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腰椎X線片測量探討_第1頁
頸腰椎X線片測量探討_第2頁
頸腰椎X線片測量探討_第3頁
頸腰椎X線片測量探討_第4頁
頸腰椎X線片測量探討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78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脊柱圓筒樞紐學說示意圖 選自韋以宗 中國整脊學 脊柱輪廓平行四邊形應力平衡示意圖 選自韋以宗 中國整脊學 頸腰椎X線片測量探討 韋以宗 中醫(yī)整脊是以調整脊椎的旋轉 側彎和椎曲 而施行牽引 旋轉 推拿等手法治療 臨床上 對X線照片雖有正常頸曲 腰曲和腰骶角的測量 圖1 2 3 而椎體的旋轉 傾斜 側彎尚乏具體數據 為使整脊療法數據化 更科學化 筆者在教學 臨床中 采取一些具體的X線診斷和測量 現(xiàn)介紹于后 供同道參考 一 X線診斷 圖3 28下位頸椎與上位胸椎X光片 1 第6頸椎之椎體 2 氣管陰影之緣 3 椎體 4 橫突 5 肋骨頭 6 肋骨頸 7 肋骨結節(jié) 8 肋骨體 9 肋骨頭 10 肋骨頸 11 肋骨結節(jié) 圖3 29上位頸椎X光片 張口位1 樞椎之齒突 2 寰樞之外側塊 3 寰樞關節(jié) 4 樞椎之椎體 5 第3頸椎 圖3 31頸椎雙側斜位片 45度斜位片 觀察椎間孔 圖3 37椎體鑒別法 正位片 根據腰椎橫突嵴的特點 即第3腰椎橫突最長 3長 第4腰椎橫突向上翹 4翹 第5腰椎橫突扁大 5扁 圖3 38骨骼成熟度的評價 即Risser征 可將髂分成四等分 骨化由髂前上嵴逐漸移向髂后上嵴 骨骺移動25 為I度 50 為II度 75 為III度 移動髂后上嵴為IV度 骨骺與髂骨融合為V度 此時骨骼發(fā)育停止 二 X線測量 圖3 39頸椎標準側位像生理曲度 A X線片測量法 圖中示正常椎曲 B 圖示下頜角A平C2下緣 示第1椎棘突基底部向下連接第7頸椎后下緣連線 其中點連線經過C4 5間為正常椎曲 AB圖3 40腰椎弓頂距離及前突指數 Seze測量法 A X線片測量法 本例弓頂距離變小 B 弓頂距離測量圖示12胸椎下緣向第5腰椎后下緣連線正常a線為1 8 2 2cm 前突指數b線正常2 5cm以內 圖5頸椎椎體傾斜度測量法沿第7椎下緣至第1肋弓作AB連線 在所需測量椎體的下一個椎體上緣作CD連線 并與AB線平行 將傾斜的椎體下緣作EF連線 EF線與CD線相交角度 為該椎體傾斜度 圖4頸椎棘橫線 旋轉 測量法A 棘突 B C 左右橫突 正常AB線等于AC線 如不相等 則椎體旋轉 圖6頸椎側彎測量法 A 正常 B 側彎沿第7椎下緣至第1肋弓作AB連線 經第7椎棘突作CD垂線并與AB線成90o角 然后取上部頸椎C3 C4側突分別作EFGH點 A 正常ECD角 FCD角約10o GCD角 HCD角約15o B ECD角12o減去10o 側彎為2o GCD角18o減去15o 側彎3o A 正常B 椎曲加大圖7頸椎前 后傾角測量法 A 前傾角測量法 CD線為正常椎曲的矢面中軸線 即第1頸椎棘突基底線至第7頸椎后下緣連線 AB線是寰椎前緣至第7頸椎前下緣連線 AB線與CD線平行 EF分別為椎體的后上角和前下線 EF線延長與CD線交角為前傾角 正常E2 C2 約60o E3 C3 約45o E4 C4 約45o E5 C5 約35o E6 C6 約35o B 圖示C3 4 5 6前傾角加大 分別為60o 47o 44o 38o 示椎曲加大 C 后傾角測量法 AB線同圖A E為反弓椎體后上角 AB線與EB線交角為后傾角 示椎曲消失且反弓成角 圖8腰椎棘橫線 旋轉 測量法 A 棘突 B C 左右橫突 正常AB線等于AC線 如不相等 則椎體旋轉 本例AC AB是旋轉 傾斜 AB圖3 46椎體旋轉級評價根據正位片上椎弓根和椎體側壁的位置關系分為5級 0級為椎弓根對稱 1級為凸側椎弓根移向中線但未超過第一格 凹側椎弓根變小 2級為凸側椎弓根移至第二格 凹側椎弓根消失 3級為凸側椎弓根移至中央 凹側椎弓根消失 4級為凸側椎弓根超越中線 靠近凹側 上圖A測量法 B顯示第1椎2級旋轉 2 3椎1級旋轉 A 正常B 側彎圖9腰椎側彎測量法A 沿骶椎上緣作橫線 取棘突為中點作90oAB垂線 椎體椎弓根C點與A點組成的角度為正常的椎弓根側偏角 一般是10o左右 B 腰椎側彎AB角大于10o 本例為20o 脊柱側凸Ferguson測量法 圖3 48脊柱側凸Ferguson測量法 脊柱側凸角度測量法 肋椎角 兩側肋椎角相減為肋椎角差 協(xié)診脊柱側凸癥 圖3腰骶角測量法A 水平角正常為25o左右 B 軸交角正常為130o左右 腰骶角 選自 臨床骨科解剖學 AB圖3 52腰椎滑脫測量法 將下一個椎體分為4度 上椎體向前移動度為滑脫度 圖A為1度 B為2度 3 X線片常見病理改變 1 寰樞椎錯位分型法 圖3 53側偏型 寰樞關節(jié)腔左寬右窄 提示齒狀突側偏 圖3 54前傾型 右寰椎側塊 線條所指 出現(xiàn)雙邊征 提示齒狀突前傾 椎體旋轉 2 頸腰曲病理改變分類法頸曲加大者分3型 反弓者分8型 即頸后弓I 全直 頸后弓II 全弓 頸后弓III 全弓重 頸后弓IV 上直下曲 頸后弓V 上弓下曲 頸后弓VI 上弓下直 頸后弓VII 上曲下直 頸后弓VIII 上曲下弓 圖3 55頸前曲I型 重 圖3 56頸前曲II型 上曲下正 圖3 57頸前曲III型 上正下曲 圖3 58頸后弓I型 直 圖3 59頸后弓II型 全弓重 圖3 60頸后弓III型 全弓嚴重 圖3 61頸后弓IV型 上直下曲 圖3 62頸后V型 上弓下曲 圖3 63頸后弓VI型 上弓下直 圖3 64頸后弓VII型 上曲下直 圖3 65頸后弓VIII型 上曲下弓 腰曲改變分6型為 曲度變直 消失為 型 全直 曲度往后反弓為 型 全弓 L1 L2向后反弓 L4 L5變直為III型 上弓下直 L1 L2向后反弓 L4 L5正常為I 型 上弓下曲 L1 L2 L3變直 L4 L5正常為V型 上直下曲 從L1 L2以下向前彎曲加大為VI型 全曲 圖3 66I型 全直 圖3 67II型 全弓 圖3 68III型 上弓下直 圖3 69IV型 上弓下曲 圖3 70V型 上直下曲 圖3 71VI型 全曲 3 頸椎常見各種病理改變 圖3 72頸曲呈階梯狀改變頸3 6諸椎體后緣不能構成連續(xù)弧線 而呈前后錯位之階梯狀改變 上一椎體后移 以頸4 5之間最明顯 圖3 73頸曲階梯狀錯位的測量線 圖3 74顯示上一椎體前移4mm 圖3 75常規(guī)正位片雙側鉤椎關節(jié)對稱 無側彎 圖3 76鉤突關節(jié)不對稱 正位相顯示頸3 4間雙側鉤突關節(jié)不對稱 左寬后窄 說明該處頸椎有左右傾斜 圖3 77雙邊雙突征 頸椎真?zhèn)任黄?可見頸3小關節(jié)呈明顯之雙突影 雙邊 而其他頸椎小關節(jié)影基本雙側重合 說明頸3單一軸向旋轉 圖3 78雙邊雙突征側位片自頸5以上及頸7以下均為純側位相 但頸6下關節(jié)突呈清晰之雙突影 說明頸6單個軸向旋轉 圖3 79軸向旋轉自頸5以下頸椎呈側位相 雙側關節(jié)突投影重合 但自頸4 5階梯狀改變 提示C4 5處有軸向旋轉 旋轉處變化驟然 非移行改變 圖3 80于圖3 80同一病例 左右斜位第4以上椎間孔明顯變窄 呈米粒狀與頸5 7花生米狀形態(tài)不同 圖3 81后縱韌帶骨化 頸6椎體后方 椎管前壁處后縱韌帶呈細條狀骨化 注意骨化影與椎體后緣之間存在透亮間隙 應予以足夠的重視 圖3 82頸6椎體后方 后縱韌帶細條狀骨化 圖3 83連續(xù)型后縱韌帶骨化由頸1 4縱跨四節(jié)頸椎 長達6cm 頸椎前后順列僵直 于后縱韌帶骨化之下方 即頸4 5處 順列明顯向后成角 圖3 84連續(xù)型頸2 4后縱韌帶連續(xù)型骨化 厚度達0 5cm 前縱韌帶亦骨化 于頸6 7間隙處前縱韌帶骨化呈局限性肥厚 厚度達1cm AB圖3 85女性 24歲 腰椎間盤突出癥 正位片 A 顯示側彎 腰4椎體傾斜 旋轉 側位片 B 腰曲變直 腰5骶1椎間隙變窄 圖3 86女性 50歲 腰椎正位片輕度側彎 側位片第5椎旋轉 腰曲呈上弓下曲 腰骶角加大 圖3 87同一病例 斜位片左大致正常 右第5椎弓峽部裂 線條所指 圖3 88腰椎正位 腰骶小關節(jié)病 腰骶關節(jié)左右不對稱 右為矢狀面 左為冠狀面 并第5椎向右旋轉 右側小關節(jié)軟骨發(fā)白 提示慢性骨性關節(jié)炎 圖3 89腰椎側位 第5椎變小 提示旋轉 椎體向前位移 旋移性滑脫 又稱 假性滑脫 圖3 90男 45歲 腰痛 步行困難 雙下肢無力1年半 伴有低熱 出汗 X線片正側位顯示L4椎體上緣軟骨面消失 骨質破壞 椎體變扁 椎間隙變窄 診斷 腰椎結核 圖3 91強直性脊柱炎 竹節(jié)樣椎體 圖3 92腰椎骨髓炎 椎骨鈣化 椎間隙存在 圖3 93休門氏病 椎體楔狀改變 椎間隙軟骨面正常 圖3 94骨質疏松癥 椎體多個元寶狀改變 軟骨面 椎間隙存在 4 脊柱先天性 發(fā)育代謝性結構異常X線片 圖3 95樞椎齒突缺如 圖3 96第3 4頸椎椎體及附件先天性融合 其上下頸椎及椎間盤均呈退行改變 環(huán)枕韌帶骨化 圖3 97環(huán)枕融合 頸以下全部頸椎融合 圖3 98頸2 3融合 頸6 7雙側小關節(jié)方向明顯不對稱 圖3 99第7頸椎椎肋 圖3 100頸7胸1椎體半融合 線條所指 A X線片 B MRI顯像 圖3 101骶椎腰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