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橋鋼箱梁工廠制造技術標準1杜萍-_第1頁
東海橋鋼箱梁工廠制造技術標準1杜萍-_第2頁
東海橋鋼箱梁工廠制造技術標準1杜萍-_第3頁
東海橋鋼箱梁工廠制造技術標準1杜萍-_第4頁
東海橋鋼箱梁工廠制造技術標準1杜萍-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東海大橋主跨420米斜拉橋鋼箱梁工廠制造技術要求中 鐵 大 橋 勘 測 設 計 院二 三 年 七 月東海大橋主跨420米斜拉橋鋼箱梁工廠制造技術要求一. 總則1) 本規(guī)則適用于東海橋主跨420米斜拉橋加勁鋼箱梁及其零部件在工廠加工制造全過程,是結合本工程特點而編寫的施工技術要求。并作為業(yè)主及監(jiān)理工程師對鋼箱梁及其零部件進行驗收和工程評價的基本依據(jù)。2) 其工作主要內容包括:材料的采購、運輸、驗收、下料,鋼箱梁及其零部件的制造,鋼箱梁試拼裝,鋼箱梁及其零部件工廠涂裝,存放、保管,負責將鋼箱梁及其零部件運送至橋址處指定地點,以及售后服務等施工作業(yè)。3) 本橋結構形式為鋼箱迭合梁,為確保制造質量,制造廠家必須具備國家一級鋼結構制造資質,并不得進行異地轉包。4) 鋼梁制造及驗收必須使用經(jīng)計量檢定合格的計量器具,并應按有關規(guī)定進行操作。5) 鋼梁制造及驗收除應符合本規(guī)定及施工圖的具體要求外,還應符合國家現(xiàn)行的有關強制性標準的規(guī)定。6) 鋼梁制造及驗收按鐵路鋼橋制造規(guī)范執(zhí)行,本規(guī)定作為補充規(guī)定及重點說明。凡TB 1021298中與本規(guī)定不一致的地方以本規(guī)定為準;凡本規(guī)定未涉及的地方,按TB 1021298執(zhí)行。二. 技術要求 鋼梁制造及驗收按鐵路鋼橋制造規(guī)范執(zhí)行, 除此之外,針對本橋的結構特點,作如下補充規(guī)定及重點說明:1. 材料:a) 鋼梁所用鋼材應符合GB/T 7142000的規(guī)定,鋼材標準和技術條件必須滿足下列要求:鋼種厚度屈服點s(MPa)抗拉強度b(MPa)伸長率5%V型沖擊功(縱向)180變曲試驗鋼材厚度mm溫度,CJ時效,J不 小 于1616Q235qC1616353550501002352252152053903803753752602727d=1.5ad=2.5aQ345qD16163535505010034532531530551049047047021202020-203434d=2ad=3a為改善鋼材性能,本橋鋼材宜加入0.03%鈮(Nb),并應在質量證明書中注明。b) 本橋制造使用的鋼板或型鋼,在材質或規(guī)格方面,原則上不允許制造廠家自行更換,如有意外變化,對原設計需作任何改變時,必須事先征得設計單位同意,方可實施。c) 鋼材進入制造工廠后,除必須有生產(chǎn)鋼廠的出廠質量證明書外,還應在有監(jiān)理人員在場的情況下,按照合同和有關現(xiàn)行標準進行抽查復驗并做好復驗檢查記錄,復驗合格經(jīng)監(jiān)理簽認后方能使用。復驗時,按照同一廠家、同一材質、同一板厚、同一出廠狀態(tài)每10個爐(批)號抽驗一組試件d) 焊接材料應根據(jù)焊接工藝評定試驗結果確定。2. 制造A. 制造工藝設計a) 制造廠在合同生效后,應首先按設計圖紙(或招標文件與圖紙)完成制造工藝設計。制造工藝設計內容應包括:編制工藝流程圖及總體文件;編制實施性制造規(guī)程及細則文件;質量保證及管理文件;驗收程序文件等。b) 制造工藝文件應在完成工藝試驗和產(chǎn)品中間試驗后,報請業(yè)主組織監(jiān)理部門、設計部門及鋼梁專家進行評審認可后,由業(yè)主批準執(zhí)行。業(yè)主委派監(jiān)理工程師負責對產(chǎn)品的檢查和驗收。c) 制造工藝一般應包括如下項目:(1) 總體工藝流程及說明文件;(2) 各部位零部件分類,編碼和動作規(guī)定及流向(含有關說明文件),典型工藝流程;(3) 各部位零部件生產(chǎn)車間制造流水線及說明文件;(4) 主要質量控制點及說明文件;(5) 放樣與精度控制細則及說明文件;(6) 零部件制造工藝細則;(7) 制造工藝細則和工藝流程;(8) 鋼箱梁試拼裝工藝規(guī)程;(9) 涂裝工藝細則與工藝流程;(10) 鋼箱梁堆放、保管、運輸方案;(11) 各種材料試驗、焊接試驗、焊接工藝評定的資料和文件;(12) 其他主要和特殊的工藝細則、流程及說明文件;(13) 生產(chǎn)進度計劃。B作樣1) 對于形狀復雜的零、部件,在圖中不易確定的尺寸,應通過放樣校對后確定。2) 放樣和號料應預留焊接收縮余量及切割、刨邊和銑邊的加工余量。3) 號料時應注意鋼材軋制方向與梁的主要受力方向一致。C切割及邊緣加工1) 本橋結構鋼板,原則上應采用火焰切割,主要零部件的切割應優(yōu)先考慮采用精密切割如數(shù)控、自動、半自動切割。手工切割僅適用于次要零件或切割后邊緣仍需機加工的零件。2) 精密切割的構件,應對焰切起始側倒角,倒角半徑為0.52.0mm。3) 切割面的硬度不超過HV350;若切割面的硬度超過HV350,應進行刨邊處理。D 組裝1) 組裝工作必須在專用場地內進行,并應在平臺或胎架上組拼,利用定位設備嚴格控制部件位置。2) 鋼箱梁整體組裝工作必須在專用胎架上進行,胎架的基礎必須有足夠的承載能力,以保證生產(chǎn)過程中基礎不發(fā)生沉降。胎架應有足夠的剛度,不能由于承受鋼箱梁段重量而變形。3) 鋼箱梁制造前應試制一段試驗梁,全面檢查整個制造工藝是否合理及生產(chǎn)措施是否恰當,經(jīng)監(jiān)理工程師批準后方可批量生產(chǎn)。E焊接1) 為保證鋼梁的焊接質量,必須在施焊前明確焊接工藝,焊接工藝是焊工操作的唯一技術依據(jù),必須嚴格執(zhí)行。2) 焊接工藝必須根據(jù)焊接工藝評定試驗報告編制,通過焊接工藝評定試驗報告選擇合適的坡口形狀和尺寸、焊接材料、焊接方法、施焊條件及工藝參數(shù)等,以保證焊接接頭的力學性能達到設計要求。焊縫坡口采用機械加工。3) 焊接工作宜在室內進行,環(huán)境濕度應小于80%,焊接低合金鋼的環(huán)境溫度不應低于5,焊接普通碳素鋼不應低于0,主要桿件應在組裝后24小時內焊接。4) 垂直應力方向的對接焊縫必須除去余高,并順應力方向磨平。余高鏟磨后表面不高于母材0.5毫米,不低于母材0.3毫米,粗糙度50s/5) 非垂直應力方向的坡口焊縫最好僅有少許或極小的余高。作對接和角接接頭時,余高不得超過3.3毫米,并緩和過渡到母材的平面。F焊接接頭評定標準本橋焊接接頭評定標準具體要求如下:1) 強度:對接焊縫S不低于母材標準值,超強不超過母材實際屈服強度的25%。2) 延伸率:不低于母材標準值。3) 冷彎:要求180不裂。4) 沖擊韌性:焊肉、熔合線、熱影響區(qū)的沖擊功為-20CAkv不低于27J。在鋼梁生產(chǎn)中,制造單位要嚴格執(zhí)行焊接工藝,嚴格工藝管理,保證焊縫質量。G焊接檢驗a. 焊縫外觀檢驗(1) 所有焊縫應待焊縫金屬冷卻后進行外觀檢查,并填寫檢查記錄。所有焊縫不得有裂紋、未熔合、焊瘤、夾渣、未填滿弧坑及漏焊等缺陷。(2) 外觀檢查不合格的構件,在未進行處理并滿足要求之前,不得進入下一道工序。b. 焊縫無損檢測(1) 所有焊縫施焊24小時后,且經(jīng)外觀檢查合格,都必須進行無損檢測。(2) 無損檢測采用超聲波探傷和射線探傷兩種方法。用射線和超聲波兩種方法檢驗的焊縫,必須達到各自的質量要求,該焊縫方可認為合格H涂裝 采用長效及重防腐涂裝,由招標確定。I其它由于鋼梁安裝的需要,一些由安裝單位加工制造的臨時鋼結構需與永久鋼結構連接,因此不同制造廠之間應注意加工精度的統(tǒng)一。三. 技術標準TB 1000299 鐵路橋梁鋼結構設計規(guī)范 GB/T 7142000 橋梁用結構鋼 GB/T 511795 碳鋼焊條 GB/T 511895 低合金鋼焊條 GB 130077 焊接用鋼絲 GB 811087 CO2氣體保護焊用鋼焊絲 GB 529385 碳素鋼埋弧焊用焊劑 GB 1247090 低合金鋼埋弧焊用焊劑 GB 98588 氣焊、手工電弧焊及氣體保護焊坡口的基本形式及尺寸 GB 98688 埋弧焊焊縫坡口的基本形式和尺寸 JB 322383 焊條質量管理規(guī)程 GB1134589 鋼焊縫手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