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經(jīng)典系列講座《大學》.ppt_第1頁
國學經(jīng)典系列講座《大學》.ppt_第2頁
國學經(jīng)典系列講座《大學》.ppt_第3頁
國學經(jīng)典系列講座《大學》.ppt_第4頁
國學經(jīng)典系列講座《大學》.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前言,一、“國學”釋義,讓我們先明白什么是“國學”?“國學“,顧名思義,中國之學,中華之學。 秦磚漢瓦,非秦(有英語China為“樂類”、“小學類”“石經(jīng)類”、“匯編類”,主要是儒家經(jīng)典和注釋研究儒家經(jīng)典的名著。其中儒學十三經(jīng):春秋左傳大學爾雅論語孟子尚書詩經(jīng)孝經(jīng)儀禮中庸周易,一、“國學”釋義,自20世紀九十年代起,國學熱日漸升溫。然而,一個成為學界 普遍共識的國學概念,一直未能達成。在現(xiàn)代學科體系在中國走過大約 百年的歷史之后,國學概念的重新確立,始終面臨著如何跨越當代學科壕 塹的技術性難題。 人們盡管可以不假思索地說,是的,一國有一國之學,一國之學,是謂 國學。這樣的邏輯誠然干凈利索。不錯

2、,在今天的學科版圖上,研究古印 度文化的學科稱印度學,研究美國社會文化的學科稱美國學,這里,民族、 國家的邊界和學科邊界似乎統(tǒng)一??墒?國學其實是一個在民族國家誕 生之后才可能出現(xiàn)的文化學術訴求,而這一訴求所指向的恰恰是前民族 國家時代的傳統(tǒng)。一個民族國家的自然史,是可以從編年史的意義 上建構的;然而卻未必就有與之相應的國學,即植根于民族語言和 傳統(tǒng)深處的、同時以民族國家為自然界限的知識體系。 ” (楊煦生 :國學與漢學,光明日報2009年6月29日,前言,一、“國學”釋義,有關“國學”概念的爭議很大,“傅斯年等 人甚至根本反對用這一名詞來涵蓋中國本土 固有文化的研究”。(桑兵:國學與漢 學,

3、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第7頁,前言,學術本無國界。國學一名,前既無承,將來亦 恐不立。特為一時代的名詞。其范圍所及,何者應列 國學,何者則否,實難判別。本書(指國學概論) 特應學校教科講義之需,不得已姑采梁氏清代學術 概論大意,分期敘述。于每一時代學術思想主要潮 流所在,略加闡發(fā)。其用意在使學者得識二千年來本 國學術思想界流轉變遷之大勢?!保ㄥX穆:國學概 論弁bin言,商務印書館1997年版,前言,一、“國學”釋義,鄧實給“國學”下定義說:“國學者何? 一國所自有之學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 以成國焉。有其國者有其學國學者, 與有國而俱來,因乎地理,根之民性,而 不可須臾離也。”(國粹

4、學報 第19 期國學講習記,前言,一、“國學”釋義,胡適1923年在國學季刊發(fā)刊詞中說:“國學在我們的 心眼里,只是國故學的縮寫國故包含國 粹,但它又包含國渣。國故學的使命是整理中國 一切文化歷史?!?曹聚仁在國故學之意義與價值中說:“國學者,中華民 族以文字所表達之結晶思想,用合理的、組織的、系統(tǒng)的方 式記載其生滅,分析其性質,羅列其表現(xiàn)形式,考察其因果 關系者也。簡言之,國學者,以我國固有學術為研究之對 象,而以科學方法處理之,使成為一種科學者也。,前言,一、“國學”釋義,國學是中國學術的簡稱。”(張岱年等著: 國學今論序,遼寧教育出版社1991年 版,前言,一、“國學”釋義,二、國學復興

5、的意義,國學”指的是中國傳統(tǒng)的學問,研究的是整體中國文化。 但“國學”之名起于清末。 興起于20世紀初的國學運動(1902年梁啟超首先介紹了日本的國粹 主義;黃節(jié)、鄧實、章太炎、劉師培等人于1905年在上海成立“國學保存 會”,同時發(fā)行國粹學報) ,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達到高潮。 當時除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燕京大學、廈門大學等高校普 遍設立國學研究所外,中學也設有國學科目。 1949年后,學術分科被擴大,那種綜合的、統(tǒng)包的大國學 概念,遂在中國絕跡,前言,二、國學復興的意義,20世紀90年代以后的新國學運動,就是經(jīng)過“文革”激烈反傳統(tǒng)思潮之后,為修補“文革”所造成的裂痕,重新尋找那久已失落的民

6、族文化傳統(tǒng)。 經(jīng)濟逐漸崛起的中國在全球化趨勢中再興國學,有助于尋找自己的文化身份,確定自己的文化角色。 從教育的角度看,20世紀90年代以后的國學熱是對分科愈來愈細的專業(yè)化教育的反省。 從做學問的角度說,中國學問也確實自有特點,應該闡揚,前言,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第一講:大學略說,一、何為四書 北宋以來,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地位提高。經(jīng)朱熹注解,編為四書,其重要性超過五經(jīng)。從元代到清代一直是讀書人必修的教科書。 在新學校未出現(xiàn)前,從前的私塾里,學生入學,是從四書讀起的,四書就是那個時代的小學教科書。學生不但要背正文,還得背朱熹的

7、小注。那時的科舉考試要以朱熹的四書集注中的注釋作為立論的根據(jù)。 朱熹的四書集注被定為科舉用書,是從元仁宗皇慶二年(1313年)開始的,朱熹本人對佛學有相當研究,他深切感到僅僅依靠五經(jīng)決不能維持儒教之尊嚴,因為五經(jīng)里面所說的哲學上的本體論和方法論遠不及佛教經(jīng)典博大精深,要想維持儒教的支配地位,就得在儒家經(jīng)典中尋找針對佛學的本體論與方法論的新材料并另加新解說。 朱熹終于在禮記中找到兩篇前人所忽視的,但對朱熹卻顯得非常重要的文章,這便是大學和中庸。 朱熹將大學、中庸這兩篇文章與論語、孟子合在一起,構成四書,在宋元明三代,四書的權威已超越五經(jīng)。 五經(jīng)稱名始于西漢時的漢武帝時代, 四書的稱名卻始于南宋的

8、朱熹,其間相隔一千三百年左右,大學儒家的人生哲學和政治綱領。 中庸儒家的哲學觀和人生觀。 論語孔子的言行錄,奠定了儒家思想的基本原理。 孟子孟子的言行錄,奠定了儒家的政治思想體系,四書的經(jīng)典地位及意義在于擴大了五經(jīng)的價值體系。 五經(jīng)的經(jīng)典意義在于對原典的保存,但未反映變化了的時代需求和時代精神。四書則擴大了經(jīng)典的開放價值體系,既滿足了不同時代的文化需求,又是一個劃時代的宋學的凝集,二、大學的作者,大學是一篇論述儒家人生哲學的論文,也是儒家最有系統(tǒng)的一篇政治哲學論文。 大學原是禮記中的一篇,沒有單行本,也不知作者是誰。漢代人說子思所作,宋代人以為曾子所作,清代人以為漢代群儒作。近人認為是思孟學派

9、的作品。也有人認為是秦漢之際荀子后學之作,北宋司馬光撰著了大學廣義一書,這是大學單印本的開始。但司馬光沒有改動大學原文,也沒有指明大學是誰作的。 到了程頤,他移易大學原本章節(jié),成大學定本。程頤、程顥尊崇大學,認為大學是孔門的遺書,朱熹認為大學是曾子及曾子門人作,這是為了建立從孔子到曾子、到子思、到孟子、到二程、到朱熹的道統(tǒng)。 朱熹對大學原文作了改訂整理。認為大學所教,是窮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大學講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內圣外王之道,三、大學三綱八目的內涵,大學的內容至今仍然有著深刻的含義,是儒家論述修身治國的重要篇章。 大學提出了修己、治人、平治天下的三綱八目。

10、所謂三綱,即大學的三個宗旨,所謂“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新)民,在止于至善”。 “為人君止于仁,為人臣止于敬,為人子止于孝,為人父止于慈,與國人交止于信”。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所謂八目,即實現(xiàn)三綱的八個步驟: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格物”即推究事物的原理;“致知”即使自己的

11、知識達到極致(無所不知,能認識到萬事萬物的本來之理)。 朱熹集注:“所謂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窮其理也。蓋人心之靈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窮,故其知有不盡也。是以大學始教必使學者即物。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窮之,以求至乎其極,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貫通焉,則眾物之表里精粗無不到,而吾心之全體大用無不明矣,此謂物格,此謂知之至也。,誠意”即使自己的意念誠實。 大學:“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君子必慎其獨也。 曾子曰: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嚴乎!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pn,安泰舒適) ,故君子必誠其意。,正心”即端正自心,守持儒家的正道,不憤怒,不恐懼,不

12、偏好,不憂慮。 “修身”即修養(yǎng)自身。 大學:“所謂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zh,憤怒)則不得其正,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有所好樂(yo)則不得其正,有所憂患則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此謂修身在正其心?!?大學:“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齊家”指治理、教化好家庭、家族?!靶奚怼笔恰褒R家”的基礎和前提,“齊家”又是“治國”的基礎和前提。 大學:“所謂齊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親愛而辟(p,有偏向)焉,之其所賤惡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傲)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惡、惡w而知其美者,天下鮮(xin,少)矣。故諺有之曰:人莫知其子

13、之惡,莫知其苗之碩。此謂身不修不可以齊其家。,大學:“所謂治國必先齊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無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國。孝者所以事君也,弟(悌,順從、敬愛兄長)者所以事長也,慈者所以使眾也。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一人貪戾,一國作亂。 此謂一言僨(fn,毀壞、敗壞)事,一人定國。堯舜率天下以仁而民從之,桀紂率天下以暴而民從之。 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國人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國人。 其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此謂治國在齊其家。,治國”又是“平天下”的前提和基礎。 大學:“所謂平天下在治其國者,上老老而民興孝,上長長而民興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xi矩之道(喻指君子以身

14、作則、推己及人之道)也。所惡于上毋以使下,所惡于下毋以事上,所惡于前毋以先后,所惡于后毋以從前,所惡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惡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謂絜矩之道。 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此之謂民之父母。 有國者不可以不慎,辟(邪僻失道)則為天下僇(l,誅戮)矣。 得眾則得國,失眾則失國。,大學:“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有財此有用。德者本也,財者末也。 財聚則民散,財散則民聚?!?大學:“生財有大道。生之者眾,食之者寡,為之者疾,用之者舒,則財恒足矣。仁者以財發(fā)身,不仁者以身發(fā)財。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義者也,未有好義其事不終者也,未有府庫財非其財者也。 國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也。長國家而務財用者,必自小人矣。彼為善之,小人之使為國家,菑(zi,災害、災難)害并至,雖有善者亦無如之何矣。此謂國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也。,由大學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