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處作業(yè)指導書.doc_第1頁
高處作業(yè)指導書.doc_第2頁
高處作業(yè)指導書.doc_第3頁
高處作業(yè)指導書.doc_第4頁
高處作業(yè)指導書.doc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6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處作業(yè)指導書1、概述為了確保高處作業(yè)規(guī)范化,并符合文明施工,及職業(yè)健康安全要求,編制本作業(yè)指導書。2、適用范圍適用于本工區(qū)內(nèi)所有高處作業(yè)。3、參考文獻3.1安全生產(chǎn)法3.2安全生產(chǎn)綱要3.3安全生產(chǎn)法律、法規(guī)選編3.4重慶市建設工程安全管理文件資料匯編4、高處作業(yè)4.1高處作業(yè)定義本指導書所稱高處作業(yè),符合國家標準高處作業(yè)分級GB-3608-83規(guī)定的凡在墜落高度基準面2m以上(含2m)有可能墜落的高處進行的作業(yè)。4.2高處作業(yè)基本規(guī)定高處作業(yè)的安全措施及其所需資料,必須列入工程施工組織設計。單位工程施工負責人應對工程高處作業(yè)安全技術負責,并建立相應的責任制,施工前,因逐級進場安全教育及交底,落實新安全技術措施何人身防護用品,未得落實時不得進行施工。高處作業(yè)中的安全標志、工具、儀表、電氣設施和各種設備,必須在施工前加以檢查,確認其完好,方能投入使用。高處作業(yè)人員以及搭設高處作業(yè)安全設施的人員,必須經(jīng)過專業(yè)技術培訓及專業(yè)考試合格,持證上崗,并必須定期進行體格檢查。施工中對高處作業(yè)的安全技術措施,發(fā)現(xiàn)有缺陷和隱患時,必須及時解決,危及人身安全時,必須停止作業(yè)。施工作業(yè)場所有墜落可能的物體,應一律撤除或加以固定。高處作業(yè)中所用的物料,均應堆放平穩(wěn),不妨礙通行及裝卸,工具應稅收放入工具袋,作業(yè)中的走道、通道板和登陸用具,應隨時清掃干凈,拆卸下的物件及廢料應及時清理運走,不得任意亂置或向下丟棄,傳遞物件禁止拋擲。雨雪天進行高處作業(yè)時,必須采取可靠的防滑,防空和防凍措施,凡水、冰、霜、雪均應及時清除。遇有六級以上強風,濃霧等惡劣氣候,不得進行露天攀登與懸空高處作業(yè),暴風雪及臺風暴雨后,應對高處作業(yè)安全設施逐一加以檢查,發(fā)有松動、變形、損壞或脫落等現(xiàn)象,應立即修理完善、因作業(yè)需臨拆除或變動安全防護設施時,必須經(jīng)項目部現(xiàn)場負責人及技術主管同意,并采取相應可靠措施,作業(yè)后立即恢復。4.3臨邊作業(yè)安全防護 臨邊作業(yè)防護欄桿、橫桿及欄桿柱采用48(2.753.5)管材,管壁厚度不小于3.5,以扣件或電焊固定,不得使用廢舊鋼管及不合格鋼管及扣件搭設防護欄桿。 防護欄桿應向下,下兩道橫桿及欄桿柱組成,上桿離地高度1.01.2m,下桿離地高度為0.50.6m,防護欄桿自須自上而下用安全立網(wǎng)封閉,或在欄桿下邊設置嚴密固定的高度不低于18cm的擋腳板或40cm的擋腳笆。擋腳板與擋腳笆上如有孔眼,不應大于25mm,板與道下邊距離底面的空隙不應大于10mm。臨邊作業(yè)防護欄桿計算 防護欄桿橫桿上桿的計算,應按本規(guī)范第3.1.3條第三章的規(guī)定,以外力為活荷載(可變荷載),取集中荷載作用于桿件中點,按公式(附21)計算彎矩,并按公式(附22)計算彎曲強度,需要控制變形時,尚應按公式(附23)計算撓度。荷載設計值的取用,應符合現(xiàn)行的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GBJ87的有關規(guī)定。強度設計值的取用,應符合相應的結構設計規(guī)范的有關規(guī)定。1彎矩 M=FL/4 (附21)式中 M上桿承受的彎矩最大值; F上桿承受的集中荷載設計值(N); L上桿長度(m)。2彎曲強度MWnf (附22)式中 M上桿的彎矩(N.m); Wn上桿承受的集中荷載設計值(N); f上桿抗彎強度設計值(3)。 3撓度 FL3/48EI容許撓度 (附23)式中 F上桿承受的集中荷載標準值; L上桿長度(m),計算中采用1103mm; E桿件的彈性模量(N/mm4); I桿件截面慣性矩(mm4)。注:計算中,集中荷載設計值F,應按可變荷載(活荷載)的標準值Qk=1000N乘以可變荷載的分項系數(shù)7Q=1.4采用。 抗彎強度設計值,采用鋼材時可按f=215N/mm2取用。 撓度及容許撓度均以mm計。4.4洞口作業(yè)在樁基孔口、深溝、基坑周邊應設置防護欄桿或其他防護設施,掛設安全標志,夜間還應設紅燈警示,防護欄桿搭設與臨邊作業(yè)要求相同。4.5攀登作業(yè)攀登的用具,結構構造上必須牢固可靠,供人上下的踏板其使用荷載不應大于1100N,當梯面上有特殊作業(yè),重量超過上述荷載時,應按照實際情況加以驗算。移動式梯子,均應按現(xiàn)行的國家標準驗收其質(zhì)量。梯腳底部應堅實,不得墊高使用。梯子上端應有固定措施,立梯工作角度以755為宜,踏板上下間距以30cm為宜,不得有缺檔。梯子如需接長使用,必須有可靠的連接措施,且接頭不得超過1處,連接后梯梁的強度,不應低于單梯梯梁的強度。折梯使用時上部夾角以3545為宜。鉸鏈必須牢固,并應有可靠的拉撐措施。固定式直爬梯應用金屬材料制成。梯寬不應大于50cm,支撐采用706角鋼,埋設與焊接均必須牢固,梯子頂端的踏棍應攀登的頂面齊平,并加設11.5m高的扶手。使用直爬梯進行攀登作業(yè)時,攀登高度以5m為宜,超過2m時,宜加設護籠,超過8m時,必須設置梯間平臺。作業(yè)人員應從規(guī)定的通道上下,不得在非規(guī)定通道進行攀登,也不得利用吊車臂架等施工設備進行攀登。上下梯子時,必須面向梯子,且不得平持物器。4.6懸空作業(yè)懸空作業(yè)應有牢靠的立足處,并必須視具體情況,配置防護欄網(wǎng)、欄桿或其他安全設施。懸空作業(yè)所用的索具、腳板、吊籃、吊籠、平臺等設備,均需經(jīng)過技術鑒定或檢證方可使用。懸空安裝大模板,吊裝預制構件時,必須站在操作平臺上操作。吊裝中的大模板及預制構件,嚴禁站人和行走。安裝管道時必須有已完結構或操作平臺為立足點,嚴禁在安裝的管道上站立或行走。支模應按規(guī)定的作業(yè)程序進行,模板未固定前不得進行下一道工序。嚴禁在連接及支撐件上攀登上下,并嚴禁在上下同一垂直面上裝、拆模板,結構復雜的模板,裝、拆應嚴格按照施工組織設計的措施進行。支設高度在3m以上的墩臺模板,四周應設斜撐,并應設立操作平臺,低于3m的可使用馬凳操作。支設懸拋形式的模板時,應有穩(wěn)固的立足點,支設臨空構筑物搭板時,應搭設鋼架或腳手架。拆模高處作業(yè),應配置登高用具或搭設支架。御扎和安裝鋼架骨架時,必須搭設腳手架和馬道,張掛安全網(wǎng)。懸空箱梁鋼架御扎,必須在滿鋪腳手板的支架或操作平臺上操作。御扎墩臺鋼筋時,不得站在鋼筋骨架上或攀登骨架上下。澆筑離地2m以上進行砼澆筑時,應搭設操作平臺,不得直接站在模板或支撐件上操作。澆筑拱形結構,應自兩邊拱腳對稱地相向進行,并搭設腳手架以防人員墜落。特殊情況下如無可靠的安全設施,必須系好安全帶并系好保險鉤,或架設安全網(wǎng)。進行預應力張拉懸空作業(yè)時,應搭設站立在操作人員的和設置張拉設備用的牢固可靠的腳手架或操作平臺,張掛安全網(wǎng)。雨天張拉時,還應搭設防雨棚。預應力張拉區(qū)域應標示明顯地安全標志,禁止非操作人員進入。張拉鋼筋時的兩端必須設置擋板。擋板應距所張拉鋼筋的端部1.52m,且應高出最上一組張拉鋼筋0.5m,其寬度應距張拉鋼筋外側(cè)各不小于1m??椎缐簼{應注意壓力表的變化,如有異常情況立即停止,以免壓力管爆裂傷人。4.7操作平臺安全防護 (1)移動式操作平臺 操作平臺的面積不應超過10,高度不應超過5m,還應進行穩(wěn)定驗算,并采取措施減小立柱的長細比。裝設輪子的移動式操作平臺,輪子與平臺的接合處應牢固可靠,立柱底端離地面不得超過80mm。操作平臺可采用(4851)3.5mm鋼管以扣件連接,亦可采用門架式或承插式鋼管腳手架部件,按產(chǎn)品使用要求進行組裝。平臺的次梁,間距不應大于40cm,臺面應滿鋪3cm厚的木板或竹笆。操作平臺四周必須按臨邊作業(yè)要求設置防護欄桿,并應布置登高扶梯。移動式操作平臺計算1桿件計算;操作平臺可以483.5mm鍍鋅鋼管作次梁與主梁,上鋪厚度布小于30mm的木板作鋪板。鋪板應予以固定,并以483.5mm的鋼管作立柱。桿件計算可按下列步驟進行。荷載設計值與強度設計值的取用同附錄二。(1) 次梁計算恒荷載(永久荷載)中的自重,鋼管以40N/m計、鋪板以220N/m2計;施工活荷載(可變荷載)以1500N/m2計。按次梁承受均布荷載依下式計算彎矩: M=ql2/8 (附51)式中 M彎矩最大值(N.m); q次梁上的等效均布荷載設計值(N/m); l次梁計算長度(m)。按次梁承受集中荷載依下式作彎矩驗算: M= ql2/8+Fl/4 (附52)式中 q次梁上僅依恒荷載計算的均布荷載設計值(N/m);F次梁上的集中荷載設計值,可按可變荷載以標準值為1000N計。 取以上兩項彎矩值中的較大值按公式(附22)計算次梁彎曲強度。(2)主梁計算:主梁以立柱為支撐點。將次梁傳遞的恒荷載和施工活荷載,加上主梁自重的恒荷載,按等效均布荷載計算最大彎矩。立柱為3根時,可按下式計算位于中間立柱上部的主梁負彎矩:M=-0.125ql2 (附53) 式中 q次梁上的等效均布荷載設計值(N/m); l次梁計算長度(m)。以上項彎矩值按公式(附22)計算主梁彎曲強度。(3)立柱計算:立柱以中間立柱為準,按軸心受壓依下式計算強度: =N/Anf (附54)式中受壓正應力(N/mm2); N軸心壓力(N);An立柱凈截面面積(mm2); f抗壓強度設計值(N/mm2);立柱尚應按下式計算其穩(wěn)定性: N/Af (附55)式中 受壓構件的穩(wěn)定系數(shù),按立柱最大長細比/i采用; A立柱的毛截面面積(mm2)。注:計算中的荷載設計值,恒荷載應按標準值乘以永久荷載分項系數(shù)7Q=1.2取用,活荷載應按標準乘以可變荷載分項系數(shù)7Q=1.4取用;鋼管的抗彎,抗壓強度設計值可按f=215N/mm2取用。(2)懸挑式鋼平臺 懸挑式干平臺的擱支點與上部拉結點,必須位于建筑物上,不得設置在腳手架等施工設備上。斜拉桿或鋼絲繩,構造上宜兩邊各設前后兩道,兩道中的每一道均應做單道受力計算。設置4個經(jīng)過驗算的吊環(huán)。吊運平臺時應使用卡環(huán),不得使吊鉤直接掛鉤吊環(huán)。吊環(huán)應用甲類3號沸騰鋼制作。干平臺安裝時,鋼絲繩應采用專用掛鉤掛牢,采取其他方式時卡頭的卡子不得少于3個。建筑物銳角利口圍系鋼絲繩處應加襯軟墊物,鋼平臺外口應略高于內(nèi)口。鋼平臺左右兩側(cè)裝置固定的防護欄桿。鋼平臺吊裝。需待橫梁支撐點電焊固定,接好鋼絲繩,調(diào)整完畢,經(jīng)過檢查驗收,方可松卸起重吊鉤,上下操作。鋼平臺使用時,應有人進行檢查,發(fā)現(xiàn)鋼絲繩有銹蝕損壞應及時調(diào)換,焊縫脫縫應及時修復。操作平臺上應顯著的標明容許荷載值。操作平臺上人員和物料的總重量,嚴禁超過設計容許荷載,應預備專人加以監(jiān)督。操作平臺驗算1.桿件計算懸挑式鋼平臺可以槽鋼作次梁與主梁,上鋪厚度不小于50mm的木板,并以螺栓與槽鋼相固定。桿件計算可按下列步驟進行。荷載設計值與強度設計值的取用同本附錄(一)。鋼絲繩的取用應按現(xiàn)行的結構安裝工程施工操作規(guī)程YSJ40489的規(guī)定執(zhí)行。次梁計算:恒荷載(永久荷載)中的自重,采用 10cm槽鋼時以100N/m計,鋪板以400N/m計;施工活荷載(可變荷載)以1500N/m計。按次梁承受均布荷載考慮,依公式(附51)計算彎矩。當次梁帶懸臂時,依下式計算彎矩;M=8ql2(1-2)2 /8 (附56)式中 懸臂比值,=m/l; M懸臂長度(m); l次梁兩端擱支點間的長度(m)。以上項彎矩值按公式(附22)計算次梁彎曲強度。(2)主梁計算:按外側(cè)主梁以鋼絲繩吊點作為支撐點計算。為安全計,按里側(cè)第二道鋼絲繩不起作用,里側(cè)槽鋼亦不起作用計算。將次梁傳遞的恒荷載和施工活荷載,加上主梁自重的恒荷載,按公式(附51)計算外側(cè)主梁彎矩值。主梁采用20cm槽鋼時,自重亦260N/m計。當次梁帶懸臂時,先按公式(附57)計算主梁所傳遞的荷載;再將此荷載化算為等效均布荷載設計值,加上主梁自重的荷載設計值,按公式(附51)計算外側(cè)主梁彎矩值:R外ql2(1+2)2/2 (附57)式中 R外次梁擱支點于外側(cè)主梁上的支座反力,即傳遞于主梁的荷載(N)。 將上項彎矩按公式(附22)計算外側(cè)主梁彎曲強度。(3)鋼絲繩驗算 為安全計,鋼平臺每側(cè)兩道鋼絲繩均以一道受力作驗算。鋼絲繩按下式計算其所受拉力T: Tql/2sin (附58)式中 T鋼絲繩所受拉力(N); q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