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測試】北宋的政治.docx_第1頁
【同步測試】北宋的政治.docx_第2頁
【同步測試】北宋的政治.docx_第3頁
【同步測試】北宋的政治.docx_第4頁
【同步測試】北宋的政治.docx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北宋的政治同步測試 基礎題一、選擇題1.陳橋驛紀念館門柱上鐫刻著:“陳橋兵變奠宋代基業(yè),黃袍加身定趙氏乾坤?!彼娮C了一人黃袍加身,代周稱帝,建立宋朝的一幕。“這一幕”發(fā)生在()A.907年 B.950年 C.960年 D.966年2.歷史典故“陳橋兵變”“黃袍加身”“杯酒釋兵權”等,其故事的主人是() A.趙匡胤 B.忽必烈 C.安祿山 D.李世民3.唐朝末年,中原地區(qū)戰(zhàn)亂不止,形成五代十國,人民生活困苦不堪。結束五代十國分裂割據(jù)局面的是()A.后梁B.后周C.南宋D.北宋4.“兵無常帥,帥無常師”“兵不識將,將不識兵”“元戎不知將校之能否,將校不識三軍之勇怯,各不相管轄”。此類現(xiàn)象最有可能出現(xiàn)于()A.漢朝 B.隋朝 C.唐朝 D.宋朝5.秦漢時期丞相一職由一人擔任,到隋唐時期三省的長官都是宰相,而北宋時相當于宰相的官職更多了,這一現(xiàn)象反映了()A.皇權的不斷加強 B.封建民主政治的發(fā)展 C.丞相權力的擴大 D.中央對地方控制加強二、非選擇題6.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宋太祖黃袍加身當了北宋的皇帝后制定了重文輕武的基本國策,即所謂“重文教,輕武事”。這個基本國策也為后世的宋代皇帝所奉行,影響貫穿整個宋代。材料二宋朝重文輕武,所以,宋朝經(jīng)濟繁榮,文化興盛,軍事上卻軟弱至極,不堪一擊。(1) 閱讀材料一,分析北宋的基本國策是什么。為什么實行這種政策?(2)結合材料二和所學知識,分析宋朝的這種國策有什么弊端。 能力題1、 選擇題1.宋太祖為加強對地方的控制,制衡知州的權力,設置的是()A.刺史 B.節(jié)度使 C.轉運使 D.通判2.為了把地方財賦收歸中央,造成“外州無留財”的局面,宋太祖采取的措施是()A.頻繁調動州縣長官 B.設置通判C.派文臣擔任州縣長官 D.設置轉運使3.宋代開國后實行重文輕武的國策,普遍受到人們尊重的是()A.文臣B.武將 C.手工業(yè)者 D.商人4.宋朝是科舉制承前啟后的朝代,也是科舉制臻于成熟的朝代。關于宋朝科舉制的描述錯誤的是()A.注重發(fā)展文教事業(yè),改革和發(fā)展科舉制B.減少科舉取士的名額 C.提高進士地位D.對宋代社會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5.北宋政權一改五代十國藩鎮(zhèn)割據(jù)的局面,經(jīng)過近百年的“培植養(yǎng)護”,“政府又變成讀書人的政府”。這反映了北宋時期()A.重視文化傳統(tǒng)的養(yǎng)育和保護 B.形成了尚武輕文的社會風氣C.推行變法新政成為社會潮流 D.文官在軍政體制中形成主體二、非選擇題6.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宋太祖)一日召見趙普問曰:“自唐季以來,數(shù)十年間,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生靈涂地,其故何哉?吾欲息兵定長久之計,其道何如?”,普曰:“陛下之言及此,天下人神之福也。此非他故,方鎮(zhèn)太重,君弱臣強而已。今所以治之亦無他奇巧,惟削奪其權,制其錢谷,收其精兵,則天下自安矣?!闭Z未畢,上曰:“卿勿復言,吾已喻矣!”(1) 宋太祖與趙普在討論什么問題?趙普認為唐末以來政局動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 在材料中找出趙普給宋太祖提出的解決措施。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宋太祖的具體做法。(3)通過以上措施達到了怎樣的效果? 提升題1宋史太祖本紀記載:“諸校露刃列于庭曰:諸軍無主,愿策太尉為天子。未及對,有以黃衣加太祖身,眾皆羅拜呼萬歲。”這段史料記載的歷史事件是()A澶淵之盟B郾城之戰(zhàn)C靖難之役D陳橋驛兵變2960年正月的一天,北周的邊境傳來敵情,宋州歸德軍節(jié)度使奉命出征,不料半路卻出現(xiàn)意外,士兵在陳橋驛把黃袍加在他的身上,擁他做了皇帝,他建立的政權史稱()A北宋B遼C金D南宋3以下通過政變、篡權建立的新王朝,維持了百年以上較長統(tǒng)治的是()A篡奪皇位司馬炎,建立西晉歸統(tǒng)一B王莽篡漢建號新,托古改制短命亡C外威楊堅善弄權,建立隋朝代北周D陳橋兵變趙匡胤,黃袍加身建北宋4“陳橋兵變”“杯酒釋兵權”等歷史典故與下列哪一個人物有關()A武則天B趙匡胤C李世民D趙構5“杯酒釋兵權”的故事反映了北宋建立后()A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B與遼長時間保持相對和平的局面C加強了皇帝和中央的權力D與西夏維持了幾十年的和平關系6三國演義開篇寫道:“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我國歷史上出現(xiàn)多次分裂局面,但也有不少歷史人物重新建立大一統(tǒng)的王朝這些歷史人物不包括()A嬴政B司馬炎C楊堅D趙匡胤7有位歷史老師是個對聯(lián)迷,他寫了許多有關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帝王對聯(lián),下列哪一對聯(lián)是描寫宋太祖的()A開明君主吸隋訓,貞觀之治創(chuàng)唐榮B武周政治得發(fā)展,無字之碑任后評C調整政策呈開元,沉淫酒色誤王國陳橋兵變成君主,限制武功向文治二、材料題8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太祖既得天下,召普問曰:“天下自唐季(末)以來,數(shù)十年間,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蒼生涂地,其因何也?普欲息天下之兵,為國家長久之計,其道何如?”普曰:“陛下之言及此,天地神人之福也。唐季(末)以來,戰(zhàn)釁不息,國家不安者,其故非他,方鎮(zhèn)(藩鎮(zhèn))太重,君弱臣強而已矣。今所以治之,無他奇巧也,稍奪其權,制其錢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續(xù)資治通鑒長編請回答:(1)“太祖”指何人?(2)材料中指出“兵革不息”,其原因是什么?(3)針對“普”的建議,太祖采取了哪些措施?這些措施產(chǎn)生了什么影響?答案和解析 基礎題1、 選擇題1.【解析】選C。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陳橋驛兵變,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960年,后周大將趙匡胤在陳橋驛發(fā)動兵變,他的部下?lián)砹⑺敾实邸?.【解析】選A。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趙匡胤,主要考查學生的綜合能力。趙匡胤通過“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登上皇位。通過“杯酒釋兵權”的方法,解除禁軍將領的兵權。3.【解析】選D。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北宋,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宋太祖和他的后繼者依照先南后北的統(tǒng)一方針,陸續(xù)滅掉了南方的割據(jù)政權,結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據(jù)局面。4.【解析】選D。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宋太祖強化中央集權,主要考查學生的分析能力。宋太祖經(jīng)常調換軍隊將領,定期換防,割斷將領與士兵和地方的聯(lián)系,使兵不識將,將不專兵。5.【解析】選A。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宋太祖強化中央集權,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分析能力。題干反映了丞相權力不斷削弱,從另外一個角度說明了皇權的不斷加強。6.參考答案 (1)唐玄宗時期。(2)貞觀初年。玄奘攜帶大量佛經(jīng)回到長安,此后主持譯經(jīng)工作,為中國佛教的發(fā)展做出重大貢獻。根據(jù)他的口述,由弟子記錄成書的大唐西域記,記載了他游歷過的10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山川風物及社會習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貴文獻。(3)倡導開放;倡導交流;倡導合作;友好往來;互相學習等。二、非選擇題6.【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的識記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第(1)題第一問根據(jù)材料一可知,第二問根據(jù)所學知識回答。第(2)題弊端從削弱戰(zhàn)斗力等方面回答。答案:(1)重文輕武政策。原因:為防止唐末以來武將專橫跋扈的弊端重現(xiàn)。(2)重文輕武政策,雖然有效地防止了將領的擁兵自重,鞏固了中央集權,但它也產(chǎn)生了不利影響,武官的積極性受到了致命的打擊,嚴重削弱了軍隊的戰(zhàn)斗力和國防力量。 能力題一、選擇題1.【解析】選D。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北宋加強對地方的控制,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宋太祖在各州府設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權力。2.【解析】選D。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宋太祖強化中央集權,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宋朝在地方設置轉運使,把地方財賦收歸中央。造成“外州無留財”的局面。3.【解析】選A。為防止唐末以來武將專橫的弊端重現(xiàn),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軍政大權。后繼的宋太宗繼續(xù)采取抑制武將、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文官擔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職,甚至主持軍務,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將。4.【解析】選B。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宋朝注重發(fā)展文教事業(yè),改革和發(fā)展科舉制。宋初大幅度增加科舉取士的名額,提高進士地位。科舉制度的發(fā)展,對宋代社會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B與史實不符。5.【解析】選D。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宋朝重文輕武政策的影響,主要考查學生的分析能力。讀書人通過科舉考試走上仕途,北宋重用文官,“政府又變成讀書人的政府”,說明文官在軍政體制中形成主體。2、 材料題【解析】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宋太祖強化中央集權,主要考查學生分析史料、解決問題的能力。由材料中“自唐季以來,數(shù)十年間,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生靈涂地,其故何哉”?可見討論的是唐末以來的社會動蕩和分裂割據(jù)問題。趙普認為唐末以來政局動蕩的根本原因是“此非他故,方鎮(zhèn)太重,君弱臣強而已”。因此趙普建議“削奪其權,制其錢谷,收其精兵”。“削奪其權”指削弱相權和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爸破溴X谷”指控制地方財政?!笆掌渚敝赶魅醣鴻?再結合宋太祖的具體做法回答問題。據(jù)此分析回答第(1)(2)題。第(3)題屬于識記問題,結合所學回答即可。答案:(1)問題:唐末以來的社會動蕩和分裂割據(jù)問題。原因:藩鎮(zhèn)太重,君弱臣強。(2)措施:削奪其權,制其錢谷,收其精兵。具體做法:削奪其權:在中央削弱相權;在地方派文臣擔任各地州縣長官,并實行三年一換制度;設置通判,以分知州權力。制其錢谷:取消節(jié)度使的收稅權力;設置轉運使,把地方財賦收歸中央。收其精兵:解除禁軍將領的兵權;控制對軍隊的調動;軍隊將領定期換防。(3) 宋朝把中央集權強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權大大加強。 提升題一選擇題1【解析】公元960年,趙匡義(趙匡胤之弟)和趙普等在陳橋驛密謀策劃,發(fā)動兵變眾將以黃袍加在趙匡胤身上,擁立他為皇帝,史稱“陳橋驛兵變”。材料就是對這一事件的描述。故選D。2【解析】960年后周大將趙匡胤在陳橋驛發(fā)動兵變,黃袍加身,建立宋朝,定都開封,史稱北宋。故選A。3【解析】960年,后周大將趙匡胤在陳橋驛發(fā)動兵變,黃袍加身,建立宋朝,取代后周,以開封為東京,作為都城,史稱北宋,趙匡胤就是宋太祖。宋朝是趙匡胤通過政變、篡權建立的新王朝。故選D。4【解析】960年,趙匡胤發(fā)動陳橋驛兵變,黃袍加身建立了北宋王朝。北宋建立后,為加強中央集權,趙匡胤又通過“杯酒釋兵權”,剝奪了朝中大將的兵權。故選B。5【解析】宋朝初期,宋太祖趙匡胤為了加強了皇帝和中央的權力,同時避免別的將領也“黃袍加身”,篡奪自己的政權,所以趙匡胤通過一次酒宴,以威脅利誘的方式,要求高階軍官們交出兵權。故選C。6【解析】在所給選項中的歷史人物分別是秦朝、西晉、隋朝、北宋的開國皇帝,根據(jù)所學知識成功統(tǒng)一中國的是秦朝、西晉、隋朝北宋與與周圍少數(shù)民族建立的政權并立,沒有統(tǒng)一全國故選D。7【解析】960年,趙匡胤發(fā)動陳橋驛兵變,黃袍加身建立了北宋王朝北宋建立后,為加強中央集權,趙匡胤又通過“杯酒釋兵權”,剝奪了朝中大將的兵權D符合題意。故選D。二、材料題8【解析】(1)由材料“太祖既得天下”“唐季以來”可知,“太祖”指的是宋太祖趙匡胤。960年,后周大將趙匡胤在陳橋驛發(fā)動兵變,建立宋朝,取代后周,以開封為東京,作為都城,史稱北宋,趙匡胤就是宋太祖。(2)由材料“方鎮(zhèn)(藩鎮(zhèn))太重,君弱臣強而已矣”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唐末以來,兵禍連年,國家不安定的原因是節(jié)度使掌握兵權,實力強大,皇帝實力較弱。(3)由材料“稍奪其權,制其錢谷,收其精兵”可知,宋太祖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強中央集權,如:陸續(xù)解除節(jié)度使的權力,派文臣做地方官,并派官員到地方管理財政,從各地挑選強壯士兵,編入禁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