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官員與流民危機_第1頁
地方官員與流民危機_第2頁
地方官員與流民危機_第3頁
地方官員與流民危機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地方官員與流民危機 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一位名叫俞森的官員從河南來到襄陽,出任湖廣荊南道道員。就在這一年,鄰近湖北的陜西發(fā)生旱災,造成,導致大量饑民潮水般地涌向鄂西北的鄖陽、襄陽地區(qū)。剛剛上任的俞森,不得不面對這場來勢洶洶的流民潮。 在清代,“道”是省級行政機關(guān)的派出機構(gòu),負責管轄府州,所以,道員相當于現(xiàn)在的副省長,品級為正四品。俞森此前的為官經(jīng)歷主要是管理河道,但他對歷朝歷代賑災救荒的施政方略頗有研究,在河南任職期間曾編輯荒政叢書十卷。對于民瘼的關(guān)切,使他對鄂西北的流民問題有著充分而獨到的認識。 這些由于災荒背井離鄉(xiāng)的流民,用今天西方社會學的術(shù)語來描述,就是“經(jīng)濟性逃難者”(econ

2、omic refugees)。他們陷入赤貧,無依無靠,被迫到處逃荒。但這群饑餓的人,當為饑餓所迫瀕l缶絕境時,就會對正常的社會秩序和生活造成很大沖擊。因此,面對遍地流民,負有守土之責的地方官員如果處置不當,就可能釀成災難性后果,使天災演化成人禍。 不過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地方官員往往動用強力將外來流民驅(qū)逐出境。這種以鄰為壑的做法并不能解決問題,只會使饑餓的流民穿州過府,流徙他方,從而形成更大范圍的社會動蕩。 當饑民大潮洶涌來襲時,俞森不僅沒有嚴加驅(qū)逐,反而發(fā)布文告,向流民曉諭道:汝等在本籍受饑餓愁死亡是你本籍官府的事,今在襄陽是襄陽官府的責任。意思是說,流民原籍的地方官府賑災不力,導致饑民大批

3、流亡,那是當?shù)氐胤焦俑呢熑?;現(xiàn)在他們流落到了襄陽,如何賑濟救助,襄陽官府就責無旁貸。 在另一份文告中,俞森還進一步闡明了自己的民本觀念:此等流民,雖非襄陽之赤子,要屬朝廷之赤子。原籍無以為生,故投之他所,今至他所而仍無以為生,則惟有轉(zhuǎn)死溝壑而已矣。轉(zhuǎn)死溝壑而在本籍,本籍官吏之罪也,在他所則他所官吏之罪也。為朝廷之官,不恤朝廷之赤子,可乎。在俞森看來,普天之下的蒼生都是朝廷的子民,作為老百姓的父母官,不能坐視他們啼饑號寒、四處流亡。他把責任攬過來,宣示說如果任由流民繼續(xù)流離失所,就是自己的失職和過錯。 隨著流民大量涌入,流民與土著居民之間的矛盾也在激化。俞森清醒地認識到,在當前的局勢下,糧食是

4、各方?jīng)_突的焦點。于是他冒著會遭到上級處分的危險,擅自決定開倉放糧。鄖陽、襄陽兩地的官倉打開后,向流民散發(fā)米谷,暫時穩(wěn)定了流民的情緒,避免流民因與土著民“爭食”而使沖突升級。 接下來,俞森動用行政力量對流民造冊安插,使這些流動人口轉(zhuǎn)化為定居人口。為確保安插質(zhì)量,俞森特意選擇了襄陽、光化、棗陽、宜城這四座轄境內(nèi)經(jīng)濟條件較好的城鎮(zhèn)予以安置。流民由官府稽查給票,驗明人數(shù),提供口糧,“應安插某州某縣者,換票令其前往,到彼安插”。 但是鄖襄一帶地瘠民貧,缺乏經(jīng)濟上的支撐能力,能夠容納和安插的人口畢竟有限。俞森又接連發(fā)布文告,“勸土著之民令其收養(yǎng)”,“勸諭本地居民加意矜恤”,動員社會力量盡力安置流民。他呼吁

5、說:“以秦民來楚,即為吾民,不可異視,楚民家稍溫飽果有余糧可至麥熟者,量力收留,令其傭工耕種,挑水擔柴?!蓖瑫r他還出臺政策,鼓勵土著居民招募流民開荒墾植。凡開墾的荒地,由官府頒發(fā)印照,準許成為開墾者的私有產(chǎn)業(yè)。 為了恢復社會生活的正?;斎沾鐭o論官府還是流民和土著民,都做出了很大努力。盡管流入鄖襄地區(qū)的饑民前后超過一萬人,但最終沒有出現(xiàn)大的社會動蕩。伴隨著流民潮漸漸消退,一場危機就這么化解了。而在這個過程當中,俞森個人的努力無疑起到了關(guān)鍵作用。在利用行政資源的同日寸,他動員起社會力量,使對流民的安撫轉(zhuǎn)化成一種共同的公益行動。在沒有報紙、廣播等近現(xiàn)代媒介手段的情況下,俞森還充分發(fā)揮了文告的效用

6、,讓政府的告示成為宣傳施政理念、穩(wěn)定民眾情緒的有效工具。 對于流民這樣事關(guān)社會穩(wěn)定的重大問題,手握行政大權(quán)的地方長官具有重要作用。問題如何解決,效果如何,都取決于地方官員的施政理念和施政能力。乾隆四年(1739年),地處渭水中游的寶雞縣同樣遭遇了一場流民危機。 寶雞為秦、隴、川三省的交通孔道,而毗鄰的甘肅土地瘠薄,一遇災荒絕收,便有災民逃難而來,但這年年底涌入寶雞的流民潮空前洶涌。此時,寶雞縣知縣喬光烈剛到任不久。 面對蜂擁而至的災民,喬知縣一方面設粥廠煮粥賑濟,一方面將一些年輕體壯的流民遣送回原籍。然而,到翌年農(nóng)歷五月,滯留在寶雞的流民仍有200多人,這些人要么患病在身,要么是“老幼婦女”。

7、縣府當局將滯留災民安置在縣城東城外的一處祠堂里,每日供給米糧、柴薪,同時提供洗沐設施,“使除濯穢垢”,甚至還提供了醫(yī)療救治,“日召醫(yī)二人及治瘡瘍者予診視藥食”。 眼看著麥子即將黃熟,滯留的災民也“困者漸娃,瘠者漸起”,大都康復,便紛紛思鄉(xiāng)愿返。于是縣府為他們分發(fā)口糧,遣送回鄉(xiāng)。結(jié)果到了仲夏,“流入寶雞、留止半歲有余”的流民,“計且盡去,縣境無事”。喬知縣以積極有效的救濟,成功地撫慰了流民,化解了這場危機。至于整個救濟的費用,一些出自地方財政,一些則由喬知縣和屬吏們自掏腰包。這讓喬知縣的上司川陜總督也感到過意不去,允諾撥給適當?shù)馁Y助,免得下屬犧牲了全部的薪水。 俗話說,“王法難犯,饑餓難當”,流民遍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