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文本答題技巧.doc_第1頁
新聞類文本答題技巧.doc_第2頁
新聞類文本答題技巧.doc_第3頁
新聞類文本答題技巧.doc_第4頁
新聞類文本答題技巧.doc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新聞類文本答題技巧多條新聞材料的比較閱讀。一、了解新聞體例特點,準確篩選每條新聞材料內容要點。1. 了解新聞的五要素。即五個“W”一個“H”。(1)何事?(2)何人?(3)何時?(4何地?(5)何故(6)How怎樣執(zhí)行?采取那些有效措施?(方法)。2.近幾年高考選用的新聞體裁的主要特點。(1)通訊。是運用敘述、描寫、抒情、議論等多種手法,具體、生動、形象地反映新聞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種新聞報道形式。它是記敘文的一種,是報紙、廣播電臺、通訊社常用的文體。它包括人物通訊和事件通訊兩類,近幾年高考選用的一般是人物通訊,(2)消息:用簡潔明快的語言及時報道新近發(fā)生發(fā)現的有價值的事實的一種新聞文體。.短消息。即用簡潔的文字,把最新最重要而又有意義的事實報道出來。一般此類消息,由導語和主體兩部分組成。有的短消息也沒有導語,一氣寫下去。但是,它比簡訊、快訊都要寫得具體、完整些;一般多用數字說明。2016 年全國高考考綱題例中“新聞材料”一、二則也屬于此類。述評消息。不僅報道事實,而且對事實進行評價。它也稱為“新聞述評”或“記者述評”。這種消息不但告訴讀者發(fā)生了什么事,還幫助讀者分析、解釋、評價來認識這件事的來龍去脈及其意義。其寫作都以報道的事實為主,以評議事實為目的。從表達來說,往往是述多于評。從這一點來說,它又區(qū)別于評論。此類消息在敘述事實中進行評論,有的放矢,切中要害,才能起到畫龍點睛之妙。如2015 年福建卷閱讀,是對精神的刷新(摘編自人民日報2015 年4 月23 日)屬于述評。2016 年全國高考考綱題例中“新聞材料”三、四則也屬于此類。4,“新聞材料”的比較閱讀,將是實用文閱讀的一種重要題型。針對多則“新聞材料”,其解題思路應堅持由單則材料到多則材料;由“新聞材料”在內容、手法、角度的細微區(qū)別篩選“新聞材料”內容、手法、角度各自的側重點,到綜合比較“新聞材料”與“新聞材料”之間內容、手法、角度的異同點;由新聞體例特點到命題要求的指向性去篩選、歸納“新聞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最后組織語言規(guī)范答題。二、分條篩選、歸納新聞材料內容主要特點。首先采用五個“W”模式設問:“誰(在什么時間、什么地點)-做-(什么)事”,明確語段內容要點和表達方式,從而勾劃出材料語段內容的隱形暗示?!究季V題例】中“關于讀書調查的四則新聞材料”運用“誰做事”將材料內容進行歸納:材料一:新華社對紙質和數字圖書閱讀行為的調查材料二:中華讀書報調查國民傾向的閱讀形式構成材料三:央視網中國人正面臨“閱讀危機”?材料四:北京青年報關于世界閱讀日的行為分析其次在理清新聞材料的體例結構特點的基礎上,在“導語主體的第一句話”中篩選出有效信息,一般要補充修飾,形容,限制語(在什么時間、什么地點、什么原因、什么效果)。最后將“新聞材料”篩選出的內容要點(側重點、原因、效果)再進行組合,特別要關注“上升、趨緩、略有下降”等等關鍵詞,及分角度內容表述中利用數字暗示的信息,組合之后讀一下,檢查是否通順。根據命題的規(guī)律看,可分為針對某條“新聞材料”命題,針對“新聞材料”某一、二則材料綜合比較命題,或者針對若干“新聞材料”的共同點與不同點命題?!究季V題例】1.閱讀材料一和材料二,兩家媒體對公布“第十一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一事都作了報道,概括說明他們各自傳遞的重要信息有哪些異同。2. 根據新聞材料語段的主要表達方式篩選出新聞內容的側重點。新聞材料的主要表達方式可分為敘述類、說明類、議論類、描寫類等,應根據不同類別去篩選新聞素材內容的側重點。表達方式不同,語段信息特點就不相同,篩選形式也不相同。 敘述類材料信息包括:敘述的主體主體的經歷及特征敘述的意義及目的。次要信息包括詳細情節(jié)、背景材料等。篩選壓縮的方式為:刪減枝葉式。刪除原文段中次要信息(枝葉),保留最主要的信息。概括濃縮式。在限定的字數內概括濃縮原文段的信息。評價式。壓縮的結果不是原文段內容本身,而是原文段的敘述反映了什么,說明了什么。三、比較每條新聞材料內容的共同點與不同點,規(guī)范答題。1. 首先比較出同類或不同類材料內容中的共同點和不同點在篩選出素材內容的基礎上,就要比較出同類或不同類素材內容在敘述、說明、評論過程中有什么共同點和不同點。一般來說作者在敘述、說明新聞事實的過程中,往往要根據自身行業(yè)特點,報道需要,報刊的版面等等對新聞事實有所選擇,有所側重,因而對同一件新聞時事的報道有所不同或差異?!究季V題例】1 題:比較材料一和材料二,兩家媒體對公布“第十一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一事都作了報道,概括說明它們各自傳遞的重要信息有哪些異同?!窘馕觥肯嗤c:我國國民圖書閱讀率從2007 年至2013 年連續(xù)七年穩(wěn)步上升。2013與2012 年相比,紙質圖書閱讀量上升,報紙、期刊閱讀量下降;數字化閱讀量增加,接觸時間增長。國家有關部門開展各種活動,推動全民閱讀。不同點:材料一介紹了國民選擇數字閱讀的具體原因,以及數字出版對傳統出版物的沖擊不斷加強,并點出了現代國民仍然認為讀書很重要。材料二介紹了國民傾向的閱讀形式,指出0-17 歲未成年人是紙質圖書閱讀的絕對主力。2. 其次在找出新聞材料的異同點后,再依據題干顯性要求進行組合題干的顯性要求是對答題的指令性指向和硬性要求。新聞的文體特點基本特點:真實性,時效性,簡明性,文學性(通訊)最主要的特點:“用事實講話”?;窘Y構:標題、導語、主體、背景、結語。(標題、導語、主體是消息必不可少的,背景和結語有時則蘊涵在主體里面,結語有時可省略。)標題:標題的好處:新聞類文本的標題要求醒目、突出,達到吸引讀者的作用,或者能很好地概括文本內容,凸 顯感情傾向,彰顯主題。形式有單行標題,多行標題。多行標題引題(引標):交待形勢,烘托氣氛,說明背景等。正題(主標):對一則消息內容的高度概括。副題(副標):往往是重要事實,結果的提要?!痉椒ㄐ〗Y】1.分析新聞標題的表達技巧及其作用;2.對表達新聞主題的作用;3.對吸引讀者的作用;4.對表達記者觀點和感情的作用;5.對群眾獲取信息的作用。導語:消息的第一句話或第一段話以凝練簡明的語言,概述新聞的主要內容或事實,鮮明地揭示新聞的中心。新聞導語題答題套路:概述新聞的主要內容和事實,鮮明地揭示新聞的中心。抓典型鏡頭,給讀者以現場感和生動感; 吸引讀者的閱讀興趣。為全篇奠定恰當(緊張或溫馨或歡快或沉郁或悲痛)的感情基調。結構上引出下文對某事件的具體描寫。手法:用列數字、舉例子、作比較等手法表現新聞事件的特點。.新聞背景題答題套路對新聞事實進行解釋、補充烘托,加深對新聞的認識和理解突出人物特征,揭示了新聞事件的意義,體現新聞的主題,增強了新聞的厚度和深度,增強表達效果。敘述背景事件,充實文本內容,使新聞更加真實、客觀,現場感強,增強文章可讀性和感染力。段落的作用: 段落內容能體現與相關事實、事物的關系。能表現新聞主題,使之更有深廣的意義。 照應上下文,使文章結構嚴謹。 充實新聞內容,增強真實性、針對性、知識性,增強表達效果。結語:它可對全文內容作概括性小結;可用帶有啟發(fā)激勵性的語言作結; 可對發(fā)展趨勢作預測;可提出值得深思的問題。新聞結語題答題套路總結全文,呼應開頭。闡明新聞主題或深化主題,使讀者更深刻地認清新聞事實的新聞價值和意義,啟人心智,引人 思考,耐人尋味。確保新聞結構的完整性,拾遺補缺,增加補充信息。托物寄情,給人回味。分析新聞語言特色(客觀平實,或形象生動、感情色彩濃烈,使報道具有感染力。短句簡潔通俗,長句嚴謹準確。更能表現某種特定的新聞主題。)主要考查類型:(1)數據運用及敘述描寫的準確準確的數據能加強事實的真實可信;準確的敘述和描寫能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使人物血肉鮮明,性格突出,或者營造出新聞場景,使讀者如親歷其境。(2)語言的形象生動分析:通訊和特寫在表現人物和刻畫場景時允許使用文學手法,所以有些句子呈現出形象生動的特點。應對:塑造鮮活形象,再現典型場景,為主題服務。分析新聞的真實性新聞的真實性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衡量:六要素要完全準確真實,事件的情節(jié)描寫、數字運用、引語等必須準確真實 【方法小結】1.從再現采訪過程的角度思考2.從再現現場情形的角度思考3.從敘述人稱選擇的角度思考 4.從細節(jié)描寫作用的角度思考5.從新聞數據運用的角度思考新聞材料的詳略性:思考材料角度是否不同。思考材料聯系是否層進。思考能否開闊讀者視野。新聞結構的合理性:思考能否深化主題。思考結構是否完整。思考群眾能否想到。篩選并整合新聞的信息:解題基本思路:根據題目的要求把握篩選的標準;按照篩選標準,確認信息材料的檢索區(qū)間;把主要信息進行整合,有的信息可直接組合,有的信息除了文中的信息外,必要時要加上自己理解的語句進行串連形成一個完整的意思。一般的步驟是:摘取要點,理出順序,恰當表達。鑒賞新聞的表現手法表達方式:記敘、描寫、抒情、議論寫作手法:虛實結合、襯托、鋪墊、詳略、抑揚等記敘方式:順敘、倒敘、插敘描寫手法:細節(jié)描寫、心理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肖像描寫、白描抒情方式:直抒胸臆、敘事抒情修辭手法:比喻、比擬、對比、反復、設問、反問、借代等【方法小結】 (1)分析表達技巧對表現新聞對象特點的作用(2)分析表達技巧對表現新聞主題的作用(3)分析表達技巧對群眾體會作者態(tài)度的作用(4)分析表達技巧對突現新聞的社會效應的作用(5)分析表達技巧對新聞文體特征的效果:增強讓群眾如臨新聞現場的畫面感或生動形象的可讀性如,例:這篇報道,除了作者簡約的旁白外,通篇都是直接引用主人公的原話。你認為這種手法有什么好處? (6分)答案:主人公是一個極富個性的人,直接引用人物語言,更加突出主人公的個性特征;口氣、用語與人物身份十分吻合,給人強烈的現場感,讀來有身臨其境,與主人公近距離接觸之感;主要采用主人公自述形式,不僅符合了報道的真實性的要求,增強說服力,也使文章語言生動活潑;這種結構安排,行文更加凝練,不拖泥帶水。例2:本文按倒敘順序依次敘述了迫降時刻、35分鐘的驚險經歷、梁萬俊所在的英雄團隊三方面的內容。作者為什么安排這些內容?為什么以這樣的順序安排這些內容?(4分)(驚心動魄35分鐘)答:這三方面的內容依次是事件的結果、經過、原因。寫結果,要突出“驚心動魄”的主題,引入入勝;寫經過,是再現事件全貌,便于讀者了解事件的來龍去脈;寫原因,是揭示梁萬俊在關鍵時刻選擇迫降的心理和素質基礎。(2點1分,3點2分)選擇倒敘,一突出主題,二吸引讀者。(1點1分,2分)例2:文章從第五段開始,就改用第一人稱由郭兆松自述。用這種手法來寫通訊,有什么好處?用第一人稱自述,人物語言個性化,其口氣、用語與人物身份十分吻合,讀通訊如聞其聲,如見其人,生動形象。第五段開始用第一人稱自述,讓郭師傅自我表現、現身說法,這種結構安排使通訊更具有現場感、親切感,顯得其內容真實可信,更具有說服力。用第一人稱自述,節(jié)省了許多穿插串聯的語句,行文更加凝練。探究文本反映的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思考點:什么是新聞價值指刊播事實后引起社會的正面效應思考的方向:事件本身有沒有宣傳價值(什么價值);事件中的人物有沒有示范作用(什么作用,一般可從精神層面去考慮);與社會現實的聯系程度,是否切合時代主旋律。(1) 綜合權衡,穩(wěn)妥立論。(2)回讀原文,精選論據。 明確觀點之后需要作簡明扼要的論述。應回讀原文,從原文中精心挑選有力的論據用以支撐自己的觀點。(3)簡要論述,聯系實際。適當扼要引用原文關鍵句作為論據,還要作精要的論述,以證明觀點的正確。有的時候,還要聯系實際適度分析,以使論證更為有力。(4) 精要作結,回扣論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