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欲說陳寅恪與張蔭麟的有關學術分歧,要先說一下張蔭麟這位“史學天才”。1923年,年僅18歲、考入清華學堂僅半年的張蔭麟,在學衡雜志發(fā)表處女作老子生后孔子百余年之說質疑,針對梁啟超對老子事跡之考證提出異議,史學界一時震動,梁啟超也對他大加贊賞。之后其論著不斷問世,被目為史學界最有希望之天才,深受梁啟超、陳寅恪、熊十力等大家推重。 至于分歧之由來,則要從陳寅恪對龔自珍一首詩的評價說起。也許是善于從“詩史互證”角度看待文學,陳寅恪以為龔自珍詩多有借古諷今之作,他對其漢朝儒生行的評價就是如此。龔自珍此詩寫于道光二年,時龔氏正在京城。楊芳為清朝著名將領,曾于道光元年至三年
2、任直隸提督,而龔氏好友魏源此時就在楊芳家坐館。魏源離京赴楊芳處時,龔自珍還曾送行。因此,龔自珍對楊芳當比較了解。作為漢人而能受到清廷重用,楊芳可謂罕見,自然也會受到他人特別是滿族將領的妒忌。陳寅恪認為,龔自珍此詩中自托為漢朝儒生,主旨就是諷喻楊芳。 按照陳寅恪的學術地位,他既然這樣解釋龔自珍的詩,一般也就等于是定論。不過,還是有人敢于質疑,當然這“質疑”也要有底氣。1933年,張蔭麟在燕京學報第12期發(fā)表龔自珍漢朝儒生行本事考,表示不同意陳寅恪之說,認為詩中所寫之某將軍不是楊芳而是岳鐘琪。張蔭麟文章發(fā)表后,陳寅恪以為不確,堅持認為該詩就是寫楊芳 之事。張蔭麟遂再撰與陳寅恪論漢朝儒生行書進行商榷
3、。根據張蔭麟的論證,從龔自珍詩中所提及時間看,解釋為寫楊芳確實不如解釋為寫岳鐘琪更加貼切。不過張蔭麟并沒有完全否定陳寅恪,相反在陳寅恪說法的啟示下,有所感悟。如此,則張蔭麟和陳寅恪之最后觀點其實還是基本一致,即認為該詩是龔自珍借歷史人物諷喻楊芳。 張蔭麟的考證極為精彩和嚴謹,如果說還有什么欠缺之處,就是未能結合當時漢族文人的思想狀況以及統(tǒng)治階級對文人的“大棒加胡蘿卜”政策來闡釋此詩,也就不能悟出該詩更深刻的意蘊。在陳寅恪看來,也就是未能做到所謂對古人“理解之同情”。龔自珍認為歷代統(tǒng)治者對文人無非兩種手段,即“約束之,羈縻之”。所謂“約束”就是采取嚴酷的高壓政策,迫使文人就范,而所謂“羈縻”就是
4、以懷柔方式收買文人,使其逐漸喪失自我和對統(tǒng)治階級的批判能力。龔自珍以為,可以容忍社會其他階層平庸和墮落,卻不能容忍文人如此,因為只有他們才是拯救那個時代的最后希望。 對龔自珍的上述觀點,陳寅恪自然理解且有切身體會,戊戌變法以來的社會動蕩、陳氏家族的命運還有王國維的自殺等,早已給陳寅恪留下沉痛記憶。陳寅恪指出該詩為詠楊芳事,就是試圖通過闡釋龔自珍詩歌的深刻寓意,來揭示當時中國知識分子的使命。 話說回來,不能苛求張蔭麟沒有理解龔自珍的深意,畢竟他的人生閱歷比起陳寅恪來還是簡單,假以時日他當會有更大成就。大概也就是為此,陳寅恪在張蔭麟發(fā)表與陳寅恪論漢朝儒生行書后,并沒有公開回應。后張蔭麟英年早逝,陳
5、寅恪極為悲痛,特撰詩表示追悼:“流輩論才未或先,著書曾用牘三千。共談學術驚河漢,與敘交情忘歲年?!?(摘編自劉克敵大家間的“商榷”與“論爭”,有刪改) (相關鏈接) 比聞希白先生言,尊意以為定庵漢朝儒生行所詠實楊芳事,拙考以為其中之某將軍乃指岳鐘琪者誤。拙考所提出者乃一假說,未敢遽以顛撲不破也;茍有其他假說能予本詩以更圓滿之解釋,固不憚舍己以從。然尊說似不無困難之處。考本詩作于道光二年壬午定庵詩自編年而敘某將軍再起定亂時已“卅年久綰軍符矣”。然壬午以前楊芳躓后復起,定亂之事,僅有嘉慶十八年平天理教匪一次。自是役上溯其初由千總升守備(嘉慶二年)相距僅十一年,使所歌者為楊芳,定庵何得作“卅年久綰軍
6、符”之語? 然此詩遂與楊芳全無關系歟?似又不然。因先生之批評之啟示,使愚確信此詩乃借岳鐘琪事以諷楊芳而獻于楊者。楊之地位與岳之地位酷相肖似也。楊以道光二年移直隸提督,定庵識之當在此時,因而獻詩,蓋意中事。本詩與楊芳之關系,愚以前全未涉想及之。今當拜謝先生之啟示,并盼更有以教之。 (張蔭麟與陳寅恪論漢朝儒生行書) 據1947年3月3日燕京新聞這樣評價:“陳先生是一個勤奮的墾荒者,他不多說話,尤其不唱高調,只是一個接著一個地在解決歷史上的疑案。用很簡練的筆法寫出來,卻是一篇一篇的短論文,登在學術水準很高的雜志上?!彼m身體羸弱,在教授學生方面極嚴格,風雨無阻,絕少輟講。他享有“字字精金美玉”之稱。
7、據牟潤孫回憶:“陳寅恪在清華大學講書專講個人研究心得,繁復的考據,細密的分析?!?(陳寅恪傳) 37下列對原文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張蔭麟十八歲即引起史學界矚目,后被視為史學界最有希望之天才,得到梁啟超等多位大師的贊賞和看重。 B陳寅恪評價龔自珍漢朝儒生行是借古諷今之作,希望借此詩的深刻寓意來揭示當時中國知識分子的使命。 C陳寅恪所謂對古人“理解之同情”,即在理解古人的詩作時要心懷悲憫之情,結合古人創(chuàng)作時的背景來闡釋。 D張蔭麟去世后,陳寅恪撰詩表示追悼,嘆其潛心著書、學術深厚,與之交流時常常忘了兩人之間的年齡差距。 38下列對原文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陳寅恪以“詩
8、史互證”的方法研究漢朝儒生行,認為龔自珍寫此詩時在京城,楊芳在直隸,龔對楊的了解皆源于自己的好友魏源。 B張蔭麟是考證了龔自珍作詩的時間和詩中所敘某將軍再起定亂時的時間,以及楊芳的有關經歷,從而推斷陳寅恪的結論有不當之處。 C陳寅恪與張蔭麟的學術分歧是龔自珍漢朝儒生行一詩中所寫某將軍是指楊芳還是岳鐘琪,學術共識是都認為該詩諷喻了楊芳。 D陳寅恪與龔自珍雖處于不同時代,但面臨的社會狀況、自身經歷相同,所以對龔自珍的有關不能容忍文人平庸和墮落的觀點感同身受。 39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陳寅恪和張蔭麟兩位大師共有的學術品格。 【答案】 37 C 38 C 39 學術品格:治學嚴謹。陳寅恪在清華講學時專講個人研究心得,有繁復的考據、細密的分析;張蔭麟撰文質疑陳寅恪觀點時考證極為嚴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華師大版數學七年級上冊《2.13 有理數的混合運算》聽評課記錄2
- 《兩漢的科技和文化》名師聽課評課記錄(新部編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歷史)
- 陜教版道德與法治九年級下冊9.2《做負責公民》聽課評課記錄
- 現場安全方案協(xié)議書(2篇)
- 人教部編版八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1.2《治國安邦的總章程》 聽課評課記錄
- 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1-1觀察物體(聽評課記錄)
- 部編版八年級歷史上冊《第17課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表格式聽課評課記錄
- 中圖版歷史七年級下冊第12課《影響世界的宋元科技成就》聽課評課記錄
- 魯教版歷史六年級上冊第8課《大變革的時代》聽課評課記錄
- 五年級上冊數學聽評課記錄《5.5 分數基本性質》(4)-北師大版
- 湖南省長沙市長郡教育集團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英語試題(含答案)
- 公司員工升職加薪制度模板
- 2024上海市招聘社區(qū)工作者考試題及參考答案
- 2024-2025學年人教版三年級(上)英語寒假作業(yè)(九)
- 2024版市政工程承包合同簽約流程規(guī)范指南2篇
- 立春氣象與健康
- 河南退役軍人專升本計算機真題答案
- 卵圓孔未閉病因介紹
- 室內空氣治理技術培訓
- 小紅書文旅營銷CityWalk城市漫游(通案)
- 湖南省長沙市2024-2025學年高一數學上學期期末考試試卷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