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朱熹孟子集注PPT_第1頁
第六章朱熹孟子集注PPT_第2頁
第六章朱熹孟子集注PPT_第3頁
第六章朱熹孟子集注PPT_第4頁
第六章朱熹孟子集注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六章第六章朱熹朱熹孟子集注孟子集注第一節(jié)第一節(jié) 孟子及孟子及孟子孟子 孟子孟子 名軻,戰(zhàn)國時鄒人,生卒年月不詳。名軻,戰(zhàn)國時鄒人,生卒年月不詳。 嘗受業(yè)于孔子之孫孔伋嘗受業(yè)于孔子之孫孔伋(j)之門人。之門人。 孟子是戰(zhàn)國中期很大的一個學者,曾周游齊、宋、孟子是戰(zhàn)國中期很大的一個學者,曾周游齊、宋、滕滕(tng )、梁等國,試圖說服各國國君接受他的政、梁等國,試圖說服各國國君接受他的政治主張,均因其學說治主張,均因其學說“迂遠而闊于事情迂遠而闊于事情”(認為他的認為他的主張不切實情,遠離實際主張不切實情,遠離實際 )而不被采納,晚年去齊回國,而不被采納,晚年去齊回國,專心從事學術研究。專心從事

2、學術研究。 孟子孟子 孟子繼承并發(fā)展了孔子的思想,他言必道孟子繼承并發(fā)展了孔子的思想,他言必道性善、政必稱仁義,是儒家道統(tǒng)觀念的重性善、政必稱仁義,是儒家道統(tǒng)觀念的重要開辟者。要開辟者。 孟子孟子一書的內容,與一書的內容,與論語論語略同,略同,主要是記載孟子的言行,只是各篇篇幅較主要是記載孟子的言行,只是各篇篇幅較長而已,是我們了解儒家思想的重要文獻。長而已,是我們了解儒家思想的重要文獻。 其文章寫得理直氣壯、氣勢飛揚,具有很其文章寫得理直氣壯、氣勢飛揚,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高的文學價值 孟子是戰(zhàn)國中期儒家學派最有權威的人物,孟子是戰(zhàn)國中期儒家學派最有權威的人物,在封建社會中,他被推崇為僅次于孔

3、子的第在封建社會中,他被推崇為僅次于孔子的第二位圣人,號稱亞圣。二位圣人,號稱亞圣。 孟子孟子一書,也被列為儒家一書,也被列為儒家十三經(jīng)十三經(jīng)之之一,倍受推崇。一,倍受推崇。 但是這并不是初始的情形,孟子其人其書的但是這并不是初始的情形,孟子其人其書的尊顯其實是經(jīng)歷了一個漫長的尊顯其實是經(jīng)歷了一個漫長的“升格升格”過程過程的。的。 孟子孟子的研究注疏的研究注疏 雖不如雖不如論語論語那樣浩繁,卻也是非??捎^的,那樣浩繁,卻也是非??捎^的,僅專著就有三百余種。其要者如下:僅專著就有三百余種。其要者如下: (1)孟子章句孟子章句十四卷。漢趙岐十四卷。漢趙岐(q)注。注。 (2)孟子注疏孟子注疏十四卷

4、。北宋孫爽疏。十四卷。北宋孫爽疏。 (3)孟子集注孟子集注十卷。宋朱熹注。十卷。宋朱熹注。 (4)孟子正義孟子正義三十卷。清人焦循撰。三十卷。清人焦循撰。 另外,中華書局于另外,中華書局于1998年年6月出版月出版四部備四部備要注疏叢刊要注疏叢刊,選取了,選取了孟子章句孟子章句、孟子注孟子注疏疏、孟子集注孟子集注、孟子正義孟子正義 清人宋翔風的清人宋翔風的孟子趙注補正孟子趙注補正五書匯集為上、五書匯集為上、下兩冊,此書為影印本,所選版本也比較好,頗下兩冊,此書為影印本,所選版本也比較好,頗便使用。便使用。 第二節(jié)第二節(jié) 孟子集注孟子集注的特點的特點 孟子集注孟子集注是朱熹所作是朱熹所作四書章句

5、集注四書章句集注的一的一部分。部分。 1 集注集注一個很明顯的特點就是以天理來一個很明顯的特點就是以天理來解釋孟子關于性、命、天、心等概念。解釋孟子關于性、命、天、心等概念。 在朱熹的思想體系中,天理與人欲是兩個最常提在朱熹的思想體系中,天理與人欲是兩個最常提及的對立范疇。及的對立范疇。 他認為,天理是人天生都有的稟賦,但私欲的遮他認為,天理是人天生都有的稟賦,但私欲的遮蔽則會使天理喪失蔽則會使天理喪失 所以要所以要“存天理,滅人欲存天理,滅人欲”。 集注集注中發(fā)揮此類思想的地方特別多。中發(fā)揮此類思想的地方特別多。 有些地方顯然是朱熹從天理、人欲角度對孟子有些地方顯然是朱熹從天理、人欲角度對孟

6、子思想所做的闡發(fā),帶著明顯的宋代理學色彩。思想所做的闡發(fā),帶著明顯的宋代理學色彩。 2“格物致知格物致知”是朱熹認識論的重要綱領是朱熹認識論的重要綱領 格物致知格物致知是中國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一個重要概是中國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一個重要概念,源于念,源于禮記禮記 大學大學八目八目格物、致知、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所所論述的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論述的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此段。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此段。 但但大學大學文中只有此段提及格物致知,卻文中只有此段提及格物致知,卻未在其后作出

7、任何解釋,也未有任何先秦古籍使未在其后作出任何解釋,也未有任何先秦古籍使用過格物與致知這兩個詞匯而可供參照用過格物與致知這兩個詞匯而可供參照意涵,遂使格物致知的真正意義成為儒學思意涵,遂使格物致知的真正意義成為儒學思想的難解之謎。想的難解之謎。 現(xiàn)代漢語詞典現(xiàn)代漢語詞典2005年發(fā)行的第五版將年發(fā)行的第五版將“格物格物致知致知”解釋為:解釋為:“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則而總結為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則而總結為理性知識理性知識”?!案裎镏轮裎镏轮笔侵祆湔J識論的重要綱是朱熹認識論的重要綱領領 人既有道心與人心,天命之性與氣質之性之別,人既有道心與人心,天命之性與氣質之性之別,那么如何才能存道心,去人心呢那

8、么如何才能存道心,去人心呢? 朱熹提出了朱熹提出了“格物致知格物致知”之說,即,之說,即,人只有充分人只有充分發(fā)揮心的思維作用,即發(fā)揮心的思維作用,即“盡心盡心”、廣泛了解各種、廣泛了解各種事物,如閱讀圣賢之書,事物,如閱讀圣賢之書,才能領會深奧的才能領會深奧的“理理”,通過通過“窮理窮理”就能克服氣質之性,回歸天命之性。就能克服氣質之性,回歸天命之性。 這就是說,人通過這就是說,人通過“盡心盡心”、“窮理窮理”,就能去,就能去其所蔽,盡惻隱、羞惡、辭讓、是非之心,知仁其所蔽,盡惻隱、羞惡、辭讓、是非之心,知仁義理智之性,從而達到義理智之性,從而達到“至善至善”境界。境界。 總的來看,總的來看

9、,集注集注雖然在闡釋中加入了自己的雖然在闡釋中加入了自己的許多思想許多思想 但由于孟子學說是程朱之學的直接思想源頭,而但由于孟子學說是程朱之學的直接思想源頭,而朱熹又能從孟子原意出發(fā)進行發(fā)揮,將自己的思朱熹又能從孟子原意出發(fā)進行發(fā)揮,將自己的思想與孟子的思想融會貫通,所以并不給人以生拉想與孟子的思想融會貫通,所以并不給人以生拉硬扯,謬以千里之感。硬扯,謬以千里之感。 相反,由于朱熹具有哲學家的思維能力,能深刻相反,由于朱熹具有哲學家的思維能力,能深刻把握孟子的用心把握孟子的用心 所以所以集注集注會在很大程度上幫助我們更深刻地會在很大程度上幫助我們更深刻地理解孟子的思想。理解孟子的思想。 集注集注也有不足,這主要表現(xiàn)在訓詁方面用力也有不足,這主要表現(xiàn)在訓詁方面用力不深。不深。 如如梁惠王上梁惠王上:“為長者折枝為長者折枝”,趙岐,趙岐(q)注:注:“折枝,案摩折手節(jié)解罷枝也折枝,案摩折手節(jié)解罷枝也”,這是對的。,這是對的。 “枝枝”是是“肢肢”的通假字,的通假字,“罷枝罷枝”即即“罷肢罷肢”。 所謂所謂“折枝折枝”就是就是通過按摩、活動關節(jié)等動作使通過按摩、活動關節(jié)等動作使身體得到休息。身體得到休息。在古代這是卑賤奉事尊長的禮節(jié),在古代這是卑賤奉事尊長的禮節(jié),但也是比較低賤的活兒,所以但也是比較低賤的活兒,所以“少者恥見役,故少者恥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