物 困了可以在玫瑰花叢或小樹林里睡覺 時而還干點小偷小摸的勾當 當 丹尼剛從外祖父那兒繼承了兩所小房子時 他感到 責任重大 有點苦惱 后 來房子被朋友們不小心燒毀了后 他只是 發(fā)了頓小脾氣 為擁有財產(chǎn)的短暫 哀痛了一陣子 就立刻感到寬慰 因為他至少 擺脫了負擔 國而正是這群 自身難保的派沙諾人 卻過著類似大同社會的生活 分享食物和快樂 分擔痛苦 和困難 他們會設法去幫助窮困的婦女 也向往著甜蜜的愛情 在他們眼里 沒 有什么事情是值得為之負累的 一切順其自然 剩下的另一所房子讓丹尼精神緊 張 最后酗酒而死 有關丹尼和他這群朋友的故事以朋友們燒了這所房子結束 雖然那是他們唯一的避難所 但是為了擺脫那種物質(zhì)帶來的精神壓力 他們還是 讓它灰飛煙滅 從而找回屬于自己的自由 斯坦貝克選集 中短篇小說選 二 北京 人民文學出版杜1 9 8 3 年版 第1 1 6 頁 o 田俊武 約翰 斯坦貝克的小說詩學追求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 0 0 6 年版 第4 l 頁 o 蒙特雷三步曲 指的是 煎餅坪 罐頭廠街 和 甜蜜的星期四 o 斯坦貝克選集 中短篇小說選 北京 人民文學出版社1 9 8 3 年版 第 頁 1 2 隱身與顯示 試論斯坦貝克在 伊甸之東 中的修辭性介入 1 9 4 8 年 先后發(fā)生了兩件事 使斯坦貝克受到了極大的打擊 一是五月份 里基茨的意外身亡 緊接著 斯坦貝克和第二任妻子康格于八月份離婚 在不到 半年的時間里 斯坦貝克失去了友誼和愛情 他生命里非常看重的兩樣東西 從斯坦貝克的書信中 可以多少看出他壓抑著的痛苦 在五月二十七日寫給編輯 里奇的信中 他寫道 我一直在考慮 我的身上 有多少是埃德 有多少是我 誰又是誰 我一直在回憶 許多細小的事情都能夠憶起 手勢 神態(tài) 話語 表情 上百萬的小細節(jié) 我要再把它們想一遍 然后讓它們?nèi)グ?永遠地離去 虬卜月十八日 寫給帕特的信中 我想念埃德 變化無處不在 我仍有痛苦的孤 獨感 但還能夠走出來 因為我知道這是怎樣的痛苦 這就是一種習慣的丟棄 即便有時候是不好的習慣 我們也總是不愿舍棄 圓八月中旬 康格在長達四年 對生活的不滿后 終于提出離婚 她獲得了所有財產(chǎn)和兩個孩子的監(jiān)護權 這場 婚姻讓斯坦貝克一貧如洗 甚至欠下了三萬美元的稅款 并使他背負上深深的挫 敗感 他開始暴飲暴食 起居極不規(guī)律 對創(chuàng)作產(chǎn)生了恐懼 但是他拒絕承認自 己身上所發(fā)生的一切 把自己用貌似的堅強包裹起來 在那段時間寫給朋友的大 量信件中 到處可以讀到這樣的文字 我起初想殺死誰或被誰殺死 甚至想獨 自走在墨西哥 夜晚的街頭 手握一把砍刀 但是終于沒有 回 那一夜我醒來 感到一種極大的改變 再也不能入睡 那種感覺整夜都在 既不讓人高興 也沒 有什么不高興 我相當放松 這些事情是如此的齷齪和令人作嘔 但是并沒 有置我于死地 接連的這兩個打擊 對斯坦貝克的人生觀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 而 伊甸之東 的準備工作這時正在開展過程中 由于斯坦貝克為這部作品的創(chuàng)作醞釀了很長時 間 因此 即使是身陷里基茨的去世和康格的無情所帶來的痛苦中 他仍然沒有 忘記這項 宏大 的創(chuàng)作 在給編輯的信中 還是堅持說不會輕易動筆 一定要 準備好再寫 不管寫出來是好是壞 從1 9 4 8 年到1 9 5 1 年斯坦貝克著手寫作 伊 甸之東 的這段時間里 除了戲劇形式的小說 熾熱的光 為再版的 柯提茲 海 寫作里基茨小傳以外 斯坦貝克幾乎沒有創(chuàng)作什么其他的作品 他似乎沉寂 了 但終于有了 伊甸之東 的問世 從這部作品中 可以看出作者的創(chuàng)作思維 e l a i n es t e i n b e c k r o b e r tw a l l s t e n e d s s t e i n b e c k al i f ei nl e t t e r s p p3 1 7 0 i b i d p3 3 4 和康格辦妥離婚后 斯坦貝克曾于1 9 4 8 年1 1 月份前往墨兩哥 e l a i n es t e i n b e c k r o b e r tw a l l s t e n e d s s t e i n b e c k al i f e 擁l e t t e r s p3 4 2 9i b i d p 3 3 4 3 3 5 1 3 隱身與顯示 試論斯坦貝克在 伊甸之東 中的修辭性介入 和手法有了一定的變化 這種變化首先體現(xiàn)在作品的表現(xiàn)手法上 受里基茨的非目的論影響 斯坦貝 克在前期的作品中盡量追求真實的描寫 用現(xiàn)實主義的手法進行創(chuàng)作 特別在像 憤怒的葡萄 這樣的長篇小說中 更是通過客觀 生動的畫面襯托人物形象 在富有沖突性的對話中展開情節(jié) 通過真實的景物描寫借機抒發(fā)感情 而不是進 行明顯的說教和道德宣揚 而在 伊甸之東 中 現(xiàn)實主義的描述仍在勾勒史詩 般的故事 但具體的情節(jié)又被賦予浪漫主義的色彩 小說雖然有個開放式的結尾 但是作家希望能夠通過這四部分內(nèi)容所表現(xiàn)出來的主題在亞當?shù)淖詈笠粋€動作 和最后一句話中得以體現(xiàn) 他努力抬起胳膊 試圖撫摸迷途知返的兒子 用盡力 氣賜予伽爾以重生的希望 蒂姆舍爾 國 這種變化的第二個主要表現(xiàn)在于具體人物的設置上 斯坦貝克在 伊甸之東 中創(chuàng)造了一個亦人亦怪的復雜人物 卡西 即使是作家本人對這個人物也表現(xiàn) 出無法把握的困惑 他在前面的章節(jié)里極盡所能把卡西描述成一個毫無人性的怪 物 殺死親身父母 拋棄剛出生的骨肉 打傷丈夫 自甘墮落去當妓女 但 是在最后部分 當卡西對生感到絕望時 作家卻又透視到卡西 己改名叫凱特 的內(nèi)心世界 表現(xiàn)出對她的同情 在卡西之前 斯坦貝克塑造出許多其他的女性 形象 最有名的當屬 憤怒的葡萄 中的媽 那是一個堅忍 偉大的母親形象 即便是羅撒香這樣自私的人 最終也在媽的影響和困苦生活的磨礪下發(fā)生了改 變 以自己的乳汁去救活一個瀕死的老人 前期的其他一些中 短篇小說中的女 性形象 多是些在男性占絕對主導地位的社會中受到輕視而倍感壓抑的婦女 如 菊 c h r y s a n t h e m u m 中的愛莉莎 艾倫 在平淡生活中偶遇一個補鍋男子 僅僅因為那個男子對她所培育的花夸贊幾句 就對他產(chǎn)生了微妙的感情 繼而滿 腔熱情地以自己親手培育的菊花相贈 后來卻發(fā)現(xiàn)花兒被丟棄在路旁 花盆被補 鍋人帶走 短短的一個故事 卻將男性統(tǒng)治下的社會體系中婦女的那種不被承認 永遠處于附屬地位的可悲現(xiàn)實描寫得淋漓盡致 國而這個叫卡西的女人則完全顛 覆了作者以往所創(chuàng)作的女性形象 如果說斯坦貝克曾經(jīng)對他筆下的女性表現(xiàn)過同 情乃至尊敬的話 那么對卡西這個人物形象 則包含著恨 憎惡和一種出于本能 蒂姆舍爾4 是希伯來文 不同的英文版本有不同的翻譯 作者在作品中所傾向的譯文為 t h o ur r m y c s t 意思為 你可以 暗示了人可以有自由意志的選擇 斯坦貝克選集 中短篇小說選 一 北京 人民文學出版社1 9 8 3 年版 3 5 8 3 7 0 1 4 隱身與顯示 試論斯坦貝克在 伊甸之東 中的修辭性介入 的體諒 是一種很復雜的情感 這和他自己在幾次婚姻 尤其是和康格的第二段 婚姻中的經(jīng)歷不無關系 和康格分手后 斯坦貝克在很長時間內(nèi)處于情緒低落中 他在信中發(fā)表了一番對女人的看法 我想我可能會愛上一個歐洲女人 或者一 個黑人甚至中國女人 但不會是個美國種 她們一半象男人 一半象政治 長著淫婦的腦子 長老會的陰道 她們的母親訓練她們蔑視男人 因此她們和男 人競爭 一旦難以獲勝 就會啜泣著去找精神分析學家 美國女孩把丈夫變成仆 人 卻又因為發(fā)現(xiàn)他是仆人而加以鄙視 美國人的婚姻生活就是整座房子的擦鞋 墊 這種認識在卡西這個人物身上有著相當程度的具體落實 人物形象的設置上還有一點不同的就是 作者更希望能夠在作品中刻畫出類 似上帝的萬能人物 就拿 憤怒的葡萄 和 伊甸之東 這兩個長篇做個比較 憤怒的葡萄 中 牧師吉姆 凱綏對上帝產(chǎn)生了懷疑 從而和約德一家踏上了 前往加利福利亞的西進之路 一路上的經(jīng)歷讓他產(chǎn)生了一種模糊的新思想 他覺 得無需在上帝或耶穌身上浪費精力 而應該對身邊的人施以普世之愛 他積極組 織工會 反對農(nóng)場主的壓榨 但是他的努力并沒有成功 最后被殺害 作者對凱 綏所表現(xiàn)出的可貴思想意識非常珍惜 想讓它成為火種 有繼續(xù)燃燒下去的希望 因此在故事即將結束的時候 安排湯姆離開 去幫助受壓迫的窮人 繼續(xù)象凱綏 那樣做 但是受非目的論的影響 斯坦貝克并沒有清楚地表達自己主觀的評判 顯得是那樣含蓄 伊甸之東 則有了很大的不同 同樣是兩個重要的人物 塞 繆爾 漢密爾頓和中國仆人老李 兩個人幾乎同時出現(xiàn)在亞當 特拉斯克的生活 中 共同擔當起亞當一家人的精神引領任務 塞繆爾是一個上帝一般的人物 萬 能 先知先覺 但他更大程度上是非目的論的產(chǎn)物 更愿意接受現(xiàn)世的生活而不 太去追究理想的生活會是什么樣 老李在身份上雖然是個仆人 但扮演的卻是個 精神導師的角色 甚至對于塞繆爾來說也起著引導的作用 老李更是一個目的論 者 探究事物的真相 追尋 為什么 的答案 從而在根本上解決了如何用 善 來制服 惡 通過放棄而獲取靈魂的救贖這個具有恒久意義的問題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 中的修辭性介入 格和技巧的繼承 同時又有所創(chuàng)新 第三章從修辭學的角度看作者在 伊甸之東 中的介入 對于這樣一部作品 無法想象作家在寫作過程中能夠做到絕對的客觀 甚至 象亨利 詹姆斯所主張的那樣實現(xiàn) 作者引退 事實上 無論把 伊甸之東 看成什么類型的作品 作家都不可避免地要介入到作品中去 按照較為普遍的觀 點 伊甸之東 因為涉及到作家本人的家族史 被視為有著自傳體風格的小說 也有人認為這部作品氣勢恢宏 場景盛大 人物眾多 主題鮮明 有著史詩般的 震撼力 因此將其歸為 史詩小說 自傳體小說也好 史詩小說 也好 既 然作家有意要在這部作品中進行某種試驗 希望能夠盡多年寫作所積累的各方面 的經(jīng)驗去詮釋一個宏大的主題 他本人的思想 觀念 態(tài)度 甚至對生活中一些 具體事物的理解 都會在字里行間有所體現(xiàn) 反過來 在實際的閱讀中 從故事 的構思 人物的設立 敘事的方法以及作品的可讀效果等方面 讀者都能夠感受 到作家的無處不在 第一節(jié)作者介入的有關修辭學問題 一 小說修辭的有關問題 要想進一步分析斯坦貝克在 伊甸之東 中是如何通過技巧的運用而實現(xiàn)合 理介入 首先必須要解決小說修辭的有關問題 這里所談的 修辭 已經(jīng)超越了 傳統(tǒng)意義上屬于語言學范疇的修辭 延伸到敘事的層面 也有學者將敘事層面的 小說修辭歸為 宏觀修辭 而將具體修辭格的延展性運用稱為 微觀修辭 根 據(jù)韋恩 布斯的觀點 小說修辭不僅指 小說中的修辭 即 公開的可辨認的 手段 最極端的形式便是作家的評論 而且包括 作為修辭的小說 即廣義的 修辭 根據(jù)這個觀點 小說修辭不僅指作者為了幫助讀者而介入所采取的方法 和策略 而且小說本身就是一種修辭或者說修辭的藝術 申丹則從側重敘事學的 田俊武 約翰 斯坦貝克的小說詩學追求 第1 0 5 頁 李建軍 小說修辭研究 北京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 0 0 3 年版 第1 0 5 頁 韋恩 布斯 小說修辭學 南寧 廣西人民出版社1 9 8 7 年版 第4 2 8 頁 1 6 隱身與顯示 試論斯坦貝克在 伊甸之東 中的修辭性介入 角度 提出了 修辭性敘事學 的概念 李建軍在充分研究布斯等人的小說修 辭學理論的基礎上 給小說修辭的概念作了如下界定 小說修辭是小說家為了控制讀者的反應 說服 讀者接受小說中的人物和主要的價值 觀念 并最終形成作者與讀者問的心照神交的契合性交流關系而選擇和運用相應的方法 技巧和策略的活動 它既指作為手段和方式的技巧 也指運用這些技巧的活動 作為實踐 它往往顯示著作者的某種意圖和效果動機 是作者希望自己所傳遞的信息能為讀者理解并 接受的自覺活動 作為技巧 它服務于實現(xiàn)作者讓讀者接受作品 并與讀者構成同一性交 流關系這一目的 o 這個關于小說修辭的定義 因為力求全面 在理解上有些費勁 但總體而言 就是指作家在小說創(chuàng)作中 自覺運用一些技巧和手段 其目的是為了讓讀者能夠 在閱讀過程中和作者在某種程度上達成共識 實現(xiàn)交流 這里需要特別強調(diào)的是 作者通過恰當?shù)男揶o介入和技巧運用來傳遞信息 幫助讀者理解作品 從而促進 讀者與作者的溝通和交流 但是這種介入決不是為了顯示作者的某些技巧 否則 作品斧鑿的痕跡就會非常明顯 不僅會造成讀者的閱讀困難 也會引起審美障礙 真的是弄巧成拙了 二 小說修辭的主體 既然小說修辭是以交流為目的 就必然要涉及到參與交流的各方 即修辭的 主體這個問題 小說修辭的主體關系 主要指作者和讀者 作者和隱含作者 作 者和敘述者以及作者和人物 尤其是主人公 之間的關系 隱含作者 i m p l i e da u t h o r 這個概念是布斯在 小說修辭學 中提出來 的 它是指現(xiàn)實中的作家在具體文本中所創(chuàng)造出來的一個自我形象 一個 第二 自我 這個作者形象往往是讀者從對具體作品的解讀中推導構建出來的作者的 形象 它并不能等同于現(xiàn)實中的作者 但是和現(xiàn)實中的作者又有著密不可分的關 系 敘述者 n a r r a t o r 則是指具體 講故事的人 它是作者的 第二自我 在作品中創(chuàng)造出來的諸多元素之一 敘述者 在價值觀 道德情感等方面可能 會和 隱含作者 盡可能地趨于一致 給讀者以真實可信的感覺 從而成為 隱 申丹 英美小說敘事理論研究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2 0 0 5 年版 第2 2 3 頁 李建軍 小說修辭研究 第1 0 頁 1 7 隱身與顯示 書 論斯坦貝克在 中的修辭性介入 含作者 可靠的戲劇化代言人 反之則成為不可靠的 敘述者 杰拉爾德 普 林斯借用語法學的概念 把敘述者分為第一人稱敘述者和第三人稱敘述者 前一 種情況又可以分為 敘述者是主人公 敘述者是主要人物 敘述者是次要人物 敘述者是一位旁觀者 o 在同一篇敘事文中可以有不止一個敘述者 這些敘述者 或者講述自己視域之內(nèi)的見聞或者超然物外無所不知 這樣就會形成限制敘事與 全知敘事相交織的敘事方式 小說就是通過敘事等修辭來寫人的藝術 小說修辭當然離不開人的因素 人 物是敘事的一個因素 具有三種共時因素 模仿的 人物與人相似 主題的 人物代表以一種或另一種方式展開敘事主題的一個或多個群體和功能 和綜 合的 人物在作為制造客體的敘事建構中扮演一個特定角色 圓關于如何處理作 者和人物的關系這個問題 從小說修辭的角度來看 為了實現(xiàn)傳達情感 交流思 想的修辭目的 作者對于整個作品必須要占據(jù)主動 作者應該要解決如何合理恰 當?shù)亟槿氲阶髌分腥?從主題的確立到人物的塑造都要發(fā)揮著能動的作用 三 小說修辭的技巧 作者在小說中為了實現(xiàn)交流的目的而介入的手段 也就是修辭性敘事的相關 技巧主要包括敘事視角的選擇和轉換 距離的控制等等 敘事的視角 n a r r a t i v ep o i n t o f v i e w 因為分類的爭議而有著不同的名稱 又可稱為敘事的視點 觀點 角度 焦點等等 視角就是指敘述時觀察和呈現(xiàn)故 事的角度 嚴格意義上來說 它屬于敘事學的范疇 由于小說修辭學要探討作者 如何在敘事的層面介入作品 從而達到修辭目的 實現(xiàn)修辭效果 因此有必要對 敘述的角度 即視角問題做一番考察 在小說的講述過程中 作者必須要找到合適的切入點 選擇合理的角度并加 以控制 從而引導讀者進入到小說的現(xiàn)象世界 可以說 選擇什么樣的視角 很 大程度上是由作者控制的 它是作者主觀介入的一種方式 體現(xiàn)了作者對所涉及 場景 人物 事件的態(tài)度和評價 不同視角的選擇 可以從根本上決定敘事的不 同走向 同時也直接影響到讀者在情感和道德方面的閱讀反應 程錫瞵 王曉路著 當代美國小說理論 北京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 0 0 1 年版 第7 1 頁 詹姆斯 費倫著 作為修辭的敘事 技巧 讀者 倫理 意識形態(tài) 陳永國譯 北京 北京大學出 版社2 0 0 2 年版 第1 6 9 頁 1 8 隱身與顯示 式論斯坦貝克在 伊甸之東 中的修辭性介入 關于敘事視角的分類問題 在小說理論界眾說紛紜 并沒有一個完全沒有 異義的論述 傳統(tǒng)的分類較為簡單 它以人稱作為區(qū)分敘述方法的唯一標準 將 敘事視角分為第一人稱視角和第三人稱視角 二十世紀以來出現(xiàn)的各種有關視角的分類中 諾曼 弗里德曼的八分法也許 是最為詳盡的 1 編輯型全知視角 敘述者常常站出來 發(fā)表有關道德 人生 哲理等方面的議論 2 中立型全知視角 敘述者不站出來發(fā)表評論 3 第 一人稱 我 作為目擊者型敘述視角 4 第一人稱 我 作為主人公型敘述視 角 5 多重選擇全知視角 通過某一個在場人物的頭腦 將人物的思想 知覺 和情感等直接展示給讀者 6 單重選擇全知視角 敘述者固定不變地從故事 主人公一人的角度來敘事 7 戲劇化型視角 讀者僅可以看到人物的外部言 行 而無從了解人物內(nèi)心的活動 和 8 攝影機型視角 作品不加選擇 任意 記錄生活片段 熱奈特在弗氏八分法的基礎上進行歸納和簡化 提出了自己的 三分法 1 零聚焦 或 無聚焦 即無固定視角的全知敘述 它的特點是敘 述者說出來的比任何人物知道的都多 2 內(nèi)聚焦 其特點是敘述者僅說出某 個人物知道的情況 3 外聚焦 其特點是敘述者所說的比人物所知的少 其 中的內(nèi)聚焦又可以細分為 固定人物有限視角 轉換人物有限視角 多個人物轉 換視角 在這里 熱奈特將 視角 的概念換成較為抽象的 聚焦 f a c o l i z a t i o n 申丹在熱奈特的基礎上有了進一步的改進 將視角分為四類 1 零視角或 無限制型視角 即全知敘述 2 內(nèi)視角 包括熱奈特提出的固定人物有限視 角 轉換人物有限視角和多個人物轉換視角 3 第一人稱外視角 包括第一 人稱敘述者 我 追憶故事的眼光和第一人稱見證人敘述中觀察位置處于邊緣的 我 的眼光 和 4 第三人稱外視角 相當與攝像機或外部旁觀 申丹的 這個劃分考慮得更加全面 她的 固定人物有限視角 不僅包括第三人稱固定性 人物有限視角 還包括第一人稱主人公敘述中的 我 正在經(jīng)歷事件時的眼光 以及第一人稱見證人敘述中觀察位置處于故事中心的 我 正在經(jīng)歷事件時的眼 光 本文中關于敘事視角的分類 參考了申丹在 敘述學和小說文體學研究 第三版 一書中的相關章節(jié)內(nèi) 容 o 田俊武 約翰 斯坦貝克的小說詩學追求 第2 2 0 頁 熱拉爾 熱奈特 敘事話語 新敘事話語 王文融譯 北京z 中國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 9 9 0 年版 第 1 2 8 頁 o 申丹 敘述學和小說文體學研究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杜2 0 0 4 年版 第2 1 8 頁 1 9 隱身與顯示 式論斯坦貝克在 伊甸之東 中的修辭性介入 值得一提的是 在實際的修辭敘事活動中 只采用某一種敘事視角往往會受 到局限 比如說第一人稱視角 無論主人公 我 是具體事件的參與者還是旁觀 者 都有可能在具體情境下受到局限視角的制約而無法更全面更可靠地為讀者傳 遞信息 所以有的時候 敘事的視角會發(fā)生 視角模式的轉換 或同一模式內(nèi)的 視點轉換 講述 和 展示 作為兩種非常重要的敘述方法也逐漸被引入小說修辭的 范疇 講述 是 隱含作者 或敘事者在作品中帶有個人主觀色彩的概括性敘 述 往往帶有包含情感態(tài)度和認知判斷的評判意味 展示 則是敘事者力求把 入物 戲劇化場景生動 真實地通過描寫呈現(xiàn)給讀者 往往比較客觀 在傳統(tǒng)小 說中 講述 這一技巧被更多地運用 而現(xiàn)代小說的一些理論家則否定作者介 入的 講述 方法 夸大描寫和戲劇化的 展示 方法 其實 講述 和 展 示 就是兩種同樣有價值 但是又各有特點的敘述方式和修辭技巧 研究修辭的 且的之一應該是如何將這兩種技巧相互利用的價值更好地發(fā)掘出來 而不是一味 地抬高或貶低誰 使它們處于對立的狀態(tài) 小說中的 距離 主要是指小說修辭活動的主體與主體 主體與客體之間在 時間 空間 道德 情感 認知等方面的趨同或排異 相互之間認同和接受的程 度越大 距離就越小 相互之間排斥或對立的成份越多 距離就越大 這種距離 的大小 很大程度上是由作者的具體修辭活動造成的 在 小說修辭研究 一書 中 李建軍從讀者的角度考慮 將小說中的距離分為 內(nèi)在距離 和 外在距離 國分別涉及到讀者對小說形式上的感知和意義上的理解 距離的控制對作者其實 是提出很高要求的 一方面 外在距離 的縮小可以通過盡可能客觀的展示來 實現(xiàn) 展示性描寫可以在視覺上直接沖擊讀者 使他們有著最真實可靠的形象體 驗和內(nèi)心感受 另一方面 內(nèi)在距離 的縮小可以通過作家的概括性敘述來實 現(xiàn) 概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