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新設計】2015屆高考總復習(魯科版)配套規(guī)范、限時訓練:第1課課時3物質的量氣體摩爾體積_第1頁
【創(chuàng)新設計】2015屆高考總復習(魯科版)配套規(guī)范、限時訓練:第1課課時3物質的量氣體摩爾體積_第2頁
【創(chuàng)新設計】2015屆高考總復習(魯科版)配套規(guī)范、限時訓練:第1課課時3物質的量氣體摩爾體積_第3頁
【創(chuàng)新設計】2015屆高考總復習(魯科版)配套規(guī)范、限時訓練:第1課課時3物質的量氣體摩爾體積_第4頁
【創(chuàng)新設計】2015屆高考總復習(魯科版)配套規(guī)范、限時訓練:第1課課時3物質的量氣體摩爾體積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課時3物質的量氣體摩爾體積規(guī)范訓粽限時遇評規(guī)范-限時訓練(時間:45分鐘 分值:100分)一、選擇題(本題共7個小題,每題6分,共42分,每個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 題意。)1 三聚氰胺又名蛋白精分子式:C3N3(NH2)3,相對分子質量:126 是一種低毒 性化工產(chǎn)品,嬰幼兒大量攝入可引起泌尿系統(tǒng)疾患。有關三聚氰胺的下列說 法正確的是()。A 2.52 g三聚氰胺含氮原子數(shù)目為 0.12NAB. 標準狀況下1 mol的三聚氰胺的體積為22.4 LC. 三聚氰胺含氮量約為10%D .三聚氰胺的摩爾質量為126解析 三聚氰胺為固體,一分子三聚氰胺中含有 6個氮原子,含氮量約為66.7%,摩爾質量為

2、126 gmo。答案 A2.下列有關氣體體積的敘述中,正確的是()。A .在一定的溫度和壓強下,各種氣態(tài)物質體積的大小由氣體分子的大小決 疋B. 在一定的溫度和壓強下,各種氣態(tài)物質體積的大小由物質的量的多少決疋C. 不同的氣體,若體積不同,貝U它們所含的分子數(shù)一定不同D .氣體摩爾體積是指1 mol任何氣體所占的體積約為22.4 L解析 決定物質體積的因素:微粒數(shù)的多少,微粒本身的大小,微粒 間的距離。對于氣體物質,在一定溫度和壓強下,其體積的大小主要由分子 數(shù)的多少來決定,故A不正確,B正確;氣體的體積隨溫度和壓強的變化而 變化。體積不同的氣體,在不同的條件下,其分子數(shù)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3、 是無法確定的,故C不正確;氣體摩爾體積是指1 mol任何氣體所占的體積, 其大小是不確定的,會隨著溫度、壓強的變化而變化,22.4 Lmo1是標準 狀況下的氣體摩爾體積,故 D不正確。 答案 B3 在下列條件下,兩種氣體的分子數(shù)一定相等的是()。A 同密度、同壓強的N2和C2H4B. 同溫度、同體積的 02和N2C. 同體積、同密度的 C2H4和C0D 同壓強、同體積的02和N2解析 根據(jù)阿伏加德羅定律及其推論可以判斷 A、B、D錯誤。C項,同體 積、同密度的C2H4和C0質量相等,C2H4和CO的相對分子質量都是28, 所以,等質量時兩者物質的量相等,分子數(shù)也相等。答案 C4. (2013

4、海淀模擬)下列每組分別給出了兩個量,其中可以求出物質的量的有()物質所含的微粒數(shù)固體體積溶液的質量分數(shù)標準狀況下氣體的摩爾體積非標準狀況下某物質的質量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固體密度溶液體積標準狀況下氣體的體積物質的摩爾質量A B.C.D 解析 組中n=,組中門=產(chǎn),組中n =詈。NaVmM答案 C5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的值約為6.02X 1023,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 . 4 g重水(D2O)中所含質子數(shù)為2X 6.02X 1023B. 磷酸的相對分子質量與6.02X 1023個磷酸分子的質量相等C. 25 C,pH = 13 的 NaOH 溶液中含有 OH數(shù)約為 6.02X 1022D . 6.02X

5、 1022個氯氣分子溶于水形成 1 000 mL溶液,溶液中c(C) = 0.1 mol L 1解析 1個D20中含10個質子,則4 g D2O(0.2 mol)中含2 mol質子,質子 數(shù)約為2X6.02X 1023, A項正確;相對分子質量和質量是兩個不同的概念,B 項錯誤; C 項沒有給出溶液的體積,無法計算;氯氣只能部分與水反應,D 項錯誤。答案 A6. (2013唐山期末)用 Na表示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的值,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 等質量的N2和CO所含分子數(shù)均為NaB. 在標準狀況下,22.4 L CH4與18 g H2O所含的電子數(shù)均為10NaC. 一定溫度下,1 L 1 mol

6、 L:1 的 CH3COONa 溶液含 Na 個 CH3COOD. 1 mol SO2與足量O2在一定條件下反應生成SO3,共轉移2Na個電子 解析 N2和CO的摩爾質量相等,等質量的 N2和CO所含分子數(shù)相等,但 不一定是Na,A項錯誤;標準狀況下22.4 L CH4和18 g H2O的物質的量都是1 mol,且CH4和 出。都是10e分子,B項正確;1 L 1 mol L廠1的CHsCOONa溶液中CH3COONa的物質的量是1 mol,因CH3COO能夠發(fā)生水解,故溶 催化劑液中CH3COO數(shù)小于Na,C項錯誤;2SO2+ O2催劑2SO3,SO2與O2的反應為可逆反應,不能完全反應,故

7、1 mol SO2與足量O2反應轉移電子數(shù) 小于 2NA, D 項錯誤。答案 B7. (2013黃岡期末)設Na為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的數(shù)值,下列各項敘述中正確的有( )。 0.2 mol H2O2完全分解轉移的電子數(shù)為0.4Na 25 C、101 kPa下,16 g O3和O2混合氣體中含有的氧原子數(shù)為 Na 將含0.1 mol FeCl3的飽和溶液滴入沸水形成的膠體粒子的數(shù)目為 0.1Na 1 mol N2和3 mol H2在一定條件下的密閉容器中充分反應,容器內的分子 數(shù)大于 2NAA .B.C.D .解析 轉移電子數(shù)為 0.2NA; 氫氧化鐵膠粒為多個氫氧化鐵的聚集體, 膠粒的數(shù)目小于 0.

8、1NA。答案 D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個小題,共58分)8. (14分)在標準狀況下15 g CO與C02的混合氣體,體積為11.2 L。貝(1) 混合氣體的密度是。(2) 混合氣體的平均摩爾質量是。C02和CO的體積之比是。(4)C0的體積分數(shù)是。C02和CO的質量之比是。(6)C0的質量分數(shù)是。(7 )混合氣體中所含氧原子的物質的量是。(8 )混合氣體中所含碳原子的物質的量是。質量 15 g_1解析 密度二體積= 112L= =339 g L 0112 lm15 g解法一:n = 22.4 L mo7(7) n(O) = 2n(CO2) + n(CO) = 2X 0.5 molX &+ 0

9、.5 molX & = 0.562 5 mol。(8) n(C) = n(CO2) + n(CO)= 0.5 mol。答案 (1)1.339 g L - 1(2)30 g mol - 1(3)1 : 7(4)87.5%(5)11 : 49(6)81.7% (7)0.562 5mol (8)0.5 mol 二 0.5 mo1,M 二 二 0.5 mo廠 30 g mo1 解法二:M = pVm= 1.339 gL 廠 1X 22.4 L mo|T = 30 g L_ 1o(3) 根據(jù)阿伏加德羅定律:體積之比二物質的量之比,最簡單的方法是用十字 交叉法計算:C0“44282 /n(C0)30 /

10、214(4) C0的體積分數(shù)=CO的物質的量分數(shù)=7七X 100%= 87.5%o(5) m CO2 = n CO2 X M C6 = 1X4 = 11 : 49(5) m(CO) n(CO X M(CO) 7X 28:49(6) CO的質量分數(shù)二石匚49X 100%= 81.7%o9. (15分)(1)(2013阜新月考)48 g中,核外電子總數(shù)比質子總數(shù)多6.02X 1023個,則R原子的摩爾質量為 。 有一真空瓶的質量為 Mi g,該瓶充入空氣后總質量為 M2 g;在相同狀況下, 若改充某氣體A后,總質量為M3 g,則A的相對分子質量為。(2)(2013江西師大附中模擬)一定量的氫氣在氯

11、氣中燃燒,所得混合物用100mL 3.00 mol L?1的NaOH溶液(密度為1.12 g mL一 000敝 / 口cM(2) 根據(jù)m ,得 w = 1 000 p1 13.00 mol L 1X 40 g mol 1=-1-1X 100% 10.7%1 000 mL L X 1.12 g mL根據(jù)鈉原子守恒可知 n(NaCl) + n(NaClO) = n(NaOH) = 0.100 LX 3.00 mol 1 = 0.300 mol,貝U n(NaCl) = 0.300 mol 0.050 0 mol= 0.25 mol,貝U n(Cl)=0.25 mol。答案32 gmo1狀攔2910

12、.7% 0.2510. (14分)測定1 mol氧氣在標準狀況下所占體積的實驗操作的步驟如下:按下圖裝配實驗裝置。(3) 標準狀況下,1 mol氧氣所占的體積(保留小數(shù)后兩位)為L;混合物中MnO2的質量分數(shù)為。解析 這是一道利用阿伏加德羅定律測定 1 mol氧氣標準狀況下所占體積的)恰好完全吸收,測得溶液 中含有NaCIO的物質的量為0.050 0 mol。 原NaOH溶液的質量分數(shù)為; 所得溶液中C的物質的量為mol。解析(1)1個ROT中核外電子總數(shù)比質子總數(shù)多 2個,則0.5 mol RO核外電子總數(shù)比質子總數(shù)多1 mol,則48 gM R + 16X 4g molM(R)=32 g

13、mol。由題意知,該瓶中空氣質量為(M2 M1)g,氣體A的質量為(M3 M1)g,由阿伏加德羅定律知,兩氣體的物質的量相等,即M2 M1 gM3 M1 g1 =29 g mol M AM(A)M3 M1M2 M1X 29。KC10,+Mn0玻璃管A 橡皮管D夾 弾 洗凈試管然后充分干燥。 向500 mL燒瓶里裝滿水,向500 mL燒杯里加入少量水,把連接燒瓶和燒 杯的玻璃管A、橡皮管B和玻璃管C中也裝滿水,在中間不要留下氣泡,然 后用彈簧夾把橡皮管B夾緊。 稱得試管的質量為14.45 g,往試管里加入KCIO3和MnO?的混合物,再稱 其質量為15.95 g。 打開彈簧夾,把燒杯舉起使燒瓶和

14、燒杯中的水面一致,再關閉彈簧夾,然 后把燒杯中的水倒掉。 打開彈簧夾,加熱試管的混合物到不再產(chǎn)生氣體,即水不再流向燒杯時為 止。 反應完畢后把裝置冷卻到室溫。 調節(jié)燒杯的高度使燒瓶和燒杯中的水面一致,然后再關閉彈簧夾。 用500 mL量筒測量燒杯里水的體積為285.0 mL,把它換算為標準狀況下 氧氣的體積為279.7 mL。 再稱量冷卻后試管的質量為15.55 g。(1) 在操作中,裝置冷卻時,玻璃管C的出口一直要在燒杯的水中,不能離 開水面,其理由是(2) 簡述操作的必要性,即為什么要調節(jié)燒杯的高度,使燒瓶和燒杯中的水 面一致? 實驗題。其原理是通過測量氧氣排出的水的體積,進而確定產(chǎn)生的氧

15、氣的體 積,成功的關鍵是燒瓶內的氣體在反應前后是否處于同一狀態(tài),即是否同溫 同壓,由于氣體體積的大小受溫度、壓強的影響,若燒杯內的液面與燒瓶中 的液面不一致,則造成壓強與外界大氣壓不一致,使誤差增大。若反應完后 未冷卻至室溫,則會更多地偏離標準狀況,使結果不準確。答案 溫度降低時,燒瓶內的壓強降低,這時燒杯中的水就會回流,從而 可以準確地求出氣體的體積(2) 使燒瓶中的壓強和外界大氣壓一致,否則,就不能準確地求出氣體體積22.38 32%11. (15分)(2013浙江寧波市鎮(zhèn)海中學高三月考,20)現(xiàn)有由等質量的NaHCO3 和KHCO3組成的混合物a g,與100 mL鹽酸反應。(題中涉及的

16、氣體體積均 以標準狀況計,填空時可以用帶字母的式子表示。)(1)該混合物中NaHCO3與KHCO3的物質的量之比為。如碳酸氫鹽與鹽酸恰好完全反應,則鹽酸中HCI的物質的量為mol。(3) 如果鹽酸過量,生成 CO2的體積為L;(4) 如果反應后碳酸氫鹽有剩余,鹽酸不足量,要計算生成CO2的體積,還需要知道若NaHC03和KHCO3不是以等質量混合,則a g固體混合物與足量的鹽 酸完全反應時生成 CO2的體積V(CO2)范圍是。解析(1)質量相等時,物質的量與摩爾質量成反比,所以二者的物質的量之 比是 100 : 84(或 25 : 21)。aa368a33 600L。(2)混合物中NaHCO3和KHCO3的物質的量分別為mol與mol,則根據(jù)離子方程式 HCO3 + H + =H2O + CO2 T可知,HCI的物質的量是mol 或爲 mol。23 x 22 4a(3) 根據(jù)碳原子守恒或反應方程式可知,生成CO2的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