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上冊第20課《雖有嘉肴》教案_第1頁
七年級語文上冊第20課《雖有嘉肴》教案_第2頁
七年級語文上冊第20課《雖有嘉肴》教案_第3頁
七年級語文上冊第20課《雖有嘉肴》教案_第4頁
七年級語文上冊第20課《雖有嘉肴》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七年級語文上冊第20 課雖有嘉肴教案寫教案就不能千篇一律,要發(fā)揮每一個老師的聰明才智和創(chuàng)造力,所以老師的教案要結(jié)合自己的特點,因材施教。只有學習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 教學以后才能知道有理解不了的地方。教和學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教師和學生之間應該互相學習,互相促進,共同提高。以下是出guo 的七年級語文上冊第20 課雖有嘉肴教案,供您參考,請點擊教案欄目查看?!緦W習目標】1 、在教師指導下能正確、流利朗讀課文并最終背誦課文。2 、學習用文言文“九字翻譯法”,翻譯課文 ; 以“意義”劃分句子節(jié)奏?!緦W習重難點】:以“意義”法劃分句子節(jié)奏?!緦W考考點】:1. 理解常見的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

2、2. 用“意義”法劃分句子節(jié)奏?!驹u價設(shè)計】:通過自讀、聽范讀在教師指導下達成讓每個學生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在教師指導下,根據(jù)課下注釋,“九字翻譯法”,達成讓每個學生正確翻譯課文。通過小組合作,讓 80%的學生達成按“意義”劃分句子節(jié)奏的目標。復備:【預習導學】:1 、朗讀課文不少于 4 遍,力爭讀熟, ( 讀熟后自己在橫線打鉤 )2 、給下列橫線字注音:佳肴 ( ) ( )自強 ( )兌命 ( )學學半 ( )3 、借助工具書及課下注釋解釋下列字詞。雖 旨 至道 善 困是故 自強 自反故曰:教學相長兌命曰:“學學半。”其此之謂乎!?!颈尘百Y料】:本文節(jié)選自學記 (禮記集解 ) 。學記是禮記中

3、的一篇,是中國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學的專著。文字言簡意賅,喻辭生動,系統(tǒng)而全面地闡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學的制度、原則和方法,教育過程中的師生關(guān)系以及同學之間的關(guān)系。2 、閱讀本課學習目標、重難點。【學習過程】一、檢查預習,課前活動。 ( 七年級練字、八年級話題演講、九年級詩詞積累 )二、學習研討(1) 朗讀課文,整體感知。1 、自讀后,聽范讀。注意讀準字音,體會語調(diào)。學生大聲朗讀。2 、誦讀展示。 ( 學習小組形式展示 )(2) 速讀課文,根據(jù)課下注釋,使用文言直譯 - “九子法“疏通文意。 ( 不理解的提出來小組交流,最后班內(nèi)共同解決 ) 。1 、預設(shè)問題:解釋加點

4、字及翻譯句子。雖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我不能解決字詞或句子:2 、細讀文章,讀出節(jié)奏,注意停頓。方法指導:要正確解答這類問題, 前提是讀懂句子, 理解句意,以“意義”劃分停頓為主,聯(lián)系上下文,在此基礎(chǔ)上,再考慮句子的語法結(jié)構(gòu)和一些標志性的文言虛詞。如;是故學然后知不足3 、讀懂文章,說說這篇短文跟我們講了怎樣的道理。作者是怎樣論述的。(3) 拓展延伸,展示提高。本文講授“教與學”的關(guān)系,開頭“雖有佳肴”一句有什么作用 ?【小結(jié)】 ( 我收獲,我快樂 )從學習的角度, “教學相長”可以給我們怎樣的啟示 ?試結(jié)合學習經(jīng)驗,談談你的看法?!菊n堂檢測】禮記是戰(zhàn)國至秦漢年間 家

5、學者解釋說明經(jīng)書 的文章選集,是一部 思想的資料匯編。又叫 。與 合稱“三禮”。 內(nèi)容主要是記載和論述先秦的 ,記錄 等的問答,記述 。【課外延伸】:1 、學習過程五步驟: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2 、學者有四失:或失則多 , 或失則寡 , 或失則易 , 或失則止。學習目標:1 、在教師指導下能正確、流利朗讀課文并最終背誦課文。2. 理解、積累、識記常見的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 翻譯課文,用“意義”法劃分句子節(jié)奏。3 、認識教與學的關(guān)系和“教學相長”的道理,體會本文行文簡潔、類比恰切、說理深刻的寫作特色,體會文言體裁“記”的特點。學習重難點:1. 理解、積累、識記常見的文言實詞在

6、文中的含義, 翻譯課文,用“意義”法劃分句子節(jié)奏。2 、認識教與學的關(guān)系和“教學相長”的道理,體會本文行文簡潔、類比恰切、說理深刻的寫作特色,體會文言體裁“記”的特點。學習過程:背景鏈接 ( 介紹作者 ) :本文節(jié)選自學記 ( 禮記集解 ) ,又名小戴禮記,儒家經(jīng)典著作之一, 秦漢以前各種禮儀論著的選集,共 49 篇。學記是禮記中的一篇,是中國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學的專著。文字言簡意賅,喻辭生動,系統(tǒng)而全面地闡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學的制度、原則和方法,教育過程中的師生關(guān)系以及同學之間的關(guān)系。自主學習:1 、朗讀課文不少于 4 遍,力爭讀熟,劃分下列句子的節(jié)奏,體會古漢

7、語特有的韻律美。(1) 雖有嘉肴,弗食,不知 / 其旨也 ; 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2) 是故 / 學/ 然后知不足,教 / 然后知困。(3) 知不足,然后 / 能自反也 ; 知困,然后 / 能自強也。合作探究:1 、 細讀文章,讀出節(jié)奏,注意停頓。 方法指導:要正確解答這類問題,前提是讀懂句子,理解句意,以“意義”劃分停頓為主,聯(lián)系上下文,在此基礎(chǔ)上, 再考慮句子的語法結(jié)構(gòu)和一些標志性的文言虛詞。 如; 是故學然后知不足(1) 雖有嘉肴,弗食,不知 / 其旨也 ; 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2) 是故 / 學/ 然后知不足,教 / 然后知困。(3) 知不足,然后 / 能自反也 ;

8、 知困,然后 / 能自強也。2 、本文主要論述了什么道理 ?( 你同意這個觀點嗎 ?) 作者是怎么論述的 ?( 論證思路 )本文主要論述了教學相長的道理。本文在論述時先以“雖有嘉肴,弗食,不知 / 其旨也”作比繼而引入“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 進而又從教與學兩個方面加以說明,最后歸結(jié)到“教學相長”這個結(jié)論。 ( 用原文填空 )3. 開頭“雖有嘉肴”一句有什么作用 ?從反面設(shè)喻類比,為引出下文觀點作鋪墊。4、從學習的角度,“教學相長”可以給我們怎樣的啟示?試結(jié)合學習經(jīng)驗,談談你的看法。只有學習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學以后才能知道有理解不了的地方。教和學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教師和學生之

9、間應該互相學習,互相促進,共同提高。5、“教學相長”與“學學半”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是什么?兩者之間是什么關(guān)系 ?相同點:兩者都強調(diào)了 “教”是學習、進步和提升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不同點:前者是從教和學兩個方面來說明教和學的關(guān)系:二者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共同提高的,說的直接全面,是作者要表達的主要觀點。后者則只從教的角度來說明,將學的部分暗含其中,說得含蓄委婉,是對前者的補充論證。二者關(guān)系:前者是全文的觀點,后者是引用論據(jù)來補充強調(diào)觀點的,二者并非并列關(guān)系,而是主從關(guān)系。1. 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 學習對比說理的寫作方法。3. 理解文章大意,明白教學相長的道理?!緦W習重點、難點】學習對比說理的

10、寫法,明白教學相長的道理。創(chuàng)設(shè)情景,導入新課:我國最早的一部關(guān)于教育、教學活動的論著是禮記,書中所闡述的一些規(guī)律和原則, 在今天仍有教育意義。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其中的一則片斷雖有佳肴一、了解禮記禮記是儒家思想的經(jīng)典著作之一,是戰(zhàn)國至秦漢時期儒家論說或解釋禮制的文章匯編。漢代把孔子所定的典籍稱為“經(jīng)”,弟子解說的文字稱為“傳”或“記”,禮記因此得名。禮記內(nèi)容涉及上古時代的禮制哲學、倫理、道德及社會生活的各個領(lǐng)域,并與周禮儀禮合稱為“三禮”。學記是禮記中的一篇,是中國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專門論述教育和教學問題的論著。二、讀懂課文1. 自由閱讀課文,注意以下生字詞。肴(y o) 弗(f ) 自

11、強 (qi ng) 兌(yu?)學學半 (xi o) .2. 讀課文,注意以下問題。通假字兌命曰 ( “兌”通“說”,指的是殷商時的賢相傅說。 ) .古今異義雖有至道 ( 古義:即使 ; 今義:雖然 ) . 不知其旨也 ( 古義:甘美 ; 今義:意義 ) . 教然后知困 ( 古義:不通,理解不了 ; 今義:困難 ) . 教學相長也 ( 古義:促進 ; 今義:增長 ) . 特殊句式判斷句: 弗食,不知其旨也。 知不足, 然后能自反也。 教學相長也。 ( 用“也”表判斷 ) 倒裝句:其此之謂乎 ?( 賓語前置,即“其謂此乎” )3. 結(jié)合課下注釋口頭翻譯全文。譯文參考: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嘗,就

12、不知道它的味道鮮美 ; 即使有最好的方法,不去學習,就不知道它的益處。所以學習以后就會知道不足,教學以后就會知道困難。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過來要求自己 ; 知道困難,然后就能自強不息。所以說:教學與學習互相促進。兌命里說:“教人是學習的一半, 大概就是這個道理吧 ! ”4. 再次讀課文,熟悉課文內(nèi)容。5. 背誦課文,注意朗讀的節(jié)奏,體會古漢語特有的韻律美。三、悟讀課文讀課文,思考以下問題。教學目標:1 、知識與能力:了解禮 、學 相關(guān)知 ,理解重點文言 ,熟 并背 文。2 、 程與方法: 照注 翻 文 ; 了解 比 理的方法。3 、情感 度與價 :明白教與學互相促 的道理, 到 踐的重要性。教

13、學重 點:1 、能 照注 翻 文 ;2 、了解 比 理的方法,明白教與學互相促 的道理。教學手段:多媒體 件教學 :一 教學 程:一、巧引入。1 、“四 ”、“五 ”是國學之瑰寶,是智慧之源泉?!八?”、“五 ”分 是哪幾部典籍 ?2 、 。半部 治天下,一 禮 譽千秋。 或 同學 禮 不甚了解,但禮 中的名言卻常常在我 的耳畔回響:“玉不琢,不成器 ; 人不學,不知道”告 我 要勤于 研 ;“凡事 立,不 ” 啟迪我 要做好 劃, 有的放矢 ;“茍利國家, 不求富 ”教育我 要有 國 民的情 可 ,禮 影響之深廣。今天,就 我 近禮 , 悟 學之道。二、知作品。1 、生匯報搜集到的有關(guān)禮記的

14、資料。禮記,又名小戴禮記,儒家經(jīng)典著作之一,是秦漢以前各種禮儀著作的選集。相傳為西漢戴圣編撰。它與周禮、禮儀合稱“三禮”。漢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稱為“經(jīng)”,把孔子的弟子對“經(jīng)”的解說稱為“傳”或“記”,禮記因此而得名,即對“禮”的解釋。禮記的內(nèi)容分為兩大類:一是關(guān)于禮樂的一般理論文章,二是關(guān)于禮樂制度的文章。2 、了解學記。雖有嘉肴節(jié)選自學記。學記是中國教育史上第一篇系統(tǒng)性的教育學論文。據(jù)郭沫若考證, 學記作者為孟子的弟子樂正克。學記對教育作用、教育目的、學校制度、教育內(nèi)容、教學原則、教學方法以至師生關(guān)系、教師問題等方面,都做了比較系統(tǒng)而精辟的概括和理論的闡述。3 、知道題目雖有嘉肴的由來。三、齊

15、誦讀1 、生讀課文,給難字注音,劃分朗讀節(jié)奏。2 、出示課件,認讀,把握節(jié)奏。(1) 、讀準字音嘉肴 ( ) 弗食 ( )自強 ( )教學相長 ( )兌命 ( )學學半 ( )( )(2) 、把握節(jié)奏雖有 / 嘉肴,弗食,不知 / 其旨也 ;雖有 / 至道,弗學,不知 / 其善也。是故 / 學/ 然后知不足,教 / 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 / 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 / 能自強也。故曰:教學 / 相長也。兌命曰:“學 / 學半。”其/ 此之謂乎 ?3 、師范讀、領(lǐng)讀。4 、齊讀。四、釋文意。1 、生對照注釋試譯文章。2 、出示重點字詞,理解。3 、指名試譯,點撥。4 、同桌互譯,參看譯文。參考

16、譯文:雖然有美味的肉食, 不去品嘗,就不知道其味道的甘美 ; 雖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學習,就不知道它的好處。所以,學習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 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 ; 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勵自己。所以“教”和“學”是相互促進的。尚書兌命說:“教人是學習的一半?!边@話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吧 ?5 、關(guān)注特殊詞句。通假字 兌命曰古今異義(1) 雖有至道(2) 不能知其旨也(3) 教然后知困(4) 教學相長也詞類活用(1) 不知其旨也(2) 不知其善也一詞多義:學 其五、析文章。1 、鼓勵學生質(zhì)疑。2 、闡釋重點問題。預設(shè):(1) 文章開頭寫“雖

17、有嘉肴“有何作用 ?從“佳肴”寫起,是為了用“佳肴”與“至道”作類比,指出學習的重要性。這種說理的方法叫做“類比說理”。(2) 、有人說由“說”過渡到“教”不自然,邏輯不嚴密,你是怎樣認為的 ?(3) 、引用兌命有何作用 ?3 、理文脈。先是以類比強調(diào)要學習,要實踐,接下來指出“學”與“教”的作用 ( 知不足和知困 ) ,再由此進一步討論其效果 ( 自反和自強 ) ,最后得出結(jié)論。文氣貫通,層層遞進。六、明主旨。1 、若用一個詞語概括文章,你會選哪個詞 ?它是何意 ?2 、讀完文章,你有何體會 ?學是第一位的,不學,則無法獲得知識,也無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沒有完善自己的機會?!敖虒W相長”還意味著學習中的互動和交流。有時候,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學習。比如,嘗試把自己的理解講給同桌聽,看看他的反應。如果他能明白,可能表明你確實理解透徹了 ; 如果他仍有疑惑,可能表明你的理解中存在漏洞或缺陷,這時候就可以“知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