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指轉技法在張猛龍碑筆法教學中的運用技巧和作用_第1頁](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0/28/b6392311-86b6-48cb-bc38-75457b1f563d/b6392311-86b6-48cb-bc38-75457b1f563d1.gif)
![淺議指轉技法在張猛龍碑筆法教學中的運用技巧和作用_第2頁](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0/28/b6392311-86b6-48cb-bc38-75457b1f563d/b6392311-86b6-48cb-bc38-75457b1f563d2.gif)
![淺議指轉技法在張猛龍碑筆法教學中的運用技巧和作用_第3頁](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0/28/b6392311-86b6-48cb-bc38-75457b1f563d/b6392311-86b6-48cb-bc38-75457b1f563d3.gif)
![淺議指轉技法在張猛龍碑筆法教學中的運用技巧和作用_第4頁](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0/28/b6392311-86b6-48cb-bc38-75457b1f563d/b6392311-86b6-48cb-bc38-75457b1f563d4.gif)
![淺議指轉技法在張猛龍碑筆法教學中的運用技巧和作用_第5頁](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0/28/b6392311-86b6-48cb-bc38-75457b1f563d/b6392311-86b6-48cb-bc38-75457b1f563d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淺議“指轉”技法在張猛龍碑筆法教學中的運用技巧及作用 【提要】轉筆可分為指轉和腕轉。指轉的具體使用技巧以方點和圓點使用技巧具體說明。指轉在張猛龍碑筆法中所起的作用體現(xiàn)在:(一)起筆1、 指轉的使用使魏碑呈現(xiàn)出方圓結合,圓筆圓渾,方筆峻健風格;2、指轉起蓄勢作用; 3、起筆使用指轉可使主筆以較簡潔流暢方式藏鋒和保持中鋒狀態(tài);4、從用墨上看,指轉使墨液供給持續(xù)充分;5、指轉動作簡單、順暢,符合筆性。(二)中部行筆1、與其他技法一起,使線條實現(xiàn)“中實”。2、在各種技法的銜接運用中,指轉起到承上啟下的自然過渡作用和二次蓄勢作用,同時帶來用線律的變化;3、豐富了線形.;4、拉回偏側主毫,保持中鋒行筆或出
2、鋒;5、使線條更具溫潤質感。(三)收筆1、以極簡單的動作藏鋒;2、以極自然的方式塑造方圓筆;3、賦予筆畫以溫情和韻味。【關鍵詞】指轉 筆法 教學 從導致筆鋒轉動的人體部位上看,轉筆可分為指轉和腕轉(本文包括肘和臂引起的筆鋒轉動)兩大類。指轉指運指捻管以轉動筆鋒,主毫幾乎不作水平移動(在感覺上是以之為圓心),起筆后朝筆畫運行的同一方向旋轉,為順轉。此法主要是靠拇指與其余四指(主要是食指)的來回搓動。從操作性而言,筆桿的轉動只在大拇指上節(jié)之內,轉動最大幅度多在90度左右,甚至很多時候很細微,動作連貫順暢,完全可以做到,多加練習便能運用自如。腕轉即起筆后筆鋒不在原地旋轉,而是隨運筆方向作弧線運動,此
3、為傳統(tǒng)筆法的經典技法。此法多靠腕力,臂力帶動轉筆亦視為此列。指轉與腕轉的區(qū)別,在于指轉以主毫為圓心筆肚為半徑作圓周運動,在點內完成;腕轉則作弧線運動,在圓周上運行(如下圖)。 形象一點,指轉與腕轉就好比地球的自轉和繞太陽的公轉?!爸皋D”之法古已有之。如“宋蘇軾論書曰:歐陽文忠公謂余,當使指運而腕不知,此語最妙。'清宋曹書法約言開卷首句便是:學書之法,在乎一心,心能轉腕,手能轉筆?!?但碑學自魏晉南北朝興起后,中斷了一千多年,直到清代碑學運動的出現(xiàn),阮元的南北書派論和北碑南帖論、包世臣的藝舟雙楫,以及康有為的廣藝舟雙楫成為魏碑的先鋒論著,但此后復歸沉寂,故碑學理論沒有一個系統(tǒng)的總結,特別
4、是筆法、結構等理論技法還不成熟?!爸皋D”之法用于張猛龍,今人已有探索使用,如孫伯翔先生在怎樣寫魏碑中講解“河”字的豎鉤筆法時提到:“ 至底部略駐轉,腕部力挫,指實而捻管,腕力指力合一 ”至于指轉之法如何具體使用? 在魏碑起什么作用?還需要進一步去認識。張猛龍碑字形不大,非多數(shù)龍門石刻或唐碑類大楷,筆畫變化很微妙,所以是非常適合運用指轉之法的。此外它“具有典型,它的風格非常具有魏碑楷書的代表性,是魏楷體系中屬于中性風格類的作品再是技巧規(guī)范且含量高?!?對于魏碑筆法教學同樣具有借鑒作,故下面以張猛龍碑為例對上述問題作逐一探討。一、指轉的具體使用技巧下面以方點和圓點為例來解析指轉法的詳細技巧并進一步
5、闡釋指轉法在起筆上的運用。(一)方點使用技巧指轉法在方點中的運用是和切筆、提按,頓挫結合在一起的。如白砥先生在走進經典碑帖之 峻拔奇?zhèn)埫妄堉姓f:“用毛筆寫方筆,可先略作尖切,再鋪毫轉筆”,因此本文把這種先切后轉的方式簡稱為“切轉法”。先看典型方點。1、典型方點此方點來自“未”字的左下點為典型的三角點。書寫時先作“切”,確定筆管靠在大拇指上節(jié)下端,然后從左上方側鋒(不可過偏薄,宜稍厚重)下切,切為筆尖到筆腹的下壓過程,同時筆尖有略微的向下滑動。筆尖此時純用臂力導之,切不可捻管轉筆,其勢干凈利落,運筆相對較快。接下來的“轉”更為關鍵,分三部分講解。旋轉過程:當行自右下角筆管稍提起(提使筆鋒適當收
6、縮,便于斂鋒旋轉不致發(fā)生絞鋒,同時使得下邊的副毫向上略為收縮導致下部方峻而不臃腫),并順勢順時針旋轉,此時在指法上拇指上節(jié)向內彎曲向后撥動,而筆管下部夾在中指和名指之間不會盲目運動自然隨之旋轉,與此同時筆管上部在食指第中節(jié)滾動過。此時筆鋒運動狀態(tài)如上圖,中間線為主毫,上下兩側為副毫,可見下側副毫圓轉幅度最大,上側最小。旋轉結束時:當筆鋒上旋轉到筆肚與運筆方向一致時,即結束旋轉。不可旋轉太過,以致下部棱角過于尖利,亦不可旋轉不夠使上面棱角虛尖下面臃腫。旋轉結束后:此時筆鋒已經鋪開形成鋪毫,但因轉前筆鋒略提及滑動,上部副毫滑入畫內,加之順向旋轉筆肚始終保持紙的一面沒受太大的擠壓,相對于翻轉而言鋪毫
7、散得不太開,故旋轉后上部棱角稍尖,此時筆鋒可稍作向上的挫動(鋒利細小之方筆甚至可略過,但厚重之筆較為明顯)以掩其鋒芒,同時筆鋒呈中鋒運行態(tài)勢。挫動之后正因為鋪毫散得不太開,才便于從容斂鋒收筆完成方點。也便于其他筆畫在此基礎上作出鋒變的運動。至此方點完成。2、異態(tài)方點張猛龍方點極為豐富。首先是出筆方向的差異,就方向而言,可謂八面出鋒,(如上簡圖,及下面的實際筆畫對應系列圖)。不同方向的點用筆不同處在于切筆的方向,大致以45度斜線為界左下部分左下切逆時針旋轉,右上側右下切順時針旋轉。當然最后收筆都指向圓心。 其次是方點粗細的差異。如上圖的每一組a系列與b系列的對比。其用筆區(qū)別在于切筆時切的厚薄,切
8、時下壓的程度(即指轉的半徑加大),前者切得較厚(近于中鋒),下壓厚(近于筆尖三分之一),后者則反之。 再次是棱角的差異。二a與二b、八a與八b、 三a與三b相比較,a系列切筆下棱角較鈍,b系列相應部位則較尖銳,其用筆區(qū)別在于除提筆的程度外,旋轉的度數(shù)大小不同。前者旋轉度數(shù)較小,后者相反。但無論鈍與銳,都不會有絕對的尖角,都有圓意,這是圓轉的最好證明(見上圖各點)。(二) 圓點使用技巧圓點的書寫方法同樣使用“切轉”, 但與方點的“切轉”有一點區(qū)別。見下圖 圓點書寫示意圖 圓點筆畫先作“切”,須注意的是此時的切短而輕而薄,下按幅度很小,然后在切的基礎上順向運指捻管旋轉,旋轉時主毫未動。所以并非在畫
9、圓圈。旋轉至90度后,筆肚朝向運筆方向,之后向左略挫,蓋住起筆尖銳筆鋒,圓起即成。隨后重按,速度宜慢,再逐漸提筆并略帶旋轉(與起筆旋轉方向相反)之意收筆,忌回鋒。起筆旋轉之后的運筆軌跡略呈“s”形。其他異形點其運筆切筆與旋轉方向與方點同,不再贅述。方圓之筆起筆皆用切點這就能解釋為什么張猛龍方中有圓,圓中寓方,似圓非圓,似方非方。這實際上取決于切筆的輕重長短厚薄和轉指的半徑(以筆肚為半徑)以及旋轉結束后的挫動程度方向。后挫為圓,左上挫用于方。無論方或圓起筆。指轉過程中,應適當減速、提筆、力度不可過大,使筆鋒“拂”紙而非“皴”紙。否則在轉筆完成后容易形成絞鋒(其過程中的輕度絞轉是旋轉的正?,F(xiàn)象,旋
10、轉完成后可通過適當頓挫恢復)。其他筆畫起筆、行筆、收筆運用指轉處的各指之間的配合、旋轉方向及提按幅度可參照上述方圓點指轉的書寫技巧,不再詳述。二、指轉在張猛龍碑筆法中所起的作用魏碑筆法從行筆過程可分為起筆、中部行筆,收筆。這三個過程中指轉均須使用,并起著重要作用。(一)起筆中的作用起筆根據(jù)筆畫形態(tài)可分方筆起筆、圓筆起筆、露鋒(主要是少數(shù)點和次筆橫)起筆。除承前筆余勢的露鋒起筆外,都可使用指轉。前面的方圓筆起筆的指轉法技巧解析已經說明了指轉在起筆中的實際運用,下面在此基礎上談談其在起筆中作用。與目前魏碑起筆用來藏鋒和塑造方圓之形的其他用筆方法如翻筆、折筆、“頓藏”筆相比, 指轉是最適合的,其指轉
11、在起筆中的作用如下: 1、從風格上看,指轉的使用使魏碑呈現(xiàn)出方圓結合,圓筆圓渾,方筆方勁、清峻,雄健風格,如用折筆表現(xiàn)橫筆方筆起筆下端必然臃腫,用頓藏法這更使筆畫顯得毫無精神, “用唐楷的筆法公式來解魏楷方筆這道題。其結果是,寫的字不是張猛龍,而是“唐猛龍”,筆畫的造型總是脫不掉唐楷的痕跡,總感覺魏楷的味道不夠純正”32、從筆勢上看,起筆為一筆一字之始,指轉起蓄勢作用。物體運動過程中會產生加速度,運動路線越長加速度越大。而從一個點出發(fā)旋轉的路線顯然比直線距離長,加上旋轉過程中會產生一個向心力,所以旋轉結束后已經形成一個強大的加速度(在表現(xiàn)圓筆時尤其明顯),這是其他 筆法無法比的,這個道理與體育
12、運動的鏈球比賽同理。3、從對筆鋒的影響上看,起筆使用指轉可使主筆以較簡潔流暢方式藏鋒和保持中鋒狀態(tài),為后面用筆在中鋒基礎上其他技法的變化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 而“頓藏法”此過程較為繁瑣,翻筆翻絞后對初學者而言易使筆鋒散亂,難以收束,折筆在折后則形成側鋒。 4、從用墨上看,指轉使筆肚(墨液聚積處)始終保持貼近紙的一面,墨液供給持續(xù)充分,不致過早枯竭,從而保證了用筆的連續(xù)性。而“翻筆法”下切后形成的筆肚(筆頭行筆中貼近紙的一面)在翻筆后朝向上面,少墨的筆背(毛頭筆行筆中背向紙的一面)接觸紙面,初學者處理不好容易導致筆畫的枯澀和后續(xù)用墨。5、從書寫性看,對于細小筆畫的轉鋒,指轉的轉鋒動作基本上把筆鋒限制
13、在一個圓點范圍內,不像“藏頓法”將筆鋒逆向滑行一段距離再轉或折以藏鋒轉鋒。腕轉則需要通過極小的圓弧來實現(xiàn)轉鋒 (即“釁扭”),實際上較別扭,所以“指轉”動作更簡單、順暢、符合筆性。(二 ) 中部行筆中的作用相對于起收筆,轉筆在中部行筆中得到充分運用,或單獨在筆畫中某處使用,或同時在筆畫某處(甚至貫穿始終)使用。作用如下:1、與其他技法一起,使線條實現(xiàn)“中實”。陳振濂先生在“新碑學魏碑藝術化運動”中談到,包世臣曾嚴厲批評許多明清書法家的線條“中怯”而非“中實”。而魏碑是“中實”的,中部如何行筆來表現(xiàn)“中實”?那就是 “運筆不可提起,但又不能死按拖鋒,中段多有暗動,但決不可顫抖著走筆,否則極易形成
14、鋸齒形,失之造作?!?看來這個“暗動”十分復雜。拋開筆鋒在筆畫中的運行狀態(tài)和表現(xiàn)形態(tài),從用指用腕策動筆管的角度看,個人認為“暗動”包括垂直方向提按,水平方向的直線平推、直線側推,指轉、腕轉、以及綜合兩方向的頓挫。直線平推與直線側推為本文特指概念。直線平推(見下圖“晉”字的上橫和下部兩豎)解釋如下:“直:成直線的”。5本文指相對于轉筆的直線行筆?!捌剑罕砻鏇]有高低凹凸,不傾斜”。6本文指筆肚平鋪于紙面即中鋒行筆?!巴疲合蛲庥昧κ刮矬w或物體的某一部分順著用力的方向移動”。7本文指筆桿接近垂直狀態(tài)(或稍逆于行筆方向)行筆。統(tǒng)而言之即筆桿接近垂直狀態(tài)或稍逆于行筆方向向運筆方向直線推進。直線側推:指筆桿
15、接近垂直狀態(tài)(或稍逆于行筆方向),筆肚稍側于紙面(即側鋒)向運筆方向直線推進。側鋒時主毫偏離筆畫中線,但仍保證了鋒藏畫中,相對于直線平推富有骨力、立體和厚重感,折鋒意在取險。但強調的是側鋒與前后段的聯(lián)系的過渡點(下圖點a,b)通過不同程度的指轉來實現(xiàn)而非生硬的折鋒,任何筆畫筆鋒不會一側到底,或收筆處或中段必通過圓轉(圖中b點)回歸中鋒。且直線側推中一般略帶指轉,即在筆管在直線推進過程中又在極緩慢的轉動,這造成側推段一邊呈直線一邊呈曲線的張猛龍碑特有的現(xiàn)象(見a-b段及晉字中橫中部)。所以張猛龍的直線側推不是獨立使用的,雖然只是起一段中鋒到另一段中鋒行筆的過渡作用,但確實存在。指轉、腕轉(用筆鋒
16、的動作描述則為“釁扭”【1】)提按、直線平推、直線側推(直線側推加反向指轉用筆鋒的動作描述可歸屬于裹束)以及頓挫,這些技巧在同一筆畫中部或單獨或前后甚至同時運用,使得中部用筆動作比起收筆更為豐富,筆鋒運動更具變化,筆畫更有內容,更耐看。如“先”字之豎彎鉤,先作直線平推,再做順時針指轉,再直線平推,再作逆時針指轉,之后略挫筆并下按,下行作直線平推,提筆斂鋒,再作逆時針指轉隨后側推。整個筆畫行筆中頻頻暗動,筆畫飽滿充實而不臃腫,力量充沛而不造作,極盡變化而不嫵媚。2、在各種技法的銜接運用中,轉筆起到承上啟下的自然過渡作用和二次蓄勢作用,同時帶來用“線律”【2】的變化??纯崔D筆在這方面的應用情況,同
17、樣以“先”字為例。其豎彎鉤中部的三個節(jié)點皆用指轉銜接直線平推或側推,使得筆畫彎轉處過渡自然而不僵硬,幾經反復筆勢卻源源不絕,不顯怯弱。而幾次指轉使平推和側推相對勻速的線條成為變速線條,是對線律的改變。而前兩次一順一逆的指轉正好使筆管從拇指上節(jié)的此端滾動到彼端,又從彼端回滾到此端。使筆管的滾動不致超過第一指節(jié),這對運指很關鍵。3、豐富了“線形”【3】. 指轉(也包括腕轉)的使用打破了方筆過多一統(tǒng)天下的局面,方圓線條兼而用之,避免了線條的單一。 如“第”(上圖左)字下面一豎,先做逆時針腕轉再作順時針腕轉使整個線條呈s 形,與周圍的方筆線條形成鮮明對比,整個字因此鮮活生動。而“克”(上圖右)字的“立
18、刀”,先作直線平推,在a點作順時針指轉順勢再作極小幅度逆時針腕轉。使得整個線條以a點為界上部兩端為直線條,下部左邊變?yōu)榍€右邊略直,使線形在一筆之間發(fā)生如此豐富的變化而不見雕鑿痕跡,實賴轉筆之功。4、拉回偏側主毫,保持中鋒行筆或出鋒。這實際上起到裹束筆鋒的作用。如“夫”字之撇,先作直線平推,再稍作頓挫,再作直線平推。再順時針指轉,隨后側鋒直推同時適當加以逆時針指轉使之逐漸回歸中鋒收筆?!皶F勢險,復歸平夷,魏碑的精神飛動是在險峻,端莊、凝重的基點上出現(xiàn)的自然變化,端莊而不矜持,凝重而不刻板”(孫伯翔),“夫”字兩指轉一個自造險勢,一個化險為夷,正是印證了此語。5、使線條更具溫潤質感。如“誕”的
19、走之之捺,書寫中在腕轉中加以指轉,整體線條呈現(xiàn)出極自然s形。而主毫自始自終幾乎完全在中線運行,保證了筆墨的充分滲入,整個筆畫極其圓潤。(三)收筆中作用轉筆在收筆處的作用有:1、以極簡單的動作藏鋒。2、以極自然的方式塑造方圓筆。3、賦予筆畫以豐富內涵和神韻。具體通過其運用來說明。1、以極簡單的動作藏鋒。主筆主穩(wěn)重多藏鋒,傳統(tǒng)收筆藏鋒方式為回鋒收筆,讓人有回填的感覺,不夠精神簡潔。而圓轉有回抱之意,當順勢旋轉結束后,鋒已藏住。看一下實際應用: 上圖左圓筆尾部先直線平推,而后順勢順時針由右上到右下作指轉,并漸提漸收,筆鋒不多不少,堪堪沒于畫中。上圖右上一方橫先直線平推,而后提順勢順時針由右下到右上作
20、指轉,再輕輕往左上側推,漸推漸提,筆鋒沒入畫中,具方圓兼?zhèn)渲?。方筆尾部先直線平推,而后提管順勢順時針由右下到右上作指轉,再輕輕往上直推,漸推漸提,筆鋒沒入畫中。當然以上的指轉方向只是其中的一種,反方向亦可為之。2、以極自然的方式塑造方圓筆。圓筆中通過指轉自然形成圓勢。而方筆中如果沒有提而旋轉的緩沖減速及調鋒,是無法完成最后一筆的輕推的。具體應用如收筆作用1所述。3、賦予筆畫以溫情和韻味。較之收筆和行筆,書者更愿意收筆中釋放性情,賦予筆畫以神韻。張猛龍碑的或出鋒或露鋒的方筆式收筆體現(xiàn)了當時書者(或北方人民)在北方戰(zhàn)亂和特有自然環(huán)境中形成的寬博雄厚的氣魄與錚錚鐵骨。而這種純方之筆是極少的,更多的
21、是通過筆畫收筆的方中帶圓和圓筆,特別是每一個字最后收筆總以指轉式收尾,以此來表達作者對安寧渴望,對和諧的向往。圓筆近于藏鋒的收筆部分猶如一位慈祥的母親,圓筆露鋒或近于露鋒的收筆部分猶如一個天真活潑的小孩,方中帶圓的收筆部分猶如俠骨柔情的父親,各收筆部分的呼應猶如猶如肝膽相照的朋友,皆有可親可愛可近之感。如上圖“春”字,上面的三橫,圓轉收筆。上橫收筆處指轉下旋以顧中橫,中橫收筆最為傳神,先向下腕轉以顧下,而后略指轉使筆畫回應上橫,而下橫的圓轉讓人覺得其尾部既似上仰又在下俯。將視線把三個圓筆收筆處相連,竟得一個圓弧,整個 右邊給人以圓滿和諧之感,把整個字由于伸出的長撇帶來的不安定感消除。通過前面的圓筆起筆分析,張猛龍碑的圓筆收筆多是通過指轉收筆完成。指轉(或指轉與腕轉相結合)的運動軌跡與太極圖雙魚的運動軌跡是一致的,如果把太極圖(見上圖右)的“黑魚”頭部看作收筆的開始,魚尾看作收筆。其最后的收筆筆尖部分與所屬筆畫的整體的關系就像魚尾尖與圓的關系:太極圖中魚尾尖似乎要擺脫圓游向圓外,又像游向圓內,而張猛龍碑的收筆筆尖同樣如此,如圖上圖“懷”和“未”字的最后一點,尖部略圓潤,似在藏鋒,又是在露鋒,沉實中略顯靈動,令人費解。而“英”字上橫尾部收筆和“日”旁中橫的尾部屬指轉與腕轉相結合露鋒收筆,給人的感覺就像魚尾繞圓周旋轉一樣,循環(huán)不已,永不停息,頗具靈動之意,韻味無窮。指轉之于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二零二五年度學生保險居間業(yè)務合同
- 教育培訓行業(yè)經驗分享指南
- 汽車汽車租賃合同
- 三農村電商物流作業(yè)指導書
- 轉租房屋租賃合同
- 礦業(yè)與安全技術作業(yè)指導書
- 房地產中介銷售服務合同
- 電子電路設計與制造作業(yè)指導書
- 組織行為學作業(yè)指導書
- 雙語藝術節(jié)之迎新文藝晚會活動方案
- 【高分復習筆記】陳澄《新編地理教學論》筆記和課后習題詳解
- 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大綱
- 日本酒類消費行業(yè)市場分析報告
- GB/T 4151-1996硝酸鈰
- GB/T 29594-2013可再分散性乳膠粉
- 危房鑒定報告
- 西子奧的斯電梯ACD2調試說明書
- GA/T 1499-2018卷簾門安全性要求
- 成長感恩責任高中主題班會-課件
- 化工裝置實用操作技術指南
- 建設項目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指引(咨詢企業(yè)版)(征求意見稿)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