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思想的不爭之德分析_第1頁
老子思想的不爭之德分析_第2頁
老子思想的不爭之德分析_第3頁
老子思想的不爭之德分析_第4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老子思想的不爭之德分析 南方論刊雜志2014年第六期 一、老子“不爭”的實質 老子“不爭”的實質也是一種“爭”,是不爭善勝。老子以天地為例,說“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圣人由此領悟到“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的道理將自己放在后面的反而占先,將生死置之度外的反而能生存,無私反而成就了私心。老子的“不爭”思想從現實社會看,具有促進社會人類進步的作用。道德經在哲學、自然、政治、軍事、經濟、法律、教育、管理、生命、倫理、神學等領域都有獨到見解,展現了老子對社會發(fā)展、文明進步、及其所產生的負面效應的深刻洞察,對社會發(fā)展未來的憂慮。老子的思想對中國、東亞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產生巨大影

2、響,仔細品味老子的思想,在認識自然、人類社會和諧理念達到的廣度和深度上,即便是科技如此發(fā)達的今天,仍很難企及。老子的“不爭”是一種超越一般意義上的“爭”。 舜在歷史上以“不爭”聞名的。舜二十歲有孝名,三十歲時四位諸侯領袖向堯舉薦他,三十三歲時,開始“攝行天子之政”,堯帝感到非常滿意。在堯禪讓天下時,曾再三權衡,史記五帝本紀載:“堯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權授舜。授舜,則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皇诘ぶ?,則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堯曰:終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而卒授舜以天下?!眻蛩篮?,舜為堯守孝三年。守孝期間,仍然堅持處理國事。三年之后,堯將天下還給丹朱,自己遷到“南河之南”。丹朱雖在帝都,但諸

3、侯不去朝覲丹朱而去朝覲舜,百姓打官司不去找丹朱而去找舜,唱歌的人不謳歌丹朱而謳歌舜。諸多大臣紛紛趕到南河之南,勸說舜遵從天意,舜只好說:“天也夫!”只好順從天意而做了天子。在舜的身上,我們看到的是正因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這正是老子所說的不爭之爭。老子之“爭”內涵有三: 一是爭“下”。說的是將自己置于卑下之處,是于委曲之中求大功。這正是普通人的忽略之處。因為委曲反能保全,彎曲反能伸直,低洼反能滿盈,陳舊反能更新。當大家都在爭雄強的時候,老子主張守其柔雌;當大家都在爭榮耀的時候,老子主張守其屈辱;當大家都在爭顯赫的時候,老子主張守其寂寥。這看似軟弱逃避,實際上爭到了人心與空間,不將自己置

4、于風口浪尖,可以積聚能量,可以贏得人心,為厚積薄發(fā)積聚能量。 二是爭“德”。道德經第八章說:“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人,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薄熬由频亍闭f的是要到最能發(fā)揮作用的地方去;“心善淵”說的是心靈要清澈明凈、純潔高尚;“與善仁”說的是要以仁愛之心相處、善利萬物;“言善信”說的要實事求是、講信用;“正善治”說的是管理要走正路;“事善能”說的是要遵循自然規(guī)律;“動善時”說的是要善于把握時機、有形不固。在爭“德”上,老子主張不自見、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如果做到這些,即使一個人處在上位也不會使人感覺到壓力,處人前也不會使人覺得有害處,自然受到人們的愛戴、推舉,天下莫之與能爭。 三

5、是爭“與”。就是爭多給別人。道德經第八十一章說:“圣人不積,既以為人已愈有;既人與人,已愈多?!笔ト瞬环e過分的財富,越是幫助別人自己便越富有;不爭名逐利,給與別人越多自己就越多。老子的這一思想是建立在他的自然觀基礎上,將個人作為人類社會的一部分,作為自然界的一部分,而不是作為社會、自然界的索取者的角色。這樣,就將個人與社會、自然融為一體,為人就是為己,與人就是與己,就不會把幫助別人作為德行,而是自然而然的行為。老子的不爭不同于一般的取勝之道,他的不爭是不為私利而爭,不爭是謙下之德,是和諧之道,可以克制消彌個人膨脹的欲望,它倡導與人為善,不重虛名,不在乎善行是否被人的知曉,也不需要感恩回報,正所

6、謂“善行無轍跡,善言無暇謫?!边@正是不爭的現實意義,如果老子道德經中的不爭對人們的現實生活是不利的,那么老子的哲學就沒有現實意義。 二、老子的“不爭”具有層次性 不爭之德的施行,因人的境界不同而有差異性。對于圣人來講,聞道之后就能實行,而一般然則不然。所以老子說:“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因此,在不爭之德的施行上,需要因人而異。從圣人與統(tǒng)治者的層面看,要有“不爭”的自覺,事事、時時、處處要保持謙和處下,讓利于人。老子說,圣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作為圣人和統(tǒng)治者,沒有自己的私利,百姓的利益就是他們的利益。老子喜歡用江海作譬喻:江海之所以成為百

7、谷之王,是因為它們善居于下游,所以才能成為百谷之王。圣人由此領悟到,要想統(tǒng)治人民,必須在言語上表示謙下;想要領導人民,必須將自己置于人民之后。因此,圣人居于人民之上,人民卻不覺得沉重;居于人民前面,人民卻不覺得有妨礙。這樣,人民都樂意擁戴他而不感到厭倦。因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圣人如何做到這些,老子還提出三件法寶:一是柔和,二是清靜無為,三是不敢為天下先。通過這些達到無所不為,成為萬物之長的境界。從百姓層面看,他們需要在圣人和統(tǒng)治者的規(guī)范下才能做到不爭,因為小人受眼界與修為的局限,他們不仁不義,不畏不懲,不見利不勸。在道德經中老子提出了具體的辦法:“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崇尚賢能是春秋末期的思潮風尚,老子看到崇尚賢人固然刺激調動了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但這是個急功近利的手段,尚賢也能引發(fā)社會動蕩,給社會帶來的負面影響。老子希望倡導停止崇尚賢能的做法來杜絕人們在利祿方面的爭奪,緩和人民內部矛盾,這是對廣大群眾的尊重。同時減少刺激百姓欲望的東西,使百姓不知道“爭”。在此基礎上,老子進一步提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