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地質地貌.doc_第1頁
西班牙-地質地貌.doc_第2頁
西班牙-地質地貌.doc_第3頁
西班牙-地質地貌.doc_第4頁
西班牙-地質地貌.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西班牙位于伊比利亞半島上。地形多山,梅塞塔高原是構成高原與多山地的主干,西班牙的最高峰是穆拉森山,海拔3,718米。北有比利牛斯山與法國為界。東有地中海。北有大西洋的比斯開灣。地中海式氣候,陽光充足,春秋多雨,年平均降水5001500毫米。西班牙氣候可分作下列四環(huán):地中海氣候:西班牙東部與南部多屬亞熱帶氣候,春、秋皆為雨季,夏季溫度令人感到舒適。高溫紀錄:梅西亞47.2,馬拉加44.2,巴倫西亞42.5,阿利山迪41.4,馬略卡40.6,巴塞羅那39.8。低溫紀錄:加隆拿-13.0,巴塞羅那-10.0,巴倫西亞-7.2,梅西亞-6.0,阿利山迪-4.6,馬拉加-3.8。內陸的溫帶大陸性氣候:西班牙北部地區(qū)擁有寒冷的冬季(通常會降雪)及炎熱的夏季。高溫紀錄:塞維利亞47.0,哥度巴46.6,巴達荷斯45.0,阿爾巴塞特與薩拉戈薩42.6,馬德里42.2,貝高斯41.8,華拉度列40.2。低溫紀錄:阿爾巴塞特-24.0,貝高斯-22.0,沙挪曼加-20.0,杜雷爾-19.0,馬德里-14.8,塞維利亞-5.5。北大西洋沿海氣候的溫帶海洋性氣候: 夏季氣候和暖,降雨量主要集中在冬季。高溫紀錄:畢爾包42.0,拉科魯尼亞37.6,支漢36.4。低溫紀錄:畢爾包-8.6,奧維多-6.0,支漢與拉科魯尼亞 -4.8。加納利群島: 副熱帶夏干氣候,全年氣溫通常在18與24之間。高溫紀錄:特里福42.6。低溫紀錄:特里福8.1。人口最多的城市群馬德里 5,946,572巴塞羅那 5,315,758瓦倫西亞 1,623,724塞維利亞 1,317,098馬拉加 1,074,074畢爾巴鄂 946,829西班牙全境大致可以分為五個地理區(qū):北部山區(qū):這里有歐洲著名的比利牛斯山脈,整個山脈綿延千里,景色如畫。一年四季,無論山上山下,還是平原陸地,到處是一片翠綠。尤其是阿斯圖里亞斯地區(qū),山脈連綿,松濤茫茫,林海郁郁。緊靠比利牛斯山脈的坎塔布連山脈,海拔達2000米以上,北臨茫茫無邊的比斯開灣,陸地上林木茂盛,景色十分迷人。許多寬廣的河谷置于其間,湖水清澈如鏡。更值得一提的是,那里還有數(shù)不勝數(shù)的飛瀑,從高處傾瀉而下,整日水霧彌漫,蔚為壯觀。這里既是重要的軟木產區(qū),又是牛羊遍地的牧區(qū)和工業(yè)區(qū)。中央高原:位于高原中部的科迪勒拉山脈,將梅塞塔高原分為北部舊卡斯蒂利亞高原和南部新卡斯蒂利亞高原。在這塊廣袤無垠、山嶺起伏的土地上,有著大片著名的橄欖樹林和動物保護區(qū)。中央高原的西北部和北部大西洋沿岸,大部分地區(qū)是崇山峻嶺。一條條山間公路首尾相接,汽車有時在山間行駛大半天,好像還在原來的位置。阿拉貢平原:阿拉貢平原位于比利牛斯山脈東南面的埃布羅河流域,是個大致呈三角形的波狀平原。在古地質時期,這里曾是一片浩瀚的內陸湖泊,后來湖水流入地中海,慢慢變成了干涸的陸地。阿拉貢平原常年氣候宜人,雨水充沛,土質肥沃,被稱為富饒的“豐水寶地”,既是西班牙的天然糧倉,又是重要的葡萄、柑桔等水果產地。地中海沿岸山地:沿岸山地從東南部安達盧西亞到東北部加泰羅尼亞,長達1500公里。走在細軟的沙灘上,海天一色,游人如潮。南端安達盧西亞山脈中的穆拉薩山峻峭高聳,海拔3478米,是伊比利亞半島的最高點,號稱西班牙“民族的脊梁”。這座山終年云煙裊裊,清風悠揚,是個避暑消夏的好去處。安達盧西亞平原:位于莫萊納山脈和安達盧西亞山脈之間。這里一馬平川,坦坦蕩蕩;瓜達爾基維爾河由西往東橫貫整個平原,灌溉著千萬畝良田。由于高聳的安達盧西亞山脈擋住了來自海洋的濕潤空氣,所以這里氣候干燥,盛夏驕陽似火。文化遺產2008年,西班牙的世界遺產已達37處,在所有國家中名列第一??茽柖嗤邭v史中心 格拉納達的阿蘭布拉宮和赫內拉利花園 布爾戈斯大教堂 布爾戈斯大教堂埃斯庫里亞爾修道院 巴塞羅那的圭爾公園 圭爾宮和米拉大樓 阿爾塔米拉洞窟 塞哥維亞古鎮(zhèn)及高架引水渠 阿斯圖里亞斯王國時期教區(qū) 圣地亞哥-德孔波斯特拉城古鎮(zhèn) 阿維拉古鎮(zhèn)及城外教堂 特魯埃爾的穆德哈爾式建筑 歷史名城托萊多 加拉霍奈國家公園 卡塞雷斯古鎮(zhèn) 塞維利亞大教堂 阿爾卡薩爾和西印度群島檔案館 古城薩拉曼卡 波布萊特修道院梅里達考古遺跡 瓜達盧佩的圣 瑪利亞皇家修道院 圣地亞哥-德孔波斯特拉朝圣之路 多尼納國家公園 埃庫萊斯燈塔有城墻的昆卡城 巴倫西亞的絲綢交易市場 拉斯馬德拉斯 巴塞羅那的加泰羅尼亞音樂廳和圣帕烏醫(yī)院 圣米蘭的尤索和蘇索修道院 伊比利亞半島地中海盆地巖畫藝術 阿爾卡拉的埃納雷斯堡大學和歷史區(qū) 伊維薩島景觀 拉拉瓜納的圣克利斯托瓦爾 阿塔皮爾卡考古遺址 加泰羅尼的維爾德布伊羅馬式教堂塔拉科考古遺址 埃爾切的帕默拉爾 盧戈的羅馬城墻 阿蘭胡埃斯文化景觀 文藝復興時期的巨著合奏的beda和baeza阿爾塔米拉洞窟阿爾塔米拉洞窟,位于西班牙坎塔布利亞自治區(qū)的桑蒂利亞納德耳馬爾附近。這些巖洞在距今1100017000年前已有人居住,一直延續(xù)至歐洲舊石器文化時期。1985年該洞窟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是史前人類活動遺址。舊石器時代的奧瑞納期、梭魯推期和馬德格林期先后有人類生活聚居在此。發(fā)現(xiàn)于19世紀下半期,制作年代稍晚于拉斯科洞窟。它包括主洞和側洞.歷史發(fā)展 阿爾塔米拉洞窟這些巖洞在距今100017000年前已有人居住,一直延續(xù)至歐洲舊石器文化時期。1985年該洞窟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阿爾塔米拉洞窟是1869年由考古學家馬塞利諾德桑圖奧拉及次女瑪麗亞發(fā)現(xiàn)的,挖掘工作開始于1875年。它為南歐馬格德林的文明提供了絕好的見證。1879年發(fā)現(xiàn)了第一批繪畫,起初,由于這些繪畫藝術高超,保存完好,曾一度引起專家們的懷疑。由此不難理解人們?yōu)槭裁窗阉Q為“史前西斯廷小教堂”。洞窟簡介 阿爾塔米拉洞窟該洞窟長約270米,深邃而曲折。150多幅壁畫集中在長18米、寬9米入口處,為公元前3萬前萬年左右舊石器時代晚期的古人繪畫遺跡,稱馬格德林文化。洞內有史前人睡覺的地方及燒烤食物、生火取暖的石灶,灶底余燼痕跡清晰可辨。洞頂和洞壁多是簡單風景草圖和分散的動物畫像,如野牛、野馬、野豬、猛犸、山羊、赤鹿等,多以寫實、粗獷和重彩手法,刻畫原始人熟悉的動物形象,有站、有跑、有臥、有叫,千姿百態(tài),栩栩如生。壁畫顏米取于礦物質、炭灰、動物血和土壤,摻和動物油脂,以紅、黑、紫為主,色彩濃重,艷麗奪目,達到史前藝術高峰,具有很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窟底有一條隆起的巖石,上鋪帆布,供參觀者仰臥觀賞崖壁畫。馬格德初期,巖洞中央大廳被裝飾一新,壁畫上的一些動物形象十分高大,例如一頭鹿身長2.2米。它們體現(xiàn)出自然主義風格和不同動物各自獨有的特點以及第二性特征令人驚訝!尤其突出的是作者細膩的筆法和用赭石、紅、黃、黑等有限的顏色畫出了各種各樣的動物的鬃毛,又巧妙利用巖洞內凹凸不平的墻壁表現(xiàn)動物的形態(tài),產生出驚人的藝術效果。梅里達考古遺跡 現(xiàn)在位于埃斯特雷馬杜拉的梅里達,創(chuàng)建于公元前25年,當時是羅馬皇帝奧古斯都的殖民地。在西班牙戰(zhàn)役后,是盧西塔尼亞的首都。舊城遺址迄今完好,其中特別著名的有瓜迪亞納河上的大橋,圓形階梯劇場、劇院,大馬戲場和卓越的供水系統(tǒng)。梅里達城是古羅馬帝國時期外地羅馬式首都的杰出典范。梅里達建立于公元前25年,位于古代的埃什特雷馬杜拉地區(qū),地處羅馬公路主路的交叉路口。梅里達在梅塞塔高原西南部,瓜的亞納河畔,是經濟和政治中心。城市歷史:歷史悠久的奧古斯塔梅里達, 是奧古斯都于公元前27年建立羅馬帝國之后不久建立的。梅里達成為羅馬帝國盧西塔尼亞行省首府,同時成為羅馬征服伊比利亞半島的一個象征。公元前1世紀,阿格里帕在此地建立了主要的紀念建筑。公元2世紀,由于羅馬皇帝圖拉真和哈德良的祖籍都是西班牙,因此城中也修建了重要的公共建筑。3世紀末,羅馬皇帝戴克里先所進行的政治、財政和經濟改革增進了梅里達的繁榮,在這里建立了西班牙教區(qū)代理中心和大主教中心。之后梅里達作為斯瓦比亞公國的首都繼續(xù)發(fā)展,到了5世紀,西哥特人占領了該地。713年被摩爾人占領,梅里達人拒絕接受阿拉伯人的統(tǒng)治。為保護瓜的亞納大橋,科爾多瓦哈里發(fā)阿卜杜埃爾拉赫曼三世下令拆毀了城墻,在城市入口處修建了一座要塞,梅里達從此衰落。15世紀末天主教皇帝的到來使該城短暫復興。接下來的17世紀,葡萄牙人和加泰羅尼亞的暴動,以及18世紀同時發(fā)生的繼承權戰(zhàn)爭和半島戰(zhàn)爭使得梅里達進一步衰落。城市結構:奧古斯塔梅里達的城市規(guī)劃因取法羅馬規(guī)范而井然有序。橫跨瓜的亞納河的大橋是羅馬人修建過的最長的一座橋(792米),是古時聯(lián)接薩拉曼卡和塞維利亞道路的重要關卡?,F(xiàn)今這里可以看到羅馬人精心設計修建的水路系統(tǒng)遺跡。這個系統(tǒng)處在羅馬人修建的古城中心,也是興建現(xiàn)代梅里達市的地方。現(xiàn)今保留下來的只有歷史性紀念建筑。包括大橋、競技場、劇院、神廟、馬戲場、圖拉真拱門和羅馬人建造的其它紀念建筑。此外還有西哥特人和摩爾人的紀念建筑。所有這些建筑都保存得相當完好,它們是梅里達輝煌過去的見證。梅里達古建筑群構成了羅馬帝國時代以及隨后歲月中行省首府公共建筑的卓越典范。多尼納國家公園1994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多尼納國家公園作為自然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多尼納國家公園,位于西班牙西南部的韋爾瓦和塞維利亞。多尼納國家公園,地處瓜達爾基維爾河三角洲,總面積約為730平方千米,是歐洲最大的自然保護區(qū)之一。 多尼納國家公園從內陸一直延伸到海洋,地形類型多樣。這里有內陸沙地、濕草原、沼地、湖泊、森林和海岸沙丘,屬典型的地中海式氣候。 多尼納公園的植物種類豐富,喬木有松樹、桉樹、石楠和青岡櫟等;灌木、草類植物中,麝香草、香草是珍稀品種。 多尼納公園內的鳥類有128種。每年約有50萬只候鳥飛到這里。黑禿鷲和鳶等猛禽,是這里的“空中霸王”。公園內的陸地動物有野兔、鼠、野馬、原始野牛、旱龜、蛇和蜥蜴等。伊維薩島西班牙的伊維薩島(Ibiza),是肖邦的故居,也是同性戀之都,是馳放音樂(chill out music)的發(fā)源地。伊維薩島的歷史遺跡保存完好,薩卡萊塔聚居地考古遺址和普伊格德斯墨林斯墓地遺址證實了一點,在史前,特別是腓尼基迦太基時期,伊維薩島對于地中海經濟發(fā)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堅固的高城是文藝復興時期軍事建筑的杰出范例,對于西班牙殖民者在新大陸的防御性建筑的發(fā)展具有極其深遠的影響。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伊維薩島的生物多樣性和特有文化提供了一個海洋生態(tài)系統(tǒng)和沿海生態(tài)系統(tǒng)之間相互作用的極好范例。地中海盆地所特有的茂盛廣域的波西多尼亞海草,重要的當?shù)匚锓N,蘊含和支撐著海洋生物的多樣性。伊維薩島的歷史遺跡保存完好。薩卡萊塔聚居地考古遺址和普伊格德斯墨林斯墓地遺址證實了一點。在史前,特別是腓尼基迦太基時期,伊維薩島對于地中海經濟發(fā)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堅固的高城是文藝復興時期軍事建筑的杰出范例。對于西班牙殖民者在新大陸的防御性建筑的發(fā)展具有極其深遠的影響。阿蘭胡埃斯文化景觀阿蘭胡埃斯城位于西班牙中部,位于馬德里以南,沿N-IV公路行駛47公里處,它是一個復雜關系的實體:在自然和人活動之間,在彎曲的水道和幾何學風景之間設計,在鄉(xiāng)村和都市之間,在森林風景和細軟調節(jié)堂皇大樓建筑之間。復雜設計的阿蘭胡埃斯文化景觀,從多種來源派生來,標明在風景的發(fā)展內的一個初期的舞臺設計。阿蘭胡埃斯英文:Aranjuez Cultural Landscape類別:文化遺產入選時間:2001簡介阿蘭胡埃斯文化景觀體現(xiàn)了許多復雜的關系,比如人類活動與 自然的關系、蜿蜒水道與呈現(xiàn)幾何形態(tài)的景觀設計之間的關系、鄉(xiāng)村和城市之間的關系,以及森林環(huán)境和當?shù)馗畸愄没实木澜ㄖg的關系。數(shù)百年來,西班牙王室對于阿蘭胡埃斯文化景觀傾注了許多精力,使得它向世人展示著奇妙的變化。我們不僅能看到人道主義和政治集權的觀念,而且可以領略到公元18世紀建造的法國式巴洛克花園所體現(xiàn)出來的特色,以及啟蒙運動時期伴隨著植物種植和牲畜飼養(yǎng)所發(fā)展起來的城市生活方式。阿蘭胡埃斯是天主教雙王伊莎貝爾和費爾南多“出逃”之處。18世紀時,波旁王朝的國王菲利佩五世將宮廷中心移到阿蘭胡埃斯,卡洛斯三世和四世分別修建了王宮的兩翼和“王子花園”以及“農夫之家”。阿蘭胡埃斯宮的正面充滿東方風情,中國殿和阿拉伯殿是主要的游覽景點。阿蘭胡埃斯的花園設計獨具匠心。島嶼花園的花草、雕像與噴泉相映成趣。王子花園反映了西班牙國王想把西班牙中部和海洋聯(lián)系在一起的夢想。王子花園中還有一座法魯阿斯博物館。加拉霍奈國家公園加拉霍奈國家公園位于加那利群島的拉戈梅拉島嶼的中心,占據(jù)了其中央最高的地方。加拉霍奈國家公園所覆蓋的保護綠波狀的森林此起彼伏,覆蓋了該地區(qū)差不多70%的土地,多為月桂。第三紀時期,清泉和數(shù)不清的溪流澆灌著蔥郁的植被。1986年,加拉霍奈國家公園被列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目錄。這是到目前為止,西班牙國家里唯一受此殊榮的自然區(qū)域。簡介中文名稱:加拉霍奈國家公園 加拉霍奈國家公園英文名稱:Garajonay National Park所屬國:西班牙所屬洲:歐洲記載:1986年,被列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目錄加拉霍奈國家公園(英文:GarajonayNationalPark),位于西班牙本土西南大西洋上,非洲西北海岸外加那利群島中的拉戈梅拉島(LaGomera)。該國家公園約有70%的面積被月桂樹所覆蓋,加上泉水以及大量的溪流使得當?shù)氐闹脖坏靡陨L地蒼翠繁茂。此外公園內的植物和第三紀時期的植物生長狀況頗為類似。不過由于氣候變遷,這種植被在南歐幾乎已經大量消失了。拉戈梅拉島嶼,是克里斯托弗哥倫布在起程前離開的最后一個島嶼。哥倫布在隨后的航行中發(fā)現(xiàn)了美洲大陸。現(xiàn)在,拉戈梅拉島嶼已經成為一個真正的歷史遺址所在地。最初,人們建立國家公園的目的是為了保護該地區(qū)大片的月桂樹林。據(jù)統(tǒng)計,這種頗具歷史遺跡研究價值的月桂樹林在全球所存無幾,而加拉霍奈國家公園珍藏并保存了月桂樹奇觀,并且月桂樹的數(shù)量也是首屈一指的。地形特點加拉霍奈國家公園,位于西班牙加那利群島中的戈梅拉島,公園面積40平方千米,約占全島總面積的10。國家公園包括戈梅拉島的中央臺地和海拔1487米的加拉霍奈峰。激流、瀑布從山北坡飛流而下,經過峽谷后流人海洋。加拉霍奈國家公園所覆蓋的保護區(qū)面積大約有4,000公頃,占整個島嶼面積的10%。加拉霍奈國家公園還包括中部平原和幾個峽谷的盡頭。綠波狀的森林此起彼伏,覆蓋了該地區(qū)差不多70%的土地。豐富的年均降水量,使得島嶼上的植物生長得非常茂盛。中部平原上的盛行信風從海洋上帶來了大量的水汽,因此也使得這片被保護的土地成為令人矚目的淡水儲存區(qū)。在和諧美麗的公園中,時而會因一些巖石礦脈突出地面,公園顯得異常奇怪突兀。這些千奇百怪的地貌是由于曾經有熔巖流過而形成的,這些當時厚厚的熔巖,現(xiàn)在都已經固化。沿著該保護區(qū)的東南邊境向前走,有四個靠得很近的火山口,它們的出現(xiàn)頗為引人注目。生態(tài)在加拉霍奈國家公園中,有450種形態(tài)各異的植物,這些植物的歸屬范圍迥然不同。例如,其中34種植物都是加拉霍奈地區(qū)所特有的,而這34種植物在保護區(qū)中只發(fā)現(xiàn)了8種。與種類豐富多彩的植物王國比較起來,脊椎動物就要少得多。鳥類是這兒脊椎動物中最好的代表,尤其是加那利群島上所特有的兩種山鴿:一種山鴿名為科倫巴特羅卡茲博雷,總是棲息于最高的枝頭;另一種山鴿是科倫巴朱諾尼瓦,與前一種山鴿比較起來,則要珍稀的多,這種鳥總是將鳥巢安置在多巖石的地區(qū)。與脊椎動物群系相反,無脊椎動物的種類要豐富的多,而且還有一些屬于珍稀物種。對這些無脊椎動物進行有系統(tǒng)的全面研究才剛剛開始,但有一點已經可以下結論,那就是,在該公園中,大約有50%的無脊椎動物都是本地所特有的。加拉霍奈主要是海洋性氣候,全年氣溫幾乎沒有什么變化。海風使戈梅拉島北側的濕度增大,濃重彌漫,雨水豐沛。這種環(huán)境對常綠闊葉林的生長十分有利。闊葉林下生長著藤蔓類、羊齒類、苔蘚類及地衣類植物。景區(qū)特點島上群山環(huán)繞,綠景縈然,其中有世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