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2020屆本科生畢業(yè)論文論善意取得交付與取得論善意取得交付與取得摘 要善意取得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已經(jīng)在我國法律中成為了不可或缺的一分子。讓與人無權占有原所有權人的標的物,在通過符合公平公正的市場交易習慣將該標的物轉讓予受讓人,此時受讓人在取得該標的物時處于善意是為善意取得,受讓人可以通過以上交易行為從而獲得該標的物的所有權,因為受讓人的行為受法律所保護,故原所有權人的所有權喪失,不能向受讓人行使原物返還請求權,只能請求法院救濟,讓讓與人賠償原所有權人的損失。本文重點探討善意取得制度中交付的方式和善意取得后的法律后果,分析民法交付中現(xiàn)實交付、簡易交付、指示交付、占有改定是否可以適
2、用善意取得,探討善意取得后受讓人原始取得的法效果,以及出讓人的責任和原權利人的權利。關鍵詞:善意取得;占有改定;受讓人;物權法;交付與取得4On acquisition in good faith - delivery and acquisition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acquisition in good faith has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our law. The transferor has no right to possess the subject matter of
3、the original owner, and transfers the subject matter to the transferee through fair and just market transaction habits. At this time, the transferee is in good faith when acquiring the subject matter. The transferee can obtain the ownership of the subject matter through the above transaction behavio
4、rs, because the behavior of the transferee is protected by law, so the original ownership If the owners ownership is lost, he cant exercise the claim right of returning the original property to the transferee. He can only ask the court for relief and let the transferor compensate for the loss of the
5、 original owner.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way of delivery in the system of acquisition in good faith and the legal consequences after acquisition in good faith, analyzes whether the real delivery, simple delivery, instruction delivery and possession modification in civil law can be applied to acqui
6、sition in good faith, discusses the legal effect of the original acquisition by the transferee after acquisition in good faith, as well as the responsibilities of the transferor and the rights of the original obligee.Key words: acquisition in good faith; possession modification; transferee; property
7、 law; delivery and acquisition目錄一、引言1二、 出讓人的交付方式2(一)現(xiàn)實交付2(二)簡易交付3(三)指示交付3(四)占有改定41. 肯定說43.折中說7三、受讓人取得后的法效果8(一)受讓人的原始取得9(二)原所有權人的權利9(三)無權處分人的責任10四、結論11五、 引用文獻12一、引言善意取得制度在我國物權法中有著無可替代的作用,在日常交易之中,善意取得制度將會對符合情形的交易行為進行評判,在協(xié)調、解決的過程中讓與人、受讓人和原所有權人可能會產(chǎn)生利益沖突。通過善意取得制度能夠補償法律上的錯誤,還能直接對其進行利益的取舍。由此可以看出善意取得制可以保護交易
8、的安全,還能維護公共秩序的安全,保證社會公平對其進行價值的判斷。這種制度的后果就是物權法善意受讓人取得物或者是他物權可能會傷害受讓人取得物或者是他物權可能會傷害各方的利益 宿曉英,淺談民法物權中的善意取得制度,載法制與社會2019年第33期。我國的善意取得制度規(guī)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以下簡稱物權法)第106條,目的是保障善意第三人對于公平公正的社會主義市場的信賴利益,保障交易安全。善意取得是指無權處分他人動產(chǎn)的占有人,將動產(chǎn)轉讓給第三人以后,如果受讓人在取得該動產(chǎn)時出于善意,就可以依法取得對該動產(chǎn)的所有權,受讓人在取得動產(chǎn)的所有權以后,原所有人不得要求受讓人返還財產(chǎn),而只能請求轉讓人賠償損
9、失。 景光強,特殊動產(chǎn)善意取得的法律適用,載人民司法2017年第07期,第75頁。善意取得有如下三個構成要件:首先、受讓人在與讓與人達成合意的過程中是善意的。其次、讓與人在和受讓人交易的過程中以合理的價格轉讓。最后、依照物權法的相關規(guī)定,讓與人應當以動產(chǎn)的交付和不動產(chǎn)的登記轉讓于受讓人。受讓人和讓與人達成交易行為時, 構成善意取得。例如,讓與人基于同原所有權人之間的租借合同,從而讓與人在處分原所有權人的標的物時是無權處分行為。善意取得制度是為了保護受讓人在合法行為下取得的利益不受侵害,同時為了維護公平公正的市場交易與促進市場交易便利的法律效果。在一種特殊情況下一個標的物向外出售了多次在,這種情
10、況稱之為一物二賣, 即一個動產(chǎn)或者不動產(chǎn)向外出售了多次,這時每一個簽訂的買賣合同均是有效合同,動產(chǎn)或者不動產(chǎn)的歸屬問題則應該分類討論。已經(jīng)將該標的物交付給第一受讓人后,此時標的物的所有權發(fā)生了轉變,該標的的所有權在完成合意后屬于第一受讓人, 出賣人之后又交付該標的物給達成合意的其余受讓人, 出讓人此時方構成無權處分, 但事實上,多重交付多發(fā)生于不動產(chǎn)的買賣當中, 有太多的限制。但一旦承認觀念交付在善意取得中的適用, 那么緊接著會導致發(fā)生多重、多次交付的問題。在2008年浙江“劉志兵訴盧志成財產(chǎn)權屬糾紛案”一案中,劉志兵將自有機動車租借給第三人,第三人將此車輛無權處分給盧志成。該案中一審認為該車
11、輛作為動產(chǎn),已交付,機動車屬于動產(chǎn),交付即轉移占有,盧志成可以善意取得該機動車所有權。然而二審推翻了一審的判決,認為盧志成在受讓時并非善意,因此不能夠善意取得,需向原所有權人劉志兵返還機動車。由此可見,受讓人是否善意取得,所產(chǎn)生的的法律后果是完全不同的?;诖耍疚膶⑻接懹^念交付方式能否適用善意取得,以及善意取得中原所有權人的權利,原所有權人的救濟、受讓人取得后的法律效果以及轉讓人的法律責任。2、 出讓人的交付方式我國 物權法 第106條規(guī)定了善意取得構成要件中所要求出讓人對受讓人完成交付,除現(xiàn)實交付之外,物權法第25條、第26條、第27條分別規(guī)定了三種觀念交付包括簡易交付、指示交付和占有改定
12、 鄭國柱,善意取得制度在房產(chǎn)糾紛中的應用,載北京律師咨詢網(wǎng)2010年9月5日,。觀念交付是指在特殊情況之中,法律是允許當事人來通過特別的約定,并不需要實現(xiàn)動產(chǎn)的交付,而且采用能夠一種特殊變通的交付方式從而來代替實際交付,所以可以通過該方式實現(xiàn)善意取得 李文濤,以他人物抵債之給付行為的善意取得適用 ,載法律適用2019年7月8日,第13期。在善意取得的學術界現(xiàn)實交付、簡易交付、指示交付三種交付方式,中外學者普遍認為在善意取得制度之中是能夠運用的交付方式; 但對于占有改定,各個國家各執(zhí)一詞,沒有統(tǒng)一的認定標準,在我國的明文法律中也沒有明確得指出占有改定能否作為善意取得中的一種交付方式。(一)現(xiàn)實交
13、付現(xiàn)實交付是實際交付動產(chǎn),通俗一點即為錢貨相與。物權法第23條規(guī)定:“動產(chǎn)物權設立和轉讓前,權利人已經(jīng)依法占有該動產(chǎn)的,物權自法律行為生效時發(fā)生效力 物權法第25條:“動產(chǎn)物權設立和轉讓前,權利人已經(jīng)依法占有該動產(chǎn)的,物權自法律行為生效時發(fā)生效力。”。”在浙江“劉志兵訴盧志成財產(chǎn)權屬糾紛案”一案中,一審判決認為盧志成同租借人之間購買車輛時,訂立合同盧志成支付車款,車輛租借人交付車輛給盧志成,雖未登記,但車輛屬于動產(chǎn),交付即可發(fā)生所有權的轉移,這一交付行為即為現(xiàn)實交付。在現(xiàn)實交付的過程中,受讓人與讓與人之間的占有顯而易見,此時交付完成后所有權即發(fā)生轉移,現(xiàn)實交付可以成立善意取得。(二)簡易交付
14、根據(jù)我國物權法第25條規(guī)定,簡易交付是指受讓人已經(jīng)占有動產(chǎn),受讓人已經(jīng)通過寄托、租賃、借用等方式實際占有了動產(chǎn),則于物權變動的合意成立時,視為交付。A租賃用于B的海爾電冰箱,根據(jù)租賃合同租借人A此時取得了對海爾電冰箱的占有,而后A又與B達成買賣合同此時受讓人A取得了海爾電冰箱的所有權。這種情況下,在動產(chǎn)的所有權發(fā)生變化之前動產(chǎn)已經(jīng)交代的,那么此時依據(jù)物的排他效力行使物權就可以賦予于受讓人。因此,買賣合同在生效的時候所有權就發(fā)生了轉移。根據(jù)物權法的司法解釋在我國關于適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 若干問題的解釋 (一)(以下稱為解釋一)第18條第2款確定了簡易交付可以適用于善意取得此時簡易交付之中,
15、交付的行為已經(jīng)發(fā)生,所以可以實現(xiàn)善意取得。即如果B對該物的占有也是基于租賃關系,并無所有權,此時A可以善意取得該物的所有權。(三)指示交付根據(jù)我國物權法第26條規(guī)定,指示交付即動產(chǎn)由第三人占有時,出讓人將其對于第三人的返還請求權讓與受讓人,以代替交付曹克睿,特殊動產(chǎn)物權變動制度及相關法律問題研究,華東政法大學學報2008年10月22日。李某租借張某的摩托車一年的租用時間,租賃期未滿之時,又將該摩托車出賣給王某,在合約未到期之前,李某可以合法使用摩托車,為拿到摩托車的所有權,李某與張某協(xié)議:待租賃期限屆滿,交由王某將從你手中取走摩托車;同時與王某簽訂合約中指明:待租賃期限屆滿,直接向李某索要摩托
16、車。根據(jù)物權法的司法解釋在我國解釋一第18條第2款確定了指示交付可以適用于善意取得此時指示交付之中,交付的行為已經(jīng)發(fā)生,所以可以實現(xiàn)善意取得。即如果摩托車并非張某所有,張某無權處分該摩托車,但如果李某善意,亦可以援引善意取得。(四)占有改定 根據(jù)我國物權法第17條規(guī)定,是指在讓與人與受讓人達成合意之后,買賣合同中規(guī)定標的物可以繼續(xù)由出讓人使用,此時出讓人依然占有該標的物。這樣,在物權讓與的合意成立時,視為交付,受讓人取得間接占有褚俊英,論善意取得制度,載昆明大學學報2008年第19期第12頁。又如在一經(jīng)典善意取得案例中,2013年無權處分人李某良將一批由李某良保管的章某的高新材料轉讓給善意第三
17、人高某時,高某因為不愿意另交高昂的存儲費用,所以不想取走高新材料,而是想讓給李某良代為其保管該高新材料,通過公司法務的建議為了體現(xiàn)已經(jīng)“交付”,高某派人到李某良的倉庫以查看清點的形式受領了一下高新材料就將高新材料留給李某良保管。解釋一第18條第2款確定了簡易交付和指示交付可以適用于善意取得,但是卻沒有提及占有改定能否適用于善意取得,在我國的理論界可以大致分為以下三種學說。1. 肯定說一部份學者認為善意取得制度中的交付也應該包含著占有改定。以動產(chǎn)為例子來講,從現(xiàn)有法律條文來看,并沒有明確排除占有改定可以作為交付的方式,成立善意取得,民法中法無禁止即自由,在善意取得中是基于對買賣雙方誠信的認可和市
18、場對交易的保護,從而善意取得是保護受讓人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維護市場秩序的穩(wěn)定發(fā)展,保護了交易安全,不應該僅僅因為交付方式的改變就對善意取得的行為全盤否定。2.否定說:表面來看,讓與人繼續(xù)占有標的物,但實際上受讓人通過占有改定已經(jīng)取得了對該標的物的占有,此時原所有權人的權益并沒有消滅,因為該標的物的所有權還沒有發(fā)生轉移,所以此時原所有權人還是該標的物的所有權人。受讓人如在標的物已經(jīng)返還真正權利人后,對其主張返還,真正權利人得以自己的占有是基于自己固有的權利回復而加以拒絕 彭冬,善意取得制度研究,載:中國優(yōu)秀博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碩士)2004年第4期。善意取得制度的出發(fā)點是為了維護市場當
19、中交易的穩(wěn)定和安全,但是法律會維護原所有權人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在維護市場交易的穩(wěn)定和維護合法權益相互沖突的時候,要借用價值說當傷害的來臨不可避免地時候會犧牲損失較小的。在衡量二者價值之后,法律會選擇更有保護意義的一方面。因為在四種交付手段之中,占有改定的特殊性體現(xiàn)在占有的轉移方式之中,而該轉移方式對比于其他幾種交付方式是最不確定的,如果占有改定都能夠成為善意取得中的一種交付方式的話,于原所有權人的更是雪上加霜。其原因時在占有改定的方式來實現(xiàn)善意取得中,讓與人的可以接受受讓人的委托從而占有標的物,情形等同于真正的權利人和讓與人之間存在的信任關系占有動產(chǎn)?;诠焦牧⒎ㄔ瓌t,讓與人在取得標的
20、物所有權之后,讓與人的權利不能夠高于之前原所有權人在該標的物上的權利。德國以“現(xiàn)實交付”條件間接否認占有改定的適用德國民法典第983條規(guī)定了占有改定情況下的善意取得,其不承認在占有改定成立時所有權即發(fā)生移轉,而是要“該物被讓與人交付給取得人”,并且取得人此時仍為善意,取得人才能取得所有權 陳奕,占有改定在動產(chǎn)善意取得中的適用限制,載: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8年第1期第4頁。德國民法的實質并不是贊成占有改定是能夠使用在善意取得制度之中的,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讓與人能否體現(xiàn)對標的物的占有是關鍵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受讓人能不能就此來判斷讓與人占有標的物的外觀表現(xiàn)。在占有改定的過程中,讓與人在對標
21、的物的占有狀態(tài)完結時,受讓人取得了占有標的物的所有權,這也符合日常生活當中的交易習慣,受讓人取得了該標的物的所有權。此時該交易的交付行為類似于占有改定,但實際上在受讓人善意取得的過程中,等同于現(xiàn)實交付的交付狀態(tài)。日本通說因占有改定“未帶來外觀上的變化”公平誠信的原則在動產(chǎn)的交易過程之中體現(xiàn)無疑。占有是動產(chǎn)公示的最主要的方法,在所有權的真實情況和體現(xiàn)出的公示狀態(tài)不相符合時,出于對公平誠信原則的交易習慣驅使下,受讓人對讓與人的公示情況產(chǎn)生信賴,從而受讓人可以基于此產(chǎn)生的善意取得了該動產(chǎn)的所有權。在部分學者所認同的折中說之中,善意取得制度可以用于交付的包括占有改定,但是此時的占有改定不能單獨發(fā)生需要
22、同現(xiàn)實交付一起,受讓人在接受現(xiàn)實交付這一支付方式的時候,受讓人取得了該動產(chǎn)的所有權。但是日本學者界傾向于否定說,他們認為交付和占有應該分開討論,作為對抗的交付不應該和作為取得權利的要件混為一談,此時占有改定發(fā)生的交付,不能對抗原所有權人的原物返還請求權。在作為占有就是即使取得的要件的情況下,此時如果不討論交付方式而僅僅討論受讓人是出于對市場公平正義的信任就加以保護的做法太過于偏激,部分學者認為標的物外觀的變化是印證占有改定的交付方式不能作為善意取得制度之中法律保護的對象。臺灣地區(qū)基于“受讓人與原所有權人的地位權衡”從而為了出于維護公信力的決定,把占有改定的交付方式排除在善意取得的制度之外。此外
23、根據(jù)臺灣地區(qū)民法第九百四十八條第二項規(guī)定讓與人和受讓人達成了占有改定的合意,此時判斷受讓人是善意,那么自此占有改定這一交易方式會受到善意取得的認可,從而法律會提供保護。其中在占有改定的過程中受讓人出于對市場公平公正的信任,使讓與人可以繼續(xù)占有標的物,此時受讓人的做法與原所有權人基于對市場公平公正的信任使讓與人可以繼續(xù)占有標的物的做法一致,但是受讓人和原所有權人之間相比,法律更加傾向于保護原所有權人的利益。這一點在臺灣地區(qū)的民法之中也得到了相同的印證,受讓人的權利不能夠高于原所有權人,究其一切的原因就是占有改定這一交付行為所代表的公信力不足以為善意取得的制度所認可。在占有改定之中,受讓人的原物返
24、還請求權是對動產(chǎn)發(fā)生的,但是受讓人于讓與人之間經(jīng)常是以租借合同為外界的表示從而受讓人實現(xiàn)對物的占有,并沒有公示的效果,物權的變動沒有更為明顯的外部特征,雖然占有改定這一交付行為更加方便,但是第三人的合理信賴得不到保護,在指示交付的交付行為之中,讓與人有意思表示對保管人,但是直接占有人和占有物的外觀都沒有發(fā)生明顯的變化,那又為什么保護指示交付的受讓人而不保護占有改定的受讓人。公平正義的信賴力不強這一理由是這些問題的根源。現(xiàn)在有部分學者認為意取得的法理基礎并不僅僅是占有或者交付的公平正義的信賴力。在當代,“交付對應物權變動”和“占有對應所有”沒有那么大的覆蓋性,此時僅僅某一個人占有標的物就可以說明
25、此人取得了該標的物的所有權的說法很難成立不論何時,占有改定這一交易方式的公信力均弱于其余三種交易方式,占有改定的情形中,所有權的狀態(tài)沒有辦法進行公示,在日常案例當中,占有改定不能以公信力不足為由來認定這一交付方式不適用與善意取得。解釋一第18條未提及占有改定,因此有人猜測是否立法者持否定觀點,認為占有改定不適用善意取得。對此,最高人民法院在解釋(一)中提出保護那些在交易過程中符合上文所提到的善意取得制度三大要件的的交易行為。應該從那一時刻來斷定受讓人的善意在占有改定情形之中,可以真正得平衡受讓人和原所有權人之間的自身權益收到的侵害最小。最高人民法院認為占有改定是交付行為的一種,并且這一行為“與
26、物權法第27條一致。占有改定缺乏足夠的支配力,不加限制地在善意取得制度中直接適用:必將引發(fā)交易極不安全、物權極不穩(wěn)定的狀態(tài),這是基于占有改定和善意取得制度本身特性所存在的共性問題,必須盡量避免其不利后果 關于適用物權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的理解與適用,法釋20165號2016年3月1日發(fā)布。以上的司法解釋是根據(jù)實務案例的進行所總結出的,在善意取得制度之中占有改定可以有效地進行依舊需要一些完備的空間,在現(xiàn)實生活的案例之中占有改定被一些問題所限制,為的是占有改定會引起不利于市場公平公正的現(xiàn)象。在我國現(xiàn)行的明文法律當中,我國法官秉持著從判斷受讓人善意的體現(xiàn)時刻來阻卻占有改定帶來的問題。同時應該明確讓
27、與人同受讓人在以占有改定這一交付行為轉讓標的物的時候,受讓人的善意能否支撐受讓人適用于善意取得制度,這一過程憑空增添案件的審理難度,所以在雙方結束占有改定狀態(tài)之后,受讓人通過現(xiàn)實交付取得該標的物的所有權時是善意,才可以通過善意取得制度確定標的物的所有權變動。 3.折中說取得動產(chǎn)權利可以通過占有改定,必須標的物的現(xiàn)實交付后,才能取得善意取得制度的保護。也就是說原所有權人的所有權在讓與人繼續(xù)占有動產(chǎn)期間,并未確定喪失,若權利人先對該動產(chǎn)實現(xiàn)占有,受讓人所有權就是喪失,反之亦然,其理由在于占有的公示力較弱,因此當發(fā)生競合時,通常在當事人產(chǎn)生相對的效力,須與現(xiàn)實交付相結合,才能發(fā)生確定效力 劉丹丹,論
28、占有改定能否適用善意取得,華東政法大學2017年碩士論文,第21頁。在上文中提到,基于同樣的信賴,受讓人使用這種方式來取得標的物的所有權時,托為讓與人所占有的動產(chǎn),這一情形類似于原所有權人委托讓與人占有動產(chǎn)一致,原所有權人和受讓人都是基于對讓與人的信任,法律應當做到不偏不倚。有部分學者認為在善意取得的過程之中,讓與人的無權處分時無權占有是必要條件,所以原所有權人和讓與人之間不需要存在基礎關系例如租賃等合同,在德國是承認遺失物的善意取得的,占有遺失物的讓與人和原所有權人之間一般來說沒有信賴,所以由此可見,法律應當保護受讓人利益多一些。 以上是目前流行的三種不同學說,本文贊成肯定說學派意見,第一,
29、善意取得制度中交付并不是構成善意取得的三要件,占有改定僅僅是交付的方式。第二,交易的過程中基于占有的公信力,受讓人完成了交易,得制度, 是因為相信占有所公示的現(xiàn)象, 旨在維護不特定的善意第三人的利益, 進而維護交易安全以及社會秩序的穩(wěn)定。 既然善意取得的目的是維護交易的安全性, 那么轉讓人和受讓人之間必須有相應的交易, 否則法律無法保證對他們交易的保護。故我認為占有改定付可以成立善意取得。第三,從明文的法律條文上來講立法中并未排除觀念交付作為善意取得制度中一種交付方式,只是規(guī)定了適用善意取得需要交付的存在, 占有改定作為常用的交付手段來講,是大多數(shù)國家物權法普遍承認的動產(chǎn)物權變動的方法,所以占
30、有改定作為善意取得的一種交付手段是合理的。同樣,奧地利法律中也認可占有改定是善意取得中交付的一種方式,我國臺灣地區(qū)民法第761條也同樣規(guī)定占有改定是善意取得中交付的一種方式。三、受讓人取得后的法效果根據(jù)我國物權法相關規(guī)定,在善意取得制度中,讓與人同受讓人達成合意后,動產(chǎn)交付于受讓人,不動產(chǎn)受讓人登記后,原所有權人在該動產(chǎn)或者不動產(chǎn)上的所有權消滅。物權法第106條相關規(guī)定:“善意受讓人取得動產(chǎn)后,該動產(chǎn)上的原有權利消滅,但善意受讓人在受讓時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該權利的除外 顏莉,試論民法上的善意取得,載甘肅科技縱橫2009年4月15日第2期。善意取得交付與取得中,交付方式之一的占有改定是否適用于善意
31、取得制度之爭的三種學說分門別派。一、受讓人在與讓與人達成合意的過程中是善意的。二、讓與人在和受讓人交易的過程中以合理的價格轉讓。三、依照物權法的相關規(guī)定,讓與人應當以動產(chǎn)的交付和不動產(chǎn)的登記轉讓于受讓人。實務中構成善意取得的情形有:讓與人基于同原所有權人之間的租借合同,從而讓與人在處分原所有權人的標的物時是無權處分行為。受讓人基于對登記或占有狀態(tài)的信賴,同讓與人達成交易合意時, 構成善意取得。善意取得制度是為了保護受讓人在合法行為下取得的利益不受侵害,同時為了維護公平公正的市場交易與促進市場交易便利的法律效果。借鑒國內外立法而言,德國法律中也認可占有改定是善意取得中交付的一種方式,我國臺灣地區(qū)
32、民法第761條也同樣規(guī)定占有改定是善意取得中交付的一種方式,均早已經(jīng)將占有改定作為了善意取得中的一種交付方式,我相信我國的立法者將會將這一結論加入我國法律。目前立法中并未排除觀念交付作為善意取得適用的構成要件, 只是規(guī)定了適用善意取得需要交付, 我國立法上承認的交付的方式之一就有占有改定, 在立法的時候我國學者也大量參考了各國物權法。受讓人和讓與人之間的關系是通過例如買賣合同等行為來確立的。在讓與人和受讓人之間訂立的法律行為例如買賣合同、貸款合同等,讓與人用該標的物來償還義務,此時不同于善意取得制度的情況,所以受讓人應該歸還標的物,但是基于善意取得制度原所有權人不可以向受讓人提出返還原物。讓與
33、人對原所有人負賠償責任,原所有權人因受讓人善意取得其財產(chǎn)所有權而遭受損失時,法律對原所有權人提供了一種債權上的救濟,即權利人可以要求讓與人承擔違約責任、侵權責任或返還不當?shù)美?張茜諾,善意取得制度在知識產(chǎn)權中的適用探析,載農(nóng)家參謀2018年7月31日第15期。(一)受讓人的原始取得 根據(jù)物權法第106條相關規(guī)定,受讓人通過善意取得的法律行為取得標的物的所有權,原所有權人在該動產(chǎn)上的所有權消滅.。由此可見,受讓人依據(jù)善意取得而取得標的物的所有權屬于原始取得,原始取得又稱為固有取得,指非依他人的所有權而取得所有權,如生產(chǎn)、收取孳息等,即屬于原始取得方式。例如在“李某訴宋某財產(chǎn)糾紛”一案中,原告李某
34、與被告宋某系夫妻關系,2008年2月21日夫妻雙方以被告宋某的名義購買了綏德縣名州鎮(zhèn)育才家園兩間平房,房產(chǎn)證上登記的戶名為宋某。2010年11月10日,宋某私自以64000元的價格將夫妻共同財產(chǎn)賣掉,被告收到了64000元來自于第三人馬某。第三人馬某付款后將房屋裝修并入住,并且辦理了房屋過戶手續(xù),原告李某認為該買賣房屋屬于夫妻雙方共同財產(chǎn) 馬騰,張笑笑,私自處分夫妻共有物 法院保護善意第三人,載中國法院網(wǎng)2012年12月11日,/article/detail/2012/12/id/800218.shtml。被告宋某擅自出賣房屋的行為是無效的,故
35、提起訴訟,請求確認房屋買賣合同無效。后法院判決認為,馬某符合善意取得的要件,取得該不動產(chǎn)的所有權,同時李某與宋某當時買房時以該不動產(chǎn)設置的抵押權消滅。由此可見,原始取得受讓人取得了該標的所有權沒有任何負擔 宿曉英,淺談民法物權中的善意取得制度,法制與社會2019年11月25日第33期。(二)原所有權人的權利 根據(jù)物權法第106條相關規(guī)定,受讓人通過善意取得的法律行為取得標的物的所有權,原所有權人在該動產(chǎn)上的所有權消滅.。原所有權人可以通過以下這些途徑來救濟。依照物權法受讓人取得該標的的所有權,無處分權人有義務對原所有權人進行賠償。根據(jù)上述“李某訴宋某財產(chǎn)糾紛”案,李某作為房屋的共有人,在第三人
36、馬某原始取得房屋所有權后,李某喪失所有權,李某只能向無權處分人宋某提出侵權之訴,由宋某賠償李某損失。又如,在前述“劉志兵訴盧志成財產(chǎn)權屬糾紛案”一案中,盧志成如果可以善意取得機動車所有權,那么原告劉志兵的所有權消失,對于劉志兵的損失不可以要求盧志成賠償,可以基于機動車租賃合同,由承租人也就是無權處分人承擔租賃到期無法返還原物的違約責任,或者是依據(jù)侵權,起訴無權處分人。故此,受讓人善意取得之后,原權利人有如下權利:第一,提起違約之訴。根據(jù)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一百八十六條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相關規(guī)定,在善意取得之前讓與人可能會與原所有權人存在合同關系,讓與人明顯違反了合同義務,應該及時
37、采取補救或者賠償?shù)却胧?。因為他可能基于原所有權人之間存在合同關系。比較常見的情況是讓與人與原所有權人存在租賃或者借貸合同,此時讓與人與原所有人存在合同關系時,原所有人可以追究其違約責任,以原合同所設立違約條款為準。第二,提起侵權之訴。善意取得的情況,出讓人侵犯了原權利人的所有權,原權利人可以要求賠償無權處分人予以賠償。此外根據(jù)物權法第37條:“自行補充條文內容”,侵權之訴與違約之訴是競合關系,原權利人可以自行選擇請求權。此外,當事人選擇請求權時必須遵循下列原則:當事人可以選擇一項請求權提起訴訟,也可以在選擇的請求權被駁回后,行使另一項請求權,但當事人只要有一項請求權得以實現(xiàn),另一項請求權即歸于
38、消滅,包括當事人對其中一項請求權內容作出實體處分以后,也不能再行使另一項請求權 黃芬,善意取得下轉讓合同效力要件之再研究,載廣東社會科學2019年5月15日第3期。(三)無權處分人的責任 在讓與人進行無權處分之后,因為是無權處分所以讓與人可能會承擔無權處分的責任。根據(jù)上述分析,無權處分人依據(jù)原權利人的訴求,可能承擔違約責任,也可能承擔侵權責任。此外,讓與人在交易的過程中不當?shù)美?,所以應該返還不當?shù)美?。讓與人在交易過程中無權處分了本不該是自己的動產(chǎn)或者不動產(chǎn)的時候,讓與人從中獲利,此為不當?shù)美R驗樽屌c人與受讓人達成的交易合同是有效的,即在市場價格的百分之三十上下浮動。故應基于交易結果,返還不當
39、得利。其中該動產(chǎn)或者不動產(chǎn)在讓與人持有期間,所產(chǎn)生的法定孳息則應該另加討論,一般孳息應該歸所有人所有。綜上所述,受讓人在善意取得標的物之后,受讓人自此取得了標的物的所有權,是為受讓人的原始取得。受讓人和讓與人之間的關系是通過例如買賣合同等行為來確立的。在讓與人和受讓人之間訂立的法律行為例如買賣合同、貸款合同等,讓與人用該標的物來償還義務,此時不同于善意取得制度的情況,所以受讓人應該歸還標的物,但是基于善意取得制度原所有權人不可以向受讓人提出返還原物。原所有權人同時在標的物上的權利消滅,原所有權人可以通過法律的救濟,使讓與人可能承擔違約責任、侵權責任或返還不當?shù)美蓉熑?。四、結論善意取得交付與取得中,交付方式之一的占有改定是否適用于善意取得制度之爭的三種學說分門別派。一、受讓人在與讓與人達成合意的過程中是善意的。二、讓與人在和受讓人交易的過程中以合理的價格轉讓。三、依照物權法的相關規(guī)定,讓與人應當以動產(chǎn)的交付和不動產(chǎn)的登記轉讓于受讓人。實務中構成善意取得的情形有:讓與人基于同原所有權人之間的租借合同,從而讓與人在處分原所有權人的標的物時是無權處分行為。受讓人基于對登記或占有狀態(tài)的信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應急預案、現(xiàn)場處置措施培訓制度
- 招標代理質量控制制度
- 2023年?四川省疾病預防控制局直屬事業(yè)單位醫(yī)療崗招聘筆試真題
- 2024草坪買賣合同范本
- 輕型貨車離合器課程設計
- 編程機器人圖形課程設計
- 2024合同法中英文逐條對照版
- N-Ketocaproyl-DL-homoserine-lactone-Standard-生命科學試劑-MCE
- NEU617-生命科學試劑-MCE
- 起重裝卸機械操作工(中級工)理論考試復習題庫(含答案)
- 三甲醫(yī)院檢驗科的工作總結.共享五篇-醫(yī)院檢驗科工作總結匯報
- 初中數(shù)學人教七年級上冊(2023年更新) 一元一次方程行程問題教案設計
- 六年級上冊數(shù)學蘇教版知識要點匯總
- 部隊學習成才教案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 Q∕SY 1455-2012 抽油機井功圖法產(chǎn)液量計量推薦作法
- 物業(yè)風險源辨識及管控措施
- 貝朗CRRT報警處理-問題-精品醫(yī)學課件
- 面館開店投資可行性分析報告
- 中石油HSE管理體系13版課件
- 《生物化學》本科課件第12章+核酸通論
- 2022小學新課程標準《語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