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閱讀5頁,還剩5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讀其書想見其為人 孔子世家 西漢 司馬遷 孔子介紹 孔子 名丘 字仲尼 春秋末期魯國人 他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 教育家 儒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 相傳有弟 子三千 賢弟子七十二人 孔子曾帶領弟子周游列國14年 孔子還是一位古文獻整理家 曾修 詩 書 定 禮 樂 序 周易 作 春秋 孔子思想及學說對后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孔子思想 孔子的思想是 仁義禮智信 他創(chuàng)立了以仁為核心的道德學說 他自己也是一個很善良的人 富有同情心 樂于助人 待人真誠 寬厚 己所不欲 毋施于人 君子成人之美 不成人之惡 躬自厚而薄責于人 等 都是他的做人準則 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學 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順 七十而從心所欲 不逾矩 這是孔子對自己一生各階段的總結 孔子名言 1 三人行 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2 質勝文則野 文勝質則史 文質彬彬 然后君子3 不憤不啟 不悱不發(fā) 舉一隅不以三隅反 則不復也4 有朋自遠方來 不亦樂乎 學而時習之 不亦說乎 5 君子食無求飽 居無求安 敏于事而慎于言 6 人而無信 不知其可也 7 敏而好學 不恥下問8 默而識之 學而不厭 誨人不倦9 發(fā)憤忘食 樂以忘憂 不知老之將至10 學而不思則罔 思而不學則殆11 君子坦蕩蕩 小人長戚戚12 歲寒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13 知者不惑 仁者不憂 勇者不懼14 不在其位 不謀其政 孔子名言 15 人無遠慮 必有近憂16 其身正 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 雖令不從17 見利思義 見危授命 孔子名言 18 志士仁人 無求生以害仁 有殺身以成仁19 君子謀道不謀食 君子憂道不憂貧20 三軍可奪帥也 匹夫不可奪志也21 以文會友 以友輔仁22 溫故而知新 可以為師矣 史記 孔子世家 司馬遷 太史公自序 周室既衰 諸侯恣行 仲尼悼禮廢樂崩 追修經(jīng)術 以達王道 匡亂世反之于正 見其文辭 為天下制儀法 垂 六藝 之統(tǒng)紀于后世 作孔子世家第十七 孔子世家 詳細地記述了孔子的生平活動及各方面的成就 課文重點節(jié)選的十幾種表現(xiàn)孔子好學善學 窮且益堅 整理古籍 教書育人的有關內容 第一段 孔子生魯昌平鄉(xiāng)陬邑 其先宋人也 曰孔防叔 防叔生伯夏 伯夏生叔梁紇 紇與顏氏女野合而生孔子 禱于尼丘得孔子 魯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 生而首上圩頂 故因名曰 丘 云 字仲尼 姓孔氏 譯 孔子出生在魯國昌平鄉(xiāng)陬邑 他的祖先是宋國人 名叫孔防叔 孔防叔生下伯夏 伯夏生下叔梁紇 叔梁紇和顏氏的女兒不合禮法媾合而生下孔子 他們向尼丘進行祈禱而得到孔子 魯襄公二十二年孔子出生 孔子生下來頭頂中間凹陷 所以就取名叫丘 取字叫仲尼 姓為孔氏 第二段 孔子貧且賤 及長 嘗為季氏史 料量平 嘗為司職吏而畜蕃息 由是為司空 已而去魯 斥乎齊 逐乎宋 衛(wèi) 困于陳蔡之間 于是反魯 孔子長九尺有六寸 人皆謂之 長人 而異之 魯復善待 由是反魯 譯 孔子家境貧寒 又地位低下 等到長大成人 曾經(jīng)做過季氏手下的官吏 管理統(tǒng)計準確無誤 又曾做過司職的小吏 使牧養(yǎng)的牲畜繁殖增多 由此出任司空 不久離開魯國 在齊國受到排擠 被宋人 衛(wèi)人所驅逐 在陳國 蔡國之間受困 于是返回魯國 孔于身高九尺六寸 人們都稱他為 長人 而感到奇異 魯君又善待孔子 因此返回魯國 第三段 魯南宮敬叔言魯君曰 請與孔子適周 魯君與之一乘車 兩馬 一豎子俱 適周問禮 蓋見老子云 譯 魯人南宮敬叔對魯昭公說 請允許我跟隨孔子前往周京洛邑 魯昭公給他們一輛車 兩匹馬 還有一名童仆同行 前往周京洛邑詢問周禮 據(jù)說見到了老子 辭去 而老子送之曰 吾聞富貴者送人以財 仁人者送人以言 吾不能富貴 竊仁人之號 送子以言 譯 孔子告辭離去時 老子送他說 我聽說富貴之人用財物來送人 仁義之人用言語來送人 我不能富貴 只好盜用仁人的名義 用言語來送你 曰 聰明深察而近于死者 好議人者也 博辯廣大危其身者 發(fā)人之惡者也 為人子者毋以有己 為人臣者毋以有己 孔子自周反于魯 弟子稍益進焉 譯 這幾句話是 聰慧明白洞察一切反而接近于走投無路 是因為喜好評論他人的緣故 廣博善辯寬廣弘大反而危及其身 是因為揭發(fā)別人丑惡的緣故 做人兒子的就不要考慮自己 做人臣子的就不要考慮自己 孔子從周京洛邑返回魯國 投到他門下的弟子逐漸增多 第四段 孔子適齊 為高昭子家臣 欲以通乎景公 與齊太師語樂 聞 韶 音 學之 三月不知肉味 齊人稱之 譯 孔子去到齊國 當齊卿高昭子的家臣 打算以此來與齊景公交往 孔子與齊國太師談論音樂 聽到 韶 的樂曲 學習 韶 樂 陶醉得居然三個月不知道肉的滋味 齊國人稱贊孔子 第五段 孔子學鼓琴師襄子 十日不進 師襄子曰 可以益矣 孔子曰 丘已習其曲矣 未得其數(shù)也 有間 曰 已習其數(shù) 可以益矣 譯 孔子向師襄子學習彈琴 學了十天仍不學新的內容 師襄子說 可以增加學習內容了 孔子說 我已經(jīng)熟習曲子 但還沒有掌握演奏的技巧 過了一段時間 師襄子說 已經(jīng)熟習演奏的技巧 可以繼續(xù)往下學了 孔子曰 丘未得其志也 有間 曰 已習其志 可以益矣 孔子曰 丘未得其為人也 有間 有所穆然深思焉 有所怡然高望而遠志焉 譯 孔子說 我還沒有領會其中的志趣呢 過了一段時間 師襄子說 已經(jīng)熟習其中的志趣 可以繼續(xù)往下學了 孔子說 我還體會不到樂曲作者的風范啊 過了一段時間 孔子默然沉思 心曠神怡 高瞻遠望而意志升華 曰 丘得其為人 黯然而黑 幾然而長 眼如望羊 如王四國 非文王其誰能為此也 師襄子辟席再拜 曰 師蓋云 文王操 也 譯 說 我知道樂曲的作者了 那人皮膚深黑 體形頎長 眼睛深邃遠望 如同統(tǒng)治著四方諸侯 不是周文王還有誰能撰作這首樂曲呢 師襄子離開坐席連行兩次拜禮 說 我教的就叫做 文王操 啊 第六段 孔子遷于蔡三歲 吳伐陳 楚救陳 軍于城父 聞孔子在陳 蔡之間 楚使人聘孔子 孔子將往拜禮 陳 蔡大夫謀曰 孔子賢者 所刺譏皆中諸侯之疾 譯 孔子遷居到蔡國的第三年 吳國軍隊攻伐陳國 楚國出兵援救陳國 駐扎在城父 聽說孔子在陳國 蔡國之間 楚昭王派人聘請孔子 孔子準備前往拜見回禮 陳國 蔡國的大夫謀劃說 孔子是個賢人 他所譏刺抨擊的都切中諸侯的弊病 今者久留陳 蔡之間 諸大夫所設行皆非仲尼之意 今楚 大國也 來聘孔子 孔子用于楚 則陳 蔡用事大夫危矣 譯 如今他長久滯留在陳國 蔡國之間 眾大夫所作所為都違反仲尼的心意 如今楚國 是大國 派人前來聘請孔子 倘若孔子在楚國起用 我們這些在陳國 蔡國主事的大夫就危險了 于是乃相與發(fā)徒役圍孔子于野 不得行 絕糧 從者病 莫能興 孔子講誦弦歌不衰 子路慍見曰 君子亦有窮乎 孔子曰 君子固窮 小人窮斯濫矣 譯 于是就共同調發(fā)役徒將孔子圍困在野外 孔子沒法行路 斷絕了糧食 隨從的弟子疲憊不堪 餓得站不起來 但孔子仍講習誦讀 演奏歌唱 傳授詩書禮樂毫不間斷 子路生氣 來見孔子說 君子也有困厄嗎 孔子說 君子能安于困厄而不動搖 小人困厄就胡作非為了 第七段 子貢色作 孔子曰 賜 爾以予為多學而識之者與 曰 然 非與 孔子曰 非也 予一以貫之 譯 子貢怒氣發(fā)作 孔子說 賜啊 你認為我是個博學強記的人嗎 子貢說 是 難道不是嗎 孔子說 不是啊 我是用一個思想貫穿于全部學說 第八段 孔子知弟子有慍心 乃召子路而問曰 詩 云 匪兕匪虎 率彼曠野 吾道非邪 吾何為于此 譯 孔子知道弟子們有怨恨之心 就召見子路而詢問道 詩 中說 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 卻沿著曠野行走 我們的學說難道有不對的地方嗎 我們?yōu)槭裁礈S落到這個地步 子路曰 意者吾未仁邪 人之不我信也 意者吾未知邪 人之不我行也 譯 子路說 是不是我們還沒有達到仁吧 所以別人不信任我們 是不是我們還不夠聰明吧 所以別人不跟著我們走 孔子曰 有是乎 由 譬使仁者而必信 安有伯夷 叔齊 使知者而必行 安有王子比干 譯 孔子說 有這些緣由嗎 仲由 我打比方給你聽 假如仁者就必定受到信任 那怎么還會有伯夷 叔齊的遭遇呢 假如聰明的人就一定能讓別人跟著干 那怎么還會有王子比干的遭遇呢 第九段 子路出 子貢入見 孔子曰 賜 詩云 匪兕匪虎 率彼曠野 吾道非邪 吾何為于此 子貢曰 夫子之道至大也 故天下莫能容夫子 夫子蓋少貶焉 譯 子路出去 子貢進入見面 孔子說 賜啊 詩 中說 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 卻沿著曠野行走 我們的學說難道有不對的地方嗎 我們?yōu)槭裁礈S落到這個地步 子貢說 老師的學說極其弘大 所以天下沒有國家能容得下您 老師何不稍微降低一點標準呢 孔子曰 賜 良農能稼而不能為穡 良工能巧而不能為順 君子能修其道 綱而紀之 統(tǒng)而理之 而不能為容 今爾不修爾道而求為容 賜 而志不遠矣 譯 孔子說 賜 優(yōu)秀的農夫善于播種耕耘卻不能保證獲得好收成 優(yōu)秀的工匠擅長工藝技巧卻不能迎合所有人的要求 君子能夠研究完善自己的學說 用法度來規(guī)范國家 用道統(tǒng)來治理臣民 但不能保證被世道所容 如今你不修明你奉行的學說卻去追求被世人接受 賜 你沒有遠大的志向 第十段 子貢出 顏回入見 孔子曰 回 詩云 匪兕匪虎 率彼曠野 吾道非邪 吾何為于此 譯 子貢出去 顏回入門進見 孔子說 回啊 詩 中說 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 卻疲于奔命在空曠的原野 我們的學說難道有不對的地方嗎 我們?yōu)槭裁礈S落到這個地步 顏回曰 夫子之道至大 故天下莫能容 雖然 夫子推而行之 不容何病 不容然后見君子 夫道之不修也 是吾丑也 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 是有國者之丑也 不容何病 不容然后見君子 譯 顏回說 老師的學說極其弘大 所以天下沒有國家能夠容納 即使如此 老師推廣而實行它 不被容納憂慮什么呢 正是不被容納 然后才現(xiàn)出君子本色 老師的學說不完善 這是我們的恥辱 老師的學說已經(jīng)努力修明完善而不被采用 這是當權者的恥辱 不被容納憂慮什么 不被容納然后才現(xiàn)出君子本色 孔子欣然而笑曰 有是哉顏氏之子 使爾多財 吾為爾宰 譯 孔子高興地笑道 有道理啊 顏家的孩子 假使你擁有許多財產 我給你當管家 第十一段 于是使子貢至楚 楚昭王興師迎孔子 然后得免 譯 于是孔子派子貢到達楚國 楚昭王派軍隊迎接孔子 孔子這樣以后才得以脫身 第十二段 孔子之時 周室微而禮樂廢 詩 書 缺 追跡三代之禮 序 書傳 上紀唐虞之際 下至秦繆 編次其事 曰 夏禮吾能言之 杞不足征也 殷禮吾能言之 宋不足征也 足 則吾能征之矣 譯 孔子的時代 周王室衰微而禮樂廢棄 詩 書 殘缺 孔子追尋探索夏 商 周三代的禮制 整理 書傳 上記唐堯 虞舜之際 下至秦穆公之時 依次編排其間史事 孔子說 夏代的禮制我能說出來 但夏人后裔杞國的文獻不足為證了 殷代的禮制我能說出來 但殷人后裔宋國的文獻不足為證了 如果文獻足夠的話 我就能加以驗證了 觀殷夏所損益 曰 后雖百世可知也 以一文一質 周監(jiān)二代 郁郁乎文哉 吾從周 故 書傳 禮記 自孔氏 譯 孔子考察周代對殷禮 殷代對夏禮所作的變動后 說 往后即使推到一百代 它的禮制也可以知道 因為總是一代崇尚文采而一代崇尚質實 周禮借鑒了夏 殷兩代 郁郁乎文采斐然啊 我依從周代的禮制 所以 書傳 禮記 出自孔門 第十三段 孔子語魯大師 樂其可知也 始作翕如 縱之純如 皦如 繹如也 以成 吾自衛(wèi)反魯 然后樂正 雅 頌 各得其所 譯 孔子告訴魯國的大師說 樂曲的演奏過程是可以知道的 開始演奏的時候 一齊出來氣勢盛大 接著展開 和諧清純 層次分明 連續(xù)不斷 一直到樂章演奏完成 我從衛(wèi)國返回魯國 然后審定規(guī)范各類樂曲的音調聲律 使雅樂 頌樂分別處于適當?shù)奈恢?第十四段 古者 詩 三千余篇 及至孔子 去其重 取可施于禮義 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 以求合 韶 武 雅 頌 之音 禮樂自此可得而述 以備王道 成六藝 譯 古代留傳下來的 詩 有三干多篇 等到孔子整理的時候 刪去其中重復的 選取可以在禮節(jié)儀式中使用的 三百零五篇詩 孔子都用琴瑟伴奏而一一歌唱過 以求符合 韶 武 雅 頌 的音律 禮儀 音樂從此又得到正確描述 以此具備了王道的禮樂制度 編成了 禮 樂 書 詩 易 春秋 六經(jīng) 第十五段 孔子晚而喜 易 序 彖 系 象 說卦 文言 讀 易 韋編三絕 曰 假我數(shù)年 若是 我于 易 則彬彬矣 譯 孔子晚年喜好研究 周易 編撰 彖辭 系辭 象辭 說卦 文言 等解說 周易 的 易傳 孔子反復閱讀 周易 以致編連簡冊的繩子多次斷開 他說 再給我?guī)啄陼r間 像這樣的話 我對 周易 就能融會貫通了 第十六段 孔子以詩書禮樂教 弟子蓋三千焉 身通六藝者七十有二人 如顏濁鄒之徒 頗受業(yè)者甚眾 譯 孔子用 詩 書 禮 樂 進行教授 弟子大約有三千 其中一人兼通六經(jīng)的有七十二人 像顏濁鄒之流的門徒 略微接受過學業(yè)的就更加眾多了 第十七段 孔子以四教 文 行 忠 信 絕四 毋意 毋必 毋固 毋我 所慎 齊 戰(zhàn) 疾 子罕言利與命與仁 不憤不啟 舉一隅不以三隅反 則弗復也 譯 孔子設立四種教學內容 文獻 行為 忠恕 信用 戒絕四種陋習 不隨意猜測 不固執(zhí)己見 不孤陋寡聞 不突出自己 他所謹慎對待的有 齋戒 戰(zhàn)爭 疾病 孔子對自己很少講到利益 命運和仁德 對弟子不到為渴求知識而急得不知如何是好的地步就不去啟發(fā) 不能舉一反三 便不再教他 第十八段 子曰 弗乎弗乎 君子病沒世而名不稱焉 吾道不行矣 吾何以自見于后世哉 乃因史記作 春秋 上至隱公 下訖哀公十四年 十二公 譯 孔子說 不行了不行了 君子痛恨活了一輩子而名聲不被人們稱道 我的主張不能實行了 我用什么將自己顯現(xiàn)給后人呢 于是利用魯國史官的記載撰作 春秋 上溯至魯隱公 下訖于魯哀公十四年 包括十二位君主 據(jù)魯 親周 故殷 運之三代 約其文辭而指博 故吳楚之君自稱王 而 春秋 貶之曰 子 踐土之會實召周天子 而 春秋 諱之曰 天王狩于河陽 推此類以繩當世 譯 以魯國為中心 維護周王室 借鑒殷代為隔朝的散舊 將道統(tǒng)貫穿 推廣于三代 簡約精煉其中的文辭而意旨博大恢弘 所以吳國 楚國的君主自稱為王 但 春秋 貶稱他們?yōu)?子 晉文公在踐土的盟會實際上是他召來周天于 但 春秋 避諱此事寫作 天王狩于河陽 推衍這類 春秋 筆法來繩正當時的世道 貶損之義 后有王者舉而開之 春秋 之義行 則天下亂臣賊子懼焉 譯 春秋 中褒貶的大義 后代有王者興起的話 就能推廣開來 春秋 大義實行之后 那么天下的亂臣賊子便都害怕了 第十九段 孔子在位聽訟 文辭有可與人共者 弗獨有也 至于為 春秋 筆則筆 削則削 子夏之徒不能贊一辭 譯 孔子在司寇職位上審理訴訟案件時 判詞有可以和別人相同處 就不獨自決斷 至于撰作 春秋 他認為該寫的就寫 該刪的就刪 即使是子夏之流的高足弟子也不能改動一字一句 弟子受 春秋 孔子曰 后世知丘者以 春秋 而罪丘者亦以 春秋 譯 弟子們聽受 春秋 時 孔子說 后代了解我的憑這部 春秋 而怪罪我的也憑這部 春秋 第二十段 孔子年七十三 以魯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 譯 孔子享年七十三歲 于魯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日去世 第二十一段 孔子葬魯城北泗上 弟子皆服三年 三年心喪畢 相訣而去 則哭 各復盡哀 或復留 唯子貢廬于冢上 凡六年 然后去 弟子及魯人往從冢而家者百有余室 因命曰孔里 譯 孔子死后葬在魯城北面的泗水岸邊 弟子們都在心里為他服喪三年 三年心喪完畢 大家道別離去時 都相對而哭 又各盡哀 有的就又留了下來 只有子貢在墓旁搭了一間小房住下 守墓總共六年 然后才離去 弟子及魯國他人 相率前往墓旁相陪并安家居住的有一百多家 因而就把這里命名為 孔里 魯世世相傳以歲時奉祠孔子冢 而諸儒亦講禮鄉(xiāng)飲大射于孔子冢 孔子冢大一頃 譯 魯國世世代代相傳 每年都定時到孔子墓前祭拜 而儒生們也在這時來這里講習禮儀 舉行聚會 切磋射藝 孔子的墓地有一頃大 故所居堂弟子內 后世因廟藏孔子衣冠琴車書 至于漢二百余年不絕 高皇帝過魯 以太牢祠焉 諸侯卿相至 常先謁然后從政 譯 孔子故居的堂屋以及弟子們所居住的內室 后來就改成廟 借以收藏孔子生前穿過的衣服 戴過的帽子 使用過的琴 車子 書籍等 直到漢代 二百多年間沒有廢棄 高皇帝劉邦經(jīng)過魯?shù)?用牛羊豬三牲俱全的太牢祭祀孔子 諸侯 卿大夫 宰相一到任 常是先去拜謁孔子墓 然后才去就職處理政務 第二十二段 太史公曰 詩 有之 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 雖不能至 然心鄉(xiāng)往之 余讀孔氏書 想見其為人 譯 太史公說 詩經(jīng) 有這樣的話 巍峨的高山令人仰望 寬闊的大路讓人行走 盡管我不能回到孔子的時代 然而內心非常向往 我閱讀孔氏的書籍 可以想見他的為人 適魯 觀仲尼廟堂 車服 禮器 諸生以時習禮其家 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 譯 去到魯?shù)?觀看仲尼的宗廟廳堂 車輛服裝 禮樂器物 儒生們按時在孔子故居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大夫山騎行活動方案
- 大班組閱讀活動方案
- 大竹縣植樹活動方案
- 圣誕課程活動方案
- 復古摩登風格活動方案
- 大型活動預熱活動方案
- 城管參觀消防活動方案
- 大型公司組織活動方案
- 坐姿劃船活動方案
- 部編人教版小學語文1-6年級詞語表
- 2025屆山東省青島市超銀中學英語八下期末綜合測試試題含答案
- 工地切割樁頭合同協(xié)議書
- 手術室環(huán)境衛(wèi)生管理要求
- 2025-2030中國激光噴碼機行業(yè)市場發(fā)展分析及發(fā)展趨勢與投資前景研究報告
- 《鐵路旅客運輸組織(活頁式)》課件 7.3 旅客傷害應急處置
- 通信光纜割接施工方案
- 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專項施工方案
- 2024北京西城區(qū)四年級(下)期末英語試題及答案
- 菌菇供貨合同協(xié)議
- 2025屆新高考志愿填報指南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