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物理高考實驗類試題分類匯編_第1頁
各地物理高考實驗類試題分類匯編_第2頁
各地物理高考實驗類試題分類匯編_第3頁
各地物理高考實驗類試題分類匯編_第4頁
各地物理高考實驗類試題分類匯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目 錄錄 1 (2010 廣東)廣東)34.(1)圖 13 是某同學在做勻變速直線運動實驗中獲得的一條紙帶。 已知打點計時器電源頻率為 50Hz,則紙帶上打相鄰兩點的時間間隔為 _。 ABCD 是紙帶上四個計數(shù)點,每兩個相鄰計數(shù)點間有四個點沒有畫出。從圖 13 中 讀出 A、B 兩點間距 s _;C 點對應的速度是_(計算結果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 字)。 答案: 2.(2008 寧夏)寧夏)22 .物理小組在一次探究活動中測量滑塊與木板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實 驗裝置如圖,一表面粗糙的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一端裝有定滑輪;木板上有一滑塊, 其一端與電磁打點計時器的紙帶相連,另一端通過跨過定滑輪的細線與

2、托盤連接。打點計 時器使用的交流電源的頻率為 50 Hz。開始實驗時,在托盤中放入適量砝碼,滑塊開始做 勻加速運動,在紙帶上打出一系列小點。 (1)上圖給出的是實驗中獲取的一條紙帶的一部分:0、1、2、3、4、5、6、7 是計 數(shù)點,每相鄰兩計數(shù)點間還有 4 個打點(圖中未標出) ,計數(shù)點間的距離如圖所示。根據(jù)圖 中數(shù)據(jù)計算的加速度 a= (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 (2)回答下列兩個問題: 為測量動摩擦因數(shù),下列物理量中還應測量的有 。 (填入所選物理量 前的字母) A.木板的長度 l B.木板的質量 m1 C.滑塊的質量 m2 D.托盤和砝碼的總質量 m3 E.滑塊運動的時間 t 測量中所選定

3、的物理量時需要的實驗器材是 。 (3)滑塊與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 (用被測物理量的字母 表示,重力加速度為 g) 。與真實值相比,測量的動摩擦因數(shù) (填“偏大”或 “偏小” ) 。寫出支持你的看法的一個論據(jù): 。 (1)0.4950.497m/s2 (2) CD (1 分) (3) gm ammgm 2 323 )( 3.(09 年天津)年天津)9 (3)如圖所示,將打點計時器固定在鐵架臺上,使重物帶動紙帶 從靜止開始自由下落,利用此裝置能夠測定重力和速度。 所需器材有打點計時器(帶導線) 、紙帶、復寫紙、帶鐵夾的鐵架 臺和帶夾子的重物,此外還需 (填字母代號)中的器材。 A.直流電源、天平及砝

4、碼 B.直流電源、毫米刻度尺 C.交流電源、天平及砝碼 D.交流電源、毫米刻度尺 通過作圖象的方法能夠剔除偶然誤差較大的數(shù)據(jù),提升實驗的準確水準。為使圖線的 斜率等于重力加速度,除作 v-t 圖象外,還可作 圖象,其縱軸表示的是 ,橫軸表示的是 。 (3)D, h v 2 2 ,速度平方的二分之一,重物下落的高度。 實驗二實驗二:探究彈力和彈簧伸長的關系探究彈力和彈簧伸長的關系 4.(2010 浙江)浙江)21. 在“探究彈簧彈力大小與伸長量的關系”實驗中,甲、乙兩位同學 選用不同的橡皮繩代替彈簧,為測量橡皮繩的勁度系數(shù),他們在橡皮繩下端面依次逐個掛 下鉤友(每個鉤友的質量均為 m=0.jkg

5、,取 g=10m/s2) ,并記錄繩下端的坐標 X加(下標 i 表示掛在繩下端鉤友個數(shù)) 。然后逐個拿下鉤友,同樣記錄繩下端面的坐標 X減,繩下端面 坐標的值 Xi(X加+X減)/2 的數(shù)據(jù)如下表: 橡皮繩下端的坐標(X/mm) 掛在橡皮繩下端的鉤碼個數(shù) 甲乙 1216.5216.5 2246.7232. 3284.0246.5 4335.0264.2 5394.5281.3 6462.0301.0 (1)同一橡皮繩的 X加 X減(大于或小于) ; (2) 同學的數(shù)據(jù)更符合實驗要求(甲或乙) ; (3)選擇一級數(shù)據(jù)用作圖法得出該橡皮繩的勁度系數(shù) k(N/m) ; (4)為了更好的測量勁度系數(shù),

6、在選用鉤碼時需考慮的因素有哪些? 解析: (1)小于(因為橡皮繩在伸長后不能完全恢復到原來的長度) (2)乙(因為甲同學的數(shù)據(jù)中只有前幾個數(shù)據(jù)可認為在彈性范圍內(nèi)) (3) 改變量(Xi-X1)/mm掛在橡皮繩下端的 鉤碼個數(shù)甲乙 1 230.215.5 367.530.0 4118.547.7 5178.064.8 6345.584.5 由上表作圖得 0153045607560 1 2 3 4 5 6 (Xi-X1)/mm F/N 由圖得mNk/7057 乙 (4)盡可能使伸長量在彈性范圍內(nèi),同時有足夠大的伸長量,以減小長度測量誤差。 5. (2010 福建福建)19(2) (6 分)某實驗小

7、組研究橡皮筋伸長與所受拉力的關系。實驗時,將 原長約 200mm 的橡皮筋上端固定,在豎直懸掛的橡皮筋下端逐一增掛鉤碼(質量均 為 20g) ,每增掛一只鉤碼均記下對應的橡皮筋伸長量;當掛上 10 只鉤碼后,再逐一 把鉤碼取下,每取下一只鉤碼,也記下對應的橡皮筋伸長量。根據(jù)測量數(shù)據(jù),作出增 掛鉤碼和減掛鉤碼時的橡皮筋伸長量l 與拉力 F 關系的圖像如圖所示。從圖像中可 以得出_。 (填選項前的字母) A增掛鉤碼時l 與 F 成正比,而減掛鉤碼時l 與 F 不成正比 B當所掛鉤碼數(shù)相同時,增掛鉤碼時橡皮筋的伸長量比減掛鉤碼時的大 C當所掛鉤碼數(shù)相同時,增掛鉤碼時橡皮筋的伸長量與減掛鉤碼時的相等

8、D增掛鉤碼時所掛鉤碼數(shù)過多,導致橡皮筋超出彈性限度 答案:D 實驗三實驗三: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 6.(2009 山東)山東)23 (1)某同學在家中嘗試驗證平行四邊形定則,他找到三條相同的橡皮 筋(遵循胡克定律)和若干小事物,以及刻度尺、三角板、鉛筆、細繩、白紙、釘字, 設計了如下實驗:將兩條橡皮筋的一端分別在墻上的兩個釘子 A、B 上,另一端 與第二條橡皮筋連接,結點為 O,將第三條橡皮筋的另一端通過細胞掛一重物。 為完成實驗,下述操作中必需的是 。 a測量細繩的長度 b測量橡皮筋的原長 c測量懸掛重物后像皮筋的長度 d記錄懸掛重物后結點 O 的位置 釘子位置固定,

9、欲利用現(xiàn)有器材,改變條件再次實驗證,可采用的方法是 答案:(1)bcd 更換不同的小重物 7. .(1010 年天津卷)年天津卷)9(2)在探究合力的方法時,先將橡皮條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 一端系上帶有繩套的兩根細繩。實驗時,需要兩次拉伸橡皮條,一次是通過兩細繩用兩個 彈簧秤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條,另一次是用一個彈簧秤通過細繩拉橡皮條。 實驗 對兩次拉伸橡皮條的要求中,下列哪些說法是正確的 (填字母代號) 1 A. 將橡皮條拉伸相同長度即可 B. 將橡皮條沿相同方向拉到相同長度 C.將彈簧秤都拉伸到相同刻度 D.將橡皮條和繩的結點拉到相同位置 同學們在操作過程中有如下議論,其中對減小實驗誤差

10、有益的說法是 (填字母 2 代號) A. 兩細繩必須等長 B. 彈簧秤、細繩、橡皮條都應與木板平行 C. 用兩彈簧秤同時拉細繩時兩彈簧秤示數(shù)之差應盡可能大 D. 拉橡皮條的細繩要長些,標記同一細繩方向的兩點要遠些 (2)BDBD 實驗四實驗四:驗證牛頓運動定律驗證牛頓運動定律 8.(2010 山東)山東)23 (1)某同學設計了如圖所示的裝置來探究加速度與力的關系。彈簧秤 固定在一合適的木板上,桌面的右邊緣固定一支表面光滑的鉛筆以代替定滑輪,細繩的兩 端分別與彈簧秤的掛鉤和礦泉水瓶連接。在桌面上 畫出兩條平行線 MN、PQ,并測出 間距d。開始時將木板置于 MN 處, 現(xiàn)緩慢向瓶中加水,直到木

11、板剛剛開 始運動為止,記下彈簧秤的示數(shù) F0, 以此表示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再將木 板放回原處并按住,繼續(xù)向瓶中加水 后,記下彈簧秤的示數(shù) F1,然后釋放 木板,并用秒表記下木板運動到 PQ 處的時間t。 木板的加速度可以用d、t表示為a;為了減小測量加速度的偶然誤差可以 采用的方法是(一種即可)。 改變瓶中水的質量重復實驗,確定加速度a與彈簧秤示數(shù) F1的關系。下列圖象能表示該 同學實驗結果的是。 用加水的方法改變拉力的大小與掛鉤碼的方法相比,它的優(yōu)點是。 a可以改變滑動摩擦力的大小 b可以更方便地獲取多組實驗數(shù)據(jù) c可以比較精確地測出摩擦力的大小 d可以獲得更大的加速度以提高實驗精度 9.

12、(07 海南海南)14現(xiàn)要驗證“當質量一定時,物體運動的加速度與它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 這一物理規(guī)律。給定的器材如下:一傾角可以調節(jié)的長斜面(如圖) 、小車、計時器一個、 米尺。 (1)填入適當?shù)墓交蛭淖?,完善以下實驗步驟(不考慮摩擦力的影響): 讓小車自斜面上方一固定點 A1從靜止開始下滑到斜面底端 A2,記下所用的時間 t。 用米尺測量 A1與 A2之間的距離 s,則小車的加速度 a 。 用米尺測量 A1相對于 A2的高度 h。設小車所受重力為 mg,則小車所受的合外力 F 。 改變 ,重復上述測量。 以 h 為橫坐標,1/t2為縱坐標,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作圖。如能得到一條過原點的直線, 則可

13、驗證“當質量一定時,物體運動的加速度與它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這一規(guī)律。 (2)在探究如何消除上述實驗中摩擦阻力影響的過程中,某同學設計的方案是: 調節(jié)斜面傾角,使小車在斜面上勻速下滑。測量此時 A1點相對于斜面底端 A2的 高度 h0。 進行(1)中的各項測量。 計算與作圖時用(hh0)代替 h。 對此方案有以下幾種評論意見: A方案正確可行。 B方案的理論依據(jù)正確,但利用所給的器材無法確定小車在斜面上是否做勻速運動。 C方案的理論依據(jù)有問題,小車所受摩擦力與斜面傾角有關。 其中合理的意見是 。 14 (1) 2 2s t h mg s 斜面傾角(或填 h 的數(shù)值) (2)C 10.(09 江

14、蘇)江蘇)11.(10 分) “探究加速度與物體質量、物體受力的關系”的實驗裝置如圖 甲所示. (1)在平衡小車與桌面之間摩擦力的過程中,打出了一條紙袋如圖乙所示。計時器打點的 時間間隔為 0.02s.從比較清晰的點起,每 5 個點取一個計數(shù)點,量出相鄰計數(shù)點之間的距 離。該小車的加速度 a=_m/s2.(結果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2)平衡摩擦力后,將 5 個相同的砝碼都放在小車上.掛上砝碼盤,然后每次從小車上取 一個砝碼添加到砝碼盤中,測量小車的加速度。小車的加速度 a 與砝碼盤中砝碼總重力 F 的實驗數(shù)據(jù)如下表: 砝碼盤中砝碼總重 力 F(N) 0.1960.3920.5880.7840.

15、980 加速度 a(ms-2)0.691.181.662.182.70 請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作出 a-F 的關系圖像. (3)根據(jù)提供的試驗數(shù)據(jù)作出的a-F 圖線不通過原點,請說明主要原因。 11. 11. (1) 0.16 (0.15 也算對) (2) (見圖) (3)未計入砝碼盤的重力 【解析】 (1)處理勻變速直線運動中所打出的紙帶,求解加速度用公式 2 atx ,關鍵弄 清公式中各個量的物理意義,x為連續(xù)相等時間內(nèi)的位移差,t 為連需相等的時間間隔, 如果每 5 個點取一個點,則連續(xù)兩點的時間間隔為 t=0.1s,x(3.68-3.52) 2 10m, 帶入可得加速度a=0.16m/s2。也

16、可以使用最后一段和第二段的位移差求解,得加速度 a=0.15m/s2. (2)根據(jù)圖中的數(shù)據(jù),合理的設計橫縱坐標的刻度值,使圖線傾斜程度太小也不能太大, 以與水平方向夾角 45左右為宜。由此確定 F 的范圍從 0 設置到 1N 較合適,而 a 則從 0 到 3m/s2較合適。設好刻度,根據(jù)數(shù)據(jù)確定個點的位置,將個點用一條直線連起來,延長 交與坐標軸某一點。如圖所示。 (3)處理圖象問題要注意圖線的斜率、交點、拐點、面積等意義,能正確理解這些量的意 義則很多問題將會迎刃而解。與縱坐標相交而不過原點,該交點說明當不掛砝碼時,小車 仍由加速度,即繩對小車仍有拉力,從此拉力的來源考慮很容易得到答案,是

17、因為砝碼盤 的重力,而在(2)問的圖表中只給出了砝碼的總重力,而沒有考慮砝碼盤的重力。 11.(10 年江蘇卷)年江蘇卷)11 (10 分)為了探究受到空氣阻力時,物體運動速度隨時間的變化規(guī) 律,某同學采用了“加速度與物體質量、物體受力關系”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 。實驗時, 平衡小車與木板之間的摩擦力后,在小車上安裝一薄板,以增大空氣對小車運動的阻力。 (1)往砝碼盤中加入一小砝碼,在釋放小車 (選填“之前”或“之后” )接通 打點計時器的電源,在紙帶上打出一系列的點。 (2)從紙帶上選取若干計數(shù)點進行測量,得出各計數(shù)點的時間 t 與速度 v 的數(shù)據(jù)如下表: 請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作出小車的 v-t

18、 圖像。 (3)通過對實驗結果的分析,該同學認為:隨著運動速度的增加,小車所受的空氣阻力將 變大,你是否同意他的觀點?請根據(jù) v-t 圖象簡要闡述理由。 11.(1)之前 (2) (見右圖) (3)同意.在 v-t 圖象中,速度越大時,加速度越小,小車受到的合力越小,則小車受 空氣阻力越大. 實驗五實驗五:探究動能定理探究動能定理 12.(08 廣東)廣東)16 (13 分)某實驗小組采用圖 11 所示的裝置探究“動能定理” 。圖中 小車中可放置砝碼。實驗中,小車碰到制動裝置時,鉤碼尚未到達地面。打點計時 器工作頻率為 50Hz. (1)實驗的部分步驟如下: 在小車中放入砝碼,把紙帶穿過打點計

19、時器,連在小車后端,用細線連接小車 和鉤碼; 將小車停在打點計時器附近, , ,小 車拖動紙帶,打點計時器上打下一列點, ; 改變鉤碼或小車中砝碼的數(shù)量,更換紙帶,重復的操作。 (2)圖 12 是鉤碼質量為 0.03kg,砝碼質量為 0.02kg 時得到的一條紙帶,在紙帶上選 擇起始點 O 及 A、B、C、D 和 E 五個計數(shù)點,可獲得各計數(shù)點到 O 的距離 S 及對 應時刻小車的瞬時速度 v,請將 C 點的測量結果填在表 1 中的相應位置。 (3)在小車的運動過程中,對于鉤碼、砝碼和小車組成的系統(tǒng), 做 正功, 做負功。 (4)實驗小組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繪出了圖 13 中的圖線(其中) 。根據(jù)圖線

20、可 2 0 22 vvv 獲得的結論是 。要驗證“動 能定理”還需測量的物理量是摩擦力和 。 16 (1)接通電源、釋放小車 斷開開關 (2)506 049 (3)鉤砝的重力 小車受摩擦阻力 (4)小車初末速度的平方差與位移成正比 小車的質量 13.(09 年廣東)年廣東)15.(10 分)某實驗小組利用拉力傳感器和速度傳感器探究“動能定理”, 如圖 12,他們將拉力傳感器固定在小車上,用不可伸 長的細線將其通過一個定滑輪與鉤碼相連,用拉力傳 感器記錄小車受到拉力的大小。在水平桌面上相距 50.0cm 的 A、B 兩點各安裝一個速度傳感器記錄小車 通過 A、B 時的速度大小。小車中可以放置砝碼

21、。 (1)實驗主要步驟如下: 測量_和拉力傳感器的總質量 M1;把細線的一端固定在拉力傳感器上另一端 通過定滑輪與鉤碼相連;正確連接所需電路; 將小車停在 C 點,_,小車在細線拉動下運動,記錄細線拉力及小車通過 A、B 時的速度。 在小車中增加砝碼,或_,重復的操作。 (2)表 1 是他們測得的一組數(shù)據(jù),其中 M 是 M1與小車中砝碼質量 m 之和, |v22v21| 是兩個速度傳感器記錄速度的平方差,可以據(jù)此計算出動能 變化量E,F(xiàn) 是拉力傳感器受到的拉力,W 是 F 在 A、B 間所作的功。 表格中E3=_,W3=_.(結果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 (3)根據(jù)表 1,請在圖 13 中的方格紙上

22、作出E-W 圖線。 表 1 數(shù)據(jù)記錄表 圖 12 次數(shù)M/kg|v22v21| /(m/s)2 E/JF/NW/J 10.5000.7600.1900.4000.200 20.5001.650.4130.8400.420 30.5002.40E31.220W3 41.0002.401.202.4201.21 51.0002.841.422.8601.43 【答案】 (1)小車、砝碼 然后釋放小車 減少砝碼 (2)0.600 0.610 【解析】 (1)略;(2)由各組數(shù)據(jù)可見規(guī)律 2 1 2 2 2 1 vvmE,可得E3=0.600;觀察 F-W 數(shù)據(jù)規(guī)律可得數(shù)值上 W=F/2=0.610;

23、 (3)在方格紙上作出E-W 圖線如圖所示 14 (09 年安徽年安徽)21. (6 分)探究力對原來靜止的物體做的功與物體獲得的速度的關系, 實驗裝置如圖所示,實驗主要過程如下: (1)設法讓橡皮筋對小車做的功分別為 W、2W、3W、; (2)分析打點計時器打出的紙帶,求出小車的速度 1 v、 2 v、 3 v、; (3)作出Wv草圖; (4)分析Wv圖像。如果Wv圖像是一條直線,表明v;如果不是直線,可考 慮是否存在W 2 v、W 3 v、Wv等關系。 以下關于該試驗的說法中有一項不正確,它是_。 A本實驗設法讓橡皮筋對小車做的功分別為 W、2W、3W、。所采用的方法是選 用同樣的橡皮筋,

24、并在每次實驗中使橡皮筋拉伸的長度保持一致。當用 1 條橡皮筋 進行是實驗時,橡皮筋對小車做的功為 W,用 2 條、3 條、橡皮筋并在一起進 行第 2 次、第 3 次、實驗時,橡皮筋對小車做的功分別是 2W、3W、。 B小車運動中會受到阻力,補償?shù)姆椒ǎ梢允鼓景暹m當傾斜。 C某同學在一次實驗中,得到一條記錄紙帶。紙帶上打出的點,兩端密、中間疏。 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原因,可能是沒有使木板傾斜或傾角太小。 E W D根據(jù)記錄紙帶上打出的點,求小車獲得的速度的方法,是以紙帶上第一點到最后 一點的距離來進行計算。 III 答案:D 實驗六實驗六: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 15.(10 海南)海

25、南)14利用氣墊導軌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實驗裝置示意圖如圖 1 所示: (1)實驗步驟: 將氣墊導軌放在水平桌面上,桌面高度不低于 lm ,將導軌調至水平; 用游標卡尺測量擋光條的寬度l,結果如圖 2 所示,由此讀出l _mm; 由導軌標尺讀出兩光電門中心之間的距離s _m; 將滑塊移至光電門 1 左側某處,待砝碼靜止不動時,釋放滑塊,要求砝碼落地前擋光條 已通過光電門 2; 從數(shù)字計時器(圖 1 中未畫出)上分別讀出擋光條通過光電門 1 和光電門 2 所用的時間 1 t 和 2 t ; 用天平稱出滑塊和擋光條的總質量 M,再稱出托盤和砝碼的總質量m。 (2)用表示直接測量量的字母寫出下列所示

26、物理量的表達式: 滑塊通過光電門 1 和光電門 2 時瞬時速度分別為 1 v _和 2 v _。 當滑塊通過光電門 1 和光電門 2 時,系統(tǒng)(包括滑塊、擋光條、托盤和砝碼)的總動能分 別為 k1 E _和 k2 E _。 在滑塊從光電門 1 運動到光電門 2 的過程中,系統(tǒng)勢能的減少 P E _(重力 加速度為 g )。 (3)如果 P E _,則可認為驗證了機械能守恒定律。 【答案】 (1)9.30 60.00(答案在 59.9660.04 之間的,也給分) (2) 1 l t , 2 l t 2 1 1 ()() 2 l Mm t , 2 2 1 ()() 2 l Mm t mgs (3

27、) k2k1 EE 【解析】由于擋光條寬度很小,因此將擋光條通過光電門時的平均速度當作瞬時速度。 16.(08江蘇)江蘇)11(10分)某同學利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弧形軌道 末端水平,離地面的高度為H。將鋼球從軌道的不同高度h處靜止釋放,鋼球的落點距軌 道末端的水平距離為s (1)若軌道完全光滑,s2與h的理論關系應滿足s2(用H、h表示) (2)該同學經(jīng)實驗測量得到一組數(shù)據(jù),如下表所示: h(10m)2.003.004.005.006.00 s2 (10m)2.623.895.206.537.78 請在坐標紙上作出s2-h關系圖 (3)對比實驗結果與理論計算得到的s2-h關

28、系圖線(圖中已畫出),自同 一高度靜止釋放的鋼球,水平拋出的速率 (填“小于” 或“大于”)理論值 (4)從s2-h關系圖線中分析得出鋼球水平拋出的速率差十分顯著,你 認為造成上述偏差的可能原因是 答案:(1)4Hh(2)見圖 (3)小于 (4)摩擦,轉動(回答任一即可) 解析:(1)根據(jù)機械能守恒,可得離開軌道時速度為,由平拋運動知識可求得時間gh2 為,可得. g H2 Hhvts4 (2)依次描點,連線,注意不要畫成折線。 (3)從圖中看,同一 h 下的 s2值,理論值明顯大于實際值,而在同一高度 H 下的平拋運 動水平射程由水平速率決定,可見實際水平速率小于理論速率。 (4)由于客觀上

29、,軌道與小球間存在摩擦,機械能減小,因此會導致實際值比理論值小。 小球的轉動也需要能量維持,而機械能守恒中沒有考慮重力勢能轉化成轉動能的這一部分, 也會導致實際速率明顯小于“理論”速率(這一點,可能不少同學會考慮不到) 。 17. (2010 陜西陜西)22、(4 分)如圖為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實驗裝置示意圖.現(xiàn)有的器材為: 帶鐵夾的鐵架臺、電磁打點計時器、紙帶、帶鐵夾的重錘、天平.回答下列問題 (1)為完成此實驗,除了所給的器材,還需要的器材有_.(填入正確選項前的字母) A、米尺 B、秒表 C、012V 的直流電源 D、012V 的交流電源 (2)實驗中誤差產(chǎn)生的原因有_.(寫出兩個原因)

30、 答案:(1)AD(2)紙帶與打點計時器之間有摩擦,用米尺測量紙帶上點的位置時讀 數(shù)有誤差,計算勢能變化時,選取始末兩點距離過近,交流電頻率不穩(wěn)定。 18. (2010 安徽安徽)21 利用圖示裝置進行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的試驗時,需要測量物體 由靜止開始自由下落到某點時的瞬時速度和下落高度。某班同學利用實驗得到的紙帶,vh 設計了以下四種測量方案。 a. 用刻度尺測出物體下落的高度,并測出下落時間 ,通過htvgt 計算出瞬時速度. 0 v b. 用刻度尺測出物體下落的高度,并通過計算出瞬時h2vgh 速度. c. 根據(jù)做勻速直線運動時紙帶上某點的瞬時速度,等于這點前后 相鄰兩點間的平均速度,

31、測算出瞬時速度,并通過計算出高度.h d. 用刻度尺測出物體下落的高度,根據(jù)做勻速直線運動時紙帶h 上某點的瞬時速度,等于這點前后相鄰兩點間的平均速度,測算出瞬時速度。 0 v 以上方案中只有一種正確,正確的是 。 (填入相應的字母) 實驗七實驗七:測定金屬的電阻率測定金屬的電阻率 19.(2010 山東)山東)23 (2)在測定金屬電阻率的實驗中,某同學連接電路如圖所示。閉合電 鍵后,發(fā)現(xiàn)電路有故障(已知電源、電表和導線均完好,電源電動勢為 E): 若電流表示數(shù)為零、電壓表示數(shù)為 E, 則發(fā)生故障的是(填“待 測金屬絲” “滑動變阻器”或“電鍵” ) 。 若電流表、電壓表示數(shù)均為零,該同學

32、利用多用電表檢查故障。先將選擇開關 旋至檔(填“歐姆100” “直 流電壓 10V”或“直流電流 25mA” ) , 再將(填“紅”或“黑” )表筆 固定在 a 接線柱,把另一支表筆依次接 b、c、d 接線柱。若只有滑動變阻器斷 路,則多用電表的示數(shù)依次是、。 20. (2007 山東山東) 23檢測一個標稱值為 5 的滑動變阻器??晒┦褂玫钠鞑娜缦拢?A待測滑動變阻器 Rx,全電阻約 5(電阻絲繞制緊密,匝數(shù)清晰可數(shù)) B電流表 A1,量程 0.6A,內(nèi)阻約 0.6 C電流表 A2,量程 3A,內(nèi)阻約 0.12 D電壓表 V1,量程 15V,內(nèi)阻約 15K E電壓表 V2,量程 3V,內(nèi)阻約

33、 3K F滑動變阻器 R,全電阻約 20 G直流電源 E,電動勢 3V,內(nèi)阻不計 H游標卡尺 I毫米刻度尺 J電鍵 S 導線若干 (1)用伏安法測定 Rx的全電阻值,所選電流表_(填“A1”或“A2”),所選電壓表 為_(填“V1”或“V2”)。 (2)畫出測量電路的原理圖,并根據(jù)所畫原理圖將下圖中實物連接成測量電路。電路原理 圖和對應的實物連接如圖 (3)為了進一步測量待測量滑動變阻器電阻絲的電阻率,需要測量電阻絲的直徑和總長度, 在不破壞變阻器的前提下,請設計一個實驗方案,寫出所需器材及操作步驟,并給出直徑 和總長度的表達式。 答案(1)A1;V2 (2)電路原理圖和對應的實物連接如圖 (

34、3)方案一: 需要的器材:游標卡尺、毫米刻度尺 主要操作步驟: 數(shù)出變阻器線圈纏繞匝數(shù) n 用毫米刻度尺(也可以用游標卡尺)測量所有線圈的排列長度 L,可得電阻絲的直徑 為 dL/n 用游標卡尺測量變阻器線圈部分的外徑 D,可得電阻絲總長度 ln(D)也可以 n L 用游標卡尺測量變阻器瓷管部分的外徑 D,得電阻絲總長度 ln(D) 。 n L 重復測量三次,求出電阻絲直徑和總長度的平均值 方案二 需要的器材:游標卡尺 主要的操作步走驟: 數(shù)出變阻器線圈纏繞匝數(shù) n 用游標卡尺測量變阻器線圈部分的外徑 D1 和瓷管部分的外經(jīng) D2,可得電阻絲的直徑 為 d 2 21 DD 電阻絲總長度 l(D

35、1D2) 2 n 重復測量三次,求出電阻絲直徑和總長度的平均值 21.(09 年廣東)年廣東)16.(14 分)某實驗小組利用實驗室提供的器材探究一種金屬絲的電阻率。 所用的器材包括:輸出為 3V 的直流穩(wěn)壓電源、電流表、待測金屬絲、螺旋測微器(千分 尺) 、米尺、電阻箱、開關和導線等。 (1)他們截取了一段金屬絲,拉直后固定在絕緣的米尺上,并在金屬絲上夾上一個小金屬 夾,金屬夾,金屬夾可在金屬絲上移動。請根據(jù)現(xiàn)有器材,設計實驗電路,并連接電路實 物圖 14 (2)實驗的主要步驟如下: 圖 14 圖 15 正確連接電路,設定電阻箱的阻值,開啟電源,合上開關; 讀出電流表的示數(shù),記錄金屬夾的位置

36、; 斷開開關,_,合上開關,重復的操作。 (3)該小組測得電流與金屬絲接入長度關系的數(shù)據(jù),并據(jù)此繪出了圖 15 的關系圖線,其 斜率為_A-1m-1(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圖線縱軸截距與電源電動勢的乘積代表 了_的電阻之和。 (4)他們使用螺旋測微器測量金屬絲的直徑,示數(shù)如圖所示。金屬絲的直徑是 _。圖 15 中圖線的斜率、電源電動勢和金屬絲橫截面積的乘積代表的物理 量是_,其數(shù)值和單位為_(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 。 【答案】電路圖如圖所示 讀出接入電路中的金屬絲 的長度 1.63 電源的內(nèi)阻與電阻箱 0.200mm 金屬絲的電阻 率 1.5410-7m 【解析】依據(jù)實驗器材和實驗目的測量金屬絲的

37、電阻率,電路圖如圖所示;電路實物圖如 圖所示,依據(jù)閉合電路歐姆定律得)( x RRrIE 0 ,參照題目給出的圖像可得 L ESE Rr I 0 1 ,可見直線的斜率 ES k ,可知斜率、電源電動勢和金屬絲橫截面 積的乘積代表的物理量是金屬的電阻率,其數(shù)值和單位為 1.5410-7m;依據(jù)直線可 得其斜率為 1.63A-1m-1,截距為 E Rr 0 ,則圖線縱軸截距與電源電動勢的乘積為( 0 Rr ) ;金屬絲的直徑是 0.200mm。 22. (08 海南)海南) (13) 、某同學用螺旋測微器測量一金屬絲的直徑,測微器的示數(shù)如圖所示, 該金屬絲直徑的測量值為 mm 13、2.793(2

38、.7912.795 均可) mA E,r s R0 Rx 23. (09 海南)海南)13某同學用游標卡尺和螺旋測微器分別測量一薄的金屬圓片的直徑和厚 度讀出圖中的示數(shù),該金屬圓片的直徑的測量值為cm厚度的測量值為 mm。 答案:1.240 , 1.682 (或 1.683) 24.(08江蘇)江蘇)lO(8分)某同學想要了解導線在質量相同時,電阻與截面積的關系,選取 了材料相同、質量相等的5卷導線,進行了如下實驗: (1)用螺旋測微器測量某一導線的直徑如下圖所示 讀得直徑d (2)該同學經(jīng)實驗測量及相關計算得到如下數(shù)據(jù): 電阻 () 121.O50.O23.9IO.O3.1 導線直徑d (m

39、m) O.80l0.9991.20l1.4941.998 導線截面積S (mm) O.5040.7841.1331.7533.135 請你根據(jù)以上數(shù)據(jù)判斷,該種導線的電阻R與截面積S是否滿足反比關系?若滿足反 比關系,請說明理由;若不滿足,請寫出R與S應滿足的關系 (3)若導線的電阻率=5.110-7m,則表中阻值為3.1的導線長度l= (結 果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答案:(1)1.200 (2)不滿足,R 與 S2成反比(或 RS2=常量) (3)19 (2)直接用兩組 R、S 值相乘(500.784=39.2,10.01.753=17.53) ,可得 RS 明顯不相等, 可迅速判斷結果“不滿

40、足”;并同時可簡單計算 50.00.9994501,101.4944101.54=50, 23 01020 023456789101 1 0 20 25 15 兩者接近相等,即 R 與 d 的四次方成反比,可迅速得出 R 與 S2成反比。計算時選擇合適 的數(shù)據(jù)可使自己計算簡單方便,如本題中的(50.0,0.999,0.784)和 (10.0,1.494,1.753) 。 (3)根據(jù)有:=19 S L R RS L 7 6 101 . 5 10135 . 3 1 . 3 25.(09 江蘇)江蘇)10.(8 分)有一根圓臺狀均勻質合金棒如圖甲所示 某同學猜測其電阻的大小與該合金棒的電阻率 、長度

41、 L 和兩底面直徑 d、D 有關。他進 行了如下實驗: (1)用游標卡尺測量合金棒的兩底面直徑 d、D 和長度 L。圖乙中游標卡尺(游標尺上有 20 個等分刻度)的讀數(shù) L=_cm. (2)測量該合金棒電阻的實物電路如圖丙所示 (相關器材的參數(shù)已在圖中標出) 。該合金棒的 電阻約為幾個歐姆。圖中有一處連接不當?shù)膶Ь€ 是_.(用標注在導線旁的數(shù)字表示) (3)改正電路后,通過實驗測得合金棒的電阻 R=6.72.根據(jù)電阻定律計算電阻率為 、 長為 L、直徑分別為 d 和 D 的圓柱狀合金棒的電阻分別為Rd=13.3、RD=3.38.他發(fā)現(xiàn): 在誤差允許范圍內(nèi),電阻 R 滿足 R2=RdRD,由此推

42、斷該圓臺狀合金棒的電阻 R=_.(用 、L、d、D 表述) (1)9.940 (2) (3) dD L 4 【解析】 (1)游標卡尺的讀數(shù),按步驟進行則不會出錯。首先,確定游標卡尺的精度為 20 分度,即為 0.05mm,然后以毫米為單位從主尺上讀出整毫米數(shù) 99.00mm,注意小數(shù)點后 的有效數(shù)字要與精度一樣,再從游標尺上找出對的最齊一根刻線,精度格數(shù) =0.058mm=0.40mm,最后兩者相加,根據(jù)題目單位要求換算為需要的數(shù)據(jù), 99.00mm+0.40mm=99.40mm=9.940cm (2)本實驗為測定一個幾歐姆的電阻,在用伏安法測量其兩端的電壓和通過電阻的電流時, 因為安培表的內(nèi)

43、阻較小,為了減小誤差,應用安培表外接法,線的連接使用的是安培表 內(nèi)接法。 (3)審題是處理本題的關鍵,弄清題意也就能夠找到處理本題的方法。根據(jù)電阻定律計算 電阻率為、長為 L、直徑分別為 d 和 D 的圓柱狀合金棒的電阻分別為 Rd=13.3、RD=3.38.即 2 2 d L Rd , 2 2 D L RD ,而電阻 R 滿足 R2=RdRD, 將 Rd、RD帶入得 dD L R 4 26.(2009 寧夏)寧夏)22.某同學用游標卡尺測量一圓柱體的長度 ,用螺旋測微器測量該圓柱l 體的直徑,示數(shù)如圖。由圖可讀出 = cm, = dldmm 答案 2.25,6.860 【解析】游標卡尺的讀數(shù)

44、;220.1522.52.25xmmmmmmcm 螺旋測微器的讀數(shù)。6.50.0136.06.860ymmmmmm 27. (2010 安徽安徽)21 (1)在測定金屬的電阻率實驗中,用螺旋測微器測量金屬絲的直徑, 示數(shù)如圖 1 所示,讀數(shù)為_mm。 (2)在用單擺測定重力加速度實驗中,用游標為 20 分度的卡尺測量擺球的直徑,示數(shù) 如圖 2 所示,讀數(shù)為_cm。 【答案】 (1)0.617(0.6160.619) (2)0.675 實驗八實驗八:描繪小燈泡的伏安特性曲線描繪小燈泡的伏安特性曲線 28.(2010 浙江)浙江)21 . 在“描繪小燈泡的伏安特性曲線”的實驗中,某同學測得電流-電

45、壓 的數(shù)據(jù)如下表所示: 電流 I/mA 275.412.419.527.836.447.156.169.681.793.2 電壓 U/V 0.040.080.210.541.302.203.524.776.909.1211.46 (1) 用上表數(shù)據(jù)描繪電壓隨電流的變化曲線; (2) 為了探究燈絲電阻與溫度的關系,已作出電阻隨電流的變化曲線如圖所示:請 指出圖絲的特征,并解釋形成的原因。 解析: 20406080100 100 80 60 40 20 0 (1) (2)電阻隨電流增大,存在三個區(qū)間,電阻隨電流的變化快慢不同。 第一區(qū)間電流很小時,電阻變化不大;第二區(qū)間燈絲溫度升高快,電阻增大快;

46、第三 區(qū)間部分電能轉化為光能,燈絲溫度升高變慢,電阻增大也變慢。 29.(07 江蘇)江蘇)12(9 分)要描繪某電學元件(最大電流不超過 6mA,最大電壓不超過 7V)的 伏安特性曲線,設計電路如圖。圖中定值電阻 R 為 5;電壓表(未畫出)量程為 10V,內(nèi) 阻約為 10k;電源電動勢 E 為 12V,內(nèi)阻不計。 實驗時有兩個滑動變阻器可供選擇: a.阻值 0200,額定電流 0.3A b. 阻值 020,額定電流 0.5A 本實驗應選用的滑動變阻器是_(填”a”或”b”) 正確接線后,測得數(shù)據(jù)如下表: 12345678910 U(V)0.003.006.006.166.286.326.3

47、66.386.396.40 I(mA)0.000.000.000.060.501.002.003.004.005.50 a.根據(jù)以上數(shù)據(jù),電壓表是并聯(lián)在 M 與_之間的(填“O”或“P”) b.根據(jù)以上數(shù)據(jù),畫出該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線為: 畫出待測元件兩端電壓 UMO隨 MN 間電壓 UMN變化的示意圖為(無需數(shù)值) 參考答案: (1)a (2)a)P b) (3) 0 103050609080 2 4 6 8 10 12 I/mA U/V 204070100 110 UMN UMO 30.(09 年福建)年福建)19.(2)某研究性學習小組為了制作一種傳感器,需要選用一電器元件。 圖為該電器元

48、件的伏安特性曲線,有同學對其提出質疑,先需進一步驗證該伏安特性曲線, 實驗室備有下列器材: 器材(代號)規(guī)格 電流表(A1) 電流表(A2) 電壓表(V1) 電壓表(V2) 滑動變阻器(R1) 滑動變阻器(R2) 直流電源(E) 開關(S) 導線若干 量程 050mA,內(nèi)阻約為 50 量程 0200mA,內(nèi)阻約為 10 量程 03V,內(nèi)阻約為 10k 量程 015V,內(nèi)阻約為 25k 阻值范圍 015,允許最大電流 1A 阻值范圍 01k,允許最大電流 100mA 輸出電壓 6V,內(nèi)阻不計 為提高實驗結果的準確程度,電流表應選用 ;電壓表應選用 ;滑動 變阻器應選用 。 (以上均填器材代號)

49、為達到上述目的,請在虛線框內(nèi)畫出正確的實驗電路原理圖,并標明所 用器材的代號。 若發(fā)現(xiàn)實驗測得的伏安特性曲線與圖中曲線基本吻合,請說明該伏安特 性曲線與小電珠的伏安特性曲線有何異同點? 相同點: , 不同點: 。 答案(2)A2 V1 R1 如圖 相同點:通過該元件的電流與電壓的變化關系和通過小電珠的電流與電壓的變化關系 都是非線性關系,該元件的電阻隨電壓的增大而減小,而笑電珠的電阻值隨電壓的升高而 增大。 【解析】 (1)游標卡尺方便地測量內(nèi)徑、外徑和深度,而螺旋測微器只能測外徑。故 選 A 多次測量取平均值的目的就是減小偶然誤差。 (2)圖像中電流 00.14A,電流表選A2;電源電壓 6

50、V,但圖像只要求電壓在 03V 之間調整,為了測量準確電壓表選 V1;由于繪制圖像的需要,要求電壓從 03V 之 間調整,所以滑動變阻器只能采用分壓式接法,為了能很好調節(jié)電壓,滑動變阻器應選用 阻值較小的R1。 該元件約幾十 , A V R R R R ,電壓表的分流作用可以忽略,所以采用電流表外接法; 實驗數(shù)據(jù)的采集要求從零開始,所以滑動變阻器采用分壓式接法。 從圖像的形狀和斜率變化趨勢上去找相同點和不同點,突出都是“非線性” ,圖像上某 點與原點連線的斜率是電阻的倒數(shù)。 31.(09 年浙江)年浙江)22(1)如圖甲所示,在“描繪小燈泡的伏安特性曲線”實驗中, 同組同學已經(jīng)完成部分導線的連

51、接,請你在實物接線圖中完成余下導線的連接。 (2)某同學從標稱為“220 V 25 W” 、 “220 V 500 W”的 3 只燈泡中任選一只,正確 使用多用電表測量燈泡阻值如圖乙所示。該燈泡的阻值是_,標稱 的額定功率為_W。 答案(1)如右圖; (2)150, “220V 300W” 32. (2010 安徽安徽)21 太陽能是一種清潔、 “綠色”能源。在我國上海舉辦的 2010 年世博 會上,大量利用了太陽能電池。太陽能電池在有光照時,可以將光能轉化為電能,在沒有 光照時,可以視為一個電學器件。某實驗小組根據(jù)測繪小燈泡伏安特性曲線的實驗方法, 探究一個太陽能電池在沒有光照時(沒有儲存電

52、能)的 I-U 特性。所用的器材包括:太陽 能電池,電源 E,電流表 A,電壓表 V,滑動變阻器 R,開關 S 及導線若干。 (1)為了達到上述目的,請將圖 1 連成一個完整的實驗電路圖。 (2)該實驗小組根據(jù)實驗得到的數(shù)據(jù),描點繪出了如圖 2 的 I-U 圖像。由圖可知,當電壓 小于 2.00V 時,太陽能電池的電阻_ (填“很大”或“很小” ) ;當電壓為 2.80V 時,太陽能電池的電阻約為_。 【答案】 (1)如圖(2)很大;1.0103(9651040) 【解析】 (1)根據(jù)測繪小燈泡伏安特性曲線的實驗方法,電路連接如圖 (2)在電壓小于 2.00V 時,由圖可讀出電流很小,由 U

53、I R 得 U R I ,太陽能電 池的電阻很大 (3)當電壓為 2.80V 時,根據(jù)題圖讀出 U、I,由 U R I 得:R=1.0103 VA 太陽能電池 + + E S R 實驗九實驗九:測定電源的電動勢和內(nèi)阻測定電源的電動勢和內(nèi)阻 33.(2010 海南)海南)13圖 1 為測量電壓表 V 內(nèi)阻r的電路原理圖圖中兩個固定電阻的阻 值均為 R, 1 S 、 2 S 是開關,E是電源(內(nèi)阻可忽略) 。 (1)按電路原理圖將圖 2 中的實物圖連線; (2)開關 1 S 保持斷開,合上開關 2 S ,此時電壓表的讀數(shù)為 1 U ;再合上開關 1 S , 電壓表的讀數(shù)變?yōu)?2 U ,電壓表內(nèi)阻

54、r =_(用 1 U 、 2 U 和 R 表示) 。 【答案】(1)實物圖連線如右圖所示。 (2) 1 21 2 U R UU 【解析】開關 1 S 保持斷開時, 1 Rr R r Rr R r RE U ,合上開關 1 S ,則 2 EU ,解得 1 21 2 U rR UU 。 34.(2010 廣東)廣東)34(2)某同學利用電壓表和電阻箱測定干電池的電動勢和內(nèi)阻,使用的 器材還包括定值電阻(=5)一個,開關兩個,導線若干,實驗原理圖如圖 14(a). 0 R 在圖 14(b)的實物圖中,已正確連接了部分電路,請完成余下電路的連接。 請完成下列主要實驗步驟; A 檢查并調節(jié)電壓表指針指零

55、;調節(jié)電阻箱,示數(shù)如圖 14(c)所示,讀 得電阻值是_; B將開關 閉合,開關 斷開,電壓表的示數(shù)是 1.49V; 1 s C將開關 _,電壓表的示數(shù)是 1.16V;斷開開關 。 2 s 1 s V R R E S2 S1 圖 1 使用測得的數(shù)據(jù),計算出干電池的內(nèi)阻是_(計算結果保留二位有效數(shù)字) 。 由于所有電壓表不是理想電壓表,所以測得的電動勢比實際值偏_(填 “大”或“小”)。 答案: 35. (07 海南)海南) (13) 圖中電源電動勢為,內(nèi)阻可忽略不計;電 流表具有一定的內(nèi)阻,電壓表的內(nèi)阻不是無限大,為單刀雙 擲開關,為待測電阻。當向電壓表一側閉合時,電壓表讀數(shù)為 U1,電流表讀

56、數(shù)為 I1;當向一側閉合時,電流表讀數(shù)為 I2。 ()根據(jù)已知條件與測量數(shù)據(jù),可以得出待測電阻 _。 ()根據(jù)圖所給出的電路,在圖的各器件實物圖之間畫出連接的導線。 13、 (7 分) (分) 1 1 2 I UE I E R 連線如圖(連線正確給 3 分,有任何錯誤不給這 3 分) 36. (09 海南)海南)14圖 l 是利用兩個電流表 A1和 A2測量干電池電動勢 E 和內(nèi)阻 r 的電路原 理圖。圖中 S 為開關R 為滑動變阻器,固定電阻 Rl和 A1內(nèi)阻之和為 l0000(比 r 和滑動變阻器的總電阻都大得多),A2為理想電流表。 按電路原理圖在圖 2 虛線框內(nèi)各實物圖之間畫出連線。

57、在閉臺開關 S 前,將滑動變阻器的滑動端 c 移動至 (填“a 端” 、 “中央”或 “b 端” ) 。 閉合開關 S,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動端 c 至某一位置,讀出電流表 A1和 A2的示數(shù) I1 和 I2。多次改變滑動端 c 的位置,得到的數(shù)據(jù)為 I1(mA)0.1200.1250.1300.1350.1400.145 I2(mA)48040032023214068 在圖 3 所示的坐標紙上以 I1為縱坐標、I2為橫坐標畫出所對應的曲線。 12 II + E,r A S A2 R A A1 R1 圖 2 A1 A2 E rS R1 R b c a 圖 1 利用所得曲線求得電源的電動勢 V,內(nèi)

58、阻 。 (保留兩位小數(shù))E r 該電路中電源輸出的短路電流A。 m I 14. 答案:連線如圖 1 所示, b 端, 如圖 2 所示。 1.49(1.481.50) ,0.60(0.550.65) 2.4(2.32.7) 解析: 實驗前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電阻值最大; 由圖線上讀出兩組數(shù)值,代入 EI1R1+(I1I2)r 構成方程組聯(lián)立求解 E 和 r; 短路電流E/r。 m I 37. (07 寧夏寧夏)22由絕緣介質隔開的兩個同軸的金屬圓筒構成圓柱形電容器,如圖所 示。試根據(jù)你學到的有關平行板電容器電容的知識,推測影響圓柱形電容器的因素 有_。 利用伏安法測量干電池的電動勢和內(nèi)阻。現(xiàn)有的器材為: H R2R1 I1/mA 0.160 0.150 0.140 0.130 0.120 0.1100 100 200 300 400 500 I2/mA 圖 3 干電池:電動勢約 1.5V,符號 電壓表:量程 1V,內(nèi)阻 998.3,符號 電流表:量程 1A,符號 滑動變阻器:最大阻值 10,符號 電阻箱:最大阻值 99999.9 符號 單刀單擲開關 1 個,符號 導線若干 設計測量電源電動勢和內(nèi)阻的電路并將它畫在指定的方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