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的理論基礎_第1頁
行政法的理論基礎_第2頁
行政法的理論基礎_第3頁
行政法的理論基礎_第4頁
行政法的理論基礎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真誠為您提供優(yōu)質參考資料,若有不當之處,請指正。行政法的理論基礎摘要:目前關于行政法的理論基礎,學界眾說紛紜,依然沒有一個結論。本文將從行政法學的理論基礎出發(fā),先討論理論基礎本身的定義,將理論基礎所以應該具備的訴求闡述出來,在對公共利益本位論進行概述,并且論證為什么公共利益本位論能夠并且應該成為行政法的理論基礎關鍵詞:行政法 理論基礎 基礎理論 公共利益本位論正文:(一 ) 行政法的 “理論基礎” 與 “基礎理論” 范疇從行政法學目前的研究情況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 , 理論界常常把行政法的 “理論基礎” 與 “基礎理論” 這兩個不同的范疇混在一起 , 而沒有很好地分析它們之間的界限。行政法的 “理論基

2、礎” 屬于行政法的 “基礎理論” 之一 , 但又不能簡單地與之相等同。從系統(tǒng)論的視角來看 , 整個行政法的理論體系可被看成為一個大的 “理論系統(tǒng)”, 由若干處于不同地位的 “理論元素” 所構成。其中處于基礎或基本地位的理論就是行政法的 “基礎理論” 或稱“基本理論”。在這個作為 “基礎理論” 的子系統(tǒng)中又可以進一步區(qū)分為不同層次的理論。其中屬于第一層次的基礎理論 , 也就是最基本的理論或稱普遍性的基礎理論即為行政法的 “理論基礎” 的范疇。因而 , 行政法的 “基礎理論” 有多個 , 除了最基本或普遍性的基礎理論之外 , 還有反映行政法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 內容和形式、 地位和功能、 目標和宗旨等某

3、一方面基本現(xiàn)象的理論 , 后者可統(tǒng)稱為 “一般性的基礎理論”。而行政法的 “理論基礎” 則只能為一個 , 否則就無所謂 “最基本” 的理論。而且 , 其他一般性的基礎理論都是建筑在這一 “理論基礎” 之上 , 以這一 “理論基礎” 為基點和歸宿; 整個行政法理論體系的 “大廈” 也應是建構在這一 “理論基礎” 之上 , 否則它也不能稱為 “最基本” 的理論。所以 , 行政法的 “理論基礎” 與 “基礎理論” 是兩個既有聯(lián)系又相區(qū)別的范疇 , 我們不能將兩者相混同。(二 ) 作為行政法的理論基礎所應具備的條件相對于行政法的一般性基礎理論而言 , 究竟什么樣的理論才是最基本的理論或普遍性的基礎理論

4、呢? 換言之 , 作為行政法理論基礎的理論應當具備什么樣的條件? 筆者以為 , 它至少應具備以下條件:第一 , 從理論深度來看 , 它必須能夠深刻地揭示行政法賴以存在的基礎。行政法的理論基礎作為一種理論 , 屬于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范疇 , 歸根結底是由行政法賴以存在的客觀的社會基礎所決定 , 并建筑在這一客觀基礎之上的。同時 , 任何科學的理論或正確的觀念都“必須以社會本身為基礎”, 科學的行政法理論基礎同樣必須以社會本身為基礎 , 而無法從行政法現(xiàn)象本身或行政法某個一般性理論的角度去尋找其“基礎”問題。再次 , 行政法作為一種上層建筑也是由其賴以存在的客觀的社會基礎所決定的。因此 , 作為行政法

5、的理論基礎必須是能夠深刻地揭示這一客觀的社會基礎的理論 , 并建筑于其上。第二 , 從理論的廣度上看 , 它必須能夠全面闡釋各種行政法的現(xiàn)象。行政法的現(xiàn)象即行政法本身所具有的各個方面的內容和特色 , 包括行政法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內容和形式、功能和地位、 目標和宗旨等方面的基本現(xiàn)象及其他各種具體現(xiàn)象。僅能解釋其中某一種現(xiàn)象的理論只能是具體理論。而行政法的理論基礎作為行政法最基本的理論 , 作為整個行政法理論體系 “大廈” 的基點 , 應有廣泛的涵蓋力和精密的濃縮力 , 所有的行政法現(xiàn)象都能以此為邏輯起點 , 在此基礎上派生滋長 , 并由此得以全面地闡釋終結。不具有這種作用和意義的理論就不是貫穿于整個

6、行政法理論體系的行政法理論基礎。第三 , 從理論高度來看 , 它必須在一定高度上具有對行政法學研究和行政法制建設進行正確指導的價值。作為行政法的理論基礎 , 同時也應該是行政法學的理論基礎 , 必須能夠指導行政法學的研究 , 尤其是行政法學體系的合理建構。即哪些內容屬于行政法學的研究范圍 , 行政法學不應研究哪些內容 , 或應重點研究哪些內容都能通過這一理論基礎得以合理的說明 , 從而使行政法學的體系不致過小或過少 , 也不致過多或過雜。其次 , 作為行政法的理論基礎 , 還必須能夠作為行政法制建設的指導 , 使行政法制建設沿著正確軌道前進。就我國現(xiàn)階段的情況而言 , 它應能夠促進行政機關 “

7、依法行政” , 解決 “公平與效率” 的關系 , 為行政立法、 行政執(zhí)法和行政訴訟等實踐活動提供正確的導向 , 從而推動我國行政法制建設的發(fā)展。至此 , 我們可以給 “行政法的理論基礎” 這一范疇作一科學的界定: 所謂行政法的理論基礎是指能夠揭示行政法所賴以存在的基礎 , 并用以解釋各種行政法現(xiàn)象以及指導行政法學研究和行政法制建設的最基本理論。公共利益本位論的基本觀點是: 從利益關系分析的角度出發(fā) , 認為法的基礎是利益關系 , 行政法的基礎是一定層次的公共利益與個人利益關系; 這種利益關系又是對立統(tǒng)一的 , 以公共利益為本位的利益關系 , 它決定著行政法的內涵和外延、 性質和特點、 內容和功

8、能、產(chǎn)生和發(fā)展等。筆者認為 , 公共利益本位論能夠滿足作為行政法的理論基礎所應具備的條件 , 作為行政法的理論基礎是能夠成立的。首先 , 該論科學而深刻地揭示了行政法的基礎。歷史唯物主義認為: “法的關系正像國家的形式一樣 ,既不能從它本身來理解 ,也不能從所謂人類精神的一般發(fā)展來理解 , 相反 , 它們根源于物質的生活關系?!睆臍v史唯物主義的這一觀點出發(fā) , 該論認為法的基礎是社會關系 , 實質上是一種利益關系 , 歸根到底是一種物質利益關系。利益在質上可分為兩種 , 即公共利益和個人利益 , 利益關系在質上也就可以分為公共利益與公共利益、個人利益與個人利益、 公共利益與個人利益三種關系;

9、同時 , 利益又有量上的區(qū)別 , 利益關系在量上又可分為三個層次。不同質、 量利益關系的分解和組合 , 決定了部門法的劃分。其中 , 一定層次的公共利益和個人利益關系 , 構成了行政法的基礎。可見 , 該論從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出發(fā) , 不僅科學地揭示了行政法賴以存在的客觀的社會基礎 , 而且也使行政法的理論基礎構筑在這一科學的基礎之上。該論合理地確定了行政法學體系。公共利益對個人利益而言的主導地位理論決定了行政法學除了研究行政法的基礎理論之外 ,在具體理論上應以公共利益為主線 ,主要研究行政主體、行政行為和行政救濟三大基本內容。行政主體即公共利益的代表者 , 包括代表公共利益并對公共利益進行維

10、護和分配的行政機關和其他組織; 行政行為即行政主體維護和分配公共利益的活動; 行政救濟即審查行政主體的行政行為是否真正符合公共利益 , 并予以相應補救的制度??梢?, 以公共利益本位論為理論基礎來建構行政法學體系 , 能夠比較合理地解決行政法學的研究范圍 , 既不遺漏 , 又突出了重心。此外 , 公共利益本位論還是正確指導行政法制建設的基本理論。公共利益本位論在解決公共利益與個人利益的關系上 , 強調兩者既對立又統(tǒng)一的關系 , 在兩者發(fā)生沖突時 “以公共利益為本位而告終”。這表現(xiàn)在 “公平與效率” 的關系處理上 , 就是行政法所要遵循的特有的 “效率優(yōu)先、 兼顧公平” 原則 , 從而為行政法制

11、實踐中合理處理 “公平與效率” 的關系提供了基本的指導思想。同時 , 公共利益本位論強調現(xiàn)代行政法在本質上不僅是以公共利益為本位的法 , 更是以追求真正公共利益為規(guī)則的法 , “為此行政權限規(guī)則、 程序規(guī)則和審查規(guī)則成了行政法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 , 權限規(guī)則和程序規(guī)則是一種預防規(guī)則 , 即防止行政主體所作意思表示違反公共利益的規(guī)則; 審查規(guī)則是一種補救規(guī)則 , 即對行政主體違反公共利益的表意行為予以糾正的規(guī)則 , 從而使行政主體的表意行為限制在真正公共利益即法律的范疇之內。而所有這些 , 正是實現(xiàn) “依法行政” 這一行政法制建設目標的關鍵之所在。另外 , 以公共利益本位論作為行政法的理論基礎 , 在行政訴訟實踐中還能達到 “準確地認定法律規(guī)范和案件的性質 , 從而正確地適用法律 , 科學地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