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最新人教版化學九上《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教案_第1頁
2019最新人教版化學九上《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教案_第2頁
2019最新人教版化學九上《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教案_第3頁
2019最新人教版化學九上《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教案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19 最新人教版化學九上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教案課題分析本課題通過兩個探究活動來加深對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的認識。這兩個探究活動 都是從學生的生活實際中提煉出來的,會給學生以新的感受和啟迪。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通過對蠟燭在點燃前、點燃時和熄滅后三個階段有引導的觀察,著重培養(yǎng)學生對現象的觀察、記錄和描述能力。通過對我們吸入的空氣和呼出的氣體的探究,著重培養(yǎng)學生對現象的觀察和分析能力,并能明確地表述探究所得到的結論。課時分配: 1 課時整體設計三維目標1 .知識與技能( 1 )認識到學習化學的一個重要途徑是實驗,初步學會觀察和描述實驗現象的方法;( 2 )能有意識地從日常生活

2、中發(fā)現一些有探究價值的問題,能在教師指導下根據實驗方案進行實驗,并通過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和分析,得出有價值的結論,初步學習書寫探究活動報告的方法。2 .過程與方法( 1 )認識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和方法,進行初步的探究活動;( 2 )學會預習實驗,了解實驗室規(guī)則;( 3 )能主動與組內的同學討論、交流,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3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 )能體會到探究活動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進而體會到化學學習的特點是關注物質的性質、變化及其現象等;( 2 )通過探究實驗,培養(yǎng)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 3 )通過小組實驗等方式逐步培養(yǎng)學生善于合作、勇于實踐的科學精神

3、。教學重點1 .激發(fā)學生對探究實驗的興趣;2 .培養(yǎng)學生對實驗現象的觀察、記錄和描述能力。教學難點1 .訓練學生主動發(fā)現實驗現象;2 .培養(yǎng)學生表述實驗現象的能力。教具準備實驗用品:蠟燭、火柴、燒杯(或玻璃杯)、玻璃導管、澄清石灰水、玻璃片、水槽。教學過程導入新課我們的生活中充滿了化學,化學使這個世界變得多姿多彩?;瘜W世界里充滿了奇妙的變化?;瘜W是以實驗為基礎的一門科學,許多的成果與創(chuàng)造都是通過實驗得到的。因此必須重視化學實驗,這也就是我們這節(jié)課要研究的內容。過渡 學習化學的一個重要途徑是實驗,通過實驗以及實驗現象的觀察、記錄和分析等,可以發(fā)現并驗證化學原理、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并獲得化學知識。

4、首先,讓我們對蠟燭及其燃燒進行探究。推進新課一、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思考 蠟燭燃燒是我們最熟悉的一種化學現象,對于該現象你有沒有更多的思考過呢?比如說蠟燭是由什么做成的?它燃燒后生成什么?除了燃燒,它還具有哪些性質?實驗1對一支蠟燭在點燃前、燃著時和熄滅后的三個階段進行觀察。1 .點燃前現象點燃前:白色圓柱狀固體、略有氣味、可用小刀切割、浮在水面上。分析1可用小刀切割說明蠟燭的硬度較小,浮在水面上說明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結論硬度較小,不溶于水而且密度比水小。2 .燃著時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約 1 s后取出?,F象燃著時:石蠟熔化并發(fā)光放熱,火焰分為三層,外層最明亮,里層最暗

5、,火柴從 中間到兩端逐漸變黑。燒杯壁上出現水珠,石灰水變渾濁。分析1 石蠟熔化說明熔點較低?;鸩駜啥俗兒谡f明外焰溫度最高。燒杯壁上出現水珠, 說明燃燒生成了水;能使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是二氧化碳,說明還生成了二氧化碳。3 .熄滅后現象熄滅后冒白煙,用火柴點白煙,蠟燭重新被點燃。分析煙是固體小顆粒,并且可以燃燒,說明白煙是石蠟的固體小顆粒。結論探究步驟對現象的觀察和描述點燃前顏色白色、狀態(tài)固體、形狀圓柱、硬度小、氣味略有氣味,不溶于水, 密度比水小燃著時火焰分為三層,外層最明亮,里層最根火柴在火焰不同部位燃燒的 情況?在火焰上方*個干燥的燒杯觀察到的現象是有水生成,再同燒杯中注 入澄清的石灰水觀察

6、到的現象是石灰水變渾濁熄滅后熄滅后觀察的現象是冒白煙;用火柴去點燃剛熄滅后的白煙,蠟燭重新燃燒實驗結論點燃后生成了水、二氧化碳 外焰溫度最高分析1本實驗體現了學習化學的以下特點:1 .關注物質的性質,如顏色、狀態(tài)、氣味、硬度、熔點、沸點,以及石蠟能否燃燒,其燃 燒的產物能否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等。2 .關注物質的變化,如石蠟燃燒時熔化、發(fā)光、發(fā)熱,并有二氧化碳氣體和水蒸氣生成等3 .關注物質的變化過程及其現象,不是孤立地關注物質的某一種性質或變化,而是對物質 在變化前、變化中和變化后的現象進行細致的觀察和描述,并進行分析和比較,以得出可 靠的結論。過渡我們無時無刻不在呼吸,那么我們吸入的空氣和

7、呼出的氣體到底有何不同?卜面我們進行第二個探究活動。二、對人體吸入的空氣和呼出氣體的探究 實驗實驗步驟實驗現象實驗結論1.利用排水吹氣法收集兩瓶 呼出的氣體。另取兩個空集 氣瓶,其中為空氣。向空氣 和呼出的氣體中分別滴入數 滴澄清的石灰水振蕩1 .空氣瓶幾乎沒有變化2 .呼出的氣體瓶變渾濁說明呼出的氣體中含有的二 氧化碳比空氣中的多2.將燃著的小木條分別插入 空氣與呼出的氣體中1 .空氣瓶中無變化2 .呼出的氣體火焰變小甚至 熄滅說明空氣中的氧氣比呼出的 氣體中的氧氣多3.取兩塊干燥的玻璃片,對 著其中一塊呼氣,觀察水蒸1 .空氣中玻璃片無明顯現象2 .呼氣的玻璃片有水珠說明空氣中的水蒸氣比呼

8、出 的氣體中的水蒸氣少氣的情況并與另一塊放在空 氣的玻璃片作對比人體呼出的氣體中含有較多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氣,較少的氧氣課堂練習1.從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活動中,你體會到化學學習的主要特點是()關注物質的性質關注物質的變化關注物質的變化過程及其現象對實驗現象進行分析和比較,得出有價值的結論A.B.C.D.2 .將某種氣體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由此可以確定該氣體是()A.氧氣B.空氣C.二氧化碳D.水蒸氣3 .通過對蠟燭及其燃燒現象的觀察分析,你認為蠟燭火焰溫度最高的部位是()焰心內焰外焰A.BeC.D.答案:1.D 2.C 3.C課堂小結本節(jié)課以生活中常見的一些有探究價值的問題入

9、手,通過實驗等手段對這些 問題進行探究,并通過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分析得出有價值的結論。在實驗的過程中我們學 習了實驗探究的一般步驟和內容。板書設計課題2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一、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1.點燃前2.燃著時3.熄滅后二、對人體吸入的空氣和呼出的氣體的探究人體呼出的空氣中含有較多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水,較少的氧氣布置作業(yè)1 .植物不但進行光合作用,也同時進行呼吸作用。為了比較二者的不同,有人設計了如下 實驗。在一晴朗的早晨,選取大小相似的同種植物兩盆,在花盆上各放入一杯澄清的石灰水, 然后把其中一盆用無色透明的塑料袋罩住,放在陽光下;另一盆則用黑色塑料袋罩住,放 在陰暗處(見下圖)。

10、傍晚,在塑料袋上都剪一小口,并才1入燃著的木條試驗,發(fā)現 A中木條的火焰比 B中更 亮;而A中的石灰水保持澄清,B中變渾濁。(1) A中木條燃燒更旺,說明 A中 更多,從而說明在陽光照射下植物主要發(fā)生 作用。(2) A中石灰水保持澄清,而 B中變渾濁,說明 B中 更多,從而說明在缺少光照條件下,植物主要發(fā)生 作用。(3)很多人喜歡在天剛蒙蒙亮時到茂密的樹林中進行晨練,請你結合該實驗談談看法。2.問題:蠟燭剛熄滅時,總會有一縷白煙冒出,它的成分是什么呢?有人提出了如下假 設:A.白煙是燃燒時生成的二氧化碳;B.白煙是燃燒時生成的水蒸氣;C.白煙是石蠟蒸氣凝成的石蠟固體。實驗:( 1)吹滅蠟燭,立

11、即用一個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燒杯罩住白煙,其目的是為了驗證假設 ( 填 序 號 ) , 但 這 樣 做 并 不 能 得 出 正 確 的 結 論 。 原 因 是 :( 2 )吹滅蠟燭,立即用一塊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煙上,玻璃片上沒有出現水霧,說明白煙不是 。( 3 )吹滅蠟燭,立即用燃著的木條去點白煙(注意不要接觸燭芯),發(fā)現蠟燭重新被點燃,說明白煙具有可燃性,這為假設 提供了證據。同時可排除假設 ,因為 。答案: 1. ( 1)氧氣 光合 ( 2)二氧化碳呼吸 ( 3)這種做法不科學,因為植物經過了一晚上的呼吸作用,此時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較高2.( 1 ) A 不能排除蠟燭燃燒生成的二氧化碳的干擾

12、( 2)水蒸氣( 3) C A 、 B 二氧化碳和水蒸氣都不能燃燒教學反思本節(jié)課是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一次自主、合作、探究,以學生為主體的新型課。著重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積極參與其中的思考和探究,教師重點在引導學生進行正確的操作,觀察、并準確地描述實驗現象。通過教師對學生的調控,能夠很好地啟發(fā)學生發(fā)現新的問題。在以后的教學中還要更加深入地研究怎樣上好探究課,怎樣讓學生更好地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備課資料蠟燭及其燃燒點燃前:蠟燭呈圓柱狀,直徑約 2 cm,由半透明的白色固體制成,具有輕微氣味,質地 較柔軟,能用小刀切割,指甲也能劃出刻痕。蠟燭的中心有一根燭芯,從底部一直延伸到頂部,并約有1 c

13、m 露出頂部。燭芯由多股細線擰合而成。從蠟燭上切下一塊石蠟,把它放入水中,它不溶于水,并能浮在水面上,說明石蠟的密度比水的小。點燃時:當燃燒著的火柴接近燭芯時,約 2 s3 s 即可點燃蠟燭。點燃的蠟燭能夠持續(xù)燃燒,燃燒時沒有聲音,并在燃燒的過程中緩慢地變短。蠟燭火焰由于氣流而閃爍搖晃,并有黑煙產生,在無空氣流動的情況下,火焰可以長時間地保持輕微的閃爍。在距離蠟燭火焰約 2 cm 的地方,蠟燭是溫熱的,并很柔軟,可以用手任意捏塑,其余部分的蠟燭仍然是冷的。燃燒著的蠟燭因其頂部受熱熔化而形成一個凹槽,熔化后的無色液體貯于凹槽中,并浸潤燭芯直至火焰的底部。如果吹動蠟燭火焰或蠟燭燃燒時受熱不均勻,貯于蠟燭凹槽中的無色液體會從凹槽中沿燭體流下。在流下的過程中,無色液體遇冷變?yōu)榘胪该黧w,并逐漸凝固附著在燭體上。蠟燭火焰分為三層,最里面的火焰底部呈淡藍色;第二層的火焰是暗淡的,這一暗淡的區(qū)域略呈圓錐形,圍繞著這一區(qū)域的最外層火焰呈黃色,其火焰明亮但不耀眼;三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