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漢魏時代的相和歌和琴樂_第1頁
[最新]漢魏時代的相和歌和琴樂_第2頁
[最新]漢魏時代的相和歌和琴樂_第3頁
[最新]漢魏時代的相和歌和琴樂_第4頁
[最新]漢魏時代的相和歌和琴樂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漢魏時期的相和歌和琴樂 社會環(huán)境 v統(tǒng)一的大帝國漢朝,是繼秦朝之后強盛 的大統(tǒng)一帝國。 v長期的大分裂魏朝,多稱曹魏,是三國 之中最強大的一國。 儒家一統(tǒng)為代表的漢代文明 v這個時期的音樂文化體現(xiàn)為濃厚的儒家思想儒家思想 價值。價值。 v1.音樂是表達情感的藝術 。 v2.音樂能影響人的心理?,F(xiàn)代心理學家的研究證明 ,音樂與情感之間的確存在著一種奇妙的聯(lián)系。一 個時代,一個國家,當處于革命高潮時期,或處于 抗擊外來侵略者時期,革命歌曲盛行,人民充滿了 革命激情,正義感壓倒了一切歪風邪氣。反之,當 靡靡之音或黃色歌曲泛濫時期,許多青少年深受其 害,違法亂紀,頹廢墮落,嚴重地影響社會治安。 儒家音

2、樂思想 v3. 音樂有政治教育與教化的功能。一方面通 過音樂可以觀風俗、知盛衰,作為考察時政 的手段;另一方面也可通過對音樂內容的控 制和挑選,進行有成效的樂教。 v4. 音樂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社會作 用。由此可見,這個時期的“樂與政通”的 觀點和現(xiàn)代人們的“藝術是生活的一面鏡子 ”的觀點就有些接近了。 v5. 注重“禮樂”“德音”把音樂當作封建地 主階級手中的工具。希望通過音樂教育使“ 官序貴賤各得其宜”,要“示后世也有尊卑 長幼之序”。音樂也可以用來表彰君子的德 行,宣揚統(tǒng)治者的功業(yè),為鞏固統(tǒng)治服務。 對于廣大人民來說,音樂則是統(tǒng)治者給予的 恩賜,接受樂教的目的是使人民“制欲”、

3、“改過”,從而“無怨”、“不爭”,順從 統(tǒng)治。 v漢王朝在漢武帝時正式設立樂府,主要掌管 音樂,并監(jiān)管搜集各地的民歌、詩,配上音 樂,便于在朝廷宴飲或祭祀時演唱。還聚集 了來自少數(shù)名族的四夷之樂和大量民間樂舞 。 v欣賞大風歌。短短3句歌詞,字里行間蘊 含著作者對故鄉(xiāng)的一片深情,充滿對國家前 途的思慮。作品給人以粗獷豪放,質樸自然 的音樂審美感受。 樂府 大風歌 v顯示了什么叫做勝利者的悲哀 。 v第一句“大風起兮云飛揚”,唐代的李善曾解釋說 :“風起云飛,以喻群雄競逐,而天下亂也。” v下句的“威加海內兮歸故鄉(xiāng)”,則是說自己在這樣 的形勢下奪得了帝位,因而能夠衣錦榮歸。所以, 在這兩句中,劉

4、邦無異坦率承認:他之得以“威加 海內”,首先有賴于“大風起兮云飛揚”的局面。 但是,正如風云并非人力所能支配,這種局面也不 是劉邦所造成的,他只不過運道好,碰上了這種局 面而已。 大風歌 v第三句的“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既是希冀 ,又是疑問。他是希望做到這一點的但真 的做得到嗎?他自己卻無從回答??梢哉f, 他對于是否找得到捍衛(wèi)四方的猛士,也即自 己的天下是否守得住,不但毫無把握,而且 深感憂慮和不安。 v這首歌的前二句雖顯得躊躇滿志,第三句卻 突然透露出前途未卜的焦灼和恐懼。 魏晉,一個最黑暗同時也是最富才情 的是時代 v魏晉時期天下擾亂,群雄逐鹿 。由于社會的動亂, 禁錮的思想慢慢解放,因此

5、哲學有所進步,文藝也 開始發(fā)展。自然美被發(fā)現(xiàn)了,人格美也被重視了。 v這一時期音樂文化的代表聲無哀樂論,主張音 樂應該脫離封建政治功利 。 v欣賞廣陵散又名廣陵止息。它是我國著名 十大古曲之一。魏晉琴家嵇康以善彈此曲著稱 。 漢魏時期音樂特色 v 琴樂、相和歌、清商樂 琴樂 v古琴,也叫七弦琴,至少也有近三千年的歷 史,是最富中國文化意味和中國思想特色的 樂器。嚴格的說,琴樂不是為了公眾欣賞而 存在的,它主要是文人修養(yǎng)的工具,也是中 國思想的符號,更是表達中國哲學的學問而 不僅僅是我們現(xiàn)在理解的音樂表演藝術。 琴樂 v古琴有一套獨特的記譜法,獨特的演奏法, 獨特的思想體系,獨特的美學追求,所以

6、又 被稱為“琴學”。更為獨特的是,數(shù)千年來 古琴的形制幾乎沒有什么變化,其傳統(tǒng)也從 來沒有中斷過,是人類歷史上現(xiàn)存的最古老 的活著的上古時代樂器!可以毫不夸張的說 ,由琴器,琴人,琴譜,琴律,琴調,琴學 共同構成的古琴文化,是中國漢族音樂傳統(tǒng) 的最佳代表。 琴樂 v古琴在漢魏時期有新的發(fā)展,記譜法有了新的進步; 琴曲的創(chuàng)作也迎來了全盛期,出現(xiàn)了許多新作品。 v蔡邕的“蔡氏五弄”(春游綠水坐愁 秋思幽居) v蔡琰的胡笳十八拍 v嵇康的“嵇康四弄”(長清短清長側 短側) v無名氏的廣陵散等 相和歌 v相和歌是在民歌基礎上繼承先秦楚聲 等傳統(tǒng) 而形成的一種音樂形式。其特點是 “絲竹相 和,執(zhí)節(jié)者歌”

7、 即歌唱者自擊節(jié)鼓與伴奏的 管弦樂器相應和,并因此而得名。 相和歌的發(fā)展 v初期的相和歌幾乎全是來自民間.最簡單的是 所謂 徒歌徒歌 ,這種形式猶如今日的 清唱 ,它 的特點是不用樂器伴奏,這是一種相當古老 的演唱形式。 v相和歌在發(fā)展過程中逐步與舞蹈相結合,成 為一種有器樂、歌唱與舞蹈相配合的大型演 出形式,被稱為 大曲大曲 或稱或稱 相和大曲相和大曲 ,它是 最能反映當時藝術的水平。 相和歌的發(fā)展 v后來它又脫離歌舞,成為純器樂合奏曲,稱 作 但曲但曲. v大曲 或 但曲 是相和歌的高級形式,其結構 比較復雜 。 v曲式結構由 艷艷曲曲亂亂或趨 三部分組成 (引子)(主體)(高潮) 相和歌

8、的伴奏樂器及作品 v笛、笙、節(jié)鼓、琴、瑟、箏、琵琶。 v欣賞子衿。是詩經中的一首,描寫 渴望與意中人來往相見的感情,表達了深沉 的思念 。 子衿 v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v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 v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v縱我不往,子寧不來? v挑兮達兮,在城闕兮。 v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v詩詞譯文詩詞譯文 v青青的是你的衣襟, 悠悠的是我的心境。 v縱然我不曾去會你, 難道你就此斷音信? v青青的是你的衣佩, 悠悠的是我的情懷。 v縱然我不曾去會你, 難道你不能主動來? v我來回踱著步子呵, 在這高高城樓上啊。 v一天不見你的面呵, 好像已有三月長啊 清商樂 v公元世紀,隨著國家政治中心南

9、移,北方 音樂文化也隨之流入江南,并把漢、魏以來 的相和歌、相和大曲與江南流行的吳歌、西 曲等民間音樂相結合,由此而產生了一種新 的音樂風格與形式“清商樂”。是相和歌 的直接繼續(xù)和發(fā)展 。 音樂題材與特色 v清商樂中的民間創(chuàng)作,以表現(xiàn)愛情或離別之情的題 材居多,也有一些作品反映了人民的苦難生活 v清商樂的伴奏形式多種多樣。 吳聲通常用箜篌、琵琶和篪(或加用笙和箏)組成 的小型樂隊伴奏。 西曲有時是用箏和一種叫“鈴鼓”的擊樂器伴奏, 歌唱者不奏樂器,站在伴奏者身邊表演,稱做“倚 歌”。 清商大曲 v清商樂中的大曲成為清商大曲。 v曲式結構:由三個部分構成 開頭:稱為“四部弦”或“八部弦”(是由四

10、至八 段樂器演奏的序曲) 中間:稱為“送歌弦”(由多段聲樂去組成) 結束:稱為“契”或“契注聲”(由樂器段組成) 這種曲式結構發(fā)展到后來,便是唐代大曲。 欣賞 v三弄東晉時桓伊所奏的笛曲。后由笛曲 改編為古琴曲,全曲表現(xiàn)了梅花潔白,傲雪 凌霜的高尚品性。此曲借物詠懷,通過梅花 的潔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征,來頌具有高尚 節(jié)操的人。此曲結構上采用循環(huán)再現(xiàn)的手法 ,重復整段主題三次,每次重復都采用泛音 奏法,故稱為三弄。 漢魏時期的音樂分類 v按音樂風格來說,大致有三種類型。 一 以竹林七賢為代表的文人音樂,遁世隱居,寄情 山水,既有以飄逸狂放為特征的酒狂 又有深 沉悲壯的廣陵散 二 以劉邦、項羽為代

11、表的帝王音樂,氣勢豪邁,悲 壯激越,如大風歌等 三 在民間流行的清商樂 ,相和歌等。多以日常生活 和男女愛情為題材,具有較濃郁的生活氣息,如 子衿 蔡琰與胡笳十八拍 v蔡琰(約177-?):即 蔡文姬,漢末著名琴家 ,史書說她“博學而有 才辨,又妙于音律。” 父親蔡邕是曹操的摯友 。 一生三嫁,命運坎坷 v蔡文姬16歲時嫁給衛(wèi)仲道,衛(wèi)家當時是河東 世族,衛(wèi)仲道更是出色的大學子,夫婦兩人 恩愛非常,可惜好景不長,不到一年,衛(wèi)仲 道便因咯血而死。蔡文姬不曾生下一兒半女 ,衛(wèi)家的人又嫌她克死了丈夫,當時才高氣 傲的蔡文姬不顧父親的反對,毅然回到娘家 。后父親死于獄中,文姬被匈奴掠去,這年 她才二十三

12、歲,被左賢王納為王妃,居南匈 奴12年,并育有二子,此間她還學會了吹奏 “胡笳”及一些異族的語言。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感念好友蔡邕之交 情,得知文姬流落南匈奴,立即派周近做使 者,攜帶黃金千兩,白壁一雙,把她贖了回 來。這年她三十五歲,在曹操的安排下,嫁 給田校尉董祀,就在這年爆發(fā)了著名的“赤 壁之戰(zhàn)。” v蔡文姬嫁給董祀,起初的夫妻生活并不十分 和諧。蔡文姬飽經離亂憂傷,時常神思恍惚 ;而董祀正值鼎盛年華,生得一表人才,通 書史,諳音律,自視甚高,對于蔡文姬自然 有些不足之感,然而迫于丞相的授意,只好 接納了她,在婚后第二年,董祀犯罪當死, 她顧不得嫌隙,蓬首跳足地來到曹操的丞相 府

13、求情。曹操念及昔日與蔡邕的交情,又想 到蔡文姬悲慘的身世,倘若處死董祀,文姬 勢難自存,于是寬宥了董祀。 從此以后,董祀感念妻子之恩德,對蔡文姬 重新評估,夫妻雙雙也看透了世事,溯洛水 而上,居在風景秀麗,林木繁茂的山麓。若 干年以后,曹操狩獵經過這里,還曾經前去 探視。蔡文姬和董祀生有一兒一女,女兒嫁 給了司馬懿的兒子司馬師為妻。 卓越才華 v文姬博學多才,音樂天賦自小過人,她6歲時 聽父親在大廳中彈琴,隔著墻壁就聽出了父 親把第一根弦彈斷的聲音。其父驚訝之余, 又故意將第四根弦弄斷,居然又被她指出。 長大后她更是琴藝超人。 v相傳,在一次閑談中,曹操表示出很羨慕蔡 文姬家中原來的藏書。蔡文

14、姬告訴他原來家 中所藏的四千卷書,幾經戰(zhàn)亂,已全部遺失 時,曹操流露出深深的失望,當聽到蔡文姬 還能背出四百篇時,又大喜過望,于是蔡文 姬憑記憶默寫出四百篇文章,文無遺誤,可 見蔡文姬才情之高。 v代表作品:琴歌胡笳十八拍 哀怨惆悵,肝腸寸斷 琴曲胡笳十八拍 v當曹派人接她回內地時,她又舍不得離開兩 個孩子,還鄉(xiāng)喜悅被骨肉離別之痛所淹沒, 心情非常矛盾。 于是她寫下了著名長詩胡 笳十八拍,哀嘆自己一生不幸的遭遇。琴 曲中有大胡笳、小胡笳、胡笳十 八拍琴歌等版本。曲調雖然各有不同,但 都反映了蔡文邪路思念故鄉(xiāng)而又不忍骨肉分 離的極端矛盾的痛苦心情。音樂委婉悲傷, 撕裂肝腸。 v胡笳是漢代流行于塞

15、北和西域的一種管樂器 ,其音悲涼,后代形制為木管三孔。 v為什么“胡笳”又是“琴曲”呢?此詩最后 一拍也說: “胡笳本自出胡中,緣琴翻出音律同?!笨?知原為笳曲,后經董生之手翻成了琴曲。 v“拍”是指段落,“十八拍”,樂曲即十八 樂章,在歌辭也就是十八段辭。 v琴歌胡笳十八拍以感人的音調訴說了蔡 琰一生的悲慘遭遇,反映了戰(zhàn)亂給人民帶來 的深重災難,抒發(fā)了對祖國鄉(xiāng)土的思念和不 忍骨肉分離的強烈感情。 v(一)第一拍是全曲的引子,概括了作者生 逢亂世,淪落異鄉(xiāng)的悲慘經歷。直到第十拍 ,一步步地深化了離鄉(xiāng)的悲憤感情。 v(二)十一、十二是全區(qū)的轉折,是音調歡 快明朗的段落。抒寫歸國的喜悅。 v(三)

16、十三十八,仍以抒發(fā)悲痛的感情為 主,主要表現(xiàn)了對稚子的思念。 v音樂方面,漢蒙音調揉合一起有如水乳交融 ,音樂形象十分鮮明。 阮籍與酒狂 v阮籍(210263),三國時期曹魏末年詩人。 字嗣宗,竹林七賢之一。陳留尉氏(河南開封) 人,曾任步兵校尉,世稱阮步兵。 v所處時代正是統(tǒng)治階級內部相互爭斗、殺戮 的恐怖歲月。阮籍對司馬氏集團懷有不滿, 但同時又感到世事已不可為,于是他采取不 涉是非、明哲保身的態(tài)度,或者閉門讀書, 或者登山臨水,或者酣醉不醒,或者緘口不 言,以此來逃避卷入政治斗爭的漩渦。與嵇 康、劉伶等七人為友,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 酣暢,世稱竹林七賢。 v阮籍透過不同的寫作技巧如比興、象

17、徵、寄 托,藉古諷今,寄寓情懷,形成了一種悲 憤哀怨,隱晦曲折的詩風。除詩歌之外, 阮籍還借用音樂來排遣自己的苦悶。 酒狂及其音樂特征 v是一首古老的琴曲,載于神奇秘譜等多 種曲譜,相傳為阮籍所作。據(jù)姚兵嚴先生打 譜,酒狂采用三拍子的節(jié)奏。樂曲的音 樂主題是一個不斷向上跳進,又漸次下行的 樂句。只一主題的特點是將調式主音和屬音 等穩(wěn)定音作為每拍首尾的支點,中間嵌入大 調音程,從而造成節(jié)拍輕重顛倒的效果,刻 畫出飲酒者醉意朦朧、步履蹣跚的神態(tài)。全 曲通過五個段落的循環(huán)變奏,將主人公對黑 暗現(xiàn)實強烈不滿而又找不到出路的矛盾心理 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 琴曲廣陵散 v產生時間:最初是東漢末年產生在廣陵地方

18、的 一首琴曲。 v題材內容:聶政刺韓王 v音樂內容 v是我國現(xiàn)存琴曲中唯一的具有戈矛殺伐戰(zhàn)斗 氣氛的樂曲,直接表達了被壓迫者反抗暴君 的精神,具有很高的思想價值和藝術價值。 碣石調幽蘭 v此曲譜是現(xiàn)僅存最早的琴曲譜,具有很高的 史料價值,原件在日本。最初是民歌,叫 隴西行,后來用它唱曹操的詩碣石篇 ,就改叫碣石調,再后又用幽蘭詩 來填配它,便稱為碣石調幽蘭。南齊 書樂志記載:“褐石,魏武帝辭,晉 以為碣石舞,其歌四章。”現(xiàn)存琴譜也 分四段,與碣石調原有四解相同。幽 蘭最早是“楚調”中的著名歌曲。 v 樂曲通過對深山幽谷里馥香蘭花的描寫,來 抒發(fā)古代文人懷才不遇的苦悶心情,曲調清 麗委婉。全曲共

19、四段,第一段是樂曲的引子 ,其余三段是樂曲的主體。 v 中國古代琴曲。為現(xiàn)存最早的琴曲譜,亦是 現(xiàn)保存于文字譜上的唯一所見樂譜。譜前解 題說明此曲傳自南朝梁代的丘明(494-590) 。曲名之前冠以調名,此標題為琴曲中僅見 ,應是以碣石調表現(xiàn)幽蘭的內容。 嵇康與聲無哀樂 v聲無哀樂論是一篇音樂美學著作。全文 是用“秦客”問“東野主人”的對話形式寫 成。 v 首先提出了“聲無哀樂”的基本觀點。 v 嵇康認為音樂的本體是“和”。 v 嵇康認為人的情感是人“心”受到外界 客觀事物影響的一種反映,具體地說是受政 治影響的結果。 v 嵇康還肯定了一般人在音樂生活中的地 位,并提出了“勞者歌其事,樂者舞其功” 的理論,與“王者功成作樂”的統(tǒng)治階級壟 斷音樂的理論相對抗。 v 嵇康大膽地反對了兩漢以來把音樂簡單 地等同于政治,甚至要起占卜作用,而完全 無視音樂的藝術性的音樂觀,具有十分重要 的進步意義。他的主要貢獻在于他在反復論 證他的觀點時相當廣泛觸及了音樂藝術本身 所包含的一些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