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生態(tài)學課程習題_第1頁
森林生態(tài)學課程習題_第2頁
森林生態(tài)學課程習題_第3頁
森林生態(tài)學課程習題_第4頁
森林生態(tài)學課程習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森林生態(tài)學課程習題森林生態(tài)學課程習題 緒論簡述題1. 什么是生態(tài)學?生態(tài)學的主要研究對象?采用哪些研究方法開展生態(tài)學研究?2. 當今世界主要關注的哪些環(huán)境問題與森林破壞有關?3. 什么是森林?森林具有哪些特點?什么是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功能?請舉例說明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服務功能。你認為應該如何估算森林服務功能的價值?如何更好的發(fā)揮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服務功能?4. 什么是森林生態(tài)學?森林生態(tài)學包括了哪些主要的研究內容?簡述森林生態(tài)學的發(fā)展歷史。為什么近幾十年來森林生態(tài)學得到快速發(fā)展?5. 你認為森林生態(tài)學在協(xié)調人類與自然之間關系方面有何意義?6. 森林生態(tài)學主要研究方向有哪些? 森林環(huán)境一、簡述題1、

2、依據尺度大小環(huán)境可分為哪幾種類型?2、生態(tài)因子包括哪些因子?3、你是如何理解生態(tài)因子的作用規(guī)律?3、Odum E.P.(1983) 對作了李比希最小因子定律哪些補充?4、你是如何理解生物對生態(tài)因子的耐受曲線圖?你是如何理解耐性定律的?5、談談你對生態(tài)幅的理解。6、什么是適應?7、生物對環(huán)境適應有哪些適應方式?8、舉例說明生活型和生態(tài)型的區(qū)別。9、如何應用本章的知識和原理來觖決瀕危物種的保護問題?10、舉例說明趨同適應和趨異適應的差異?二、填空題(1)所有生態(tài)因子構成生物的()。(2)具體的生物個體和群體生活地段上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稱為() 森林物質環(huán)境一、填空題1. 光照強度達到()時,植物吸收與釋放

3、的速率相等。2. 光照強度達到()時,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不再隨光照強度增加。3. 生理有效輻射中,()光和()光是被葉綠素吸收最多的部分。4. 根據植物開花所需要的日照長短,可區(qū)分為()植物、()植物、短日照植物。5. 有效積溫的計算方法,是從某一時期內的平均溫度減去()。二、單項選擇題 1、( )在某些植物的春化階段是必不可少的。A 光照強度 B 光周期 C 低溫 D 晝夜變溫三、多項選擇題(1)可能導致植物的呼吸速率超過光合速率的因子有()。A 低溫 B 弱光 C 高溫 D 濃度過高 E 土壤過濕(2) 在太陽輻射光譜中,對光合作用影響最大的有()。A 近紅外線 B 紫外線 C 紅橙光 D

4、藍光 E 綠光(3)砂土類土壤的特點是()。A 孔隙多 B 蓄水能力差 C 保肥能力差 D 比較干燥 E 透氣性好四、問答題1. 光照強度的變化特征?2. 森林中從林冠到林地光因子是如何變化的?(光強、光質、光照時間)3. 陽生葉與陰生葉的形態(tài)特征及其作用?4. 光強對植物形態(tài)的影響表現在哪幾方面?5. 談談樹種耐蔭性的鑒別方法及(影響樹種耐蔭性的因素)?耐蔭和喜光植物存在哪些差異?6. 請你根據光強對森林植物的作用解釋林下苗木致死的原因?7. 如何提高光能利用率(途徑和具體措施)?8. 從光質角度分析不同波長范圍的光具有哪些生態(tài)作用?9. 為什么森林的光環(huán)境具有高度異質性?森林內的光強、光質

5、是如何變化的?10. 溫度的時空變化規(guī)律(緯度、海拔、坡向)11. 森林群落內溫度如何變化(變化特點)?為何會產生變化?12. 你是如何理解溫度對植物的生態(tài)作用?(節(jié)律性與非節(jié)律性)13. 植物低溫危害和高溫危害各有哪些表現?14. 植物對低溫和高溫適應的方式(對策)各有哪些?15. 常見的喜光樹種和耐陰樹種有哪些?16. 你是如何理解溫度對森林分布(生物地理分布)的影響?五、判斷分析題;1. 在熱帶與亞熱帶山地,不宜在山地下部和谷地種植,否則易受凍害。2. 一般說來,生活在低緯度溫暖地區(qū)的植物的最高溫度偏高,而生長在高緯度寒冷地區(qū)的植物的最低溫度偏低。3. 南種北移易受早霜(秋霜)的危害。4

6、、一般說來,森林群落林下紅光和藍光少,綠光較多。5、寒害 又稱冷害,指氣溫降至 0以上植物所受到的傷害。6、生理干旱是由于土壤中嚴重缺水造成的。7、海拔10001200m常常是黃山松與馬尾松的分布界限 森林物質環(huán)境一、簡述題1. 水分對林木的生態(tài)作用有哪些?2. 降水通過哪三方面對植物起作用?3. 降雨對森林有哪些作用?4. 什么是干燥度?干燥度與植被分布有什么關系?5. 根據植物對水分的適應,可以把植物分成哪些類型?6. 什么是耐旱樹種?它具有哪些適應特點?什么是濕生樹種?它具有哪些適應特點?7. 森林對水分有哪些生態(tài)作用?8. 小集水區(qū)的水分平衡公式?9. 森林如何對降水進行再分配?10.

7、 為什么森林具有顯著減少地表徑流的作用?(森林涵養(yǎng)水源保持水土的理論依據)11. 森林土壤具有其它土壤不具備的三種成土因素是什么?12. 由石灰?guī)r與花崗巖發(fā)育形成的土壤各有何特點?13. 排水良好的土壤其氧的含量范圍是多少?14. 耐瘠薄樹種、不耐瘠薄樹種有哪些?15. 適宜在酸性土壤中生長的樹種有哪些?適合在鹽堿土生長的樹種有哪些?16. 粗糙和柔軟死地被物各有哪些特點?影響死地被物性質的主要因素?(影響凋落物分解的主要因素?)17. 森林根系對土壤有哪些作用?影響根系在土壤中垂直分布的因素有哪些?18. 用于荒山綠化、固沙造林或綠化造林時的伴生樹種有哪些?二、判斷題:1. 團粒結構是林木生

8、長最好的土壤結構。2. 世界溫帶各頂極生物群落類型同年平均降水有關3. 南方丘陵山地土層瘠薄的山坡、山脊、山頂一般分布杉木,土層深厚的坡麓、山窩才有馬尾松與毛竹分布。4. 針葉林下的土壤常呈酸性反應。 森林環(huán)境中的干擾因素1. 山地地形因子有哪些:溝谷寬度2. 海拔高度的變化環(huán)境因子發(fā)生哪些變化?3. (不同坡向生境差異)南坡和北坡差異;一般分為幾個坡位;根據坡度大小劃分;4.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說明地形對植物生長發(fā)育的影響5. 坡位是如何影響植物的分布? 森林生物種群一、填空題(1)在有限環(huán)境中,種群增長的數學模型為( )。(2)在有限環(huán)境中,當初始種群的數量較少時,全部空間

9、和資源幾乎未被利用,種群增長近似()增長。(3)( )分布是最常見的種群空間分布結構。(4)種群個體的空間分布格局一般分為()、()、()3種類型。(5)動物的擴散有()、( )、( )三種形式。 (6) 如果把甲乙兩種草履蟲同時放在一起培養(yǎng),一段時間后,乙草履蟲逐漸消失。在生態(tài)學上,它們之間的這種關系叫做()。二、單項選擇題1、種群邏輯斯蒂增長方程中的 K 代表()。A 瞬時增長率 B 內稟增長率 C 環(huán)境容納量 D 環(huán)境阻力2、()表示所調查樣地上植物種的個體數量。A 多度 B 密度 C 蓋度 D 頻度3、草原上的草食動物數量總是變動在一定的范圍內,這是由于()所導致的。A 內稟增長能力

10、B 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負反饋作用 C 存活曲線 D 年齡結構4、在自然狀態(tài)下,大多數的種群個體分布格局是()。A 隨機分布 B 均勻分布 C 群團分布 D 泊松分布5、高斯假說是反映兩種生物之間()的一種現象。A 相互競爭 B 互利共生 C 寄生 D 偏害作用6、邏輯斯諦方程中,當 趨于 1 時,種群()。A 近似指數增長 B 增長速度趨于零 C 數目已接近極限 D 數目開始減少7、一些藤本植物,攀援在其它的樹木上,它們二者之間的關系屬于()。A 互利共生 B 偏利共生 C 寄生 D 偏害作用8、依靠種子繁殖的植物,在初侵入到一個新的地方時,常常呈()分布。A 隨機; B 均勻; C 集群; D 指數

11、。9、()能較明確地描述實際條件下一個種群的死亡過程。A 食物鏈; B 生命表; C 指數增長方程; D 邏輯斯蒂增長方程。10、種內競爭可能導致種群成(2)。隨機分布 均勻分布 團塊分布 嵌式分布11、以種群實際占據的空間個體數表示的種群密度稱為(2)。粗密度、生態(tài)密度、多度、蓋度12、 邏輯斯諦增長模型dN/dt=rN(KN)K中,(NK)代表的生物學意義是(4)。種群個體數 種群增長最大值 環(huán)境容納量 未被個體占領的剩余空間13、 喜光樹種的同齡林,林下往往缺少同種更新的幼苗幼樹,常存在一代就被其它樹種所代替。這種種群稱為(2)進展種群 衰退種群 穩(wěn)定種群 增長型種群14、林木種群隨著年

12、齡增長和個體增大而出現的種群密度減小的現象稱為(1)。自然稀疏 正常死亡 異常死亡 非密度調節(jié)15、一個種群內部個體之間的距離大致相等,則該種群具有(3)分布格局。隨機型 群聚型 均勻型 鑲嵌型16、林業(yè)生產上劃分齡級的標準因樹種而異,針葉樹種和硬闊葉樹種常以(3)為期。 5年 10 年 20年 30年17、同齡林是組成種群的林木年齡基本相同,如有差異,其差異范圍在(4)之內。二個齡級 10年 20年 一個齡級 三、多項選擇題(1)影響種群大小或密度的因素,主要有()。A 種群的繁殖特性 B 種群的結構 C 物理環(huán)境因子 D 種內和種間關系 E 存活曲線(2)導致物種之間正關聯(lián)的因素可能有()

13、。A 空間排擠 B 依賴關系 C 競爭 D 他感作用 E 不同的環(huán)境要求1.種群中個體分布呈均勻分布的原因有:(1、2、3、4) 種內競爭 優(yōu)勢種成均勻分布 地形均勻分布 自毒現象 林地內光斑鑲嵌 四、名詞解釋種群(): 種群密度(): 種群調節(jié)():二分之三法則(166):(公式:V=KN-a ) 生態(tài)對策():五、問答題(1)什么是種群?如何理解種群的概念既抽象又具體? 答案 種群是一定空間內同種個體的總和。一個物種在其分布區(qū)內的分布是不均勻的。整個分布區(qū)中不會處處對其生長都是適宜的,物種只能生長在對其合適的生境。生長在不同地段內的同種的各個集合體,可以理解為一個種群,也可以理解為彼此獨立

14、的種群。有時種群的界限非常清楚,如一個池塘中的鯉魚或在一個島上的蝮蛇。但是在大多數情況下,種群邊界是生態(tài)學家根據調查目的而劃分的。種群概念既可指具體的某些生物種群,如一個保護區(qū)內的大熊貓種群,也可用于抽象名詞如泛指所有熊貓種群。 (2)種群的空間格局分為哪幾個類型?在自然條件下哪種類型分布最廣? 答案 種群的空間格局一般分為隨機分布、均勻分布、群團分布3種類型。在自然條件下以群團分布格局分布最廣。 (3)舉例說明何謂互利共生與偏利共生。 答案 互利共生是指生活在一起的兩個物種對雙方有利的關系。如大豆和根瘤菌等。偏利共生是指生活在一起的兩個物種的相互關系,對另一種有利而對另一種無害。如落葉松與水

15、曲柳等。 (4)簡述K對策種和r對策種的特點。 答案 k 對策種的特征是個體大,壽命長,低出生率,低死亡率,高的競爭能力,對每個后代的巨大投資, r 對策種個體小,壽命短,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對后代不注意其質量,更多的是考慮其數量,適應性強,不易滅絕。(5)你認為研究什么樣的物種應用靜態(tài)生命表比較適合? 答案 對于大象等體型較大、個數較少、壽命較長的物種來講,適合用靜態(tài)生命表。 (6)簡述競爭排斥原理。 答案 在一個穩(wěn)定的環(huán)境內,兩個以上受資源限制的,但具有相同資源利用方式的種,不能長期共存在一起,也即完全的競爭者不能共存。 (7)請解釋“最后產量恒值法則”及其原因。 答案 “最后產量恒值法則

16、”是指植物個體密度超過一定數值之后,產量與密度就變成無關的,即產量不受密度影響。例如林分未充分郁閉以前,林分的產量隨密度的增加而上升,當林分達到充分郁閉階段時,林分的產量不因立木密度的增加而出現明顯的差異。其原因是,在高密度下,植株彼此之間對光、水、營養(yǎng)等的競爭激烈,雖然密度很大,但每株個體產量較小。地球表面任何一點在一年中所接受的太陽輻射能是恒定的,那么在上面生長的植物產量要受到所接受的太陽輻射能的制約。在該地片完全被植物覆蓋的情況下,不管密度多大,接收的太陽能總量是不變的,從而導致植物總產量的恒定。 (8)如何依據方差 / 平均數比率來判斷種群個體的空間分布格局? 答案 方差 / 平均值比

17、率是檢驗種群個體空間分布類型的簡便方法,即 S 2 /m 。若 S 2 /m = 0 ,屬于均勻分布;若 S 2 /m = 1 ,屬于隨機分布;若 S 2 /m 顯著地大于 1 ,屬于成群分布。(9)你認為 K 對策種和 r 對策種對環(huán)境有何不同的要求? 答案 k 對策種的特征是個體大,壽命長,低出生率,低死亡率,高的競爭能力,對每個后代的巨大投資。在穩(wěn)定的環(huán)境下具有較強的競爭力,但容易成為瀕危種,因此要求有較大面積的穩(wěn)定的環(huán)境,以保證其物種的數量。r對策種個體小,壽命短,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對后代不注意其質量,更多的是考慮其數量,適應性強,不易滅絕。又稱為機會主義者,因此可以在較小斑塊環(huán)境下

18、存在。 (10)對 K 對策種和 r 對策種來講,哪個類型會出現種群爆發(fā),為什么? 答案 r 對策種容易出現種群的爆發(fā),這是由 r 對策種的特點所決定的, r 對策種的共同特征是個體小,壽命短,出生率高,死亡率高,一旦環(huán)境條件適宜,就會迅速爆發(fā)。(11)簡述動植物擴散的生態(tài)學意義。 答案 ( 1 )可以使種群內和種群間的個體得以交換,防止長期近親繁殖而產生的不良后果;( 2 )可以補充或維持在正常分布區(qū)以外的暫時性分布區(qū)的種群數量; ( 3 )擴大種群的分布區(qū)。(12)比較氣候學派與生物學派的觀點。 答案 氣候學派強調非密度制約因素,提出氣候是調節(jié)昆蟲種群密度的因素。他們多以昆蟲為研究對象,強

19、調種群數量的變動。生物學派主張捕食、寄生、種間競爭等生物因子對種群密度調節(jié)起決定作用。 (13)簡述種群的指數增長與邏輯斯蒂增長的區(qū)別。 答案 種群的指數增長指在無限制的環(huán)境下,種群的增長模式。在實際情況下,由于受到環(huán)境容納量的限制,種群不可能無限制地增長,這時的增長模式一般為邏輯斯蒂增長。(14) 簡述引起植物種群成群聚型分布的原因。()(15)論述林分密度調節(jié)機制。()六、判斷分析題:1、邏輯斯諦種群增長模型相對指數增長模型而言,考慮了種群可利用資源和空間的限制。因此,邏輯斯諦增長模型是一種完全符合自然界種群增長實際的增長模型,能切實反映自然界種群的增長。()2、生長在貧瘠土壤上的樹木,由

20、于養(yǎng)分和水分供應不足,樹木生長矮小,結實期也將延后。()3、自然條件下、同齡林一般是在裸地上由中性或耐蔭樹種連續(xù)更新所形成。()4、R對策種較K對策種而言,其優(yōu)點在于種群可以保持穩(wěn)定性,但其一旦受到干擾則恢復很慢,并有較大的絕滅可能。()5、當立地條件對林木生長極端不利,林木生長受到物理環(huán)境的強烈抑制時,林分才表現密度調節(jié)作用,而當樹種生長在較好的生境上時則不表現密度調節(jié)。()第七章森林群落一、填空題(1)按照瑙基耶爾的生活型系統(tǒng),在潮濕的熱帶地區(qū),()植物占絕大多數。(2)()是指能夠包括群落中絕大多數的植物種類并表現出該群落一般結構特征的一定面積。 (3)典型森林群落的垂直結構一般包括()

21、、()、()、()4層。(4)瑙基耶爾的生活型系統(tǒng)中,()植物以隱藏在地下或水中的芽度過不利季節(jié),而地上部分死亡。(5)我國植被采用的主要分類單位為三級,即植被型、群系和()。(6)()是一個綜合數值,能夠充分地顯示出不同植物在群落中的作用和地位。 (7)生物多樣性通常分為三個層次,即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 (8)植物群落中,所占據空間最大,利用環(huán)境最充分和對群落環(huán)境起決定作用的種,稱為()。 (9)() = (相對密度 + 相對頻度 + 相對顯著度) /300 。(10)按照MacArthur 的平衡說,島嶼上的種數決定于物種()和()的平衡。(11)瑙基耶爾的生活型系統(tǒng)選擇()作為

22、劃分生活型的標準。二、單項選擇題1、 頂極格局理論的特點是()。A 認為頂極群落是呈梯度變化的連續(xù)體 B 認為一個氣候區(qū)內只有一個氣候演替頂極 C 認為一個氣候區(qū)內可以有多個演替頂極 D 承認群落是獨立的。2、熱帶雨林的喬木層可以劃分為()。 A 不超過 3 層 B 一般為 3-4 層 C 層次的劃分較難 D 單層林3、 森林群落中,如果立地條件較好,立木密度較高,則()。A 干生物量的比例較高 B 枝和葉生物量的比例較高 C 根生物量的比例較高 D 各器官生物量比例不受影響4、()是植被的基本單元。A 植物群系 B 植物群叢 C 植物群落 D 植物種群5、高位芽植物占優(yōu)勢地位的地區(qū),氣候特點

23、是()。A 寒冷濕潤 B 潮濕 C 溫熱干燥 D 溫熱多濕6、按照單元演替頂極理論,在草原氣候區(qū)內局部出現荒漠群落,這個頂極稱為()。A 演替頂極 B 前頂極 C 后頂極 D 偏途頂極7、在采伐跡地上開始的演替是()。A 旱生演替 B 原生演替 C 水生演替 D 次生演替8、根據單元演替頂極理論,由于人為或自然因子的影響,形成表面上比較穩(wěn)定的植物群落稱()。A 亞頂極 B 前頂極 C 偏途頂極 D 超頂極9、島嶼中物種的數目與()成正比。A 島嶼的面積; B 島嶼與大陸的距離;C 島嶼受干擾歷史; D 動物物種的比例。10、自然界中,一個湖泊被填平的歷史同時也是一個()的過程。A 旱生演替;

24、B 次生演替; C 原生演替; D 逆行演替。11、植物排放的各種生物化學物質對其它植物的生長發(fā)育產生抑制和對抗作用稱(3)。()競爭 共生 異株克生 對抗12、在哈欽森生態(tài)位觀點中,植物的生態(tài)位可分為四種,表示在生物群落中,能夠為某一物種所棲息的理論最大空間稱為(3)。()空間生態(tài)位 營養(yǎng)生態(tài)位 基礎生態(tài)位 實際生態(tài)位13、使生態(tài)系統(tǒng)、群落或種群的結構遭到破壞和使資源基質的有效性或物理環(huán)境發(fā)生變化的任何相對離散的事件在生態(tài)學上稱(2)。破壞 干擾 災難 失調14、授粉是生物之間的(3)關系)對抗、異株克生、非連體互利共生、連體互利共生15、格魯比在解釋植物種的共存時將植物的生態(tài)位分為4種,其

25、中成年植物所能忍耐的自然環(huán)境界限稱為(1)。()生境生態(tài)位、生活型生態(tài)位、季相生態(tài)位、更新生態(tài)位16、寄生關系屬于(3)?;ダ采?、偏利共生、消費性的物理掠奪、抗生作用17、草原和荒漠地帶的低海拔森林線主要決定于(4)。()降雨量、土壤、蒸發(fā)量、濕潤狀況18、菌根是群落中種間關系的(2)關系最明顯的實例。()偏利共生 連體共生 非連體共生 抗生作用19、常常將處于幼年階段的喬木層個體統(tǒng)稱為:(3)()喬木層 草本層 更新層 活地被植層20、生態(tài)學上最常用的Raunkiaer生活型劃分系統(tǒng)主要是以植物在不利生長季節(jié)里(2)為依據來劃分的。(P182)樹木高度 休眠芽高度 枝下高度 開花結實高度2

26、1、一個樹種的相對基面積是該樹種基部底面積與(4)之比。 全部調查樹種胸高斷面積 該樹種胸高斷面積 所占土地 全部樹種基部底面積(P184)22、假如有一個群落由A和B兩物種組成,A種占50%,B種占50%。則按辛普森指數計算的種的多樣性指數D為:(3) 0 0.25 0.5 0.75 (P203 )三、多項選擇:1、種間消費性的物理掠奪包括。(1、3、5)( )寄生、異株克生、捕食、競爭、植食2、腦基耶爾生活型系統(tǒng)的主要類型有:(1、2、3、4、5)高位芽植物、地上芽植物、地面芽植物隱芽植物、 一年生植物()3、森林植物群落的層次結構的基本層次主要包括:(1、2、3、4)喬木層、灌木層、草本

27、層、苔蘚層、層外植物(1 )4、樹種重要值是一個綜合指標,與計算重要值相關的群落數量指標包括樹種的(1、2、3)。()相對密度 相對頻度 相對基面積 相對高度 相對優(yōu)勢度5、種間相互作用的方式主要可分為共生和抗生兩大類,其中以下屬于共關系的有:(1、2、3、4)()菌根 地衣 授粉 附生 寄生四、論述題(1)簡述植物群落垂直分層的意義。 答案 植物群落的成層性包括地上成層與地下成層。成層結構是自然選擇的結果,它顯著提高了植物利用環(huán)境資源的能力,如在發(fā)育成熟的森林中,不同高度的林冠充分吸收利用陽光。成層結構減緩了競爭。此外植物群落的成層結構為動物提供了多樣的棲息環(huán)境,增加了物種多樣性。 (2)簡

28、述中度干擾假說。 答案 中等程度的干擾水平能維持高多樣性。其理由是,如果干擾頻繁,則先鋒種不能發(fā)展到演替中期,因而多樣性較低,如果干擾間隔期很長,使演替過程能發(fā)展到頂極,多樣性也不很高。而中等干擾程度允許更多的物種入侵和定居。 (3)論述群落波動與演替之間的區(qū)別。 答案 群落的波動是指在不同年度之間,生物群落存在的變動。這種波動限于群落內部的變化,不產生群落的更替現象。群落的波動多數是由群落所在地區(qū)氣候條件的不規(guī)則變動引起的,其特點是群落區(qū)系成分的相對穩(wěn)定性,群落數量特征變化的不定性以及變化的可逆性。而演替則是指某一地段上一種生物群落被另一種生物群落所取代的過程。這種過程是群落內部關系與外界環(huán)

29、境中各種生態(tài)因子綜合作用的結果,導致群落的組成種類和外觀的明顯改變。 (4)比較機體論學派與個體論學派的觀點。 答案 機體論學派。認為群落是客觀存在的實體,是一個有組織的生物系統(tǒng)。其理論依據是:任何一個植物群落都要經歷一個從先鋒階段到相對穩(wěn)定的頂極階段的演替過程,這個演替過程類似于一個有機體的生活史。個體論學派。認為群落的存在依賴于特定的生境與物種的選擇性,但環(huán)境條件在空間與時間上都是不斷變化的,因此群落之間不具有明顯的邊界,而且在自然界沒有任何兩個群落是相同或相互密切關聯(lián)的。由于環(huán)境變化而引起的群落的差異性是連續(xù)的。 (5)甲群落中 A 、 B 兩個種的個體數分別為 99 和 1 ,而乙群落

30、中 A 、 B 兩個種的個體數均為 50 ,按辛普森多樣性指數計算,哪個群落的多樣性更高?造成這兩個群落多樣性差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案 造成這兩個群落多樣性差異的主要原因是種的不均勻性,從豐富度來看,兩個群落是一樣的,但均勻度不同。 (6)簡述捕食的生態(tài)學意義 答案 捕食者一般清除掉的僅是有病的、弱小的個體,這可使被捕食者的種群維持在環(huán)境容納量之下。同時防止了疾病的傳播及不利的遺傳因素的延續(xù)。實際上起著維持被捕食者種群健康和繁榮的作用。 (7)舉例說明什么是群落交錯區(qū)及其主要特點。答案群落交錯區(qū)是兩個或多個群落之間的過渡區(qū)域。例如森林和草原之間有一森林草原地帶。在群落交錯區(qū)往往包含兩個相鄰群

31、落中共有的一些種類以及交錯區(qū)本身所特有的種。在交錯區(qū)內種的數目及一些種的密度增大的趨勢稱為邊緣效應。環(huán)境條件復雜,對氣候變化及外來干擾比較敏感。(8)自然界中種間競爭是普遍存在的,可是我們又到處看到不同的種在一個群落中共存,這是為什么?(9)決定一個物種競爭能力大小的生態(tài)學特性包括哪些。()五、判斷分析題:兩個物種只有在發(fā)生彼此直接干涉時才可能發(fā)生種間競爭。()第八章 森林演替一、名詞解釋:氣候頂極群落(): 二、單項選擇:1.演替開始階段和終階段為同一群落的演替稱(3)。()進展演替 逆行演替 循環(huán)演替 次生演替2.次生演替有不同的途徑,植物種類成分替代的演替途徑為(1)。促進途徑 抑制途徑

32、 忍耐途徑 順行途徑()3、植物群落演替由高級階段退向低級階段的演替稱(2)()進展演替、逆行演替、循環(huán)演替、原生演替4、通過小氣候而起作用的局部地形產生一種具有特色的植被,這些地方的頂極群落稱(2)。()土壤頂極群落、地形頂極群落、氣候頂極群落、偏途演替頂極群落三、多項選擇:1、旱生系列的原生演替以巖石風化開始到最后形成森林,主要包括哪幾個階段: ()(1、2、3、5)。地衣階段 苔蘚階段 旱生草本階段 濕生草本植物階段 木本植物階段2、森林樹種的物種特性可分為生物學特性和生態(tài)學特性,以下哪些屬生態(tài)學特性: ()(4、5)。形態(tài)特性 解剖特性 生長發(fā)育特性 耐蔭性 耐旱性四、判斷分析題:1、

33、在生態(tài)演替中,早期演替階段的先鋒種屬于K對策種,而演替后期階段則是r對策種。()2、演替實質是群落中優(yōu)勢種的替代過程,這種替代所以能發(fā)生,整體上是物種生態(tài)對策的差異,具體是物種特性的不同,而與生境條件無關。3、外界生境條件發(fā)生變化,將引起樹種適應和競爭能力的改變,從而引起演替。因此,生境條件及其變化是演替的內在原因。()五、簡答題:1、簡述次生演替的一般特點。()2、簡述原生演替的特點。()第九章 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一、名詞解釋:自養(yǎng)生物(): 異養(yǎng)生物(): 食物鏈(): 生物地球化學循環(huán)() : 地球化學循環(huán)(): 生物化學循環(huán)()二、填空題1. 各種森林類型中,( )是凈生產力最高的類型。2.

34、 生態(tài)金字塔有( )、( )、( )三種。3. ( )和( )是影響生物在地球表面分布的兩個最重要的生態(tài)因子。4. 一個生態(tài)系統(tǒng)中,( )是非基本成分,缺少他們不會影響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根本性質。5. 生態(tài)系統(tǒng)中,以植食動物為食的動物叫做( )。6. 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生物成分有( )、( )、( )。7. 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食物鏈主要有兩種類型:( )、( )。8. ( )是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最基本和最關鍵的生物成分。9. 草牧食物鏈,是以( )為基礎,以( )為開始的食物鏈。10. 腐生食物鏈,是以( )為基礎,從( )開始的食物鏈。11. 生態(tài)系統(tǒng)中,能量流動的特點是( )和( )。12. 綠色植物利用太陽能,將無機

35、物質轉變?yōu)橛袡C物質的過程,稱為( )。13. 針葉林、荒漠分別屬于中國植被分類單位中的( )、( )。三、單項選擇題1、( )能較明確地表達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營養(yǎng)結構。A 草牧食物鏈 B 生態(tài)系統(tǒng)成分 C 生態(tài)金字塔 D 生態(tài)序列圖2、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huán)是借助于( )進行的。A 生物之間的取食 B 分解者的還原過程C 綠色植物的養(yǎng)分吸收 D 生產者和消費者的繁殖 3、植物在單位面積、單位時間內所生產的有機物質的量稱為( )A 凈初級生產力 B 凈生產量 C 生物量 D 生產力4、影響地球表面森林分布的重要條件是( )。A 氣候 B 熱量 C 水分 D 風5、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營養(yǎng)級的數目一般限于(

36、 )。A 3-5 個 B 10-12 個 C 7-8 個 D 20-30 個6、一個池塘,作為一個生態(tài)系統(tǒng),至少具有( )。A 環(huán)境,生產者,消費者 B 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C 環(huán)境,生產者,分解者 D 環(huán)境,消費者,分解者 7、任一時間某一地方某一群落(營養(yǎng)級或生態(tài)系統(tǒng))有機物的總重量稱為(1)。()生物量 生產力 生產量 生活量8、生態(tài)系統(tǒng)組成中,微生物屬于(3)。()生產者 自養(yǎng)生物 分解者 非生物組分9、能量來源完全來自于周圍的無機環(huán)境的生物屬于(1)。(自養(yǎng)生物 異養(yǎng)生物 腐生物 分解者10、以綠色植物為基礎,以草食動物為開始的食物鏈是(1)。()草牧食物鏈 腐生食物鏈 寄生食物鏈

37、 分解食物鏈11、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能量主要是沿食物鏈流動的。成熟的天然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是以(2)占優(yōu)勢的功能系統(tǒng)。()草牧食物鏈、腐生食物鏈、寄生食物鏈、捕食鏈四、多項選擇題(1)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屬于二級消費者的有( )。A 樹木 B 鷹 C 虎 D 鹿 E 鯊魚(2)在中國植被分類中,屬于植被型組的有( )。A 遼東櫟林 B 荒漠 C 興安落葉松林 D 針葉林 E 闊葉林(3)任何一個生態(tài)系統(tǒng)中,( )是不可缺少的基本成分。A 非生命物質 B 生產者 C 一級消費者 D 分解者 E 二級消費者(4)生態(tài)系統(tǒng)中,能量流動的特點有( )。A 保持在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各個成分內部 B 最后由還原者返還給生產者C

38、很少由消費者返還給生產者 D 只能單向流動 E 在流動過程中逐漸消散(5)( )屬于生物循環(huán)。A 養(yǎng)分吸收 B 養(yǎng)分存留 C 水循環(huán) D 沉積循環(huán) E 氣體循環(huán)(6)地球上隨緯度的升高出現的植被類型依次為( )、( )、( )、( )、( )。 A 北方針葉林 B 苔原 C 熱帶雨林 D 落葉闊葉林 E 常綠闊葉林五、論述題(1)是森林還是農作物對土壤的消耗大,為什么? 答案 農作物對土壤的消耗大。原因是:森林作為一個生態(tài)系統(tǒng),有其完整的物質循環(huán)與能量流動過程。森林本身通過養(yǎng)分的吸收、歸還,能夠有效地將養(yǎng)分保存在生態(tài)系統(tǒng)內部,而農作物是人類活動的產物,隨著農作物的收割,大量養(yǎng)分被帶走。 (2)

39、舉例說明食物網對生態(tài)系統(tǒng)穩(wěn)定性的作用 答案 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生物成分之間通過能量傳遞關系構成了食物網,一個復雜的食物網是使生態(tài)系統(tǒng)保持穩(wěn)定的重要條件,一般認為,食物網越復雜,生態(tài)系統(tǒng)抵抗外力干擾的能力就越強,食物網越簡單,生態(tài)系統(tǒng)就越容易發(fā)生波動和毀滅。例如在一個地區(qū)如果只有草、鹿和狼,在這種情況下,鹿一旦消失,狼就會餓死。如果除了鹿以外還有其他的食草動物,那么鹿一旦消失,對狼的影響就不會那么大。反過來說,如果狼首先滅絕,鹿的數量就會因失去控制而急劇增加,草就會遭到過度啃食,結果鹿和草的數量都會大大下降,甚至會同歸于盡。如果除了狼以外還有另一種肉食動物存在,那么狼一旦絕滅,鹿的種群也不會發(fā)展得太大

40、,從而就有可能防止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崩潰。當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食物網變得非常簡單的時候,任何外力都可能引起生態(tài)系統(tǒng)發(fā)生劇烈的波動。 (3)作為凈生產力最高的森林類型,熱帶雨林是否存在脆弱性?請加以論述 答案 熱帶雨林由于其分布地區(qū)終年高溫多濕,條件適宜,所以生長旺盛,生產力高。但熱帶雨林又具有很大的脆弱性,熱帶雨林的土壤由于有機質分解快,養(yǎng)分含量低,植物的高生長速率是依靠快速的物質循環(huán)來實現的,枯枝落葉或死亡的植物個體在分解過程中釋放的養(yǎng)分很快被活的個體所吸收利用。一旦熱帶雨林被破壞,分解的有機體釋放的養(yǎng)分不能被其他個體所吸收,就會隨著雨水迅速淋失,留下貧瘠的土壤,從而很難重新恢復森林。 (4)簡述針葉林的

41、分布地區(qū),氣候及植被特點。 答案 針葉林幾乎全部分布于北半球的高緯度地區(qū),范圍在北緯 45 70 度之間。氣候特點是夏季溫暖而短暫,冬季嚴寒,并且很長,大陸性氣候。針葉林主要構成樹種有云杉、落葉松、松、冷杉、樺、楊,多形成大面積純林或混交林。群落結構非常簡單,層次明顯,死地被物層厚,分解緩慢。針葉林林分生產力較高,主要組成樹種樹干高大通直,出材率高。(5)為什么說人工林的發(fā)展有可能造成病蟲害的蔓延? 答案 森林對病蟲害的防御主要靠物種的多樣性、各種復雜的種間關系,各種天敵。天然林中,昆蟲和病原菌在穩(wěn)定的群落中與其他成分產生相互作用,他們能削弱生長落后的個體林木,促進他們的死亡,這對于優(yōu)勢種的生

42、存也是必要的。由于森林同時存在著各種防御機制,他們的發(fā)展也不會達到成災的水平。人工林的發(fā)展,樹種很單純,各種生物種的關系失去平衡,因而就有可能造成病蟲害的蔓延。 (6)舉例說明森林分布的水平地帶性和垂直地帶性。 答案 地球陸地表面由于熱量的有規(guī)律變化,森林類型呈現從低緯度向高緯度的有規(guī)律分布,這種現象稱森林分布的緯度地帶性。例如我國東部森林分布區(qū),森林緯度地帶性的分布為:從大興安嶺山地開始,向南依次為:大興安嶺針葉林帶,小興安嶺長白山針闊混交林,華北落葉闊葉林帶,華中落葉闊葉和常綠闊葉混交林帶,華南熱帶季雨林和雨林帶。高大山體隨著海拔的升高,森林類型呈現有規(guī)律的帶狀分布,這種現象稱森林分布的垂

43、直地帶性。例如長白山從下往上,森林類型依次為:闊葉紅松林、暗針葉林、岳樺林、高山草甸。 (7)闡述碳循環(huán)的基本路線,并解釋人類活動如何對碳循環(huán)造成干擾? 答案 碳循環(huán)的基本路線是從大氣儲存庫經過光合作用被植物吸收固定,一部分轉移到動物體內,再從動植物通向分解者,最后又回到大氣中去。巖石圈和化石燃料是地球上兩個最大的碳儲存庫。此外水圈、大氣圈、植被等也都是碳的儲存庫。每年碳的吸收與釋放之間是平衡的,從而保證了大氣中流通的碳保持在一定的數量之內。但由于人類每年大量燃燒化石燃料,從儲存庫中向大氣中釋放二氧化碳。同時森林的破壞又減弱了植被固定大氣二氧化碳的能力,使越來越多的碳參與流通,導致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增高,帶來全球性氣候變化。 (8)舉例說明何謂食物鏈和食物網。 答案 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生產者與消費者按取得食物的順序排成一列,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通過吃與被吃的關系,結成一個整體,即為食物鏈,如植物、蝗蟲、青蛙、蛇、鷹。實際上生態(tài)系統(tǒng)里食物鏈不止一個,因為一種消費者常常不止吃一種食物,而同一種的食物可能被不同的動物消費掉。例如植物,不僅被馬、牛、羊吃,同時昆蟲也在吃草。因此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食物鏈通常形成一個食物網。 (9)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結構包括哪些成分,各有什么作用? 答案 生態(tài)系統(tǒng)包括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即由非生命物質構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