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八年級上、下冊課內古詩詞鑒賞_第1頁
(推薦)八年級上、下冊課內古詩詞鑒賞_第2頁
(推薦)八年級上、下冊課內古詩詞鑒賞_第3頁
(推薦)八年級上、下冊課內古詩詞鑒賞_第4頁
(推薦)八年級上、下冊課內古詩詞鑒賞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八年級上冊課內古詩詞鑒賞 一、 歸園田居(其三)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18、對陶淵明歸園田居的理解不恰當?shù)囊痪洌?)、“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交代了勞動的地點、內容和豆苗的生長情況?!胺N豆南山下”是平淡之語,“帶月荷鋤歸”是幽美的,兩者相互襯托,完美而又和諧。B、“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二句,寫早出晚歸,辛勤勞動。荒穢,指各種野草。C、“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承“荷鋤歸”,寫回家途中穿草而行,露沾衣濕。“種豆南山下”和“夕露沾我衣”,用語雖平淡自然,卻將歸隱的艱難寫得極為具體。D、“衣沾不足惜,但使原無違”二句,抒

2、發(fā)感情。表明避開官場的志趣,抒發(fā)作者不愿與統(tǒng)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19、歸園田居中“但使愿無違”的“愿”具體指什么?答:歸隱山林,不與世俗同流合污。二、使至塞上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20這首詩押韻的字有:邊、延、天、圓、然_;所押之韻為: an_。21從體裁來看,這首詩是五言律詩_。從表達方式看,首聯(lián)、尾聯(lián)為_記敘,頷聯(lián)、頸聯(lián)為_描寫_,作者是寓情于景。22、頸聯(lián)的“直”和“圓”兩字歷來為人稱道,說說這兩個字為什么用得好答:“直”和“圓”準確地描寫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現(xiàn)了作者深切的感受。23請寫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辭方法

3、。征蓬出漢塞。(借代 )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對偶 )三、渡荊門山送別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29“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寫了什么樣的景象?答:這兩句描寫舟過荊門時所見的景色。用游動的視角來描寫景物的變化,船由蜀地到荊門,兩岸的地勢由山脈過渡到平原,山巒從作者的視野中一點點的消失,江水沖下山巒向著廣闊的原野奔騰而去。四、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7這首詩的作者是_唐_朝詩人_杜甫_。8“烽火連三月”中的“烽火”原指古代邊境地區(qū)設置烽火臺,發(fā)現(xiàn)

4、敵情,常燒柴禾升起煙火作為警報,這里借指_戰(zhàn)爭_。9“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渲染了一種怎樣的景象?“深”字有何含義?答:殘破凄涼 寫出了因戰(zhàn)爭而荒蕪衰敗,草木茂盛的景象。_10解釋“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說說你的理解。答:戰(zhàn)亂中的春景,一片蒼涼,感傷國事,見花落淚,聞鳥而驚心鑒賞積累1詩歌一二句寫春望所見,其中“破”字寫出了使人怵目驚心之景,“深”字寫出了令人滿目凄然之景。2詩的前四句都統(tǒng)領在一個“望”字中,詩人的視野由遠及近,由大到小,由山河到草木花鳥。3本詩觸景生情,表達詩人憂國思家的感情。1 / 64借花鳥表達憂國憂民之情的詩句: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作者思念家鄉(xiāng)的詩句:烽火連

5、三月,家書抵萬金。言明春望所見的詩句是: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運用對比的手法,表達詩人憂國思家的詩句是::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5本詩的前四句寫景,所寫內容均統(tǒng)在一個“恨”字中;后四句抒懷,一個“搔”的動作(細節(jié))將一位白發(fā)稀疏、孤立于長安城頭的老詩人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6請展開想像,描述“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所展現(xiàn)的畫面,并揭示詩句的含義。答:面對淪陷的山河,一位滿頭白發(fā)的老人因焦慮憂愁不停地撓頭嘆息。老人昔日那長長的頭發(fā)如今紛紛斷落,已經短得無法梳髻插簪。詩句所描寫的這一細節(jié),含蓄而深刻地表現(xiàn)了詩人憂國思家的情懷。7“感時”和“恨別”是詩的核心內容。第一句,寫國都淪陷,國家殘破,只

6、有山河尚存但只要山河還在,就有希望!后四句,時局動亂國事危急造成骨肉分離,烽火不息致使家書斷絕,這些都使詩人憂心如焚,而又無可奈何,只能整天抓撓頭皮度日如年,以至頭發(fā)變白而且又越抓越少,難以勝簪了。也隱含一種厭倦戰(zhàn)爭,思念親人之情。8詩中的“草木深”表面上是寫春天來臨,草木繁茂,實際是寫都城淪陷,草盛人稀,荒涼蕭條的社會現(xiàn)狀。9此詩將眼前景、胸中情融為一體。通讀全詩,談談這首詩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情感?答:抒發(fā)了感時憂國、思親念家的情感。10請簡要說說作者是怎樣通過寫景來表達內心世界的。答:描寫破敗的春城,草木蔓生,花也落淚,鳥亦驚心,感時憂國,思家念親,借景抒情,深沉真摯。11分析“國玻山河在,

7、城春草木深”這句詩中所運用的主要藝術手法。答:“國破”與“山河在”,“城春”與“草木深”,亦即國家破亡與山河依舊,城春之明媚與景象之荒蕪,兩相對照,加深圳特區(qū)了情感。另外,“國破”的頹壁殘垣與富有生氯的“城春”對比強烈,從而表現(xiàn)了作者對國破家亡的無限痛惜之感。14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請你從形式和內容上對這兩句詩作簡要評析。答:用對偶的手法寫出了安史之亂的戰(zhàn)火連綿不斷,詩人跟家人難通音信,此時的一封家信顯得極其珍貴,可以勝過萬金,表達了詩人眷念家人的美好感情。尤其是“家書抵萬金”寫出了消息隔絕久盼音訊不至的急迫心情,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的使人產生共鳴。五、石

8、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墻走,老婦出門看。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zhàn)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15石壕吏中流露出的詩人感情是(B)A、詩人對老婦一家的同情。B、詩人對人民苦難的同情和關注。C、詩人對老婦一家的痛苦感到悲哀。D、詩人對官吏暴虐的憤怒。16詩中描寫兵役之苛酷的句子是_三男鄴城戌;描寫戰(zhàn)爭之慘烈的詩句是二男新戰(zhàn)死_;說明老婦已被官吏捉走的詩句是_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_。17以上這首詩是體

9、現(xiàn)杜甫現(xiàn)實主義的重要詩篇之一,此詩反映的社會狀況是_安史之亂中,差吏的橫暴、人民所遭受的苦難八年級下冊詩詞鑒賞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唐劉禹錫)古代酬贈詩中的名篇。既表現(xiàn)了作者對自己被貶謫、遭棄置的無限辛酸和憤懣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時也表現(xiàn)了詩人的堅定信念和樂觀精神。首聯(lián)抒情: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寫自己無罪而長期被貶的遭遇,為全詩定下了憤激的基調。頷聯(lián):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典故)一是“聞笛賦”,一是“爛柯人”通過對受害戰(zhàn)友的悼念,以及自己回到故鄉(xiāng)竟然恍如隔世的情景,使憤激之情進一步深化。頸聯(lián)承頷聯(lián)比喻: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對偶)。借用自然景物的變化暗示社會的

10、發(fā)展,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個人的沉淪算不了什么,社會總是要向前發(fā)展的,未來肯定會比現(xiàn)在好。尾聯(lián):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點明酬贈題意,既是對友人關懷的感謝,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現(xiàn)了詩人堅定的意志和樂觀的精神。全詩感情真摯,沉郁中見豪放,反映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赤壁(唐杜牧)此詩雖為詠史詩,其實也是借題發(fā)揮。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現(xiàn)詩人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氣?!罢坳辽宠F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眱删鋵懪d感之由,“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發(fā)議論感慨。作者并不從正面寫赤壁之戰(zhàn)的過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說其事,并以兩位美女的命運來反映赤壁之戰(zhàn)對東吳政治軍事

11、形勢的重大影響。二喬的命運在這里形象地代表了東吳的命運,以小見大,深刻警策。本詩還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慨嘆歷史上英雄成名要有機遇。過零丁洋(南宋文天祥)通過追憶自己抗元的艱辛經歷,表現(xiàn)詩人憂國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為國捐軀的豪情壯志。首聯(lián):“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睂懥藗€人和國家的兩件大事:因科舉而走入仕途和國家危急存亡關頭,起兵勤王抗元(記敘)。頷聯(lián):“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沉浮雨打萍?!保ū扔鳌ε迹┟鑼憞碌阶陨砥D辛??唷ni聯(lián):“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保▽ε迹┥暇渥窇洰斈瓯鴶「=〞r,憂念國事的心情,下句寫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獨處境。詩歌很巧妙地借惶恐灘和零丁

12、洋兩個地名的險惡來暗示詩人處境的艱危。尾聯(lián):“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敝笔阈匾埽砻饕运烂髦镜臎Q心,為千古傳誦。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宋蘇軾詠中秋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表達了詞人由心有所郁結,到心胸開闊的樂觀曠達情懷。上片極寫作者在“天上”、“人間”的徘徊、矛盾,下片寫對月懷人,以積極樂觀的曠達情懷作結。“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表達作者對宇宙和人生的疑惑,也顯露出對明月的贊美和向往?!安恢焐蠈m闕,今夕是何年?”對宇宙和人生的哲理思考,對明月的贊美向往之情更深一層。“歸去”,作者交將那美好皎潔的月亮,看作是自己精神的家園。然而真要棄絕人世,飄然仙去,卻又有些猶豫,“又恐瓊樓玉宇,高處

13、不勝寒”,遐想愈來愈飄渺,而終不忍棄絕人世;“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憋w天探月,出塵之思,終于讓位于對人間生活的熱愛。下片緊承上片最后兩句的入世情懷和月色描寫,寫月光移動和月下不眠之人?!安粦泻蓿问麻L向別時圓?”轉入抒發(fā)懷人之情。寫親人不能團聚的惆悵。“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卞撮_一筆,表現(xiàn)了由心中有所郁結,到心胸開闊,作達觀之想的心理變化。“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放達寬慰之語。山坡羊潼關懷古元張養(yǎng)浩這首曲借憑吊潼關古跡,表現(xiàn)了作者憂慮國計民生的思想感情。第一層:“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路?!睂戜P的雄偉氣勢,“聚”形容潼關在重重山巒的包圍之中,“怒”形容黃

14、河之水的奔騰澎湃,從視覺和聽覺寫出潼關的險要,后用“表里山河”收住,暗示它是歷來兵家必爭之地,由此自然引出下一層的感慨內容。寫景是為寫情。第二層:“望西都,意躊躕。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睂懽髡呗方涗P時的所見所想。都城長安由盛到衰過程的真實寫照。傷心的是朝代在不斷更替,百姓的痛苦卻沒有改變。暗喻,含蓄地表達了對勞動人民無比同情,對統(tǒng)治階層無比失望的復雜感情,情調壓抑低沉。這一層看起來只是回顧歷史,而沒有直接提到戰(zhàn)爭,然而歷代改朝換代的戰(zhàn)爭的慘烈圖景卻躍然紙上。第三層:“興,百姓苦。亡,百姓苦。”作者對以往歷史所作的概括與評判:作者以滿腔義憤揭示了封建社會對人民殘酷的剝削和壓迫,語

15、言剛正率直,說理入木三分,表現(xiàn)了深刻的思想性。30 詩五首一、飲酒(其五)陶淵明(五言古詩)這一首寫詩人如何從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正意義,獲得恬靜的心境?!敖Y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從居住的草廬寫起,反思歸田后自己的生活狀況。他并沒有隱居山林巖穴或寄身廟宇不食人間煙火。凡是在有人群的地方,也就會有鬧市,人來車往,喧囂不絕于耳,可詩人卻說“而無車馬喧”。這是為什么呢?三四句自問自答揭開了謎底?!皢柧文軤枴鞭D換敘事角度,將抒情主體客體化,頗富情趣?!靶倪h地自偏”極為精練的回答:因為心情閑適,心志高遠,所以居所也顯得偏僻安靜。詩的前四句通過敘事和議論,定下全篇的基調。以下幾句主體隱去,進入“寫景區(qū)”

16、,“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是妙手偶得之筆,不經意中道出的“絕妙好辭”,渾然天成,不工而工,達到了物我合一的化境。“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抒情主體又漸漸浮出,寫眼前景物,脫口而出,不事雕琢,自有神韻。最后兩句,寫出了面對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暗用莊子外物篇的說法:“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再精妙的語言,也不足傳達人們復雜的感受。二、行路難(其一)李白抒發(fā)了懷才不遇的情懷,在悲憤中不乏豪邁氣概,在失意中仍懷有希望?!敖痖浊寰贫肥В癖P珍羞直萬錢。”敘事開篇,漸而過渡到抒情。開頭以極為夸張的筆法領起,仿佛在營造歡樂的宴飲氣氛,似乎是一首“祝酒歌”。三四句急轉直下“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

17、四顧心茫然”強烈的反差襯出詩人內心的悲苦。當精神苦悶的時候,美味佳釀也難以下咽。以樂景寫哀,強化了哀的程度。“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比喻對偶),形象化的語言寫出世途的艱難,寓含著無限的悲慨?!伴e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用典)詩人多么希望像姜太公、伊尹那樣,有為于當世。但理想不能征服現(xiàn)實,現(xiàn)實也不肯認同理想。這樣的痛苦交織于詩人心中,他終于發(fā)出“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的感嘆?!伴L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保ㄊ闱椋┚辰珙D開,高昂樂觀,表現(xiàn)了詩人的倔強、自信和他對理想的執(zhí)著追求,展示了詩人力圖從苦悶中掙脫出來的強大精神力量。三、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唐杜甫)歌行體

18、古詩“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庇洈⒚鑼懬镲L破茅屋的過程,反映詩人思想感情的發(fā)展、變化?!澳洗迦和畚依蠠o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庇洈⒚鑼懭和瘬尣荨#ㄘ毟F甚至惱羞成怒的窘狀)“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驕兒惡臥蹋里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比喻)記敘描寫屋破雨漏?!鞍驳脧V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議論抒情)表現(xiàn)了作者飽覽民生疾苦,體察人間冷暖的濟世情懷,抒發(fā)

19、了詩人的理想和希望,這是全詩最重要的部分。四、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唐岑參)歌行體送別詩“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蓖怀鑫鞅边吔h(huán)境氣候的特點:風雪來得早、猛。“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保ū扔鳎┻@個春意盎然梨花滿樹的春天景象,是他的想像和主觀感受,可是卻把雪的潔白、鮮潤的特點揭示出來了,為寒冷的邊塞增添了無限春意。“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眰让婷鑼懧齑笱┧斐傻目崂錃夂蚝瓦吶麑⑹可畹钠D苦?!板j@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對偶夸張)承上啟下,由詠雪過渡到送別?!俺钤啤奔葘懢耙矊懬椋匀灰鏊蛣e。把邊塞將士的軍營置于一個廣漠遼闊的

20、背景上,給人奇異壯偉的深刻印象?!爸熊娭镁骑嫐w客,胡琴琵琶與羌笛”以下八句寫送別。點明了餞行地點、原因。餞別酒席上演奏的仍異鄉(xiāng)的樂器,思鄉(xiāng)之情委婉流露。“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鞭@門外,看到了一幅十分奇異的畫面:在暮雪紛飛的背景上,一面鮮紅的旗幟凝住不動?!俺浮本_真實地描繪出紅旗凍住,北風吹著也不飄動的情狀。最后四句寫雪中送友的情景:“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頂針)前兩句詩寫送友人去時的情景,后兩句詩是寫友人離去以后的情景。詩人送友人歸去時依依不舍的深情,以及他的思鄉(xiāng)之情,都通過“雪上空留馬行處”這句詩表達出來了。這樣的結尾,真如撞鐘,清音有余,使人產生無窮的遐想。五、己亥雜詩(近代龔自珍)絕句“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笔闱閿⑹拢ǘ鄬哟蚊鑼懀?,無限感慨中表現(xiàn)出豪放灑脫的氣概。一方面,離別是憂傷的,畢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煙;另一方面,離別是輕松愉快的,畢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籠,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為。離別的愁緒和回歸的喜悅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