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生物上冊 科學與人的魅力葉猴與喀斯特地貌之靈氣課外閱讀素材 新人教版.doc_第1頁
八年級生物上冊 科學與人的魅力葉猴與喀斯特地貌之靈氣課外閱讀素材 新人教版.doc_第2頁
八年級生物上冊 科學與人的魅力葉猴與喀斯特地貌之靈氣課外閱讀素材 新人教版.doc_第3頁
八年級生物上冊 科學與人的魅力葉猴與喀斯特地貌之靈氣課外閱讀素材 新人教版.doc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科學與人的魅力,葉猴與喀斯特地貌之靈氣 前言我與本校五名初二學生由白雪皚皚的東北長春出發(fā),經過連續(xù)50多個小時的火車和汽車的旅行,來到了峰叢林立、甘蔗油綠的廣西崇左,參加由中國科協(xié)繼續(xù)教育中心、北京教育學會生物教學研究會、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共同舉辦的第三期“園丁培訓計劃”暨青少年生物多樣性實踐活動。親身感受到了科學家的科學精神和熠熠升起的人格魅力;與白頭葉猴身臨其境、翹首相望。七天的考察與實踐活動,令所有參加者流連忘返,至今仍歷歷在目。感受是多層的,教益是終身的。 一、直面“白頭葉猴”之父科學家潘文石教授 “親愛的沈雁老師:當我率領一支年輕的研究生隊伍跋涉在西部萬頃大山之中時,激勵我們日復一日,月復一月和年復一年勇敢向前的力量是:參與締造人類第三次文明的偉大事業(yè),才能問心無愧!”。這是潘文石教授在北京大學廣西崇左生物多樣性研究基地的凌晨,為考察的師生分別提寫的個性化留言。字里行間,飽含著這位著名科學家的心血、傾訴、期望和語重心長。 我們是“過路人”。在密密的甘蔗林中和峰巒的喀斯特地貌的小徑上,留下了我們渴求知識、關注白頭葉猴生存的聲音和足跡。本次活動成功地讓考察的師生從圖書、圖片、錄像和互聯(lián)網中,走進了真實的白頭葉猴美麗的家園。 考察的第一天,領隊葉珊老師將全體師生帶到北京大學生物多樣性研究基地?;刈湓诔缱笊鷳B(tài)公園的中心,占地約2000平方米,現已初具現代化設施。在全玻璃罩建筑特點的報告廳我們見到了盼望已久的“白頭葉猴”之父潘文石教授。和藹、謙和、平易近人的潘教授,將師生們帶到研究基地的中心地帶,一幅鑲嵌著世界和中國古老文明理念的彩色壁畫前。潘教授結合壁畫給我們娓娓動聽地講述“圣經”中美好的“諾亞方舟”的故事。壁畫里自然界文明與和諧、生命與保護、掠奪與占有,觸目驚心。它告訴人類,生命無辜,萬物有靈。我們的子孫后代是否還能看到青山綠野、左江流碧,聽到百鳥啁啾、蛙鳴蟲唱,欣賞到白頭葉猴在絕壁上樹叢中攀爬跳蕩的嬌健身姿?一切答案就掌握在我們人類的手中。這正是本次活動的主題思考未來與生物多樣性保護。 二、體驗白頭葉猴的研究 1背景資料 白頭葉猴別名花葉猴,屬于猴科,是我國特有種。它因其形態(tài)而冠名,其頭部連同冠毛及頸部和上肩均為白色,像戴一頂白色風帽,手、足背面亦雜有白色,尾的下段為白色,終年生活在熱帶和亞熱帶叢林中。善于攀緣,不僅能在樹上攀折枝葉、懸掛悠蕩;還能靈巧地穿梭、攀登在峭壁、懸崖絕壁之上。它們喜歡以家族群聚方式生活,一般6-8只,最多的達20只左右為一群體;有著自己家族一定的活動范圍、路線和相對固定棲息地。比較有規(guī)律地活動于樹上、崖壁和山洞中,以嫩葉、枝芽、花、果為食。據考證現在世界上白頭葉猴不足1 000只。中國特有的白頭葉猴獨鐘情于廣西的崇左和扶綏一帶。分布狹窄,數量稀少,是我國一級保護動物。這些黑白相間的小精靈已經在廣西喀斯特地形的石峰上生活了三百多萬年。它們有著井然有序的社會成員關系和家庭組織方式??疾熘?,在潘教授及研究生們的詳細介紹和觀看相關錄像片的基礎上,逐漸理解了白頭葉猴的一些神秘而復雜的社會行為。明白了“殺嬰”鮮為人知的秘密;“助家”只有山峰知道的寓義。 2了解白頭葉猴神秘而復雜的社會行為 考察中,潘教授多次與師生們座談,并親自選派研究生帶領全體師生進山觀察白頭葉猴。2003年1月19日和1月20日兩天,全體考察師生在潘教授的研究生王德智、秦大公的率領和指導下,分別在距研究基地20多分鐘路程的喀斯特地形的山峰邊,距白頭葉猴生活地點約100米的地方進行實地觀察。真是不枉此行,我們每個人都多次親自借助于自己準備和基地提供的高級望遠鏡,清楚地觀察到棲息在樹枝、懸崖峭壁上悠閑地吃著樹葉、搔著癢癢的兩組白頭葉猴。一共約14只,一組6只;另一組為8只??上КF在正是冬季,小猴還沒有出生,所以,只能在畫冊上看到金黃色的小猴子了。 潘教授率領的北京大學科研人員,是于1996年開始對世界瀕危物種白頭葉猴的家庭形態(tài)進行研究和考察的。經多年觀察,潘教授和他的研究生們報告,白頭葉猴重要的社會生存方式是以家庭形態(tài)為主。表現形式為“一雄多雌,多雄多雌,多雄少雌” 。這三種形態(tài)中最穩(wěn)定的是一雄多雌,其它兩種都是過渡形態(tài)。過渡形態(tài)常常是通過戰(zhàn)爭,取代年老的白頭葉猴或被其它白頭葉猴取代,成為一雄多雌,使得最強壯的公猴得到更大的繁殖機會??茖W家發(fā)現:“雄性入侵殺嬰助家”,構成了白頭葉猴以雌性為中心的繁殖進化戰(zhàn)略,這一戰(zhàn)略確保了它們世代相對穩(wěn)定地生活。由于專家耐心地講解,又有實地考察和生動形象的錄像片的配合;全體師生對可愛的小生靈的身世和秘密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紛紛利用高級望遠鏡轉拍觀察到的白頭葉猴許多珍貴的鏡頭,留做資料。 實地考察與科學家、研究生們座談相結合是本次成功考察的主要方式??疾炱陂g,師生們充滿激情地與潘教授和研究生們熱烈地討論,積極地提出自己的問題,如:“白頭葉猴面臨著地最大生存困難是什么?當地農民的生存需求與小生靈生存需要之間的最尖銳矛盾是怎樣得到解決的?殺嬰行為的生理特點和繁殖意義是什么?助家行為的表現方式是怎樣的?您(潘教授)有北京大學那么好的研究條件,為什么偏偏來到這么遠的山里進行研究?”特別是由于大家都知道潘教授是最早被稱之“大熊貓之父”的世界著名科學家,那么為什么又選中研究白頭葉猴的行為呢?學生們與專家敞開心菲,心存執(zhí)著,感染著老科學家。老人思緒萬千,讓時光飛速地倒流,向師生們回憶起20年前在“秦嶺大熊貓的自然庇護所”的艱難歲月。深情地講述著“熊貓爸爸”對“女兒嬌嬌”的愛意和放心。潘教授對事業(yè)堅定不移的信念;對工作和社會的不懈追求,對人和動物充滿著愛心和責任感,深深地感染著每一位師生。潘教授寄予深切地希望講到:“每個人悟性不同,相信大家在現在、將來的生活、學習中,會從這次考察得到更深的啟發(fā)和影響?!痹谌痰目疾炫c實踐中,是潘教授和他的研究生們的言行時刻鼓舞我們要堅持嚴肅、認真、堅定和珍愛的品格;在觀察與思考中增長知識與智慧,提高做人做事的素質和品行。 3白頭葉猴生態(tài)公園 白頭葉猴生態(tài)公園是世界惟一在我國廣西崇左縣建立的主題公園。 總面積約24平方公里。這里生活著世界上最大的白頭葉猴種群,共有18群 240只左右。潘文石教授說,建立白頭葉猴生態(tài)公園不僅有利于推動世界性的白頭葉猴研究工作,而且有利于保護環(huán)境,為白頭葉猴等珍稀動物、植物提供一個優(yōu)良的生活生存環(huán)境。經過多年多方面的努力,2002年8月11日,潘文石教授主持的生態(tài)保護主題公園崇左縣生態(tài)公園正式開放。至今已經迎來上百批中外游客和考察者。生態(tài)公園的開放,會不會影響白頭葉猴寧靜的生活呢?據崇左縣旅游局介紹,生態(tài)公園的開放不會破壞白頭葉猴的生存環(huán)境,因為每天進入生態(tài)公園的人可以通過電話、互聯(lián)網進行預約,因此,每天進入生態(tài)公園的人數會受到嚴格控制。為了不影響白頭葉猴的生活,觀看地點也設在遠離白頭葉猴居住的地方,游客或考察者利用1000毫米的望遠鏡觀看白頭葉猴的活動情況,和諧共處細微可見。同時,生態(tài)公園的開放必將對白頭葉猴的保護提供更好的條件,讓更多的人來了解白頭葉猴,從而懂得保護白頭葉猴。 三、多項保護白頭葉猴的措施,著眼當地生態(tài)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白頭葉猴在最近30年來數量迅速減少,歸根到底都是因為當地人口的迅速增加所致。1996年以來,潘文石教授率領的北京大學科研人員在位于廣西崇左縣羅白和板利兩鄉(xiāng)交界的一處喀斯特石山地區(qū),找到了殘存的250只白頭葉猴,是目前地球上幸存的兩個地方群體之一。因此,北京大學決定在崇左建立一個保護生物多樣性的研究基地。在整個研究的目標中,他們希望能為當地農民找到一種新的勞動方式,使農民減少對薪柴的需求和對土地的濫用,從而使生境中的生物多樣性得到保護和恢復。研究人員說,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白頭葉猴是當地生境中的旗艦物種(flagship species),因此保護白頭葉猴就是保護該地優(yōu)良的自然環(huán)境,也就是保護當地人們的生活和子孫后代繼續(xù)生存的可能性。 6年來,潘教授不斷地用自己的獎金支助當地農民,對他們進行環(huán)保教育,使與白頭葉猴比鄰的農民環(huán)保意識有了顯著提高。不少農民主動制止偷獵活動;促使縣政府下令禁止在白頭葉猴分布區(qū)開山放炮和實施封山育林。潘教授講了這樣一個經歷:“年的時候,一個當地農民給我送來一只受傷的白頭葉猴,我很感動,但是我對他說我不能給他金錢的回報。如果我給他錢,那就會造成一種誤解,讓人們認為白頭葉猴可以換錢,我們所期待的是一種環(huán)保意識的真正改變,我們所盼望的是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迸私淌诓粫r地給予師生這樣的理念,他說:“我們過去保護動物的做法,常常是把人從保護區(qū)遷走,這樣做對有上萬人口居住的崇左農民來講,很難行得通。我常常想,人和野生動物不應該是敵對體,完全可以融洽相處,我們完全可以找到一個最好的解決方法?!?近年來,在著名的科學家潘文石教授的積極努力下,崇左縣政府幫助農民興建了沼氣池、飲水池;糖廠給農民發(fā)放甘蔗良種、化肥及良種補貼,并對農民進行種植技術培訓。目前,種植甘蔗給農民們帶來的收入已足夠他們的日常開支;我們在考察中親眼見到,大多數農戶已經用沼氣代替了薪柴。令我們喜悅的是,人們已經不再需要砍樹和擴大耕地。山上的白頭葉猴有時放心大膽地跑到山腳覓食,不再有人傷害它們。據廣西壯區(qū)林業(yè)局報道,與廣西崇左相鄰的扶綏縣石山地區(qū)大概有只左右的白頭葉猴,為了保護白頭葉猴,今年,當地的甘蔗地已經作為退耕還林的試點停止耕作,政府給予當地居民一定數量生態(tài)補償金和充足的糧食。 實地考察,讓我們深刻地明白,白頭葉猴的生活特點、社會形態(tài)的保護與研究,是一項具有參考價值的保護生物學研究。它可以為我國貧困地區(qū)及世界其他發(fā)展中國家的發(fā)展戰(zhàn)略提供有價值的參考經驗。在人口眾多,土地貧瘠,同時還擁有相對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資源以及風景秀麗的地區(qū),可先考慮如何緩解當前的生存危機的緊急措施,如改善飲水和減少砍伐等;繼而通過研究,找到某種更適合當地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項目,如生態(tài)旅游,以促使當地在改善生活質量的同時,注意保護自然環(huán)境,實現子孫后代繼續(xù)生存的可能性。 四、期盼與祝愿 我和學生們非常珍惜在廣西崇左的時光。每天趁著月色起床,稍稍地感受著清晨的薄霧在山谷中漸漸漂散;月光漸漸地隱落,峰叢林立的石山在朝陽呼喚中慢慢蘇醒。太陽出來了,山腳下油綠的甘蔗林連延伸展,曲折無邊,農民們在忙著收獲甘蔗。學生們忍不住地走進農民干活的地里,熱情地農民們給學生們用鋒利的砍刀削削(xio xe)甘蔗吃,他們高興地與農民們用標準話交流。一位當地的老婆婆講述了一個關于“白頭葉猴”美麗動人的傳說:很久很久以前,在一個窮苦的小山村,鄉(xiāng)親們因為沒有足夠的糧食而常常忍受饑餓。在那里,當老人去世時,人們要把他安葬在懸崖上。送葬的人要在頭上裹一塊白麻布帶子,以示對老人的哀悼。在一次葬禮之后,一些孩子留在野果滿山的樹叢里,漸漸長大,生兒育女,一代又一代過著快樂的生活。日子長了,原來扎在頭上的白麻布變成了白毛,腰上的白麻袋變成了白色的尾巴,以示對父母的懷念這就是白頭葉猴的由來。這個流傳于白頭葉猴生活地區(qū)的民間傳說,體現了當地居民與白頭葉猴之間的和諧關系,也表達了人們對白頭葉猴深深的喜愛。潘文石教授在座談中多次諄諄教導我們:“它們(白頭葉猴)是山間的美麗精靈,可是中國的“國寶”?。‘斀袷澜鐑H中國獨有,中國僅廣西有,廣西也僅有約700只?!?目前,白頭葉猴在國外沒有活體和標本,被公認為世界最稀有的猴類之一。它的生存空間比大熊貓還小,與人類的親緣關系很近,具有多種與人類相同的遺傳基因。同時由于它們具有更加復雜的社會形態(tài),其研究的價值并不亞于大熊貓。潘教授還指出:“在白頭葉猴僅有的這塊生存空間,生態(tài)環(huán)境脆弱,較為貧窮落后,歷來靠山吃山的當地農民曾毫不在乎地捕殺猴子、打鳥、捉蛇、上山打柴,以此作為生活的重要來源?!贝蠹叶贾溃最^葉猴和人類共有一個生態(tài)家園,在石山和農田的過渡地帶生長著白頭葉猴賴以生存的植物,然而,在過去的一段時間里,人類的一些行為卻破壞了這種寧靜與平衡。在座談中,潘文石教授向我們講述1996年11月,剛來廣西進行野外考察時的情景:石山腳下,人們呼喊著放火燒荒,準備開墾新的土地;樹叢中,一只成年白頭葉猴探出頭,那雙驚恐的眼睛里充滿著對人類這一“侵犯家園”行為的哀怨。人與動物的和諧,正是科學家和人類共同的愿望。為了更好的保護白頭葉猴,在崇左縣白頭葉猴比較集中的地區(qū),潘教授和他的研究生們已經在那里進行了近6年的研究,他們已有四年沒回家過春節(jié)了,我們期盼著科學家及科研人員的初步研究成果的公布。 考察與實踐活動結束了。我們手捧著共同的家園common homeland圖畫冊,心依舊在那些可愛的小精靈身上?;氐桨籽┍獾臇|北,正值中央電視臺在新春佳節(jié)到來之際,利用午間新聞節(jié)目向全國人民播放關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