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的量總復(fù)習(精選))_第1頁
常見的量總復(fù)習(精選))_第2頁
常見的量總復(fù)習(精選))_第3頁
常見的量總復(fù)習(精選))_第4頁
常見的量總復(fù)習(精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常見的量 總復(fù)習,1)每相鄰兩個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一般是10, 特別注意:1千米=1000米。 (2)每相鄰兩個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一般是100, 特殊情況時1公頃=10000平方米。 (3)每相鄰兩個體積單位、容積單位、質(zhì)量單位之間的 進率都是1000,記憶方法點撥,小組競賽: 1、在小組內(nèi)交流用什么方法能最快的記住這些進率。 2、迅速記憶。比比哪個小組最快記住,每相鄰兩個( )單位之間的進率都是(,常見的量,我們學過哪些量?他們各有哪些計量單位?小組同學共同分類整理,分類整理小學階段所學的常見的量,長度單位 : 面積單位 : 體積單位 : 容積單位 : 時間單位 : 質(zhì)量單位 : 人民幣單位

2、,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千米2、公頃、米2、分米2、厘米2,米3、分米3、厘米3,升(L)、毫升(ML,世紀、年、月、日、時、分、秒,噸(t)、千克(kg)、克(g,元、角、分,世紀 年 月 日 時 分 秒,100,12,大月31 小月30 二月特殊,24,60,60,平年:365 閏年:366,時間單位間的進率,列表法 常見的量,常見的量,常見的量,請同學們根據(jù)所學知識完成下表,常見的量,長度單位,常見的量,面積單位,常見的量,體積(容積)單位,常見的量,質(zhì)量單位,常見的量,時間單位,4.人民幣的單位及其進率: 1元=10角 1角=10分,3.時間單

3、位和它們之間的進率: (1)年月日之間的關(guān)系: (2)平年閏年的計算方法: 根據(jù)公歷年份判斷:整百的年份是400的倍,其他年份是4的倍數(shù)的年份都是閏年,反則是平年,1.填上合適的單位。 一個水桶約裝水20( ); 一只公雞重2.6( )。教室的面積約48( ) 2.填空: 48平方千米=( )公頃=( )平方米 6.2升=( )立方分米=( )毫升 3.判斷對錯: 1900年和2008年都是閏年( ) 2.08升=2升8毫升,常見的量,名數(shù)的改寫,高級單位的名數(shù)改寫成低級單位的名數(shù)(進率) 低級單位的名數(shù)改寫成高級單位的名數(shù)(進率,3時20分( )分,2 噸( )噸( )千克,3,5,3080

4、克( )千克( )克,5分40秒( )秒,3.2時( )時( )分,200,2 600,3 80,340,3 12,3千克50克( )克 3千克50克( )千克,3050米( )千米( )米 3050米( )千米,2.4時( )時( )分 2.4時( )分,2時40分( )時 2元4分( )元,1.6平方千米( )公頃( )平方米,85000毫升( )升( )立方米,)平方米750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3050,3.05,3 50,3.05,2 24,144,2,2.04,160,1600000,85,0.085,7.5,75000,計量單位的化聚和換算。 (1)2.6噸=( )千克 400

5、千克=( )噸 (2)2時18分=( )分 4噸50千克=( )千克 (3)315分=( )時( )分,鞏固與應(yīng)用,單位換算,1.7噸=( )噸( )千克; 40角=( )元 3噸40千克=( )噸; 3.5日=( )日( )小時 1.2小時=( )小時( )分; 2.5分=( )秒 2050米=( )千米( )米; ( )平方米=750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1,700,4,3.04,3,12,1,12,150,2,50,7.5,75000,4.05公頃=( )平方米,40500,判斷。(對的打“”,錯的打“”) (1)1900年是閏年。 ( ) (2)邊長4分米的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一樣大

6、。 ( ) (3)一張課桌寬52厘米。 ( ) (4)17時45分也就是下午5時45分。( ) (5)每年都有366天。( ) (6)1千克鐵和1千克棉花一樣重。( ) (7)1米的 和3米的 一樣長。 ( ) (8)邊長100米的正方形土地,占地1公頃。 (,鑫昌路小學作息時間表: 上午7時40分到校,11時40分放學 下午2時到校,下午4時放學,解決問題,這是 普通計時法,鑫昌路小學作息時間表: 7時40分到校,11時40分放學 14時到校,16時放學,這是 24時計時法,計算我校學生一天中的在校時間,1、選擇合適的答案的序號填在括號里。 1個蘋果約重100( );買一本童話大王大約需要3

7、( );牛老師體重約65( );火車提速后從北京到鄭州約需5( );卡車的載重量約3( );買根老冰棍大約需要5( );繞操場走一圈約用3( )。 A時 B分 C秒 D年 E月 F日 G噸 H千克 I克 J元 K角 L分,綜合練習,2、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數(shù)。 小明身高1.58( ),體重40( ), 他睡覺的床的面積大約是3( ),每晚睡眠 10( ),他臥室的空間大約是45(,3)填一填 A、1.7噸=( )千克 1.2時=( )時( )分 3.5日=( )日( )時 3噸40千克=( )噸 2 .5分=( )秒 40元=( )分 B、每一年的大月有( )月,每一年的小月有( )月;2009

8、年的第一季度有( )天,第二季度有( )天。 C、采用24時計時法,下午5時就是( )時,夜里12時就( )時,也就是第二天的( )時,4、判斷。 (1)在鐘表上分針的速度是時針的60倍。( ) (2)1900年是閏年。( ) (3)一袋面粉的質(zhì)量是50千克( ) (4)小強身高1.4米,肯定能趟過平均水深 是1.35米的小河,不會有危險。 ( ) (5)一個煙盒的體積約是105立方厘米。( ) (6)一個水壺裝有2.5升水,它可裝滿10個250 毫升的水杯。 ( ) (7)今年第一季度與第二季度天數(shù)相同。 (,5、考考你: (1)小紅在外婆家連續(xù)住了62天,正好是兩個月,你知道小紅是哪兩個月

9、去外婆家的嗎? 小麗在奶奶家連續(xù)住了兩個月,她可能在奶奶家住了多少天? (2)小強學習了年月日以后問爸爸:您的生日是幾月幾日?爸爸回答:我只記得我一共過了10個生日,機動題: 一、填空: (1)一支鉛筆長19( ); -6比6 低( )。 (2)已知:華氏溫度=攝氏.。 華氏98.6度相當于攝氏( )度, 攝氏50度相當于華氏( )度。 (3)植物學家想知道一棵古樹的直徑,你能幫助他嗎?你的做法是(,二、粗心的小東給奶奶寫了一封信,信中出 現(xiàn)了三處數(shù)學錯誤,請找出來并改正,很高興地告訴您,聽了您的勸告,我去年堅持每天跑步2千米,全年共跑了732千米。原來體重50千克,現(xiàn)在只有40千克,下降了2

10、5%;腰圍也縮小了8分米。您說得對,功夫不負有心人,奶奶,您好,謝謝奶奶,孫兒:小東,2008年5月,填空,1、一個正方體的體積是1dm3,它的棱長是 ( ),它的每個面的面積是(,2、用體積是1cm3的小正方體木塊,堆成一個 體積是1m3的大正方體,需要( )個小正 方體木塊。如果把這些小正方體一個挨一個的 排成一行,長( )千米,3、李老師每天從16:4017:20鍛煉身體, 他一周鍛煉身體的時間是(,李老師計劃每周至少鍛煉4小時,他能完成計劃嗎,1dm,1dm2,1000000,10,280分,能 280分=4時40分,4、一年有( )個月,分成( )個季度,5、一個月分成( )旬、( )旬、( ) 旬。一月的下旬是( ) 天,平年二月的下 旬是( )天,6、采用24時計時法,下午1時就是( )時, 夜里12時就是( )時,也就是第二天的 ( )時,7、王老師每天上午7時30分到校,下午5時30分 離校,午間休息2小時。王老師每天在校工作 ( )小時,12,4,上,中,下,11,8,13,24,0,8,解決問題: 1、一個量筒,盛有300毫升的水,放入3顆半徑相等的鋼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