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補 益 劑,全國普通高等教育中醫(yī)藥類精編教材,方劑學教研室,一、概念:,組成: 補益藥物為主,功效:滋養(yǎng)、補益人體氣血陰陽不足,主治:各種虛證,二、適應證、代表方:, 補氣 氣虛證 四君子湯、參苓白術散、補中益氣湯 補血 血虛證 四物湯、歸脾湯、當歸補血湯 氣血雙補 氣血雙虧證 八珍湯、炙甘草 補陰 陰虛證 六味地黃丸、大補陰丸 ,補陽 陽虛證 腎氣丸 陰陽并補 陰陽兩虛證 地黃飲子,1、據(jù)因而補 2、兼顧氣和血,陰和陽關系以及虛則補其母的原則 3、注意調整脾胃功能 4、辨別虛實真假 5、辨別緩急 6、煎服法:文火久煎,空腹服用,三、使用注意,四君子湯,人參 白術 茯苓 甘草各等份,圣濟總錄,
2、【組成】,【用法】,上為末。每服二錢, 水一盞,煎至七分。通 口服,不拘時候,入鹽少 許,白湯點亦得,【主治】脾胃氣虛證,運化無力不思飲食,大便溏薄,脾胃氣虛,氣血生化不足面色萎白,體倦 乏力,語音低微,舌淡脈虛弱,【病機】脾胃氣虛,運化乏力 【治法】益氣健脾,方解,君:人參甘溫補氣,健脾養(yǎng)胃。,臣:白術甘溫苦燥,補氣益中,健脾燥濕 參、術相須為用,增強補氣健脾益胃之效 佐:茯苓健脾滲濕,使:炙甘草益氣和中,調和諸藥, 術、苓相配,健脾助運,相輔相成。補中健脾;滲 濕助運。,神農本草經:人參“補五臟,安精神,定魂魄,止驚悸,除邪氣,明目,開心益智?!?人 參,白 術,本草匯言:“白術,乃扶植脾
3、胃,散濕除痹,消食除痞之要藥。脾虛不健,術能補之;胃虛不納,術能助之?!?本草衍義:茯苓、茯神,行水之功多,益心脾不可闕也。,茯 苓,甘 草,神農本草經:主五臟六腑寒執(zhí)邪氣,堅筋骨,長肌肉,倍力,金瘡腫,解毒。,配伍要點: 參與術 、術與苓配伍; 全方溫而不燥,平補不峻,共奏益氣中,健脾養(yǎng) 胃之效,體現(xiàn)了脾胃氣虛的基本大法。猶如寬厚 平和之君子,故有“四君子湯”之名,運用:,3臨證加減: 嘔吐者加半夏以降逆止嘔 胸肋滿悶者可加枳殼、陳皮以行氣寬胸 兼腎陽虛備加附子以溫腎助陽,2辨證要點: 面色萎白,食少神倦,四肢無力,舌淡苔白,脈虛弱,1、本方是治療氣虛的常用方,亦是補氣劑的基本方, 后世眾多
4、補脾益氣的方劑均從此方衍化而來。 *名醫(yī)論方, 醫(yī)方集解:“此手足太陰、足陽明藥也。 人參甘溫,大補元氣,為君。白術苦溫,燥脾補氣,為臣。茯苓甘淡,滲濕瀉熱,為佐。甘草甘平,和中益土,為使也。氣足脾運,飲食倍進,則余臟受蔭,而色澤身強矣。再加陳皮以理氣散逆,半夏以燥濕除痰,名曰六君,以其皆中和之品。故曰君子也?!?4、現(xiàn)代研究: 對動物離體腸管運動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促使受損肝臟線粒體的修復 明顯提高脾虛小鼠紅細胞免疫功 抗腫瘤和抗突變作用 抗家兔血小板聚集作用,3現(xiàn)代運用: 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等屬脾胃氣虛者 均可用之。,5、衍化方: 異功散小兒藥證直訣卷下 六君子湯醫(yī)學正傳卷三 香砂
5、六君子湯古今名醫(yī)方論卷一 6、病例分析,異功散小兒藥證直訣卷下 組成:人參、茯苓、白術、陳皮、甘草、生姜、大棗。 功效:益氣健脾,行氣化滯。 主治:脾胃氣虛兼氣滯證。 飲食減少,大便溏薄,胸脘痞悶不舒,或嘔吐泄瀉等。,六君子湯醫(yī)學正傳卷三 組成:人參、陳皮、茯苓、甘草、白術、半夏、生姜、大棗 功效:益氣健脾,燥濕化痰。 主治:脾胃氣虛兼痰濕證。 面色萎白,語聲低微,氣短乏力,食少便溏,咳嗽痰多色白,惡心嘔吐,胸脘痞悶,舌淡苔白膩,脈虛。,香砂六君子湯古今名醫(yī)方論卷一 組成:人參、半夏、白術、茯苓、甘草、木香、 陳皮、 砂仁、生姜 功效:益氣化痰,行氣溫中。 主治:脾胃氣虛,濕阻氣滯證。 嘔吐痞
6、悶,不思飲食,脘腹脹痛,消瘦倦怠,或氣虛腫滿。,* 主訴:咯血十余天。 * 病史:鐘某,女,36歲?;挤谓Y核五年。近一個月來,工作操勞,個人倍感精神氣力減退,十天前突然大口咯血,量多盈盆,經某醫(yī)院推注腦垂體后葉素、輸血治療后,咯血量減,但仍見咳嗽,痰帶血絲,纏綿不愈。診見咳嗽時作,咳聲無力,痰稍黏稠,混雜血絲,面色無華,語音低微,脈象虛數(shù),舌胖色淡,舌苔白潤。,病例分析, 四君子湯,分析:辨證:肺脾兩虛,土不生金 治法:益氣補中、健脾養(yǎng)胃 選方:四君子湯加味 處方:高麗參6g(切片另火焗) 茯苓20g 白術15g 阿膠10g(烊化) 側柏葉10g 甘草6g 一劑后次日復診,咳血量少,偶見血絲,
7、精神轉佳,惟咳嗽仍存,氣力不支,上方加五味子6g,兩劑后咳嗽減少,咯血已止,精神轉佳,飲食增加,守上方再 服兩劑善后。,病例分析, 四君子湯,參苓白術散,蓮子肉(去皮)一斤 薏苡仁一斤 縮砂仁一斤 桔梗(炒令黃色)一斤 白扁豆一斤半 白茯苓二斤 人參(去蘆)二斤 甘草(炒)二斤 白術二斤 山藥二斤,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組成】,【用法】,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棗 湯調下,小兒量歲數(shù)加減。,【主治】 脾虛夾濕證。,運化無力: 食少便溏,脾胃氣虛,氣血生化不足:面色萎黃、四肢乏力、 形體、 消瘦、舌淡、脈虛緩。,濕濁阻滯,濕阻氣滯:胸脘痞悶、苔白膩,氣機升降失司:吐、瀉。,【病機】 脾胃氣虛,濕濁阻
8、滯。,【治法】 益氣健脾,滲濕止瀉。,方解,君:人參甘溫益氣,補氣健脾 白術益氣補中,健脾燥濕 茯苓健脾滲濕,臣:山藥、蓮子肉補脾益氣,固澀止瀉 扁豆、薏苡仁健脾祛濕,佐:砂仁行氣和胃,化濕醒脾 桔梗宣肺利氣,載藥上行 大棗補脾養(yǎng)胃,使:甘草調藥和中。, 以四君子湯加滲濕健脾之品,虛實并治 輸布精氣養(yǎng)肺,體現(xiàn)“培土生金”之法 配伍桔梗意義:方中桔梗一是借其升浮之性, 與滲利藥配伍,降中寓升;二則取其上行入 肺,以其宣利肺氣,配伍要點:,運用,3、臨證加減: 兼里寒而腹痛者加干姜、肉桂 納差食少者加炒麥芽、神曲、焦山楂 咳痰色白量多加半夏、陳皮,2、本方也可用治肺脾氣虛兼痰濕的咳嗽證,為”培土生
9、金”法的代表方。,1、本方藥性平和,溫而不燥,是治療脾虛夾濕的代表方。 *名醫(yī)論方 辨證要點: 脾胃氣虛癥狀外,以泄瀉,舌苔白膩,脈虛緩, 醫(yī)方考:脾胃虛弱,不思飲食者,此方主之。脾 胃者,土也。土為萬物之母,諸臟腋百骸受氣于脾胃 而后能強,若脾胃一虧,則眾體皆無以受氣,日見羸 弱矣。故治雜證者,宜以脾胃為主。然脾胃喜甘而惡 苦,喜香而惡穢,喜燥而惡濕,喜利而惡滯。是方 也,人參、扁豆、甘草,味之甘者也;白術、茯苓、 山藥、連肉苡仁,甘而微燥者也;砂仁香辛而燥,可 以開胃醒脾;桔梗甘而微苦,甘則性緩,故為諸藥之 舟楫,苦則喜降,則能通天氣于地道矣。,3現(xiàn)代運用: 常用于慢性胃腸炎、貧血、慢性支
10、氣管炎、慢性腎炎 及婦女帶下病等屬脾虛夾濕者。,4、名詞解釋:培土生金 5、病例分析,培土生金法:即補脾益肺法,指用補益脾土的藥物,治療肺脾兩虛之證,使脾氣健 運,能正?;染珰?,上養(yǎng)于肺,以治療肺臟虧損病證的一種治法。代表方如參苓白術散。,病案分析 王某,女,31歲。 患慢性腎炎3年余。每次檢查小便常規(guī):蛋白在(十十 十十)之間,感冒后檢查小便還有紅細胞出現(xiàn)。曾用六 味地黃丸、知柏地黃丸等藥物治療,效果不佳。就診 時見:精神欠佳,腰酸不適,面色蒼白,舌淡紅苔 薄白,脈沉細。小便常規(guī)檢查:蛋白(十十十),紅細 胞少許。, 辨證:脾腎虛損,濕濁下注 治法:補脾益腎,固澀止遺 方藥: 黨參20
11、 白術10 云苓15 山藥15 苡米30 益母草各15 黃芪20g 杜仲15 山萸肉15 澤瀉10 甘草10g 白茅根30g 10劑,水煎服,每天一劑。復診:自覺癥狀好轉,小便 常規(guī)查:蛋白(十十)。效不更方,續(xù)配20劑。三診:癥 狀明顯減輕,小便常規(guī)檢查:蛋白(土),原方去益母草 30,為鞏固療效,以原方制成蜜九服用3個月。查小便 常規(guī)正常。,補中益氣湯,內外傷辨惑論,【組成】 黃芪一錢 甘草(炙)五分 人參(去蘆) 升麻 當歸身(酒焙干或日曬干) 橘皮(不去白) 柴胡 白術各三分 【用法】,黃芪,上口父咀,都作一服, 水三盞,煎至一盞,早飯 后溫服。如傷之重者,二服 而愈,量輕重而治之,氣
12、虛發(fā)熱:發(fā)熱,自汗,渴喜熱飲,【主治】1、脾胃氣虛;2、氣虛發(fā)熱證,脾胃氣虛,中氣下陷:脫肛,子宮脫垂,久瀉, 久痢,崩漏,運化無力,氣血生化不足:體倦食少, 少氣懶言,舌淡、脈虛弱,【病機】 脾胃氣虛,中氣下陷,氣虛發(fā)熱。,【治法】 補中益氣、升陽舉陷 。,方解,君:黃芪補中益氣,升陽舉陷,補肺實衛(wèi) 固表止汗,臣:人參、炙甘草補氣健脾,助君益氣升陽。 白術-補氣健脾,助脾運化,佐:當歸養(yǎng)血補虛 陳皮理氣和中,使全方補而不滯,佐使:升麻、柴胡升陽舉陷,引藥上行 (炙甘草調和諸藥),珍珠囊:黃芪甘溫純陽,其用有五:補諸虛不足,一也;益元氣,二也;壯脾胃,三也;去肌熱,四也;排膿止痛,活血生血,內
13、托陰瘡,為瘡家圣藥,五也。,黃芪,醫(yī)學啟源:升麻,若補其脾胃,非此為引不能補。 藥品化義:升麻,善提清氣,少用佐參、芪升補中氣。柴胡引肝氣從左而上,升麻引胃氣從右而上,入補中益氣湯有鼓舞脾元之妙,使清陽之氣上升而濁陰之氣下降。,升麻, 藥品化義:(柴胡)若多用二三錢,能祛散肌表,若少用三四分,能升提下陷,佐補中益氣湯,提元氣而左旋,升達參芪而補中氣。,柴胡, 補氣藥與升提藥相配,為益氣升陽,甘溫除熱代表方; 方中以黃芪配柴胡、升麻,尤善益氣而升陽,體現(xiàn)了“虛者補之”、“陷者升之”、“甘溫除熱” 之法。,配伍要點,運用,3、臨證加減: 兼腹中痛者,加白芍 頭痛者加蔓荊子、川芎 氣滯脘腹脹疼加枳殼
14、、木香、砂仁。,2、辨證要點: 體倦乏力,少氣懶言,面色恍白,脈虛軟無力。 陰虛發(fā)熱及內熱熾盛者忌用,1、本方是補氣升陽,甘溫除熱的代表方。 * 名醫(yī)方論,古今名醫(yī)方論柯琴:“凡脾胃一虛,肺氣先絕,故用黃芪護皮毛而閉腠理,不令自汗;元氣不足,懶言氣喘,人參以補之;炙甘草之甘以瀉心火而除煩,補脾胃而生氣。此三味,除煩熱之圣藥也。佐白術以健脾;當歸以和血;氣亂于胸,清濁相干,用陳皮以理之,且以散諸甘藥之滯;胃中清氣下沉,用升麻、柴胡氣之輕而味之薄者,引胃氣以上騰,復其本位,便能升浮以行生長之令矣。補中之氣,得發(fā)表之品而中自安;益氣之劑,賴清氣之品而氣益倍,此用藥有相須之妙也。是方也,用以補脾,使地
15、道卑而上行;亦可以補心肺,損其肺者益其氣,損其心者調其營衛(wèi)也;亦可以補肝木,郁則達之也。惟不宜于腎,陰虛于下者不宜升,陽虛于下者更不宜升也?!?3、現(xiàn)代運用: 內臟下垂,久瀉、久痢,脫肛、重癥肌無力,乳 糜尿 等;婦科之于宮脫垂、妊娠及產后經閉,胎動不安,月 經過多;眼科之眼瞼下垂、麻痹性斜視等屬脾胃氣虛, 中氣下陷者。 4、附方:升陷湯(醫(yī)學衷中參西錄) 5、名詞解釋:甘溫除熱 6、類方比較 7、病案分析,甘溫除熱:指應用性味甘溫的藥物組合成方,以治療機體因虛而發(fā)熱的一種治法。諸如補中益氣湯治療氣虛發(fā)熱證,當歸補血湯治療血虛發(fā)熱證,小建中湯治療陽虛發(fā)熱證。,升陷湯(醫(yī)學衷中參西錄) 組成:黃
16、芪、知母、柴胡、桔梗、升麻 功效:益氣升陷 主治:大氣下陷證。 氣短不足以息,或努力呼吸,有似乎喘,或氣 息將停。危在頃刻,脈沉遲微弱,或叁伍不調。, 重在益氣健運脾胃,為補氣的基礎名方。是治 脾胃氣虛證的代表方。凡中氣不足,脾胃運化 乏力而見面色萎白,氣短體倦,食少便溏,脈 虛弱者,均可應用。,均具有益氣補中,健脾養(yǎng)胃之功。用脾胃氣虛 而見面色萎白,少氣體倦,納呆,舌淡脈虛弱 等見證。,四君子湯,尤善益氣升陽,“甘溫除熱”。臨證尤多用治氣 虛下陷之臟器下垂證,久瀉久痢證,崩漏證, 以及氣虛發(fā)熱證。,補中 益氣湯, 病例分析:李某,女,26歲 患者10天前順產一女嬰,產后4天開始發(fā)熱,惡露腥臭
17、,診斷為產后感染,經青霉和丁胺卡那霉素治療5天,仍發(fā)熱,體溫在3839.3 之間。就診時見:面色萎黃,少氣懶言,倦怠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脈細無力。, 辨證:中氣下陷,氣虛發(fā)熱 治法:升舉中氣,甘溫除熱 方藥: 黃芪24g 黨參15g 白術12g 陳皮8g 升麻6g 柴胡12g 當歸10g 金銀花15g 連翹6g 甘草6g 每日1劑,水煎服。服3劑,體溫降至37.4 。再進 3劑,體溫恢復正常,飲食增加,余癥均除病愈。,玉屏風散,醫(yī)方類聚,【組成】,防風一兩 黃芪(蜜炙) 白術各二兩,【用法】,上咀,每服三錢, 用水一盞半,加大 棗一枚,煎至七分, 去滓,食后熱服,返回,臟臟經絡失于濡養(yǎng):
18、面色恍白,少氣乏力, 舌淡苔薄白,脈浮軟,【主治】 肺衛(wèi)氣虛證,衛(wèi)外不固,津液外泄:惡風汗出, 或易感風邪,肺氣虛,【病機】 肺虛衛(wèi)氣不固,腠理疏松。,【治法】 益氣固表。,方解, 全方三藥合用,補中寓散,散中有補,共奏益氣實衛(wèi), 固表止汗之效 用之猶如御風的屏障,珍貴如玉,故名玉屏風散。,君:黃芪大補肺脾之氣而固表止汗 臣:白術健脾益氣,固表止汗,佐:防風辛散疏風而御邪, 配伍要點:, 黃芪、白術相須為用,增強益氣實衛(wèi),固表止汗之力,臨床運用,3、臨證加減: 自汗較重者可加浮小麥、牡蠣、麻黃根 表虛外感風寒,汗出不解,脈緩者,可與桂枝湯合用,2、辨證要點: 自汗惡風外,以面色恍白,舌淡脈虛,
19、1、本方為治療表虛自汗的常用方劑。 *名醫(yī)論方, 柯琴曰: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故治風者,不患無以驅之,而患無以愈之;不畏風之不去,而畏風之復來,何則?發(fā)散太過,玄府不閉故也。昧者不知托里固表之法,遍試風藥以驅之,去者自去,來者自來,邪氣留連,終無解期矣。防風遍行周身,稱治風之仙藥,上清頭目七竅,內除骨節(jié)疼痹,外解四肢攣急,為風藥中之潤劑,治風獨取此味,任重功專矣。然衛(wèi)氣者,所以溫分肉而充皮膚,肥腠理而司開合闔,惟黃芪能補三焦而衛(wèi),為玄府御風之關鍵,且無汗能發(fā),有汗能止,功同桂枝,故又能除頭目風熱,大風癩疾,腸風下血,婦人子臟風,是補劑中之風藥也,所以防風得黃芪,其功愈大耳。白術健脾胃,溫分肉,
20、培土以寧風也。夫以防風之善以驅風,得黃芪以固表,則外有所衛(wèi);得白術以固里,則內有所據(jù),風邪去而不復來。此欲散風邪者,當倚如屏,珍如玉也。 古今名醫(yī)方論,返回,3、現(xiàn)代運用: 過敏性鼻炎、上呼吸道感染、因表陽不固而外感風邪以及 腎小球腎炎易于傷風感冒而致病情反復者均可加減用之,4、現(xiàn)代研究: 具有免疫調節(jié)功能,顯著提高正常小鼠胸腺、脾腺重量 抗病毒作用 抗菌作用,生脈散,人參 麥冬各三錢 五味子十五粒,醫(yī)學啟源,【組成】,【用法】 水煎服,陰津不足,津不上承:口渴 咽干舌燥,舌苔 薄而少津,【主治】 氣陰兩傷證,氣虛臟腑經脈失于濡養(yǎng):氣短體倦,神疲懶言, 甚者氣促氣喘,脈虛,氣陰兩虛,【病機】
21、氣陰耗傷。,【治法】 益氣生津,斂陰止汗,方 解,佐:五味子益氣生津,斂陰止汗,君:人參甘溫,益氣生津,固脫止汗 臣:麥冬甘寒,養(yǎng)陰清熱,潤肺生津, 人參、麥冬合用,益氣養(yǎng)陰之功益彰,氣陰雙補。, 本草正義:麥冬,其味大甘,膏脂濃郁,故專補胃陰,滋津液,本是甘藥補益之上品。凡胃火偏盛,陰液漸枯,及熱病傷陰,病后虛羸,津液未復,或炎暑燥津,短氣倦怠,秋燥逼人,肺胃液耗等證,麥冬寒潤,補陰解渴,皆為必用之藥。,返 回,麥 冬, 藥品化義:五味子,五味咸備,而酸獨勝,能收斂肺氣,主治虛勞久嗽。蓋肺性欲收,若久咳則肺焦葉舉,津液不生,虛勞則肺因氣乏,煩渴不止,以此斂之、潤之,遂其臟性,使咳嗽寧,精神自
22、旺。但未久不可驟用,恐肺火郁遏,邪氣閉束。必致血散火清,用之收功耳。,返 回,五 味 子, 三藥合用,一補、一清、一斂,共奏益氣生 津,斂陰止汗,養(yǎng)心生脈之效 氣復津回,汗止陰存,氣陰充養(yǎng)于心脈,則 脈絕可復生,故曰生脈散,配伍要點:,運用,3、臨證加減: 元氣大虛者用紅參或別直參 陰虛較甚者用生曬參、或西洋參 陰虛生熱者加生地、知母等。,2、辨證要點: 體倦氣短,自汗神疲,口燥咽干,舌紅脈虛。,1、本方是治療氣陰兩虛證的代表方。 * 名醫(yī)論方, 成方便讀:方中但以人參保肺氣,麥冬保肺陰, 五味以斂其耗散,不治暑而單治其正,以暑為無形 之邪,若暑中無濕,則不致留戀之患,畢竟又無大熱,則清之又無
23、可清,故保肺一法,即所以卻暑耳。此又治邪少虛多,熱傷元氣之一法也,在夏月肺虛者,可以服之。,返 回, 對于肺結核、慢性支氣管炎、神經衰弱的咳嗽和心煩 失眠,以及心臟病心律不齊屬氣陰兩虛者,均可加 減應用。 本方加丹參、山萸肉、何首烏、大棗,即為益心方(經驗方)。具有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減慢心率, 增加心肌缺氧耐受力和降壓作用,用治冠心病、心絞 痛、高血壓等病證,3、現(xiàn)代運用:,四物湯,當歸(酒浸微炒) 川芎 白芍藥 熟地黃(酒蒸)各等分,仙授理傷續(xù)斷秘方,【組成】,【用法】, 每服三錢,水一盞半, 煎至七分,空心熱服。,閉經不行,臍腹作痛、脈細或細澀。,【主治】營血虛滯證,清竅形體失養(yǎng)面色蒼白
24、無華,唇 口色淡,耳鳴、舌質淡,心失所養(yǎng)心悸,肝失所養(yǎng)頭暈目眩,爪甲無華 沖任失養(yǎng)月經不調,經量減少,營血虧虛 不能濡養(yǎng),滯澀不暢,【病機】 營血虛滯,血行不暢 (虛、瘀)。,【治法】 補血和血。,方 解,君:熟地黃甘潤味厚,滋陰養(yǎng)血,佐:白芍酸甘質柔,養(yǎng)血斂陰 川芎辛散溫通,活血行氣,調經止痛,臣:當歸補血養(yǎng)肝,活血調經, 白芍、川芎助君、臣以增加活血行血之效。, 熟地、當歸,相須為用,增強補虛止血之力,又 具活血行滯之功,本草綱目:填骨髓,長肌肉,生精血,補五臟內傷不足,通血脈,利耳目,黑須發(fā)。,熟地黃及其原植物,本草綱目:引李杲語:(當歸)頭,止血而上行;身,養(yǎng)血而守中;梢,破血而下流;
25、全,活血而不走。,當 歸,神農本草經:主邪氣腹痛,除血痹,破堅積,治寒熱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氣。 珍珠囊:主補血氣,滋腎水,益真陰。,白芍,本草匯言:芎,上行頭目,下調經水,中開郁結,血中氣藥,嘗為當歸所使,非第治血有功,而治氣亦神驗也味辛性陽,氣善走竄而無陰凝粘滯之態(tài),雖入血分,又能去一切風,調一切氣。,川 芎, 地、芍得歸、芎之助則補血而不滯血; 歸、芎與地、芍同用則行血而不傷血; 本方滋而不膩,溫而不燥,補中有行,補而不滯,共 奏補血養(yǎng)肝,行血調行之效。是臨證補血、調經的常 用基礎方。,配伍要點:,臨床運用,2、辨證要點: 心悸頭暈,面色無華,舌淡,脈細。對于陰虛發(fā)熱,以及血崩氣脫之證
26、非其所宜。,3、臨證加減: 兼氣虛者加人參、黃芪 瘀滯重者白芍易赤芍,再加桃仁、紅花 血虛有寒加肉桂、炮姜、吳茱萸。,1、本方是補血的常用方,也是調經的基本方。 *名醫(yī)論方, 成方便讀:夫人之所賴以生者,血與氣耳,而醫(yī)家之所以補偏救弊者,亦唯氣與血耳,故一切補氣諸方,皆從四君化出,一切補血諸方,又當從此四物而化也。補氣者,當求之脾肺;補血者,當求之肝腎。地黃入腎,壯水補陰,白芍入肝,斂陰養(yǎng)血,二味為補血之正藥。然血虛多滯,經脈遂道不能滑利暢通,又恐地、芍純陰之性,無溫養(yǎng)流動之機,故必以當歸、川芎,辛香溫潤,能養(yǎng)血而行血中之氣者,以流動之??傊?,此方乃調理一切血證,是其所長,若純屬陰虛血少,宜靜
27、不宜動者,則歸、芎等走竄散行,又非所宜也。,4. 衍化方: 膠艾湯(金匱要略) 桃紅四物湯(醫(yī)宗金鑒) 5、病例分析:,3現(xiàn)代運用: 對婦女月經不調、胎產疾病、蕁麻疹等慢性皮膚病、骨 傷科疾病以及過敏性紫殿、神經性頭痛等屬營血虛滯者 均可應用。,膠艾湯(金匱要略) 組成:川芎、阿膠、甘草、艾葉、當歸、芍藥、干地黃、清酒 功效:養(yǎng)血止血,調經安胎。 主治:婦人沖任虛損,崩漏下血,月經過多,淋漓不止;產后或流產損傷沖任,下血不絕;或妊娠胞阻,胎漏下血,腹中疼痛。,桃紅四物湯(醫(yī)宗金鑒) 組成:熟地黃、川芎、白芍、當歸、桃仁、 紅花 功效:養(yǎng)血活血 主治:婦女經期超前,血多有塊,色紫粘稠,腹痛等。,
28、 張某,女,35歲,農民。1997年3月15日就診,分娩流 血多,爾后頭眩暈,動則加劇,躺臥減輕,時重時 輕,已有半年余,納谷欠佳,體乏無力,面色蒼白, 舌質淡紅,苔薄白,脈沉細,實驗室檢查: WBC4.2109 /L,RBC3.010 12/L,血紅蛋白80g/L,,病例分析, 辨證:血虛生風,腦失所養(yǎng)。 治法:補血搜風。 處方: 當歸20 白芍20 川芎15 熟地20 天麻12(研沖) 桅子10 黃芪30 投方效佳,原方無變動,連用35劑,眩暈痊愈,實驗室 檢查血大致正常,隨訪一年未復發(fā)。,病例分析,歸脾湯,白術 當歸 茯神 黃芪炒 龍眼肉 遠志 酸棗仁炒 各一兩錢 人參一錢 木香五分 甘
29、草炙三分,重訂嚴氏濟生方,【組成】,【用法】, 加生姜6克、大棗3枚; 水煎服,氣虛,【主治】 1、心脾氣血兩虛證 2、脾不統(tǒng)血證,脾不健運食少體倦,氣不攝血便血,或崩漏,血虛:心失所養(yǎng)心悸失眠,舌淡苔白,脈細弱,【病機】 思慮過度,勞傷心脾,氣血兩虛,【治法】 益氣補血、健脾養(yǎng)心。,方解,臣:黃芪、白術益氣補中,健脾養(yǎng)胃 當歸補血和營,助龍眼肉補血養(yǎng)心,君:人參補氣生血,養(yǎng)心益脾 龍眼肉 補益心脾,養(yǎng)血安神, 二藥合用,益氣養(yǎng)血,補脾益心,心脾兩調,佐:酸棗仁養(yǎng)心血,安心神 遠志安神益志 茯神養(yǎng)心安神 木香理氣醒脾,使全方補而不滯,使:炙甘草益氣和中,調和諸藥,酸棗仁, 氣血雙補,重在補氣;
30、心脾兩調,重在補脾。意在益 氣以生血,補脾以統(tǒng)血,達到氣旺血生,統(tǒng)血歸脾之 目的。 脾氣虛,血失所統(tǒng)之月經過多、崩漏、便血、紫癜等, 可因補脾以統(tǒng)血,益氣以攝血而治之。,配伍要點:,臨床運用,2、辨證要點: 心悸失眠,體倦食少,便血及崩漏,舌淡脈細弱,3、臨證加減: 月經先期,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斷,久久不止者, 加煅龍骨、阿膠; 崩漏有寒者,加炮姜、艾葉以溫經止血; 腰膝酸痛者,加續(xù)斷、杜仲、桑寄生。,1、本方是治療心脾氣血不足的代表方。 * 名醫(yī)論方, 成方便讀:夫心為生血之臟而藏神,勞則氣散,陽氣外張,而神不寧,故用棗仁之酸以收之,茯神之 靜以寧之,遠志泄心熱以寧心神。思則脾氣結,故用 木
31、香行氣滯,舒脾郁,流利上中二焦,清宮除道。然 后參、芪、術、草、龍眼等大隊補益心脾之品以成厥功。繼之以當歸,引諸血各歸其所當歸之經也。,3、現(xiàn)代運用: 常用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出血、功能性子宮出血、 再生障礙性貧血、血小板減少性紫殿、神經衰弱、 心臟病等屬心脾氣血兩虛及脾不統(tǒng)血者 病例分析, 余某,女,27歲,農民,1995年8月16日就診,自訴 近三年來鼻衄反復發(fā)作,此次衄血已三天。診見:衄 血量少,色淡,食少懶言,面色無華,頭暈心悸,四 肢厥冷,鼻粘膜色淡,糜爛,舌淡,苔白,脈細無力,病例分析, 辨證:心脾兩虛,脾不統(tǒng)血 治法:補氣攝血,健脾養(yǎng)心 處方: 紅參 遠志 丹皮 桅子炭各10g 黃
32、芪 白茅根 仙鶴草各20g 當歸15g 白術 酸棗仁各12g 甘草6g 五劑后衄血已止,隨訪兩年多未見復發(fā)。,當歸補血湯,黃芪一兩 當歸(酒洗)二錢),內外傷辨惑論,【組成】,【用法】 上咀,以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空腹時溫服。,不能充養(yǎng)于脈脈虛,重按無力,【主治】,血虛發(fā)熱證。,氣無所依,陽氣浮越于外肌熱面赤,煩渴欲飲, 脈洪大,血虛,【病機】 血虛氣弱,陽浮于外。,【治法】 補氣生血。,亦治婦女經期、產后血虛發(fā)熱頭痛;或瘡瘍潰后,久不愈合者,方解,臣:當歸養(yǎng)血和營, 有形之血不能速生,無形之氣所當急固之理。 黃芪配當歸,補氣生血,氣旺血生,血充氣 固,陽生陰長,陰平陽秘,虛熱自退。,配伍
33、要點:,君:黃芪大補脾肺元氣,以資生血之源,運用,2、辨證要點: 肌熱、面赤、煩渴欲飲、脈洪而虛。 陰虛發(fā)熱者忌用本方,3、臨證加減: 脾虛食少者加黨參、白術 血虛眩暈者加阿膠、首烏、熟地,1、本方為補氣生血之劑 *名醫(yī)論方, 傷寒緒論:氣虛則身寒,血虛則身熱,故用當歸調血為主。然方中反以黃芪五倍當歸者,以血之肇始本乎營衛(wèi)也。每見血虛發(fā)熱,服發(fā)散之藥則熱轉劇,得此則泱然自汗而熱除者,以營衛(wèi)和則熱解,熱解則水谷之津液,皆化為精血矣。,3、現(xiàn)代運用: 風濕性關節(jié)炎,血小板減少癥,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放、化療骨髓抑制,潰瘍性結腸炎等氣血兩虛者。,4、名詞解釋:補氣生血,補氣生血:治法之一,是指通過應
34、用補益脾氣之藥,使脾胃健運以化生生血液的一種治法。代表方如當歸補血湯。,八珍湯,當歸 川芎 白芍藥 熟地黃 人參 茯苓 甘草(炙) 白術各一兩,瑞竹堂經驗方,【組成】,【用法】,上咀。每服三錢,水一盞半,加 生姜五片、大棗一枚,煎至七分, 食前去滓,不拘進候,通口服。,血虛,不能榮養(yǎng)臟腑:面色蒼白,心悸失眠, 舌淡脈虛,【主治】氣血兩虛證,氣虛,不能溫養(yǎng)臟腑:四肢倦怠,氣短乏力,氣血 兩虛,【病機】 氣血不足。,【治法】 益氣補血,方解,佐:茯苓健脾滲濕 白芍養(yǎng)血斂陰 川芎活血行氣,君:人參、熟地甘溫益氣補血,臣:白術助人參益氣補脾 當歸助熟地補益陰血,使:炙甘草益氣和中,調和諸藥,運用,2、
35、辨證要點: 面色蒼白或萎黃,頭暈目眩,精神困倦,食欲不振,舌淡苔白,脈細弱或虛大無力,1、本方是治療氣血兩虛的常用方。 *名醫(yī)論方, 醫(yī)方考:血氣俱虛者,此方主之。人之身,氣血而已。氣者百骸之父,血者百骸之母,不可便其失養(yǎng)者也。是方也,人參、白術、茯苓、甘草,甘溫之品也,所以補氣;當歸、川芎、芍藥、地黃,質潤之品也,所以補血。氣旺則百骸資之以生,血旺則百骸資以養(yǎng)。形體既充,則百邪不入,故人樂有藥餌焉。,3、臨證加減: 心悸失眠者加酸棗仁、柏子仁 胃弱納差者加砂仁、神曲,4、現(xiàn)代運用: 重癥肺結核、貧血、慢性缺血性心臟病、慢性血小 板減少性紫癜、慢性萎縮性胃炎屬氣血兩虛者。,4、附方 十全大補湯
36、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人參養(yǎng)榮湯 (原名養(yǎng)榮湯 三因極一病證方 論),十全大補湯(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組成:八珍湯加黃芪、肉桂、生姜、大棗 功效:溫補氣血 主治:氣血不足,飲食減少,久病體虛,腳膝無力,面色萎黃,精神倦怠,以及瘡瘍不斂,婦女崩漏等。,人參養(yǎng)榮丸(原名養(yǎng)榮湯 三因極一病證方 論) 組成:八珍湯加陳皮、黃芪、桂心、五味子、茯苓、遠志、生姜、大棗 功效:益氣補血,養(yǎng)心安神 主治:積勞虛損,氣血不足,四肢沉滯,骨肉酸痛,行動喘咳,小便拘急,腰背強痛,心虛驚悸,咽干唇燥,飲食無味,形體消瘦等。,炙甘草湯(復脈湯),甘草炙四兩 生姜切,三兩 人參二兩 生地黃 一斤 桂枝去皮,三兩 阿膠二
37、兩 麥門冬去心,半升 麻仁半升 大棗擘,三十枚,傷寒論,【組成】,【用法】, 上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 八味,取三 升,去滓,內膠 烊消盡,溫服一升,日三服,不能奉養(yǎng)于心:心動悸 不能充養(yǎng)于脈:脈結代 形體失于溫養(yǎng):虛贏少氣 腸道失于濡潤:大便干結,舌光少苔而干,【主治】 1、氣血虧虛,陰虛陽弱證。 2、虛勞肺痿證。,陰虧血虛 陽氣不足,【病機】 陰虧血少,氣虛陽弱,心脈不得充養(yǎng)宣通,【治法】 益氣養(yǎng)血,通陽復脈,滋陰補肺,方解,君:炙甘草-補氣生血,養(yǎng)心益脾 生地黃-滋陰養(yǎng)血,充養(yǎng)心脈 臣:人參-補中益氣 大棗 -益氣養(yǎng)血 阿膠-滋陰養(yǎng)血 麻仁-滋陰潤燥 麥冬-養(yǎng)陰生津 佐:桂枝-溫通心陽
38、 生姜-和胃氣,配大棗以益脾胃;配桂枝以溫通陽氣 酒-溫通血脈,以助藥勢 諸藥合用,滋陰養(yǎng)血,益氣溫陽,以復脈定悸, 全方諸藥相伍,補心氣、養(yǎng)心陰,通心陽,滋而不 膩,溫而不燥,共奏滋陰養(yǎng)血,溫通心陽,復脈定 悸之功 氣血陰陽并補之劑,氣足血充,陰陽調和,悸定脈 復,故又稱為“復脈湯”,配伍要點,運用,3、臨證加減: 陰虛較甚將生地易熟地 心悸、怔忡較甚加酸棗仁、柏子仁 痰中帶血者,桂枝、生姜、清酒可少用或不用,2、辨證要點: 心動悸,虛贏少氣,脈結代,舌光少苔。,1、本方為陰陽氣血并補之劑。 * 名醫(yī)論方, 醫(yī)方集解:此手足太陰藥也。人參、麥冬、甘草、大棗益中氣而復脈,生地、阿膠助營血而寧心
39、;麻仁潤滑以緩脾胃,姜、桂辛溫以散余邪;加清酒以助藥力也。圣濟經云:津液散為枯,五臟痿弱,營衛(wèi)涸流,濕劑所以潤之。麻仁、麥冬、阿膠、地黃之甘,潤經益血,復脈通心也。,3、現(xiàn)代運用: 功能性心律不齊、期外收縮、冠心痛、風濕性心 臟病、病毒性心肌炎、甲狀腺功能亢進等而有心 悸、氣短、脈結代屬陰血不足,心氣虛弱者均可 加減應用,并可用于氣陰兩傷之虛勞干咳等。,泰山磐石散,【用法】,古今醫(yī)統(tǒng)大全,人參 黃芪各一錢 當歸一錢 川芎 白芍藥 熟地黃各八分 白術 炙甘草各五分 續(xù)斷一錢 糯米一撮 黃芩一錢 砂仁五分,【組成】, 水一盞半,煎八分,食遠服。但覺有孕, 三、 五日常用一服;四月之后,方無慮 也。
40、, 胞宮不固,胎元失養(yǎng):胎動不安甚或墮胎,【主治】 氣血虛弱,胎元不固證, 臟臟經絡失養(yǎng):面色淡白,倦怠無力,不思 飲食,舌淡,脈弱;,氣血虛弱,【病機】 氣血虛弱,胞宮不固,胎元失養(yǎng)。,【治法】 益氣健脾,養(yǎng)血安胎。,方解,君:人參益氣健脾安胎 熟地滋陰補血養(yǎng)胎,臣:黃芪助人參益氣健脾以固胎元 當歸、芍藥、川芎養(yǎng)血和血助熟地養(yǎng)胎元,佐:續(xù)斷補腎安胎 白術補脾安胎 黃芩清熱安胎 砂仁理氣安胎,且醒脾理氣調藥 糯米補脾養(yǎng)胃以助安胎,使:炙甘草益氣和中,調和諸藥, 君臣相伍,雙補氣血以安胎元。, 補虛安胎:益氣養(yǎng)血與安胎藥并用。 補脾養(yǎng)肝益腎并用,氣血旺盛,沖任安固,胎元得 保。用于妊娠氣血兩虛之
41、胎動不安,猶穩(wěn)如泰山、 堅如磐石,故名泰山盤石散。,配伍要點:,臨床運用,3、現(xiàn)代運用: 妊娠惡阻,先兆流產,痛經,閉經,習慣性流產屬氣 血虛弱,胎元不固者,1、辨證要點: 胎動不安,腰酸神疲,舌淡,脈滑無力,2、臨證加減: 熱擾沖任者可倍黃芩以清熱安胎 惡心嘔吐者,加生姜、竹茹和胃止嘔 食少脘痞加砂仁,減黃芩,六味地黃丸,熟地黃八錢 山萸肉 干山藥各四錢 澤瀉 牡丹皮 茯苓去皮,各三錢,小兒藥證直訣,【組成】,【用法】, 上為末,煉蜜圓,如 梧子大,每服三 丸, 空心,溫水化下,腰府失養(yǎng):腰膝酸軟 骨髓失養(yǎng):齒牙搖動,或小兒囪門不合, 或足跟疼痛 清竅失養(yǎng):頭暈目眩,耳鳴耳聾 虛熱內擾:遺精
42、夢泄,手足心熱,盜汗,骨蒸 潮熱;口燥咽干,消渴、小便淋瀝 不暢,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主治】腎陰虧虛證,腎陰虛證,【病機】 腎陰虧損,虛熱內生,【治法】 滋陰補腎 王冰 “壯水之主,以制陽光”,方解,佐:澤瀉利濕瀉濁,并制約熟地黃之膩 牡丹皮清泄肝火,制藥山萸肉之溫 茯苓淡滲脾濕,助山藥以益脾,君:熟地黃滋陰補腎,填精益髓,臣:山萸肉補養(yǎng)肝腎,斂攝精氣 山藥補益脾陰,益腎固精, 君、臣“三補”之藥相配,滋補腎、肝、脾,三陰 并補,但以滋腎陰為主,補其不足以治其本, “三補”藥與“三瀉”藥相伍,以補治本,以瀉治標,補中有瀉,標本兼顧 “三補”藥量大于“三瀉”藥量,重補三陰,以腎為主。是一首滋陰補
43、腎的著名方劑, 配伍要點:,臨床運用,1、本方是治療真陰不足的常用方。 * 名醫(yī)論方 2、辨證要點: 腰膝酸軟,頭暈目眩,口燥咽干,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 脾虛泄瀉者慎用 3、臨證加減: 若陰虛而火旺盛者加知母、玄參、黃柏 若腰有膝酸較較重加懷牛膝、桑寄生 若遺精較甚者加覆盆子、龍牡,成方便讀:此方大補肝脾腎三臟,真陰不足,精血虧損等證。故用補必兼瀉邪,邪去則補乃得力。故以熟地之大補腎臟之精血為君,必以澤瀉分導腎與膀胱之邪濁為佐;山萸之補肝固精,即以丹皮能清泄厥陰,少陽血分相火者繼之;山藥養(yǎng)脾陰,茯苓滲脾濕,相和相濟,不燥不寒,乃王道之方也。,4、附方 知柏地黃丸醫(yī)宗金鑒 杞菊地黃丸醫(yī)級 麥味地黃丸
44、壽世保元 病例分析,3、現(xiàn)代運用: 慢性腎炎、高血壓病、糖尿病、肺結核、腎結核、甲 狀腺功能亢進、中心性視網膜炎,無排卵性功能性子 宮出血、更年期綜合征等屬腎陰虛弱為主者,均可加 減應用。,知柏地黃丸醫(yī)宗金鑒 組成:六味地丸加黃柏、知母 功效:滋陰降火 主治:陰虛火旺證。骨蒸潮熱,虛煩盜汗,腰 脊酸痛,遺精等,杞菊地黃丸醫(yī)級 組成:六味地黃丸加枸杞子、菊花 功效:滋陰養(yǎng)肝明目 主治:肝腎陰虛證。兩目昏花,視物模糊,或眼 睛干澀,迎風流淚等。,麥味地黃丸壽世保元 組成:六味地黃丸加麥冬、五味子 功效:滋補肺腎 主治:肺腎陰虛,或喘或咳者。, 吳某,女,24歲,已婚。2000年9月6日初診。 患者
45、一年來每次月經周期提前10天左右,此次行經提前12天,量多,色紅質粘,夾有小血塊,且煩熱難眠,咽干口苦,腰酸軟,尿黃便干,舌質稍紅,少苔,脈細數(shù)。,辨證:陰虛血熱,治以滋補肝腎,清熱固沖。 處方: 熟地黃 山茱萸 地骨皮各15g 山藥 茯苓 梔子各12g 牡丹皮 澤瀉各10g 經后每日1劑,復煎分兩次服,服藥一周,諸癥消 除,下次月經基本正常,囑連服兩個周期以鞏固療 效,隨訪半年,月經周期正常。,大補陰丸,黃柏炒褐色 知母酒炒浸炒各四兩 熟地黃酒蒸 龜板酥炙,各六兩,丹溪心法,【組成】,【用法】 上為末,豬脊髓,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服七十丸,空心鹽白湯下,陰不制陽, 骨蒸潮熱,足膝疼痛,盜汗
46、, 相火妄動 遺精,舌紅少苔,尺脈數(shù) 水不涵木、肝陽偏亢急躁易怒、心煩意亂 虛火刑金,損傷肺絡咳嗽,咳血,【主治】陰虛火旺證,腎陰不足,【病機】 腎陰虧虛,相火妄動,【治法】 滋陰降火,方解,君:熟地黃甘微溫,滋陰補血,生精益髓 龜板甘咸寒,大補精血,滋陰潛陽,臣:黃柏性寒沉降,清熱降火 知母苦甘寒而質潤,滋陰瀉火 二藥相須為用,清熱降火力強,是清源一面,佐:豬脊髓益精補髓 蜂蜜甘潤滋陰養(yǎng)液,兼制黃柏之苦燥, 熟地、龜板相配,均量重而用,增強滋陰填精, 潛陽制火之力,以培本為主,運用,3、臨證加減: 咯血、吐血者,加旱蓮草、仙鶴草、側柏葉 盜汗甚者,糯稻根、浮小麥、煅牡蠣,1、本方是滋陰降火的
47、常用方。 * 名醫(yī)論方 2、辨證要點: 骨蒸潮熱舌紅少苔,尺脈數(shù)而有力,醫(yī)方集解:“此足少陰藥也。四者皆滋陰補腎之藥,補水即所以降火,所謂壯水之主以制陽光是也;加脊髓者,取其能通腎命,以骨入骨,以髓補髓也。人身腎命,系于脊骨?!?6、類方比較:,5、附方: 加減復脈湯(溫病條辨),4、現(xiàn)代運用: 甲狀腺功能亢進、腎結核、骨結核、糖尿病等屬陰 虛火旺者均可應用,加減復脈湯(溫病條辨) 組成:炙甘草 干地黃 生白芍各六錢 麥冬五錢 阿膠 麻仁各三錢 功效:滋陰養(yǎng)血,生津潤燥 主治:溫熱病后期,熱灼陰傷。, 重在滋陰補腎,兼補肝脾,并能清泄虛火,寓瀉于 補,為滋陰補腎法的代表方。多用治腎陰虧損,虛
48、熱內擾而見腰膝酸陰軟,眩暈耳鳴,盜汗遺精,手 足心熱,骨蒸潮熱,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等證。 均具有滋陰降火之功。用治腎陰虧虛,虛火內擾而見骨蒸潮 熱,盜汗遺精,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等證。 滋陰與降火并重,尤偏于滋陰培本,兼能降火潛陽以 清源,為滋陰降火法的代表方。多用治真陰不足,相 火妄動所致之骨蒸潮熱證或咳嗽咯血證。臨證多伴有 盜汗遺精,足膝熱疼,尺脈數(shù)而有力等見證。,大補陰丸,六味地黃丸,一貫煎,北沙參 麥冬 當歸身各三錢 生地黃六錢至一兩五錢 枸杞子三錢至六錢 川楝子一錢,續(xù)名醫(yī)類案,【用法】 水煎服,【組成】,肝陰虧虛:口燥咽干,舌紅少津 肝氣郁滯:胸脅疼痛、疝氣、瘕聚 肝郁犯胃:脘腹疼痛,吞
49、酸吐苦,脈弦細,【主治】 陰虛肝郁證,【病機】 肝陰不足,肝氣郁滯,【治法】 滋陰疏肝,陰虛肝郁,方解,佐: 北沙參、麥冬養(yǎng)陰補肺,既資水上之源 佐使: 川楝子苦寒,疏肝理氣,清泄郁熱,君:生地黃滋陰養(yǎng)血,補益肝腎,臣:枸杞子滋腎益精,養(yǎng)血補肝 當歸養(yǎng)血補肝,辛散調暢,二藥合用,滋陰血,補肝腎,滋水涵木,枸杞子,運用,1、本方是治療陰虛氣滯而致脘脅疼痛的代表方劑。 * 名醫(yī)論方 2、辨證要點: 脅肋疼痛,吞酸吐苦,舌紅少苔,脈虛弦,配伍要點: 滋水涵木,金水相生 補中有行,3、臨證加減: 口苦燥者,加酒炒黃連 大便秘結者,加瓜蔞仁 虛熱多汗者,加地骨皮 腹痛者,加芍藥、甘草 胸脅作痛,按之堅硬
50、者,加鱉甲 舌紅而干,陰虧過甚者,加石斛,中風斠詮:“脅肋脹痛,脘腹搘撐,多是肝氣不舒,剛木恣肆為病。治標之法,每用香燥破氣,輕病得之,往往有效。然燥必傷陰,液愈虛而氣愈滯,勢必漸發(fā)漸劇,然香藥,氣藥不足恃矣。若脈虛舌燥,津液已傷者,則行氣之藥,尤為鴆毒。柳州此方,雖是從固本丸、集靈膏二方脫化而來,獨加一味川楝,以調肝氣之橫逆,順其調達之性,是為涵養(yǎng)肝陰第一良藥。”,、現(xiàn)代運用: 慢性肝炎、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肋間 神經痛、神經官能癥等同陰虛氣滯備均可加減治 之。,4、名詞解釋 滋水涵木 5、病例分析,滋水涵木:即滋腎養(yǎng)肝。指運用滋腎陰、補腎水以達到潤養(yǎng)肝陰的方法。此法常用治腎陰虧虛,
51、肝木偏旺的病證。如杞菊地黃丸治療肝腎陰虛之眼睛昏花、干澀等證。,患 者,女,64歲。初診日期:2000年3月1日。腰酸、手足無力,兩手持輕物震顫,靜止時癥狀加重,表情淡漠,舌質暗紅、邊尤甚,無苔,脈弦細。經神經科檢查診斷為:震顫麻痹綜合癥早期,服用多種中西藥未見明顯效果。,病例分析,辨證:陰虛動風 治法:滋陰熄風 處方:當歸10 g 北沙參15g 麥冬15g 生地黃20g 枸杞子15g 川楝子6g 杭白芍20g 鉤藤15g 丹參20g 石菖蒲6g 共七劑 復診舌質淡紅、少苔,脈同前,癥稍轉。前方加天麻12g桃仁9g紅花9g白芍增至30g,共服20余劑,諸癥悉除。,左歸丸,懷熟地八兩 山藥炒四兩
52、 枸杞四兩 山茱萸四兩 川牛膝三兩 菟絲子四兩 鹿角膠四兩 龜膠四兩,【用法】,【組成】,上先將熟地蒸爛杵膏, 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百余丸,食前用 滾湯或淡鹽湯送下,陰精虧損,機體失養(yǎng):頭目眩暈,耳鳴,腰腿 酸軟,形體消瘦 封藏失司:遺精滑泄 迫津外泄:盜汗 虛火上炎:口燥咽干,舌光少苔,脈細數(shù),【主治】真陰不足證,虛熱內擾,【病機】真陰不足,精髓虧耗,虛熱內擾所致,【治法】滋陰補腎 填精補髓,方解,配伍要點 : 純補無瀉;大量補陰藥加少是補陽之品。,臣:龜膠 滋陰潛陽 鹿膠 峻補精髓 溫補腎陽,君:熟地滋陰補腎,填精益髓,山萸肉養(yǎng)肝滋腎,澀精斂汗 山藥補脾益陰,滋腎固精 佐: 枸杞子補
53、腎益精,養(yǎng)肝明目 菟絲子、牛膝益肝腎,強腰膝,健筋骨,運用,1、本方是治真陰不足的常用方 * 名醫(yī)論方 2、辨證要點: 頭目眩暈,腰酸肢軟,舌光少苔,脈細。陰柔滋潤 為主,久服常服每易滯脾礙胃,若脾虛泄瀉者慎用,醫(yī)學舉要:“左歸宗錢仲陽六味丸,減去丹皮者,因丹皮于動汗,陰虛必多自汗、盜汗也;減去茯苓、澤瀉者,意在峻補,不宜于淡滲也。方用熟地之補腎為君;山藥之補脾,山茱之補肝為臣,配以枸杞補精,川膝補血,菟絲補腎中之氣,鹿膠、龜膠補督任之元。雖曰左歸,其實三陰并補,水火交濟之方也?!?3、臨證加減: 虛火上炎者,去杞子、鹿膠,加女貞子、麥冬 虛火爍肺而干咳少痰者,加百合 夜熱骨蒸者,加地骨皮 小
54、便不利者,加茯苓,4、現(xiàn)代運用: 老年慢性支氣管炎、高血壓病、腎性腎炎、多發(fā)性神 經炎屬真陰不足者可用本方,百合固金湯 慎齋遺書,【組成】 百合一錢半 生地黃二錢 熟地黃 當歸身各三錢 芍藥炒 甘草各一錢 貝母 麥冬各一錢半 桔梗 玄參各八分 【用法】 水煎服(原方未著用法)。,【主治】 肺腎陰虧,虛火上炎證。 灼傷肺金,肺失清肅:咳嗽氣喘, 灼傷肺絡:痰中帶血 肺腎陰虧,虛火上炎 熏灼咽喉:咽喉燥痛 虛火內擾:手足心熱、骨蒸盜汗、 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病機】 肺腎陰虧,虛火上炎,灼傷肺絡 【治法】 養(yǎng)陰潤肺,化痰止咳。,【方解】 君:生地黃養(yǎng)陰滋腎,涼血止血。 熟地黃滋陰養(yǎng)血,補腎填精。 臣
55、:百合、麥冬清潤肺燥,清虛火而止咳。 玄參清熱養(yǎng)陰,滋水降火,利咽解毒。 *君臣相配,滋腎陰,降虛火,金水相生。 佐:白芍、當歸身滋陰養(yǎng)血,柔肝保肺。 貝母潤肺化痰止咳。 桔?;道?使:甘草合桔梗即桔甘湯以清利咽喉,化痰散 結,調和諸藥。,*配伍要點: 百合、麥冬+生地黃、熟地黃、玄參; 滋養(yǎng)肺腎,有金水相生之妙。,【臨床應用】 1、辨證要點:咳嗽,咽喉燥痛,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本方藥物多屬甘寒滋膩之品,若脾虛便溏,飲食減少者宜慎用。 2、臨證加減: 若痰稠難咯,加栝樓仁、桑白皮、花粉以清潤化痰; 若咳血甚者,加側柏葉、仙鶴草、白茅根以涼血止血。 3、現(xiàn)代運用:肺結核、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擴
56、張、慢性咽炎、自發(fā)性氣胸等屬于肺腎陰虛者。,4、類方比較: 重在滋陰清熱而解毒利咽,兼以清散祛邪 。主治 養(yǎng)陰清 肺腎陰虛,內有蘊熱,復感疫毒,熱毒熏蒸咽喉 湯 之白喉證。臨證以喉間起白膜斑點,不易擦去, 咽喉腫痛,鼻干唇燥 ,舌紅脈數(shù)等見證為特征。 均有滋陰補腎潤肺,清降虛火之功效。用治肺腎 陰虛,虛火上擾之證。 滋腎陰,降虛火之力較強,并能化痰止咳,體現(xiàn) “金水相生”法。多用治肺腎陰虛,虛火上炎, 百合固 灼傷肺絡之咳嗽痰血證。臨證以咳嗽,痰中帶血, 金湯 咽喉燥痛,眩暈,潮熱,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等見 證為特征。,腎氣丸,干地黃八兩 山茱萸 薯蕷各四兩 澤瀉 茯苓 牡丹皮各三兩 桂枝 附子炮
57、各一兩,金匱要略,【用法】,【組成】,上為末,煉蜜為丸,如 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 加至二十五丸,酒送下, 日再服。,不能溫養(yǎng)肢體:腰膝酸軟,下半身常有冷感 不能化氣行水: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入夜 為甚,舌淡而胖,脈虛弱 寒凝經脈:少腹拘急,【主治】 腎陽不足證,腎陽不足,【病機】 腎陽不足,命門火衰,【治法】 補腎助陽。,方解,臣:干地黃滋陰補腎、益精填髓 山藥、山萸肉補肝脾而益精血,君:附子大辛大熱,溫陽補火 桂枝辛甘溫,溫通陽氣,佐:澤瀉、茯苓滲濕泄?jié)?丹皮清泄肝火,附子, 補陽藥與補陰藥相配,溫而不燥,滋而不膩,共 奏溫補腎陽之效 王冰:“益火之源,以消陰翳”之法 張景岳:“善補陽者,必于陰中求陽,則陽得陰助 而生化無窮”。,配伍要點:,臨床運用,3、臨證加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粵劇主題課程設計
- 電子系統(tǒng)仿真課程設計
- 2024年時尚生活類雜志訂閱與品牌授權合同3篇
- 特殊兒童追蹤課程設計
- 2024年油罐制造及施工承包協(xié)議標準版版B版
- 斜拉橋的課程設計
- 21火力發(fā)電工程施工(機電)與預算實務
- 水塔水位檢測課程設計
- 宿舍管理系統(tǒng)web課程設計
- 直線往返結構課程設計
- 鄭州2024年河南鄭州市惠濟區(qū)事業(yè)單位80人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頻考點試題附帶答案詳解
- 深靜脈血栓的手術預防
- 死亡醫(yī)學證明管理規(guī)定(3篇)
- 2024-2030年中國三氧化二砷行業(yè)運行狀況及發(fā)展可行性分析報告
- 法律相關職業(yè)規(guī)劃
- 2024年制造業(yè)代工生產保密協(xié)議樣本版
- 腹腔鏡全胃切除手術配合
- 學生體質健康狀況與體能發(fā)展質量的幾個問題課件
- 礦山開發(fā)中介合同范例
- 醫(yī)美整形退款協(xié)議書范本下載
- 國開(天津)2024年秋《傳感器技術》終結性考核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