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復習資料大全_第1頁
中考文言文復習資料大全_第2頁
中考文言文復習資料大全_第3頁
中考文言文復習資料大全_第4頁
中考文言文復習資料大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考文言文復習資料大全常見文言虛詞 一、之 1、 用作代詞: 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稱。譯為他(他們)、它(它們)。 例: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義,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馬說) 2、用作助詞: (一)結(jié)構(gòu)助詞,定語的標志。用在定語和中心語(名詞)之間,可譯為“的”,有的可不譯。例: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曹劌論戰(zhàn)) (二)結(jié)構(gòu)助詞,賓語前置的標志。用在被提前的賓語之后,動詞謂語或介詞之前,譯時應省去。 例:宋何罪之有?(公輸) (三)結(jié)構(gòu)助詞。當主謂短語在句中作為主語、賓語或一個分句時,“之”用在主語和謂語之間,起取消句子獨立性的作用,可不譯。譯時也可省去。 例: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隆中對) (四)音節(jié)助詞。用在形容詞、副詞或某些動詞的末尾,或用在三個字之間,使之湊成四個字,只起調(diào)整音節(jié)的作用,無義,譯時應省去。 例:頃之 ,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狼) 3、用作動詞:可譯為“去、往、到”。 例:輟耕之壟上(陳涉世家) 記憶順口溜: 之字可代人事物,定名之間可譯“的”; 用作動詞“去、往、到”,用作助詞可不譯。 二、其 1、用作第三人稱,相當于“他、她、它(們)。例:妻跪問其故。 2、活用為第一人稱。相當于“我(的)”、“自己(的)。例:并自為其名。(傷仲永) 3、在句中表示反問語氣,相當于“難道”、“怎么”。例:其真無馬邪?(馬說) 4、指示代詞,相當于“那” “這”之類的詞。例: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核舟記) 5 、指示代詞.表示“其中的”,后面多為數(shù)詞。例: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 記憶順口溜: 其字可代我和他,遠指近指“這”和“那”; 后帶數(shù)詞譯“其中”,表示反問譯“難道”。 三、 以 1、作為介詞 表示憑借,譯為“憑、靠” 例:乃入見。問:“何以戰(zhàn)?”(曹劌論戰(zhàn)) 表示工具、方式、方法,譯為“用、拿、把、按照” 例:貧者自南海還,以告富者。(“以”后省略介詞賓語。)策之不以其道。 表示時間處所,譯為“在、從” 例: 2、作為連詞 表示并列、承接、修飾“以”相當于“而” 例: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長( 墨池記) 表示目的譯為“來、用來” 例: 表示動作、行為產(chǎn)生的原因,可譯為“因”“由于”。 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陽樓記) 表示范圍譯為“到” “已”,已經(jīng)。 例:固以怪之矣。 記憶順口溜: “以”作介詞“把、拿、用”, 因為、按照、在、憑、從; 又作連詞如同“而”, 偶爾通假要分清。 四、 于 1、對,對于。向 例:貧者語于富者曰。 2、在,從 例: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出師表) 3、與,跟,同。 例:身長八尺,每自比于管仲、樂毅。 4、到 例:指通豫南,達于漢陰。箕畚運于渤海之尾 5、放在形容詞之后,表示比較,一般可譯為“比”,有時可譯為“勝過”。 例: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魚我所欲也) 6、被 例:受制于人 記憶順口溜: 于字可譯到、在、從,也可翻作對、與、同; 形容詞后表比較,動詞之后表被動。 五、 而 1、表示并列,相當于“而且”、“又”、“和”或不譯。例: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2、表示承接關(guān)系,相當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譯。 例: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表示轉(zhuǎn)折關(guān)系,相當于“然而”、“可是”、“卻”。例: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4、表示修飾關(guān)系,即連接動詞和狀語,相當于“著”、“地”等,或不譯 。 例: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醉翁亭記) 記憶順口溜: 而作連詞要分清,并列承接與轉(zhuǎn)折; 承譯“接著“轉(zhuǎn)譯“但”, 狀語后頭表修飾。 六、雖 連詞“雖”在文言文中主要有兩種用法。 1、表示假設,可譯為“即使”。例:雖千里弗敢易也,豈止五百里哉(唐雎不辱使命) 2、表示轉(zhuǎn)折,可譯為“雖然”。例: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送東陽馬生序)。 七、 然 1、代詞 起指示作用,譯作“這樣”、“如此”。例:父利其然也(傷仲永)。 2、連詞 表轉(zhuǎn)折關(guān)系,譯作“然而”、“但是”等。例:然足下卜之鬼乎(陳涉世家) 3、助詞 分兩種情況: 用在形容詞之后,作為詞尾,可譯作“的樣子”、“地”。 例:秦王怫然怒(唐雎不辱使命) 用于句尾,常與“如”“若”連用,構(gòu)成“如然”“若然”格式,“的樣子”“像似的”。例: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核舟記)二、文言句式 1、判斷句 古漢語判斷句一般用名詞或名詞性短語對主語進行判斷,一般不用判斷詞“是”字。其基本形式是“者,也”,“,者”,“, 也”。另一種是用“則”“皆”“乃”“為”“即”“非”等判斷詞表示肯定或否定判斷。還有一種情況是不用判斷詞,要根據(jù)上下文判斷。 (1)“為”表肯定判斷,可譯為“是”例:中蛾冠兒多髯者為東坡 (2)“乃”表肯定判斷,可譯為“是” 例: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 (3)“即”表肯定判斷,可譯為“就是”例:吟鞭東指即天涯 (4)“則”表肯定判斷,可譯為“是”例: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非天質(zhì)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 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 (5)“是”做動詞,表肯定判斷 例:斯是陋室,惟吾德 聞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 (6)“非”表否定判斷,可譯為“不是” 非天質(zhì)之卑兵革非不堅利也 (7)“,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 (8)“者,也”。陳勝者,陽城人也,字涉。 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 (9)“者,” 例: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 (10)“,也” 例: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夫戰(zhàn),勇氣也 (11)“也”例: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2、省略句 句子中省略某個詞或某個成分的現(xiàn)象,在文言文中較為常見。主要有: (1)省略主語 a承前省 漁人甚異之(漁人)便舍船,從口入 b 蒙后省 c對話省 例曹劌論戰(zhàn) (此)忠之屬也。(曹劌論戰(zhàn))(此,代前文“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2)省略謂語或省略動詞 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十則) 一鼓作氣,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劌論戰(zhàn)) (3)省略賓語 投(之)以骨。(狼) 君與(之)俱來。(隆中對) (4)省略介詞 林盡(于)水源。(桃花源記) 急湍甚(于)箭。(與朱元思書) (5)省略量詞 文言文中數(shù)詞后常省略量詞 一(張)桌,一(把)椅,一(把)扇,一(塊)撫尺而已 孔子東游,見兩(個)小兒斗 二(個)男新戰(zhàn)死 3、倒裝句 倒裝句主要有四種: (1)主謂倒裝。在感嘆句或疑問句中,為了強調(diào)謂語而將它放到句首,以加強感嘆或疑問語氣。例:甚矣,汝之不惠。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謂語前置,表強調(diào)的意味,可譯為“你太不聰明了”。 (2)賓語前置。否定句中代詞充當賓語、疑問代詞充當動詞或介詞的賓語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為提賓標志時,賓語通常都要前置。例:“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裝??勺g為“有什么簡陋呢”,“何”,疑問代詞,“之”,助詞,無實在意義,在這里是賓語前置的標志。 (3)定語后置。古漢語中有時為了突出修飾語,將定語放在中心詞之后。 例1: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 “荷擔者三夫”是“三夫荷擔者”的倒裝,定語“三夫”后置,以突出中心詞“荷擔者”,可譯為“三個能挑擔子的成年男子”。 例2: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 “花之隱逸者”是“隱逸之花”的倒裝??勺g為“具有隱逸氣質(zhì)的花” 例3: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 “花之隱逸者”是“隱逸之花”的倒裝??勺g為“具有隱逸氣質(zhì)的花” 例4:嘗貽余核舟一 “核舟一”是“一核舟”的倒裝,定語“一”后置,可譯為“一個核舟” (4)介賓結(jié)構(gòu)后置 A、用介詞“于”組成的介賓短語在文言文中大都后置,譯成現(xiàn)代漢語時,除少數(shù)譯作補語外,大都數(shù)都要移到動詞前做狀語。例:何有于我哉? 全句為“于我有何”的倒裝句,介賓結(jié)構(gòu)“于我”后置。譯為“在我身上有哪一樣呢” “ 告之于帝”是“于帝告之”的倒裝,介賓結(jié)構(gòu)“于帝”后置,譯為“向天帝報告了這件事” 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 全句為“于南陽躬耕,于亂世茍全性命”的倒裝,介賓結(jié)構(gòu)“于南陽、于亂世”后置,可譯為“親自在南陽耕種,在亂世中茍且保全性命” B、介詞“以”組成的介賓短語后置,在今譯時,一般都前置做狀語。 例:屠懼,投以骨。 全句為“以骨投之”的倒裝,介賓結(jié)構(gòu)“以骨”后置。譯為“把骨頭 扔給它”為壇而盟,祭以尉首 “祭以尉首”是“以尉首祭”的倒裝,介賓結(jié)構(gòu)“以尉首” 后置,可譯為“用將尉的頭來祭祀” 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 “述以文”是“以文 述”的倒裝,介賓結(jié)構(gòu)“以文”后置,可譯為“用文字來記述” 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 之效 “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是“以討賊興復之效托臣”的倒裝,介賓結(jié)構(gòu)“以討賊興 復之效”后置。 4、被動句 主要有兩種情況:一是用“于”“為”“為所”“見”字表被動句。二是沒有被動詞,意思上隱含被動,要根據(jù)上下文語意去推斷。 (1)沒有標志詞語,意念上的被動 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 被所感動 (2)有標志詞語 a “為”表被動 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 b “為所”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 “為所吞”即“被吞掉” c “于”表被動 管夷吾舉于士 “舉于”即“在被舉薦”。 5、固定格式。初中文言課文中固定結(jié)構(gòu)有:“不亦乎”“有者”“得無乎”“如何”“奈何”“然則”等。 (1)“不亦乎”相當于“不是嗎” 學而時習之,不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