髖關節(jié)置換術后護理查房記錄及健康教育_第1頁
髖關節(jié)置換術后護理查房記錄及健康教育_第2頁
髖關節(jié)置換術后護理查房記錄及健康教育_第3頁
髖關節(jié)置換術后護理查房記錄及健康教育_第4頁
髖關節(jié)置換術后護理查房記錄及健康教育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人工髖關節(jié)置換術后護理【護理問題】(1)疼痛與骨折或手術傷口有關。(2)軀體移動障礙與手術后強制性約束不能活動有關。(3)有皮膚完整性受損的危險與外傷或長期臥床有關。(4)潛在并發(fā)癥靜脈栓塞、肺部感染。(5)便秘與長期臥床有關。(6)有肢體廢用性萎縮的可能與長期臥床、皮牽引及功能鍛煉差有關?!咀o理目標】(1)通過治療和護理,患者疼痛減輕,舒適感增加,保持良好功能位,促進傷口處愈合。(2)生活需要得到滿足。(3)皮膚完整無破損。(4)密切觀察病情,避免并發(fā)癥發(fā)生或使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降至最低。(5)在患者臥床期間,做好預防,不使病人發(fā)生便秘。(6)鼓勵和指導患者功能鍛煉,使患肢最大程度地恢復正常功能?!咀o理措施】(1)心理護理在長時間臥床治療中,護士要經(jīng)常與患者和家屬交談,了解其心理狀況,使病人了解手術的作用和術后會出現(xiàn)的問題和困難,做好應有的思想準備,并鼓勵其表達出內心的感受,及時解答他們的疑問。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解除病人的思想顧慮,緩解病人的緊張情緒,使患者能夠主動配合治療。再者大多數(shù)老年患者生理功能退化,認知能力下降,因而必須多向家屬了解情況,使其能在手術前后很好地配合治療和護理,避免術后發(fā)生脫位、松動等并發(fā)癥。應根據(jù)病人的年齡、職業(yè)、文化程度等講解有關人工關節(jié)置換的知識,說明手術的目的在于解決疼痛,改善髖關節(jié)功能,術后效果及可能發(fā)生的問題,使病人對疾病有初步的認識,增加病人對手術的認識和信心,取得病人的配合。(2)??谱o理保持正確體位側方切口時,患肢抬高,保持患肢于外展中立位,防止外旋造成關節(jié)脫位。后側方切口時,患肢平放在床上,翻身時為左右45側翻,禁止將病人側身至90。如果必須側臥,兩腿之間加一軟枕,禁止內收內旋位。為保持肢體的位置,可用皮牽引保持其位置或穿“丁字鞋”以防止患肢外旋。預防血栓注意患肢的皮溫、小腿的周徑。如果病人出現(xiàn)疼痛加重,局部紅腫,皮膚發(fā)熱,且與對側肢體周徑不同,應考慮為靜脈血栓的可能,及時通知醫(yī)生,及時處理。術后12小時開始注射抗凝劑低分子肝素。注射部位為臍周,注射時應捏起局部皮膚,將針頭垂直于皮膚進針注射。因臍周皮下脂肪厚,可以維持藥物的血液濃度。傷口護理手術后傷口處放置引流管23天,護士要定時觀察傷口引流液,保持引流管通暢,勿打折。否則殘余血液淤積傷口處,易造成傷口感染。同時,還應觀察傷口敷料有無滲血,及時查明原因,并更換敷料。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后的功能鍛煉1目的術后功能鍛煉,可促進患肢血腫吸收,防止肌肉神經(jīng)粘連,增強肌力,防止肌肉萎縮。2功能鍛煉的方法術后肌力訓練是關節(jié)置換術后功能鍛煉的重要內容。應該在手術后即刻開始進行股四頭肌靜止收縮、踝關節(jié)背伸、跖屈等運動。術后第2、3天,髖外展并增加髖、膝關節(jié)的屈伸訓練,并可以開始練習直腿抬高鍛煉。一開始患者或許不能完成上述動作,可在患肢下墊一軟枕。對于骨水泥全髖假體固定可在術后24小時內就可以達到完全固定。所以,對于此類患者,可在術后第1天就開始站立訓練。患者在進行站立訓練時,每側肢體伸直練習腳趾、腳后根的抬高離地鍛煉,手術側逐漸部分負重,練習股四頭肌、臀肌收縮舒張,伸直髖、膝關節(jié)。術后當天患肢維持外展中立位,膝下墊一軟枕,穿防旋鞋,雙腿間夾三角枕或梯形枕。踝關節(jié)的伸屈慢慢地將腳尖向上勾起每隔1小時510次,每個動作持續(xù)3秒;然后再向遠伸使腳面繃直。術后立即開始直到完全康復。轉動踝關節(jié)由內向外轉動踝關節(jié),每天34次,每次重復5遍。術后第一天術后第一天,開始指導患者進行股四頭肌的等長收縮及足趾活動。術后第二天至一周術后第二天,取半臥位,(為避免假體脫位床頭不宜超過30,術后1周抬高4560,不超過90)做輕柔的髖關節(jié)曲伸活動,注意曲髖45,同時活動膝關節(jié)和踝關節(jié)。術后第三天,患者坐床邊,患者做直腿抬高維持510秒,其目的是恢復股四頭肌的功能,將助行器放在術側腿旁,術后第814天,患者正常飲食,體力逐漸恢復,可在床邊練習站立,一定要有人在身旁協(xié)助。患肢不負重,站立510分鐘。(離床時,協(xié)助患者把臀部移到患側床邊,需雙手托住患肢,健肢先著力,患肢再著力;上床時,先向患側轉身,協(xié)助患者抬患肢至床上,再抬健肢肢體。)關節(jié)功能訓練屈髖練習站立位,雙手扶雙拐,健側單腿站立,身體縱軸保持與地面垂直,患側屈髖屈膝,屈髖以90為限,加強髖腰肌肌力。伸膝訓練站立位,雙手扶雙拐,健側單腿站立,身體縱軸保持與地面垂直,患側下肢直腿抬高,加強股四頭肌肌力。髖外展訓練站立位,雙手扶雙拐,健側單腿站立,身體縱軸保持與地面垂直,患側髖關節(jié)外展,以40為限,加強臀中肌肌力。3其他輔助鍛煉下肢關節(jié)被動運動器(CPM機)輔助訓練髖關節(jié)置換術后的被動練習訓練常用CPM機輔助完成。其活動范圍可隨時調節(jié)并逐步增加。一般將CPM機開始的最大的活動角度定為40,此時髖關節(jié)活動范圍為2545,以后每日增加510。每日可訓練34H。至術后1周左右,CPM機最大活動角度為90,髖關節(jié)活動范圍為2585,以后可逐步停用CPM機,而逐步以主動活動為主。坐位訓練指導和協(xié)作患者把患側肢體移近床旁,靠近床沿放下后坐起,坐起時雙手后撐,髖關節(jié)屈曲不超過80。由于坐位是髖關節(jié)最容易出現(xiàn)脫位和半脫位的體位,因此,術后早期患者以躺、站或行走為主,坐的時間不能超過半小時。坐位時的練習包括伸髖練習、屈髖練習和屈髖位內外旋練習。站立訓練將助行器放在術側腿旁,向床邊移動身體。將術側腿移到床下,防止術側髖外旋。健側腿順勢移到床下,將身體轉正,扶助行器站立。助行器的訓練助行器擺在身前20CM,先邁術側腿,再將健側腿跟上。4注意事項功能練習時應教育接受全髖置換術的患者避免使其假體超過自身的極限。為了維持股骨頭在髖臼內及預防關節(jié)損傷,應注意以下幾點Z屈髖不能超過90,上身不要向前彎腰超過90;髖關節(jié)的內收不能超過中線,膝關節(jié)或踝關節(jié)不要交叉;髖關節(jié)不能外旋,臥位及翻身時患腿應保持在外展位,坐位時不要向患側方彎腰;髖關節(jié)置換術后健康宣教手術的康復治療手術后您將進行一套柔和的康復治療,以幫助加強您新關節(jié)周圍的肌肉功能,恢復您的運動范圍術后一周以內您可以坐在您的床邊緩緩的活動您的腳您將學習在日常生活中怎樣保護您的新關節(jié)醫(yī)護人員將幫助您開始一次走幾步的練習隨著您的恢復,您將進一步用拐杖走路,再用手杖在您出院之前,醫(yī)護人員將指導您在您的家中怎樣活動新關節(jié)例如,教您怎樣去浴室,怎樣自己穿衣服,怎樣坐下或站立,怎樣揀起東西和做其他更多事您應當注意取平臥位,一般情況下不允許側臥位,如特殊情況下如預防并發(fā)癥或治療的需要必須側臥,須在醫(yī)生協(xié)助下進行翻身時應有人保護維持兩腳分開,可在大腿間安放枕頭保持絕對避免髖內收向內收攏和旋轉,必要時使用特殊夾板或穿丁字鞋或夾枕頭臥床期可以在醫(yī)護人員指導下坐起或進行適度的功能訓練坐位時置換的髖關節(jié)彎曲不要超過90度離床時必須有人攙扶,下地時必須持雙杖且有人在側看護如廁時必須使用加高坐凳在六周之后您需要再次到醫(yī)院去對您的恢復狀況進行檢查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成功的髖關節(jié)置換術會解除您原來的疼痛和僵硬,并且使您重新獲得許多每天的正常活動的能力但是,在您的手術之后,即使您恢復的相當不錯,也仍然有一些限制每日的正?;顒硬话ㄅ鲎残泽w育活動或運動,以免使您的髖關節(jié)過度受力您應當注意避免進行高強度的體育運動滑雪,柔道,登山等禁止下蹲揀東西一定要揀時,要用患側腿跪下揀避免負載過重,體重超重者應注意減肥請按醫(yī)生指定的時間進行全面隨訪術后三個月以內進行步態(tài)練習時必須借助工具禁止下蹲揀東西一定要揀時,要用患側腿跪下揀抬腿時不要將手術側的膝關節(jié)上抬超過髖關節(jié)的高度睡眠時保持雙腿間安放枕頭站立時應雙腿分開足尖向外足尖向內時關節(jié)不穩(wěn)大腿彎曲再加上足尖向內,關節(jié)頭易脫出禁止髖關節(jié)內收,旋轉,不能兩腿叉開,或單髖負重不要坐低座位的地方沙發(fā),抽水馬桶,小轎車不要系鞋帶或襪帶,穿褲子時應有人協(xié)助不要盤腿,翹二郎腿出入浴盆當心,應取坐位旋轉進出且應雙腿并攏從床上下地時,或從車里出來時,雙膝并攏不可騎自行車以上禁忌的解除因人而異,解除時間應和醫(yī)生討論感染并發(fā)癥的預防感染無論前期或后期術后若干年都可能發(fā)生,因為這些感染可能導致人工關節(jié)失敗永久性的或暫時的1請您的醫(yī)生務必治好施術側下肢的任何感染或炎癥諸如疥瘡,膿腫,丹毒腿部靜脈曲張,潰瘍嵌甲感染,等等2應杜絕遠離髖部感染源,請您的醫(yī)生治愈所有的感染,譬如以下方面的感染牙科,耳鼻喉科,泌尿科,肺部以及皮膚科等等3應杜絕寵物的抓咬,或者遠離寵物飲食指導髖關節(jié)置換病人的飲食可以根據(jù)骨折愈合的早、中、晚三個階段,根據(jù)病情的發(fā)展,配以不同的食物,以促進血腫吸收或骨痂生成。早期12周手術部位瘀血腫脹,經(jīng)絡不通,氣血阻滯。飲食原則上以清淡為主,如蔬菜、蛋類、豆制品、水果、魚湯、瘦肉等,忌食酸辣、燥熱、油膩,尤不可過早食用肥膩滋補之品,如骨頭湯、肥雞、燉水魚等,否則瘀血積滯,難以消散,會拖延病程,使骨痂生長遲緩,影響日后關節(jié)功能的恢復。中期24周瘀腫大部分吸收。飲食上由清淡轉為補充高營養(yǎng),以滿足骨痂生長的需要,可在初期的食譜上加以骨頭湯、田七煲雞、動物肝臟之類,以補給更多的維生素A、D、鈣及蛋白質。后期5周以上手術5周以后,骨折部瘀腫基本吸收,已經(jīng)開始有骨痂生長,此為骨折后期。此期宜舒筋活絡,使骨折部的鄰近關節(jié)能自由靈活運動,恢復往日的功能。飲食上可以解除禁忌,食譜可再配以老母雞湯、豬骨湯、羊骨湯、燉水魚等。骨科病人除了在最初一些日子里可能伴有輕微的全身癥狀外,其余時間里大多沒有全身癥狀,所以和一般健康人的日常飲食相仿,選用多品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